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M-Systems 开发用于信息设备、通信和网络设备的电子磁盘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M-Systems针对信息家电、通信及网络设备发展电子盘(论文文献综述)

彭丹[1](2009)在《应用于数控系统的嵌入式Linux系统研究 ——基于Linux系统的裁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嵌入式Linux系统的裁减的问题。Linux系统的裁减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在特定的嵌入式环境下与需求相匹配的嵌入式Linux系统。Linux的性能、可靠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与其支持多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硬件设备、图形支持和通信协议相结合,把Linux建成了一个日益发展的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构建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而这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对Linux系统部分的裁减。本文描述了建立嵌入式Linux的基本步骤,其中Linux的内核裁减一般是利用了Linux自身的裁减编译系统(make menuconfig),裁减都是以模块化选择进行,裁减粒度比较大,所能裁减的效果并不好。而本文通过对应用程序调用的分析,对Linux库文件和内核进行了功能上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调用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裁减,可以进一步提高裁减效果。在技术上运用了构造调用关系的裁减方法,提出了裁减的基本思路和一些技术问题。最后,以数控系统的特殊要求为目标,对Linux进行了裁减和重新构建,包括使用RTLinux对Linux增强实时性,裁减库文件,修改裁减内核文件,引导程序的配置等,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何广生[2](2008)在《基于双核的安全Windows终端系统辅核通信模块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PC终端的数据信息安全也变得日益严重。在国内Windows PC终端普遍应用,该终端安全机制较为薄弱,其上存放的敏感信息成为网络窃取的主要对象。本课题提出采用主辅式双核、双操作系统模型来解决Windows终端的安全问题并得到国家863计划支持。在双核双操作系统模型中,主核端为X86主机并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辅核端为基于ARM核的网络安全防护板卡并运行高安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通过在辅核端运行安全处理软件对出入Windows PC终端的网络数据进行安全处理,从而达到保护Windows终端网络安全的目的。由于将安全处理与Windows操作系统相分离,并能够做到Windows操作系统与外网物理上的隔离,双核双操作系统结构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可以被攻击者绕过的缺点,能够实现对Windows PC终端更好保护。在“双核双操作系统”架构下,本文负责辅核系统通信模块的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完成四部分工作:对运行在辅核板卡上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了选择并完成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嵌入式文件系统的制作;研究辅核系统和Windows主机的通信方法、提出采用双端口缓存方法完成和主机系统通信的模式,设计和实现基于双端口存储器的主辅核通信缓冲机制以及主辅核通信协议;设计和实现基于CS8900A网络控制器的辅核外网通信驱动程序实现辅核和网络通信;在分析网络安全防护板卡硬件基础上,结合主辅核通信模块和辅核外网通信模块的功能特点,提出了在Netfilter框架基础上改进的辅核提取转发模块新的通信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具体实现。本文辅核通信模块应用于“双核双操作系统”架构下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辅核系统网络安全处理提供了高速稳定的通信平台,达到课题设计目的。

危华进[3](2008)在《基于嵌入式Linux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车载信息显示系统是司机与机车进行交流的重要设备,为司机操作以及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无论从理论方法还是技术实现上开展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功能需求,作者提出利用RTAI来改善嵌入式Linux系统的实时性能,利用MiniGUI图形界面系统来设计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界面,然后将它们结合完成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本文选择SX-340型PC/104作为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包括嵌入式Linux的内核模块分析、内核的裁剪策略分析、根文件系统的构建和引导程序的设计等工作。然后分析了Linux的实时性不足的原因,并比较了Linux实时化的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直接修改Linux内核,如KURT,另外一种是双内核思想,即在Linux内核上在增加一个专门的实时内核,如RTAI、RTLinux。在本文中选择利用开源RTAI技术实现嵌入式Linux的实时性能,并对修改后的实时内核进行实时性能测试,确认实时内核能够满足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车载信息显示系统实时任务的设计。虽然基于Linux的台式机上有着完善的图形用户界面,但由于其程序庞大、臃肿、资源占用太大不能用于车载信息显示系统,作者利用我国自主开发的自由软件MiniGUI设计完成了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最后将MiniGUI库文件和应用程序移植到嵌入式Linux系统中完成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

李颂[4](2007)在《嵌入式设备接入HP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基于Linux OS的嵌入式装置由于其小型紧凑、接口丰富、价格低廉、抗恶劣环境、源代码公开等特性,目前被大量用作许多控制系统的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承担着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及命令执行的重任。由于软硬件资源的限制,嵌入式设备通常不具有较高的智能,难以承担大中型实时系统的复杂数据处理和控制策略优化任务,这部分工作需要由控制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HPC)来完成。由此需要研究嵌入式设备到HPC系统间的接入系统。由于控制系统前后端之间的通信可能面临数据量巨大、时延敏感、缺乏有线信道等问题,因此设计并实现高性能的接入方案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本课题源于“985”工程“智能信息技术”项目的需要,对嵌入式装置到中心机房高性能计算机接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实现了一个架构于SCM-7050嵌入式核心板的图像采集装置接入HP RX4640小型机的Demo系统。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核心板硬件平台进行Linux内核的剖析与精简、硬件驱动程序的改造、内核向Flash芯片的移植,以及引导程序的设计与烧写;(2)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上完成实时图像采集、传输、回放以及云台控制等一系列软件开发接口和扩展功能模块的设计;(3)针对控制系统地域分散,受控点通信不便等特点,进行了基于GPRS的无线通信信道的设计;(4)在详尽剖析Linux内核TCP/IP实现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接入系统的通信需求,改造内核的TCP/IP协议栈,提高传输性能;(5)分析SMP与MPP两种计算机系统实现高性能计算的软件支撑平台,使用OpenMP函数库在小型机上实现一个并行图像处理的示例程序。