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茹[1](2021)在《中外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冬奥会成绩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动作难度分、腾空与空中动作分、着陆动作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裁判员进行打分的重要因素,对比赛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丰富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理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提升运动员比赛成绩,本文以第19~23届冬奥会中外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冬奥会成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9~23届冬奥会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决赛前八名运动员的总成绩及各子项成绩动作难度分、腾空与空中动作分、着陆动作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规则的改变下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由比赛成绩看,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呈现不稳定性:第19~20届冬奥会我国相比较外国处于强势地位,第21~23届冬奥会我国相比较外国处于劣势地位。目前,各参赛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2.动作难度分方面:中外运动员选用的动作难度分整体呈逐渐升高的态势,次高难度动作使用率最高,高难度动作和低难度动作使用率相对较低,低难度分动作在近三届比赛中已被淘汰;我国运动员以4.525难度分动作为界限,低于或等于4.525难度分的动作我国运动员在着陆方面可以稳定着陆,但高于4.525难度分的动作我国运动员在着陆时发挥并不稳定,国外运动员在高难度动作的着陆稳定性要优于我国运动员;第19~23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使用的难度分值差距在逐渐缩小,我国运动员动作难度分虽有所提升,但高难度分动作的完成质量还有待提高。3.腾空与空中动作分方面:整体而言,我国运动员的腾空与空中动作分虽与外国运动员差距较小,但在高难度分动作完成质量上与外国运动员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国外运动员起跳技术好,腾空动作完成出错少,而我国运动员起跳技术相对较差,爆发力较弱或不强,导致腾空高度、翻转中出现分腿、屈髋、屈膝失误较多。4.着陆分方面: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运动员着陆稳定性优于我国运动员,我国运动员高难度分动作的着陆稳定性与外国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5.灰色关联分析显示:中外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分、腾空与空中动作分、着陆分与总成绩的关联程度总体呈现不稳定变化态势。第19届冬奥会国外运动员的总成绩构成要素与总成绩的关联度依次为动作难度分>腾空与空中动作分>着陆分,第20~22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的总成绩构成要素与总成绩的关联度为:腾空与空中动作分>着陆分>动作难度分,第23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的总成绩构成要素与总成绩的关联度为:腾空与空中动作分>动作难度分>着陆分。灰色预测分析显示:中外运动员的各子项成绩发展趋势相同:我国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分呈“U”型上升发展,国外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分呈直线上升发展;我国运动员的腾空与空中动作分和着陆动作分呈“U”型下降发展,国外运动员的腾空与空中动作分和着陆分呈直线下降发展。
张琳[2](2018)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态势的研究》文中提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我国在雪上项目中最具备夺金实力的项目,更是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优势项目。加强对该项目发展态势的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访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得出:1.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队伍建设呈可持续发展态势,运动队数量和运动员的数量都稳步增长;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职称结构较好,多数教练员皆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专业水平过硬,训练水平较高,训练计划阶段划分结构内容合理,训练方法和手段较为科学,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为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先决条件。2.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训练保障体系完善,全年训练场地设施条件好,陆上训练、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场地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科技攻关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较高,构建了严密的体育情报信息系统;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水平逐年提高,更加精细化,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伍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案;生物学监控体系成熟,生理生化指标的选定和评价更加科学有效。这些为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有力保障。3.从基于全面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考量,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水平还存在不足,女子运动员动作难度储备不够,能跳三周台的女运动员数量少、动作也不够熟练;男子运动员最高动作难度储备不够,特别是年轻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差距比较明显,这些必将成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本文研究,获取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与资料,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目前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各方面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行预测。
王松涛,王福秋,李杨,严晓娟[3](2014)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根据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项目的引进阶段、开发冲拼阶段、困难与调整阶段和科学提高与升华阶段。建议: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在训练方法和手段方面要不断创新,加强后勤保障等;在与竞赛相关的软环境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如增加国际雪联相关竞赛事务的官员及裁判的执法的参与力度等。
