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识别和预防食物过敏高风险儿童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儿童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儿的鉴别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林裕庆,王文革,王丹丹,杨云月,谭汉旭[1](2022)在《脐带血IL-13水平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脐带血白介素(IL)-13水平与早期婴儿湿疹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出生的148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带血中IL-13的含量,登记新生儿出生的信息及家族过敏史等基本资料。随访42天婴儿并记录患有湿疹的情况,根据婴儿是否患有湿疹将其分为湿疹组87例和无湿疹组61例,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8例婴儿中,有87例患湿疹,患病率为58.8%。湿疹组脐带血IL-13水平明显高于无湿疹组(Z=-2.217,P=0.027)。湿疹组婴儿有家族过敏史的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4.452,P=0.035),湿疹组以混合喂养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4.643,P=0.031),湿疹组母亲哺乳期进食海鲜类食物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8.779,P=0.03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母亲哺乳期有进食海鲜类食物、混合喂养、脐带血IL-13高水平是影响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Waldχ2值分别为11.439、8.526、4.572、5.411,P<0.05)。根据脐带血IL-1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可知,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0.624~0.800,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49.2%。结论脐带血IL-13与婴儿湿疹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影响42天婴儿患有湿疹的重要因素。脐带血IL-13水平对早期婴儿湿疹的发生有一定预测意义。

李竹青[2](2021)在《《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中医体质量表》和相应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治未病”健康辨识的主要手段。婴幼儿体质虽与成人不同,但也存在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体质差异,因此也“有类可分、有体可辨”,只是婴幼儿体质更加秉承于先天因素。目前,无论是儿童中医保健领域,还是儿科临床,都缺乏对婴幼儿进行中医健康测评的规范化、实用性的方法和工具。本研究依据王琦院士创立的中医体质理论,对婴幼儿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研发,服务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方法:1.以课题组前期编制的《2-6岁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问卷》为基础,以2009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基本框架,借鉴古籍和近现代文献中关于婴幼儿体质的表述,通过访谈和专家论证,编制《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2.基于流行病调查数据,对量表条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决断值检验法、题-总相关系数法、Cronbach’s α系数法、因素负荷量法4种方法对条目进行统计学筛选,根据统计结果对条目进行删减。3.对删减条目后的《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采用Spearman-Brown系数、再测信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均在SPSS23.0中进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条目修订后生成的初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由45个条目、9个亚量表组成。其中,平和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气虚质亚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阳虚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阴虚质亚量表由7个条目组成;痰湿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湿热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血瘀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气郁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特禀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2.通过1503例横断面调查,初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项目分析结果为:条目Q1、Q2、Q3、Q45满足三种分析要求,Q44满足两种分析要求;条目Q34仅满足一种分析要求,其他条目均满足四种分析要求。经核心小组讨论后,决定删除平和质条目Q44和气郁质条目Q34,其他条目保留。3.二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由43个条目、9个亚量表组成。其中,平和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气虚质亚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阳虚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阴虚质亚量表由7个条目组成;痰湿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湿热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血瘀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气郁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特禀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4.通过565例横断面调查,二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回收率和完成率均为100%,量表的平均填写时间为5.92士3.27分钟,表明二测版量表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二测版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范围在 0.522-0.742 之间,分别是 0.533、0.593、0.575、0.630、0.522、0.690、0.742、0.685、0.732;二测版总量表的再测信度系数为0.898,9个分量表的再测信度系数范围在 0.880-0.967 之间,分别为 0.950、0.960、0.944、0.938、0.964、0.896、0.880、0.967、0.898,均大于0.70,且P≤0.01;二测版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31;9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范围在 0.427-0.766,分别为 0.494、0.591、0.545、0.658、0.427、0.702、0.751、0.766、0.678之间,除平和、痰湿亚量表外,其余亚量表都>0.50,表明二测版量表的信度较好。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97,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值为6947.277,P=0.000<0.01,按特征根值>1提取了 10个公因子,10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共计为53.736%,进一步提取9个公因子,结果显示累计贡献率为51.291%,说明二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结构效度良好。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终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由9个亚量表,共43个条目组成,均为正向计分;2.《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信度分析方面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均有良好的表现,在效度分析方面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几个方面亦有良好的表现。

