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邱宇安[1](2021)在《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探讨》文中认为原发性肝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特征。因此,研究肝癌分子机制,寻找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肝癌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提示了GPER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癌分子治疗靶点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一、GPE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GPE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GPER表达与定位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病理临床变量的关系。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6例术后肝癌组织与对应正常肝组织中GPER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不同组别生存分析。结果:(1)正常肝组织中GPER阳性表达率(90%,27/30)与肝癌组织中GPER阳性表达率(70.9%,100/141)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临床病理变量统计分析提示GPER表达阳性与某些临床参数相关,如:女性患者(P=0.043),HBs Ag阳性(P=0.036),较小的肿块(<5cm)(P=0.002)和较低的AFP水平(<400ng/ml)(P=0.014)。(3)免疫印迹法提示,正常肝组织中GPER的表达丰度高于肝癌组织。(4)GPER阳性的HCC患者生存期较GPER阴性者明显延长(P=0.004)。结论:GPER可能是肝癌患者中的保护性因子。二、肝癌细胞中GPER激活的生物学效应及其调控机制目的:探讨GPER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癌细胞株中GPER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GPER特异性激动剂G1活化GPER下游通路情况。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对肝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进行检测。RNA干扰、基因克隆及通路小分子特异性抑制剂明确GPER在肝癌中作用及调控机制。结果:(1)GPER的表达水平在HCCLM3和SMMC-7721中较高,在Hep G2中较低。(2)G1/GPER在肝癌细胞中可持续性激活EGFR/ERK信号和短暂性激活EGFR/AKT信号。(3)G1/GPER诱导的EGFR/ERK信号能抑制肝癌细胞活力,而EGFR/AKT信号无类似生物学效应。结论:G1可通过激活GPER/EGFR/ERK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三、肝癌中GPER/ERK信号的临床意义及体内生物效应目的:探讨肝癌中GPER/ERK信号的临床意义和体内生物效应。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中p-ERK表达与定位情况,明确其表达与GPER表达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6例术后肝癌组织中GPER与p-ERK的表达一致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针对GPER/ERK表达不同组别进行生存分析。采用裸鼠肝癌种植模型在体内实验中验证GPER/ERK信号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在肝癌样本中p-ERK的总表达率为59.6%(84/141)。GPER表达阳性(72/100,72.0%)和表达阴性肝癌组织(12/41,29.3%)中p-ERK的表达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1)。(2)6例术后肝癌组织p-ERK表达水平与GPER蛋白表达水平高度一致。(3)GPER与ERK均表达阳性的患者较其他类型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0.0001)。(4)裸鼠肝癌移植瘤实验中,G1组56天平均体积较对照组减少至0.20倍(P<0.01)。(5)GPER/EGFR/ERK通路小分子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后能显着降低G1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GPER介导的ERK信号对肝癌患者具有保护作用。GPER激活通过EGFR/ERK信号抑制肝癌移植瘤生长。

王鑫蓉[2](20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2X7受体的表达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分子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2X7受体在1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4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P2X7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2X7受体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2X7受体在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显着高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1)。P2X7受体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39)、TNM分期(P=0.045)、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0.024)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P=0.033)的表达水平有关,且P2X7受体在淋巴结转移患者、TNMⅢ期患者、ER阳性患者和PR阳性患者中高表达率更高;P2X7受体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53和Ki-67无关。P2X7受体表达水平还与乳腺癌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的分子分型有关(P=0.018),而P2X7受体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三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X7受体高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时间较低表达者短(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DFS与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转移(P=0.009)、TNM分期(P<0.001)、Ki-67(P=0.026)和P2X7受体(P=0.013)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33)和P2X7受体(P=0.043)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2X7受体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和PR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P2X7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乳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乔郭洁[3](2020)在《SEMA3C错义突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emaphorin3C(信号素SEMA3C)在多种肿瘤中都有表达,但是它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中对于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因为SEMA3C突变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研究还未有先例,而且SEMA3C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作用机制也尚未被阐明。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SEMA3C突变在肝癌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抑制剂凡德他尼(Vandetanib)对SEMA3C表达异常的作用效果。