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优质肉牛生产——西方牛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优质肉牛生产——西杂牛(论文文献综述)

杨凯,高月娥,黄必志,亐开兴,张继才,和占星,金显栋,王安奎[1](2021)在《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短期育肥性能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旨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的短期育肥性能。[方法]在楚雄州大姚齐和牧业有限公司选择年龄为(14±2)月龄的西门塔尔、短角牛、安格斯牛、云岭牛与本地牛的杂交F1代公牛及云岭牛公牛各6头,自由采食相同全混日粮(30%鲜啤酒糟、35%精料补充料、20%蚕豆糠、15%稻草),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开展100 d(其中预饲期7 d,正试期93 d)育肥试验,[结果]云岭牛、云岭杂、安本杂、短本杂和西本杂全程日增重分别为(1.194±0.063) kg,(1.312±0.094) kg,(1.014±0.073) kg,(1.105±0.052) kg和(1.314±0.06) kg,西本杂与云岭杂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两组增重显着高于安本杂(P<0.05),但与云岭杂、短本杂无显着差异(P>0.05),云岭牛、安本杂和短本杂全程育肥期日增重也无显着差异(P>0.05),料重比分别为7.81,7.12,9.13,8.49,7.56,云岭杂最低。

杨光鹏,兰欣怡[2](2019)在《西门塔尔牛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文中指出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为肉牛属,但并不仅是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种牛,乳、肉用性能俱佳。其生长速度快,酮体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主要介绍各种育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不同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育种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王泳杰,王之盛,胡瑞,彭全辉,薛白,王立志,邹华围,孙宝忠,李海鹏,蒋兴德,申洪兵,欧鑫[3](2019)在《不同品种肉牛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 67±9. 50) kg、(457.01±15.73) kg、(462.67±12.57) 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着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着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着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王泳杰[4](2018)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肉品质差异及肉品质差异机理,为我国西南地区肉牛产业发展,不同品种(系)肉牛的异地化饲养提供试验依据。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比较;(2)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机理的研究。试验一,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比较:本试验选取健康且年龄(6月龄)、体况相近的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犏牛(娟珊牛×麦洼牦牛)和宣汉黄牛各6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720天后,屠宰取样并测定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指数、优质肉块产量和牛肉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以及加工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始重、末重、日增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胴体重、净肉重显着低于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和宣汉黄牛的净肉率显着高于犏牛(P<0.05),宣汉黄牛的肉骨比显着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背膘厚显着高于宣汉黄牛(P<0.05)。(2)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着高于犏牛(P<0.05)。宣汉黄牛的胴体长显着低于犏牛(P<0.05),但肋部肉厚和后腿长显着高于犏牛(P<0.05)。(3)西杂牛的优质肉块产量均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宣汉黄牛的金钱展和脖肉的产量显着低于犏牛(P<0.05),但外脊的产量显着高于犏牛(P<0.05)。宣汉黄牛和犏牛的优质肉块产出占胴体重比例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4)宣汉黄牛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显着高于犏牛,而犏牛的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蛋白质的含量显着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灰分含量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5)宣汉黄牛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显着高于犏牛,犏牛的系水力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的L*、a*和b*值均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背最长肌嫩度显着高于犏牛(P<0.05),犏牛显着高于于西杂牛(P<0.05)。(6)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均显着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均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比例均显着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的苦味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犏牛(P<0.05)。犏牛除了亮氨酸外,都满足理想蛋白质模式。西杂牛背最长肌中的共轭亚油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显着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P<0.05)。试验二,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机理的研究:取三种牛背最长肌样品,一份用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肌纤维特性;另一份在液氮中保存,通过检测肌纤维类型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探究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的机理。由本试验可知:(1)宣汉黄牛的背最长肌纤维直径大小显着低于犏牛和西杂牛(P<0.05),而背最长肌纤维密度显着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2)西杂牛和宣汉黄牛背最长肌中的My HCⅠ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犏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的My HCⅡa和My HCⅡx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3)宣汉黄牛背最长肌中与肌内脂肪合成相关的基因FAS和GPAT1表达量显着高于犏牛和西杂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与肌内脂肪分解相关的基因HSL和MGL表达量显着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P<0.05),且与肌内脂肪转运相关基因LPL和CD36表达量显着低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日龄和营养条件下,西杂牛的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和产肉性能显着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宣汉黄牛的优质肉块产量占胴体比、肌内脂肪含量和肉嫩度显着高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宣汉黄牛的肌纤维直径显着低于西杂牛和犏牛,而My HC I基因以及与肌内脂肪合成相关的基因FAS等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西杂牛和犏牛,这可能是导致其肉质较嫩的原因。

