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伟[1](2021)在《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全球约有7240万人受生育问题的困扰,特发性弱精子症占24%~30%。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方面有一定优势。金龟毓麟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经验方,具补肾填精,疏肝通络功效,对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具有一定疗效,但未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其作用机制亦尚未明确。故设计本课题以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分为以下3个部分:研究1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124例,均于2019年12月-2020男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均符合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纳排标准。采用SAS软件产生随机编码,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试验组给予金龟毓麟方(制龟甲15g、郁金12g、柴胡12g,熟地黄15g、鹿角胶6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生麦芽12g、鸡血藤10g、炙甘草6g)。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1袋。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国药准字:H19990372),服用方法:每次10ml,每日3次。两组用药12周,随访4周。主要疗效指标包括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总活力(PR+NP);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评分、精子浓度、精液量、受孕率。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EA)、心电图,入组前和观察完成后各检查一次。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124例,共脱落11例,其中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总脱落率为8.87%。本研究有效性分析只针对符合方案集(P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主要疗效指标:(1)PR级精子: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PR级精子活力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可提高PR级精子活力(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均可显着提高PR级精子活力(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在提高PR级精子活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在提高PR级精子活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PR+NP级精子: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可提高PR+NP级精子活力(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均可提高PR+NP级精子活力(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试验组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次要疗效指标:(1)中医证候评分: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可显着降低中医证候评分(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精液量: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液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液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精子浓度: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子浓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子浓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受孕率: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受孕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受孕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共发生7例轻度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发生4例,对照组3例,以上不良事件均为轻度,不适症状在给予指导服用方法后自行缓解,未见不良反应。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EA)、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金龟毓麟方在提高特发性弱精子症PR级和PR+NP级精子活力及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左卡尼汀口服液,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金龟毓麟方在治疗肾虚肝郁型特发性弱精子症方面安全有效。研究2金龟毓麟方对奥硝唑诱导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目的:观察金龟毓麟方对奥硝唑(Omidazole,ORN)诱导的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液质量、睾丸和附睾重量及病理形态、性激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龟毓麟方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左卡尼汀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给予1mL/100g 0.5%的CMC-Na溶液;模型组;400mg/(kg·d)ORN;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4.9g 生药/kg·d+400 mg/(kg.d)ORN;金龟毓麟方中剂量组:9.7g生药/kg·d+400mg/(kg·d)ORN;金龟毓麟方高剂量组:19.4g 生药/kg.d+400mg/(kg.d)ORN;左卡尼汀组 100mg/(kg·d)+400mg/(kg·d)ORN。灌胃时间:实验组上午给予400mg/(kg.d)ORN,下午给予金龟毓麟方浓缩液,灌胃28天。末次给药断食24小时后,腹腔麻醉称体重,取睾丸及附睾称重,计算附睾、睾丸系数。左侧附睾尾部制备附睾匀浆,温浴评估精子活力。大鼠右侧附睾、睾丸固定染色。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性激素(FSH、LH、T)、肝肾功(ALT、AST、UREA、BUN、CREA)。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饮食无明显改变,体毛浓密光泽,活动度良好,精神状态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饮食减少、体毛疏松,光泽度下降,活动度方面部分可见少动、运动迟缓,精神倦怠、萎靡或见易怒,大便稀溏,小便色黄。左卡尼汀组大鼠饮食增加,精神状态较好,活动灵敏,小便颜色正常,大便偶有偏稀。金龟毓麟方组各大鼠饮食较模型组食量增加,体毛疏松但有光泽、活动度较模型组运动量增加,精神状态较模型组灵敏、部分可见易怒现象,大便质地好转,小便颜色恢复正常。中、高剂量组精神状态和饮食量较低剂量组改善明显。2.金龟毓麟方对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1)大鼠精子活力: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左卡尼汀组在提高PR级精子、PR+NP级精子活力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优于左卡尼汀组(P<0.05)。(2)大鼠精子浓度: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精子浓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大鼠睾丸、附睾重量及脏器指数变化:(1)大鼠睾丸变化情况: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睾丸重量、睾丸系数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附睾变化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附睾重量、附睾脏器系数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高剂量组可增加附睾重量与附睾系数(P<0.05)。4.金龟毓麟方对大鼠肝肾功的影响: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肝肾功能(ALT、AST、UREA、BUN、CREA)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400 mg/(kg·d)ORN灌胃28天,对大鼠体重、睾丸重量及脏器指数、精子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附睾损伤,造成大鼠精子活力下降。2.金龟毓麟方可改善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附睾损伤,提高大鼠精子活力,对大鼠肝肾功能(ALT、AST、UREA、BUN、CREA)及性激素(FSH、LH、T)无明显影响,初步验证了金龟毓麟方治疗弱精子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3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研究金龟毓麟方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的作用机制目的:从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金龟毓麟方治疗弱精子症的机制,进一步揭示ORN所致弱精子症大鼠的机制以及金龟毓麟方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龟毓麟方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取材等同研究2。精子氧化应激检测采用SOD、MDA及GSH-Px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精子线粒体功能检测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与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ATP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精子线粒体ATP含量。精子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检测: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精子Pink1、Parkin、p62 和 LC3 Ⅱ/Ⅰ、TOM20、Beclin 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精子氧化应激指标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附睾精子中MDA含量升高(P<0.01),SOD与GSH-Px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附睾精子中MDA含量均降低(P<0.05),SOD与 GSH-Px 含量均升高(P<0.05,P<0.01)。2.