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刘义威,梁超,全信斌,陈伊莹[1](2020)在《2004~2019年广西玉林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04~2019年广西玉林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了解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9年玉林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时间的疟疾报告发病率,比较疟疾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比较疟疾病例的地区分布、季节性分布、来源地分布情况。结果 2004~2019年玉林市共报告疟疾病例89例,其中间日疟42例、恶性疟37例、卵型疟2例、未分型疟疾8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01/10万~0.30/10万;病例年龄在10~55岁,主要为农民、民工,分布于全市7个区(县、县级市),全年均有病例,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女病例比为21.25∶1,病例来源地主要为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疟疾流行区。结论玉林市各年输入性疟疾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疫情平稳,输入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早发现早治疗病例是玉林市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叶升玉[2](2020)在《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通过检测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缅甸克钦邦拉咱市和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 gene,Pfcrt)、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l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Pfmdr1)、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Pfdhfr)、二氢蝶酸合成酶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dihydroponic synthase gene,Pfdhps)和恶性疟原虫Kelch 13螺旋体基因(Kelch 13 propeller,PfK13)突变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地区差异,为当地制定有效的恶性疟治疗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收集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缅甸克钦邦拉咱市和和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恶性疟原虫样本(n=175),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恶性疟原虫Pfcrt、Pfmdr1、Pfdhfr、Pfdhps和PfK13基因多态性。[结 果]恶性疟原虫Pfcrt(C72S、M74I和N75E)突变率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缅甸克钦邦拉咱市和和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均以三重突变型(CVIET)为主,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01年野生型株占20%(6/30),三重突变型(CVIET)比例为76.7%(23/30),但2006年均为三重突变型(CVIET),即100%(25/25);缅甸拉咱市,2001~2012年三重突变型(CVIET)比例逐年升高,即由2001年的75%(15/20)上升至2012年的77.5%(31/40),2007和2012年仍存在少量的三重突变型(CVIDT),分别为5%(1/20)和5%(2/40);缅甸勐冒县,2009年三重突变型(CVIET)比例为67.5%(27/40),二重突变型(SVMNT)为30%(12/40)。恶性疟原虫Pfmdr1(N86Y和F1226Y)突变率在上述三个地区间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2001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野生型株为36.7%(11/30),N86Y和Y184F突变率均为 20%(6/30),F1226Y 突变率为 16.7%(5/30),而 2006 年景洪市则以 F1226Y突变为主(40%,10/25),且还可检测到少许二重突变类型(N86Y/F1226Y和Y184F/F1226Y),比例为8%(2/25);缅甸拉咱市,2001~2012年野生型株比例有下降趋势,突变以Y184F为主,即从2001年的25%(5/20)升高至2007年的35%(7/20)和2012年的37.5%(15/40);缅甸勐冒县,野生型比例较高(47.5%,19/40),突变以 Y184F 为主(27.5%,11/40)。恶性疟原虫Pfdhfr(N51I、C59R和S108N)突变率在3个地区间存在显着差异(P<0.001),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01年野生型株占23.3%(7/30),以四重突变型(IRNL)为主(26.7%,8/30),但2006年景洪市均发生突变,且以二重突变型(NRNI)为主(44%,11/25);缅甸拉咱市,2001~2012年四重突变型(IRNL)比例逐年增加,即从2001年35%(7/20)升高至2012年的60%(24/40);缅甸勐冒县,2009年野生型比例最高(45%,18/40),也以四重突变型为主(40%,16/40)。恶性疟原虫Pfdhps(S436A/F、A437G和K540N)突变率在3个地区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01年以二重突变型(SAEG)占主导(53.3%,16/30),但2006年以S436A为主(40%,10/25);缅甸拉咱市,2001~2012年均存在5%的野生型,三重突变型(FAEG)逐年升高,即从2001年5%(1/20)升高至2012年的37.5%(15/40);缅甸勐冒县,2009年未发现野生型,以二重突变(AAEA和FGKA)和三重突变(FAEG)型为主,分别为50%(20/40)和27.5%(11/40)。恶性疟原虫PfK13 F446I突变率在3个地区间差异显着(P<0.001),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01年仅检测到一例发生F446I突变,但2006年均未发生突变;缅甸勐冒县2009年均为野生型,但缅甸拉咱市突变率较高,其中F446I突变率由 2001 年的45%(9/20)降低至 2007年的 40%(8/20)和 2012年的 25%(10/40)。[结 论]中缅边境3个地区Pfcrt基因均以三重突变型(CVIET)为主,氯喹抗性率普遍较高。Pfmdr1基因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以F1226Y突变为主,拉咱市以Y184F突变为主但有下降趋势,勐冒县以Y184和N86Y突变为主。Pfdhfr基因除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以二重突变型(NRNI)为主外,缅甸拉咱市和勐冒县均以四重突变型(IRNL)为主。Pfdhps基因均以二重突变型(AAEA和FGKA)或三重突变型(FAEG)为主,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性仍较高。西双版纳州景洪市PfK13基因突变率极低,勐冒县未发现PfK13突变,拉咱市则以F446I突变为主,且2001年已出现青蒿素抗性,但2001~2012年突变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监测。

