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葡萄砧木与葡萄酒品种的抗寒性比较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葡萄砧木及酿酒品种抗寒性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许一博[1](2021)在《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抗旱性研究》文中认为寒冷干旱是限制葡萄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我国的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近几年,我国的西北地区宁夏已经发展成我国主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如何选择抗寒葡萄栽培,降低抗寒埋土防寒的成本,采用露地栽培或者轻微埋土防寒,是宁夏葡萄产区与我国其他相似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复叶葡萄的5个株系与河岸葡萄、北冰红、赤霞珠、左优红、北醇、红地球等6个葡萄种或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以4℃为对照,测定在-8℃、-12℃、-16℃、-20℃、-24℃时,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研究并鉴定11种葡萄品种或株系的抗寒能力。同时测定在断水5d、7d、9d后固原-1以及贝达、北冰红、北醇盆栽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情况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抗寒相关性指标鉴定葡萄的抗寒性:获得寒冷胁迫下葡萄枝条的生理变化趋势:随着寒冷胁迫的加剧,枝条相对电导率逐渐上升,且抗寒性越好的材料上升越慢,电导率越低;枝条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且抗寒性越好,氧化酶活性峰值所在温度越低,峰值越大;枝条丙二醛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丙二醛含量越低,抗寒性越好;脯氨酸含量随着寒冷胁迫的加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数值越大抗寒性越好。2.根据隶属函数评价葡萄植株枝条的抗寒性:对供试材料的11个材料枝条梯度降温进行抗寒性鉴定,山葡萄后代中北醇、北冰红、左优红均属于高抗寒品种。原产美国的河岸葡萄属于高抗寒品种,欧洲葡萄品种‘赤霞珠’属于低抗寒品种、红地球属于不抗寒品种。中国野生葡萄的复叶葡萄株系固原-1属于高抗寒株系,甘肃-91属于中抗寒株系,白水-40属于低抗寒株系,华县-2与留坝-9属于不抗寒株系。3.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PCR测定河岸葡萄、北冰红、固原-1、赤霞珠的抗寒相关基因Vv CBF1在不同低温下的表达情况。随着温度降低,北冰红品种的基因表达最高,其次是河岸葡萄、复叶葡萄固原-1、赤霞珠。赤霞珠Vv CBF1表达随着温度降低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他温度下较对照均有显着增加;固原-1表达量在-8℃和-16℃时相较对照,并无显着差异,-20℃与24℃时表达量也无显着差异;北冰红Vv CBF1表达量相较于对照,-16℃也无明显差异,在其他温度均显着升高,且整体趋势呈现先降低后上升趋势,与抗氧化酶、脯氨酸趋势相类似;河岸葡萄Vv CBF1基因表达整体较为稳定,4℃与-16℃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其他温度也均无明显差异。四种材料Vv CBF1基因表达量高低排序与综合评价一致。因此,Vv CBF1基因表达情况可以作为抗寒生理指标的辅助证明。4.获得在断水9d内,4种葡萄材料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对4个生理指标进行综合抗旱评价,获得贝达属于高抗旱品种,固原-1、北冰红、北醇均属于中抗旱品种或株系。综上所述,在对供试材料抗寒性鉴定基础上,结合抗寒性与抗旱性相关指标鉴定分析与抗寒性转录因子基因Vv CBF1的表达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中国野生复叶葡萄固原-1属于高抗寒、中抗旱株系,可以作为抗寒抗旱砧木进行抗寒育种应用,甘肃-91属于中抗寒株系,白水-40属于低抗寒株系,华县-2与留坝-9属于不抗寒株系;欧山品种的北冰红、左优红、北醇可以在宁夏地区栽培,但是,要在周期性大寒年份,进行抗寒性保护性栽培,减少寒冷造成重大损失。

