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希瑟防火林带施工技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石楠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瑶[1](2020)在《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群落调查与防火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森林公园大火频发,世界各国深受其害。易燃林分面积过多和可燃物生物量加大已成为林火多发的首要因子。国内早期针对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研究局限于对单一树种的室内分析,不能客观反映森林类型的真实可燃性;另外对公园植物的防火性和景观格局的优化也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森林公园中主要植被类型的调查,分析其主要特征和不同标准地生物量及分布情况,结合林区植被覆盖度、地形等因子对森林公园进行精细火险等级区划,以此确定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防火布局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树种的燃烧性实验(含水量、失水速率、燃烧时间、灰分含量和碳含量测定)及生态学等特性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各树种的防火阻火性能进行综合评判,为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选择出优良的防火植物32种,利用植物景观配置、工程布设等措施对森林公园的火险敏感区进行系统优化,以期提高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综合防火水平,使该公园更好更持续稳定的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森林群落类型多以人工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将其划分为5个植被类型,分别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和经济林;17个群系,分别为桉树和红椎混交林、桉树和大叶栎混交林、桉树林、红椎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等。(2)通过样方调查、林分生物量调查和可燃物载量调查等,分析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林区的生物量分布情况,发现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以易燃林分占比较大,可燃物载量偏高。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介于10.14t/hm2~149.16t/hm2,林下灌草生物量介于0.92t/hm2~3.55t/hm2,林下枯落物生物量介于1.47t/hm2~5.08t/hm2。(3)根据森林群落和标准地调查,结合《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将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区划为五个火险类型,Ⅰ级极难燃林,Ⅱ级难燃林,Ⅲ级可燃林,Ⅳ级易燃林,Ⅴ级极易燃林。(4)参考前人防火树种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的实验数据,为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筛选的防火优化树种有海南蒲桃、火力楠、米老排、红荷木、鸭脚木、八角、灰木莲、九节、油茶、东方乌毛蕨、淡绿短肠蕨、花叶鹅掌柴、蝴蝶藤、红背桂、桂花、澳洲鸭脚木、非洲茉莉、山茶、虎尾兰等。(5)防火植物景观优化主要以林分结构改造为主,通过营造防火景观林带、混交抗火园林树种、降低林分密度、改造林下防火植物等措施对易燃林分进行优化,逐渐提升和完善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综合防火格局。(6)工程景观优化主要以防火设施布建为主,通过合理建设防火林带道路,布局蓄水池、消防栓、自动烟雾探测和高压喷淋系统等设施加强森林公园的整体防火水平。

杨丁,郝明灼,侯召斌,喻方圆,梁有旺,邹义萍,张玉[2](2021)在《五种常绿冬青叶片防火性能评价》文中认为为了筛选冬青属(Ilex)植物优良防火品种,了解该属植物叶片燃烧表现特征,优化园林树种防火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文以克恩氏冬青(Ilex×koehneana)、史蒂芬冬青(Ilex ‘Nellie R. Stevens’)、大别山冬青(I. dabieshanensis)、博福德冬青(I. cornuta ‘Burfordii’)、双核冬青(I. dipyrena)为研究对象,以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和石楠(Photinia serrulata)作为参照,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七种植物鲜叶和干叶的防火性能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冬青品种鲜叶火灾性能指数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余指标均呈极显着性差异。(2)经过因子分析进行评价得出鲜叶抗火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博福德冬青>史蒂芬冬青>大别山冬青>石楠>海桐>双核冬青>克恩氏冬青;干叶抗火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史蒂芬冬青>大别山冬青>博福德冬青>海桐>双核冬青>克恩氏冬青>石楠。(3)综合鲜叶及干叶的评分结果,得出博福德冬青、史蒂芬冬青、大别山冬青得分较高,防火性能优于石楠和海桐,防火性能表现更突出。

郭树林,徐善传[3](2020)在《舒城县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林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主要措施之一,生物防火林带还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鉴于此,本文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舒城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借鉴。