方法:1、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对40例肝癌病人的肿瘤标本进行测序。2、构建SEMA3C野生型WT和突变型MT的真核表达载体。3、研究过表达SEMA3C的野生型和突变型rs1527482 G>A对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并对此分子机制进行分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途径激活是介导肿瘤生长、生存和治疗抵抗的关键机制。同源配体在这些RTK途径的自分泌或旁分泌刺激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展示了SEMA3C通过自身受体丛蛋白PLXND1和PLXNB1以一种与配体无关的方式驱动包括EGFR、VEGFR2和MET在内的多个RTK的激活。4、研究过表达SEMA3C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对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以及EGFR抑制剂凡德他尼(Vandetanib)对皮下瘤的疗效,SEMA3C抑制是治疗晚期肝癌的新策略。结果:1、在40例肝癌病人的外显子组测序结果中发现,在20例高转移潜能病例组中SEMA3C突变rs1527482 G>A有8例,在20例低转移潜能组病例中SEMA3C突变rs1527482 G>A有1例。2、在肝癌细胞系PLC/PRF/5和Hu H-7中,SEMA3C突变型(MT)稳转株的侵袭迁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均比野生型(WT)和空载体对照组(NC)增强,但NC,WT,MT三者之间的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差异。3、在肝癌细胞系PLC/PRF/5的裸鼠皮下瘤模型中,非喂药组中SEMA3C突变型(MT)的肿瘤质量与体积比野生型(WT)和空载体对照组(NC)大很多,凡德他尼(Vandetanib)用药组中,NC,WT,MT三组皮下瘤均明显减小,从减小幅度上来看,MT减小的更多。结论:本研究表明,SEMA3C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在肝癌中高表达SEMA3C或者表达rs1527482 G>A突变的SEMA3C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候选标志物;同时,它在肝癌中表现为促癌基因的特点和功能,将为阐明SEMA3C表达异常与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

张龙[4](2020)在《HER2与MUC2、MUC5AC、MUC6、CDX2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HER2在不同胃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ER2与MUC2、MUC5AC、MUC6、CDX2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探讨HER2过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切除的720例胃癌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荧光杂交检测HER2在不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不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C2、MUC5AC、MUC6和CD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和HER2的相关性;3.以上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ER2在胃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是17.6%。2.HER2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显示:HER2的表达与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肿瘤不同部位、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组相关(P<0.05)。3.MUC2、MUC5AC、MUC6和CDX2与胃癌Lauren分型关系显示:不同胃癌Lauren分型与MUC6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MUC2、MUC5AC和CDX2相关(P<0.05)。4.HER2与MUC2、MUC5AC、MUC6和CDX2相关性分析显示:HER2与MUC6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MUC2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r=0.82,P<0.05),与MUC5AC具有相关性,且成负相关(r=-0.78,P<0.05),与CDX2具有相关性,且成正相关(r=0.133,P<0.05)。5.影响HER2状态的多因素分析显示:CDX2、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是影响胃癌HER2状态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其OR值分别是2.320(1.317-4.084),1.248(1.152-1.352)和0.753(0.584-0.971)。6.生存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预后不良(P<0.05);CDX2过表达胃癌患者预后良好(P<0.05);HER2阴性表达和CDX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最高,HER2阳性表达和CDX2阴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最低(P<0.05)。7.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HER2、CDX2和Lauren分型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其OR值分别是1.681(1.321-2.139),1.673(1.315-2.038)和0.547(0.413-0.725)。结论:1.胃癌组织中HER2过表达与MUC2、MUC5AC和CDX2以及肿瘤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其中与CDX2、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关系更为密切;2.HER2过表达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CDX2过表达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良好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王凡[5](2020)在《胃癌组织中HER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胃癌中HER2和Ki-67的表达,及二者与胃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探讨HER2和Ki-67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否相关。(3)探索冀南地区贲门癌与胃体、胃窦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不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胃癌组织中的HER2及Ki-67的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联性。结果:(1)HER2及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HER2为11.2%(16/143),Ki-67为90.3%(129/143)。(2)胃癌中,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HER2阳性表达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有无神经侵犯、pTNM分期均与HER2的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中,肿瘤在贲门与胃体、胃窦处Ki-67的阳性表达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胃癌中,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Ki-67的阳性表达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侵犯、pTNM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胃癌中,HER2与Ki-67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检验:?2=1.955,r=﹣0.117,P=0.164>0.05)结论:(1)HER2与Ki-67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HER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有无神经侵犯、不同的pTNM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3)冀南地区食管-胃交界部肿瘤(贲门癌)的高发与Ki-67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4)Ki-67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侵犯、不同的pTNM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5)胃癌中,HER2和Ki-67二者间的相关性不显着。