课题的创新点首先体现在集成与应用的创新:运用高端接入系统实现嵌入式装置与HPC计算机的无缝对接,优势互补,为建立大规模高性能控制系统提供基础框架;其次是在改造Linux内核的TCP/IP协议栈时,引入数据对象和对象池双重管理机制来管理数据单元,类似于CPU内存访问中的一级和二级缓存,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以及硬件缓存区级系统总线的利用率。课题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包括:运用软构件技术改造系统,提高构建各种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可重用性;针对通信需求进一步优化内核的TCP/IP协议栈,提高接入信道的吞吐量与实时性;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接入系统,对于后端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算法研究属于另一层面的研究范畴,本文只是做了例证,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

槐博超[5](2007)在《基于PC/104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控制领域深刻的技术变革。控制系统结构向网络化、专用性、开放性方向发展成为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的紧密结合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来源于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网络化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关键单元技术的研究”,对嵌入式智能控制器及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实现进行研究,并以全自动中药滴丸机为控制对象进行了具体设计。提出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底层为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现场智能设备层,中间层为基于嵌入式控制器和工业PC的现场监控层,上层为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层。智能设备层是指安装在工业现场的PLC、智能仪表、采集器等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它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及现场数据的采集,并与智能控制层进行数据交互,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网络控制系统的中间层是智能控制层,该层从现场设备中获取数据,完成各种控制策略、运行参数的监测、报警、分析等功能,另外还包括控制组态的设计和下装,即实现本地监控功能。远程监控层采用B/S结构,智能控制器中的信息转入上层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上层Web服务器与通用Internet网络相连,这样远程用户就能通过浏览器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本论文致力于中间层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的开发和研究。嵌入式智能控制器选用基于PC/104总线的研华PCM-3350嵌入式工控机,软件系统采用Microsoft公司专门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net。在PCM-3350平台下,自行开发了嵌入式以太网模块、PROFIBUS-DP主站通讯模块、RS485通讯接口模块,并配合智能设备层和远程监控层完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硬件搭建。同时,利用Platform Builder和Embedded Visual C++进行Windows CE.net内核定制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在Windows CE.net环境下为自主开发的硬件模块开发驱动程序。设计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具有结构紧凑、实时性、稳定性强、模块化、网络化等特点,有自动/手动两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可单机运行也可联机运行。经系统调试,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稳定可靠的控制,并配合其他设备实现了滴丸生产的现场控制、本地监控和远程监控。

庞俊[6](2007)在《基于S3C2410/VxWorks平台的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列车作为陆地上的一种特种车辆,其运行的可靠性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而记录列车运行参数则是列车运行可靠性分析的重中之重。本课题所研究和设计的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就是记录列车运行过程中各种数据参数(如:音频、视频、GPS定位、各种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嵌入式网络存储设备。它为分析列车运行及其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论文首先分别给出了列车监控装置和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功能模块图,结合实际需求分析了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各项功能参数,然后根据参数做出了硬件平台的选型和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的选型,最终确定了在S3C2410/VxWorks平台上研究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相关技术。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核心在于网络传输和文件管理。在硬件方面:选择了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方式,以S3C2410为核心设计了网络接口和IDE电子盘接口,这样从网络上传来的数据在S3C2410的控制下就能够持续不断的存储到电子盘里。在软件方面:首先在S3C2410上移植了VxWorks操作系统,接着做出了任务规划,针对网络传输设计了基于双缓冲队列的网络通信模式,针对文件管理设计了数据文件组织的目录结构并给出了文件管理任务详细的算法。最后,文章还对网络通信的异常监测及其处理方法做出了分析。

唐德波[7](2006)在《基于ARM VxWorks的家庭网关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不仅对家居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家用设备控制的灵活性以及对外部信息获取的方便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离不开家庭网络,而家庭网关作为家庭内部网络与家庭外部广域网进行通信的门户,自然也成了研究的重点。因此本设计拟采用S3C4510B+RTL8305SB和VxWorks的组合作为家庭网关的软、硬件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家庭网关的软硬件平台进行研究和设计。 论文首先介绍了家庭网关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微处理器的选型,并给出了家庭网关的软硬件层次结构,即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部分,并详细介绍了家庭网关的硬件系统的设计。该硬件系统以S3C4510B和五口网络交换芯片RTL8305SB(一个WAN口,4个LAN口)为核心,扩展了Jtag接口、串口、SDRAM和Flash存储器以及LAN和WAN接口。 接着论文介绍了该家庭网关的软件系统设计。VxWorks是一个具有可伸缩、可裁剪和高可靠性的操作系统,适用于所有流行目标CPU平台,它具有强大的网络支持、高度模块化和微内核等优点。重点介绍了VxWorks操作系统启动流程、VxWorks在该硬件平台的系统移植、基于Flash存储器的TrueFFS驱动的实现过程和GoAhead WebServer服务器的移植等。 同时,论文对所设计的家庭网关的硬件调试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对所设计的家庭网关的系统软件的运行进行了简单的功能测试。最后对该设计进行了简单总结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作了说明。

