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论师范舞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谈师范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媛[1](2020)在《探究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文中指出随国力强盛,时代发展,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美育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而言,对其教育岗位,以及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舞蹈教育的首要任务落实为人才培养,放眼所及,舞蹈艺术教育将因国家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而产生人才培养观念的飞速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优质舞蹈教育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广阔的学术知识、道德观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并将目光投放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全面综合素质发展上,培养学生具有可创新能力与精神,以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能力,具有舞蹈文化观的教育人才。因此,打破固有传统教学模式,掌握系统舞蹈专业技能基础同时具备时代背景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通的综合素养,体现一专多能的教育理念,具备人才多元化能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舞蹈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本人通过在师范类大学本科、研究生多年舞蹈学习与实践,发现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人才更需要注重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书籍、网络、期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在前辈师长研究视角上,通过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我国专业舞蹈教育不同时代舞蹈人才培养趋势,进一步认识师范类舞蹈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现状。运用调查研究法梳理当下师范类舞蹈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探究分析新时代优化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途径。本论文着重从以下四个章节论述:第一章通过比较研究法,客观分析我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舞蹈人才的培养趋势。梳理回顾舞蹈教育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不同时代需求下舞蹈人才培养理念。第二章从社会需求视角认为高师舞蹈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更应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能力作为首要目标,本章对多元化能力进行概述,分析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的内涵和作用。第三章注重人才培养的宽口径,从高师舞蹈生源条件、职业追求、专业素养方面分析舞蹈人才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论述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第四章拓宽高师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从丰富传统教学内容、具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应具备多元化的素质与能力,论证优化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途径。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能力培养要打破以往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新观念、新思路。对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多元综合,重视多元化能力学习与自身职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追求,为提高师范舞蹈人才社会核心就业竞争力,推动未来高师舞蹈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

朱红[2](2020)在《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文中提出高等师范专业舞蹈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舞蹈师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于美育的需求,保障各级各类舞蹈教育活动的开展。高师舞蹈师资的培养,需要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教材体系作为支撑。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育依然延续早期专业型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延续艺术院校教材,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既缺乏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全面、系统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宜的舞蹈专业教材。基于这一考察,本文的研究思路即:在宏观层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中观层面以课程建设为支撑,在微观层面以教材建设为抓手。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四所大学的师生、校、院、系领导以及舞蹈专业教材编写专家,对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使用情况、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情况、教材与人才培养的适宜性、教材与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的适宜性、教材内容评价为观测要素,进行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的适宜性研究。研究认为,目前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所选择和使用的教材,不能有效满足对师范生的培养。体现在教材缺乏“师范性”的特质、缺乏对基础教育的关照、缺乏创造性和应用性等方面。为此,建构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宜性机制势在必行。研究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遵循人才培养目标,明晰教材建设方向;2.细化舞蹈课程标准,合理规划教材建设;3.围绕“三个”遵循,教材践行国家意志;4.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教材编写机制;5.深挖教材建设要义,深化舞蹈教材体系;6.建立教材评价机制,健全教材管理系统;

