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明慧[1](2015)在《鼻槁的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鼻槁是耳鼻喉科常见病,西医的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属于此范畴。鼻槁是指由于阴津不能滋润鼻窍所致的鼻内干燥,肌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西医对于鼻槁的治疗,干燥性鼻炎主要通过局部滋润鼻腔进行治疗,萎缩性鼻炎通过改善营养,改变胜过习惯,局部鼻腔冲洗、滋润鼻腔的药物,或通过手术缩小鼻腔,减少鼻腔通气量,减少水分蒸发,减轻鼻腔干燥和结痂[1]。局部用药和口服可一定程度上缓解鼻粘膜萎缩所带来的干燥感,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治疗效果也是不尽理想。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鼻槁,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效果理想。对鼻槁中医辨证论治和用药方法的研究具有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系统研究鼻槁的文献,总结辨证论治和用药规律的研究,为防治鼻槁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课题从古代和现代文献、现代中医着作以及名家医案入手,以鼻槁的辨证论治和用药规律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系统总结古代对于本病的认识,包括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个方面,总结出古代治疗本病的脉络。再搜集现代文献2004年至2014年的现代文献,选取其中概括鼻槁的30篇文献;搜集现代有关鼻槁或萎缩性鼻炎或干燥性鼻炎的现代着作20部;以及名家医案20篇。对于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用药特点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古代对鼻槁系统研究较少,最早是以“鼻干、鼻燥、鼻槁、鼻藁”等作为症状出现。现代耳鼻喉科学中,“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属于此类研究。历代专家研究认为鼻槁的主要病因病机与“肺、脾、胃、肝、胆、肾等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燥邪犯肺,气血瘀滞,津液不足”有关。总结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的研究,鼻槁主要从以下辨证论治:燥邪犯肺证、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肺胃郁热熏鼻证、脾胃湿热熏鼻证、脾弱湿困证、肺肾阴虚证、肾阴亏虚证、木火刑金证、肺经风肝胆郁热证、痰瘀阻络证、气血瘀阻鼻窍证、气血亏虚证。本病根本原因是由于“燥热”之邪侵犯肺卫,中药主要是以清热养阴药为主。用药方面,古代医家对鼻槁的治疗较少,结合现代医家治疗,常用药有麦冬、沙参、百合、旱莲草、甘草、山药、白术、人参、党参、黄芩、黄柏、黄芪、石膏、天花粉、玉竹、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火麻仁、茯苓、薏苡仁、白茅根、桔梗、贝母、枇杷叶、杏仁、熟地黄、当归、阿茯苓、薏苡仁、阿胶、桑叶。
唐延敏[2](2003)在《新斯的明混合液下鼻甲注射治疗萎缩性鼻炎》文中指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鼻槁的概述 |
| 一、流行病学 |
| 二、病因 |
| 三、病理改变 |
| 四、临床症状 |
|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
| 六、常见并发症 |
| 七、西医治疗 |
| 第二部分 鼻槁的中医文献研究 |
| 一、病名认识 |
| 二、鼻槁症状描述 |
| 三、病因病机认识 |
| 四、鼻槁的辨证分型 |
| 五、鼻槁内治方法及用药 |
| 六、古今对鼻槁内治用药分析 |
| 七、鼻槁的外治法及其他治法 |
| 第三部分 临床辨证讨论 |
| 一、鼻槁病因病机探讨 |
| 二、鼻槁辨证要点 |
| 三、鼻槁治疗思路探讨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定标准[1] |
| 2 结果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