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重度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重症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一荻[1](2020)在《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易患体质及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及辨体与辨病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调治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统一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中医证型调查表。将被调查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对照组选择健康的青春期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中医证型调查只针对病例组。对调查结果通过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中医体质出现频次前五位的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及气郁质是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对照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51%。2.病例组易患体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3.病例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气虚证(26.7%)、肾阳虚证(20.7%)、脾虚证(18.8%)和血热证(实热)(14.8%)。4.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5.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病例组平均BMI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与睡眠不足及喜食辛辣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其中13-15岁以气虚质为主,16-19岁以阳虚质和气郁质多见,本病常见证型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脾虚证和血热证(实热)。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气虚质与肾气虚证和脾虚证相关;阳虚质与肾阳虚证相关;气郁质与血热证(实热)相关;阴虚质与肾阴虚证和血热证(虚热)相关。体重指数过小、睡眠时长不足、喜食辛辣是引起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2](2020)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文中研究说明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疑难重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2009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发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1]; 2011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发布《育龄

张滢丹[3](2019)在《《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30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评价,了解其文献发表现状,探讨各方剂临床使用情况,总结药物使用规律,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水平,发现傅氏治崩方剂临床疗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文献学基础。方法利用电子检索搜集近30年(1989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读秀知识库。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文献中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利用Excel分析文献计量学特征,统计分析各方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各方剂药物使用规律和加减变化情况,以率的形式表现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利用Weka3.8软件进行关联规则的分析;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文献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下载文献234篇,通过精读全文,按照排除标准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剔除,剩余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116篇,其中临床试验76篇,临证经验40篇;期刊论文106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会议论文4篇,报纸1篇;期刊论文共涉及64种期刊,核心期刊20种,文献39篇,非核心期刊44种,文献67篇。2篇文献得到基金支持。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作者单位以省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为主,作者单位共涉及28个地区,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2.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纳入文献116篇,傅氏治崩方剂共使用139次,其中:固本止崩汤71篇文献,使用89次;逐瘀止血汤17篇文献,使用18次;加减当归补血汤9篇文献,使用16次;引精止血汤9篇文献,使用9次;清海丸6篇文献,使用8次;固气汤5篇文献,使用6次;平肝开郁止血汤3篇文献,使用3次。文献中,固本止崩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加减当归补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崩漏;固气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型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引精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气虚型交感出血、男性性交后出血;平肝开郁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肝郁型崩漏;逐瘀止血汤用于治疗血瘀型崩漏、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异常;清海丸用于治疗阴虚型崩漏。各方剂治疗疾病及证型与傅山原文相符,又有所创新。各方剂治疗不同疾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但其产生疗效的机理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方剂使用方法以单纯口服中药汤剂为主,部分使用其他方法联合治疗。3.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方剂使用均以原方药物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进行一定的增删,新增药多为对证用药和辅助止血用药,炮制药物多为炭药。固气汤、平肝开郁止血汤、清海丸使用次数少,用药分析结果意义不大,研究存在较大空缺。4.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共24篇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质量评价,整体研究水平较低,主要问题有: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缺乏预试验和样本量估计,缺乏伦理学思维,随机化水平低,盲法缺失,干预措施标准化水平不高,缺少合并用药规定,治疗时长不统一,结局指标测量方法不统一,缺乏安全性考虑,随访记录较少。在组间均衡性比较、疗效评价内容、统计学方法记录等方面较为完善。试验的理论依据呈现两极分化;在对照组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5.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较高;固本止崩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现状表现为:1.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较少,核心期刊文献较少;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和科研基金支持;临床报道的方剂集中在固本止崩汤,其他方剂的相关研究偏少。2.傅氏治崩方剂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种妇科血证,表现出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使用既传承了傅山治崩思想,同时有一定的创新。3.各方剂在临床主要为原方使用,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有一定的药物加减,炮制药物多为炭药,以加强止血作用。4.临床研究质量整体偏低;meta分析文献偏倚风险高,异质性大,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发表,为临床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5.在固本止崩汤的治疗机理、逐瘀止血汤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月经异常等多个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叶萍萍,陈悦,双家林,甘宝珊[4](2019)在《右归丸合并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右归丸合并艾灸与激素周期序贯对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而将患者随机性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右归丸合并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补佳乐和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各项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9),而无效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治疗组患者中医证侯疗效为显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无效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治疗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体重增加、情绪波动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右归丸合并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反应,复发率低。