薛旻雪[3](2020)在《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意舞动注重肢体与思维的契合表达,而非纯粹的技术技巧舞蹈。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创意舞动课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表现情形。研究采用行动研究为主,并以“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分数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分数为辅,研究工具包括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量表、教学观影记录、教师反思日记、观察员观察记录等等。量化资料将实验组学生的评估分数进行Excel分析,将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前测和后测分数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质性资料则加以分析归纳,深入探讨学生在创意舞动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表现。研究对象为南京市X小学三、四年级部分学生,共计36人,其中实验组20人、对照组16人,研究历程中开展10周教学内容,其中每周一节,一节40分钟。经过研究,从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效果表现、成因探讨和教学建议得出如下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在效果表现上,创意舞动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有所帮助,具体表现在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等四个方面。在“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中发现,虽然每位儿童开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时间点都不一样,但是在创造性思维各方面的表现上皆有所提升,特别是普遍到了最后几周,创意表达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多。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得出,实验组学生各项分数均达显着差异;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经过协方差分析后,实验组后测成绩在流畅性、独创性、精进性和创造性思维测验总分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对创意舞动课程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在成因探析上,从影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知识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因素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在创意舞动课程中,通过与多学科相结合进行学科知识迁移的内容设计方式,增加了学生舞动领域相关知识的习得;通过运用游戏、意象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不断挑战自我,改变思维方式,形成有益于肢体舞动创造的认知风格;通过主题式舞剧的成果展现方式激发学生舞动表达的工作动机。在教学建议上,教学设计方面,选择儿童感兴趣且难度适宜的教学主题,遵循“身体协调准备-即兴-赋形”教学三阶段,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与课时量;教学指导方面,运用多元引导方式,包括游戏、意象、示范、教具、音乐等,建立班级常规,保证转化与分享的时间;教学评价方面,建立多元评量方式,回应学生创造的表现,不做“对或错”的价值判断,聆听学生的创造思考。

董蒙蒙[4](2019)在《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以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类社会将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和时代。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反对应试教育的产物,它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最终成为教育的归宿。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美育,却未茁见成效,因为素质教育下的舞蹈美育还未被真正重视起来。舞蹈美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表现形式,其不仅能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社会能力。要将舞蹈美育真正发展起来,就要让舞蹈教育真正做到面向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真正成为普及型教具而非专业型教育。本文章为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学的教学实施与探索,在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的指导下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教师访谈法等方式对将要开展舞蹈教学的对象进行的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选取了个人认为比较适合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并加入了本地区传统民间舞蹈藤牌舞的教学。通过对研究对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开展前后的问卷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明确的发现中学生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后,其学习的兴趣与态度有大幅提升,并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文章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分析了有关该内容的研究现状及实施对象在课前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掌握情况,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学实施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从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反馈与思考三个方面对民族民间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了论述;最后一个部分根据上述教学实践,分析了其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刘金[5](2019)在《表演教学中“规定情境”元素的应用》文中提出"规定情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中的创作元素,也是斯氏体系学派演员体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依据。"规定情境"与"体系"中的诸多创作元素紧密联系,它是演员获取角色内外部自我感觉、创造角色内外部性格特征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的表演教学深受斯氏体系影响,因此我们在表演教学中一直格外重视对"规定情境"元素的应用。

侯敏[6](2018)在《陕西省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影响着高校学科的课程设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每所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深入思考的课题。因为时代是发展的,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发展的,所以学科课程设置也应该是动态完善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升,舞蹈艺术的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开设舞蹈学专业的高校也不断增多。那么该如何确定适合时代需求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选择的学生,便是开设舞蹈学专业的高校需要思考并且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四所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了解了学生、教师以及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主要从五方面进行进行。一是绪论部分,对于研究的缘起、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论述,为研究的展开做好准备;二是论述了高校进行舞蹈学教学的价值。主要有传播舞蹈艺术审美的价值、舞蹈学专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及舞蹈学专业的素质教育价值分析等,既体现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又为高校必须重视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施做了意义陈述;三是对研究的四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现状分析、满意度评价,并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原因分析,全面了解当前他们的舞蹈学课程设置总体情况,为提出优化措施做好铺垫;四是提出了陕西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主要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合理分配各类课程、课时,课程设置要突出不同学校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内容的设置需选择合理、与时俱进,加强舞蹈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等;五是总结全文,得出研究结论。