刘微[4](2012)在《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组建于1991年。时至今日,历经20载,这支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沈阳体育学院办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参加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的中国选手全部来自沈阳体育学院,书写了同一项目的顶级运动员出自一所学校的“东方神话”。但在温哥华冬奥会后,李妮娜、郭心心、韩晓鹏等优秀运动员的离队,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国家队的比例有所减少,而年轻队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与国家队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对近三届我国冬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得出,黑龙江队和长春队成绩突飞猛进,对沈阳体育学院的优势地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沈阳体育学院如何保持优势地位并实现该项目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力求对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探求出制约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如下:4.1.1该项目的发展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使得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4.1.2项目开展早期,沈阳体育学院空中技巧队重视梯队建设,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组建了一、二、三线队伍。4.1.3由于一些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导致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国家队的比例有所下降,后备力量相对薄弱。4.1.4教练员年龄存在断档现象,教练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裁判经历空白,不利于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整体实力的提高。4.1.5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场地设施、器材虽在逐渐完善和改进,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场地数据不精准,仍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4.1.6沈阳体育学院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家队的训练,而对沈阳体育学院后备力量的科研工作几乎是空白。4.1.7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一项高危项目,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高,几乎所有的成年运动员都受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伤病的频频发生使运动员在训练时没有安全感。但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的损伤及预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安全问题已经对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构成威胁。4.1.8长春队与黑龙江队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对沈阳体育学院该项目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周聪[5](2012)在《构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裁判规则评分体系之初探》文中认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以下简称空中技巧)运动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稳定的规模,已成为冬奥会、世锦赛等冬季比赛不可或缺的项目。在影响空中技巧运动发展的因素当中,裁判规则的评分标准是促进空中技巧项目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纵观其裁判规则中评分标准的发展变化,都过于零散和片面,从未被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概括和研究,笔者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对裁判规则评分标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其评分体系的完善程度,找出了评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本质,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力争为进一步完善该项目评分体系和促使该项目在我国蓬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历年的冬奥会、亚冬会、全运会等比赛视频资料)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访问了权威的专家和裁判员,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研究结果显示,空中技巧项目的裁判规则评分体系中还存在多处不足,如动作技术界定歧义、难度系数计算的繁琐、条款过时、判罚标准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都未真正解决。其本质原因就是没有完全遵循系统论、规则论等相关哲学基本理论中的部分原理和规律,从而使内部因素发展不均衡,导致裁判规则评分体系的发展不能与项目发展的速度相匹配,最终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全面发展。另外,与部分同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打分项目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体操、竞技健美操、花样滑冰以及跳水等运动的裁判规则评分体系较空中技巧的裁判规则评分体系完善,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为了促进空中技巧项目更快、更好、更优的发展,本文以系统论、规则论等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为依据,结合了同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打分项目中的优秀经验,对裁判规则评分体系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基础构建,制定出一套适合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全面发展的评分体系,并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评分方法、判罚标准、鼓励办法和措施等。希望为裁判规则评分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理论依据,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裁判规则评分体系奠定基础。