谢传昊[6](2019)在《生长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GHR、IGF-1R、EGFR对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GHR、IGF-1R和EGFR的表达情况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HR在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62.50%(40,64)和43.75%(28,64),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34);IGF-1R在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75.00%(48,64)和54.69%(35,64),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73.44%(47,64)和53.13%(34,64),癌旁正常组织显着低于癌组织(p=0.014);且GHR、IGF-1R和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均>0.05)。GHR和IGF-1R、GHR和EGFR及IGF-1R和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着相关(p均<0.05)。结论:GHR、IGF-1R和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比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GHR、IGF-1R、EGFR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和进展起重要作用,为以GHR、IGF-1R、EGFR为靶点的肾透明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治疗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呼秀峰[7](2013)在《MK及其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贲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idkine蛋白及其受体Syndecan-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idkine和Syndecan-1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标本7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26例,癌旁正常组织40例。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组中Midkine蛋白和Syndecan-1蛋白的表达情况,将检测结果与贲门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探讨二者与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分析。结果:1.Midkine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率为76.4%(55/72),在贲门不典型增生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9%(7/26),5%(2/40)。经统计学分析Midkine蛋白在各组间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Syndecan-1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28/72),73.0%(13/26),100%(40/40)。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dkine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decan-1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贲门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3.Midkine阳性表达的55例贲门癌中,Syndecan-1阳性表达为16例(29.1%),而在Midkine阴性表达的17例贲门癌中,Syndecan-1阳性表达为12例(70.5%),经Spearman相关检验,Midkine和Syndecan-1在两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2, P<0.01)。4.对72位患者术后随访3249月,截止2012年10月31日死亡47例,生存23例,失访3例。3年生存率为37.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Midkine阳性与Midkine阴性组贲门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9.80%、66.70%,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曲线进行假设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Syndecan-1阳性与Syndecan-1阴性组贲门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53.60%、27.30%,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曲线进行假设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1.Midkine蛋白在贲门癌中表达增高,并与贲门癌恶性程度高、分期晚、预后不良有关,提示其可能是贲门癌发生的促进因素,有望成为贲门癌治疗的靶点及预后评价指标;2.Syndecan-1在贲门癌中低表达,而且与恶性程度高、分期晚,预后差有关,提示其可能为贲门癌发生的抑制因素,对贲门癌的恶性程度的判断及评价预后有一定的帮助;3.Midkine和Syndecan-1呈负相关,在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马丽娜[8](2019)在《IGF-1R和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主要研究IGF-1R和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探讨两者与子宫内膜癌进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IGF-1R和EGFR在4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5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1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IGF-1R和EGFR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期、分化、分型、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ER、PR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联合检测评估两者在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1.IGF-1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IGF-1R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分化、分型、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ER表达相关(P<0.05),而与年龄、PR表达水平无关(P>0.05)。2.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较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明显升高(P<0.01),EGFR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分化、分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ER、PR表达水平无关(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IGF-1R和EGFR呈正相关(r=0.618,P<0.01)。4.IGF-1R和EGFR双分子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单分子高表达组和双分子低表达组(P<0.05)。