王叙兵[4](2018)在《皇甫山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主动防火,控制山火的第一道防线。该文以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高效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为主线,论述了防火林带建设的必要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布局、林带宽度设置、林带网格密度、林带培育与管理等关键技术,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火林带的防火减灾能力,为广大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余立华[5](2014)在《黄山市森林防火树种的选择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黄山市38个不同树种的防火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树种的燃烧性、生物学抗火特性以及经济现状与环境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评判排序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合黄山市森林防火树种24种,其中一级防火树种9种:木荷、杨梅、青冈栎、甜槠、深山含笑、石栎、油茶、苦槠、珊瑚树;二级防火树种15种:桂花、女贞、茶树、枇杷、光皮桦、冬青、厚皮香、石楠、香樟、侧柏、麻栎、柑桔、柏木、栓皮栎、交让木。并对不同立地、区位的森林生物防火带建设的树种选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项缨,黄媛媛[6](2013)在《台州市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文中提出在分析台州市森林火灾成因和现有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台州市的区位特点和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提出了适合台州市的17种防火林建设树种和四大类15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模式。

叶卫[7](2012)在《江苏溧阳龙潭林场绿色防火规划》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收集大量森林绿色防火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研究溧阳龙潭林场可燃物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分析火烧迹地和火灾发生规律,据此进行龙潭林场防火林带的规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根据林地的主要成分分为毛竹、马尾松、杉木、板栗、茶树、及其他这六种类型,依其燃烧性绘制了该林场的森林火险图,分别用一级、二级和三级火险区域表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溧阳龙潭林场进行了绿色防火规划,确定适合该林场防火林带建设的树种。其中,常绿乔木树种11科20种,落叶乔木树种20科34种;常绿灌木树种11科14种,落叶灌木树种8科9种。木本植物共计77种。龙潭林场防火林带分为三级建设,一级防火林带沿山脊布设,20~30m;二级防火林带应沿山脊或林班界、地类界设置支干林带,宽度10~20m;三级网络应沿林缘、林班界和小班设置副林带,宽度6~10m。林带结构以单层疏透结构为主,通风系数在0.43~0.50之间,种植方式有方形、三角形、行列形、梅花形和混合型等,具体以树种特性、立地条件而定。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溧阳龙潭林场绿色防火林带规划图。最后对该林场绿色防火规划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邱东法[8](2012)在《谈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兴隆林业局林场新民林场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包括选址、整地、树种选择、苗木要求、栽植及抚育管理等,以供参考。

李飞峰[9](2012)在《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概述了森林火灾与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国内外生物防火林带研究与建设现状、宁波市森林火灾发生与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情况。以杨梅林、柑桔林、毛竹林、雷竹林、茶园、油茶林等6种生产中常用的典型生态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生态型生物防火林带木荷林为对照,构建了3个典型数学模型,从直接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等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各种类型生物防火林带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从绝对量上看,在计算期内每公顷生物防火林带的年均直接经济效益排序为:柑桔林(66212元/hm2)>茶园(56400元/hm2)>杨梅林(42328元/hm2)>雷竹林(16007元/hm2)>毛竹林(15363元/hm2)>油茶林(12013元/hm2)>木荷林(5015元/hm2);从投入产出比的结果来看,其经济效果的排序为:杨梅林(1:7.11)>柑桔林(1:3.29)>毛竹林(1:2.35)>油茶林(1:2.32)>木荷林(1:2.26)>雷竹林(1:2.15)>茶园(1:1.92),与经济效益绝对量的测算略有不同。从总体而言,茶园林带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林分,年均经济效益为次高,但投入产出比最低;果树林带的投入和产出均较高,年均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排名都位居前列,属于可以优先选择的发展模式;竹类林带年均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的排名均居于中间,但与茶园和果园相比,管理相对粗放,在生产中也可以多加推广;油茶林带和传统的木荷林带的年均经济效益排名靠后,但投入产出比排名均居于中游,可以在立地条件一般、管理不太便捷的区域推广应用。本文探讨了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效果,认为发展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能够很好地解决森林权属与造林用地、投入、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效益林业等诸多制约生物防火林带发展的瓶颈问题。