大鼠精子线粒体功能指标变化:(1)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精子线粒体MMP下降明显,精子早期凋亡率增加(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各组可升高MMP,降低精子早期凋亡率(P<0.05,P<0.01)。(2)线粒体ATP: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精子线粒体ATP含量显着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提高精子线粒体ATP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可提高精子线粒体ATP含量(P<0.01)。3.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变化:(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ink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可降低Pink1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ark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高剂量组可降低Park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6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高剂量组可增加p6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C3 mRNA及LC3 Ⅱ/Ⅰ蛋白表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高剂量组LC3 mRNA及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OM20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TOM20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低剂量组TOM20蛋白表达增高(P<0.05)。(6)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eclin 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高剂量组Beclinl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结论:1.400mg/(kg·d)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线粒体 MMP 与 ATP 下降,导致 Pink1、Parkin、LC3-Ⅱ/LC3-Ⅰ、BeclinlmRNA 及蛋白表达上调,p62、TOM20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提示ORN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精子线粒体自噬激活。2.金龟毓麟方可减轻弱精子症大鼠精子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精子线粒体MMP 与 ATP 水平,下调 Pink1、Parkin、LC3-Ⅱ/LC3-Ⅰ、Beclin1mRNA 及蛋白表达,上调p62、TOM20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金龟毓麟方通过抑制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改善精子活力。
魏巍[2](2021)在《疏肝补肾毓麟汤对少弱精症大鼠VDAC2及cAMP/PKA通路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理论上阐明少弱精症“肝郁肾虚”的中医病机,并观察疏肝补肾毓麟汤治疗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建立以腺嘌呤灌胃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刺激所致的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大鼠模型,从VDAC2及cAMP/PKA通路表达角度探讨疏肝补肾毓麟汤对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梳理少弱精症中医历史源流,探讨少弱精症的中医病机,阐明疏肝补肾法治疗少弱精症的中医理论机制。2.临床研究:将符合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诊断的80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疏肝补肾毓麟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麒麟丸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PR级)的变化判断疗效。3.实验研究: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3只。采用腺嘌呤灌胃及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建立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大鼠模型。整个造模过程用时21日。前3周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大鼠按体质量灌胃腺嘌呤(lm L/100g/d),连续灌胃14日,同时每天用束缚罐束缚大鼠(3小时/次,2次/日)。空白组正常喂养。在第3周最后一天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查行为学、血清cAMP、c GMP,检测精子质量及光镜观察睾丸病理切片,检测模型是否成功。第22日开始,中药组用疏肝补肾毓麟汤浓缩剂灌胃,根据大鼠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剂量比值,灌胃剂量分别为为32.4g/Kg/d,8.1g/Kg/d,1次/日。给药期间每隔一天称重,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连续28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连续28日。造模过程中,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皮毛、进食量、活动状态等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通过观察一般状态、行为学、进食量、体质量及生殖器官质量、精液分析、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AMP、c GMP及性激素睾酮(T)含量并通过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VDAC2甲基化;免疫荧光法、荧光定量PCR、Western bolt检测VDAC2、PKA、AKAP4的表达;试剂盒法检测Ca2+及ATP酶的浓度;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高低。结果:理论研究:肝郁肾虚是少弱精症的重要基本病机之一,病位责之肝与肾,肝郁肾虚互相影响,虚实夹杂,疏肝补肾法为少弱精症的重要治疗大法。临床研究: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位与55%,与之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精液量均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相比,治疗组的精子密度及活力均有显着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研究:较之空白组,模型组大鼠进食量、体重、生殖器官重量、cAMP、cAMP/c GMP比值、睾酮、精子密度及活动率、VDAC2、AKAP4、PKA的m RNA及蛋白表达、Ca2+及ATP酶、线粒体膜电位均显着降低(P<0.01或0.01<P<0.05);c GMP、VDAC2甲基化则显着升高(P<0.01)。较之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进食量、体重、生殖器重量降低cAMP、cAMP/c GMP比值、睾酮、精子密度及活动率、VDAC2、AKAP4、PKA的m RNA及蛋白表达、Ca2+及ATP酶、线粒体膜电位均提高(P<0.01或0.01<P<0.05);c GMP、VDAC2甲基化则降低(P<0.01)。较之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除AKAP4(0.01<P<0.05),其余无差异;中药低剂量组有差异(P<0.01)。结论:1.少弱精症的病机属于虚实夹杂,主要表现为肝郁肾虚。疏肝补肾法是治疗少弱精症的有效治法。2.疏肝补肾毓麟汤治疗少弱精症疗效显着。3.以腺嘌呤灌胃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刺激成功建立复合型模型。4.疏肝补肾毓麟汤能够显着提高模型大鼠的精子质量、改善一般症状。5.疏肝补肾毓麟汤可能通过调控HPG轴来调节性激素睾酮的分泌,增加睾丸及附睾的质量来改善模型大鼠的精子数量。6.疏肝补肾毓麟汤可能通过抑制VDAC2的甲基化,增强VDAC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细胞浆内Ca2+的浓度,进而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及ATP浓度增强精子活力。7.疏肝补肾毓麟汤可能通过调节cAMP/PKA通路,提高PKA的活性,一定程度提高AKAP4的表达,从而加强线粒体的ATP产出来增强精子的活力。8.精子的获能途径除了cAMP/PKA的酪氨酸磷酸化外,AKAP4的糖酵解可能是另一个重要途径。
梁景辉[3](2021)在《桂药生精胶囊对不育症大鼠睾丸组织Bcl-2/Bax、Caspase-9/3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桂药生精胶囊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大鼠睾丸组织Bcl-2、Bax、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40只为模型组,空白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予腹腔注射CTX(40mg/kg),连续5天以建立MI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抽取空白组大鼠3只、模型组大鼠5只进行模型验证,确定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均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桂药低剂量组、桂药中剂量组、桂药高剂量组,并开始进行干预。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m L/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1.44mg/m L/d)灌胃,桂药组给予桂药生精胶囊低、中、高剂量(28.5mg/ml/d、57mg/ml/d、114mg/ml/d)灌胃,连续4周。干预结束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在无菌条件下摘取大鼠睾丸、附睾称重,采用扩散法检测大鼠附睾精子参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IH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Bcl-2、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验证: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睾丸及附睾质量、精子密度、运动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较空白组显着降低,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形态可见明显病理改变,此次大鼠模型制备符合MI模型标准。2.