结论:IGF-1R和EGFR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更好地为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向国敏[9](2019)在《浸润性乳腺癌中AR、AREG和EGFR的功能互连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雄激素敏感的前列腺癌中,双向调节蛋白(amphiregulin,AREG)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配体,由雄激素诱导合成。然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关于AREG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共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并且ER阴性乳腺癌中AR、AREG和EGFR信号通路之间的功能互连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AREG表达和AR/AREG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特别是对ER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分析ER阴性乳腺癌中AR、AREG和EGFR信号通路之间的功能互连作用;分析特殊类型乳腺癌中AR的表达特征。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的方法检测29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REG和AR的表达,通过生存分析检测AREG和AR/AREG表达是否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影响。2、选用三种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53、SK-BR-3和MDA-MB-231进行体外培养,Western blot、qPCR、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方法用于分析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刺激和AR过/降表达后AR、AREG和EGFR的表达变化。随后通过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验证AREG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最后,通过动物体内异种移植瘤模型进一步验证AR、AREG和EGFR之间的功能互连作用。3、收集经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证实的718例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特殊类型乳腺癌中AR的表达特征(时间: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AREG着色定位于浸润性乳腺癌的细胞质,其高表达阳性率为46.0%(137/298)。AREG表达与淋巴结受累(P=0.002)和不同的分子亚型(P=0.001)之间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R/AREG共表达患者占总病例的62.4%(186/298)。生存分析发现AREG高表达和AR+/AREG高表达均能降低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0.05)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P<0.05)。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AR+/AREG高表达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子(风险比分别为0.591和0.449,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07-0.859和0.236-0.853,P<0.05)。在ER阴性乳腺癌中,AREG高表达和AR+/AREG高表达的患者均具有更差的生存预后(P<0.05)。2、Western blot及qPCR结果显示,AR在MDA-MB-453细胞中表达较高,在SK-BR-3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表达较低;EGFR在MDA-MB-453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表达较高,在SK-BR-3细胞中表达较低;而AREG在SK-BR-3细胞中表达较高,在MDA-MB-453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表达较低。DHT刺激后,MDA-MB-453和SK-BR-3细胞中EGFR随着DHT刺激而增加。3、免疫荧光显示AR定位于MDA-MB-453和SK-BR-3细胞的细胞核,EGFR定位于MDA-MB-453和SK-BR-3细胞的细胞膜。DHT刺激后,AR和EGFR的表达均随之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SK-BR-3细胞中,AR和EGFR在AR过表达或DHT刺激后形成蛋白质复合物。4、qPCR、Western blot和IHC结果显示,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REG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AREG低表达。DHT刺激后,SK-BR-3细胞中AREG随着DHT刺激而增加,另外,SK-BR-3细胞中过表达AR后,AREG和EGFR的表达量均增加,MDA-MB-453细胞中降表达AR后,AREG和EGFR的表达量均降低。5、SK-BR-3细胞中转染AREG降表达质粒,MDA-MB-231细胞中转染AREG过表达质粒,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表明AREG促进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形成能力、侵袭及迁移能力。6、以慢病毒为载体感染SK-BR-3细胞,构建AR降表达、AR降表达/AREG过表达和对照质粒的稳定细胞克隆。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AR降表达后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而在AR降表达的基础上重新过表达AREG后部分逆转这种现象。7、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将AR降表达、AR降表达/AREG过表达和对照质粒的稳定SK-BR-3细胞克隆分别注入裸鼠皮下后发现AR降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在AR降表达的基础上重新过表达AREG后,肿瘤继续生长,并出现肝转移。IHC结果显示,AR降表达/AREG过表达具有更高的AREG和EGFR表达,AR抑制降低了移植瘤的AREG和EGFR蛋白表达。8、特殊类型乳腺癌与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IC-NST)中AR的表达特征不完全相同。AR在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中表达率在95%以上,且阳性强度较其他种类更强;化生性癌中AR的表达率最低。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浸润性乳头状癌(invasive papillary carcinoma,IPC)及粘液癌中AR的阳性表达率约为70.0%-80.0%。结论本研究表明浸润性乳腺癌中AREG和AR存在共表达关系。AR、AREG和EGFR是功能互连因子,协同促进ER阴性乳腺癌的发生进展,单独或联合抑制AR、AREG和EGFR信号可能是ER阴性乳腺癌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AR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存在差异,临床上常规检测AR有助于辅助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