刘政海,董志刚,李晓梅,谭敏,杨镕兆,杨兆亮,唐晓萍[2](2021)在《基于恢复生长法分析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文中研究说明葡萄冬季越冬是制约葡萄在中国北方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抗寒性,为葡萄越冬防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芽段恢复生长法,利用5个酿酒葡萄发育良好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对芽段在0℃的对照及-10℃、-15℃、-20℃、-25℃、-30℃低温胁迫后,测定芽段愈伤组织生成率、萌芽率、芽段萌发芽长、芽段生根率、芽段平均根长,进行抗寒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5个酿酒葡萄在低温胁迫低于-15℃后,萌芽率出现大幅度降低;‘品丽珠’品种芽段萌发芽长在胁迫温度高于-15℃时平均芽长显着高于其他4个品种;‘威代尔’葡萄在胁迫温度为-20℃时,愈伤组织生成率、萌芽率、生根率均显着高于其他4个品种,表现较高的抗寒性。研究结果可作为酿酒葡萄品种冻害的温度参考指标,对环境冻害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酿酒葡萄抗寒性育种、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刘钰玺,陈佰鸿,马宗桓,杨生瑞,仇银生,孙学文,张帆[3](2020)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砧木抗寒性综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评价13个葡萄砧木的抗寒性,以期为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抗寒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3个葡萄砧木1年生枝条为试材,人工模拟低温胁迫,分别测定不同温度(0、-15、-20、-25、-30、-35℃)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总含水量、自由水、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预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葡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不同葡萄枝条的各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在-30℃时差异显着.各品种的LT50介于-17.1℃~-26.9℃之间,综合评价结果为:‘3309-C’‘101-14’‘SO4’‘5A’‘山河4号’‘沙地’为高抗(HR);‘520A’‘华葡1号’为抗(R);‘山河2号’为中抗(MR);‘420A’‘5C’为低抗(LR);‘洛特’和‘盐溪’为不抗(S).【结论】综合评价结果与LT50之间存在极显着的相关关系.综合运用隶属函数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半致死温度,可以有效地鉴定葡萄品种间的抗寒性.

范宗民[4](2020)在《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果实品质及酒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简写为CS)葡萄枝条抗寒性、果实品质及酒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在提高赤霞珠葡萄抗寒性同时对赤霞珠葡萄酒品质不产生影响,甚至能够提高葡萄酒品质的优良砧木,为新疆地区赤霞珠葡萄抗寒栽培和砧木引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抗寒性方面,将嫁接在5个砧木(5BB、SO4、kangzhen3、5C、140R)的‘赤霞珠’葡萄及自根砧的一年生成熟枝条分别放在-12°C、-15°C、-18°C、-21°C、-24°C、-27°C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4°C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含量、萌芽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获得鉴定植物抗寒性强弱的半致死温度(LT50)。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果实品质及酒质方面,以5年生CS/5BB、CS/SO4、CS/5C、CS/140R和CS/kangzhen3砧穗组合为处理,赤霞珠自根苗(CS)为对照,测定了葡萄浆果中的总糖等11个品质因子及葡萄酒感官品质和总酸等21个品质因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果实及酿制的干红葡萄酒的品质差异。【结果】(1)在4°C-27°C降温阶段内,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所有处理枝条相对电导率值、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CS/5BB、CS/SO4、CS/kangzhen3、CS/5C、CS/140R、CS的半致死温度从低到高,分别为-20.09°C、-19.37°C、-16.94°C、-16.31°C、-14.74°C、-13.43°C。(2)5个砧木均能提高‘赤霞珠’果实及所酿葡萄酒中总糖、可溶性固性物、总酚、单宁、花色苷、类黄酮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而总酸含量均显着低于自根苗。其中,CS/5BB葡萄果实总糖含量最高,达到了184.49 g·L-1,CS/SO4、CS/5BB和CS/140R陈酿初期葡萄酒总糖含量最高,较自根苗分别高0.7 g·L-1、0.43 g·L-1、0.47 g·L-1;CS/SO4果实和陈酿初期葡萄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77°Brix和10.40°Brix,较自根苗分别高3.97°Brix和3.60°Brix;CS/SO4果实单宁和陈酿初期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644.33 mg·L-1和2.11 mg·L-1;CS/5BB和CS/140R陈酿初期葡萄酒单宁含量无显着差异,均最高,分别为175.60 mg·L-1和164.35 mg·L-1;5BB、SO4、140R和kangzhen3砧木均能显着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而5C砧木无显着影响;6个处理新酒都具有很好的光泽,倾向于紫红色。其中,CS(对照)L*值最大,为93.94,显着高于其它酒样,颜色最亮,CS/SO4处理a*、b*和ΔE*ab值最大,色调最深。【结论】(1)6种供试葡萄枝条耐寒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S/5BB、CS/SO4、CS/5C、CS/140R、CS/kangzhen3、CS。(2)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CS/SO4>CS/5BB>CS/140R>CS/5C>CS/kangzhen3>CS;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感官品质评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陈酿初期葡萄酒品质方面的综合评价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CS/SO4>CS/5BB>CS/140R>CS/kangzhen3>CS/5C>CS,与感官质量评价相一致。SO4、5BB、140R、kangzhen3和5C可以作为改善赤霞珠葡萄酒品质适宜的砧木在新疆产区进行应用。

