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1](2021)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统计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为11例,占9.17%;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为109例,占90.83%。其中,轻度新生儿窒息为9例,占7.5%;重度新生儿窒息为2例,占1.67%。年龄、孕周、分娩次数、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妊娠期合并症、胎数、低体重儿、脐带异常、产前出血、产前贫血及重度子痫前期为影响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胎盘因素、妊娠期合并症、脐带异常及重度子痫前期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9.17%。胎盘因素、妊娠期合并症、脐带异常及重度子痫前期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产妇围产期的卫生保健工作,改进及完善新生儿窒息急救及抢救流程,并评估产妇子痫前期病情程度,选择合理的麻醉剂急救管理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孙坤[2](2021)在《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住院的122例低钙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低钙血症出现临床症状与血钙浓度高低的相关性,对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并发症进一步认识,期望对降低我院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住院的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共3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病例341例,具体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母亲孕期情况,再根据静脉血中血清钙的浓度将其分为新生儿低钙血症组(122例)和新生儿非低钙血症组(219例)。对致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是否有发生低钙血症作为因变量,可能引起的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先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及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越低新生儿中发生低钙血症的占比越高。2、新生儿低钙血症组中出现早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总共有115例(94.27%),出现晚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的总共有7例(5.73%)。3、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出生体重、胎龄、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颅内出血、多胎儿、母亲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总共7个因素在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新生儿非低钙血症组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出生体重、胎龄、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多胎儿、母亲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等6个因素是影响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更易导致新生儿发生低钙血症发生。4、新生儿低钙血症组中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总共有24例,统计分析结果示,血钙浓度高低在是否出现临床症状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血钙浓度高低跟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是否发生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早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比晚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更多见。2、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越低、母亲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新生儿越容易发生低钙血症。3、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与体内的血钙浓度高低无明显关系。