郭茜[10](2017)在《CXCL7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胆管癌起源于肝内胆管、肝门部和远端胆管树上皮细胞。尽管手术结合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有了重大改进,胆管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中位生存期少于一年。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失调控与包括胆管癌的人类癌症的恶性进展有关。因此,揭示胆管癌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可能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治疗策略。各种类型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在趋化性中发挥核心作用。按照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顺序,趋化因子被分为C、CC、CXC和C(X)3C四类,而CXC趋化因子又根据氨基末端ELR模序的存在与否进一步被分为ELR+CXC和ELR-CXC。许多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和人类癌症的恶性进展相关,因此它们可能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例如,研究发现肺癌细胞能利用CXCL12/CXCR4信号促进生长和远端扩散。CXCL5/CXCR2生物轴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诱导的MMP2/MMP9上调来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润。CXCL7是一种属于CXC趋化因子家族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通过结合其受体CXCR2发挥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激活作用。已有研究表明,CXCL7参与到各种细胞进程,例如DNA合成、糖酵解、有丝分裂,细胞内cAMP累积、前列腺素E2分泌,以及透明质酸及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合成。此外,它也是一种具有杀菌和抗真菌活性的抗菌蛋白。最近,有研究发现人类癌症中CXCL7失调控,而且CXCL7在肿瘤生长中发挥作用。例如,有人发现CXCL7能促进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增长。据Desurmont等人报道,结肠癌肝转移病灶中CXCL7和CXCR2的过表达与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较短相关。然而,CXCL7在胆管癌中的调控作用从未被研究过。本研究旨在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XCL7的表达,以及CXCL7对胆管癌细胞恶性表型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CXCL7表达与胆管癌疾病进展、预后不良有关1.组织样品收集这项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从我院共收集到156例胆管癌组织样本和35例邻近非肿瘤组织样本。所有样本均获得书面的知情同意书。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未曾接受术前化疗或放疗。所有的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μn厚组织切片经脱蜡后使用柠檬酸缓冲液在微波炉中进行热诱导的抗原修复22分钟,将切片同第一抗体室温孵育1小时,然后再与第二抗体室温孵育1小时。反应物用二氨基联苯胺底物显影并用苏木素复染。蛋白表达水平由三名病理学家独立评分。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分级为0级(没有染色),阴性(-);0<细胞阳性率≤25%,弱表达(+);25%<细胞阳性率≤75%,中度表达(++);细胞阳性率>75%,强表达(+++)。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数据以率和百分比表示。使用SPSS 17.0(SPSS公司,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之间的比较利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减少CXCL7表达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1.细胞培养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T1、HuH28、QBC939、EGI-1、OZ 和 WITT)和人肝星状细胞系LX-1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购买。所有细胞都在添加了10%胎牛血清(美国Gibco)的DMEM培养基(美国Gibco)中,在5%C02、37℃培养箱中培养。2.细胞转染根据生产商指示,使用脂质体2000进行细胞转染。简单地说,细胞培养生长至70%融合时在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重悬。用无血清培养基分别稀释空白 pcDNA3,1 载体、pcDNA3.1-CXCL7 质粒、非特异性 siRNA、CXCL7 siRNA和脂质体2000。然后将稀释的脂质体2000加入稀释质粒或siRNA中,在室温孵育20分钟,然后加入细胞悬液。在37℃孵育6小时后,将培养基替换为正常含血清培养基。然后,在进行以下检测前培养细胞48小时。3.RT-PCR 分析使用Trizol试剂(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提取总RNA。使用反向转录试剂盒(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将800ng RNA转换成cDNA。然后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在ABI7500热循环仪上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PCR步骤:95℃10分钟,95℃变性15秒,60℃退火/延伸60秒,反应40个循环,GAPDH作为内参。用2-△△Ct法分析相对表达量。4.免疫印迹试验用冰冷的裂解缓冲液(50 mM Tris-HCl,pH=6.8,100mM 2-ME,2%w/v SDS,10%的甘油)裂解细胞。蛋白质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然后转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上。将PVDF膜与含有5%牛奶的PBS在4℃下过夜孵育。将膜用PBS清洗3次后,在室温下与第一抗原(Abcam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室温孵育3h。然后,将PVDF膜用PBS再清洗3次,并与第二抗体(Abcam公司)在室温下孵育1h。然后用Super Signal West Pico化学发光底物试剂盒(Pierce公司,美国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市)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检测信号。用Image-Pro plus 6.0版软件进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析,检测值以与GAPDH的密度比表示。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的细胞接种至6孔板(接种密度1.5×105细胞/孔)并培养48小时。然后,收集上清液在12000xg离心10分钟。使用人CXCL7 ELISA试剂盒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检测CXCL7的分泌水平(Thermo Fisher 公司,美国)。6.MTT试验MTT试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简单地说,将细胞按每孔10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经过0、24、48和72小时培养后,将细胞同终浓度为0.5mg/ml的MTT在37℃孵育4小时。去除培养基,增入150mM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使用生物TekTM ELX 800TM吸光度酶标仪在570nm波长处读取吸光度。7.Transwell 试验用Transwell小室(美国BD公司)进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制备密度为5×105细胞/ml的细胞悬液,取300μl细胞悬液加到上室。然后,将500μ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加入下室。将细胞孵育24h。然后,我们用棉签仔细擦出未迁移出孔的细胞。将过滤板在90%的酒精中固定并用苏木素染色,在倒置显微镜(奥林巴斯公司,日本东京)下观察。8.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代表3次以上重复实验的结果。数据以平均值土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7.0(SPSS公司,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了两组之间的差异。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检验方差齐性,方差相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CXCL7表达与胆管癌疾病进展、预后不良有关1.CXCL7上调与胆管癌进展有关联在本研究中,我们的数据表明CXCL7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66%(103/156)胆管癌病例中发现CXCL7阳性表达,而在邻近非肿瘤组织中只检测到23%(8/35)(P<0.05)。我们将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CXCL7低表达组(表达阴性和弱表达)和CXCL7高表达组(中等和较强表达)。