王学梅[5](2018)在《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崩漏提供可供临床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谢萍教授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门诊病例6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记录详细完整的病例,提取相关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止血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止血时间等进行整理及统计,归纳总结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止时服中药剂数均值为6.95剂。(2)止血疗效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3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5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86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服中药剂数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时间长短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1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分析: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患者出血期,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血止时服中药剂数的均值为6.95剂,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薄与止血疗效无相关性,出血时间长短和服中药剂数之间无相关性,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其服中药剂数呈增加趋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潘虹虹,王小曼,牛向馨[6](2017)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1例临床近远期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102例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1例,采用黄体酮胶囊口服,观察组51例,采用益气化瘀方和补肾固冲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19.61%、总有效率84.31%,观察组治愈率41.18%、总有效率96.08%,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在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素A2上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血浆P浓度、D-二聚体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血栓素A2、D-二聚体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P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53%、9.8%,观察组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1.9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流血、流血次数、小腹疼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单项临床症状总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文咏欣[7](2016)在《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由于排卵障碍和内分泌紊乱状况持续存在,卵泡发育迟缓,以无排卵、高雄激素为主要表现,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影响,在雌激素长期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的状态下,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迟缓,高雄激素可直接损害子宫内膜的生长,故可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目前对PCOS的研究是妇科领域的研究关注热点及难点问题。西医学认为PCO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存在异质性,治疗本病目前手段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PCOS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调经止血方面疗效明确。但是目前中医药研究多集中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方面,即对以治疗闭经、月经稀发为主要表现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中药止血方法的研究极少,欠缺规范化及系统化的研究,因此针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设立此课题在临床中有实用意义。2.研究内容:2.1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综述一:PCOS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研究概况:通过文献研究,回顾总结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依据。综述二:PCOS异常子宫出血西医研究进展:总结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2.2 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目的:本研究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的出血期患者以益气养阴为法中药治疗,着重探讨中医药在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止血方面的作用。同时对治疗组在血止后仍继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进行初步疗效观察。希望通过此研究,客观评价益气养阴法在治疗PCOS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符合PCOS及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医证属气阴两虚的出血期患者,按2:1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予以益气养阴方(菟丝子、太子参等)口服,每日一剂,早晚2次分服,服至血净为止;对照组15例予以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每次1粒(0.1g),每日2次,连服6天,停药待撤退性出血,观察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血止后,治疗组继用益气养阴方减去止血之品仙鹤草,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月经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近期止血疗效比较:治疗组速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速效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血止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时间与相关条件的关系:患者止血时间与年龄、入组前病程长短、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调经疗效比较:治疗组经过调经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0%;而未经过调经治疗的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基础体温:治疗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LH/FSH比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LH/FSH匕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短期内对卵巢形态学上的多囊样改变改善作用不明显。(8)随访:治疗组再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现象有9例,而对照组再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现象有11例。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已妊娠,其中1例已足月分娩,新生儿发育良好,未发现畸形,另外1例已妊娠3个月,目前妊娠情况良好。3.结论:(1)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的近期止血疗效肯定。(2)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明显。(3)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有作用。(4)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血止后调整月经有一定疗效。

