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1](2018)在《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有功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生存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利用新能源发电成为了这些年来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风能和太阳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风电、光伏电和水电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未来电网中的主要能源组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间歇性能源,其难以预测、依赖于环境和气象条件等特点,难以满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并网条件,制约了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近些年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电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但是弃风和弃光的现象严重,如何优化电网能源结构,实现各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水电的发电成本低、调节灵活,并可以在时间上与风电和光伏电形成能源互补,为新能源提供容量补偿。风光水互补发电的并网模式可以提高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减少新能源并网对电网安全的不利影响,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对未来电网有积极的意义。该发电模式需要有相应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进行匹配。本文对风光水互补发电AGC系统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风光水互补发电的可行性、AGC的控制策略和软件编程实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阐述了风光水互补发电的实现方式,针对新能源的并网的不稳定性,采用水电容量补偿的方式或者适当限制新能源的有功功率的方式保证并网点有功功率的稳定性。建立了风光水联合控制的AGC系统数学模型,适用于三种能源并网的有功功率控制;建立了新能源并网的AGC系统数学模型,适用于仅新能源并网的有功功率控制。(2)对风、光、水三种能源的有功功率分配策略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利用加权平均的功率预测方法,为风机的有功功率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机组有功功率分配策略,寻找优良的AGC机组组合方式和功率分配值。(3)设计了基于iP9000平台的风光水互补发电AGC系统,对它的实现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吴延群,刘长良[2](2018)在《基于改进型TOPSIS法的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结合马氏距离对传统TOPSIS法中的距离计算进行改进,对全国3类不同装机容量的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中电联公布的2013年40 MW及以上各容量水电机组运行数据为基础,与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改进后的基于马氏距离的TOPSIS法不仅简化了计算步骤,而且不受属性指标量纲以及属性指标间相关性的影响,不需要决策人对指标进行主观或客观赋权。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马氏距离的改进型TOPSIS法是一种评价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的科学实用方法。
周玉洁[3](2016)在《NR公司水电设备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富含水能资源,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可开发水能资源。到目前为止,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两点九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几乎四分之一,水电作为我国当前规模最大和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大气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大型水电站的水电设备竞争主要存在于NR公司、国电南自、中水科技及外资企业;中小水电的水电设备由于技术门槛较低,资质要求不高,除了上述公司以外还有南京钛能、湖南华自、南京电研等小企业竞争;在抽水蓄能电站领域,NR公司在国内设备厂家中占有主导地位,竞争主要存在于外资企业。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设备领域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包括传统的4Ps理论、发展的4Rs理论、关系营销策略,然后针对NR公司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NR水电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构想,对水电领域电力设备产品的营销策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拟采用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对NR水电公司的市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比,最终提出系统报告。
李兆军,宁兴勇,杨旭娟,蔡敢为[4](2010)在《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振动的模糊可靠性分析》文中认为以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法建立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利用多尺度法计算其动态响应,采用可靠性理论及模糊理论构建振动可靠性的模糊模型,给出基于非线性振动的平稳运行的模糊概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应用模糊可靠性评估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振动可靠性是合理可行的。
柴正隆[5](2004)在《发电分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研究》文中提出主要论述发电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技术问题和相应建设方案。以龙羊峡发电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为参考 ,以其技术实现方案为线索 ,就相关网络、软件、管理、系统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文章的侧重点为电力系统生产信息流的实现 ,通过对通信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这两个网络的分析 ,形成发电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祁海晖,刘金明[6](2003)在《龙羊峡发电分公司320MW水电机组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总结了龙羊峡发电分公司 32 0MW水轮发电机组 1 6年的运行情况 ,从可靠性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机组可靠性指标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提高设备可用率所采取的措施、方法等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国内新能源发展概述 |