杨豫[5](2020)在《宁夏桃、苹果、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宁夏地区主要种植的果树品种枝条抗寒性,以宁夏吴忠园艺场的3个桃树品种(京陇7号、中油14、大久保)、宁夏恒通绿机公司苹果基地的3个苹果品种(金冠、惠民富士、秦冠)、立兰酒庄的4个酿酒葡萄品种(北红、赤霞珠、西拉、威代尔)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设计了新梢石蜡切片、不同低温程度胁迫和不同低温时间胁迫三部分试验,测定各处理下果树枝条中相关抗逆指标的含量变化,综合分析比较各类果树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使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抗寒指标进行抗寒性综合分析及排序,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宁夏全区的越冬灾害风险等级区域划分,为宁夏地区的三种常见果树的冬季防寒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抗寒性强的果树品种,枝条新梢中的导管分子直径、木质部面积、木质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均较大。2)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中,各品种一年生枝的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S”型曲线上升;不同冷冻时间处理中,枝条相对电导率先升高,在6h处理后升高趋势趋于平缓。3)3种桃的LT50分别为大久保(-24.41℃)、中油14(-24.13℃)、京陇7号(-21.89℃);3种苹果的LT50分别为秦冠(-32.98℃)、惠民富士(-29.66℃)、金冠(-27.70℃);4种酿酒葡萄的 LT50 为北红(-29.57℃)、威代尔(-27.26℃)、赤霞珠(-23.99℃)、西拉(-14.10℃)。4)SOD、POD、CAT活性随温度降低和低温时间的延长均呈升高或者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抗寒性强的品种枝条中保护酶活性高,酶活的增加幅度大。MDA含量呈现出与保护酶相适应的变化特征,抗寒性强的品种枝条MDA含量低,且随低温胁迫的深入含量变化小。5)在-30℃的极端低温环境下,6 h是多数品种发生冷害的临界时间。6)3个桃品种抗寒性综合排序结果为大久保>中油14>京陇7号;3个苹果品种抗寒性综合排序结果为秦冠>金冠>惠民富士;4个酿酒葡萄抗寒性综合排序结果为威代尔>北红>赤霞珠>西拉。此抗寒性排序结果与LT50排序结果相差不大,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果树抗寒性。7)沙坡头区北部和盐池县的东部气温较低,为桃树的越冬冻害高度风险区;苹果可在宁夏全区广泛种植,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较低;酿酒葡萄冬季必须埋土,否则均有中、重度的风险遭受越冬冻害。

范宗民,孙军利,赵宝龙,刘怀锋,于坤,章智钧,刘晶晶[6](2020)在《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简写为CS)葡萄枝条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旨在筛选能提高‘赤霞珠’葡萄抗寒性的优良砧木,为新疆地区‘赤霞珠’葡萄抗寒栽培和砧木引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嫁接在5个砧木(5BB、SO4、kangzhen3、5C、140R)的‘赤霞珠’葡萄及自根砧的一年生成熟枝条分别放在-12℃、-15℃、-18℃、-21℃、-24℃、-27℃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4℃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萌芽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获得鉴定植物抗寒性强弱的半致死温度(LT50)。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所有处理枝条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CS/5BB、CS/SO4、CS/kangzhen3、CS/5C、CS/140R、CS的半致死温度从低到高,分别为-20.09℃、-19.37℃、-16.94℃、-16.31℃、-14.74℃、-13.43℃。【结论】6种供试葡萄枝条耐寒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S/5BB、CS/SO4、CS/5C、CS/140R、CS/kangzhen3、CS。