孙冬莉,林蓓,马颖,刘英,张晶[8](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西药组复方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萎缩子宫内膜治疗,而中西药结合组则运用中药联合优思明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不仅能被临床青春期患者接受,而且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张炜,丁芳,王亮,郝蕾,李春香[9](2015)在《补肾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西医治疗虽然起效快,但副作用明显。中医对于崩漏病治疗时根据其病因病机,多以肾脏为主,分析各脏腑之间关系辨证治疗,不但临床效果反应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近年发现补肾中药具有改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且具有止血、激素样作用。

梁婧翘[10](2015)在《崩漏病(无排卵性功血)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暨青春期崩漏诊治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本病分为有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自青春期至绝经过渡期的各个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其中以无排卵性功血较多见,约占80%~90%,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有排卵性功血仅占10%~20%,包括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和排卵期出血等,多发生在育龄期。中医妇科临床将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归属于“崩漏病”范畴。崩漏,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出血量多如注而势急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而势缓者为漏。崩漏病因错综复杂、症状重、病程长,且可能引起贫血、盆腔感染、不孕甚至心理方面的问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青春期少女中发病率高,影响因素繁杂多端,危险因子包括学习工作压力大、经期过度劳累、经期饮食不节、BMI<18.5或≥24.0、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调查1016例崩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崩漏病常常是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其中医证型以虚证为多见,且多由脾虚、肾虚所致,临床上复合证型多于单一证型,其中两种证型复合者最为常见。发病机制:西医学目前最被认可的无排卵性功血发病机制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失常;此外,子宫微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亦被认为是导致无排卵性功血的原因。中医学认为崩漏的病机可概括为:外感内伤或饮食情志等原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使冲任不固,胞宫藏泻失常,不能制约经血所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肾、脾、肝三脏关系最为密切,阴阳气血失和则多表现为血热、气虚、血瘀。治疗方法:西医学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激素类药物为主,包括单一激素用药、联合激素用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雌孕激素全周期疗法、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等,其优点为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止血,缺点是副作用较重,不宜久服,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造成患者对激素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手术治疗包括诊断性刮宫、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去除术,临床上以诊刮术最为常用、止血最快,但对于青春期功血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基本不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由此可见,西医学在治疗青春期功血时手段有限,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治疗崩漏病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灵活相兼或序贯应用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以“辨证论治”为准绳,或按证候分型论治,或按人工周期疗法论治,或按不同年龄阶段论治。其临床疗效良好,尤其在治疗青春期崩漏时,既可令青春期患者免于有创性治疗,又能从根本上使肾-天癸-冲任-胞宫性腺轴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复发率小,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导师许昕教授治疗青春期崩漏病(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辩证精准,重视脾肾二脏,擅长根据脏腑热象不同运用清热药,善于结合B超等手段从瘀论治,在用药方面善用对药。其治疗青春期崩漏,在止血及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两方面均有显着疗效。本文将通过中医典籍溯源和现代文献阅读,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方面,分别阐述崩漏病(无排卵性功血)的概念、流行病学资料、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等,并将吾师临证治疗青春期崩漏病的经验记录一二。

二、重症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六)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内容及方法
        (二) 质量控制
        (三) 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两组一般资料与相关因素比较
        (二) 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三) 病例组中医证型分布
        (四) 病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
讨论
    一、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与体质的相关性
        (一)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二) 中医体质与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
    二、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
        (一) 病例组证型的分布特征
        (二)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
        (三) 病例组易患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
    三、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一) 体重指数
        (二) 睡眠时长
        (三) 饮食偏嗜
    四、从易患体质探讨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防治
        (一) 调理体质与“治未病”思想
        (二) 改善易患体质
        (三) 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制订的方法
    1.1 指南制订的原则
    1.2 临床问题的构建及文献检索
    1.3 证据等级标准
    1.4 推荐强度及推荐意见的形成
2 定义
3 临床表现
    3.1 临床症状
    3.2 查体
4 诊断
    4.1 西医诊断
        4.1.1 临床诊断
        4.1.2 辅助检查
        4.1.3 病理诊断
    4.2 中医诊断
    4.3 中西医结合诊断
5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5.1 出血期治疗
        5.1.1 药物止血
        5.1.1.1 中医药治疗
        5.1.1.2 孕激素
        5.1.1.3 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
        5.1.1.4 高效合成孕激素
        5.1.1.5 辅助止血药物
        5.1.2 手术治疗
    5.2 调整周期
        5.2.1 中药调经
        5.2.2 西药调周
    5.3 促排卵治疗
        5.3.1 西药促排卵
        5.3.2 中药促排卵
6 有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6.1 中医药治疗
    6.2 西医治疗
7 中西医结合治疗