| 1.2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有功功率控制研究现状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电力系统有功控制 |
| 2.1 引言 |
| 2.2 电网AGC系统 |
| 2.2.1 AGC系统简介 |
| 2.2.2 电网AGC的架构和原理 |
| 2.2.3 电网AGC性能评价标准 |
| 2.3 电厂AGC系统 |
| 2.3.1 电厂AGC的架构和原理 |
| 2.3.2 电厂AGC考核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
| 3.1 引言 |
| 3.2 风电和光伏电对电网的影响 |
| 3.3 风光水互补容量配置分析 |
| 3.4 基于割线法的潮流校核方法 |
| 3.4.1 割线法介绍 |
| 3.4.2 割线法的潮流校核 |
| 3.5 小结 |
| 第四章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模型 |
| 4.1 引言 |
| 4.2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概述 |
| 4.2.1 风光水能源发电特点 |
| 4.2.2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可行性 |
| 4.2.3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要求 |
| 4.3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数学模型 |
| 4.3.1 AGC控制策略 |
| 4.3.2 AGC控制目标函数 |
| 4.3.3 AGC约束条件 |
| 4.4 AGC求解方法 |
| 4.4.1 联合发电系统的水电AGC求解方法 |
| 4.4.2 新能源AGC求解方法 |
| 4.4.3 AGC调节方式 |
| 4.5 小结 |
| 第五章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仿真研究 |
| 5.1 引言 |
|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电AGC仿真研究 |
| 5.2.1 遗传算法概述 |
| 5.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 5.2.3 基于共享数据的小生境自适应遗传算法 |
| 5.2.4 遗传算法AGC功率分配策略的构建 |
| 5.2.5 遗传算法AGC功率分配策略的实现与仿真 |
| 5.3 新能源发电AGC系统仿真分析 |
| 5.3.1 新能源AGC功率分配策略的构建 |
| 5.3.2 风力发电AGC功率分配策略的实现与仿真 |
| 5.3.3 光伏发电AGC功率分配策略的实现与仿真 |
| 5.4 小结 |
| 第六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实现 |
| 6.1 引言 |
| 6.2 AGC系统开发平台 |
| 6.2.1 iP9000平台结构 |
| 6.2.2 iP9000平台主要技术 |
| 6.2.3 iP9000平台应用案例 |
| 6.3 风光水互补发电AGC设计 |
| 6.3.1 AGC系统框架 |
| 6.3.2 AGC算法设计 |
| 6.4 AGC系统实现 |
| 6.4.1 AGC关键技术实现 |
| 6.4.2 AGC系统展示 |
| 6.5 小结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 7.1 全文总结 |
| 7.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
| 致谢 |
| 0 引言 |
| 1 水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分析 |
| 2 传统TOPSIS法 |
| 2.1 TOPSIS法原理简介 |
| 2.2 信息熵确定权重 |
| 3 基于马氏距离的TOPSIS法 |
| 3.1 传统TOPSIS法缺点分析 |
| 3.2 基于马氏距离的TOPSIS法改进 |
| 4 基于马氏距离TOPSIS法的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评价 |
| 4.1 评价对象 |
| 4.2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
| 4.3 基于马氏距离TOPSIS法的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评价 |
| 4.3.1 传统TOPSIS法的计算 |
| 4.3.2 基于马氏距离的TOPSIS法的计算 |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 5 结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1.2.1 研究的目的 |
| 1.2.2 研究的意义 |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 第2章 电力设备产品相关营销理论概述 |
| 2.1 国外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理论概述 |
| 2.1.1 关于营销策略相关理论的综述 |
| 2.1.2 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 |
| 2.1.3 营销策略理论在电力设备产品营销中的运用 |
| 2.2 国内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理论概述 |
| 2.2.1 关于营销策略相关理论的综述 |
| 2.2.2 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 |
| 2.2.3 营销策略理论在电力设备产品营销中的运用 |
| 第3章 NR水电公司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运作的现状分析 |
| 3.1 国内水电发展及主流设备厂商概况 |
| 3.1.1 国内水电发展概况 |
| 3.1.2 国内主流设备厂商概况 |
| 3.2 NR水电公司经营发展概况 |
| 3.2.1 NR水电公司基本情况 |
| 3.2.2 NR水电公司营销体系发展现状 |
| 3.3 NR水电公司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
| 3.3.1 原有4Ps框架理论及关系营销理论 |
| 3.3.2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定位 |
| 3.3.3 基于传统4Ps营销理论的具体营销策略分析 |
| 3.4 NR水电公司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 3.4.1 产品线问题及原因 |
| 3.4.2 标准化定价问题及原因 |
| 3.4.3 新领域产品渠道拓展问题及原因 |
| 3.4.4 新业务宣传促销问题及原因 |
| 第4章 N水电公司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建议 |
| 4.1 全面采用的新的4Rs理论框架 |
| 4.2 以反应策略应对产品线问题及标准化定价问题 |
| 4.3 以关联策略应对产品线问题及渠道拓展问题 |
| 4.4 以关系策略应对产品线问题及促销问题 |
| 4.5 以回报策略应对标准化定价问题及促销问题 |
| 第5章 N水电公司电力设备产品营销策略的保证措施 |
| 5.1 理念保障措施 |
| 5.2 规章制度保障措施 |
| 5.3 人才培养及营销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
| 5.4 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
| 5.5 风险控制保障措施 |
| 第6章 总结 |
| 6.1 结论 |
| 6.2 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主轴系统振动分析 |
| 1.1 主轴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 2 主轴系统振动的模糊可靠性分析 |
| 2.1 振动可靠性分析 |
| 2.2 隶属函数的确定 |
| 2.3 模糊可靠度的计算 |
| 3 实例分析 |
| 4 结束语 |
| 1 概述 |
| 2 可靠性指标分析 |
| 2.1 计划停运对等效可用系数的影响 |
| 2.2 非计划停运对等效可用系数的影响 |
| 2.3 机组由于故障而降出力对等效可用系数的影响 |
| 2.4 各年度计划停运、非计划停运、机组故障而降低出力对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的影响 (见表6) |
| 3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