梁倩倩[3](2021)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选取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且具有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的喘支患儿,分别在其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运用化痰平喘及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探讨在急性发作期应用定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恢复期使用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干预治疗,探析针对恢复期患儿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喘息复发的疗效,为中药分期分方治疗及预防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均符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诊断标准,且患儿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及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除此之外,治疗组在发作期加用宣肺平喘化痰之中药汤剂10天,方选定喘汤加味,对照组则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10天,且两组在急性发作期若患儿喘息重均可以按需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在恢复期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化痰之中药汤剂4周,方选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对照组则不予中药干预治疗,然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感冒、喘息复发的次数。最后将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后将两组病例的疾病疗效、中医总症候疗效、雾化使用次数进行比较,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病例的疾病疗效及中医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雾化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其中在急性发作期的各个观察时点两组病例咳嗽、喘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天观察点喘息、肺部体征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恢复期两组病例的喘息复发及感冒次数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喘息复发次数及感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恢复期应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具有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防止喘息发作的效果。结论:应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具有可行性,在急性期疗效显着,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在恢复期能有效的祛除伏痰、扶助正气、改善体质,减少复感,进而减少喘息复发的次数。

李艳蕾[4](2020)在《丰富母鼠肠道微生物群对子代哮喘保护性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炎性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症状。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影响所有年龄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哮喘已成为近几十年来最流行的儿童疾病,全世界约有十分之一的儿童受到哮喘的影响,是导致儿童急诊室就诊和上学缺勤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发达国家报告的哮喘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哮喘患病率的迅速提高以及明显的地理差异表明,除了种群遗传之外,环境可能在哮喘的病因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大量对于哮喘发病率增高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生命早期长时间接触农畜或宠物、稻草、生活环境中富含微生物群和饮用新鲜牛奶,对预防儿童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更有研究者将这种微生物暴露对哮喘的保护机制推溯到胚胎期,甚至更早。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组对人类长期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母体和子宫内微生物组在儿童健康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在产前的这个关键时期,发育中的免疫系统可能在胎儿和新生儿生命阶段就产生了免疫耐受的能力。产前这个关键时间点的环境影响可以改变生命早期的过敏性疾病及哮喘的易感性。虽然生命早期的富含微生物环境对儿童哮喘的预防保护作用在人体队列研究中已经被广泛证实,而且有望成为降低哮喘发病率的可行方法,但尚缺乏在动物实验中进行深入的分子免疫机制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有学者应用低剂量LPS(内毒素)、农村环境常见细菌提取物S.sciuri W620、lwoffii F78等作为刺激原模拟高微生物负荷环境来研究对小鼠哮喘的影响。但由于LPS浓度较难控制,且需要排除肺损伤的干扰,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而单一的细菌提取物难以模拟实际环境中的多种混合细菌。所以需要寻找一种安全、常见的多种细菌提取物来模拟高微生物负荷刺激母鼠是关键,所产子代小鼠(子鼠)再制作过敏性气道疾病(AAD)模型(人类哮喘的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安全稳定的“高微生物负荷母鼠-子鼠过敏性气道疾病(AAD)模型”,然后在此动物模型中进行深入的分子免疫机制研究,为哮喘的早期预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实验条件的筛选。实验中把未孕雌鼠分为5个组,分别给予PBS、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00mg/kg)、及3个不同浓度水平(1mg/kg、0.1mg/kg、0.01mg/kg)的泛福舒(细菌溶解产物)灌胃30天。隔天称体重,安乐死前收集粪便。选择肠道微生物群丰度增高、肠道TLR(Toll样受体)2和TLR4表达高、脾脏Treg(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对未孕雌鼠体重无影响的组别做为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实验条件,进行下一步子鼠的繁殖。2、子鼠AAD模型的制作。用1中筛选出的母鼠实验条件从雌雄鼠合笼前10天开始给母鼠灌胃直至分娩,繁殖的子代统计性别比例及新生小鼠死亡率。子鼠第21天断奶,在第25天即开始用OVA(鸡卵清白蛋白)制作AAD模型。检测子鼠AAD模型特征:肺部病理及炎症评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OVA特异性Ig E浓度、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及血浆中Th2相关细胞因子IL-13的浓度。3、按筛选出的1mg/kg泛福舒的母鼠刺激条件重复制作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AAD模型,收集母鼠产前粪便进行肠道微生物群的16S r RNA基因检测。收集刚刚分娩母鼠的肠道组织、脾脏组织及外周血,检测其结肠粘膜下淋巴组织中TLR2和TLR4表达、结肠HDAC9表达及脾脏Treg比例和血浆IL-10浓度。子鼠进行哮喘模型制作之后,检测其肺部TLR2及TLR4的表达、Treg调节相关的HDAC9和Foxp3的表达;脾脏、外周血中Treg的比例以及血浆中IL-10浓度;血浆及BALF中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和相关基因的表达;血浆及BALF中Th9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未孕雌鼠相比,泛福舒(1mg/kg)组未孕雌鼠显示出以下优势:体重曲线无变化;粪便的16S r RNA基因测序检测结果中肠道群落丰富度显着提高(chao指数P<0.05)、群落聚类也比其他实验组明显;结肠TLR2表达(免疫组化p=0.002,rt-PCR p=0.003)及TLR4表达(免疫组化p=0.002,rt-PCR p=0.002)高;脾脏中Treg(CD4+CD25+Foxp3+细胞)比例高(p=0.028)及血浆中IL-10浓度高(p=0.002)。因此泛福舒(1mg/kg)组作为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实验条件,进行下一步子鼠的繁殖。2、在子鼠的AAD模型中,对照组母鼠和高微生物负荷母鼠繁殖的子鼠体重增加曲线、死亡率(p=0.113)与性别比(p=0.774)无差别。与对照组母鼠相比,高微生物负荷组母鼠所产子鼠的AAD病理特征减轻(病理评分p=0.033)、BALF中OVA-Ig E浓度(p=0.023)、细胞总数(p<0.001)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01)降低。但BALF中IL-13未表现出差异(p=0.087)。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AAD模型制作成功。3、与对照组母鼠相比,母鼠在妊娠期间接受高微生物负荷刺激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增加(ace指数p=0.0075)及聚类明显;结肠粘膜下淋巴组织中TLR2(粘膜免疫组化p=0.004,粘膜下淋巴组织免疫组化p=0.041)及TLR4(粘膜免疫组化p=0.005,粘膜下淋巴组织免疫组化p=0.041)表达升高;结肠中HDAC9表达降低(p=0.029),脾脏中Treg的比例增高(p=0.006),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12)。在子鼠的AAD模型中,与对照组母鼠所产的子鼠相比,高微生物负荷组母鼠所产子鼠肺部TLR2(免疫组化p=0.015,rt PCR p=0.035)及TLR4(免疫组化p=0.027,rt PCR p=0.022)和HDAC9的表达(rt PCR p=0.032)与其母亲出现了一致的变化;Foxp3表达升高(p=0.013)、Treg比例增加(p=0.040);Th2相关细胞因子IL-4(血浆中p<0.001,BALF中p=0.008)、IL-5(血浆中p=0.003,BALF中p=0.012)浓度降低,GATA3基因表达(p=0.012)降低;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血浆中浓度(p=0.002)升高(BALF中p=0.052),T-bet基因表达(p=0.038)升高;Th9相关细胞因子IL-9浓度降低(血浆中p<0.001,BALF中p=0.005),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血浆中p=0.056,BALF中p=0.985)。结论:1、成功筛选出一种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过敏性气道疾病模型,刺激条件为1mg/kg的泛福舒于母鼠妊娠期间灌胃,能分娩出过敏性气道疾病模型特征减轻的子代。2、母鼠的肠道微生物负荷的增加可以上调其结肠中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向结肠黏膜下淋巴组织中传递,并且增加所产子鼠肺部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3、在子鼠早期过敏性气道疾病模型中,高微生物负荷母鼠所产子鼠的肺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表达下调及叉头状转录因子3的表达上调,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进而纠正Th1/Th2的失衡,增强对Th9细胞的抑制作用。