焦晓博,纪薇[7](2019)在《葡萄抗寒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葡萄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低温伤害一直是制约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当冬季气温低于﹣15℃时,葡萄植株便会受到冻害,从而影响翌年的产量及品质,冻害严重时会导致树体死亡。而我国北方葡萄产区冬季气温普遍低于﹣15℃,葡萄产量受冻害的几率较大。因此,对葡萄抗寒种质资源、国内外葡萄抗寒育种状况、葡萄抗寒生理机制与生化特性、葡萄抗寒分子机制及越冬防冻措施等进行分析总结,可对葡萄产业的发展和抗寒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邢卉阳[8](2019)在《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的葡萄抗寒性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葡萄品种‘赤霞珠’ב左优红’及它们的200株杂交后代为试材,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得到真杂种单株181株,以该群体及其杂交后代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利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系统对葡萄枝条抗寒性进行表型鉴定,并进行简化基因组RAD测序,构建了含有大量SNP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结合3年抗寒性表型数据进行葡萄抗寒性QTL定位研究,得到葡萄抗寒相关QTL计算其贡献率,并根据定位出的QTL筛选出于抗寒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本试验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采用SSR分子标记法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赤霞珠’ב左优红’后代杂种真实性,从现有SSR引物中筛选出两对具有清晰条带且为ab×cd带型的引物,利用亲本对这两对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筛选,在最适温度下利用这两对引物鉴定了200株后代的杂种真实性,鉴定出真杂种181株,真杂种率为90.5%,将这181株真杂种单株用于后期简化基因组RAD测序。2.利用低温差热分析系统对‘赤霞珠’ב左优红’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一年生枝条进行抗寒性进行低温放热分析(LTE),得到枝条温度-伤害度(LT-I)回归直线,对温度与枝条受伤害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群体多年抗寒性数据的峰度值、偏度绝对值均小于1,后代群体抗寒性呈现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根据隶属度综合评价方法将葡萄枝条的抗寒性分为高抗、抗、中抗、低抗和不抗5个等级。3.应用简化基因组RAD测序方法对‘赤霞珠’ב左优红’及其181株杂种后代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分析,构建了葡萄高密度SNP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中母本‘赤霞珠’共获得标记16075个,覆盖的图距1548.11 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0.1 cM;父本‘左优红’共获得标记11642个,覆盖的图距1780.48 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0.16 cM;整合图谱共获得标记25971个,总图距2591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07 cM;4.通过将‘赤霞珠’ב左优红’及其181株后代抗寒性表型鉴定结果与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相结合,利用R/qtl软件定位共获得8个与葡萄抗寒性相关的LOD≥3.0的QTL位点,分别分布于LG1,LG3,LG4,LG14,LG15,LG16连锁群上,贡献率在2.210.1%之间。5.找到QTL位点区间的所有基因,并根据基因注释筛选出9个可能与葡萄抗寒性相关的候选基因。

贾金辉[9](2018)在《十种酿酒葡萄的抗寒性比较与酿酒品质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栽培的双丰、左山一等10个酿酒品种为试材,在抗寒性方面:计算半致死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品种抗寒性强弱,同时研究了供试品种枝条中的芽段萌发率等因素与抗寒性关系。在品质方面:测定葡萄浆果中的总糖等4个品质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葡萄浆果的综合品质;测定葡萄酒中的总酸等8个品质因子,利用三标度法研究葡萄酒的综合品质,并研究两种方法对酿酒品质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经相关性分析得知:枝条的芽段萌发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相对电导率、丙二醛与其它抗寒指标的相关性达到0.500至0.668之间,呈显着水平;枝条中木质部比率、叶片CTR与其它抗寒指标的相关性在0.300至0.418之间,均未达到显着水平。2.半致死温度和平均隶属度值与各抗寒性指标相关性都达到0.830以上,呈极显着水平,可以采用半致死温度或者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的抗寒性强弱。3.根据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法得到的抗寒性结果一致:双丰>左山一>北红>左优红>双红>北醇>北玫>威代尔>北冰红>公酿一号。4.经层次分析得知:总糖权重值为0.66、糖酸比权重值为0.20、丹宁权重值为0.09、p H权重值为0.05。5.经三标度分析得知:酯类香气的相对含量权重值为0.41、干浸出物权重值为0.25、酒精度权重值为0.15、总酸权重值为0.09、总糖权重值为0.05、总酚权重值为0.02、p H值权重值为0.02、挥发酸权重值为0.01。6.层次分析法得到的酿酒葡萄综合品质与三标度法得到的葡萄酒综合品质排名一致为:威代尔>左优红>北冰红>双红>公酿一号>北玫>北醇>北红>左山一>双丰。层析分析法及三标度法可以作为评价酿酒品种综合品质的数学模型方法。7.威代尔、左优红、北冰红、双红这四个酿酒品种在耐寒和品质方面排名均靠前更适合在极端低温在-20℃左右的地区种植。