徐晟[8](2006)在《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外部存储设备成本逐渐下降,与之相对的,嵌入式应用所请求的数据量却日益剧增。如何有效的管理设备及其数据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作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组件,嵌入式文件系统提供专业化的数据存取和外部设备管理功能。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嵌入式文件系统与普通桌面文件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嵌入式文件系统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在使用内核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应该尽可能提高数据存取的效率,以与系统整体的实时性相匹配;其次,嵌入式系统物理内存的局限决定了嵌入式文件系统必须具备代码紧凑、按需配置的特点,在应用不使用文件系统的极端情况下,文件系统不能对系统造成任何的代码负担和开销;最后,嵌入式文件系统应该尽可能独立于硬件体系结构,因此在实现上应该具有较好的移植性。Delta File3.0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eltaOS的文件系统组件。较之于上一代版本,Delta File3.0的体系结构在设计上具有很大的改变。首先,其系统调用接口遵循POSIX规范,以便于应用向DeltaOS进行移植;其次,Delta File3.0提供了对FAT全系列逻辑文件系统格式(含FAT12、FAT16、FAT32)的完全支持,并通过改造将FAT这种源于单任务操作系统DOS的文件系统标准应用于多任务环境;此外,Delta File3.0提供了灵活的虚拟文件系统接口和设备驱动管理接口,便于未来的升级和扩展。Delta File3.0在实现上由两大模块-实时文件系统模块和设备与驱动管理模块组成。实时文件系统模块包含系统调用API层、文件节点管理层、虚拟文件系统层、具体逻辑文件系统层四部分,主要完成与设备无关的数据存取接口抽象和各种文件系统标准的实现;设备与驱动管理模块包含逻辑设备管理层、物理设备管理层、设备缓冲区高速缓存层、设备驱动管理层四部分,主要完成外部存储设备管理及其驱动接口抽象功能。本文首先研究了常见外部设备的存储原理和文件系统设计技术,然后提出了嵌入式文件系统Delta File3.0的体系结构,详细讨论了各子模块的设计方案和具体实现,并研究了嵌入式文件系统对常用外部设备的驱动。此外,文章还阐述了

杨显强[9](2006)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轻型网关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的研究领域中,嵌入式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在嵌入式网络中,嵌入式网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嵌入式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文中我们分析了构建嵌入式轻型网关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对一些嵌入式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嵌入式轻型网关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多种嵌入式网络与局域网之间的数据通信,并给出了具体实现。芯片采用了三星公司的ARM9系列微处理器S3C2410,嵌入式操作系统选用arm-Linux。本文主要对嵌入式网关设计方案、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协议转换、嵌入式网关的软硬件设计、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嵌入式网关在生产控制、智能家庭网方面的运用等做了深入研究。具体涉及到建立开发环境,运行操作系统,移植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函数库,编写某些特定设备的驱动程序等。 通过嵌入式网络技术,将智能设备能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分布式的网络,并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灵活性好、控制方便的网络平台。嵌入式网络由嵌入式控制器通过网络接口接入各类网络,包括常见的LAN网、WAN网、Internet网、Intranet网等,组成一个具有分布式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和先进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我们采用的嵌入式控制器是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轻型网关。利用轻网络通信技术,如CAN、RS-485等总线将智能设备组网,增加一个轻型网关,轻型网关可以与一个调制解调器或其它较贵的网络连接媒体(如Ethernet)组合在一起作为一端,配备一个价廉的轻载网络(如CAN、RS-232、RS-485等总线网或无线网)作为另一端。Internet上面的各种“重网络”通信协议(如ARP,HTTP,TCP/IP等)均由轻型网关完成,而嵌入式系统仅仅实现数据采集与控制。当其

张媛媛[10](2006)在《基于32位ARM Linux平台的设计和应用》文中提出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形势下,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合一的趋势已经形成,其结果必然就是将计算机工业的中心从计算产品转移到信息产品,从而出现信息电器的概念。嵌入式系统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论文首先综述了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性能特点,介绍了嵌入式技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在综合比较现有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使用Linux构造嵌入式系统的优点和缺陷,并介绍了Linux下的驱动开发。 将Linux移植到ARM上的过程是相当复杂,而且高技巧性的,本文阐述了Linux的移植过程和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方案。然后主要讨论了Linux下驱动程序的编写与技巧。由于高品质、多性能、多任务的电表,复杂的数据终端和前置机,随市场而变的产品硬件和软件要求,任务的日趋复杂性,最终此32位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得到了用武之地。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的GPRS智能抄表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而合理的软硬件架构,嵌入Linux操作系统,通过RS485来采集电表数据,比如复合曲线、电能量等等,再通过西门子公司的GPRS无线模块MC35来发送抄表数据到控制中心,通过Linux应用程序的分析处理,实现高精度、多功能的智能抄表系统。 文中最终实现的嵌入式Linux系统、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全部的应用程序已经在8M的flash上稳定运行,并成功应用于威胜电子有限公司的GPRS抄表系统中。文中所介绍的方法对嵌入式系统研究及嵌入式Linux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二、M-Systems针对信息家电、通信及网络设备发展电子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Systems针对信息家电、通信及网络设备发展电子盘(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于数控系统的嵌入式Linux系统研究 ——基于Linux系统的裁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分析