何玉艳[6](2012)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89年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开展以来,历经20余载,几代教练员、运动员克服种种困难、科学训练,使这支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探索与奋进中为中国滑雪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雪上梦之队”。然而,纵观温哥华冬奥会,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男、女队的竞争优势已很微弱,特别是男队,竞争优势几乎殆尽,美国、加拿大加之崛起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诸多强队前后夹攻,形势严峻,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下一届索契冬奥会上该项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竞技体育的竞争关键在于运动员,如何在全面梳理运动员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更为系统、科学的运动员培养策略,来保持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吸收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培养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过程中运动员培养所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项目运动员培养的科学办法和对策,希望能为促进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整体实力居世界前列,但在技术难度上,与国外顶尖选手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后备人才相对不足,对国家队一线队员的人数和质量的支撑略不够;运动员训练手段科学化程度有待提升,核心力量训练、心理训练、运动损伤控制等方面亟待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思想文化教育效果不明显;科研成果转化不够,科研立项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举国体制优势明显,在资源利用率、运动员培养速率等方面贡献突出。提出如下建议:重视核心力量和心理训练,延长有效的训练周期;有效防治和控制运动损伤;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继续加大科研立项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设施的使用效率,为项目的发展寻求科技支撑;继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利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效率。
李男[7](2012)在《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出台和落地技术诊断指标的研究》文中提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隶属于技巧类难美项群,该项目的技术环节分成助滑技术、出台技术、空中技术和落地技术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对与动员的最终成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出台技术和落地技术两个方面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运动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目的旨在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训练监控体系,找出影响该项目成败关键的评定诊断指标和技术敏感诊断指标,为更好地提升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以及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动作提供理论科学保障。通过平面定点拍摄法获取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队员运动图像,利用APAS System运动分析系统得到运动学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子三周动作出台垂直速度是出台瞬间线性指标中对空中重心垂直高度影响因素较大的敏感诊断指标之一;但对于女子二周动作助滑距离是影响运动员空中重心垂直高度的最大敏感指标,助滑距离是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影响落地成败的敏感诊断指标男子三周动作是空中最高点重心合速度和助滑速度;女子二周动作则是空中最高点重心合速度和出台瞬间重心出台水平速度。建议:在教练员和运动员日常训练或是比赛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敏感诊断指标的调控,将各关节角度和线性诊断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郑锦惠[8](2007)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于90年代初被正式列为全国冬季比赛项目。十多年来,空中技巧已发展成为我国雪上重点项目及奥运争光的优势项目。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但自由式滑雪界尚未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故本课题主要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特征及竞赛焦虑与气质类型和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目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特征,验证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探讨优秀空中技巧运动员适宜竞赛焦虑的范围和合适的气质类型。从而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及其心理训练提供依据;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进行自我心理调控提供帮助;同时也期望能为同项群其它项目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运动等级上有显着意义,在运动成绩上也具有显着意义。因此,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竞赛特质焦虑可以作为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2.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与运动等级在状态自信心上有显着性差异;比赛成绩与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的相关具有显着意义。3.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在最高级别比赛时其着陆稳定性与躯体状态焦虑有显着性差异;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均随比赛层次的提高而增高。4.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表现出以多血质和多血质兼型占绝大多数的气质类型分布特征。故气质类型可作为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5.竞赛特质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具有高度显着意义,竞赛特质焦虑和竞赛状态焦虑是影响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与气质类型间的相关没有显着意义。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竞赛情绪调控的原则和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状态控制的策略。
