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临床特点及治疗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赵嫣虹[1](2021)在《通腑贴方对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刘派[2](2017)在《基于《内经》六气理论对延边地区心、肺系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以延边地区20022014年12年间气象数据和心、肺系疾病发病数据为基本资料,研究五运六气理论中有关气象因素异常变化与心、肺疾病的相关性,探求五运六气理论对延边地区心、肺疾病预防的思路与现代研究方法。方法:1建立延边地区20022014年12年间各气象因素逐日数据库及心、肺系疾病的逐月发病数据库。选取的气象因素包括: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大风速、极大风速、极端最低气压、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平均气温、相对湿度。2分别对各地区逐月的心、肺系疾病发病数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偏相关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22.0。3分析延边地区心、肺系疾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运用六气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心、肺系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六气异常表现为气象因子异常,因此应用气象因子变化,可以揭示出六气异常程度及六淫的性质。五运六气中,六气异常变化对于全年气候异常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五脏中,心、肺同居上焦,对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十分敏感,延边地区六气异常产生的风淫、寒淫、热淫为心、肺系疾病发病的主要病因,因此研究六气异常变化对心、肺疾病诊治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五运六气理论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气候与疾病发病的相关规律,具有深刻的自然科学背景及天文学基础。因此,本研究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延边地区六气气候变化,对应用五运六气理论探析心、肺疾病发病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吕肖肖[3](2016)在《岗藿抗感汤联合达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岗藿抗感汤治疗病毒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2)为岗藿抗感汤Ⅲ期临床试验给药剂量和疗程提供充分的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14-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非重症)的住院患者。采用单一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按照随机化表格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补液、营养支持、西药退热及必要时化痰等对症治疗,可联合应用其他必要西药。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岗藿抗感汤联合奥司他韦,岗藿抗感汤1剂/日,口服,每剂水煎至300ml,分2次温服;奥司他韦口服,75mg/次,每日2次,饭后服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单用奥司他韦,75mg/次,每日2次,饭后服用。两组均服药5天。测定两组入院第1天、第7天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疗效等指标的差异和药物的安全性。成果:1.一般情况:研究共纳入患者30例,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3-73岁,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5-7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检测,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2.退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检测,两组退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中位数低于对照组,提示岗藿抗感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肺炎退热效果优于单用奥司他韦组。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各组内对比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可显着改善临床症状。4.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对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较治疗前有所下降,IL-10、IFN-γ治疗后较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IL-10、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平均值,可认为两者较治疗前上升。两组组间治疗对比,IL-10、IFN-γ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0、IFN-γ对比,治疗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因此可推断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岗藿抗感汤内服可明显提高抗炎因子IL-10、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γ水平。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助于改善症状。6.不良事件: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事件,该患者被随机分配在治疗组,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溏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慢性胃炎病史,脾胃虚寒体质,考虑因岗藿抗感汤方中清热药剂量对该脾胃虚寒患者稍偏大所致。该患者的其余相关安全性指标,包括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在治疗后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岗藿抗感汤联合达菲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较单用达菲治疗病毒性肺炎退热时间缩短,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腹泻,但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提示相对安全,考虑与方中清热药物剂量固定、不耐受所致,需注意平素脾胃虚寒者慎用。