邓积广,余水兰,黄建华,黄石[3](2016)在《1951-2014年广西平果县疟疾疫情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消除疟疾后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51-2014年平果县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51-2014年平果县累计报告疟疾病例71 365例,疟疾发病率从1960年的429.43/万下降至1993年的0。1993年达到了基本消除疟疾目标,2002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4年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在不同阶段实施的疟疾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输入性病例及时处置,这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蓝凤,王倩[4](2015)在《2004-2013年广西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和掌握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对2004-2013年玉林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玉林市疟疾发病率为0.02/10万0.33/10万,共报告疟疾病例70例,其中间日疟41例,恶性疟22例,疟疾(未分型)7例,病例分布于全市5县(市)2区,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16.5∶1,年龄在1055岁间,职业主要为农民、民工,感染来源地主要为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疟疾流行区。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玉林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加强对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务工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疟疾危重和死亡病例增多的重要措施。

李锦辉,韦树姣,杨益超,黎军[5](2015)在《2012-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12—2013年广西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来源地区、感染疟原虫种类,病例人群、地区和季节分布,诊治报告情况,为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全自治区各县(市、区)疟疾年度报表、人口资料和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广西共报告输入性疟疾1 470例,其中恶性疟占输入性疟疾病例总数86.87%(1 277例)、间日疟占9.32%(137例)、三日疟占0.88%(13例)、卵形疟占1.43%(21例)、混合感染占1.16%(17例)和临床诊断疟疾占0.34%(5例)。男性病例占病例总数98.78%(1 452例),女性占1.22%(18例),2150岁病例占病例总数92.25%(1 356例);来自非洲的病例占病例总数95.03%(1 397例),来自东南亚的病例占4.97%(73例);农民工病例占病例总数91.70%(1 348例),输入疟疾病例分布于13个地级市54个县(市、区)。疟疾患者返乡后1d内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病例占病例总数46.60%(685例),2d内者占68.02%(1 000例),34d者占16.46%(242例),5d者占15.51%(228例)。输入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12年全自治区疟疾发病率(0.42/10万)比2011年(0.22/10万)上升90.91%,2013年发病率(2.37/10万)比2012年上升464.29%。但由于措施得当,输入疟疾未在当地引起传播。结论加强农民工健康教育和医疗卫生人员疟疾诊治知识培训,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和减少疟疾病例死亡的重要措施。

杨彦,刘义威,全信斌,陈伊莹,王倩,梁超[6](2015)在《广西玉林市1999~2013年疟疾监测及防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19992013年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及评价消除疟疾措施效果。方法对19992013年玉林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对该阶段疟疾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监测19992013年玉林常住人口中的"三热"病人,共镜检血样169 501人份,均为阴性;检测本地居民血清抗体17 053人份,均为阴性。19992013年玉林共报告82例疟疾,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9992004年80.00%(12/15)为境内输入且均为间日疟,20052013年74.64%(50/67)为境外输入且有37.31%(25/67)的恶性疟。时间分布出现6月和11月两个高峰。职业分布中,建筑、采矿和种植等户外作业类职业占69.51%(57/82)。结论玉林市19992013年的疟疾防治措施有效,但仍存在疟疾病例输入风险,且风险来源由境内转移至境外。

林康明,黎军,韦树娇,黄亚铭,李锦辉,郭传坤,韦海艳,杨益超[7](2014)在《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2012年疟疾疫情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李锦辉,黎军,毛玮,林康明,韦海艳[8](2014)在《2009-2011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八市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2009-201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调整疟疾监测和控制疟疾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09-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疟疾流行和防治效果。结果 2009-2011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1/10万、0.04/10万和0.23/10万,2010年发病率比2009年上升300%,2011年发病率比2010年上升475%,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住人口发热患者血检40 379人次,未检出本地感染疟原虫阳性;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19 992人,疟原虫阳性率0.08%。结论广西本地传播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输入疟疾导致发病率上升。落实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管理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才能巩固防治成果。

黎军,韦树娇,林康明,毛玮,李锦辉,郭传坤,黄亚铭[9](2014)在《2012年广西疟疾流行状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2012年广西疟疾流行状况,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广西2012年中国疾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及各市县监测数据,并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图表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在广西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人共220例,其中当地居民间日疟病例1例,恶性疟占78.64%(173/220)。219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中有191例在非洲7个国家感染,恶性疟占87.44%(167/191),28例在东南亚6个国家感染,恶性疟占21.43%(6/28),其中南宁市上林县病例占总病例的52.73%(116/220)。2012年全区疟疾死亡病例为3例。全区123个市县中有疟疾病例报告共27个市县,受威胁人群占总人口的36.67%。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出现,人群年发病率为0.42/10万。结论 2012年广西疟疾病例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96.43%,加强对非洲务工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预防疟疾危重和死亡病例增多是其工作重点。