陈志强[9](2006)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科学选材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已成为我国的优势项目。自1991年在全国第七届冬运会上列为表演项目以来,项目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运动员。2006年意大利都灵奥运会上,韩晓鹏勇夺金牌,实现我国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更是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里程碑。都灵冬奥会上,李妮娜等四名参赛女选手全部进入决赛,李妮娜夺得银牌。毫不夸张地说,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雪上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持和发展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领先地位,后备人才的选拔是重中之重。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对我国科学选材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从运动员选材的理论入手,遵照空中技巧运动员选材原则,根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特点、优秀空中技巧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征,通过专家问卷,确立了我国空中技巧运动员选材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优秀的空中技巧运动员应具有专项素质与协调性的能力、平衡能力、动作表象能力、注意力、适应能力、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对自身运动速度和方位的控制与判断能力和其他如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时间和空间知觉能力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技术特点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要求是综合的,全方位的。要求优秀运动员在形态、机能、素质、技术、心理和智力上有全面的发展。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应为,身高中等略偏低,体重适中,具有身体上下身比例协调,肩略宽,躯干呈倒三角形,身体体脂较薄,围度适中,匀称,上下肢较长,小腿较长的特点。其中小腿长A/下肢长B×100指标可以作为竞技能力中的敏感指标用于优秀运动员的选材。空中技巧运动员的眼底检查状况、血红蛋白水平和平衡能力三项可用于优秀运动员选材。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需要有较大的手臂力量,较好的下肢爆发力,良好的腰腹力量和空翻能力以及高度的灵敏协调性。
孙宏伟[10](2003)在《十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评述》文中提出通过对十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技术数据统计分析及与国际赛事的比较 ,得出几年来我国该项目运动员在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十冬会上有 8人 10次成功地完成了世界级难度跳跃 ;对各场比赛情况进行了评述 ,旨在找出差距 ,再接再厉 ,力争在 3年后的第 2 0届冬奥会上再创佳绩。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前言 |
| 1.1 选题依据 |
| 1.1.1 完善我国男子空中技巧运动员比赛成绩内在关系理论的需要 |
| 1.1.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相关研究比较匮乏 |
| 1.1.3 提高我国男子空中技巧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需要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2.1 研究目的 |
| 1.2.2 研究意义 |
| 2 文献综述 |
| 2.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历程 |
| 2.1.1 国际发展历程 |
| 2.1.2 国内发展历程 |
| 2.1.3 项目赛制规则演进 |
| 2.2 技能难美型评分类项目竞技能力研究 |
| 2.3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研究 |
| 2.3.1 国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研究 |
| 2.3.2 国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研究 |
| 2.4 竞技体育比赛成绩的相关研究 |
| 2.5 灰色关联应用在竞技体育中的研究 |
| 2.6 文献述评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3.1 研究对象 |
| 3.2 研究方法 |
| 3.2.1 文献资料法 |
| 3.2.2 录像观察法 |
| 3.2.3 对比分析法 |
| 3.2.4 数理统计法 |
| 3.2.5 灰色关联分析法 |
| 3.2.6 灰色预测法 |
| 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 4.1 近五届冬奥会中外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成绩分析 |
| 4.1.1 第19届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成绩分析 |
| 4.1.2 第20届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成绩分析 |
| 4.1.3 第21届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成绩分析 |
| 4.1.4 第22届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成绩分析 |
| 4.1.5 第23届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决赛成绩分析 |
| 4.2 中外男子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决赛完成情况比较研究 |
| 4.2.1 动作难度比较研究 |
| 4.2.2 腾空与空中动作成绩比较研究 |
| 4.2.3 着陆成绩比较研究 |
| 4.2.4 中外男子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动作质量比较研究 |
| 4.3 中外运动员总成绩与各子项成绩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
| 4.3.1 第19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总成绩与各子项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
| 4.3.2 第20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总成绩与各子项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
| 4.3.3 第21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总成绩与各子项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
| 4.3.4 第22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总成绩与各子项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
| 4.3.5 第23届冬奥会中外运动员总成绩与各子项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
| 4.4 中外男子运动员各子项成绩与总成绩发展趋势分析 |
| 4.4.1 第19~23届冬奥会中外男子运动员各子项成绩发展趋势分析 |
| 4.4.2 第19~23届冬奥会中外男子运动员总成绩发展趋势分析 |
| 4.5 中国队比赛成绩提升策略 |