马宗桓,陈佰鸿,毛娟,王宝林,宁改星,王颖,韩丽娜,吴玉霞[10](2018)在《酿酒葡萄品种对早霜冻抗性的适应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0月,对武威地区早霜冻后的葡萄枝条的抗寒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3个砧木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9个酿酒品种,‘马瑟兰’和‘北冰红’可溶性糖含量无差异;电解质渗出率‘品丽珠’和‘小味儿多’最较高,‘北冰红’最低,‘马瑟兰’次之;总水含量‘雷司令’最高,束缚水/自由水比‘5BB’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中MDA、束缚水/自由水、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载荷值较大,方差贡献率为45.561%;第二主成分中电导的载荷值较大,方差贡献率为26.423%;第三主成分中总含水量载荷值较大,方差贡献率为17.073%,累计贡献率达到85.057%。综合得分表明,12个葡萄品种对低温的抗性顺序为:5BB>101-14>SO4>北冰红>美乐>小味儿多>马瑟兰>白玫瑰香>黑比诺>雷司令>霞多丽>品丽珠。

二、葡萄砧木及酿酒品种抗寒性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砧木及酿酒品种抗寒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种质资源抗寒性研究与抗寒品种选育
        1.1.1 葡萄抗寒生理与评价体系研究
        1.1.2 葡萄抗寒分子研究
    1.2 植物抗寒生理相关指标研究
    1.3 植物抗寒分子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中国野生复叶葡萄抗寒性鉴定与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材料处理
        2.1.3 抗寒生理指标测定
        2.1.4 抗寒性评价
        2.1.5 Vv CBF1 基因的表达定量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中国野生复叶葡萄抗寒差异分析
        2.2.2 .复叶葡萄“固原-1”与山葡萄后代抗寒差异分析
        2.2.3 复叶葡萄“固原-1”与欧美葡萄抗寒差异分析
        2.2.4 抗寒性综合评价
        2.2.5 4 种抗寒葡萄材料Vv CBF1 表达
        2.2.6 4 种葡萄材料的Logistic函数与半致死温度
    2.3 讨论
第三章 复叶葡萄株系固原-1 的抗旱性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枝条取材与沙藏
        3.1.3 盆栽的准备
        3.1.4 盆栽控水处理
        3.1.5 抗旱生理指标测定与评价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控水天数下POD活性变化
        3.2.2 不同控水天数下SOD活性变化
        3.2.3 不同断水天数下 CAT 活性变化
        3.2.4 不同断水天数下脯氨酸含量变化
        3.2.5 抗旱综合评价与抗旱能力分级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恢复生长法分析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低温胁迫后芽段愈伤组织生成率
    2.2 低温胁迫后芽段平均萌芽率
    2.3 低温胁迫后芽段萌发芽长
    2.4 低温胁迫后芽段生根率
    2.5 低温胁迫后芽段平均根长
3 讨论
4 结论

(3)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砧木抗寒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材料低温处理
    1.3 指标测定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对电导率与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关系
        2.1.1 不同低温处理后各品种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2.1.2 不同砧木Logistic模型的建立与低温半致死温度
    2.2 不同低温处理对枝条MDA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低温处理对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低温处理对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低温处理对枝条淀粉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低温处理对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7 不同低温处理对枝条总含水量和束自比的影响
    2.8 葡萄砧木枝条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2.9 抗寒性综合评价
        2.9.1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抗寒性
        2.9.2 半致死温度与综合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3.2 枝条MDA和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3.3 枝条含水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4 结论