代士兵[7](2018)在《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文中指出舞蹈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然而,目前舞蹈教育普遍忽略了德育渗透,更多的注重技能的教育,导致舞蹈教学“有形无神”,舞蹈的丰富内涵得不到传承和体现。本文从身体伦理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舞蹈教育中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分析当前舞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和对策。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分析概括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认真整理归纳相关的研究和理论;针对当前现状,提出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其次,重点研究身体中包含的伦理意蕴。从身体内涵、身体伦理兴起背景以及中西方关于身体伦理的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舞蹈包含的伦理内涵。再次,对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进行德育展开分析。通过探讨身体、舞蹈和德育三者之间的内外联系,说明舞蹈可以借助身体进行德育渗透,实现舞蹈教育和德育的融合。最后,分析当前舞蹈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困境,并对当前的困境进行原因剖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本文主要在于研究舞蹈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不断探索更多行之可行的德育渗透方式,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易于接受的德育教育途径。

罗静[8](2017)在《高校公共舞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公共舞蹈实践课程是普通高校向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拓展型艺术类选修课程,与专业性舞蹈教育课程的目的与现实情况不同,因此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显着差异。高校公共舞蹈实践课程需要摆脱专业舞蹈教育的束缚,开辟新的道路,可以从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自主研发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真正使学生从该课程中吸收有益的养分,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金岚[9](2017)在《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拉班的"教育舞蹈"是面向大多数人的舞蹈普及教育思想,其蕴含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拉班舞谱"等理论精华,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文章对"教育舞蹈"思想作了分析,从拉班"教育舞蹈"思想的实践依据和"拉班舞谱"两方面论述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启示,进一步阐明了将拉班"教育舞蹈"思想融入到师范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廖海云[10](2016)在《论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形体课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被提上日程,素质教育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舞蹈教学是美育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和手段,这让舞蹈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学习科目,尤其是小学,家长和学校都关注学生的早期美育教育,舞蹈又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课程,由此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形体课程就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和社会所需,本文主要对论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形体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谈师范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师范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二、不同时代舞蹈人才培养趋势
    (一)建国初期舞蹈专业教育形成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舞蹈人才培养理念
    (三)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观的展望
三、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的内涵和作用
    (一)多元化能力概述
    (二)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内涵
    (三)培养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的作用
四、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可行性分析
    (一)高师舞蹈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实施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五、优化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途径
    (一)拓宽舞蹈教育理念,丰富传统教学内容
    (二)围绕新时代社会需求,具化人才培养目标
    (三)优化高师舞蹈专业课程设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的诸项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核心概念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材建设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高校艺术类教材建设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学校舞蹈教材建设发展的研究
    四、关于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的研究
    五、小结评述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戴维·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二、杰罗姆·布鲁纳知识结构理论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设计
第五章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现状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归整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归整
    三、访谈结果归整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一、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情况
    二、高师本科舞蹈专业特色课程教材使用现状
    三、教材与人才培养目标适宜性分析
    四、教材与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适宜性分析
    五、教材内容分析
第七章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思考
    一、遵循人才培养目标,明晰教材建设方向
    二、细化舞蹈课程标准,合理规划教材建设
    三、围绕“三个”遵循,教材践行国家意志
    四、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教材编写机制
    五、深挖教材建设要义,深化舞蹈教材体系
    六、建立教材评价机制,健全教材管理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四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教材编写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六 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3)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教育的核心:创造力教育
        二、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促进作用
        三、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四、研究者个人兴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与培养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创意舞动与创造性舞蹈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舞蹈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相关研究
        五、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
        二、行动研究的方法
        三、行动研究的历程
第一章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内涵界定
        一、创意舞动的历史发展背景
        二、对创意舞动课程的内涵界定
        三、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价值意义
        一、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
        二、唤醒儿童发展多元智能
        三、融合音乐和“即兴”发展儿童身心交互关系
    第三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目标设定
        一、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元素的了解与运用
        二、培养学生“五项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内容选择
        一、以舞蹈元素为基础
        二、以学科融合为必然
        三、以主题形式为特色
    第五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二、意象教学法
    第六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评价标准
第二章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成员
        一、研究者
        二、研究对象
        三、协同研究员
        四、专家学者
    第二节 研究流程与架构
        一、初步阶段
        二、研究计划阶段
        三、研究实施阶段
        四、研究形成阶段
    第三节 研究资料来源与分析
        一、质性资料来源与分析
        二、量化资料来源与分析
第三章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 研究情境
        一、班级现状
        二、研究场域与限制
    第二节 课例设计
        一、第一阶段:感知肢体阶段
        二、第二阶段:元素探索阶段
        三、第三阶段:舞段呈现阶段
    第三节 教学历程、反思与调整
        一、感知肢体阶段(身体协调阶段)
        二、元素探索阶段(即兴阶段)
        三、舞段呈现阶段(赋形阶段)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效果表现
        一、学生在创意舞动课程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中的提升表现
        二、学生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提升表现
        三、学生对创意舞动课程回馈的感受与看法
    第二节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成因探析
        一、与多学科相结合的内容设计丰富学生舞动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运用游戏、意象等教学方法形成学生舞动创造的认知风格
        三、主题式舞剧的成果展现方式激发学生舞动表达的工作动机
    第三节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建议
        一、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二、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指导
        三、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评价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录
    附录一 教学设计
    附录二 学习单
    附录三 学生问卷
    附录四 教师问卷
    附录五 访谈提纲
    附录六 校方同意书
    附录七 研究参与者与监护人同意书
致谢