牟彦沁[3](2021)在《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孕妇一般情况、孕前及孕期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患病情况、妊娠期用药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妊娠期用药(包括中药及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妊娠期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划将天津市16个区划分为中心城区、郊区2个区域,采用抽签法从2个区域中各抽取4-5个市辖区,对所抽中市辖区1-2家医院产科2020年7月-2020年11月分娩的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统一的《妊娠期用药状况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1912例产妇,有效问卷1798份,问卷合格率94.04%(1798/1912)。其中中心城区916份,郊区882份。1798例产妇年龄分布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0.4±4.1)岁。自然受孕1756例(97.7%),辅助生殖受孕42例(2.3%);双胎妊娠10例(0.6%);GDM(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妊娠期糖尿病)304例(1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8例(4.9%);合并贫血193例(10.7%)、合并甲状腺疾病95例(5.3%)、合并妇科疾病94例(5.2%)、合并乙肝16例(0.9%)、合并心脏疾病6例(0.3%)、合并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性传播疾病)6例(0.3%)、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例(0.2%)。2.妊娠期用药情况: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中成药形式使用为主,中药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妊娠结局:1798例产妇中,顺产743例(41.3%),剖宫产1055例(58.7%)。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产妇219例,发生率为12.2%。其中巨大儿117例(6.5%),早产59例(3.3%),出生低体重43例(2.4%),新生儿窒息12例(0.7%),死胎2例(0.1%),新生儿死亡1例(0.06%),新生儿畸形15例(0.8%)。4.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用药与未用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19%VS11.72%),包括巨大儿(6.95%VS6.31%)、早产(3.74%VS3.07%)、出生低体重(2.67%VS2.26%)、新生儿窒息(0.53%VS0.73%)、死胎(0.36%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53%VS0.97%)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中药与未用中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8.67%VS12.48%),包括巨大儿(5.78%VS6.55%)、早产(1.16%VS3.49%)、出生低体重(0.58%VS2.57%)、新生儿窒息(0VS0.73%)、死胎(0.58%VS0.06%)、新生儿死亡(0VS0.06%)、新生儿畸形(0.58%VS0.86%)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西药与未用西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84%VS11.57%),包括巨大儿(7.23%VS6.24%)、早产(3.93%VS3.04%)、出生低体重(3.10%VS2.13%)、新生儿窒息(0.62%VS0.68%)、死胎(0.41%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41%VS0.99%)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BMI24-27.9kg/m2)及肥胖(BMI≥28kg/m2)(X2=18.428,P=0.000)、ART(X2=7.892,P=0.005)、双胎妊娠(X2=0.109,P=0.039)、心脏疾病(X2=4.893,P=0.02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21.215,P=0.000)、GMD(X2=9.442,P=0.002)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28.542,P=0.000)、GDM(X2=8.189,P=0.004)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9.633,P=0.008)、不良妊娠史(X2=4.587,P=0.032)、剖宫产史(X2=8.025,P=0.005)、双胎妊娠(X2=31.877,P=0.000)、心脏疾病(X2=8.947,P=0.0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19.044,P=0.000)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RT(X2=26.063,P=0.000)、双胎妊娠(X2=97.639,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31.908,P=0.000)是出生低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孕产情况、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与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协变量,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BMI正常(BMI<24kg/m2)产妇高0.561倍、0.776倍,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患GDM产妇高9.199倍、5.602倍、1.522倍、0.515倍;超重、肥胖产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比BMI正常产妇高0.827倍、2.232倍,GDM产妇比未患GDM发生巨大儿的风险高0.572倍;与无剖宫产史、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有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高1.172倍、24.251倍、11.095倍、3.563倍;单胎妊娠、为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发生出生低体重的风险高27.435倍、5.588倍。结论1.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使用中成药为主,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妊娠期用药(包括以补肾、解表为主的中药及以孕激素为主的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巨大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无明显相关性。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故还需对妊娠期用药进行长期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3.肥胖、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肥胖、GDM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密切相关;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出生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妊娠期应注重体重的管理,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等妊娠并发症,减少双胎妊娠,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周小敏[4](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努尔加玛丽·则敏[5](2021)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治疗新生儿AR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ARDS蒙特勒诊断标准分为新生儿ARDS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新生儿ARDS的临床发病特点,病情分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对影响新生儿ARDS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我院2018年月至2020年12月NICU住院新生儿3210例,新生儿ARDS患儿210例,占6.5%,210例患儿中男性153例(72.8%),女性57例(27.2%),男女比2.7:1,胎龄(35.10±2.46)周,出生体重(2494.10±531.40)g;新生儿ARDS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及呻吟为主要表现;常见原发病为出生窒息79例(37.6%)、羊水胎粪吸入37例(17.6%)、胎儿宫内窘迫26例(12.3%);并发症有:PVH.ⅣH 102例(48.60%)、新生儿败血症103例(49.0%)、ROP 19例(9.0%)、BPD有11例(5.2%)、PDA有66例(31.4%)、肺出血22例(10.4%)、PPHN 36例(17.1)%;无创CPAP通气治疗109例,有创通气治疗101例,使用PS治疗131例。其中治愈或好转178例(84.7%),死亡或放弃治疗32例,(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剖宫产、孕母妊娠合并相关疾病、羊水胎粪吸入、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与新生儿ARDS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回示:出生体重是保护因素,男性,剖宫产分娩、出生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为新生儿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1)新生儿ARDS发病时间为出生1周之内,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合理呼吸支持及其余对症治疗,预后较好;2)对围生期影响新生儿ARDS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对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新生儿ARDS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于玲玲,李春玉,唐琳熙,张彩元,陈琦琦[6](2021)在《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索从建库至2020年5月发表的有关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计算各危险因素合并的OR值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为妊娠期糖尿病[OR=4.83,95%CI(2.93,7.99),P<0.05],妊娠期高血压[OR=5.25,95%CI(3.38,8.15),P<0.05],剖宫产[OR=3.50,95%CI(1.70,7.20),P<0.05],低出生体重儿[OR=3.84,95%CI(1.75,8.42),P<0.05],早产儿[OR=5.66,95%CI(3.01,10.62),P<0.05],小于胎龄儿[OR=5.13,95%CI(1.93,13.65),P<0.05],新生儿低体温[OR=9.51,95%CI(5.03,18.00),P<0.05],巨大儿[OR=7.09,95%CI(3.51,14.33),P<0.05],新生儿窒息[OR=6.16,95%CI(2.96,12.80),P<0.05]。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低体温、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均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