大鼠睾丸病理学观察:桂药低、中、高剂量组睾丸组织结构较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生精小管形态趋向规则,基底膜增厚,纤维肌细胞与支持细胞数量分布均匀,精原细胞与精母细胞排列趋于整齐、层数增多,细胞外膜破损可见修复,精子细胞与精子数量增多,微血管供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其中桂药高剂量组睾丸组织形态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改善最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大鼠体质量:干预后桂药组、阳性对照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且桂药中、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桂药高剂量组体质量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大鼠睾丸及附睾质量:(1)睾丸质量:桂药组、阳性对照组睾丸质量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且桂药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桂药高剂量组睾丸质量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附睾质量:桂药组、阳性对照组附睾质量与模型组比较上升(P<0.05),且桂药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桂药高剂量组附睾质量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大鼠精子参数:(1)精子密度:桂药组、阳性对照组精子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且桂药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桂药高剂量组精子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运动精子百分率:桂药组、阳性对照组运动精子百分率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且桂药中、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桂药高剂量组运动精子百分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桂药组、阳性对照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且桂药中、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桂药中、高剂量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大鼠睾丸组织Bcl-2的表达情况:桂药组、阳性对照组Bcl-2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且桂药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桂药高剂量组Bcl-2阳性表达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大鼠睾丸组织Bax的表达情况:桂药组、阳性对照组Bax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且桂药中、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8.大鼠睾丸组织Caspase-9的表达情况:桂药组、阳性对照组Caspase-9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且桂药中、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9.大鼠睾丸组织Caspase-3的表达情况:桂药组、阳性对照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且桂药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桂药生精胶囊能改善MI大鼠睾丸病理损伤,提高MI大鼠体质量、睾丸及附睾质量、精子总数及活动力,并能上调睾丸组织Bcl-2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这可能是桂药生精胶囊治疗MI的作用机理之一。
盛文[4](2021)在《基于Bcl-2/Bax通路及线粒体功能探讨龟甲胶治疗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少弱精子症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该病的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治疗效果却不尽如意,而辅助生殖技术花费巨大,药物治疗缺乏特异性的药物。中药龟甲胶(TESTUDINIS CARAPACIS ET LASTRI COLLA,TCLC)性味咸、甘,凉。归肝、肾、心经,为中药龟甲经水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具有滋阴补肾、养血止血的作用,主要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崩漏带下等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CLC对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精子数量、精子活力、血清睾酮水平、线粒体功能、生精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的干预情况,旨在为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1.动物分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20g,10周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CLC低剂量组、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7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程序均经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福利委员会批准。2.动物模型的制备: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制备是使用左旋甲状腺素诱导制成。每日灌胃给与左旋甲状腺素给药剂量为45ug·kg-1·d-1,连续30天,期间观察模型组情况。3.药物干预:模型制备成功后,于动物造模成功后的第1天开始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与生理盐水,TCL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与0.5g/kg/d、1g/kg/d、2g/kg/d TCLC,阳性对照组给与8ml/kg/d的左卡尼汀,TCLC+左卡尼汀组给与2g/kg/d TCLC+8ml/kg/d左卡尼汀,为期30天。本次实验过程中,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称重,根据称重结果调整每只大鼠的给药剂量,药物干预过程结束后,使用戊巴比妥钠处死大鼠。4.检测以下指标:(1)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TCLC氨基酸含量;(2)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的质量;(3)使用计算机辅助法分析方法(CASA)分析各组大鼠精液质量;(4)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生精细胞的总凋亡率情况;(5)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功能;(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T)水平;(7)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生精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以及m PTP功能的关键蛋白VDAC和ANT;(8)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分别为:NADH-Q氧化还原酶(复合物I)、琥珀酸-Q氧化还原酶(复合物II)、U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物III)、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IV)、ATP合成酶(复合物V))的活性;(9)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各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1.TCLC氨基酸含量:检测到中药TCLC中含18中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含量超过5%的氨基酸有:丙氨酸(Ala)18.91%、甘氨酸(Gly)12.60%、脯氨酸(Pro)6.83%、谷氨酰胺(Glu)6.52%、羟脯氨酸(Hyp)5.49%、精氨酸(Arg)5.02%;2.大鼠睾丸组织的质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单侧睾丸质量明显降低(p<0.01);TCLC低剂量组、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单侧睾丸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TCLC高剂量组单侧睾丸质量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TCLC高剂量组与TCLC+左卡尼汀组单侧睾丸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3.大鼠精液质量:大鼠精液参数主要包括精子曲线速度(VCL)(μm/s)、精子活力(%)和精子浓度(x106)。与模型组相比,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曲线速度(μm/s)、精子活力(%)和精子浓度(x106)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TCLC+左卡尼汀组精子浓度有明显改善(p<0.05);4.大鼠生精细胞的的总凋亡率:与正常相比,模型组生精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生精细胞总凋亡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5.大鼠生精细胞m PTP:与模型组相比,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生精细胞m PTP开放情况有明显好转(p<0.05);6.大鼠血清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大鼠血清T水平有明显增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TCLC+左卡尼汀组大鼠血清T水平有明显增高(p<0.05);7.大鼠生精细胞Bcl-2、Bax、cleaved-caspase3以及m PTP关键蛋白VDAC和ANT: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生精细胞Bcl-2明显降低(p<0.05);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大鼠生精细胞Bcl-2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生精细胞Bax、cleaved-caspase3明显升高(p<0.05);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大鼠生精细胞Bcl-2明显低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生精细胞VDAC和ANT明显降低(p<0.05);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大鼠生精细胞VDAC和ANT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8.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活性明显降低(p<0.05);TCLC中剂量组、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9.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分布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有明显的损伤,包括生精细胞萎缩和破坏,层数明显减少,管腔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间质明显退化水肿疏松;与模型组相比,TCLC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C+左卡尼汀组上述变化有明显改善。结论:1.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发生机制与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异常以及能量代谢失常密切相关;2.中药TCLC能明显改善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精液质量,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1)降低大鼠生精细胞的凋亡率,有助于精子数量明显增高;(2)改善大鼠生精细胞m PTP的功能,有助于改善精子活力;(3)提高大鼠血清T水平促进精子的发生;(4)调控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有效抑制生精细胞的凋亡,促进生精细胞的增值,增加精子数量;(5)改善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的活性,有助于改善精子呼吸作用,提高精子活力(6)降低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精子的发生环境。