李晓玲[5](2020)在《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将发表于1998年-2018年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进行文献研究,制定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调查,收集长春地区临床文献调查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下一步长春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一、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搜索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危险”、“高危”、“儿”,检索文献后获取题录;二、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1998-2018年发表于国内医学关于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共获取572篇论文,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三、对纳入572篇文献,使用NoteExpress输入所有文献摘要、题录,剔除不合格及重复文献剩余69篇;四、将6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合并,制定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调查表;五、纳入研究对象:于2018年-2020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童,实验组:其中既往或现处于发作期过敏性鼻炎患儿246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儿童137例,信息不全及不符合纳入标准儿童共17例;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信息建立数据库;七、使用SPSS22.0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卡方检验的相关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B(回归系数)及OR(比数比)确定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及保护因素。结果:1.文献研究中入选69篇文献,40篇文献来源于北大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22篇国家级期刊,1篇国家会议,6篇硕士论文。出现频次前10位的相关为父母患AR家族史、食物过敏史、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灰尘螨、湿疹、荨麻疹、家养宠物、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2年内房屋装修。2.长春地区中被动吸二手烟、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史、剖宫产、空气污染PM2.5,父母患过敏性鼻炎家族史,B(回归系数)>0,OR(比数比)>1,所以认为这7个因素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B<0,OR<1,这个因素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保护因素。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父母患过敏性鼻炎家族史、食物过敏史、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灰尘螨、湿疹、荨麻疹、家养宠物、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是儿童频次较高的相关因素,其他出现频次略低的是2年内房屋装修、剖宫产、被动二手烟等22项因素。2.长春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是被动吸二手烟、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史、剖宫产、空气污染PM2.5、父母家族史;保护因素是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

白沙沙[6](2019)在《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的验证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学龄前喘息儿童中的验证目的在学龄前喘息儿童中验证前期建立的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的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方法入组385例学龄前喘息儿童,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基因分型,根据每位患儿携带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哮喘高、低危风险判定,Immuno CAP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 E,分析该模型与哮喘预测指数和特应性的相关性。结果哮喘高危型(68.4%)较低危型(47.9%)更多患儿宽松标准哮喘预测指数阳性,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5.12E-5,OR(95%CI)=2.36(1.55-3.58))。与哮喘低危型者(22.7%)相比,更多哮喘高危型患儿(54.6%)严格标准哮喘预测指数阳性(P=1.22E-10,OR(95%CI)=4.08(2.63-6.33))。哮喘高危型中71.8%的患儿特应性阳性,低危型中55%的患儿特应性阳性,前者高于后者(P=0.006,OR(95%CI)=2.09(1.22-3.55))。结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与哮喘预测指数和特应性有相关性,基于该模型确立的哮喘高危型是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和特应性阳性的高危因素。第二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出生队列5岁儿童中的验证目的在5岁儿童的出生队列中验证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的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方法对出生队列中309名儿童进行哮喘易感基因分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哮喘高、低危风险判定,问卷随访这些儿童5岁时过敏性疾病的患病情况,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源相关信息,分析不同哮喘风险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差异和皮肤点刺结果差异。结果哮喘高危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58.95%,低危型为41.05%,前者高于后者(P=0.04,RR=1.69)。哮喘高危型中喘息阳性儿童占61.29%,高于低危型儿童38.71%,前者高于后者(P=0.01,RR=1.91)。儿童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患病率在哮喘高低风险型中分别占55.61%、44.39%,前者高于后者(P=0.02,RR=1.74),校正混杂因素后哮喘高、低危型间喘息和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患病率仍有统计学差异(喘息:P=0.02,RR=1.83;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P=0.03,RR=1.72)。不同哮喘风险型在湿疹、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病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29)0.05)。哮喘高危型较低危型更多儿童对动物毛发皮屑(65.91%vs.34.09%,P=0.02,RR=2.26)尤其猫毛发皮屑(73.08%vs.26.92%,P=0.015,RR=3.07)致敏,校正混杂因素后仍有统计学差异(动物毛发皮屑:P=0.026,RR=2.21;猫毛发皮屑P=0.018,RR=3.06)。更多的哮喘高危型儿童对3种及以上过敏源致敏(P=0.011,RR=2.59;校正P=0.029,RR=2.34)。结论哮喘高危型较低危型更多儿童喘息和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该模型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多的哮喘高危型儿童对3种及以上的过敏源致敏,这一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该模型与特应性的相关性。第三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对哮喘转归的影响目的研究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对哮喘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39名不同哮喘结局(临床缓解、缓解后复发或哮喘持续)的患者进行上述4位点基因分型,根据每位患者携带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哮喘高、低风险型判定,分析不同哮喘风险型间哮喘结局的差异和影响哮喘转归的因素。结果哮喘高危型较低危型更多的患者出现哮喘重度发作(56.45%vs.40.23%,P=0.027)。与哮喘临床缓解者相比,哮喘重度发作是哮喘缓解后复发(P=0.021,OR=3.19)和哮喘持续(P=0.024,OR=2.95)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哮喘持续(P=0.029,OR=3.27)。哮喘起始年龄越大,出现哮喘持续的风险越大(P=0.001,OR=1.07),但对哮喘缓解后复发无显着影响(P(29)0.05)。不同哮喘风险型间哮喘结局无显着差异(P(29)0.05)。哮喘高危型患者较低危型者起病年龄更早,更多的患者在6岁前患病(P=0.037,OR=2.06),校正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后这一结果仍有统计学差异(P=0.047,OR=2.05)。与哮喘低危型者相比,更多的哮喘高危型患者病程(29)4年(P=0.033,OR=2.28;校正P=0.045,OR=2.22)。