    1.2 国内外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现状
        1.2.1 国际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2.2 国内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3 用于数控系统的嵌入式系统
    1.4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1.5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Linux裁减定制的问题
    2.1 Linux系统整体框架
        2.1.1 Linux内核功能划分
        2.1.2 Linux引导启动流程
        2.1.3 Linux目录结构分析
    2.2 初探Linux裁减
        2.2.1 裁减在嵌入式开发流程中的位置
        2.2.2 裁减Linux的思想
    2.3 裁减Linux的4个方面
        2.3.1 引导程序的修改
        2.3.2 内核的裁减和编译
        2.3.3 库的裁减和选择
        2.3.4 驱动程序的裁减和重写
    2.4 小结
第三章 Linux系统裁减的技术研究
    3.1 Linux系统裁减技术和思路
        3.1.1 Linux裁减的4种技术
        3.1.2 Linux裁减的思路
    3.2 库文件的裁减
        3.2.1 库裁减技术的原理
        3.2.2 库裁减技术的分析
        3.2.3 库裁减技术的一些展望
    3.3 裁减编译内核
        3.3.1 裁减内核
        3.3.2 编译内核
    3.4 运用调用关系的裁减
        3.4.1 构造应用程序调用关系
        3.4.2 构造共享库调用关系
        3.4.3 构造内核调用关系
        3.4.4 删除不必要的硬件驱动程序
        3.4.5 提取所需要的库和内核函数
        3.4.6 删除无效的处理异常的代码
    3.5 小结
第四章 用于数控系统的嵌入式Linux系统裁减研究
    4.1 系统开发环境
        4.1.1 目标系统体系结构
        4.1.2 硬件环境
        4.1.3 软件环境
        4.1.4 技术要求
    4.2 增强系统实时性
        4.2.1 RTLinux的实现机制
        4.2.2 RTLinux的环境搭建
        4.2.3 RTLinux的实时性能测试和评价
    4.3 系统裁减
        4.3.1 库裁减
        4.3.1.1 应用程序所需库文件分析
        4.3.1.2 Qte图形库裁减
        4.3.1.3 共享库裁减
        4.3.1.4 库裁减分析
        4.3.2 内核裁减
        4.3.2.1 裁减页面交换机制
        4.3.2.2 根据库调用对内核进行裁减
        4.3.2.3 内核的编译
        4.3.2.4 内核裁减结果分析
    4.4 构建根文件系统
        4.4.1 根文件系统
        4.4.2 创建根文件系统
    4.5 引导程序的配置和嵌入式系统安装
        4.5.1 DOC驱动的安装
        4.5.2 DOC中装入Linux
        4.5.3 系统引导程序的配置和启动
    4.6 实验结果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RTLinux实时性能测试代码
附录二: 嵌入式文件系统配置

(2)基于双核的安全Windows终端系统辅核通信模块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网络安全现状
    1.2 课题背景、项目来源以及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综述
        1.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1.3.2 双处理器数据交换技术
        1.3.3 嵌入式网络安全方案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基于双核的Windows终端系统辅核通信模块总体架构
    2.1 基于双核的安全Windows终端理论
        2.1.1 基于双核的安全Windows终端设计思想
        2.1.2 基于双核的安全Windows终端体系结构
        2.1.3 双核双操作系统结构的特性分析
    2.2 双核Windows终端系统辅核通信模块总体架构
        2.2.1 辅核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2.2.2 辅核系统通信模块软件体系结构
        2.2.3 辅核系统通信模块数据流程
3 辅核平台系统移植和开发环境搭建
    3.1 辅核板卡硬件平台介绍
    3.2 Linux系统移植相关理论
        3.2.1 Linux内核分层结构
        3.2.2 Linux系统内核代码树与系统移植
        3.2.3 Linux内核配置系统
    3.3 Linux系统移植实现
        3.3.1 Linux内核配置和裁减
        3.3.2 Linux内核代码修改
        3.3.3 Linux内核编译
    3.4 定制嵌入式文件系统
        3.4.1 根文件系统的内容
        3.4.2 根文件系统的烧制
    3.5 开发环境搭建
        3.5.1 宿主机和目标机
        3.5.2 交叉编译环境建立
    3.6 嵌入式系统内核程序调试技术
        3.6.1 动态加载内核
        3.6.2 打印调试内核程序
        3.6.3 分析OOPS出错信息
        3.6.4 KGDB调试内核源码
4 主辅核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主辅核通信硬件平台及测试
        4.1.1 双端口存储器IDT70V05原理
        4.1.2 双端口存储器IDT70V05总线争用解决方案
        4.1.3 PCI接口芯片CH365概述
        4.1.4 主辅核通信模块硬件电路
        4.1.5 双端口存储器硬件测试
    4.2 主辅核通信缓冲机制概要设计
        4.2.1 双端口存储器一级缓冲设计
        4.2.2 数据包FIFO队列二级缓冲设计
    4.3 主辅核通信机制概要设计
    4.4 主辅核通信模块主要例程实现
        4.4.1 硬件相关地址定义
        4.4.2 初始化函数例程
        4.4.3 双端口存储器读写例程
        4.4.4 双端口存储器中断例程
        4.4.5 二级缓冲机制主要例程
        4.4.6 数据包传输相关例程
    4.5 主辅核通信模块性能测试
5 辅核外网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5.1 辅核外网通信硬件介绍
        5.1.1 CS8900A网络控制器芯片介绍
        5.1.2 CS8900A网络控制器芯片工作原理
    5.2 Linux网络驱动程序基本原理
    5.3 辅核外网通信模块概要设计
        5.3.1 辅核外网通信驱动程序功能设计
        5.3.2 辅核外网通信驱动程序和网络设备驱动程序比较
        5.3.3 辅核外网通信驱动程序框架
    5.4 辅核外网通信驱动主要例程实现
        5.4.1 设备初始化例程
        5.4.2 设备检测例程
        5.4.3 设备打开和关闭例程
        5.4.4 辅核提取转发模块数据包的发送例程
        5.4.5 双端口存储器中数据包的发送例程
        5.4.6 接收数据包例程
        5.4.7 中断处理例程
    5.5 辅核外网通信模块测试
        5.5.1 驱动程序加载
