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龚迎均[1](2021)在《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文章运用文献查阅法和问卷调查法遴选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驱动因素,并通过借鉴系统动力学和"推—拉"理论,从推力、拉力、中介和支持四个角度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建议通过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保障合作高效运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国际合作品牌;对接服务贸易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张嘉恩[2](2021)在《文化旅游强区视阈下广西杂技演出产业的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杂技大国,古老的杂技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焕发新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杂技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演出产业也日益壮大,但仍存在总体规模小、表演团体弱、产品滞后时代需求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扶持培育杂技团体、提升创作表演水平、深化与旅游项目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途径进行转型升级。
柯淑霞[3](2021)在《中等职业教育对广西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肖昊明[4](2021)在《广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量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唐丽媛[5](2021)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职业教育传承研究 ——以壮锦为例》文中指出
吴孟玲[6](2021)在《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霞[7](2021)在《九洞天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提出
梁晨[8](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冰雪[9](2021)在《我国教育电影中女教师形象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赵婧[10](2020)在《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文中提出语言出版业是语言产业九大业态之一,它主要是指专门将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语言文字类书刊、图画、音像等作品成批制作并向公众发行的行业。语言出版是指以语言为本体,将语言知识、语言资料、语言研究、语言教育等语言内容进行出版的行为,主要包括语言图书、语言期刊、语言音像制品的出版。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领域的发展,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语言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与经济效益自不待言。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语言产业,语言产业的研究论文时有发表。语言出版业的重要性也在语言产业研究这一大背景下显现出来,可以说语言出版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普及的重任。本文以广西和辽宁出版社的语言出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广西和辽宁都有各自的特点。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12种少数民族语言,语言资源丰富;地理上,位处我国边境,与多个国家接壤,邻近东南亚国家,起着桥梁和沟通作用,在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地位。选取辽宁,从客观来说,因为辽宁也有少数民族在此聚居,语言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流不亚于广西,且辽宁邻近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地理位置上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主观上来说,辽宁是我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选择辽宁,是想通过调查研究,为辽宁出版社发展和语言产业研究做出一点贡献。经过认真分析和筛选,对广西8家出版社和辽宁16家出版社的语言类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整理,通过对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的出版情况的调查研究,从出版社和语种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的特点和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样本说明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和第二章从出版社方面,包括出版社数量、出版社书目数量、出版图书类型、出版社特点。从语种方面,包括中文、外文、少数民族语言,对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进行研究。第三章将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进行比较,从出版社和语种两个大方面进行比较。并谈谈由此引发的启示,提出打造独具特色的语言品牌,优化出版社出版结构,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语言出版走出去的建议。最后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广西和辽宁出版社各自的问题再次进行说明,以期对广西和辽宁出版社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 (一)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探索 |
| (二)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
| 1.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 |
| 2.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化 |
| 3.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单一 |
| 二、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驱动因素的确定 |
| 三、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力系统 |
| (一)推力系统 |
| (二)拉力系统 |
| (三)中介系统 |
| (四)支持系统 |
| 四、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服务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模型 |
| 五、结论与建议 |
|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保障合作高效运行 |
|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国际合作品牌 |
| (三)对接服务贸易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
| 一、“十四五”时期广西杂技演出产业的发展形势分析 |
| (一)在制度层面,文化旅游融合的顶层设计全面建立 |
| (二)在政策层面,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
| (三)在环境层面,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演艺业态 |
| 二、广西杂技演出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瓶颈 |
| (一)发展基础 |
| 1. 广西杂技民族风格初步形成。 |
| 2. 艺术创作展演体系日益完善。 |
| 3. 杂技演出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
| (二)存在问题 |
| 1. 杂技院团萎缩,产业规模较小。 |
| 2. 营销意识薄弱,管理人才匮乏。 |
| 3. 节目创新不足,滞后观众需求。 |
| 三、广西杂技演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
| (一)加大对杂技团体的扶持力度 |
| (二)提升广西杂技的创作表演水平 |
| (三)推动杂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
| (四)完善广西杂技人才培养体系 |
| 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 二、研究综述 |
| 三、样本说明 |
| 四、研究方法 |
| 第一章 广西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 |
| 第一节 广西8家出版社分析 |
| 一、广西出版社语言类图书数量分析 |
| 二、2000年前后广西语言类图书数量比较 |
| 三、广西各出版社语言类图书出版类型分析 |
| 第二节 广西语言类图书语种分析 |
| 一、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
| 二、广西中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
| 三、广西外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
| 第二章 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 |
| 第一节 辽宁16家出版社分析 |
| 一、辽宁出版社语言类图书数量分析 |
| 二、2000年前后辽宁语言类图书数量比较 |
| 三、辽宁各出版社语言类图书出版类型分析 |
| 第二节 辽宁语言类图书语种分析 |
| 一、辽宁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
| 二、辽宁中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
| 三、辽宁外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
| 第三章 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比较及启示 |
| 第一节 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比较 |
| 一、广西与辽宁出版社比较 |
| 二、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语种比较 |
| 第二节 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发展启示 |
| 一、打造独具特色的语言品牌 |
| 二、优化出版社出版结构 |
| 三、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语言出版走出去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