结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与哮喘患者的病情、起病年龄和病程相关,哮喘高危型患者更易出现哮喘重度发作、起病年龄更早且病程更长。哮喘起病年龄、哮喘严重度和吸烟史是影响哮喘转归的危险因素。第四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少数民族中的应用目的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试用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儿童。方法分别对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哮喘组和正常组儿童进行4位点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这两个民族哮喘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差异。根据每位儿童携带的基因型进行哮喘高、低风险型判定,分析不同哮喘风险型在这两个民族中的分布差异。结果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和IL13 rs20541的基因型频率在汉族儿童哮喘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ADRB2 rs1042713:P=0.004,IL4rs2243250:P=0.008,IL13 rs20541:P=0.001),FCER1B rs569108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29)0.05)。ADRB2 rs1042713 A等位基因(P=0.038),IL4rs 2243250 T等位基因(P=0.019),IL13 rs20541 G等位基因(P=0.007)在汉族儿童哮喘组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正常组,FCER1B rs569108的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这4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哈萨克族儿童哮喘组和正常组中分布无显着差异(均P(29)0.05)。在汉族儿童中,哮喘高危型在哮喘组中占45.54%,高于正常组23.91%(P=0.003,OR(95%CI)=2.66(1.43-4.94))。在哈萨克族儿童中,不同哮喘风险型在哮喘组和正常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前期建立的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新疆地区汉族儿童中仍然适用,但并不适用于哈萨克族儿童,可见不同种族间哮喘患病率的差异与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TheEditorialBoard,ChineseJournalofPediatrics;theSocietyofPediatric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7](2019)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已成为21世纪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我国儿科过敏专科医生相对缺少,临床上存在对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标准不统一、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经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后撰写本共识,以期为儿科全科医生长期综合管理过敏性疾病患儿提供帮助。

于艳艳[8](2018)在《Runx3基因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第一部分Runx3基因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评估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 gene,Runx3)基因表达在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中的预测价值,为哮喘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实验方法按分层随机原则收集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Bronchiolitis group with atopic,Ba组)28例,非特应性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Bronchiolitis group with non-atopic,Bn组)26例。对照组也按分层随机原则纳入在本院同期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分别为特应性对照组(Control group with atopic,Ca组)24例及非特应性对照组(Control group with non-atopic,Cn组)24例。取供者外周血5 ml,3 ml常规抗凝,使用人外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后再用Trizol试剂提取完整的RNA样本,备检Runx3基因,另2 ml外周血离心后取血清备检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Th2细胞代表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Th1细胞代表因子)】。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RT-PCR)方法检测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参照基因为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zyme 1(OAZ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4、IFN-γ浓度。实验结果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B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Bn组、Ca组和Cn组,P<0.05。另外,B组(Bronchiolitis group,Ba+B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组(Control group,Ca+Cn),P<0.05。2.血清IL-4的含量水平Ba组血清IL-4的含量水平显着高于Cn组,P<0.05;Bn组血清IL-4的含量水平显着高于Cn组,P<0.05;另外,B组血清IL-4的含量水平显着高于C组,P<0.05;在Ca组中,血清IL-4的含量水平显着高于Cn组,P<0.05。3.血清IFN-γ的含量水平Ba组血清IFN-γ的含量水平显着低于Bn组、Ca组和Cn组,P均<0.05;Bn组血清IFN-γ的含量水平显着低于Cn组,P<0.05;另外,B组血清IFN-γ的含量水平显着低于C组,P<0.05;Ca组血清IFN-γ的含量水平显着低于Cn组,P<0.05。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L-4含量的相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L-4含量呈负相关。其中在Ba、Bn、Ca组中两者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在Cn组中两者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FN-γ含量的相关性四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与血清IFN-γ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实验结论1.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unx3基因的表达下降,血清IL-4升高,IFN-γ下降,Runx3基因的表达与这两个细胞因子显着相关,与哮喘的改变相似。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unx3基因表达量的检测对于甄别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哮喘高危儿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生物学指标,为实现哮喘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第二部分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该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毛细支气管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unx3基因甲基化与该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中Runx3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2.评估Runx3启动子区域Cp G岛甲基化在毛细支气管炎中变化的意义。实验方法按分层随机原则收集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Ba组)13例,非特应性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Bn组)14例。对照组也按分层随机原则纳入在本院同期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分别为特应性对照组(Ca组)12例及非特应性对照组(Cn组)12例。取供者外周血3 ml常规抗凝,使用人外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PBMC后再用DNA试剂盒提取完整的DNA样本,备检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使用Methyl Target TM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技术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验证四组不同基因位点的甲基化差异。实验结果1.各组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平均甲基化程度(1)Ba组Runx3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29.3%;(2)Bn组Runx3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28.8%;(3)Ca组Runx3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28.4%;(4)Cn组Runx3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28.4%。