| 4.5.1 增加高难度动作储备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
| 4.5.2 注重动作完成质量能力和着陆能力的协调发展 |
| 4.5.3 增强动力性与身体姿态的控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
| 4.5.4 提升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新规则变化的应变能力 |
| 5 结论与建议 |
| 5.1 结论 |
| 5.2 建议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前言 |
| 1.1 选题背景 |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 1.2.3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文献资料法 |
| 2.2.2 访谈调查法 |
| 2.2.3 数理统计法 |
| 2.2.4 逻辑分析法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态势的研究 |
| 3.1.1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队伍建设发展态势分析 |
| 3.1.2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后备人才发展态势分析 |
| 3.1.3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教练员队伍发展态势分析 |
| 3.1.4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队训练情况发展态势分析 |
| 3.1.5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训练保障发展态势分析 |
| 3.1.6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技术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 3.2 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预测分析 |
| 3.2.1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队优势分析 |
| 3.2.2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分析 |
| 4 结论与建议 |
| 4.1 结论 |
| 4.2 建议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 附录 |
| 1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的回顾 |
| 2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历程的划分 |
| 2.1 空中技巧引进阶段 (1986年底-1990初) |
| 2.2 开发、冲拼阶段 (1990年初-1998年初) |
| 2.2.1 第一步, 亚冬会取胜, 锤炼队伍 |
| 2.2.2 第二步, 参加世界杯赛, 成绩节节攀升, 积蓄了实力 |
| 2.2.3 第三步, 实现冬奥会夺取银牌, 完成了历史使命 |
| 2.3 困难与调整阶段 (1998年初-2002年初) |
| 2.4 科学提高与升华阶段 (2002年初-2010年初) |
| 3 结论与建议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1 前言 |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 1.1.1 选题的依据 |
| 1.1.2 选题的意义 |
| 1.2 文献综述 |
| 1.2.1 我国开展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
| 1.2.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特殊性 |
| 1.2.3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发展态势 |
| 1.2.4 可持续发展是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发展的必然选择 |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 1.3.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
| 1.3.2 可持续发展 |
| 1.4 论文创新点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文献资料法 |
| 2.2.2 问卷调查法 |
| 2.2.3 访谈法 |
| 2.2.4 数理统计法 |
| 2.2.5 逻辑分析法 |
| 2.3 研究总体思路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历程 |
| 3.2 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发展现状 |
| 3.2.1 运动员情况 |
| 3.2.2 教练员情况 |
| 3.2.3 选材情况 |
| 3.2.4 场地、设施、器材配置情况 |
| 3.2.5 科研情况 |
| 3.2.6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技术水平发展现状 |
| 3.3 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面临的问题 |
| 3.3.1 运动员队伍方面 |
| 3.3.2 教练员队伍方面 |
| 3.3.3 场地、设施、器材方面 |
| 3.3.4 科研方面 |
| 3.3.5 运动损伤方面 |
| 3.3.6 国内竞争激烈 |
| 3.4 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 3.4.1 改善组织结构,健全管理机制 |
| 3.4.2 完善队伍建设,提高竞技水平 |
| 3.4.3 完善场地设施 |
| 3.4.4 加大科研力度 |
| 3.4.5 防止或预防运动损伤 |
| 3.4.6 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
| 4 结论与建议 |
| 4.1 结论 |
| 4.2 建议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 附录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前言 |
| 1.1 问题的提出 |
| 1.2 选题的价值 |
| 1.3 文献综述 |
| 1.3.1 文献的归类和总结 |
| 1.3.2 国内外关于裁判规则中评分标准的研究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文献调查法 |
| 2.2.2 专家访谈法 |
| 2.2.3 概念界定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 3.1 空中技巧裁判规则评分体系的衍变 |
| 3.2 空中技巧裁判规则评分体系的现状 |
| 3.2.1 从结构上看裁判规则评分体系 |
| 3.2.2 从功能上看裁判规则评分体系 |
| 3.3 导致裁判规则评分体系现状的原因 |
| 3.3.1 系统论视角下的裁判规则评分体系 |
| 3.3.2 规则论视角下的裁判规则评分体系 |
| 3.4 与同属难美性项群打分类项目评分体系的比较研究 |
| 3.4.1 与体操的比较研究 |
| 3.4.2 与竞技健美操的比较研究 |
| 3.4.3 与跳水项目的比较研究 |
| 3.4.4 与花样滑冰项目的研究比较 |
| 3.5 构建空中技巧裁判规则评分体系 |
| 3.5.1 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
| 3.5.2 构建的依据 |
| 3.5.3 构建评分体系的内容 |
| 3.5.4 新、旧裁判规则评分体系主要区别 |
| 3.6 新空中技巧裁判规则评分体系的预测和不足 |
| 3.6.1 歧义判罚被避免 |
| 3.6.2 裁判评分的整体流程简单化 |
| 3.6.3 本研究的不足 |
| 4 结论与建议 |
| 4.1 结论 |
| 4.2 建议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 附录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1 前言 |
| 1.1 问题的提出 |
| 1.2 研究基础及现状 |