傅克勇,黄荣水,周家俊[7](2020)在《杭州市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5-8月杭州市10家医疗机构,收集该时间内住院分娩的活产儿及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产妇孕期情况、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54例新生儿中有51例(5.4%)发生窒息,其中轻度窒息43例(84.3%),重度窒息8例(15.7%);与窒息相关死亡4例,病死率7.8%;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高危因素筛选显示,孕期感染、胎龄<37周、前置胎盘、羊水污染、宫内窘迫、宫缩乏力是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家庭年收入≥3万元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杭州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提高急救技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江明华,吴小花,俞君[8](2020)在《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5月在该院分娩的1 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不同母亲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羊水污染、宫内感染、胎膜早破、贫血、文化程度及年龄)、胎儿因素(双胎、胎龄、臀位、脐带绕颈及胎儿窘迫)及其他因素(剖宫产及产程延长)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上述因素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系。结果 1 200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者62例,发生率为5. 17%。胎膜早破与非胎膜早破者的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不同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及其他因素者的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羊水污染、宫内感染、贫血、文化程度及年龄)、胎儿因素(双胎、胎龄、臀位、脐带绕颈及胎儿窘迫)及其他因素(剖宫产及产程延长)均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仍有较大控制空间,且危险因素涉及多方面因素,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陈元[9](2020)在《7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早发、晚发新生儿VAP的差异性,为新生儿VAP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机械通气≥48小时的3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符合VAP诊断标准将332例患儿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根据发生VAP时机械通气时间将VAP组又分为早发VAP组(机械通气时间<5天)和晚发VAP组(机械通气时间≥5天)。对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机械通气情况、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早发和晚发VAP的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共332例患儿纳入研究,非VAP组261例,VAP组71例,其中早发VAP组24例,晚发VAP组47例,新生儿VAP发病率为21.4%。VAP组平均胎龄(31.7±4.8)周,平均出生体重(1830±973)g,非VAP组平均胎龄(35.5±3.7)周,平均出生体重(2596±851)g,非VAP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大于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VAP组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窒息的比例高于非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AP组平均血清白蛋白(28.09±4.37)g/L,非VAP组平均血清白蛋白(30.28±3.53)g/L,VAP组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小于非V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输入红细胞悬液比例高于非V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机械通气及预后情况:与非VAP组相比,VAP组气管插管次数更多、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早发VAP和晚发VAP的比较:早发VAP组平均胎龄(33.6±4.7)周,平均出生体重(2197±1120)g,晚发VAP组平均胎龄(30.7±4.6)周,平均出生体重(1648±840)g,晚发VAP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小于早发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VAP组合并NRDS、BPD的比例高于早发VAP组,早发VAP组入院时合并危急重症比例高于晚发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VAP组输入红细胞悬液次数高于早发VAP组,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长于早发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合并NRDS、合并窒息、白蛋白水平低、输入红细胞悬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影响晚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合并NRDS(P<0.05)。结论: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插管次数越多、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新生儿VAP的发病率则越高;2.晚发VAP患儿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轻,合并NRDS和BPD的比例更高,而早发VAP患儿入院时合并危急重症比例更高;3.与早发VAP患儿相比,晚发VAP患儿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期间输入红细胞悬液次数更多;4.影响早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影响晚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合并NRDS。

王静[10](2020)在《90例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90例新生儿低钙血症(Neonatal hypocalcemia)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新生儿低钙血症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及钙剂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引起对新生儿低钙血症危害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为新生儿低钙血症的预防提供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救治的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253例,根据测定的血液中钙浓度值将其分为低钙血症组(n=90)和非低钙血症组(n=163),其中患新生儿低钙血症且合并心律失常的患儿42例。对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及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SPSS软件,将与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新生儿低钙血症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发病时间:新生儿低钙血症组患儿发病时间≤生后72小时共86例(95.56%),发病时间>生后72小时共4例(4.44%)。2新生儿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钙血症组与非低钙血症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暂停、呼吸衰竭7种因素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与低血钙发生显着相关(P<0.05),为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低钙血症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临床特点及与血钙浓度关系:90例低钙血症患儿中,42例出现心律失常,本组患儿中42例临床均表现为心音低钝,30例出现心率下降。心电图检查结果:Q-T间期延长的33例(足月儿>0.19s,早产儿>0.20s),Ⅱ°房室传导阻滞的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的1例。其中1例患儿总血钙浓度<1.20 mmol/L,心电图表现为Ⅲ°传导阻滞;14例总血钙浓度波动于1.201.40mmol/L,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及Ⅱ°房室传导阻滞;总血钙浓度﹥1.40mmol/L为27例,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低钙血症合并心律失常组患儿与不合并心律失常组患儿相比血钙水平较低。其中患新生儿低钙血症且合并心律失常患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与血钙浓度密切相关。4钙剂治疗效果:新生儿低钙血症组患儿中临床出现心音低钝、心率减慢的行心电图(ECG)检查,其中心电图异常的42例,分别为Q-T间期延长、Ⅱ°房室传导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应用10%葡萄糖酸钙治疗,其中40例在应用第一剂后短时间内恢复,余2例在2天内恢复,患儿心音均正常,心率恢复,复查血钙正常,低血钙纠正后复查心电图均正常。结论1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生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中,新生儿早期低钙血症较多见,故对生后72小时以内的新生儿应给予高度重视。2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发生和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现低钙血症的危险性越大,故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相关情况的发生。3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患儿血钙浓度越低越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律失常类型与血钙浓度密切相关,血钙浓度越低,发生心律失常程度越重,故对有导致低钙血症危险因素的危重患儿应积极检测电解质,及时复查,特别是当患儿出现心音降低、心率下降,易惊等早期表现时,更应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患儿生命。4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合并心律失常的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应及早识别并及时补充钙剂,这有助于心律失常的恢复,减少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图[0]幅;表[4]个;参[86]篇。