2.通过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307个Cp G位点中各组Runx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1)Ba组显着高于Ca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13个;(2)Ba组显着高于Cn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24个;(3)Ba组显着高于Bn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7个;(4)Bn组显着高于Ca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1个;(5)Bn组显着高于Cn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16个;(6)Ca组显着高于Cn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11个;(7)B组显着高于C组的甲基化位点共有23个;(8)a组(atopic group,Ba+Ca)显着高于n组(non-atopic group,Bn+Cn)的甲基化位点共有12个。3.不同组别中Runx3启动子区域差异性甲基化位点情况(1)有6个位点(Chr1:25258404、Chr1:25258406、Chr1:25258412、Chr1:25258416、Chr1:25258418、Chr1:25258426)的甲基化在Ba/Ca、Ba/Cn、Ba/Bn、Bn/Ca、Bn/Cn、Ca/Cn、B/C、a/n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2)有3个位点(Chr1:25258257、Chr1:25258264、Chr1:25258402)的甲基化在Ba/Ca、Ba/Cn、Bn/Cn、Ca/Cn、B/C、a/n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3)有1个位点(Chr1:25258384)的甲基化在Ba/Ca、Ba/Cn、Ba/Bn、B/C、a/n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4)有1个位点(Chr1:25258613)的甲基化在Ba/Ca、Ba/Cn、B/C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5)有3个位点(Chr1:25257392、Chr1:25258479、Chr1:25258633)的甲基化在Ba/Cn、Bn/Cn、B/C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6)有1个位点(Chr1:25258289)的甲基化在Ba/Cn、Ca/Cn、a/n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7)有6个位点(Chr1:25258485、Chr1:25258531、Chr1:25258546、Chr1:25258557、Chr1:25258623、Chr1:25258673)的甲基化在Ba/Cn、B/C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8)有1个位点(Chr1:25258221)的甲基化在Ba/Cn、a/n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9)有1个位点(Chr1:25257629)的甲基化在Ba/Ca、B/C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10)有2个位点(Chr1:25258537,Chr1:25258568)的甲基化在Bn/Cn、B/C各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11)有2个位点(Chr1:25258654,Chr1:252586798)的甲基化在Ba/Cn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12)有1个位点(Chr1:25258136)的甲基化在Ba/Ca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13)有1个位点(Chr1:25257308)的甲基化在Bn/Ca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14)有2个位点(Chr1:25257217,Chr1:25257229)的甲基化在Bn/Cn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15)有1个位点(Chr1:25258390)的甲基化在Ca/Cn组比较中具有显着差异。4.各组中Runx3启动子区域显着甲基化位点个数:Ba组26个,Bn组17个,Ca组11个,Cn组0个,B组23个,a组12个。其中Ba组发生显着甲基化的位点个数显着高于Ca组、Cn组;Bn、Ca组发生显着甲基化的位点个数显着高于Cn组;B组发生显着甲基化的位点个数高于C组;a组发生显着甲基化的位点个数高于n组。P值均<0.01。5.Runx3基因启动子Cp G位点甲基化与该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1)Ba/Cn组Runx3基因启动子24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2)Ba/Bn组Runx3基因启动子7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3)Ba/Ca组Runx3基因启动子13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显着。(4)Bn/Cn组Runx3基因启动子16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1。(5)Ca/Cn组Runx3基因启动子11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6)B/C组Runx3基因启动子23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1。6.Runx3基因启动子Cp G位点甲基化与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浓度的相关性(1)Ba/Cn组Runx3基因启动子24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血清IL-4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血清IFN-γ浓度呈显着负相关,P均<0.05。(2)Ba/Bn组Runx3基因启动子7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血清IL-4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血清IFN-γ浓度呈显着负相关,P均<0.05。(3)Ba/Ca组Runx3基因启动子13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血清IL-4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IFN-γ浓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着。(4)Bn/Cn组Runx3基因启动子16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血清IL-4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血清IFN-γ浓度呈显着负相关,P均<0.05。(5)Ca/Cn组Runx3基因启动子11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血清IL-4浓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血清IFN-γ浓度呈显着负相关,P<0.01。(6)B/C组Runx3基因启动子23个高甲基化Cp G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血清IL-4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血清IFN-γ浓度呈显着负相关,P均<0.01。实验结论1.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哮喘高危儿更容易出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Runx3基因启动子Cp G位点甲基化通过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毛细支气管炎尤其是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Th1/Th2失衡中发挥了作用。2.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hr1:25258654,Chr1:252586798、Chr1:25258136、Chr1:25258384这四个Cp G位点显着甲基化仅见于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因此可以作为鉴别毛细支气管炎中哮喘高危儿的特征性相关位点,为甄别和干预毛细支气管炎中哮喘高危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毛晓晖,黄燕[9](2018)在《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相关因素研究现状》文中指出婴儿湿疹,又名特应性皮炎。皮肤是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最先接触外界的器官,因此婴儿湿疹是婴幼儿期最常见、出现最早的过敏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变,有上升的趋势,而婴幼儿湿疹又是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儿童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最早期表现,是一个阶段性的历程,这种过敏进程即"过敏历程"。有研究报道,约80%的婴幼儿湿疹患儿在皮损愈后,会出现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表现。本文从发病率、病因及遗传家族史、居住环境、喂养史及脐血IgE与婴幼儿湿疹发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目的是从多方面了解婴幼儿湿疹发病相关因素,指导早期预防和阻止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进程。