(4)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果实品质及酒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我国抗寒葡萄砧木品种应用及研究
        1.1.2 国外抗寒葡萄砧木品种应用及研究
        1.1.3 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接穗抗寒性的研究
        1.1.4 抗性砧木对酿酒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
        1.1.5 抗性砧木对葡萄酒品质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4 试验项目测定及方法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萌芽率比较
        2.2.2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2.3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MDA含量的影响
        2.2.4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5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6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2.7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POD活性变化
        2.2.8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CAT活性变化
        2.2.9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SOD活性变化
        2.2.10 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2.3 讨论
        2.3.1 恢复生长、相对电导率及半致死温度(LT50)与抗寒性的关系
        2.3.2 丙二醛(MDA)与抗寒性的关系
        2.3.3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2.3.4 保护酶与抗寒性的关系
        2.3.5 抗寒性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果实及酒质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4 试验项目测定及方法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和陈酿初期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3.2.2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果实和陈酿初期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
        3.2.3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果实和陈酿初期葡萄酒总抗氧化能力和Vc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陈酿初期葡萄酒CIELab颜色参数的影响
        3.2.5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果实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3.2.6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陈酿初期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3.2.7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陈酿初期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果实及陈酿初期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果实和陈酿初期葡萄酒多酚类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3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陈酿初期葡萄酒CIELab颜色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宁夏桃、苹果、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树抗寒性与越冬冻害
    1.2 桃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1.3 苹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1.4 酿酒葡萄抗寒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参试材料生物学概述
    2.1 三个桃品种
    2.2 三个苹果品种
    2.3 四个酿酒葡萄品种
第三章 枝条显微结构与抗寒性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抗寒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冷冻时间处理下枝条抗寒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抗寒性综合评价
    6.1 评价方法
    6.2 结果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宁夏地区三种果树越冬冻害风险区划
    7.1 研究区简介
    7.2 区划指标
    7.3 区划方法
    7.4 结果分析
    7.5 讨论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4 项目测定
        1.4.1 恢复发芽试验调查[11]
        1.4.2 相对电导率值测定
        1.4.3 相关抗寒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萌芽率比较
    2.2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MDA含量的影响
    2.4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
        2.4.1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2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4.3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5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2.5.1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POD活性变化
        2.5.2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CAT活性变化
        2.5.3 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SOD活性变化
    2.6 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2.6.1低温胁迫后各指标的变化率的标准化利用
        2.6.2 低温胁迫后各指标的变化率的主成分因子分析
        2.6.3 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综合抗寒力的确定
3 讨论
    3.1 恢复生长、相对电导率及半致死温度(LT50)与抗寒性的关系
    3.2 丙二醛(MDA)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3.3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3.4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3.5 抗寒性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4 结论

(7)葡萄抗寒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抗寒种质资源
2 葡萄抗寒生理机制
3 葡萄抗寒分子机制
4 葡萄抗寒防冻措施
5 结语