张望[4](2013)在《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广泛见于各种呼吸系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中。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已发生变化,细菌感染逐渐减少,病毒感染明显上升;呼吸道病毒感染不仅造成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气急等呼吸道症状,还可影响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中医药对于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疗效是确切的,尤其在诸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的防治中,中医药的疗效获得了WHO的认可,且中医药具有辨证论治、治法多样、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标本兼顾的优势。传统认为正气不足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的内因,我们发现,平素有阳明内热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回顾导师谷晓红教授病例数据库从2001年建库至2012年病例统计后发现,在14岁下401例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属于阳明内热型的患儿占据270例,运用肺胃同治、清宣通降的治法取得显着疗效。由于此种阳明内热形成过程隐匿、进展缓慢,症状不如白虎汤证和承气汤证严重和紧急,多容易被忽略,而没有及时就医。本研究即是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与风温肺热病发生的相关性,并运用肺胃同清的验方银莱汤进行治疗,探索其起效机制。内容:本研究分为理论阐述、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三部分。1.理论阐述:通过查阅整理古今文献,梳理有关阳明的论述,并对导师谷晓红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的“阳明内热证”、“肺胃积热证”加以阐述,并对这种状态和证型的调理治疗方法以及阳明内热证与食积化热、外感、肺热的关系做详细地阐述。2.文献综述:1)对风温肺热病的含义、病因、病机、治疗进行总结回顾;2)小儿体质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调理体质对于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3.实验研究:模拟小儿食积生热形成素体阳明内热的过程,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复制食积动物模型,复合经鼻感染FM1流感病毒,形成以阳明内热为内因又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符合中医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记录小鼠一般状态、饮食量、体重,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及肺指数比较各组之间的肺功能损伤程度;通过胸腺指数、黏膜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肺组织匀浆细胞因子水平评价模型对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观察银莱汤对模型小鼠胸腺指数、黏膜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肺组织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索银莱汤的起效机制。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从风温肺热病的定义、病因发病、病机演变、诊断依据、常见分型、治疗进展等方面详细地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于风温肺热病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发病内因、治疗手段等方面仍没有较好的发展和创新,而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中,病因和体质引起了医家的广泛关注,治疗上也越来越重视调理小儿体质、辨体用药和调护。2.实验研究结果:1)食积小鼠和食积复合感染小鼠于实验第二日晚开始出现活动度减少、扎堆,毛色发暗、光泽度降低,腹部膨隆,大便色棕黄、粘腻,眼部分泌物增多、甚至有睁眼不利,舌红甚至紫;实验第一至三天喂食自制高脂高蛋白饲料,饮食量少。2)通过对肺组织病理切片、肺指数、胸腺指数的观察发现,单纯感染组、食积感染组、食积感染银莱汤组均有明显的肺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感染组、食积感染组肺指数显着增高(P<0.05),食积感染银莱汤组肺指数显着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感染组、食积模型组、食积感染组胸腺指数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黏膜免疫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感染组、食积模型组、食积感染组SIgA浓度显着降低(P<0.05);食积银莱汤组SIgA浓度显着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感染组和食积模型组血清IgM含量均有所增加,食积银莱汤组小鼠的血清IgM含量显着降低(P<0.05),食积感染组IgM含量显着降低(P<0.05),同时也显着低于单纯感染组(P<0.05),食积感染银莱汤组小鼠的血清IgM含量显着升高(P<0.05)。食积感染银莱汤组抑炎因子IL-10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论及的阳明定位包括胃、大肠、小肠,阳明内热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阳明经及胃肠的热盛状态,当遇外邪引动或者其他原因引触,而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称之为阳明内热证,在阳明内热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引起肺热证或由阳明内热上熏引起肺热证的表现,称为肺胃积热证,应用银莱汤,肺胃同治,清宣通降,疗效颇佳。阳明内热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加重呼吸道感染所造成的肺损伤,使肺胃积热证小鼠胸腺指数下降更显着、肺损伤更严重、肺指数更高;并可以通过降低肺组织匀浆中SIgA水平损伤肺黏膜屏障、降低血清中IgG、肺组织中TNF-α水平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胸腺指数显着下降,为进一步感染提供条件;肺胃积热证使肺组织中SIgA、TNF-α、 IL-10,血清IgG、IgM、IgA及胸腺指数显着降低;银莱汤可以有效提高阳明内热证小鼠胸腺指数,缓解肺胃积热证小鼠的肺损伤、降低肺指数,并可以使阳明内热所造成的免疫功能下紊乱有所改善,也可以使肺胃积热证的血清IgM、肺组织SIgA含量有所增加,肺功能损伤有所恢复。

