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婷[1](2021)在《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国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Cochrane和Pub Med数据库,从这些数据库的建库之时开始检索,至2020年12月。通过检索筛选得到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偏倚评价表来判断评价出文献的质量情况,对获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则利用Revman5.3软件来完成,同时制作森林图和漏斗图,应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同时应用漏斗图呈现发表偏倚结果。结果:⑴本研究共纳入1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语种均为中文,纳入研究对象共3262名。治疗组的干预措施包括单纯针灸治疗、针灸联合药物治疗、针灸联合体外碎石治疗,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体外碎石治疗。⑵Meta分析结果表明:(1)共有15项研究报道了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55,95%Cl(3.40,6.0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共有7项研究报道了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OR=2.32,95%Cl(1.85,2.9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共有4项研究报道了结石完全排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OR=2.99,95%Cl(1.84,4.88),P<0.0000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共有7项研究报道了结石排出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组结石排出天数短于对照组[MD=-3.73,95%CI(-4.74,-1.92),P<0.0000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共有3项研究报道了疼痛缓解时间,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故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纳入的3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6)共有5项研究报道了止痛时间,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故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纳入的5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缩短止痛时间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结石复碎率,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复碎率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0.27,95%Cl(0.14,0.5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应降低复发率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0.40,95%Cl(0.20,0.7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Meta结果显示针灸疗法能够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及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高,同时在缓解疼痛,快速止痛,促进排石,降低复发风险方面也有较好疗效,但本次纳入的文献大多质量不高,整体样本量偏小,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认证。

努尔比耶·麦麦提敏[2](2021)在《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照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联合ESWL与单纯ESWL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治疗效,从而进一步系统性分析及观察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的利尿、溶石、排石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采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普外科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即用ESWL联合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进行诊治;对照组,即引用ESWL诊疗,治疗后的第7日、第14日进行泌尿系B超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患者入院及诊疗后的体征、症状、排石时间、碎石次数等观察指标开展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经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两组患者诊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结石停滞部位、结石直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经诊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结果可见: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诊疗方法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排石率为86.7%,对照组排石率为80%,两组间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碎石治疗的次数对比:治疗组当中首次碎石排净人数19例,二次碎石排净人数7例,无效者4例。对照组当中首次碎石排净人数15例,二次碎石治疗排净人数9例,无效者6例。根据上述结果可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诊疗后排石时间比较:治疗组19例患者治疗后1-7日内排石,7例患者8-14日内排石,对照组15例患者1-7日内排石,9例患者8-14天内排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联合ESWL能改善患者由泌尿系结石所引起的相关症状,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减少碎石次数及排石时间,经实际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证明其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周星[3](2019)在《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尿石清合剂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拓宽思路。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2017.4-2018.4在中山市中医院住院部就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我们纳入了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尿石清合剂组及对照组,其中尿石清合剂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术后1周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及血尿)、结石排出有效率来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4周内不良反应,最后通过SPSS16.0统计和分析收集的数据。结果:1.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性别、年龄、结石位置及C T值等方面。2.在结石排出有效率情况方面,尿石清合剂组结石排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情况方面,尿石清合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情况方面,尿石清合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后是否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方面,尿石清合剂组行体外碎石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研究方面,尿石清合剂组是安全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尿石清合剂是安全有效的,无副作用,能有效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排出,提高结石排出率,并能减少疼痛及血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任恩华[4](2019)在《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客观的对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口服三金通瘀排石颗粒治疗,并配合每天针刺治疗一次,对照组口服三金通瘀排石颗粒,均治疗2周。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积水缓解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尿白细胞、尿红细胞(隐血)等,评价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0.32%,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1.86%,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效(P=0.007<0.01);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是80.64%,对照组的结石排出率是46.88%,结石排出率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8<0.01);结石排出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6<0.01)。