韩斌[5](2020)在《益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观察益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的临床有效性,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将60例完成筛选并入组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和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采用不育强精汤,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麒麟丸口服,1次6g,1天3次。共观察4个月,其中治疗3个月,每月复诊一次,另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返院复查精液常规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结束后以电话随访咨询其配偶怀孕与否,记录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2.86%和79.31%;在精液参数(包括密度和活力)改善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都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以神疲倦怠、少气乏力、面色无华三组症状最为明显。试验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疗效肯定,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对于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效果显着,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较高。
何明[6](2020)在《续断种子方治疗高泌乳素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续断种子方对高泌乳素少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血清性激素和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续断种子方对提高高泌乳素少精症患者精子浓度和血清性激素的可能作用机理,为续断种子方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前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患者,诊断标准符合高泌乳素少精子症患者60例,排除其他原因(精索静脉曲张Ⅲ以上、甲状腺功能异常、大脑巨腺瘤等)所致的少精子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辨证治疗组给予续断种子方治疗,每日一剂,开水混合均匀约200m L,分早晚饭后冲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溴隐亭片,每日二次,每次一片2.5mg,8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服用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血清性激素(PRL、T)检测、中医脾肾精亏证临床证候评分,并对本研究安全指标进行检测,治疗完成后分别进行统计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血清性激素检测(PRL、T)、中医脾肾精亏证临床证候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予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1.0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服从正态分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临床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精子浓度、活力均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精子活力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精子形态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垂体泌乳素均平稳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垂体泌乳素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睾酮激素水平均有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睾酮水平升高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睾酮水平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脾肾精亏证临床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75.00%;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续断种子方相对于溴隐亭片更能有效的降低垂体泌乳素水平,维持激素水平稳定。2.续断种子方可通过维持性激素水平稳定,提高精子浓度,是治疗高泌乳素少精子症的有效组方。3.续断种子方能有效改善脾肾精亏证临床症状,在临床疗效上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管斯琪[7](2020)在《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人类生育力逐年降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占了 40%-50%,其中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对于特发性精液异常,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具有较好的疗效。菟枸助育汤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临床用于治疗少弱精子症逾20年,但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故本研究设计临床试验,观察评价菟枸助育汤对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设计动物实验探究菟枸助育汤的核心药对“菟丝子-枸杞子”对生精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临床研究:收集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76例,采用无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菟枸助育汤对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受试者精液质量(包括精液液化状态、精液量、精子活动率、精子浓度和总数等指标)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干预作用。入组时,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信息、病史、合并用药、体格检查等相关资料。研究第1天起每日给予入组的受试者菟枸助育汤中药免煎颗粒治疗,疗程共90天,分别于第0、30、60、90天各进行一次访视,记录受试者的精液常规结果和中医证候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观察,记录各类不良事件,填写病例报告表,每次访视时严格进行脱落、剔除的评估,最后统计所有数据。实验研究:1.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GTW组)、左卡尼汀组(GTW+LEV组)、菟丝子-枸杞子药对组(GTW+SCFL组)和药对+抑制剂组(LY+SCFL组)。2.除NC组以外,其余各组用雷公藤多苷(40mg/kg)灌胃4周,建立生精功能障碍模型。3.第5周起GTW+LEV组(予10ml/kg左卡尼汀灌胃)、GTW+SCFL组(予菟丝子-枸杞子中药液灌胃)和LY+SCFL组(予菟丝子-枸杞子中药液灌胃)每日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LY+SCFL组于第1周起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4.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精子质量、附睾/睾丸脏器系数,检测性激素、抑制素B、附睾肉毒碱的水平,光镜下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的组织病理形态和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睾丸组织SCF、c-kit、PI3K、p-Akt、Bad、Bcl-2 和 Bax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临床研究:本研究共完成临床病例76例,纳入研究的男性不育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患者经过菟枸助育汤治疗后,总体的精液质量中液化状态、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数等疗效性指标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评分随着治疗进行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或P<0.01);疗效判定为“痊愈”的11例,“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4%。整个观察期间脱落病例4例,无剔除病例,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告。实验研究:经菟丝子-枸杞子干预后的GTW+SCFL组与GTW组相比,大鼠的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子质量、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和附睾肉毒碱均有显着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GTW+SCFL组与GTW组比较,生精小管结构、排列较正常,生精细胞明显增多,形态改善,内含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GTW组比较,GTW+SCFL组大鼠睾丸SCF、c-kit、PI3K、p-Akt和Bcl-2蛋白含量升高,Bax、Bad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LY+SCFL组与GTW+SCFL组相比,SCF、c-kit和PI3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Akt和Bcl-2表达减少,Bad和Bax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1.菟枸助育汤在改善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参数和肾虚证候中医评分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生精功能。2.菟枸助育汤中的核心药对“菟丝子-枸杞子”可以改善生精功能障碍模型大鼠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子质量、FSH、LH、PRL和附睾肉毒碱,并对雷公藤多苷致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3.“菟丝子-枸杞子”药对可以有效调控模型大鼠睾丸组织SCF、c-kit、PI3K、p-Akt、BAD、Bcl-2、Bax 蛋白及其 mRNA 的表达,通过调控 SCF/c-kit-PI3K-Bcl-2 信号通路促进生精细胞增殖和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综上,菟枸助育汤可有效提高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生精功能,临床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SCF/c-kit--PI3K--Bcl-2通路调控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来实现的。