刘燕[5](2007)在《老年G-杆菌肺炎中医证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老年人肺炎最主要的致病菌。老年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的病死率高达42%。其难治性有以下三个方面:1老年人年高体弱,基础疾病多,抵抗力减低,免疫功能差,使治疗复杂。2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导致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广泛耐药,碳青酶希类成为最后的防线3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感染过程形成内毒素血症,这是引起感染中毒性休克的重要原因,而目前缺乏有效拮抗内毒素的药物。以上原因使得老年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成为高病死率的疾病。老年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的范畴,对风温肺热病的研究我院已进行了较深入的工作,但作为风温肺热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我们对该病研究尚少,因此对该病发病、传变及其证候学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学术价值。2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6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阳性的老年肺炎病例和65例痰培养阴性的老年肺炎病例,以探讨老年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的发病特点、证候特征以及传变规律,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研究方法选择6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阳性的老年肺炎病例,并设立对照组,选取65例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阴性老年肺炎病例,填写临床观察表,主要记录卫气营血各个阶段主症、兼次症、舌脉以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情况,录入SPSS数据库,经统计分析得出结果。4研究结果4.1整体病情:在死亡率、神昏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发生院内感染机率的比较上,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26.6%、37.5%、38天、32.8%和2.6%、12.3%、18天、6.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2发病特点:①在年龄分布上,60~69岁组,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阳性组少于痰培养阴性的患者,80~89岁和>90岁这两组,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组大于痰培养阴性组;并且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87.94,大于阴性组75.02。②按照症状出现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咳嗽(56.3%)、咯白痰(46.9%)、喘息(48.4%)、发热(28.1%),恶寒(12.5%),头晕头痛(10.7%)、稀痰(6.3%),汗出(4.7%),周身酸痛(4.7%),咽痛(3.1%),鼻塞流涕(1.6%)。舌脉收集不全,未讨论4.3证候特点4.3.1卫分证症状出现频率大于30%的为:咳嗽(56.3%)、咯白痰(46.9%)、喘息(48.4%)。舌脉收集不全,未讨论4.3.2气分证按照主症、兼次症、舌脉、血象出现频率统计结果如下①主症:咳嗽(82.8%),以中等程度为主(62.5%);咯痰量多(39.1%)少(42.2%);白痰(50.0%)、黄痰(20.3%);粘痰(59.4%);以不发热为主(64.1%),发热多是中低热(35.9%);喘症(48.4%);胸痛(4.7%);胸闷(32.8%);主症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兼次证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纳差(46.9%)便干(34.4%)气短乏力(28.1%)神疲倦怠(15.6%)小便量少(12.5%)小便失禁(10.9%)口干口渴(10.9%)小便频(7.8%)小便色黄(7.8%)便稀(6.3%)恶心呕吐(3.1%);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小便失禁、神疲倦怠、气短乏力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舌质以暗红舌为主(40.6%);舌苔以少苔(20.3%)、黄腻苔(18.8%)、白腻苔(17.2%)为多,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少苔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出现少苔机率高于阴性组。④脉象以滑脉(43.8%)、弦脉(43.8%)、细脉(34.4%)弱脉(24.6%)为多,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弱脉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出现弱脉的机率大于阴性组。⑤血象以正常(35.1%)和中性高(40.3%)两组为多。阴性组出现WBC>10的机率大于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3营分证①神志:新出现神昏(28.1%),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营分证其余症状出现机率由多至少依次为身热夜甚(20.3%),喉中痰鸣(12.5%),大便干(12.5%),咳嗽(10.9%),少尿(10.9%),小便失禁(10.9%),纳差(10.9%),四肢不利(10.9%),言语蹇涩(10.9%),喘促(6.3%)。