        5.5.2 驱动程序PING测试
        5.5.3 驱动程序性能测试
6 辅核数据包提取转发模块设计与实现
    6.1 Linux内核网络基础理论
        6.1.1 Linux内核网络报文处理
        6.1.2 Linux内核协议栈框架
        6.1.3 Netfilter框架
    6.2 辅核数据包提取转发模型
        6.2.1 数据包提取转发模型提出
        6.2.2 数据包提取转发模型功能组成
        6.2.3 数据包提取转发模型分析
    6.3 辅核数据包提取转发主要例程实现
        6.3.1 数据包上提
        6.3.2 数据包钩取
        6.3.3 数据包转发
    6.4 辅核通信平台的整体运行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嵌入式Linux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
        1.2.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2.2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1.2.3 GUI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功能描述与结构
        2.1.1 系统功能描述
        2.1.2 系统总体结构
    2.2 硬件平台的设计
        2.2.1 硬件平台需求描述
        2.2.2 硬件平台的选型
        2.2.3 PC104/SX-340
    2.3 软件平台的设计
        2.3.1 软件需求描述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及选择方案
        2.3.3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界面设计方案
第3章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
    3.1 Linux内核概述
        3.1.1 内核主要组成部分
        3.1.2 内核中的几个重要文件
    3.2 Linux内核编译
        3.2.1 可加载内核模块机制
        3.2.2 内核模块选择原则
        3.2.3 Linux内核裁剪策略
        3.2.4 内核配置及编译
    3.3 嵌入式Linux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3.3.1 Busybox思想
        3.3.2 构建根文件系统
    3.4 引导程序设计和内核移植
        3.4.1 引导程序设计
        3.4.2 Linux内核移植
第4章 嵌入式Linux实时化的实现
    4.1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实时性需求分析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实时性分析
        4.2.1 Linux系统实时性不足的分析
        4.2.2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性的改进方法
        4.2.3 当前流行嵌入式硬实时Linux系统的介绍
    4.3 RTAI原理与机制
        4.3.1 RTAI的结构
        4.3.2 RTAI中的主要模块
        4.3.3 RTAI下的实时任务的加载
    4.4 RTAI的实时性能测试
        4.4.1 标准Linux内核调度延时测试
        4.4.2 RTAI的实时性能测试
第5章 嵌入式系统下的GUI设计与实现
    5.1 嵌入式系统下GUI概述
        5.1.1 GUI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5.1.2 目前嵌入式系统中GUI的实现
        5.1.3 几种常用的GUI系统
        5.1.4 常见的嵌入式GUI系统比较
    5.2 MiniGUI介绍
        5.2.1 MiniGUI的特点和技术优势
        5.2.2 MiniGUI运行模式
    5.3 MiniGUI在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5.4 MiniGUI编译安装及配置
        5.4.1 MiniGUI编译安装
        5.4.2 MiniGUI配置
    5.5 MiniGUI程序设计
        5.5.1 MiniGUI程序设计
        5.5 2 MiniGUI程序的编译
第6章 基于Linux与MiniGUI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设计
    6.1 RTAILinux实时系统的搭建
        6.1.1 Linux内核编译
        6.1.2 RTAI的编译
        6.1.3 RTAI下实时任务的设计
    6.2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界面设计
        6.2.1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界面分析
        6.2.2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界面设计
    6.3 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
结束语
    论文工作总结
    研究心得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嵌入式设备接入HP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嵌入式接入技术概述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接入系统整体设计
    2.1 总体框架
    2.2 嵌入式图像采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2.2.1 嵌入式前端硬件平台
        2.2.2 Linux 内核定制
        2.2.3 文件系统制作
        2.2.4 引导程序编译
        2.2.5 图像采集驱动开发
        2.2.6 图像采集子系统的实现
    2.3 HPC 平台下图像分析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2.3.1 HPC 系统软硬件平台
        2.3.2 图像分析子系统的实现
        2.3.3 实时图像的并行处理
        2.3.4 GPRS 无线数据传输
    2.4 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接入技术的优化改进
    3.1 TCP/IP 协议栈内部机制分析
        3.1.1 网络分层结构
        3.1.2 TCP/IP 协议模型
        3.1.3 Linux 内核TCP/IP 协议
    3.2 Linux 内核协议栈数据管理机制的改进
        3.2.1 内核数据管理体系结构剖析
        3.2.2 数据包发送机制分析
        3.2.3 核心态内存的分配与释放
        3.2.4 数据对象及对象池机制的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性能评价及分析
    4.1 内核调试函数
    4.2 基于检测点的测试方案
    4.3 具体实现
    4.4 测试环境
    4.5 结果及分析
        4.5.1 测试结果
        4.5.2 可信性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5)基于PC/104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所做的工作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2-1-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
        2-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2-2-3 Windows CE.net
第三章 基于 Internet 的网络控制系统
    §3-1 全自动中药滴丸机
    §3-2 网络控制系统
        3-2-1 网络控制系统概述.