李锦辉,杜进发,林康明,毛玮,蒋智华,黎军[10](201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和流行动态,为调整疟疾防治对策和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疟疾疫情、疟疾调查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1年广西检出疟疾患者2 406例,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0.91/10万下降至2011年0.21/10万。其中,2001~2008年发病率下降3.30%~43.75%,2009~2011年发病率上升11.11%~61.54%。监测12年,检出本地感染疟疾患者312例,占全自治区疟疾患者总人数12.97%(312/2406);检出输入性疟疾2 094例,占全自治区疟疾病例总人数87.03%(2094/2406)。结论广西本地感染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是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和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二、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4~2019年广西玉林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分类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疟疾疫情概况
    2.2 不同年份的疟疾监测结果及报告发病率
    2.3 疟疾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2.4 疟疾病例的地区分布
    2.5 疟疾病例的月份分布
    2.6 病例来源地分布
3 讨 论

(2)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我国恶性疟原虫主要药物抗性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1951-2014年广西平果县疟疾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防治措施
    1.3 监测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摸底,试点防治阶段(1951-1960年)
    2.2 全面控制、攻坚阶段(1961-1982年)
    2.3 基本消灭阶段(1983-1993年)
    2.4 实现基本消灭后监测阶段(1994-2009年)
    2.5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4年)
3 讨论

(4)2004-2013年广西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5)2012-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输入性疟疾病例判定
    3统计分析
结果
    1疫情概况
    2流行病学特征
    3病例感染来源地区
    4病例返乡后治疗情况
    5病例接诊和报告情况
讨论

(6)广西玉林市1999~2013年疟疾监测及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和监测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2.2 人群分布
        2.2.2. 1 性别、年龄分布
        2.2.2. 2 职业分布
        2.2.3 病例来源地分布
    2.3发热病人血检
3 讨论

(7)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2012年疟疾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分类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2.2 疟疾监测情况
    2.3 疟疾病例分布特征
        2.3.1 地区分布
        2.3.2 发病季节分布
        2.3.3 职业分布
3 讨论

(8)2009-2011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八市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侦查
    1.3 病例诊疗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监测
        2.1.1 常住人口发热患者血检
        2.1.2 流动人口血检
        2.1.3 病灶点居民带虫调查
    2.2 发病情况
    2.3 流行特征
        2.3.1 病例分类
        2.3.2 人群分布
        2.3.3 地区分布
        2.3.4 季节分布
        2.3.5 职业分布
    2.4 媒介监测
3 讨论
    3.1 控制本地传播疟疾回升
    3.2 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
    3.3 病例来源变迁
    3.4 继续加强监测, 巩固防治成果。

(9)2012年广西疟疾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常住人口血检
        1.2.2 流动人口血检
        1.2.3 疟疾抗体监测
        1.2.4 疟疾病例核实
        1.2.5 病人治疗和病灶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率
    2.2 常住人口血检
    2.3 流动人口血检
    2.4 疟疾抗体监测
    2.5 疟疾病例感染来源分类
    2.6 虫种分类
    2.7 本地感染疟疾地区分布
3 讨论

四、广西玉林市2001~2003年疟疾病例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4~2019年广西玉林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J]. 王倩,刘义威,梁超,全信斌,陈伊莹. 内科, 2020(04)
  • [2]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 叶升玉.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1951-2014年广西平果县疟疾疫情分析[J]. 邓积广,余水兰,黄建华,黄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04)
  • [4]2004-2013年广西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病学分析[J]. 蓝凤,王倩.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6)
  • [5]2012-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J]. 李锦辉,韦树姣,杨益超,黎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02)
  • [6]广西玉林市1999~2013年疟疾监测及防控[J]. 杨彦,刘义威,全信斌,陈伊莹,王倩,梁超. 中国热带医学, 2015(01)
  • [7]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2012年疟疾疫情分析[J]. 林康明,黎军,韦树娇,黄亚铭,李锦辉,郭传坤,韦海艳,杨益超. 中国热带医学, 2014(11)
  • [8]2009-2011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八市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 李锦辉,黎军,毛玮,林康明,韦海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10)
  • [9]2012年广西疟疾流行状况分析[J]. 黎军,韦树娇,林康明,毛玮,李锦辉,郭传坤,黄亚铭. 医学动物防制, 2014(01)
  • [10]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J]. 李锦辉,杜进发,林康明,毛玮,蒋智华,黎军. 中国热带医学, 2013(06)


疟疾论文 疟原虫论文 玉林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突变理论论文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论文_王春梅
下一篇:影响养蚕消毒效果及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