(4)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以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调查研究
    六、研究内容
第一章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一)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必要性
        (二)对民族民间舞本体发展的必要性
    二、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
        (二)专业师资力量逐渐雄厚
        (三)前人实践成果丰富
第二章 民族民间舞蹈在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中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理念与原则
        (二)教学材料与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材分析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馈与思考
第三章 民族民间舞蹈在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
        (一)课堂记录观察得出问题
        (二)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得出问题
        (三)教师访谈发现问题
    二、研究不足
        (一)学生基础薄弱
        (二)教师资源缺乏
        (三)教学设施不足
        (四)学校重视不够
    三、解决措施与建议
        (一)开设民族民间舞蹈相关选修课程或课外舞蹈艺术团
        (二)聘请专职舞蹈教师任教
        (三)学校提高对民族民间舞蹈重视程度
        (四)基于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五)完善舞蹈教学环境与设施
        (六)开展校内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建设
        (七)建构多层次教学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致谢

(5)表演教学中“规定情境”元素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识“规定情境”
    (一) “规定情境”的由来
    (二) “规定情境”的作用
二、进入“规定情境”的准备
    (一) 通过训练注意力、松弛、想象, 适应舞台假定性“情境”
        1. 注意力训练
        2. 松弛训练
        3. 想象训练
    (二) 运用“假使”, 产生对“规定情境”的信念与真实感
三、深入“规定情境”的方法
    (一) 丰富外部规定情境, 获得角色的内外部自我感觉
    (二) 深化“规定情境”, 创造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
结语