        3-2-2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3-3 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控制系统.
        3-3-1 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3-3-2 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第四章 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的硬件开发.
    §4-1 基于PC/104 总线的嵌入式工控机PCM-3350
        4-1-1 PC/104 简介
        4-1-2 基于PC/104 总线的嵌入式工控机PCM-3350
    §4-2 PCM-3350 通讯扩展模块的设计
        4-2-1 嵌入式以太网卡设计
        4-2-2 PROFIBUS-DP 主站接口模块
        4-2-3 485 接口模块.
    §4-3 液晶显示模块
    §4-4 电子盘
    §4-5 键盘设计
        4-5-1 PC/AT 键盘的工作原理
        4-5-2 PC/AT 键盘的硬件设计
        4-5-3 PC/AT 键盘的软件设计
第五章 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的软件开发.
    §5-1 Windows CE.net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定制
        5-1-1 Platform Builder 介绍.
        5-1-2 Windows CE.net 内核定制.
    §5-2 Windows CE.net 环境下驱动程序的开发.
        5-2-1 Windows CE 设备驱动程序模型
        5-2-2 PROFIBUS 接口卡的驱动程序开发
        5-2-3 驱动程序的装载
    §5-3 Windows CE.net 环境下应用程序的开发.
        5-3-1 Embedde Visual C++
        5-3-2 应用程序的开发
    §5-4 全自动中药滴丸机的控制策略
        5-4-1 药温和压力控制系统
        5-4-2 冷凝液温度和压力控制系统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基于S3C2410/VxWorks平台的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VxWorks特性及其设备驱动程序分析
    2.1 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概述
    2.2 VxWorks下设备驱动程序的分析
        2.2.1 VxWorks下设备的分类
        2.2.2 VxWorks下设备相关概念
        2.2.3 VxWorks下设备驱动程序和I/O系统的协同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硬件设计及测试
    3.1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硬件方案的分析
    3.2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硬件设计
        3.2.1 硬件系统主要芯片选型
        3.2.2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硬件电路
    3.3 硬件核心板的测试
        3.3.1 处理器工作模式转换的测试
        3.3.2 汇编环境到C语言运行环境的跳转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BSP的设计及测试
    4.1 VxWorks的引导过程
    4.2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BSP的设计
        4.2.1 配置开发环境
        4.2.2 系统最小内核的配置
        4.2.3 串口设备的驱动设计
        4.2.4 网络接口的驱动设计
    4.3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BSP的测试
        4.3.1 编译并运行bootrom引导程序
        4.3.2 VxWorks5.5映像下载及操作系统的启动测试
        4.3.3 目标机与主机的通信连接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文件管理及网络通信
    5.1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dosFs文件系统的建立
    5.2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网络通信
        5.2.1 Client/Server模型
        5.2.2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中双缓冲队列多任务网络通信
        5.2.3 双缓冲队列的实现
        5.2.4 双缓冲队列网络通信的时效性分析
    5.3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数据管理
        5.3.1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中存储的数据类别
        5.3.2 数据存储管理
    5.4 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网络异常检测及处理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ARM VxWorks的家庭网关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家庭网络概述
    1.2 家庭网关定义
    1.3 家庭网关的功能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家庭网关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家庭网关应用需求分析
    2.2 家庭网关的硬件选型
    2.3 家庭网关操作系统选型
        2.3.1 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2.3.2 选用 VxWorks操作系统的原因
    2.4 家庭网关的结构
第3章 家庭网关硬件系统设计
    3.1 家庭网关硬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3.2 系统硬件选型及单元电路设计
        3.2.1 S3C4510B芯片及引脚分析
        3.2.2 S3C4510B的系统存储器映射
        3.2.3 电源电路及复位电路
        3.2.4 系统时钟电路
        3.2.5 系统外围存储器接口电路
        3.2.6 串行接口电路
        3.2.7 JTAG接口电路
        3.2.8 以太网交换接口电路
        3.2.9 RTL8305SB与S3C4510B的 MII接口设计
    3.3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注意事项
第4章 VXWORKS操作系统
    4.1 VXWORKS操作系统概述
    4.2 VXWORKS的开发环境 TORNADO
    4.3 VXWORKS映像启动顺序
        4.3.1 bootrom映像
        4.3.2 VxWorks系统映像
第5章 家庭网关软件系统实现
    5.1 家庭网关软件系统总体概述
    5.2 BSP在 VXWORKS中的位置及初始化
        5.2.1 BSP在 VxWorks中的位置