二、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缩略词表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 病例资料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341 例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
    2 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 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新生儿低钙血症合并有手足搐搦的临床特点及与血钙浓度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目标人群
        1.2 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抽样方法
    3 调查研究内容
        3.1 设计调查表
        3.2 调查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抽样结果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 人口学特征
        2.2 孕产情况
    3 调查对象生活方式
    4 调查对象妊娠情况
        4.1 受孕方式
        4.2 单/双胎
        4.3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5 妊娠期用药情况
        5.1 妊娠期用药情况概述
        5.2 妊娠期西药用药情况
        5.3 中药使用情况
    6 妊娠结局
        6.1 分娩方式
        6.2 分娩孕周
        6.3 胎儿/新生儿情况
    7 不良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7.1 不良妊娠结局
        7.2 不良妊娠结局产妇妊娠期用药情况
        7.3 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7.4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7.5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在妊娠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审查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讨论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新生儿 ARDS 胸部 X 线分级
        1.5 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收集资料
        2.2 临床转归
        2.3 样本量计算
    3 质量控制
        3.1 资料来源控制
        3.2 专业技术控制
        3.3 获取资料并处理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结果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新生儿低血糖孕母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3.2 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3.3 局限性

(7)杭州市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2.2 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8)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母亲因素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2.2 不同胎儿因素及其他因素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9)7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新生儿VAP的发病情况
    2. 早发VAP和晚发VAP的比较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合并症
    3. 实验室检查和治疗
    4. 机械通气及预后
    5. 早发VAP和晚发VAP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一、诊断标准
    二、辅助检查
    三、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四、发病机制及病原菌
    五、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英汉双解缩略词
致谢

(10)90例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90例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病例入选条件
        1.1.2.1 诊断标准
        1.1.2.2 排除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低钙血症组与非低钙血症组患儿的基本情况
        1.2.2 新生儿低钙血症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1.2.3 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1.2.4 低钙血症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临床特点及与血钙浓度关系
        1.2.5 新生儿低钙血症合并心律失常患儿钙剂治疗效果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2.1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诊断
    2.2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病因
    2.3 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新生儿癫痫发作
    2.4 新生儿低钙血症致心律失常
    2.5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2.6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治疗
        2.6.1 止痉
        2.6.2 补充钙剂
        2.6.2.1 静脉补钙
        2.6.2.2 口服补钙
        2.6.2.3 合并特殊疾病补钙原则
        2.6.3 补充镁剂
        2.6.4 补充维生素D治疗
        2.6.5 饮食调整
        2.6.6 静脉补充钙剂注意事项
    2.7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26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J]. 王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7)
  • [2]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孙坤. 大理大学, 2021(09)
  • [3]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牟彦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5]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努尔加玛丽·则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于玲玲,李春玉,唐琳熙,张彩元,陈琦琦.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8)
  • [7]杭州市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调查分析[J]. 傅克勇,黄荣水,周家俊.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10)
  • [8]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江明华,吴小花,俞君.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4)
  • [9]7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 陈元. 苏州大学, 2020(02)
  • [10]90例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分析[D]. 王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新生儿窒息论文 产妇论文 低钙血症论文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 出生体重论文

上一篇:谁提出的论文查重
下一篇:将继续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