(6)陕西省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Ⅰ. 研究背景
    Ⅱ. 研究的意义
        Ⅱ.1 理论意义
        Ⅱ.2 实践意义
    Ⅲ. 文献综述
    Ⅳ.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综合类高校开设舞蹈学专业的价值分析
    1.1 传播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分析
    1.2 舞蹈学专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分析
        1.2.1 舞蹈学专业教育具有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1.2.2 舞蹈学专业教育为舞蹈的普及提供了师资力量
    1.3 舞蹈学专业的素质教育价值分析
第二章 陕西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本文研究的四所学校的舞蹈学专业简介
    2.2 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2.3 四所高校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2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2.3.3 教师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2.3.4 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2.4 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4.1 现有课程设置的优点
        2.4.2 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
    2.5 课程设置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2.5.1 专业培养目标模糊
        2.5.2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2.5.3 学校重视不够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2.5.4 有部分课程设置者舞蹈理论掌握不是太全面
        2.5.5 课程设置缺乏专家论证
        2.5.6 舞蹈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制约了课程优化
        2.5.7 教学方式制约了课程设置的变革
第三章 陕西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3.2 合理分配各类课程、课时
        3.2.1 合理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
        3.2.2 合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
        3.2.3 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
    3.3 课程设置要突出不同学校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3.1 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
        3.3.2 课程设置要突出地方及民族特色
    3.4 课程内容的设置需选择合理、与时俱进
    3.5 加强舞蹈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
        3.5.1 强化师资力量
        3.5.2 优化教学方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意义及现状
        1.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
        3. 小结
    (二)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三)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二、身体的伦理
    (一) 身体的涵义
    (二) 身心合一的身体伦理意蕴
        1. 身体震颤
        2. 入身交流
三、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一) 舞蹈借助身体以渗透德育
        1. 在原初感受中渗透德育
        2. 在入身情境中渗透德育
    (二) 舞蹈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1. 以形育德
        2. 以心育德
        3. 以群育德
        4. 以美育德
四、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 德育渗透面临的窘境
        1. 教育受阻
        2. 德育功能被忽视
    (二) 德育渗透面临窘境的分析
        1. “专业技能“取代“身体感悟”
        2. “形式教育”取代“德育渗透”
    (三) 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1. 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2. 增强舞蹈教师移情能力,提升德育水平的质素性
        3. 加强情境营造,诠释德育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校公共舞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现状
     (一) 缺乏自身体系建构
     (二) 师资较为薄弱
     (三) 理念较为落后
     (四) 课程安排僵化
二、高校公共舞蹈实践课程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 建构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二) 重视公共舞蹈教育课程研发
     (三) 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9)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拉班“教育舞蹈”思想
二、拉班“教育舞蹈”思想的实践指导依据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 认识人体部位, 认识每个部位动作的可能性 (主题1) 。
    (二) 根据动作的特征, 认识其组成要素 (主题2、3、4) 。
    (三) 通过合作, 促进观察、反应、配合、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主题5、14) 。
    (四) 发展肢体的配合作用意识 (主题6) 。
    (五) 介绍并体会八大基本力效及其基本组合所彰显的质感 (主题7、10) 。
    (六) 从生活中获取动作灵感 (主题8) 。
    (七) 介绍空间协调律, 加强空间意识 (主题9、11) 。
    (八) 动作形式和力效之间的关系性研究 (主题12) 。
    (九) 高升空技巧及其含义 (主题13) 。
    (十) 关于队形结构的主题 (主题15) 。
    (十一) 综合以前相关主题的内容, 体验动作的情感 (主题16) 。
三、“拉班舞谱”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 “拉班舞谱”简介
    (二) “拉班舞谱”在师范舞蹈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 提高师范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改变学生学习舞蹈的思维方式
        2. 改善师范生因年龄偏大而造成的学习与创编舞蹈的困境
        3. 有利于舞蹈文化的传承
结语

(10)论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形体课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形体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舞蹈基础
    (二)舞蹈课程和小学教育教材大纲不匹配
二、舞蹈形体课程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迎合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
    (二)舞蹈教育是小学美育的主要学科
三、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形体课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舞蹈形体课程体系
    (二)创新舞蹈形体课程教育教学方式

四、谈师范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D]. 王媛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2]高师本科舞蹈专业教材建设适宜性研究[D]. 朱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1)
  • [3]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D]. 薛旻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以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为例[D]. 董蒙蒙. 温州大学, 2019(01)
  • [5]表演教学中“规定情境”元素的应用[J]. 刘金. 艺海, 2019(04)
  • [6]陕西省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侯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 代士兵. 湖北大学, 2018(02)
  • [8]高校公共舞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罗静.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09)
  • [9]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对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启示[J]. 金岚. 艺术教育, 2017(15)
  • [10]论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形体课的必要性[J]. 廖海云. 通俗歌曲, 2016(10)


舞蹈论文 艺术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纤维及其应用
下一篇:如何促进临床药学专业带教药师能力的提高论文_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