2.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00<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2<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常见症状均明显减轻(所有P=0.000<0.01);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减缓更加显着(所有P<0.05)。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相与对照组相比尿常规中白细胞数无差异性(P=0.304>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中红细胞(隐血)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00<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尿中红细胞(隐血)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4<0.01)。4.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肾积水程度均较明显下降(P=0.000<0.01),治疗后治疗组肾积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6<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肾功指标(BUN、Scr)均低于治疗前(P=0.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肾功指标(BUN、Scr)相比无明显变化(P=0.084>0.05、P=0.281>0.05)。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未见异常变化,治疗中两组患者也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可有效促进结石的下行或排出,缩短结石排出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结石排出率及有效率;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能为临床提供一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辛以军[5](201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进展》文中认为输尿管结石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近年来,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使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但药物保守治疗以其独有的无创性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且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被视为

曾子芸[6](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曹军[7](2010)在《金苇胶囊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金苇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72例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金苇胶囊联合ESWL术)和对照组(安慰剂联合ESWL术),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金苇胶囊联合ESWL术,对照组用安慰剂联合ESWL术,经过1个疗程(3周)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泌尿系B超检查。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痊愈率91.18%、有效率5.88%、无效率2.94%,对照组痊愈率71.88%、有效率18.75%、无效率9.37%,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及痊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中临床痊愈7例(20.59%),显效21例(61.76%),有效5例(14.70%),无效1例(2.94%),对照组痊愈2例(6.25%),显效11例(34.38%),有效13例(40.63%),无效6例(18.75%),,两组分级证候疗效、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中医症状评分、碎石次数、结石排净的时间及肉眼血尿持续时间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苇胶囊联合ESWL术治疗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有效,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的痊愈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杨栋,李顺民[8](2001)在《上尿路结石非手术排石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1.1 文献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2.排除标准
        2.1 文献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措施
    3.检索策略
        3.1 中文检索策略
        3.2 英文检索策略
    4.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5.方法质量学评价
    6.统计分析
    7.敏感性分析
    8.发表偏倚
    9.安全性评价
第二部分 结果
    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3.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4.Meta分析结果
        4.1 总有效率的比较
        4.1.1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1.2 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4.2 治愈率的比较
        4.2.1 治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2.2 治愈率的敏感性分析
        4.3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比较
        4.3.1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Meta分析结果
        4.3.2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敏感性分析
        4.4 结石排出天数的比较
        4.4.1 结石排出天数的Meta分析结果
        4.4.2 结石排出天数的敏感性分析
        4.5 疼痛缓解时间比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4.6 止痛时间比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4.7 结石复碎率的比较
        4.7.1 结石复碎率的Meta分析结果
        4.7.2 结石复碎率的敏感性分析
        4.8 复发率的比较
        4.8.1 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
        4.8.2 结石复发率的敏感性分析
    5.发表性偏倚
    6.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西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2.对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2.1 随机化方案的实施
        2.2 盲法的实施
    3.治疗有效性分析
    4.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5.针刺穴位分析
    6.针灸疗法机理
        6.1 针灸治疗方法分析
        6.2 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机制研究
    7.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8.对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观察病例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器械
        3.2 治疗过程
    4 药物来源
    5 观测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疗效性指标
        5.3 安全性指标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溶石排石类维药的用药规律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1、西医病因
        2、临床表现
        3、体征
        4、泌尿系结石分型
        5、西医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石淋的认识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分型
        3、中医治疗方法
    第三节 文献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病例脱落标准
        6、观察指标