张伟涛[8](2020)在《补肾利湿方对畸形精子症大鼠精核蛋白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选题依据近年来,不育症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中畸形精子症患者占不育症患者的比例逐渐升高;畸形精子症临床中比较常见,其已知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治疗方面尚未能达成一致,现代医学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导师王伊光认为畸形精子症同少弱精子症相同,都以肾虚为主要病机,包括肾气不足、肾阴虚、肾阳虚。肾气推动着天癸正常运行,肾阴濡养肾精,肾阳温煦、推动着精子的形成。导师认为治疗畸形精子症在中医宏观辨证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西医病因进行微观辨证,其在中医治疗中常辨证为湿热,湿热蕴结,久之导致瘀血的病理因素,最终都导致畸形精子症。故导师认为畸形精子症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疗上谨守病机,补肾清热利湿,根据情况佐以活血,临床中常选用补肾利湿方治疗畸形精子症,取得较好疗效。为进一步研究补肾利湿方发挥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基础,选用本方进行实验研究,以明确其改善畸形精子症的途径,为以后治疗提供依据。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雷公藤多苷建立畸形精子症大鼠精核蛋白异常模型,通过观察补肾利湿法组方对大鼠的一般情况、精液质量、精子形态、睾丸病理、精核蛋白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探讨补肾利湿法组方对大鼠上述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取SPF级SD成熟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8ml/kg体重灌胃8周;其余各组予新鲜配制雷公藤多苷水剂30mg/(kg·d)灌胃8周;第五周时阳性对照组予维生素E 25mg/kg体重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利湿方(生地黄15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15g,丹皮12g,泽泻9g,黄柏9g,黄芪20g,炒白术15g,菟丝子9g,女贞子12g,沙苑子12g,淫羊藿9g,车前子12g,覆盆子12g,萆薢9g,金银花9g,白花蛇舌草12g)浓缩液9、18、27g生药/kg体重;均为每日一次,共四周。各组大鼠在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睾丸病理、精核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检测。研究结果1.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大鼠睾丸体重比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剂量组大鼠精子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空白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精子密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畸形精子比率明显高于其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曲细精管、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改变,生精细胞层数及数量的减少,按损伤程度划分,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空白组。4.模型组、低剂量组精核蛋白P1相对表达量低于高剂量组;除高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低于空白组;精核蛋白P2相对表达量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高剂量组精核蛋白P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对照组精核蛋白P2 mRNA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补肾利湿方能改善SD大鼠睾丸曲精小管结构,保护睾丸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减少生精细胞的凋亡。(二)补肾利湿方对SD大鼠精子活力、密度、畸形精子比例有改善作用。(三)补肾利湿方能提高SD大鼠精子中精核蛋白P1及其mRNA表达,并且通过此途径降低畸形精子的比例。
蔡阳恺[9](2020)在《健脾益肾活血法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弱精子不育症患者以及弱精子症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法对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患者的精子活动力及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健脾益肾活血法改善精子活动力的病理形态学干预效应机制,为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弱精子不育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按纳入标准纳入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患者90例(脱落6例),予以健脾益肾活血法(即聚精助育汤)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收集精液样本并进行精子质量分析,做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以弱精子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进行测定大鼠附睾游离精子活动力,采用HE染色后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及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精子尾部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摄片,明确健脾益肾活血法对睾丸组织生精环境的效应,并揭示其改善精子活动力的效应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健脾益肾活血法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有效病例84例,治愈10例(11.9%),显效36例(42.9%),好转29例(34.5%),无效9例(10.7%)。总有效率89.28%。治疗后精子百分率(A级、A级+B级)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4例患者以21岁40岁为主,占总人数的79.8%,平均年龄为33.83±6.725岁,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7岁。2实验研究2.1健脾益肾活血法对大鼠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精子总活率均有显着下降。2.2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造模后,模型组睾丸损伤严重,平均损伤程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用药干预后,各治疗组睾丸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中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低剂量组改善不明显(P>0.05)。2.3电镜检测睾丸内精子的超微结构经聚精助育汤干预后的超微结构上,基底膜较规则,支持细胞与基底膜间隙致密,线粒体轻度肿胀,线粒体嵴轻度断裂,部分空泡化,但整体优于模型组。结论:健脾益肾活血法可有效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修复损伤的睾丸组织,改善睾丸生精环境,从而恢复其生精功能。
杨凯[10](2020)在《曾庆琪教授辨治男性不育症的学术思想及润精汤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首先对曾庆琪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在前期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单盲、随机、阳性对照药物的临床研究方法初步探讨润精汤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然后在运用奥硝唑诱导建立的少弱精子症SD雄性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润精汤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液质量、性激素水平、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睾丸组织细胞凋亡、睾丸波形蛋白表达和ERK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润精汤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润精汤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经验总结:对曾庆琪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从病因病机、辨病论治、诊断治法、方药配伍、优生助孕和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2.临床研究:采用单盲、随机、阳性对照药物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72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润精汤)和对照组(还少胶囊),每组36例,分别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液质量(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精子总活动力)、性激素水平、中医症状评分、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润精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3.实验研究:将32只SD雄性大鼠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空白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予以奥硝唑ORN(400mg/kg·d)灌胃;低剂量组予以润精汤(14g/kg)+奥硝唑ORN(400mg/kg·d)灌胃;高剂量组予以润精汤(56g/kg)+奥硝唑ORN(400mg/kg·d)灌胃,疗程四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指标(FSH、LH和T)、大鼠精液质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精子总活动力和精子畸形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睾丸波形蛋白表达和睾丸ERK信号通路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临床研究:①试验组(润精汤)和对照组(还少胶囊)均能提高精液质量(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精子总活动力)、调节性激素水平和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配偶妊娠率和临床有效率,且试验组(润精汤)改善更为明显。