CXCL7高表达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胆管癌的临床晚期显着相关(P<0.05)。然而,CXCL7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联(P>0.05)。随后,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胆管癌中CXCL7蛋白表达与Ki67、CA199、AFP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CXCL7表达与Ki67表达有显着关联(P<0.05)。然而,胆管癌中CXCL7表达与CA199、AFP和p53蛋白表达无关联(P>0.05)。2.CXCL7表达增加与胆管癌患者预后差相关与CXCL7低表达的胆管癌患者相比,CXCL7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较短(P<0.05)。因此,CXCL7表达增加与胆管癌患者晚期进展和预后差相关联。第二部分:减少CXCL7表达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1.CXCL7沉默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我们研究了包括 HuCCTI、HuH28、QBC939、EGI-1、OZ 和 WITT 的几种常见胆管细胞系中CXCL7和CXCR2的表达水平。由于QBC939细胞CXCL7和CXCR2表达水平最高,我们在接下来的试验中使用这种细胞系。为了沉默CXCL7表达,将CXCL7特异性siRNA或非特异性siRNA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至QBC939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XCL7特异性siRNA转染显着降低CXCL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MTT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进一步表明,沉默CXCL7显着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这些数据表明,CXCL7在QBC939细胞恶性表型的调控中起着促进作用。将pcDNA3.1-CXCL7 ORF质粒或作为阴性对照组的空白载体分别转染至QBC939细胞。另外,在转染pcDNA3.1-CXCL7 ORF质粒后,CXCL7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增加(P<0.05),而且CXCL7过表达显着促进QBC93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综合考虑,我们证明CXCL7可以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2.CXCL7以旁分泌依赖方式增强胆管癌细胞恶性表型由于非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也可以分泌CXCL7,我们用50ng/ml的重组人CXCL7处理QBC939细胞24小时。处理后,检测QBC939细胞的细胞增殖和侵袭性。与对照组相比,CXCL7处理显着增加QBC93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P<0.05)。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源于正常细胞的CXCL7对胆管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人肝星状细胞系LX-1分别用CXCL7 ORF质粒或空白载体转染。在转染CXCL7 ORF质粒后,LX-1细胞中CXCL7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增加(P<0.05)。ELISA试验数据进一步表明,CXCL7过表达LX-1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中的CXCL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将LX-1细胞条件培养基进一步用于培养QBC939细胞,用CXCL7过表达LX-1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QBC93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这些研究结果证实,CXCL7在胆管癌可能也以旁分泌依赖性方式发挥促进作用。3.胆管癌QBC939细胞AKT信号被CXCL7激活在本研究中,蛋白免疫印迹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XCL7沉默显着降低AKT信号活性(P<0.05)。相反,与对照组相比,胆管癌QBC939细胞CXCL7过表达能增强AKT信号活性(P<0.05)。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AKT信号激活参与CXCL7诱导的胆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表明在胆管癌细胞,CXCL7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和侵袭发挥促进作用,(2)阻滞胆管癌与邻近组织的连接可能是治疗胆管癌的有效策略。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雌激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1.2 肝癌中雌激素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
    1.3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是第三种独立作用的新型雌激素受体
    1.4 GPER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是肝癌中雌激素保护作用的重要相关环节
    1.5 本项目的研究假设及研究思路
第2章 GPE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GPER在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
        2.2.2 免疫印迹法检测GPER的表达
        2.2.3 生存分析
        2.2.4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预后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肝癌细胞中GPER激活的生物学效应及其调控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验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不同肝癌细胞系中GPER表达情况
        3.2.2 激活GPER后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关机制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肝癌中GPER/ERK信号的临床意义及体内生物效应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实验方法
        4.1.3 统计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GPER、p-ERK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4.2.2 GPER/ERK信号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4.3 讨论
    4.4 结论
第5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2X7受体的表达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随访
        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3 结果判读
        2.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P2X7 受体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2 P2X7 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3 P2X7 受体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
    3.4 P2X7 受体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P2X7 受体的作用及其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SEMA3C错义突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肝癌
    2.SEMA3C与肿瘤
        2.1 SEMA3C蛋白简介
        2.2 SEMA3C在发育中的功能
        2.3 SEMA3C在癌症和癌干细胞中的作用
        2.4 SEMA3C受体在癌变中的作用
        2.5 针对SEMA3C及其受体的治疗策略
第一章 SEMA3C在肝癌患者中的突变情况以及过表达载体和稳转株的构建
    1.材料方法