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3.4厥脱证死亡17人,占革兰阴性杆菌组26.6%,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3.5正虚邪恋①咳嗽程度轻(43.6%)中(43.6%)重(12.8%);咯痰量多(12.4%)、咯痰量少(54.3%);咯黄痰(9.4%)咯白痰(75.9%),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咳嗽程度、咯痰量和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咯痰质粘(60.2%),咯痰质稀(12.1%),与痰培养阴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其余症状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为:纳呆(23.4%)、少气懒言(20.3%)、体倦乏力(17.2%)、手足心热(14.1%)、心烦眠差(14.1%)、便干(14.1%)、咽干口渴(12.5%)、心慌(9.4%)、头晕(6.3%)、腰膝酸软(6.3%)、畏寒(4.7%)。5结论5.1整体病情老年G-杆菌肺炎整体病情重,病程长,病势缠绵难愈,病死率高。5.2发病特点①从发病年龄看,G-杆菌肺炎患者多为老年高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机率增加。②从发病症状来看,老年G-杆菌肺炎起初恶寒发热等症状不典型,原有宿疾的患者多表现为宿疾症状加重。5.3证候特点5.3.1卫分证阶段,症状不典型,以咳嗽、咯白痰、喘息为主要症状。5.3.2气分证阶段,咳、痰、喘、闷为主要症状;多影响到脾胃肠;病理因素为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虚阴虚,标实有痰热瘀;反应程度不剧烈。5.3.3营分证阶段,以身热夜甚,神志异常为主症,咳嗽咯痰减少。5.3.4正虚邪恋阶段,咳嗽咯痰症状减少,程度减轻,咯痰量少,多为白粘痰,或干咳无痰;多有气阴两虚表现5.4传变规律老年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卫分证不典型;易传入营分;易出现厥脱证。

刘瑞斌,孙绍华,东方湘云[6](2001)在《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内经》六气理论对延边地区心、肺系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近十年六气理论研究综述
        1 六气理论内涵研究
        2 六气大司天理论研究
        3 六气的印证性研究
    六气理论的对心、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1 六气理论与肺系疾病的关系
        2 六气理论与心系疾病的关系
        小结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六气理论的源流
        1.1 原始六气概念的产生
        1.2 六气的观察与时间节点
    2 《黄帝内经》中的六气理论
        2.1《黄帝内经》六气理论的气象意义
        2.2《黄帝内经》六气的气化平衡
        2.3《黄帝内经》六气理论的医学意义
        2.4《黄帝内经》的六气病因病机理论
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
    1 气象数据的分析
        1.1 气象资料的整理
        1.2 时间制式转化
        1.3 统计方法
    2 病历数据的筛选与分析
        2.1 病历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病历资料质量控制
        2.4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延边地区心、肺系疾病的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 延边地区心系疾病的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3.2 延边地区肺系疾病的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五运六气理论对心系、肺系藏象的认识
    2 延边地区气候异常与心、肺系疾病发病数的相关性
        2.1 延边地区六气异常对心系疾病发病影响与认识
        2.2 延边地区六气异常对心系疾病发病影响与认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岗藿抗感汤联合达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病毒性肺炎的研究
        1.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2 临床辨证论治
        1.1.3 中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
    1.2 病毒性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1.2.1 病原与流行病学
        1.2.2 病理与发病机制
        1.2.3 临床表现及诊断
        1.2.4 治疗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内容
        2.1.1 岗藿抗感汤来源及组成
        2.1.2 研究内容
        2.1.3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案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试验方法与实施方案
        2.2.4 治疗方法
        2.2.5 观察项目
        2.2.6 疗效评价
        2.2.7 安全性评价
        2.2.8 临床观察记录
        2.2.9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2.2.10 临床观察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2.11 提高依从性的措施
        2.2.12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2.2.13 资料总结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情况分析
        2.3.2 疗效分析
        2.3.3 合并用药情况
        2.3.4 不良事件
第三章 讨论
    3.1 中药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3.2 合并用药
    3.3 安全性分析