        5.2.2 BSP的初始化和具体执行过程
    5.3 BSP的设计思路
    5.4 WRSBCARM7中文件的组成、作用及分析
        5.4.1 wrSbcArm7的文件组成
        5.4.2 wrSbcArm7的文件作用
        5.4.3 wrSbcArm7中主要文件的详细分析
    5.5 针对具体硬件平台 BSP的详细移植过程
    5.6 BSP的调试方法及应避免的错误
        5.6.1 BSP的调试方法
        5.6.2 设计和实现 BSP应避免的常见错误
    5.7 FLASH存储器的 TRUEFFS驱动实现
        5.7.1 TrueFFS的结构简介
        5.7.2 SST39VF160 Flash的 TrueFFS驱动编程实现
        5.7.3 SST39VF160的 TrueFFS驱动的验证
    5.8 VXWORKS 下 WEB SERVER的实现
    5.9 VXWORKS 下 NAT的设计
        5.9.1 NAT的基本原理
        5.9.2 VxWorks下 NAT的设计
第6章 家庭网关的硬件调试和系统测试
    6.1 家庭网关的硬件系统调试
        6.1.1 电源、晶振及复位电路的调试
        6.1.2 S3C4510B及 Jtag接口电路调试
        6.1.3 Flash和 SDRAM接口电路调试
        6.1.4 五口交换芯片接口电路调试
    6.2 家庭网关系统软件运行测试
    6.3 家庭网关 WEB SERVER服务器测试
    6.4 家庭网关的网口连接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8)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嵌入式系统及其实时操作系统
        1.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1.1.2 嵌入式软件的核心-实时操作系统
    1.2 课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主流嵌入式文件系统概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常见存储介质工作原理与嵌入式文件系统设计技术
    2.1 常见存储介质及其工作原理
        2.1.1 硬盘
        2.1.2 软驱
        2.1.3 闪存及其电子盘
    2.2 嵌入式文件系统设计技术
        2.2.1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分类简介
        2.2.2 主流嵌入式文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示例
        2.2.3 嵌入式文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2.4 FAT 文件系统标准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设计目标
    3.2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研究对象
        3.2.1 文件及其属性
        3.2.2 目录
        3.2.3 设备
        3.2.4 逻辑文件系统标准
    3.3 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3.3.1 文件系统体系结构的内部视图
        3.3.2 文件系统体系结构的外部视图
第四章 嵌入式文件系统分层设计与实现
    4.1 实时文件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1 文件系统调用层简介
        4.1.2 文件节点管理层设计与实现
        4.1.3 虚拟文件系统层的设计与实现
        4.1.4 FAT 文件系统层的设计与实现
    4.2 设备与驱动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逻辑/物理设备管理层设计与实现
        4.2.2 设备缓冲区高速缓存层设计与实现
        4.2.3 设备驱动管理层设计与实现
    4.3 文件系统内部模块间调用关系举例
    4.4 文件系统内部重要数据结构关系图
第五章 嵌入式文件系统对常用外部设备的驱动
    5.1 驱动程序参考实现
        5.1.1 初始化操作 INIT
        5.1.2 打开操作 OPEN
        5.1.3 关闭操作 CLOSE
        5.1.4 读操作 READ
        5.1.5 写操作 WRITE
        5.1.6 控制操作 CONTROL
    5.2 常用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5.2.1 内存磁盘 Ram Disk
        5.2.2 IDE 磁盘
        5.2.3 软盘 Floppy Disk
        5.2.4 闪存 Flash
第六章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初始化、性能与验证
    6.1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初始化
    6.2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性能参数
    6.3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6.3.1 标准测试集的引入和测试流程设计
        6.3.2 功能测试设计
        6.3.3 性能测试设计
第七章 回顾与展望、结束语
    7.1 本文特色与技术创新
    7.2 论文不足之处
    7.3 嵌入式文件系统发展趋势与技术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轻型网关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嵌入式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1.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2 嵌入式系统网络化趋势
    1.2 嵌入式轻型网关
        1.2.1 嵌入式系统网络化的几种解决方案
        1.2.2 嵌入式网关技术的定义
        1.2.3 网关系统实现的功能
        1.2.4 嵌入式网关几个关键技术
    1.3 嵌入式轻型网关主要运用领域
    1.4 研究工作及本论文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嵌入式网关的总体构架
    2.1 网关概述
    2.2 嵌入式网关
        2.2.1 嵌入式网关工作原理
        2.2.2 嵌入式网关组成
        2.2.3 嵌入式网关平台
    2.3 嵌入式网关设计框架
        2.3.1 嵌入式网关硬件体系
        2.3.2 嵌入式网关软件体系
    2.4 嵌入式网关硬件简介
        2.4.1 嵌入式处理器S302410
        2.4.2 CS8900A网络芯片
        2.4.3 ARM硬件开发工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网关协议
    3.1 TCP/IP协议
        3.1.1 TCP/IP整体构架
        3.1.2 TCP/IP的重要特点
    3.2 CAN总线
        3.2.1 CAN总线基本特点
    3.3 CAN与INTERNET互联的问题分析
    3.4 IP与CAN协议转换
        3.4.1 IP数据包的切分
        3.4.2 协议可靠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RM-LINUX及其在网关上的实现
    4.1 嵌入式LINUX概述