②润精汤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2.实验研究:①精液质量:模型组大鼠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动力、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低于空白组(P<0.05),精子畸形率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精子总活动力高于模型组(P<0.05),精子畸形率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的浓度和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轻度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的浓度和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高于模型组(P<0.05)。②性激素:各组黄体生成素(LH)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卵泡刺激素(FSH)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睾酮(T)低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0.05)。③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空白组大鼠睾丸组织中各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和结构完整,生精小管管腔内可见各级分裂活跃、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和结构完整的生精细胞和大量形态正常且成熟的精子。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中各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形态紊乱、排列不整齐和结构松散,生精小管管腔内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且大量减少,甚至脱落,精子和生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形态明显异常,生精上皮部分变性可见大量空泡。低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各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形态的规则性、排列的整齐性和结构的完整性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生精小管管腔内正常生精细胞数和形态正常且成熟的精子数较模型组也有所增加,脱落生精细胞数量有所减少。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结构较低剂量组进一步有所改善,接近于空白组。④睾丸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模型组生精小管管腔内可见大量生殖细胞凋亡,大鼠睾丸组织凋亡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生精小管管腔内可少量生殖细胞凋亡,低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凋亡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凋亡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⑤睾丸组织波形蛋白表达的变化:空白组睾丸组织波形蛋白主要分布于睾丸支持细胞的核周围,并且从基底区域向近腔小室延伸。模型组睾丸组织波形蛋白信号和分布范围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减弱,波形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睾丸组织波形蛋白的主要分布从睾丸支持细胞的核周围区域向内腔延伸,并且波形蛋白在两组间分布也趋于正常,波形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⑥睾丸组织ERK信号通路的变化: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睾丸组织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结论1.润精汤是曾庆琪教授基于“精室理论”,根据精室的功能特点,总结出“通补并用”为核心的治疗法则,创制而成的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经验方,药物组成有菟丝子、黄精、山药、枸杞、仙灵脾、水蛭、刺五加、红景天、陈皮、川牛膝,诸药具有“肝脾肾三脏兼顾、气血阴阳平调、补而不腻、通而不损”的特点,全方以补肾健脾为主,兼有补血养肝、活血通络、行气利湿的作用,本方治法较单补肾填精法或补肾活血法更为全面,更加符合当今大多数男性不育症的临床实际情况,尤其是对江南地区的患者更为适宜。2.润精汤和还少胶囊均能提高精液质量(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精子总活动力)、调节性激素水平和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配偶妊娠率和临床有效率,且润精汤改善更为明显。所以说润精汤是安全和有效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润精汤可以改善奥硝唑诱导的少弱精子症大鼠的精液质量、血清性激素和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初步猜测可能与润精汤调控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调节生殖内分泌激素的水平,改善睾丸微循环和精子生成的局部微环境有关;此外润精汤可上调睾丸波形蛋白的表达和下降p-ERK的表达,提高生殖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和抑制大鼠生殖细胞的凋亡,促进生殖细胞增殖等,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语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 综述一 男性不育症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 |
| 1. 男性不育症中医病名认识 |
| 2. 男性不育症病因病机 |
| 3. 补肾法为主的男性不育症中医药治疗 |
| 4. 补肾法为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机制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特发性弱精子症现代医学诊治研究进展 |
| 1. 特发性弱精子症流行病学 |
| 2. 特发性弱精子症诊断 |
| 3. 特发性弱精子症可能病因及机制 |
| 3.1 氧化应激损伤 |
| 3.2 线粒体功能障碍 |
| 3.3 表观遗传学作用 |
| 3.4 基因异常 |
| 3.5 精子蛋白组差异 |
| 3.6 翻译后修饰 |
| 3.7 环境因素 |
| 3.8 不良生活方式 |
| 3.9 精神心理因素 |
| 4. 特发性弱精子症的治疗 |
| 4.1 一般治疗 |
| 4.2 药物治疗 |
| 4.3 辅助生殖技术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
| 前言 |
| 1. 研究伦理 |
| 2. 研究对象 |
| 2.1 病例来源 |
| 2.2 诊断标准 |
| 2.3 纳入标准 |
| 2.4 排除标准 |
| 2.5 中止/退出标准 |
| 2.6 中止/退出病例的处理 |
| 3. 研究方法 |
| 3.1 分组及样本量计算 |
| 3.2 研究用药及疗程 |
| 3.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 3.4 精液采集及精液分析 |
| 4. 统计学分析 |
| 5. 研究结果 |
| 5.1 试验入组及完成情况 |
| 5.2 一般资料分析 |
| 5.3 有效性分析 |
| 5.4 安全性分析 |
| 6. 讨论 |
| 7.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 实验一 金龟毓麟方对奥硝唑诱导弱精子症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
| 前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动物伦理 |
| 1.2 实验动物 |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 1.4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品 |
| 1.5 实验方法 |
| 1.6 实验检测指标 |
| 1.7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
| 2.2 大鼠体重、睾丸、附睾重量变化 |
| 2.3 大鼠睾丸、附睾脏器指数变化 |
| 2.4 大鼠精子浓度变化 |
| 2.5 大鼠精子活力变化 |
| 2.6 大鼠性激素水平变化 |
| 2.7 大鼠睾丸、附睾HE染色变化 |
| 2.8 大鼠肝肾功指标变化 |
| 3. 讨论 |
| 3.1 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构建 |
| 3.2 金龟毓麟方对改善大鼠弱精子症的有效性分析 |
| 3.3 金龟毓麟方对改善大鼠弱精子症的安全性分析 |
| 4. 小结 |
| 实验二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研究金龟毓麟方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
| 前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实验动物 |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 1.4 实验方法 |
| 1.5 实验检测指标 |
| 1.6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大鼠精子GSH-Px、SOD及MDA及变化 |
| 2.2 大鼠精子MMP及早期凋亡率变化 |
| 2.3 大鼠精子线粒体ATP变化 |
| 2.4 大鼠Pink1、Parkin、p62和LC3Ⅱ/Ⅰ、TOM20、Beclin 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结论 |
| 创新点 |
| 不足与展望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附件 |
| 附件1 |
| 附件2 |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 1.少弱精症的中医源流 |
| 1.1 秦汉时期 |
|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
| 1.3 隋唐时期 |
| 1.4 宋金元时期 |
| 1.5 明清时期 |
| 2.少弱精症的中医病机探讨 |
| 2.1 少弱精症的中医病机 |
| 2.2 少弱精症的病位病性 |
| 2.3 少弱精症的辨证治疗 |
| 3.疏肝补肾法理论探讨 |
| 3.1 肾虚致少弱精 |
| 3.2 肝郁致少弱精 |
| 3.3 肝郁肾虚致少弱精 |
| 4.疏肝补肾毓麟汤组方分析 |
| 4.1 性味归经分析 |
| 4.2 方义分析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 1.临床资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1.5 退出标准 |
| 1.6 脱落标准 |
| 2.研究方法 |
| 2.1 分组方法 |
| 2.2 治疗方法 |
| 2.3 观察方法 |
| 2.4 疗效评定 |
| 3.统计方法 |
| 4.研究结果 |
| 4.1 两组治疗前后精液量、精子密度、PR级精子比较 |
| 4.2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
| 4.3 不良反应 |
| 5.讨论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 1.实验一 疏肝补肾毓麟汤对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模型大鼠的药效观察 |
| 1.1 实验材料 |
| 1.2 实验方法 |