张娇娇[5](2018)在《饲用缓释尿素对后备奶牛和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粮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饲粮资源,特别是蛋白饲粮的短缺与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饲粮蛋白质是反刍动物营养的关键营养源,但由于豆粕等蛋白饲粮价格昂贵,成为影响养殖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尿素循环代谢功能,瘤胃微生物能够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氮(NPN)作为氮源转化为蛋白氮供家畜应用。因此,在反刍动物饲粮中合理添加NPN能够降低蛋白质饲粮的饲喂量,这样既可节约紧缺的蛋白质资源,又可极大降低养殖饲粮成本。本文围绕后备奶牛、西杂牛、牦牛开展缓释尿素添加饲喂试验,旨在为反刍家畜饲养生产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试验一为探究饲用缓释尿素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及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本试验以饲粮中添加0、1%、1.5%、2%四个水平的缓释尿素作为试验因子,添加到西杂牛瘤胃液中进行体外发酵,测定四种不同饲粮的发酵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缓释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饲粮快速产气部分产气量逐渐降低,而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理论总产气量逐渐升高,不添加缓释尿素组的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速率显着低于2%缓释尿素添加组(P<0.05)。试验还发现,1%的缓释尿素添加组发酵72 h后底物降解率和总产气量显着高于其余各试验组,而甲烷产气量显着低于其余各试验组,同时其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最高,说明饲粮中1%缓释尿素添加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饲粮利用效率。综合经济利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考虑,实际生产中后备奶牛饲粮中缓释尿素的添加比例为饲粮干物质的1%最适宜。试验二选取16头体况良好,体重322.5±39.4 kg的10月龄健康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U0)、1%(U1)、1.5%(U1.5)、2%(U2)的缓释尿素,按照NRC(2001)推荐的后备奶牛日增重(ADG)800 g营养需求调制配方,试验期75天。试验结果发现:2%添加组后备奶牛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特征,而1%和1.5%的添加组血常规生理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且饲喂含1%和1.5%缓释尿素的饲粮组后备奶牛日增重显着高于0和2%缓释尿素添加组(P<0.05)。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尿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BUN)浓度U1.5组低于U0组和U2组,而U2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1.5%的缓释尿素不仅不会对后备奶牛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能够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节约后备奶牛养殖成本。试验三为探究异地育肥牦牛模式,对比西杂牛在同等条件下补饲缓释尿素对血液生理生化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将体重相近的8头1岁西杂牛和8头4岁青海牦牛分别分为两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饲喂缓释尿素(NPN),添加比例分别为1%(LNPN)和2%(HNPN)。结果发现:牦牛与西杂牛均在LNPN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最小的料重。不同饲粮条件不会对牦牛与西杂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造成显着影响,但是牦牛血液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显着高于西杂牛,其中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与西杂牛差异不显着,这是因为牦牛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异地育肥的过程中造成MCV适应性的增大和变异,但对其运输O2的能力不受影响。牦牛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球蛋白(GLB)高于西杂牛,说明牦牛比西杂牛具有较高的氮利用能力。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西杂牛和牦牛育肥饲粮中添加1.0%的缓释尿素替代饲粮蛋白是可行的;而且低海拔异地育肥牦牛不会对牦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综上对反刍家畜后备奶牛、牦牛及西杂牛的缓释尿素添加饲喂试验研究发现,当在后备奶牛饲粮中添加2%的缓释尿素时降低了后备奶牛的采食量,影响其生长性能,而对牦牛和西杂牛则不受影响。后备奶牛、牦牛和西杂牛均在缓释尿素添加比例为1%时获得最高的日增重。应用体外发酵技术对四种缓释尿素添加饲粮的研究发现,当缓释尿素的添加比例为1%时能够显着提高瘤胃液底物降解率和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显着降低甲烷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综合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考虑,实际生产中后备奶牛、西杂牛和牦牛饲粮中缓释尿素的添加比例为饲粮干物质的1%比较合适。

王磊,张永东,田春花,严天元,胡俊慧[6](2017)在《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掌握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试验测定和调查分析,对不同改良阶段的西门塔尔牛(父本)与河西黄牛(母本)杂交牛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30多年对河西黄牛的杂交改良,其饲养规模、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大幅提高,18月龄母牛肉用指数达到4.17kg/cm,公牛6.97kg/cm,已具备专门化肉用牛指数标准,后期选育提高潜力巨大。