    3.4 存在的问题
        3.4.1 对照药奥司他韦的使用
        3.4.2 样本量问题
        3.4.3 研究指标执行情况
        3.4.4 地域偏倚
    3.5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理论研究
    1 阳明
        1.1 阳明含义
        1.2 阳明经循行及所主疾病
        1.2.1 沿革
        1.2.2 经脉循行
        1.2.3 所主疾病
        1.3 阳明定位及功能
        1.4 阳明病
    2 阳明内热
        2.1 阳明内热含义
        2.2 阳明内热证的含义和特征
        2.3 阳明内热证的形成
        2.3.1 先天因素奠定生理基础
        2.3.2 小儿生理特点决定疾病易感
        2.3.3 生活管理不当是关键
        2.3.4 食品卫生安全与技术问题当关注
        2.4 阳明内热证的表现
        2.4.1 恶热
        2.4.2 口干、口渴喜凉饮、大便秘结等
        2.4.3 汗出、但头汗出
        2.4.4 手足心热
        2.5 阳明内热证的预防与治疗
        2.6 阳明内热与食积化热的关系
        2.7 阳明内热与外感、反复外感
        2.8 阳明内热与肺热
    3 肺胃积热证
        3.1 肺胃积热证的含义和特征
        3.2 肺胃积热证的传变
        3.3 肺胃积热证的治疗
        3.4 银莱汤方药组成、方义
        3.5 肺胃积热证随症治疗
        3.6 肺热积热证病例分析
文献综述一
    风温肺热病研究概况
        1 风温肺热病的含义
        2 风温肺热病的病因与发病
        3 风温肺热病病机及传变
        4 风温肺热病诊断依据及常见证型
        4.1 诊断依据
        4.2 常见证型
        5 风温肺热病的治疗进展
        5.1 卫分证
        5.2 气分证
        5.2.1 邪热壅肺
        5.2.2 痰热壅肺
        5.2.3 肺胃积热
        5.2.4 肺热腑实
        5.2.5 肺热血瘀
        5.3 营血分证
        5.4 兼顾其他因素
        5.4.1 体质
        5.4.2 民俗和气候
        5.4.3 清解剂的煎煮时间和服药方式
        5.4.4 内伤基础
        6 风温肺热病实验研究进展
        6.1 风温肺热病发病机制和证型特征的实验研究
        6.2 风温肺热病治疗手段的实验研究
        7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二
    从体质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含义
        2 疾病的发生与体质的关系
        3 体质的提出及概念
        3.1 古代医家对于小儿体质的认识
        3.2 现代学者对于小儿体质的认识及分型
        4 小儿体质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5 小儿体质的调治与疾病预防
        6 调理小儿体质对于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意义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胸腺指数、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四 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图

(5)老年G-杆菌肺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风温肺热病古今研究概述
    综述二 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情况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
        2.2 观察研究内容
        2.3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资料
        2 整体病情对照
        3 证候特点
        3.1 卫分证
        3.2 气分证
        3.3 热闭心营
        3.4 厥脱证
        3.5 正虚邪恋
        4 传变规律
    讨论
        1 老年 G-杆菌肺炎整体病情评估
        2 老年 G-杆菌肺炎发病特点探讨
        3 老年 G-杆菌肺炎卫气营血证候特点探讨
        4 老年 G-杆菌肺炎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探讨
附表:老年 G-杆菌肺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特点
2 风温肺热病的中医证治经验
    2.1 把住气分关, 治痰为先
    2.2 清热化痰勿忘健脾除湿
    2.3 清化痰热勿忘养阴
    2.4 有宿疾者兼而治之

四、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腑贴方对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嫣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内经》六气理论对延边地区心、肺系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D]. 刘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7)
  • [3]岗藿抗感汤联合达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吕肖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机制的研究[D]. 张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5]老年G-杆菌肺炎中医证候学研究[D]. 刘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6]玉溪地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刘瑞斌,孙绍华,东方湘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1(06)


革兰氏阴性杆菌论文 老年人肺炎论文 风热咳嗽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上呼吸道感染论文

上一篇: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的概念
下一篇:编辑行使修改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