(3)《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名词说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与整理
    1.6 建立数据库
    1.7 数据规范化处理
    1.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2.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
    2.3 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
    2.4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2.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3 讨论
    3.1 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讨论
    3.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结果讨论
    3.3 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结果讨论
    3.4 傅氏治崩方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讨论
    3.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讨论
    3.6 存在问题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右归丸合并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分组情况
2 方法
    2.1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及辨证标准
        2.1.1 诊断标准
        2.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评价标准
        2.3.1 疗效评定标准
        2.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疗效观察
    3.2 出血控制时间
    3.3 中医证候评分情况
    3.4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4 讨论

(5)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理论研究
    1 理论基础
        1.1 瘀血产生的机制
        1.1.1 气虚致瘀
        1.1.2 肾虚致瘀
        1.1.3 因寒致瘀
        1.1.4 因热致瘀
        1.1.5 气滞致瘀
        1.2 中医学对瘀血致崩的认识
        1.2.1 离经之血即是瘀血
        1.2.2 瘀血导致冲任失约,胞宫藏泻失职
        1.2.3 瘀血导致崩漏反复发作
        1.3 崩漏出血期的治疗
        1.3.1 治以塞流
        1.3.2 重视通因通用
        1.4 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立论依据
        1.5 逐瘀止血汤的研究
        1.6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标准
        1.2.3 症状评分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药物
        1.5.2 服药方法及疗程
        1.6 观察项目
        1.6.1 一般观察指标
        1.6.2 安全性指标
        1.6.3 疗效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据预处理
        2.2 统计学方法
        2.3 数据挖掘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状况
        3.1.1.1 平均年龄
        3.1.1.2 年龄分布
        3.1.1.3 年龄段分布
        3.1.2 病程状况
        3.1.2.1 平均病程
        3.1.2.2 病程分布
        3.1.3 婚姻状况
        3.1.4 既往诊刮状况
        3.1.4.1 既往诊刮情况分布
        3.1.4.2 既往诊刮与年龄段分布
        3.1.4.3 既往诊刮病理与年龄段分布
        3.1.5 诊前月经周期状况
        3.1.6 阴道出血状况
        3.1.6.1 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分布
        3.1.6.2 此次阴道出血总量分布
        3.1.6.3 就诊时阴道出血情况分布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分析
        3.2.1.1 止血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
        3.2.1.2 止血疗效分布
        3.2.1.3 治疗前后中医次证分布
        3.2.1.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
        3.2.1.5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3.2.1.6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
        3.2.1.7 服中药剂数和平均服中药剂数
        3.2.2 止血疗效分析
        3.2.2.1 患病病程和止血疗效
        3.2.2.2 年龄段和止血疗效
        3.2.2.3 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3.2.3 服中药剂数分析
        3.2.3.1 患病病程和服中药剂数
        3.2.3.2 出血时间和服中药剂数
        3.2.3.3 子宫内膜厚度和服中药剂数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1.1 年龄状况
        4.1.2 病程状况
        4.1.3 婚姻状况
        4.1.4 既往诊刮状况
        4.1.5 月经周期状况、阴道出血状况
        4.2 治疗结果分析
        4.2.1 止血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止血疗效
        4.2.2 治疗前后次证分布情况、次证疗效分析
        4.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
        4.2.4 服中药剂数及平均服中药剂数
        4.2.5 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4.2.6 患病病程、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
        4.3 安全性分析
        4.4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治疗崩漏出血期作用机制的探讨
        4.5 导师逐瘀止崩法小结
        4.6 典型病案分析
结论
创新、不足与展望
    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 本课题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回顾性调查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6)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1例临床近远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出、脱落和中止标准
    1.2 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终止试验条件
    1.6 不良反应观察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后单项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3 讨论