王金兰[7](2017)在《西门塔尔及其杂交牛肉质营养成分分析及西门塔尔特征部位差异蛋白的鉴定》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西门塔尔及其杂交一代牛-和西杂牛(西门塔尔♀×和牛♂)和安西杂牛(西门塔尔♀×安格斯♂)特征部位肉质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差异,为商品牛选育过程中肉质营养成分改善提供参考。随机选取断奶后饲养至13月龄、平均体重为330kg健康无病的西门塔尔、和西杂牛和安西杂牛各9头(共计27头),均为未阉割公牛,相同营养标准下舍饲散养育肥210天后,集中屠宰,采集左半胴体相同部位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里脊、牛腩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如下:1.在3种肉牛间,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股二头肌中维生素含量差异亦不显着(P>0.05)。安西杂牛、和西杂牛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高于西门塔尔牛,尤其是安西杂牛。安西杂牛中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均高于西门塔尔。氨基酸测定中只有组氨酸含量显示出差异显着的趋势(P=0.06),杂交牛的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西门塔尔牛,尤其是安西杂牛。不同肉牛之间,安西杂牛粗蛋白、粗灰分含量、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在不同特征部位之间,常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含量差异显着(P<0.05),粗脂肪、粗灰分及钙、磷的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甘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5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显着(P<0.05)。股二头肌粗蛋白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更符合人们低脂肪的消费要求。牛腩脂肪含量高于3%,钙含量较高,鲜味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牛腩肉质风味较好。2.和西杂牛的Pb、As、Cr含量显着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西杂牛Cd含量显着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和西杂牛Hg含量显着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两杂牛间比较,安西杂牛的Pb、Cr含量显着高于和西杂牛(P<0.05)。西门塔尔牛及其杂交肉牛在相同饲养环境下,背最长肌中重金属离子蓄积量没有呈现相同的规律。背最长肌Pb、Cd含量与粗饲料相关性较高,Cr、As含量与精饲料相关性较高,Hg含量与水体相关性较高。3.运用iTRAQ技术对西门塔尔牛牛腩和里脊两个部位进行蛋白质相对定量分析,鉴定到肽段数量15255个,蛋白质组数量为1663。以表达量差异倍数1.5为标准对两个部位进行了差异蛋白统计,共得到128个差异蛋白,44个为上调蛋白,84个为下调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所占比例较高。

孟斌,雷赵民,曾金焱,张明,刘婷,李飞,李国智[8](2017)在《和西牛与西杂牛股二头肌肉品品质及脂肪酸营养特性比较分析》文中认为本实验旨在研究西门塔尔杂种牛(西杂牛)与和西牛(日本和牛♂×西杂牛♀)的肉用性能。随机选取同期出生断奶的杂交一代和西牛与西杂牛各9头(公牛),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0月龄,屠宰后取股二头肌研究肉质特性,并利用气相色谱仪研究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和西牛股二头肌的剪切力、失水率和蒸煮损失显着低于西杂牛(p<0.01),熟肉率、肉色L*、a*、b*、C值均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和西牛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SFA)显着低于西杂牛(p<0.01),不饱和脂肪酸(UFA)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着高于西杂牛(p<0.05),功能性脂肪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EPA显着高于西杂牛(p<0.01);n-6/n-3PUFA显着低于西杂牛(p<0.05),P/S值显着高于西杂牛(p<0.01)。结果表明和西牛肉质较好,牛肉中功能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徐子华,张学新,史玉萍,朱跃明,王东辉[9](2016)在《安杂牛、西杂牛、弗杂牛犊牛早期断奶试验报告》文中指出本试验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肉牛繁育场应用犊牛代乳料开展了不同杂种犊牛的早期断奶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技术对不同杂种肉用犊牛生长发育以及犊牛代乳料适应性等的影响,以此为张掖市牛源基地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依据。结果表明:安杂牛(安格斯×西杂)、西杂牛(西门塔尔×河西黄牛)、弗杂牛(弗莱维赫×西门塔尔)三组间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安杂牛组增重成本8.25元/kg,当地西杂牛组9.27元/kg,弗杂牛组9.62元/kg。安杂牛组的效益略好,弗杂牛组效益略差。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上,从累计增长的效果来看,安杂牛组同比相同阶段龄的西杂牛与弗杂牛组间体直长与体斜长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结果表明:在张掖自然资源条件下,经过本试验方案的试验观测,犊牛早期断奶成本低,效果好,安杂牛较西杂牛和弗杂一代牛相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果好,建议在张掖市及其同类地区推广使用犊牛代乳料,并实施犊牛早期断奶技术,提高对肉用杂种犊牛的培育效果。