黄江怀[10](2011)在《皖南集体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实践并根据集体林区林权特点,选择了皖南东至县几个建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进行了典型调查,并总结了5个保障措施与5个营造技术措施。作者认为:必须通过各措施体系的落实,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才能顺利建成并长期发挥作用。

二、石楠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楠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群落调查与防火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森林火灾统计概况
        1.1.1 森林防火重要性
        1.1.2 国外火灾概况
        1.1.3 国内火灾概况
    1.2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1.3 森林火险区划研究进展
        1.3.1 国内森林火险区划依据
        1.3.2 国内森林火险区划进展
        1.3.3 国内森林火险区划因子
    1.4 防火植物研究进展
        1.4.1 国外防火植物试验
        1.4.2 国外防火植物种类
        1.4.3 国内防火植物试验
        1.4.4 国内防火植物种类
    1.5 防火景观研究进展
        1.5.1 国外景观格局研究
        1.5.2 国内景观格局研究
        1.5.3 国内防火林带研究
    1.6 项目研究目的
    1.7 项目研究意义
第二章 区域概况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实验方法
        2.2.1 群落调查方法
        2.2.2 乔木层生物量测定
        2.2.3 林下灌草生物量测定
        2.2.4 枯落物生物量测定
        2.2.5 火险区划方法
        2.2.6 含水量测定
        2.2.7 失水速率测定
        2.2.8 燃烧时间测定
        2.2.9 灰分和碳含量的测定
        2.2.10 防火优化方法
    2.3 数据分析方法
    2.4 主要技术路线
第三章 森林公园群落调查
    3.1 群落类型组成
    3.2 主要植被特征
        3.2.1 常绿阔叶混交林
        3.2.2 常绿阔叶林
        3.2.3 常绿针叶林
        3.2.4 常绿针阔混交林
        3.2.5 经济林
        3.2.6 植被可燃性分析
    3.3 森林公园植物组成
    3.4 园林植物配置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落生物量研究
    4.1 研究区域
    4.2 研究分析
        4.2.1 林分结构特征
        4.2.2 生物量特征
    4.3 研究结果
第五章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
    5.1 区划分析
        5.1.1 坡向等对火情的影响
        5.1.2 林分对火情的影响
    5.2 区划结果
    5.3 结果分析
        5.3.1 林分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防火植物测定
    6.1 实验对象
    6.2 实验内容
        6.2.1 生态学等特性分析
        6.2.2 含水量测定
        6.2.3 失水速率测定
        6.2.4 燃烧时间测定
        6.2.5 灰分和碳含量测定
    6.3 实验研究结果
        6.3.1 指标相关性分析
        6.3.2 指标关联性分析
        6.3.3 指标平均值分析
        6.3.4 排序差异比较
        6.3.5 植物防火等级确定
    6.4 优良防火植物借鉴
        6.4.1 防火植物种类
        6.4.2 生态学等分析
        6.4.3 借鉴结果
    6.5 防火植物确定
第七章 防火优化研究
    7.1 森林公园现状
        7.1.1 林分现状
        7.1.2 设施现状
    7.2 优化依据
    7.3 优化原则
        7.3.1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7.3.2 科学优先、适地适树
        7.3.3 结合季相、顾全大局
        7.3.4 回归自然、注重经济
    7.4 优化方向
        7.4.1 防火林带优化
        7.4.2 林分结构优化
        7.4.3 植物配置优化
        7.4.4 植物季相分析
    7.5 防火工程优化
        7.5.1 传统设施优化
        7.5.2 智能识别系统
    7.6 局部景观防火优化
        7.6.1 星月湖现状分析
        7.6.2 小气候影响
        7.6.3 星月湖景观优化
    7.7 综合防火水平预测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研究结论
    8.2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名录
致谢

(2)五种常绿冬青叶片防火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样品制备
    1.2 实验方法
        1.2.1 指标测定用烘干法计算鲜叶含水率:W=[(g-g0)/g]×100%。
        1.2.2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Excel 2016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燃烧实验结果
    2.2 可燃性主成分提取及因子得分模型
        2.2.1 鲜叶可燃性主成分提取及因子得分模型建立
        2.2.2 干叶可燃性主成分提取及因子得分模型建立
    2.3 叶片燃烧性排序模型建立与应用
        2.3.1 鲜叶燃烧性排序模型
        2.3.2 干叶燃烧性排序模型
3 讨论与结论