(7)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古籍的相关记载与认识
        1.1 “漏下”的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1.4 经典方剂
        2 现代中医相关认识与治疗方法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2.3 其他疗法
        2.4 中西医结合诊治
        3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4 近期中医药相关研究报道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学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 内分泌因素
        1.2 子宫内膜因素
        1.3 遗传因素
        1.4 心理精神因素
        1.5 其他因素
        2 治疗方法
        2.1 出血期
        2.2 血止期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入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
        2.5 近期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2.6 调经疗效评定标准
        2.7 不良事件
        2.8 随访
        2.9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疗效性指标情况分析
        3.3 不良事件
        3.4 随访
    4 小结
    5 讨论
        5.1 病因病机
        5.1.1 病因
        5.1.2 病机
        5.2 益气养阴法的止血调经作用
        5.2.1 益气养阴以“塞流”
        5.2.2 寓止血于调经
        5.2.3 方药分析
        5.2.4 临床疗效分析
        5.2.5 中药作用机制探讨
        5.3 失败病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收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分析
    1.8 药物说明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出血控制时间、止血时间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9)补肾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血的诊断治疗
    1.1发病机制
    1.2西医治疗
2 崩漏的辨证治疗
    2.1病因病机
    2.2肾脏与各脏腑之间关系
        2.2.1肾虚
        2.2.2肝肾不足
        2.2.3心肾不交
        2.2.4脾肾亏虚
    2.3辨证治疗
        2.3.1青春期
        2.3.1.1肾虚型
        2.3.1.2脾肾亏虚
        2.3.1.3肝肾不足
        2.3.2育龄期
        2.3.2.1肝肾不足
        2.3.2.2脾肾亏虚
        2.3.3围绝经期
        2.3.3.1肾虚
        2.3.3.2肝肾不足
        2.3.3.3脾肾亏虚
3 补肾中药在关于功血治疗中的研究
4 体会

(10)崩漏病(无排卵性功血)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暨青春期崩漏诊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中医学对崩漏(无排卵性功血)的认识
        1 中医古代文献中崩漏的基本概念
        2 崩漏的病因病机
        3 崩漏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分型
        4 崩漏的治则治法
        5 近现代着名医家对崩漏的认识”
        6 中医药治疗崩漏的进展
        7 基础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1
    第二部分 西医学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1 病因学
        2 发病情况
        3 正常月经的产生
        4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理机制
        5 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6 西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2
    第三部分 导师治疗青春期崩漏(无排卵性功血)的临证经验
        1 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理论依据
        2 治则治法探讨
        3 验案举隅
        4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3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重症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马一荻.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4)
  • [3]《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D]. 张滢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右归丸合并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例临床观察[J]. 叶萍萍,陈悦,双家林,甘宝珊. 中医临床研究, 2019(11)
  • [5]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D]. 王学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1例临床近远期疗效研究[J]. 潘虹虹,王小曼,牛向馨. 世界中医药, 2017(02)
  • [7]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文咏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J]. 孙冬莉,林蓓,马颖,刘英,张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9]补肾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现状研究[J]. 张炜,丁芳,王亮,郝蕾,李春香.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04)
  • [10]崩漏病(无排卵性功血)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暨青春期崩漏诊治探析[D]. 梁婧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子宫出血论文 功血崩漏论文 子宫出血的原因论文 中医体质论文 排卵过程论文

上一篇: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心肌细胞的研究
下一篇:维普论文查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