| 1.2.1 该项目在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 |
| 1.2.2 该项目在心理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 |
| 1.2.3 选材方面的研究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文献资料法 |
| 2.2.2 专家访谈法 |
| 2.2.3 问卷调查法 |
| 2.2.4 数理统计法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
| 3.1.1 国家队一线运动员数量、年龄等自然情况 |
| 3.1.2 后备人才储备及选材情况 |
| 3.1.3 退役运动员情况 |
| 3.2 训练条件 |
| 3.2.1 训练场地、设施情况 |
| 3.2.2 训练及服务人员组成情况 |
| 3.3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 3.3.1 技术动作训练 |
| 3.3.2 心理能力训练 |
| 3.3.3 体能训练 |
| 3.3.4 运动损伤控制 |
| 3.4 参赛条件 |
| 3.4.1 参赛机会创造 |
| 3.4.2 参赛保障 |
| 3.4.3 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
| 3.5 运动队管理现状 |
| 3.5.1 运动队管理在运动员培养上的作用分析 |
| 3.5.2 管理的理念 |
| 3.5.3 管理体制 |
| 3.5.4 组织机构 |
| 3.5.5 管理的方法、手段、形式、内容 |
| 4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培养对策 |
| 5 结论与建议 |
| 5.1 结论 |
| 5.2 建议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 附录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1 前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2.1 国外对滑雪技术诊断的研究 |
| 1.2.2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研究 |
| 1.3 研究意义 |
| 2 研究方法 |
| 2.1 研究方法 |
| 2.2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
| 2.3 研究思路 |
|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技术评定指标框架的建立 |
| 3.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技术敏感诊断指标的评定 |
| 3.2.1 各技术环节各项诊断指标的显着性差异情况分析 |
| 3.3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诊断指标模型的确定 |
| 3.3.1 男子三周动作各项技术诊断指标模型的确定 |
| 3.3.2 女子二周动作各项技术诊断指标模型的确定 |
| 3.4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主要动作的技术分析 |
| 3.4.1 我国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 bFdF 和 bdFF 动作的技术分析 |
| 3.4.2 我国空中技巧男子运动员 bFdFF 和 bdFFF 动作的技术分析 |
| 4 结论与建议 |
| 4.1 结论 |
| 4.2 建议 |
| 4.3 论文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前言 |
| 1.1 选题依据 |
| 1.2 文献综述 |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工作程序 |
| 2.2 研究对象 |
| 2.3 研究方法 |
| 2.3.1 文献资料法 |
| 2.3.2 量表测试法 |
| 2.3.3 访谈法 |
| 2.3.4 数理统计法 |
| 2.4 测试程序 |
| 3.研究结果与讨论 |
| 3.1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分析 |
| 3.1.1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特征分析 |
| 3.1.1.1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分布特点 |
| 3.1.1.2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个体特征影响因素 |
| 3.1.1.3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个体特征影响因素多维交互效应分析 |
| 3.1.1.4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与同项群优秀蹦床运动员比较分析 |
| 3.1.2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 3.1.3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特征分析 |
| 3.1.3.1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个体特征影响因素 |
| 3.1.3.2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个体特征影响因素多维交互效应分析 |
| 3.1.3.3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着陆稳定性的关系 |
| 3.1.3.4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受比赛层次影响分析 |
| 3.1.4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 3.1.5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的关系 |
| 3.2 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焦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
| 3.2.1 国家队运动员气质类型分布特征 |
| 3.2.2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
| 3.2.3 国家队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
| 3.3 竞赛情绪调控 |
| 3.3.1 调控原则 |
| 3.3.2 调控策略 |
| 4.结论 |
| 5.致谢 |
| 6.参考文献 |
| 7.附件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前言 |
| 1.1 问题的提出 |
| 1.2 国外科学选材状况 |
| 1.3 我国科学选材现状 |
| 1.4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 |
| 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 2.1 研究目的 |
| 2.2 研究方法 |
| 3 运动员选材问题概述 |
| 3.1 运动员选材的定义 |
| 3.2 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状况 |
| 3.3 运动员科学选材理论研究情况 |
| 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选材 |
| 4.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的特点 |
| 4.2 空中技巧运动员竟技能力与选材 |
| 4.3 空中技巧科学选材原则 |
| 4.4 优秀空中技巧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的确立 |
| 4.5 指标分析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 |
| 附录2 |
| 致谢 |
| 1 前言 |
| 2 参赛队伍、选手人数 |
| 3 团体比赛 |
| 3 规定动作比赛 |
| 3 自选动作比赛 |
| 4 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