王婷[10](2018)在《哮喘高危婴幼儿病毒病原、过敏原、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作时病毒病原学、过敏原、潮气呼吸肺功能以及痰嗜酸性粒细胞、Creola小体、Fe NO等呼吸道炎症指标的改变,研究其在哮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患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入住我院的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第一次喘息共有37例(27.41%),第二次喘息共有98例(72.59%),选取同期我院门诊心脏超声科筛查和随访的非喘息非过敏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喘息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Flu-A、RSV、ADV、Pin F、HRV、h MPV、HBo V七种病毒;采用德国JAEGER MASTER SCREEN PAED婴幼儿潮气测定仪进行肺功能检测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痰标本涂片、乙醇固定、HE染色镜检嗜酸性粒细胞及Creola小体;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Immuno CAP技术检测吸入性变应原户尘螨d1、粉尘螨d2、猫毛皮屑e1、狗毛皮屑e5、点青、分枝、烟曲霉mx2、交链孢霉m6、春夏花粉tx4、夏秋花粉wx5和食物性变应原鸡蛋白f1、牛奶f2以及总Ig E浓度;采用瑞士ECO PHYSICS分析仪光化学法测定潮气呼吸呼出气一氧化氮。结果:一、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作时病毒病原学(1)病毒检出情况: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鼻咽部抽吸物标本中,共有67例检出至少一种病毒,总病毒检出率49.63%,各病毒检出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RV25.19%、HBo V9.63%、RSV8.12%、Pin F5.93%、Flu-A3.7%、ADV1.48%、h MPV0.74%。有7例检出病毒与病毒混合感染,其中HR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71.43%,HBo 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71.43%,其次为Pin F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28.57%。(2)年龄及性别分布:<1岁患儿HRV检出率最高16.13%,其次为RSV9.68%和Pin F9.68%,1-3岁患儿HRV检出率最高32.88%,其次为HBo V10.96%和RSV6.85%;HRV在1-3岁检出率高于<1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毒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喘息次数病原的比较:在第一次喘息患儿与第二次喘息患儿RSV、HRV、HBo V、Pin F、Flu-A、ADV、h MPV七种病毒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中均为鼻病毒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92%、27.55%。二、哮喘高危婴幼儿过敏原检出情况(1)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中共80例Phadiatop+Fx5试验阳性,阳性率59.26%,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43.75%,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88.75%,两者均阳性占32.50%,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尘螨33.75%、霉菌16.25%、花粉11.25%、动物皮屑3.75%。(2)<1岁年龄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大于1-3岁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患儿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吸入性过敏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患儿T-Ig E明显高于<1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螨、动物皮屑、霉菌、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在两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第二次喘息患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及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第一次喘息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入性过敏原尘螨、霉菌在第二次喘息患儿中阳性率高于第一次喘息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及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在RSV、HRV、HBo V、Pin F、ADV、Flu-A、h MPV、病毒混合感染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检出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大于病毒未检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T-Ig E与喘息次数、病毒感染、不同病原种类无关(P>0.05)。三、哮喘高危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1)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的变化:观察组TPTEF/Te、VPEF/Ve、Vt、1/PTEFas%TEF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R、PTEF、PTEF/V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患儿TPTEF/Te均明显低于VPEF/V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病毒感染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比较:各肺功能参数在HRV、HBo V、RSV、Flu-A、Pin F、ADV、h MPV、病毒混合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检出组和病毒未检出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喘息次数肺功能的比较:第二次喘息组PTEF、TEF50%-r、TEF25%-r较第一次喘息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的比较:PTEF、TEF50%-r舒张试验后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TEF/TE≥23%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20%,15≤TPTEF/TE<23%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26.56%,TPTEF/TE<15%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41.03%,阻塞程度越重,舒张试验阳性诊断价值越高。(5)TPTEF/Te舒张试验阳性与其他肺功能参数一致性:VPEF/Ve、1/PTEFas%TEF25与TPTEF/Te舒张试验阳性一致性较好,有统计学意义(P<0.001),VPEF/Ve与TPTEF/Te的一致性水平高于1/PTEFas%TEF25与TPTEF/Te的一致性水平。(6)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TEF50%-r与TEF25%-r呈正相关(P<0.001);PTEF与TEF50%-r、TEF25%-r呈正相关(P<0.001);1/PTEFas%TEF25与TEF50%-r、TEF25%-r、TPTEF/Te、VPEF/Ve呈正相关(P<0.05)。四、哮喘高危婴幼儿呼气一氧化氮变化(1)Fe NO在4-6月、10-12月、1-2岁、2-3岁不同年龄组喘息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非喘息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喘息患儿Fe NO明显低于对照组非喘息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Fe NO在RSV、HRV、HBo V、Pin F、Flu-A、ADV、h MPV、病毒混合感染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o V感染患儿显着高于其他患儿。(3)Fe NO在单一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单一食物性过敏原阳性、吸入性+食物性均阳性、吸入性+食物性均阴性四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Fe NO在不同喘息次数和男女性别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五、痰嗜酸性粒细胞、Creola小体变化(1)不同病原喘息患儿Creola小体的比较: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中Creola小体检出率41.48%,Creola小体评分在RSV、HRV、HBo V、Pin F、Flu-A、ADV、h MPV、病毒混合感染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混合感染后Creola小体评分显着高于单一病毒感染(P<0.05);病毒检出组与病毒未检出组间Creola小体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2)不同喘息次数痰EOS、Creola小体的比较:痰嗜酸性粒细胞和Creola小体评分在第一次喘息患儿和第二次喘息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过敏状态痰EOS、Creola小体的变化: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单一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单一食物性过敏原阳性、吸入性+食物性均阳性、吸入性+食物性均阴性四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eola小体评分在单一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明显高于单一食物性过敏原阳性(P<0.05);在单一食物性过敏原阳性和吸入性+食物性均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呼吸道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1)痰嗜酸性粒细胞与血嗜酸性细胞、Creola小体亦为正相关(P<0.05),与Fe NO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与Creola小体、Fe NO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reola小体与Fe NO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2)潮气呼吸肺功能RR、Vt、Ti/Te、PTEF、TPTEF/Te、VPEF/Ve、TEF50%-r、TEF25%-r、PTEF/VT、1/PTEFas%TEF25等指标与血EOS、痰EOS、Creola小体、Fe NO等呼吸道炎症指标无相关性(P>0.05)。