王春生[1](2007)在《居住小区持续更新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北京自五十年代以来建设的居住小区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交通设施普遍落后于人们的需求;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缺少必要的维护;相关管理措施以及法律法规不到位,缺乏更新改造的资金。本文通过广泛搜索总结国内外居住小区持续更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北京方庄芳城园小区的具体实例调查,并研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两条就是一、缺乏相关的管理法规,仅有的一部《物业管理条例》在关于业主实施居住小区更新改造权利时的条例也缺乏可操作性,造成了居住小区更新改造没有实施主体,更新改造无法可依,无法施行。二、现代主义的规划思想从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建设工作。它使得我们的居住小区建设从人居生活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居住小区配套的服务设施、体闲交往空间过少。所以从小区建成之日起就没能全方位的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更新改造的议题从入住开始就存在了。经过本文对相关实例的对比与研究,给出了北京居住小区持续更新改造的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其一是明确居住小区持续更新改造的主体应该是街道办事处,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只是居民的自治组织,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其二是征收物业税,并应保证物业税的使用方向是居住小区的持续更新改造。第三是为居住小区的持续更新改造立法。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得居住小区的持续更新改造立项有实体,行动有规章依据,操作有经济后盾。如此就可以实现居住小区持续不断地更新改造,为居民永续提供和谐美好的家居环境。
武少俊[2](2004)在《房地产——一个亟待规范的产业》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业是当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房价过高、利润过大,经营很不规范。特别是房地产业对银行资金的过于依赖,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央行121号文和国务院18号文发出了规范房地产业的信号。鉴于房地产业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在规范房地产业的同时,防止"硬着陆",造成房地产业发展的停滞。因此,必须采取稳妥措施解决当前房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宏观调控,逐步建立一个规范的、充分竞争的房地产市场。
陈思彤,马春辉[3](2002)在《地产呼唤“思想者”——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谈立身哲学》文中认为作为企业家的李晓林总喜欢以学者自居,因此,李晓林把写文章做为必备的工作之一。在李晓林办公室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了三年来他关于房地产理论的二十几篇颇有争议的文章。面对媒体他既不诉苦也不为生意渲染,依旧以学者的姿态书写着一个企业家的本色。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引言 |
| 1.1 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问题的提出 |
| 1.1.1 当前居住小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
| 1.1.2 本文所指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的定义 |
| 1.1.3 本文涉及的研究范围 |
| 1.2 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的社会背景与重要性 |
| 1.2.1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
| 1.2.2 日益强烈的群众呼声 |
| 1.2.3 节约有限的资源 |
| 1.2.4 政府责任 |
| 1.3 综述国内外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的理论与实践 |
| 1.3.1 宜居环境的论述 |
| 1.3.2 城市持续性更新的理论 |
| 1.3.3 居住小区的宜居理论与实践 |
| 1.3.4 总结国内外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的理论与实践 |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 1.4.1 实例对比 |
| 1.4.2 芳城园小区实际调研 |
| 1.4.3 调研总结 |
| 1.5 本篇论文结构 |
| 第2章 国内外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的实践 |
| 2.1 国外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的实践 |
| 2.1.1 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居住小区的概述 |
| 2.1.2 普遍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 2.2 北京居住小区 |
| 2.2.1 居住小区概述 |
| 2.2.2 几个典型居住小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
| 2.2.3 当前采取的解决办法 |
| 2.2.4 居住小区持续更新面临的危机、后果 |
| 第3章 以北京市方庄芳城园小区为例具体分析研究 |
| 3.1 方庄地区现状 |
| 3.1.1 小区基本情况概述 |
| 3.1.2 主要规划指标 |
| 3.1.3 居住小区人口构成 |
| 3.1.4 区域优势 |
| 3.2 存在的问题 |
| 3.2.1 人、车交通混合、行人缺少步行空间 |
| 3.2.2 停车位严重不足 |
| 3.2.3 无障碍设施缺乏 |
| 3.2.4 公共设施年久失修 |
| 3.2.5 现有绿地设施使用不合理 |
| 3.2.6 出入口设置不合理 |
| 3.2.7 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矛盾纷争 |
| 3.3 目前居住小区采取的解决办法 |
| 3.3.1 地区政府的行动 |
| 3.3.2 小区物业的改造措施 |
| 第4章 居住小区普遍面临的问题与持续性更新的方法 |
| 4.1 居住小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
| 4.1.1 交通设施普遍落后于人们的需求 |
| 4.1.2 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缺少必要的维护 |
| 4.1.3 相关管理措施以及法律法规不到位 |
| 4.1.4 缺乏更新改造的资金 |
| 4.2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
| 4.2.1 经济的快速发展 |
| 4.2.2 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 |
| 4.2.3 缺乏相关的管理法规 |
| 4.2.4 规划设计方法前瞻性不够 |
| 4.3 拟订采取的解决方法 |
| 4.3.1 加强物业管理费、公共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 |
| 4.3.2 明确居住小区持续性更新改造的主体 |
| 4.3.3 征收物业税 |
| 4.3.4 为居住小区的持续性更新改造立法 |
| 4.3.5 使用宏观调控手段,积极干预小区的发展 |
| 4.3.6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与人民代表的提案作用 |
| 第5章 结论 |
| 5.1 研究总结 |
| 5.2 本文之后的进一步思考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A 方庄芳城园小区居民调研表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