张明[10](2016)在《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安西杂牛F1代(黑安格斯♂×西门塔尔牛♀)的育肥性能及肉品质,为西门塔尔牛的经济杂交利用及生产高质量牛肉产品提供参考。随机选取断奶后饲养至平均13月龄、体重为330 kg的安西杂牛和西门塔尔牛各9头(均为公牛),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3头牛一个重复,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育肥,屠宰后测定胴体肉品质。结果如下:1.经过210 d的育肥试验,与西门塔尔牛相比,安西杂牛平均体重和日增重提高2.77%和4.0%,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降低9.18%,差异均不显着(P>0.05),增重提高4.44%(P<0.05);安西杂牛的料肉比降低18.32%(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增重效果相对较好,饲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高。体尺指标中,安西杂牛体斜长和胸宽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其它体尺指标均低于西门塔尔牛,且胸深和后腿围差异显着(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蛋白、球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与西门塔尔牛相比,安西杂牛的净肉重、净肉率、屠宰率和背膘厚分别提高9.31%、2.99%、3.02%和10.53%(P<0.05),脂肪重降低26.24%(P<0.05)。安西杂牛胴体分割肉块重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高档牛肉重及高档牛肉产率比西门塔尔牛分别提高13.71%、0.67%(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屠宰性能及胴体产肉性能较好。4.肉质指标中,安西杂牛肌肉的剪切力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肉色a*值和C值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p H值、熟肉率和肉色L*、b*值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失水率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肉质较好。两种肉牛3个肌肉部位失水率无显着差异;色泽上,背最长肌优于其它2个部位,其次为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熟肉率高于股二头肌(P<0.01);背最长肌嫩度最好,其次为股二头肌,表明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最好。成熟03 d安西杂牛牛肉p H下降较快,整个成熟期安西杂牛肉剪切力下降趋势大于西门塔尔牛,说明安西杂牛肉的成熟速度较快;1421 d西门塔尔牛肉的失水率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安西杂牛,说明安西杂牛肉系水力相对较好;排酸成熟对牛肉的肉色有不良影响,对西门塔尔牛影响较大。5.肌内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安西杂牛和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中SFA均达到52%以上,以长链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安西杂牛中饱和脂肪酸(SFA)较低(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测定脂肪酸总量46%以上,安西杂牛中UFA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两种肉牛间无明显差异,油酸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γ-亚麻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功能性脂肪酸在安西杂牛中也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表明安西杂交F1代牛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二、优质肉牛生产——西杂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质肉牛生产——西杂牛(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短期育肥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日粮
    1.3 饲养管理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体重及日增重
        1.3.2 饲料样品
        1.3.3 采食量
        1.3.4 饲料报酬
        1.3.5 常规养分测定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全混日粮采食量
    2.2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不同育肥阶段体重变化
    2.3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育肥日增重与饲料报酬
3 讨 论
    3.1 不同遗传基础对杂交组合肉牛日增重的影响
    3.2 肉牛生产应以经济杂交为主
    3.3 遗传基础对肉牛采食量的影响
4 结 论

(2)西门塔尔牛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因组选择技术的研究
2 西门塔尔牛重要经济性状相关性状基因关联研究
3 西门塔尔牛的杂交育种
4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牛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5 小结