(3)血EOS、痰EOS、Creola小体评分、Fe NO与T-Ig E无相关性(P>0.05)。结论:鼻病毒是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作最常见的病毒病原,其次是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过敏是导致喘息甚至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1岁吸入性过敏原检出阳性率高;1-3岁食物性过敏原检出阳性率高,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更易发生病毒感染;喘息发作时TPTEF/Te、VPEF/Ve明显下降,1/PTEFas%TEF25可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敏感指标;喘息发作时潮气呼气一氧化氮值反降不升,其能否作为喘息发作时气道炎症的有效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Creola小体评分在病毒混合感染者高于单一病毒感染者,在单一吸入性过敏原阳性高于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组;痰EOS与Creola小体为正相关。

二、儿童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儿的鉴别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儿的鉴别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脐带血IL-13水平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基本信息的收集
        1.2.2新生儿脐带血中IL-13水平的检测
    1.3随访42天婴儿的内容及分组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2.2两组脐带血IL-13水平的比较
    2.3影响婴儿湿疹的危险因素分析
    2.4脐带血IL-13水平对早期婴儿湿疹的预测价值
3讨论
    3.1婴儿湿疹影响因素的分析
    3.2婴儿湿疹与IL-13的关系

(2)《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婴幼儿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于婴幼儿生理特点的研究
        1.1 “纯阳之体”说
        1.2 “稚阴稚阳”说
        1.3 “少阳之体”说
        1.4 “五脏有余不足”说
        2 近现代学者对婴幼儿体质分类的研究
        2.1 对新生儿体质分类的研究
        2.2 对婴幼儿体质分类的研究
        3 婴幼儿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4 婴幼儿体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4.1 先天禀赋
        4.2 后天获得
        5 开发婴幼儿中医体质量表的价值和意义
    综述二 婴幼儿健康状况测评量表研究现状
        1 发育行为评定量表
        1.1 发育行为与评定方式
        1.2 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应用价值
        1.3 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的分类
        2 婴幼儿发育能力评定量表
        2.1 发育筛查类评定量表
        2.2 发育诊断类评定量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初步编制
        1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理念
        1.1 理论框架
        1.2 判定思路
        1.3 条目的表述方式
        2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结构及条目的确定
        2.1 量表结构的确定
        2.2 量表条目的确定
        3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初测研究
        3.1 初测调查研究方案
        3.2 初测调查的一般结果
        3.3 初测量表的项目分析
        3.4 修订条目形成二测量表
    第二章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性能评价
        1 方案与方法
        1.1 研究方案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背景情况
        2.2 量表的可行性
        2.3 量表的信度评价
        2.4 量表的效度评价
        2.5 形成终版量表
    第三章 结语
        1 对于量表所测内容的讨论
        2 对于《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优势的讨论
        3 对于《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不足的讨论
        4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编制研究总结
        4.1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条目评价
        4.2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性能评价
        5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编制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3)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丰富母鼠肠道微生物群对子代哮喘保护性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微生物与哮喘预防
        1.1.1 环境微生物与哮喘
        1.1.2 肠道微生物群与哮喘
        1.1.3 肠道微生物群补充与哮喘预防
        1.1.4 母亲肠道微生物与子代哮喘
        1.1.5 孕期微生物暴露预防子代哮喘的免疫进展
    1.2 “肠肺轴”互相影响的机制
    1.3 细菌溶解产物的应用
    1.4 高微生物负荷的动物模型研究
    1.5 本实验的研究思路及实验设计
第二章 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AAD模型的筛选及建立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3 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实验条件筛选
        2.1.4 子鼠AAD模型的制造
        2.1.5 实验动物安乐死及组织标本收集
        2.1.6 16S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
        2.1.7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1.8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2.1.9 流式细胞术
        2.1.10 ELISA检测
        2.1.11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未孕雌鼠肠道菌群16SrRNA基因检测结果
        2.2.2 未孕雌鼠肠道上皮中TLR2及TLR4表达
        2.2.3 未孕雌鼠脾脏Treg比例的检测
        2.2.4 筛选出的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AAD模型中母婴体重变化及新生鼠的死亡率及性别比
        2.2.5 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AAD模型中子鼠AAD特征检测结果
    2.3 讨论
        2.3.1 高微生物负荷母鼠的合适实验条件
        2.3.2 母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对TLR2/4-Treg的影响
        2.3.3 高微生物负荷母鼠实验条件的安全性和对后代哮喘的保护作用
    2.4 小结
第三章 调节母鼠肠道微生物群保护子鼠早期哮喘的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3 高微生物负荷的母鼠-子鼠AAD模型的重复制作
        3.1.4 动物安乐死及组织标本收集
        3.1.5 16SrRNA基因测序检测母鼠肠道微生物群
        3.1.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1.7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3.1.8 流式细胞术
        3.1.9 ELISA检测
        3.1.10 统计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母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3.2.2 母鼠肠道和后代肺部TLR2和TLR4的表达
        3.2.3 母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自身及其子鼠早期AAD模型中Treg的调节
        3.2.4 子鼠AAD模型中Th1/Th2细胞轴检测
        3.2.5 子鼠早期AAD模型中Th9和Th17群的检测
    3.3 讨论
        3.3.1 母鼠妊娠期高微生物负荷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3.2 母鼠高微生物负荷对TLRS-Treg的影响及向子代的传递
        3.3.3 母鼠高微生物负荷通过对子代Treg的影响来调节Th细胞亚群分化