        1.1 组织样本和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SEMA3C在肝癌临床组织样本中突变情况
        2.2 SEMA3C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2.3 SEMA3C过表达稳转株的构建
    3.讨论
第二章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
    1.材料方法
        1.1 实验样本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2.3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4 过表达SEMA3C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SEMA3C影响RTK通路
    1.材料方法
        1.1 实验样本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过表达SEMA3C激活RTK通路
        2.2 SEMA3C的6个受体的敲低稳转株的构建
        2.3 SEMA3C通过受体PLXND1和PLXNB1 激活RTK通路
    3.讨论
第四章 Vandetanib通过RTK抑制肝癌生长
    1.材料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肝癌细胞对Vandetanib的 IC50值
        2.2 Vandetanib对肝癌细胞RTK通路的影响
        2.3 Vandetanib抑制肝癌皮下瘤的生长
        2.4 Vandetanib通过抑制RTK通路蛋白抑制肝癌体内生长
        2.5 Vandetanib的安全性评价
    3.讨论
总结
    创新点
    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献综述 SEMA3C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HER2与MUC2、MUC5AC、MUC6、CDX2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材料
    1 研究对象
    2 研究资料
    3 实验仪器及试剂
方法
    1 实验方法
    2 结果判定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HER2、MUC2、MUC5AC、MUC6和CDX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2 胃癌组织HER2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胃癌组织Lauren分型与MUC2、MUC5AC、MUC6和CDX2 表达的关系
    4 胃癌组织HER2 表达与MUC2、MUC5AC、MUC6和CDX2 表达的关系
    5 影响胃癌HER2 状态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6 HER2 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胃癌组织中HER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胃癌病理样本来源及研究对象
        2.1.2 实验对象的纳入标准
        2.1.3 实验对象的剔除标准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步骤
        2.3.1.1 标本切片
        2.3.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3.2 结果判读
        2.3.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HER2 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3.2 HER2 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 Ki-67 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3.4 Ki-67 蛋白增殖指数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5 胃癌中HER2 蛋白与Ki-67 蛋白的相关性
第4章 讨论
    4.1 胃癌的研究现状
    4.2 HER2 蛋白和Ki-67 与胃癌之间的相关性论述
        4.2.1 HER2 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2.2 Ki-67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2.3 HER2 蛋白与Ki-67 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生长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MK及其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Midkine 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1.1 中期因子(Midkine)的结构及功能
        1.1.2 Midkine 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1.1.3 Midkine 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1.1.4 展望
    1.2 Sydencan-1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1 Sydencan-1 的结构和功能
        1.2.2 Sydencan-1 与肿瘤的关系
        1.2.3 Sydencan-1 的临床应用前景
        1.2.4 展望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来源
        3.1.1 病理资料收集
        3.1.2 组织处理
    3.2 主要实验设备
    3.3 主要实验试剂
    3.4 实验方法
        3.4.1 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实验原理
        3.4.2 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实验步骤
        3.4.3 结果判定
        3.4.4 随访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Midkine 在不同贲门癌粘膜病变中的表达
    4.2 Midkine 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4.3 Midkine 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预后
    4.4 Syndecan-1 在不同贲门癌粘膜病变中的表达
    4.5 Syndecan-1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6 Syndecan-1 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预后
    4.7 贲门癌组织中 Midkine 蛋白与 Syndeca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第5章 讨论
    5.1 Midkine 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5.2 Syndecan-1 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5.3 贲门癌组织中 Midkine 与 Syndecan-1 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图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IGF-1R和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IGF-1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背景介绍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临床标本
        1.2.2 临床资料收集
        1.2.3 免疫组化染色
        1.2.4 免疫组化IRS评分
        1.2.5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IGF-1R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
        1.3.2 IGF-1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1.3.3 在子宫内膜癌中IGF-1R的表达与ER表达相关
        1.3.4 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部分 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 背景介绍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临床标本