(4)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业名词缩写符号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产肉性能
        1.1 产肉性能概述
        1.2 影响产肉性能的因素
    2 牛肉品质概述
        2.1 食用品质
        2.2 加工品质
        2.3 营养品质
    3 肌内脂肪
        3.1 肌内脂肪概念
        3.2 肌内脂肪代谢
        3.3 肌内脂肪合成
        3.4 肌内脂肪分解
    4 肌纤维概述
        4.1 肌纤维类型
        4.2 肌纤维与肉质
    5 存在的问题
    6 试验目的和意义
        6.1 目的
        6.2 意义
        6.3 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比较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1.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2.1 样品采集
        2.2 生产性能测定
        2.3 屠宰性能测定
        2.4 胴体指数测定
        2.5 优质肉块产量测定
        2.6 牛肉食用品质测定
        2.7 牛肉营养成分测定
        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品种(系)肉牛生产性能
        4.2 不同品种(系)肉牛屠宰性能
        4.3 不同品种(系)肉牛胴体指数
        4.4 不同品种(系)肉牛优质切块肉产量及所占胴体重比例
        4.5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常规营养成分
        4.6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肉质
        4.7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风味物质含量
        4.8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矿物质元素含量
        4.9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
        4.10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
        5 讨论
        5.1 不同品种(系)肉牛的生产性能
        5.2 不同品种(系)肉牛的屠宰性能
        5.3 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胴体指数
        5.4 不同品种(系)肉牛优质切块肉产量及所占胴体重比例
        5.5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常规营养成分
        5.6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肉质
        5.7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风味物质含量
        5.8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矿物质元素含量
        5.9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
        5.10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
        6 小结
    试验二 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机理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2 指标测定
        2.1 不同品种(系)肉牛肌纤维特性的测定
        2.2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类型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特性
        4.2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4.3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5 讨论
        5.1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特性
        5.2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5.3 不同品种(系)肉牛背最长肌中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6 小结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5)饲用缓释尿素对后备奶牛和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NPN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在饲粮中的应用
    1.2 NPN对反刍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1.3 血液生化指标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 血常规指标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5 NPN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2.1 本研究的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添加缓释尿素对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与饲粮
        3.2.2 饲粮样品处理
        3.2.3 体外培养产气法
        3.2.4 产气量计算
        3.2.5 产气规律拟合
        3.2.6 统计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不同缓释尿素添加比例对体外发酵产气的影响
        3.3.2 不同缓释尿素添加比例对体外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3.3.3 不同缓释尿素添加比例对饲粮降解率及发酵液指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不同缓释尿素添加比例对体外发酵产气的影响
        3.4.2 不同缓释尿素添加比例对体外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3.4.3 不同缓释尿素添加比例对饲粮降解率及发酵液指标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缓释尿素对后备奶牛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4.2.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4.2.3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2.4 数据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干物质摄取量和平均日增重
        4.3.2 瘤胃及血清代谢指标
        4.3.3 后备奶牛血常规
    4.4 讨论
        4.4.1 尿素添加对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和饲粮转化率的影响
        4.4.2 尿素对后备奶牛瘤胃指标的影响
        4.4.3 缓释尿素对后备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4 缓释尿素对后备奶牛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添加不同 NPN 饲粮对异地育肥牦牛与(秦川×西门塔尔)西杂牛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5.2.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5.2.3 血液及饲粮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生长性能
        5.3.2 体温
        5.3.3 血常规指标
        5.3.4 血清生化指标
    5.4 讨论
        5.4.1 生长性能
        5.4.2 牦牛和西杂牛的体温
        5.4.3 牦牛的西杂牛的血常规
        5.4.4 牦牛和西杂牛的血清生化指标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张掖肉牛的产区与改良
    1.1 产区概况
    1.2 改良过程
2 张掖肉牛的主要特征
3 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分析
    3.1 饲养规模调查
    3.2 繁殖性能调查
    3.3 生产性能测定
    3.4 肉用性能分析
    3.5 肉用指数分析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4.2 明确育种目标, 制定科学育种规划
    4.3 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肉牛育种效率
    4.4 培育龙头企业, 加快优良种畜推广

(7)西门塔尔及其杂交牛肉质营养成分分析及西门塔尔特征部位差异蛋白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1.2 国内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2 肉质营养成分
        2.1 常规营养成分
        2.2 矿物质
        2.3 维生素
        2.4 氨基酸
        2.5 重金属
    3 蛋白质组学研究
        3.1 常用蛋白质组学技术
        3.2 蛋白质组学在牛肉肉质研究中的应用
    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西门塔尔及其杂交牛特征部位肉质营养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2 钙、磷含量分析
        2.3 维生素含量分析
        2.4 氨基酸含量分析
    3 讨论
        3.1 常规营养成分
        3.2 矿物质
        3.3 维生素
        3.4 氨基酸
        3.4.1 氨基酸种类的比较分析
        3.4.2 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3.4.3 氨基酸评分
    4 小结
第三章 西门塔尔及其杂交牛背最长肌重金属含量分析
    1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西门塔尔特征部位差异蛋白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1.4 差异蛋白统计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总蛋白质量检测
        2.2 蛋白质鉴定数据基本信息
        2.3 鉴定的总蛋白的GO、Pathway分析
        2.4 差异蛋白的确定
        2.5 差异蛋白GO分析
        2.6 差异蛋白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2.7 差异蛋白聚类结果
    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和西牛与西杂牛股二头肌肉品品质及脂肪酸营养特性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肉质指标测定
        1.2.1. 1 p H和肉色的测定
        1.2.1. 2 蒸煮损失和剪切力的测定
        1.2.1. 3 熟肉率的测定
        1.2.1. 4 失水率的测定
        1.2.2 脂肪酸测定
        1.2.2. 1 测定方法
        1.2.2. 2 GC的运行条件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质特性比较
    2.2 脂肪酸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肉质比较分析
    3.2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分析
4 结论