    4.2 嵌入式LINUX内核介绍
    4.3 嵌入式网关软件开发流程
    4.4 驱动程序的编写
        4.4.1 驱动程序的结构
        4.4.2 Linux对中断的处理
        4.4.3 设备驱动的初始化
    4.5 CAN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4.5.1 CAN设备的工作原理
        4.5.2 CAN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流程
        4.5.3 收发缓冲区管理
        4.5.4 CAN驱动程序初始化
        4.5.5 CAN文件操作接口
    4.6 嵌入式LINUX下串口驱动的编写
        4.6.1 UART设备初始化
        4.6.2 字符的发送和接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操作系统的移植
    5.1 BOOTLOADER开发与移植
        5.1.1 BootLoader的概念
        5.1.2 嵌入式系统的执行流程
        5.1.3 bootloader执行原理
        5.1.4 bootloader的移植分析
    5.2 LINUX移植前的准备
    5.3 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单机测试
    6.1 硬件连接
    6.2 具体测试
        6.2.1 系统启动测试
        6.2.2 以太网网络端测试
        6.2.3 开发板串口端的测试
    6.3 结论分析
    本章小结
工作总结及展望
附录1 以态网接口图
附录2 S3C2410核心板电路图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10)基于32位ARM Linux平台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嵌入式系统定义和特点
    1.2 嵌入式系统的历史、现在和发展趋势
    1.3 研究嵌入式技术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形式
第2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选型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2.1.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念及特点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2.2.1 目前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比较
    2.3 Linux操作系统介绍
    2.4 嵌入式 Linux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2.4.1 嵌入式 Linux的优势
        2.4.2 嵌入式 Linux开发中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LINUX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
    3.1 基于 ARM的硬件平台
        3.1.1 ARM简介
        3.1.2 ARM基本结构
        3.1.3 ARM主要特点
        3.1.4 HHRM9200开发平台
    3.2 嵌入式Linux应用平台的移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4.1 Linux的模块机制
    4.2 Linux的设备管理
    4.3 设备驱动程序的分类与特征
    4.4 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
        4.4.1 基本结构
        4.4.2 I/O端口
        4.4.3 内存处理
        4.4.4 中断处理
        4.4.5 时钟
        4.4.6 编译和加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RM的智能抄表系统设计实现
    5.1 总体设计原则
        5.1.1 可靠性原则
        5.1.2 实用性原则
        5.1.3 智能化原则
    5.2 基于ARM平台智能抄表终端
        5.2.1 系统硬件平台架构
        5.2.2 GPRS无线模块-MC35
    5.3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移植
        5.3.1 硬件环境
        5.3.2 软件环境
        5.3.3 引导装载程序
        5.3.4 文件系统
        5.3.5 系统的启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GPRS抄表系统PPP拨号
    6.1 软件功能要求
    6.2 软件结构
        6.2.1 流程简介
        6.2.2 流程详解
        6.2.3 具体实现
    6.3 程序说明
        6.3.1 依附网络
        6.3.2 配置参数的读写及配置
        6.3.3 PPP拨号与建立连接
        6.3.4 模块的注册
        6.3.5 UDP建立及数据包的收发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M-Systems针对信息家电、通信及网络设备发展电子盘(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于数控系统的嵌入式Linux系统研究 ——基于Linux系统的裁减技术研究[D]. 彭丹. 贵州大学, 2009(S1)
  • [2]基于双核的安全Windows终端系统辅核通信模块研究与实现[D]. 何广生.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3]基于嵌入式Linux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危华进.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4]嵌入式设备接入HP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李颂. 厦门大学, 2007(07)
  • [5]基于PC/104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 槐博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6]基于S3C2410/VxWorks平台的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器的研究[D]. 庞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
  • [7]基于ARM VxWorks的家庭网关研究与设计[D]. 唐德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8]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徐晟.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9]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轻型网关的设计[D]. 杨显强. 四川大学, 2006(03)
  • [10]基于32位ARM Linux平台的设计和应用[D]. 张媛媛. 湖南大学, 2006(11)


通信论文 嵌入式linux论文 嵌入式软件论文 嵌入式计算机论文 嵌入式系统设计论文

上一篇:国际工程承包可持续发展规模战略探讨
下一篇:文安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