| 1.3 统计学分析 |
| 1.4 结果 |
| 1.5 讨论 |
| 2.实验二 疏肝补肾毓麟汤对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模型大鼠VDAC2、Ca~(2+)及ATP酶的影响 |
| 2.1 实验材料 |
| 2.2 实验方法 |
| 2.3 统计学分析 |
| 2.4 实验结果 |
| 2.5 讨论 |
| 3.实验三 疏肝补肾毓麟汤对cAMP/PKA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
| 3.1 实验材料 |
| 3.2 实验方法 |
| 3.3 统计学分析 |
| 3.4 实验结果 |
| 3.5 讨论 |
| 第四部分 讨论 |
| 1.肝郁肾虚型少弱精症大鼠模型的评价 |
| 1.1 中医证候的评价 |
| 1.2 少弱精症病理的评价 |
| 2.疏肝补肾毓麟汤对内分泌改善作用 |
| 2.1 生殖脏器重量与睾酮水平 |
| 2.2 生精功能的激素调节 |
| 3.疏肝补肾毓麟汤对VDAC2、Ca~(2+)、ATP酶及线粒体的改善作用 |
| 3.1 VDAC2 与精子活力 |
| 3.2 Ca~(2+)及ATP酶与精子活力 |
| 3.3 线粒体与精子活力 |
| 3.4 疏肝补肾毓麟汤对精子活力调控机制 |
| 4.疏肝补肾毓麟汤对cAMP/PKA信号通路的改善作用 |
| 4.1 酪氨酸磷酸化与精子活力 |
| 4.2 AKAP4 与精子活力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一 综述 少弱精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发表论文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章 实验研究 |
| 1 实验材料 |
| 1.1 实验动物 |
|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
| 1.3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2 实验方法 |
| 2.1 模型制备与分组 |
| 2.2 干预治疗 |
| 2.3 标本采集 |
| 3 检测指标 |
| 3.1 精子参数检测 |
| 3.2 睾丸组织处理 |
| 3.3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
| 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
| 4 统计学处理 |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 1 大鼠睾丸病理学观察 |
| 2 大鼠体质量 |
| 3 大鼠睾丸及附睾质量 |
| 4 大鼠精子参数 |
| 5 大鼠睾丸组织Bcl-2的表达情况 |
| 6 大鼠睾丸组织Bax的表达情况 |
| 7 大鼠睾丸组织Caspase-9的表达情况 |
| 8 大鼠睾丸组织Caspase-3的表达情况 |
| 第三章 讨论 |
| 1 现代医学对不育症的认识 |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 1.2 治疗方法 |
| 2 中医对不育症的认识 |
| 2.1 病因病机 |
| 2.2 辨证论治 |
| 2.3 环磷酰胺对中医证候模型的影响 |
| 3 不育症与Bcl-2/Bax、Caspase-9/3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探讨 |
| 4 睾丸组织对精子发育的影响 |
| 5 桂药生精胶囊的组成与功效 |
| 结论 |
| 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近况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TCLC对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生精细胞Bcl-2、Bax、cleaved-caspase3 表达及精液质量影响的研究 |
| 1.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 1.1 实验材料 |
| 1.2 实验方法 |
| 1.3 统计处理 |
| 2.实验结果 |
| 2.1 模型的成功制备 |
| 2.2 TCLC氨基酸成分含量 |
| 2.3 大鼠右侧睾丸质量 |
| 2.4 大鼠睾丸组织Bcl-2、Bax、cleaved-caspase3 表达情况 |
| 2.5 大鼠精液质量 |
| 2.6 大鼠血清T水平 |
| 3.讨论 |
| 3.1 肾阴亏虚少弱精子症的形成机制 |
| 3.2 TCLC氨基酸成分 |
| 3.3 大鼠睾丸质量与血清T水平 |
| 3.4 生精细胞凋亡与Bcl-2、Bax、cleaved-caspase3 的表达 |
| 3.5 大鼠精液质量与血清T水平 |
| 第二部分 TCLC对肾阴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功能、凋亡率以及睾丸组织影响的研究 |
| 1.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 1.1 实验材料 |
| 1.2 实验方法 |
| 1.3 统计处理 |
| 2.实验结果 |
| 2.1 大鼠生精细胞总凋亡率 |
| 2.2 大鼠生精细胞大鼠生精细胞m PTP |
| 2.3 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m PTP关键蛋白VDAC和 ANT表达 |
| 2.4 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活性 |
| 2.5 大鼠睾丸组织病理结果 |
| 3.讨论 |
| 3.1 大鼠生精细胞mPTP异常与生精细胞总凋亡率 |
| 3.2 生精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活性与精液质量 |
| 3.3 大鼠睾丸组织病理结果 |
| 结语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介 |
| 提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临床研究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标准 |
| 2.1 诊断标准 |
| 2.2 纳入标准 |
| 2.3 排除标准 |
| 2.4 脱落标准 |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 3 临床资料 |
| 3.1 年龄及病程 |
| 3.2 精子密度与活力 |
| 3.3 中医证候积分 |
| 4 研究方法 |
| 4.1 治疗方法 |
| 4.2 注意事项 |
| 4.3 疗效观察指标 |
| 4.4 统计学处理 |
| 5 研究结果 |
| 5.1 病例收集情况 |
| 5.2 疗效评价 |
| 5.3 安全性评价 |
| 讨论 |
| 1 益肾健脾法的理论基础 |
| 1.1 肾为先天,藏精气而主生殖 |
| 1.2 脾胃后天,化气血而资先天 |
| 1.3 益肾健脾,气血充而肾精足 |
| 2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 3 对照药物选择依据 |
| 4 临床结果分析 |
| 4.1 精液改善明显 |
| 4.2 综合疗效良好 |
| 4.3 不良反应轻微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综述一 不育的中医研究进展 |
| 综述二 少弱精症的西医研究概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发表论文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部分 |
| 1 临床资料 |
| 1.1 研究病例来源 |
| 2 诊断标准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 2.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 2.4 纳入标准 |
| 2.5 排除诊断 |
| 2.6 剔除标准 |
| 2.7 终止标准 |
| 2.8 脱落标准及相应处置 |
| 2.9 研究对象的临床质量控制 |
| 3.研究方法 |
| 3.1 一般情况 |
| 3.2 治疗方法 |
| 3.3 安全性指标检测 |
| 3.4 观察指标检测 |
| 4 观察指标 |
| 4.1 干预周期 |
| 4.2 西医评定标准 |
| 4.3 中医证候评定标准 |
| 4.4 安全性检测及评价 |
| 5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 1 结果 |
| 1.1 一般情况 |
| 1.2 基线水平比较 |
| 1.3 年龄构成 |
| 1.4 治疗前两组精子浓度比较 |
| 1.5 治疗前两组垂体泌乳素水平比较 |
| 1.6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 2 两组治疗后结果分析比较 |
| 2.1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比 |
| 2.2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比 |
| 2.3 治疗8周后两组精子浓度比较 |
| 2.4 治8周后两组垂体泌乳素比较 |
| 2.5 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 2.6 两组治疗前后精子快速前向运动(PR)、总活力(PR+NP)、形态率比较 |
| 2.7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睾酮激素比较 |
| 2.8 两组治疗后综合效果比较 |
| 3 安全性评价 |
| 第三部分 讨论 |
| 1 中医治疗少精子症的认识 |
| 1.1 中医学对少精子症的认识 |
| 1.2 病因病机 |
| 1.3 中医治疗 |
| 2 现代医学治疗高泌乳素少精子症认识 |
| 2.1 现代医学对高泌乳素少精子认识 |
| 2.2 病因病机 |
| 2.3 西医治疗方法 |
| 3 续断种子方组方分析 |
| 3.1 续断种子方用药认识 |
| 3.2 续断种子方现代药理研究 |
| 4.疗效分析 |
| 5.结论与不足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 附录2 续断种子方治疗高泌乳素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表 |
| 附录3 临床症状评分表 |
| 英文缩略词表 |
| 病历报告 |
| 综述 中医药调节男性少弱精子症性激素水平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符号说明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 综述一 中医药诊治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
| 1 少弱精子症诱因 |
| 2 中医病名 |
| 3 中医病因病机 |
| 4 中医药治疗 |
| 5 总结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及通路的研究进展 |
| 1 精子发生的三个阶段 |
| 2 生精细胞的增殖 |
| 3 生精细胞的凋亡 |
| 4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 |
| 5 总结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菟枸助育汤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
| 前言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 实验一 菟丝子-枸杞子对生精功能障碍SD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
| 前言 |
| 1 材料 |
| 2 实验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实验二 基于SCF/c-kit--PI3K--Bcl-2通路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 |
| 前言 |
| 1 材料 |
| 2 实验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结语 |
| 附录1 |
| 附录2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文献综述 |
| 综述一 中医对不育症的研究进展 |
| 1 古代中医对不育症的认识 |
| 1.1 对不育症病名的认识 |
| 1.2 对不育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 1.2.1 先天不足 |
| 1.2.2 虚劳精冷 |
| 1.2.3 肾虚 |
| 1.2.4 少精、精薄 |
| 1.2.5 情志因素 |
| 1.2.6 其他原因 |
| 2 现代中医对不育症的认识 |
| 2.1 对少弱精症导致不育病因病机的认识 |
| 2.1.1 肾虚论 |
| 2.1.2 脾虚论 |
| 2.1.3 肝气郁结论 |
| 2.1.4 湿热下注论 |