(9)安杂牛、西杂牛、弗杂牛犊牛早期断奶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目的及技术简介
2 技术形成经过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牛的选择
    2.3 试验的时间和地点
    2.4 试验环境
    2.5 试验牛的饲养管理与饲喂方法
    2.6 体重与体尺测量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应用潜力
    3.1 体重变化与成本核算
    3.2 体尺发育
4 讨论与分析
    4.1 日增重水平与品种间差异
    4.2 犊牛骨骼发育特点与品种间的差异
5结论与推广应用

(10)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肉牛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肉牛业发展现状
    2 牛肉品质研究
        2.1 牛肉食用品质研究
        2.1.1 pH值
        2.1.2 肉色
        2.1.3 大理石花纹
        2.1.4 系水力
        2.1.5 嫩度
        2.1.6 熟肉率
        2.2 牛肉脂肪酸研究
        2.2.1 脂肪酸研究方法
        2.2.2 影响牛肉脂肪酸的因素
    3 本研究的提出、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安西杂交一代牛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牛的选择和分组
        1.3 试验牛精料组成和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生长育肥性能测定
        1.4.2 血液指标测定
        1.4.3 屠宰及胴体产肉性能测定
        1.5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及饲料报酬分析
        2.1.1 育肥牛增重及干物质采食量分析
        2.1.2 体尺变化分析
        2.1.3 经济效益分析
        2.2 血液指标分析
        2.2.1 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2.2.2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2.3 屠宰性能分析
        2.4 胴体分割肉块分析
    3 讨论
        3.1 生长育肥性能的比较
        3.2 血液指标的比较
        3.3 屠宰及产肉性能的比较
    4 小结
第三章 安西杂交一代牛肉质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pH值和肉色的测定
        1.3.2 熟肉率、剪切力和失水率测定
        1.4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部位肉质特性分析
        2.2 不同成熟时间肉质特性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肉牛肉质特性的比较
        3.2 不同部位肉质特性的比较
        3.3 不同成熟时间肉质特性的比较
    4 小结
第四章 安西杂交一代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步骤
        1.3.2 GC运行条件
        1.3.3 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酸种类
        2.1.1 饱和脂肪酸
        2.1.2 不饱和脂肪酸
        2.2 功能性脂肪酸及其比例
    3 讨论
        3.1 脂肪酸种类的比较分析
        3.2 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3.3 脂肪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3.4 肉牛杂交利用方式分析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优质肉牛生产——西杂牛(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短期育肥性能评价[J]. 杨凯,高月娥,黄必志,亐开兴,张继才,和占星,金显栋,王安奎. 中国牛业科学, 2021(01)
  • [2]西门塔尔牛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杨光鹏,兰欣怡. 中国乳业, 2019(09)
  • [3]不同品种肉牛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J]. 王泳杰,王之盛,胡瑞,彭全辉,薛白,王立志,邹华围,孙宝忠,李海鹏,蒋兴德,申洪兵,欧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8)
  • [4]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研究[D]. 王泳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18
  • [5]饲用缓释尿素对后备奶牛和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D]. 张娇娇. 兰州大学, 2018(09)
  • [6]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分析[J]. 王磊,张永东,田春花,严天元,胡俊慧. 中国牛业科学, 2017(05)
  • [7]西门塔尔及其杂交牛肉质营养成分分析及西门塔尔特征部位差异蛋白的鉴定[D]. 王金兰.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2)
  • [8]和西牛与西杂牛股二头肌肉品品质及脂肪酸营养特性比较分析[J]. 孟斌,雷赵民,曾金焱,张明,刘婷,李飞,李国智.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8)
  • [9]安杂牛、西杂牛、弗杂牛犊牛早期断奶试验报告[J]. 徐子华,张学新,史玉萍,朱跃明,王东辉. 中国牛业科学, 2016(06)
  • [10]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研究[D]. 张明.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肉牛论文 西门塔尔牛论文

上一篇:论文查重说明范文
下一篇:广东信息产业走廊的成因、特点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