(3)舒城县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防火树种的选择原则
2 主要防火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2.1 油茶
    2.2 木荷
    2.3 红叶石楠
    2.4 珊瑚树
    2.5 女贞
    2.6 茶叶
    2.7 桂花
    2.8 大叶冬青
3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原则
    3.1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在实效的原则
    3.2 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3.3 网络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
    3.4 防火功能与多种效益兼顾的原则
    3.5 有利于森林经理和资源管理的原则
    3.6 树种搭配
4 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4.1 防火树种选择
    4.2 造林措施
    4.3 抚育管理

(4)皇甫山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林场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生物防火林带营建的主要技术
    2.1 合理选择生物防火树种
    2.2 构建防火林带网络
        2.2.1 规划原则
        2.2.2 防火林带类型及相关参数设计
        2.2.3 防火林带营造关键技术
        2.2.3. 1 新建型防火林带
        2.2.3. 2 培育提高型防火林带
3 小结与建议

(5)黄山市森林防火树种的选择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测定和评定方法
    2.2 分析方法
        2.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2.2 构造判断矩阵
        2.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2.2.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判断矩阵O-U及其计算结果
    3.2 判断矩阵U 1-M及其计算结果
    3.3 判断矩阵U 2-M及其计算结果
    3.4 判断矩阵U 3-M及其计算结果
    3.5 层次总排序及其计算结果
    3.6 各树种1 1个指标实际测定或评定值及其标准化值
    3.7 各树种防火性能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6)台州市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台州市防火林带建设概况
2 台州市森林火灾主要成因分析
3 台州市主要防火林带类型及其特点
    3.1 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带
    3.2 改建型生物防火林带
    3.3 培育提高型生物防火林带
    3.4 其他防火带 (河流、道路、采石场等
4 台州市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4.1 主要存在问题
        4.1.1 树种单调, 结构单一。
        4.1.2 对生物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认识模糊。
        4.1.3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不科学、布局欠合理。
    4.2 建议与发展对策
        4.2.1 生物防火林带重点区域的建设及适宜林带类型的选择。
        4.2.2 台州市生物防火树种选择。
        4.2.3 合理设计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模式。
        4.2.4 不同防火林带应科学搭配、合理布局。
        4.2.4.1 生态防护型生物防火林带。
        4.2.4.2 经济型和生态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
        4.2.4.3 生态景观型生物防火林带。
        4.2.4.4 用材兼用型生物防火林带。
5 结语

(7)江苏溧阳龙潭林场绿色防火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森林火灾危害
    2 森林防火的基本定义
    3 国内外研究
        3.1 国内研究
        3.1.1 森林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3.1.2 法规体系
        3.1.3 绿色防火的概念及阻火机理
        3.1.4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3.1.5 营林方式
        3.1.6 防火林带网络系统
        3.1.7 森林绿色防火规划
        3.1.8 江苏省森林火险区划
        3.2 国外研究
        3.2.1 绿色防火林带
        3.2.2 综合防火道及防火植物隔离带
    4 课题来源、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溧阳龙潭林场现状
    1 自然条件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质构造
        1.1.2 地貌
        1.1.3 水系
        1.1.4 气候
        1.1.5 土壤
        1.2 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
    2 社会经济情况
    3 交通情况
    4 森林火灾资料
第三章 龙潭林场防火规划的调查研究
    1 溧阳龙潭林场可燃物类型、分布及特点
        1.1 森林可燃物分类
        1.2 龙潭林场森林分布、特点及可燃物类型
        1.2.1 研究方法
        1.2.2 结果
    2 火烧迹地情况和火灾发生规律
    3 现有防火设施及抗火性能
    4 龙潭林场森林火险图
第四章 溧阳龙潭林场防火林带规划
    1 绿色防火
    2 树种选择
        2.1 林木燃烧的理化性质
        2.2 林木燃烧的生物学特性
        2.3 林分燃烧的生态学特性
        2.4 龙潭林场绿色防火林带适宜树种
    3 溧阳龙潭林场防火林带营造
        3.1 林带宽度
        3.2 防火林带阻隔网
        3.3 林带结构
        3.4 建设周期
第五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1 生态效益
    2 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附图
详细摘要