        7、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8、治疗方法
        9、观察方法
        10、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观察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立法基础
    2、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选方基础
    3、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机理探讨
    4、尿石清合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输尿管结石西医诊断标准
        1.2.2 石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及治疗
        2.2 常规治疗
        2.3 治疗药物及方法
        2.3.1 治疗药物
        2.3.2 治疗组治疗方法
        2.3.3 对照组治疗方法
        2.4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2.4.1 安全性观察指标
        2.4.2 检查及检验指标
        2.4.3 疗效指标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4.5 安全性评价
        2.5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情比较
        3.1.1 治疗前两组性别比较
        3.1.2 治疗前两组年龄比较
        3.1.3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1.4 治疗前两组常见症状比较
        3.1.5 治疗前两组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比较
        3.1.6 治疗前两组尿常规中红细胞(隐血)比较
        3.1.7 治疗前两组结石直径比较
        3.1.8 治疗前两组结石位置比较
        3.1.9 治疗前两组肾积水程度比较
        3.1.10 治疗前两组肾功指标(BUN、Scr)比较
        3.2 治疗后两组比较
        3.2.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3.2.2 治疗后两组结石排出率比较
        3.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时间比较
        3.2.4 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5 治疗前与治疗后常见症状比较
        3.2.6 治疗前后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3.2.7 治疗前后尿常规中红细胞(隐血)比较
        3.2.8 治疗前与治疗后肾积水程度比较
        3.2.9 治疗前与治疗后肾功指标比较
        3.3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均正常,均未见不良反应
    4.讨论
        4.1 中医学对石淋的认识及研究
        4.1.1 石淋病名的提出
        4.1.2 中医对石淋病因的认识
        4.1.3 中医对石淋病机的认识
        4.1.4 石淋的治则治法
        4.2 西医对输尿管结石的认识
        4.2.1 病因的研究
        4.2.2 治疗
        4.3 三金通瘀排石汤的立方依据、药理作用及疗效分析
        4.3.1 立方依据
        4.3.2 现代药理作用
        4.3.3 疗效分析
        4.4 针刺选穴理论依据
        4.5 针药联合运用的依据及现实意义
        4.6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及探讨
        4.6.1 临床疗效分析
        4.6.2 结石排出分析
        4.6.3 中医证候积分及常见症状分析
        4.6.4 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隐血)分析
        4.6.5 肾积水程度分析
        4.6.6 肾功指标(BUN、Scr)的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
2 常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及中药组方应用
    2.1 黄体酮联合中医穴位注射在肾绞痛方面的成效
    2.2 西药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进展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7)金苇胶囊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样本含量
        2.1.2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案
        2.2.1 药物剂型、剂量、用法和来源
        2.2.1.1 金苇胶囊
        2.2.1.2 安慰剂
        2.2.2 药品准备
        2.2.3 药品分发、清点和回收
        2.2.4 研究方法
        2.2.4.1 一般治疗
        2.2.4.2 分组治疗
        2.2.4.3 疗程
        2.2.4.4 合并用药
    3.研究对象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
        3.1.2 中医诊断标准(湿热蕴结型)
        3.1.3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3.1.3.1 湿热蕴结主证
        3.1.3.2 湿热蕴结次症
        3.2 试验病例标准
        3.2.1 纳入病例标准
        3.2.2 排除病例标准
        3.2.3 剔除标准
        3.2.4 中止试验标准
        3.2.5 脱落标准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评价指标与方法
        4.1.1 疗效评价指标
        4.1.2 疗效判定标准
        4.1.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 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观察
        5.1 安全性评价
        5.2 不良反应观察
        5.2.1 不良反应临床分度
        5.2.2 不良事件的观察标准
    6 质量控制与保证
    7 统计分析
        7.1 统计分析内容
        7.2 统计分析方法
    8 试验结果分析
        8.1 受试人群分析
        8.1.1 受试者入选情况
        8.1.2 两组可比性分析
        8.2 实验结果分析
        8.2.1 西医疗效
        8.2.2 中医证候疗效
        8.2.2.1 湿热蕴结证证候疗效
        8.2.2.2 湿热蕴结证证候积分
        8.2.2.3 湿热蕴结证症状疗效
        8.2.3 体外冲击波碎石次数比较
        8.2.4 两组痊愈病例结石排尽时间比较
        8.2.5 两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比较
        8.2.5.1 治疗后平均肉眼血尿持续时间
        8.2.5.2 其它并发症情况
        8.3 不良反应的观察
    9 随访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输尿管结石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输尿管结石的认识
        2.1 病名衍革
        2.2 病因病机
    3 选方依据
    4 方药分析
    5 选择指标依据
        5.1 超声波检查
        5.2 中医症状评分
    6 金苇胶囊的疗效分析及可能机理探讨
        6.1 金苇胶囊的疗效分析
        6.2 金苇胶囊的可能机理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 随机化设计方案
附件三 症状积分表
附件四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D]. 刘雨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复方吉多果化石蜜膏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D]. 努尔比耶·麦麦提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D]. 周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利尿化瘀法联合针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任恩华.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5]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进展[J]. 辛以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12(20)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金苇胶囊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研究[D]. 曹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3)
  • [8]上尿路结石非手术排石治疗研究进展[J]. 杨栋,李顺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01)


输尿管结石论文 大承气汤论文 小承气汤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上一篇:ZnO/TiO_2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及耐温性
下一篇:正确使用乙二醇型冷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