        2.2.2 临床资料收集
        2.2.3 免疫组化染色
        2.2.4 免疫组化IRS评分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EGFR在三种不同组织细胞的定位表达
        2.3.2 EGF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
        2.3.3 EGF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2.3.4 子宫内膜癌中IGF-1R与 EGFR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IGF-1R和 EGFR联合检测与E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1 背景介绍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临床标本
        3.2.2 临床资料收集
        3.2.3 免疫组化染色
        3.2.4 免疫组化IRS评分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本文总结
第四部分 结束语
    4.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4.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浸润性乳腺癌中AR、AREG和EGFR的功能互连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浸润性乳腺癌中AREG和 AR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预后意义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临床病理学资料
        1.1.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1.1.3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1.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1.1.6 随访及生存分析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1.2.2 AREG和 AR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定位
        1.2.3 浸润性乳腺癌中AREG、AR和 AR/AREG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差异
        1.2.4 AREG、AR和 AR/AREG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1.2.5 不同ER状态下AREG、AR和 AR/AREG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1.3 讨论
    1.4 小结
二、ER阴性乳腺癌中AR、AREG和 EGFR的功能互连作用关系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新鲜的乳腺癌组织
        2.1.2 ER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和培养条件
        2.1.3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2.1.4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2.1.5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
        2.1.6 Western blot分析
        2.1.7 细胞免疫荧光
        2.1.8 质粒构建、质粒提取和细胞转染
        2.1.9 免疫共沉淀(co-IP)
        2.1.10 MTT细胞增殖实验
        2.1.11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2.1.12 Transwell实验
        2.1.13 划痕实验
        2.1.14 动物体内试验
        2.1.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AR、AREG和 EGFR的蛋白表达
        2.2.2 AR蛋白与EGFR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
        2.2.3 AREG在人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2.2.4 AR对 AREG和 EGFR表达的影响
        2.2.5 AREG对 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2.2.6 AR和 AREG对 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2.2.7 AR和 AREG表达对动物体内肿瘤发生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三、特殊类型乳腺癌中AR的表达特征
    3.1 材料
        3.1.1 临床病例资料
        3.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3.2.2 AR分别在特殊类型乳腺癌及IC-NST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
        3.2.3 AR表达分别在特殊类型乳腺癌及IC-NST中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差异
        3.2.4 AR分别在不同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差异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雄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ER阴性PR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CXCL7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XCL7表达与胆管癌疾病进展、预后不良有关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部分 减少CXCL7表达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探讨[D]. 邱宇安. 南昌大学, 2021(01)
  • [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2X7受体的表达及预后分析[D]. 王鑫蓉.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SEMA3C错义突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 乔郭洁. 海南大学, 2020(04)
  • [4]HER2与MUC2、MUC5AC、MUC6、CDX2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D]. 张龙.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5]胃癌组织中HER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 王凡.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6]生长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谢传昊. 承德医学院, 2019(02)
  • [7]MK及其受体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D]. 呼秀峰.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8]IGF-1R和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马丽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浸润性乳腺癌中AR、AREG和EGFR的功能互连作用的研究[D]. 向国敏. 天津医科大学, 2019
  • [10]CXCL7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D]. 郭茜.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5)


肿瘤论文 乳腺癌论文 胆管癌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表皮生长因子论文

上一篇:大力推广“浅储晒湿”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
下一篇:探讨病案质量控制统计在医疗管理与评价中的应用论文_项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