(8)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的葡萄抗寒性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抗寒机制研究进展
        1.1.1 葡萄抗寒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1.1.2 葡萄抗寒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1.1.3 葡萄抗寒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2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葡萄中的应用
    1.3 葡萄遗传图谱构建及抗寒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1.3.1 葡萄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1.3.2 抗寒性QTL定位
    1.4 葡萄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1.4.1 DTA系统鉴定葡萄抗寒性
        1.4.2 葡萄抗寒性的评价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RAD测序的葡萄遗传图谱构建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DNA的提取
        2.2.2 DNA浓度与质量检测
        2.2.3 SSR反应体系、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2.4 用于假杂种鉴定的SSR引物筛选
        2.2.5 RAD-seq的主要技术流程
        2.2.6 RAD-seq数据分析
        2.2.7 遗传图谱构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DNA提取浓度与纯度检测
        2.3.2 SSR引物筛选
        2.3.3 杂交群体的真假杂种鉴定
        2.3.4 RAD-seq数据分析及SNP标记开发
        2.3.5 葡萄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2.3.6 遗传图谱的评价
    2.4 讨论
        2.4.1 作图亲本的选择
        2.4.2 杂种鉴定
        2.4.3 RAD-seq图谱构建与误差来源
第三章 作图群体抗寒性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仪器
        3.2.2 试验材料准备
        3.2.3 葡萄枝条LTE测定
        3.2.4 数据分析
        3.2.5 葡萄抗寒性QTL定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葡萄抗寒性LT-I分析
        3.3.2 杂交后代群体抗寒性分析
        3.3.3 杂交群体后代抗寒性遗传分析
        3.3.4 抗寒性QTL位点检测
        3.3.5 抗寒性候选基因筛选
    3.4 讨论
        3.4.1 葡萄抗寒性的鉴定与评价
        3.4.2 抗寒性QTL位点分布
        3.4.3 抗寒性相关候选基因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十种酿酒葡萄的抗寒性比较与酿酒品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主要抗寒酿酒葡萄选育和栽培情况
    1.2 各主要理化指标与抗寒性关系
    1.3 主要抗寒酿酒葡萄品质的研究进展情况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冷冻处理方法
        2.4.2 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及半致死温度的计算
        2.4.3 芽段萌发率的测定
        2.4.4 可溶性糖的测定
        2.4.5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4.6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4.7 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枝条木质部、韧皮部的测定
        2.4.8 葡萄中总糖、糖酸比、丹宁、pH的测定方法
        2.4.9 葡萄酒的酿造方法
        2.4.10 葡萄酒中总酸、总酚、干浸出物、挥发酸、香气、总糖、酒精度、pH的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酿酒葡萄抗寒性的研究
        3.1.1 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3.1.2 不同葡萄品种Logistic模型的建立和半致死温度
        3.1.3 芽段萌发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3.1.4 可溶性糖与抗寒性的关系
        3.1.5 游离脯氨酸与抗寒性的关系
        3.1.6 丙二醛与抗寒性的关系
        3.1.7 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与抗寒性的关系
        3.1.8 枝条木质部和皮层与抗寒性的关系
        3.1.9 酿酒葡萄生长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
        3.1.10 酿酒葡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2 酿酒葡萄品质的研究
        3.2.1 酿酒葡萄理化指标与品质的关系
        3.2.2 酿酒葡萄品质的综合评价
    3.3 各品种葡萄酒品质的研究
        3.3.1 各品种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
        3.3.2 各品种葡萄酒香气分析
        3.3.3 葡萄酒品质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葡萄理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
    4.2 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酿酒葡萄品种对早霜冻抗性的适应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霜冻对葡萄枝条电导率及MDA含量的影响
    2.2 早霜冻对葡萄枝条总水含量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的影响
    2.3 早霜冻对葡萄枝条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 主成分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四、葡萄砧木及酿酒品种抗寒性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抗旱性研究[D]. 许一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恢复生长法分析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J]. 刘政海,董志刚,李晓梅,谭敏,杨镕兆,杨兆亮,唐晓萍. 果树资源学报, 2021(02)
  • [3]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砧木抗寒性综合评价[J]. 刘钰玺,陈佰鸿,马宗桓,杨生瑞,仇银生,孙学文,张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06)
  • [4]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果实品质及酒质的影响[D]. 范宗民.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宁夏桃、苹果、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研究[D]. 杨豫. 宁夏大学, 2020(03)
  • [6]不同砧木‘赤霞珠’葡萄枝条抗寒性比较[J]. 范宗民,孙军利,赵宝龙,刘怀锋,于坤,章智钧,刘晶晶. 果树学报, 2020(02)
  • [7]葡萄抗寒机制研究进展[J]. 焦晓博,纪薇.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9(05)
  • [8]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的葡萄抗寒性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研究[D]. 邢卉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9]十种酿酒葡萄的抗寒性比较与酿酒品质特性研究[D]. 贾金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01)
  • [10]酿酒葡萄品种对早霜冻抗性的适应性评价[J]. 马宗桓,陈佰鸿,毛娟,王宝林,宁改星,王颖,韩丽娜,吴玉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02)


葡萄论文 酿酒葡萄论文 赤霞珠论文 葡萄盆栽技术论文 酿酒论文

上一篇:论体育教学的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关于规范农村药品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