| 2.1.5 瘀血论 |
| 2.2 对少弱精症导致不育的治疗 |
| 2.2.1 补肾填精,调补阴阳 |
| 2.2.2 疏肝解郁 |
| 2.2.3 补肾清热利湿 |
| 2.2.4 补肾活血祛瘀 |
| 2.2.5 补肾健脾 |
| 3 古代中医对畸形精子症的认识 |
| 4 现代中医对畸形精子症的认识 |
| 4.1 现代中医对畸形精子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 4.2 现代中医对畸形精子症的治疗 |
| 4.2.1 补脾益肾 |
| 4.2.2 清热利湿 |
| 4.2.3 活血化瘀 |
| 4.3 中药治疗畸形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
| 4.4 总结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精核蛋白与畸形精子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
| 1. 精核蛋白与精子生成之间的关系 |
| 1.1 精核蛋白概述 |
| 1.2 精子的生成 |
| 1.3 精核蛋白在正常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 2. 精核蛋白与精子质量的关系 |
| 2.1 精核蛋白表达量降低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
| 2.2 精核蛋白与精液质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
| 2.2.1 弱精子症与精核蛋白多态性有关 |
| 2.2.2 精子活力下降与精核蛋白表达量下降有关 |
| 3. 精核蛋白与畸形精子症之间的关系 |
| 3.1 精核蛋白表达量降低导致精子形态异常 |
| 3.2 精核蛋白与精子形态关系的实验研究 |
| 3.2.1 精子尾部畸形与精核蛋白表达量下降有关 |
| 3.2.2 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核蛋白缺乏,细胞凋亡增加 |
| 3.2.3 精子形态对精子DNA完整性及精核蛋白含量有预测作用 |
| 4. 精核蛋白表达量降低导致男性不育 |
| 5. 精核蛋白表达异常导致精子质量下降机制探讨 |
| 6. 畸形精子及精核蛋白缺陷的西医治疗现状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 实验一 雷公藤多苷建立畸形精子症大鼠精核蛋白组型异常模型的评价 |
| 1. 实验材料 |
| 1.1 实验动物 |
| 1.2 实验药物 |
| 1.3 实验仪器试剂 |
| 2. 实验方法 |
| 2.1 造模方法 |
| 2.2 标本制备 |
| 2.3 指标检测 |
| 2.4 统计方法 |
| 3. 结果 |
| 3.1 各组大鼠精子质量比较 |
| 3.2 各组大鼠体重、睾丸/体重等一般状况比较 |
| 3.3 各组大鼠精液精核蛋白含量比较 |
| 3.4 各组大鼠睾丸病理切片比较 |
| 4 讨论 |
| 4.1 建立畸形精子症及精核蛋白组型异常大鼠模型的意义 |
| 4.2 雷公藤多苷对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
| 4.2.1 雷公藤多苷导致精液质量下降 |
| 4.2.2 雷公藤多苷导致精核蛋白P2表达量减少 |
| 4.2.3 雷公藤多苷导致睾丸结构损伤 |
| 4.3 本实验需要思考的问题 |
| 4.4 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实验二 补肾利湿方对畸形精子症大鼠精核蛋白的作用 |
| 1. 实验材料 |
| 1.1 实验动物 |
| 1.2 实验药物 |
| 1.3 实验仪器 |
| 1.4 实验试剂 |
| 2 实验方法 |
| 2.1 实验分组 |
| 2.2 给药方法 |
| 2.3 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标本制备与检测 |
| 2.4 病理检测 |
| 2.5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 2.5.1 蛋白提取 |
| 2.5.2 蛋白浓度测定 |
| 2.5.3 SDS-PAGE电泳 |
| 2.5.4 Western Blot |
| 2.6 RT-PCR检测相关mRNA表达 |
| 2.6.1 引物设计合成 |
| 2.6.2 样本总RNA提取(Trizol法) |
| 2.6.3 总RNA质量检测 |
| 2.6.4 逆转录合成cDNA |
| 2.6.5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 2.7 统计方法 |
| 3. 实验结果 |
|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精液质量比较 |
| 3.2 各组大鼠睾丸病理切片比较 |
| 3.3 各组大鼠Western-Blot结果比较 |
| 3.3.1 精核蛋白P1相对表达量分析 |
| 3.3.2 精核蛋白P2相对表达量分析 |
| 3.4 各组大鼠精核蛋白RT-PCR结果比较 |
| 3.4.1 精核蛋白P1 mRNA表达量分析 |
| 3.4.2 精核蛋白P2 mRNA表达量分析 |
| 4 讨论 |
| 4.1 探究畸形精子与精核蛋白关系的意义 |
| 4.2 中药治疗畸形精子症可能的作用途径 |
| 4.2.1 改善睾丸血液循环 |
| 4.2.2 调节内分泌 |
| 4.2.3 抗氧化作用 |
| 4.2.4 减轻炎症反应 |
| 4.2.5 通过调控相关蛋白及基因发挥作用 |
| 4.3 导师对畸形精子症的认识 |
| 4.4 补肾利湿法组方 |
| 4.4.1 补肾利湿法组方方药分析 |
| 4.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 4.5.1 对大鼠睾丸及精液质量的影响 |
| 4.5.2 对大鼠精核蛋白的影响 |
| 4.5.3 对大鼠精核蛋白mRNA的影响 |
| 5.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 引言 |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 1 临床资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 1.5 剔除标准 |
| 1.6 脱落标准 |
| 1.7 终止标准 |
| 1.8 质量控制 |
| 2 研究方法 |
| 2.1 给药方案 |
| 2.2 观察方法 |
| 2.3 疗效标准 |
| 3 统计学处理 |
| 4 研究结果 |
| 4.1 纳入病例 |
| 4.2 病例资料研究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 实验一 雷公藤多甙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 1 材料 |
| 2 实验方法 |
| 3 大鼠模型验证结果 |
| 实验二 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 |
| 1 材料 |
| 2 实验方法 |
| 3 实验结果 |
| 实验三 健脾益肾活血法对睾丸内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
| 1 材料 |
| 2 实验方法 |
| 3 实验结果 |
| 第三部分 讨论 |
| 1 脾肾两虚夹瘀是弱精子不育症的发病之根本因素 |
| 1.1 脾肾两虚是弱精子不育症发病的根本病理变化[7] |
| 1.2 瘀是弱精子不育症发病的基本病理趋势[7] |
| 1.3 脾肾两虚夹瘀导致弱精子不育症缠绵难愈[7] |
| 2 应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的理论基础 |
| 3 聚精助育汤的组方分析 |
| 3.1 性味归经分析 |
| 3.2 药效及方义分析 |
| 4 结果分析 |
| 4.1 健脾益肾活血法对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的疗效观察 |
| 4.2 健脾益肾活血法对模型大鼠睾丸和精子病理形态学干预效应机制研究 |
| 5 特色与优势 |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存在问题 |
| 1 结论 |
| 2 存在问题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参与科研课题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
| 1 病因病机 |
| 2 辨证施治 |
| 2.1 名家经验 |
| 2.2 辨精论治 |
| 3 临床研究 |
| 3.1 专病专方 |
| 3.2 中成药 |
| 3.3 针灸及物理治疗 |
|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3.5 综合治疗 |
| 4 实验研究 |
| 4.1 降低生殖细胞凋亡 |
| 4.2 改变Catsper通道 |
| 4.3 抗氧化应激损伤 |
| 4.4 调节生殖性腺轴,改善生殖内分泌功能 |
| 4.5 改善睾丸微循环 |
| 4.6 改善附属性腺的分泌功能 |
| 5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曾庆琪教授辨治男性不育症学术思想 |
| 1 病因病机 |
| 2 辨病论治 |
| 2.1 特发性不育症 |
| 2.2 精液不液化 |
| 2.3 感染性不育症 |
| 2.4 免疫性不育 |
| 2.5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 |
| 2.6 其他原因引起不育症 |
| 3 用药规律 |
| 3.1 用药特点 |
| 3.2 常用效验对药、角药 |
| 4 预防调护 |
| 4.1 三步四法、助孕有道 |
| 4.2 生活指导、综合治疗 |
| 5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润精汤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
| 1 研究对象 |
| 1.1 临床来源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1.5 脱落标准 |
| 1.6 剔除标准 |
| 1.7 终止标准 |
| 2 研究方法 |
| 2.1 试验方法 |
| 2.2 给药方案 |
| 2.3 治疗方法 |
| 2.4 注意事项 |
| 2.5 观察指标 |
| 2.6 疗效评价 |
| 2.7 统计学方法 |
| 2.8 设计路线图 |
| 3 研究结果 |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 3.2 精液参数比较 |
| 3.3 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 3.4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 3.5 临床疗效比较 |
| 3.6 安全性观察 |
| 3.7 不良反应比较 |
| 4 讨论 |
| 4.1 润精汤组方思路 |
| 4.2 润精汤单味药的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
| 4.3 还少胶囊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
| 4.4 润精汤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
| 5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第四部分 润精汤对奥硝唑诱导的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
| 1 前言 |
| 2 实验材料 |
| 2.1 实验动物 |
| 2.2 实验药物 |
| 2.3 实验试剂 |
|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 2.5 实验仪器及耗材 |
| 3 实验方法 |
| 3.1 分组与给药 |
| 3.2 实验取材 |
| 3.3 实验内容 |
| 3.4 统计方法 |
| 3.5 技术路线图 |
| 4 实验结果 |
| 4.1 精液参数比较 |
| 4.2 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 4.3 睾丸组织病理形态比较 |
| 4.4 睾丸组织细胞凋亡比较 |
| 4.5 睾丸组织波形蛋白表达比较 |
| 4.6 睾丸组织ERK信号通路比较 |
| 5 讨论 |
| 5.1 奥硝唑诱导少弱精子症模型的建立 |
| 5.2 润精汤改善奥硝唑诱导的生精障碍型SD雄性大鼠生精功能的作用机制 |
| 6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结论 |
| 附录 |
| 附录1 润精汤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临床观察表 |
| 附录2 润精汤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中医症状评分表 |
| 附录3 润精汤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知情同意书 |
| 附录4 常用英文缩略表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