        3.3.4 妊娠期母鼠服用泛福舒的安全性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古代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
    2 现代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
    3 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相关的疾病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资料
    2 文献检索与筛选方法
    3 问卷调查方法
    4 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章 文献研究结果
    1 研究文献结果
第四章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的验证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2 第一部分 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学龄前喘息儿童中的验证
    2.1 引言
    2.2 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主要试剂耗材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具体试验方法
    2.3 结果
        2.3.1 质谱分析结果图
        2.3.2 平衡吻合度检验
        2.3.3 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2.3.4 哮喘高、低危型患儿间宽松标准API比较
        2.3.5 哮喘高、低危型患儿间严格标准API比较
        2.3.6 哮喘高、低危型患儿间特应性比较
    2.4 讨论
    2.5 结论
3 第二部分 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出生队列5岁儿童中的验证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器材
        3.2.4 实验方法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随访儿童完成情况
        3.3.2 平衡吻合度检验
        3.3.3 哮喘高、低危风险型儿童间一般资料比较
        3.3.4 哮喘高、低危型儿童间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比较
        3.3.5 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布
        3.3.6 哮喘高、低危型儿童之间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比较
        3.3.7 哮喘高、低危型儿童间皮肤点刺阳性种数比较
    3.4 讨论
    3.5 结论
4 第三部分 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对哮喘转归的影响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主要试剂耗材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2.4 具体实施步骤
    4.3 结果
        4.3.1 平衡吻合度检验
        4.3.2 哮喘高、低危型患者基本信息
        4.3.3 不同哮喘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4.3.4 哮喘高、低危风险型患者之间哮喘起病年龄的比较
        4.3.5 哮喘高、低危型患者之间哮喘病程的比较
    4.4 讨论
    4.5 结论
5 第四部分 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少数民族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所用试剂耗材
        5.2.3 研究用仪器设备
        5.2.4 具体实验方法
    5.3 结果
        5.3.1 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
        5.3.2 汉族、哈萨克族哮喘组和正常组儿童一般资料分布
        5.3.3 汉族儿童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哮喘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差异
        5.3.4 哈萨克族儿童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哮喘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
        5.3.5 不同哮喘风险型在汉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
    5.4 讨论
    5.5 结论
6 全文结论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8.1 附录1学龄前儿童喘息病史问卷
    8.2 附录2出生队列儿童5 岁时过敏性疾病随访问卷
    8.3 附录3哮喘预后和转归问卷
9 致谢
10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8)Runx3基因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Runx3基因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该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unx3 and bronchial asthma
    References
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相关因素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率
2 病因
    2.1 遗传家族史
    2.2 饮食因素
    2.3 母亲饮食结构
3 居住环境
    3.1 宠物
    3.2 室内变应原
    3.3 吸烟
4 感染因素
5 脐血Ig E水平
6 展望

(10)哮喘高危婴幼儿病毒病原、过敏原、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哮喘高危婴幼儿病毒病原学和过敏原研究
    材料
        一、对象
        二、主要设备
        三、主要试剂
    方法
        一、标本采集
        二、标本检测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病毒检出情况
        二、过敏原检出情况
        三、病毒感染与过敏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哮喘高危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变化
    材料
        一、对象
        二、主要设备
        三、主要试剂
    方法
    结果
        1.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的变化
        2.不同病毒感染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变化
        3.不同喘息次数肺功能的比较
        4.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5.TPTEF/Te舒张试验阳性与其他肺功能参数一致性分析
        6.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痰嗜酸性粒细胞、Creola小体、FeNO等呼吸道炎症指标的相关研究
    材料
        一、对象
        二、主要设备
        三、主要试剂
    方法
    结果
        1.不同病原的炎症指标比较
        2.不同喘息次数的炎症指标比较
        3.不同过敏状态的炎症指标变化
        4.血嗜酸性细胞与炎症指标相关性
        5.肺功能与炎症指标相关性
        6.婴幼儿呼气一氧化氮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谢

四、儿童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儿的鉴别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脐带血IL-13水平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分析[J]. 林裕庆,王文革,王丹丹,杨云月,谭汉旭.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01)
  • [2]《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与评价研究[D]. 李竹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D]. 梁倩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丰富母鼠肠道微生物群对子代哮喘保护性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D]. 李艳蕾. 吉林大学, 2020(03)
  • [5]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 李晓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的验证与应用[D]. 白沙沙.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 TheEditorialBoard,ChineseJournalofPediatrics;theSocietyofPediatric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儿科杂志, 2019(03)
  • [8]Runx3基因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于艳艳. 苏州大学, 2018(06)
  • [9]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相关因素研究现状[J]. 毛晓晖,黄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66)
  • [10]哮喘高危婴幼儿病毒病原、过敏原、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研究[D]. 王婷. 苏州大学, 2018(02)


甲基化论文 哮喘性支气管炎论文 婴幼儿哮喘论文 花粉症论文 基因位点论文

上一篇:中国-CI
下一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