(9)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森林火灾与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概述
3 国内外生物防火林带研究与建设现状
    3.1 国外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研究
        3.1.1 树种选择方面
        3.1.2 林带结构方面
        3.1.3 林带规格方面
        3.1.4 林带设置方面
    3.2 国内生物防火林带研究
        3.2.1 防火树种的选择
        3.2.2 防火林带结构、位置和配置
        3.2.3 林带规格
        3.2.4 阻火机理研究
    3.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4 宁波市森林火灾发生与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概况
    4.1 宁波市森林资源情况
    4.2 宁波市历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4.3 宁波市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现状分析
        4.3.1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取得的成就
        4.3.2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宁波市生物防火林带研究情况
        4.4.1 生物防火树种选择
        4.4.2 营建的防火林带模式
        4.4.2.1 生态经济型防火林带
        4.4.2.2 生态型防火林带
5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
    5.1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基础上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
        5.1.1 典型生物防火林带模式选择
        5.1.2 计算周期的确定
        5.1.3 经济效益主要相关指标的设定
        5.1.3.1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造抚成本和管护费用关系
        5.1.3.2 林产品生产成本与营销费用
        5.1.3.3 产品销售收入
        5.1.3.4 税金
        5.1.4 生物防火林带不同营建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5.1.4.1 生态经济型防火林带果树类、茶园、油茶类经济效益模型
        5.1.4.2 生态经济型防火林带竹林经济效益模型
        5.1.4.3 木荷等乔木生态型防火林带经济效益模型
        5.1.5 不同营建方案模型测算
        5.1.5.1 杨梅防火林带经济效益测算
        5.1.5.2 毛竹防火林带经济效益测算
        5.1.5.3 木荷防火林带经济效益测算
    5.2 投入产出分析基础上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模式选择
        5.2.1 杨梅防火林带投入产出比测算
        5.2.2 毛竹防火林带投入产出比测算
        5.2.3 木荷防火林带投入产出比测算
    5.3 结论
6 宁波市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6.1 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与森林火灾发生的问题
    6.2 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所能解决的诸多问题
        6.2.1 林权与林地制约问题
        6.2.2 投资问题
        6.2.3 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效益林业问题
    6.3 直接界定型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问题
        6.3.1 现有可利用的生物阻隔系统分析
        6.3.2 直接界定型生物防火林带应具备的条件
        6.3.3 直接界定型生物防火林带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10)皖南集体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保障措施调查
    2.2 营林技术措施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障措施
        3.1.1 合理选址
        3.1.2 山场组合
        3.1.3 资金保障
        3.1.4 确定承包人
        3.1.5 确定技术责任人
    3.2 营造技术
        3.2.1 植被处理
        3.2.2 造林整地
        3.2.3 防火树种选择
        3.2.4 严把苗木和栽植关
        3.2.5 抚育管理

四、石楠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群落调查与防火优化研究[D]. 张瑶. 广西大学, 2020(07)
  • [2]五种常绿冬青叶片防火性能评价[J]. 杨丁,郝明灼,侯召斌,喻方圆,梁有旺,邹义萍,张玉. 广西植物, 2021(05)
  • [3]舒城县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林技术[J]. 郭树林,徐善传.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1)
  • [4]皇甫山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初探[J]. 王叙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18(21)
  • [5]黄山市森林防火树种的选择与研究[J]. 余立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14(03)
  • [6]台州市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J]. 项缨,黄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 [7]江苏溧阳龙潭林场绿色防火规划[D]. 叶卫.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8]谈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 邱东法.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3)
  • [9]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研究[D]. 李飞峰. 浙江农林大学, 2012(01)
  • [10]皖南集体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措施[J]. 黄江怀. 安徽林业科技, 2011(05)


森林防火论文 林业论文 森林火灾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细节生成角度的指纹匹配算法
下一篇:论公共关系与高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