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远,李艳梅,孙光武[1](2021)在《医用弹力袜在国内医疗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医用弹力袜是一种压力自下而上逐渐递减的医疗产品,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回流,对下肢静脉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缓解及治疗作用,在国内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普遍。概述了弹力袜的作用及适用人群,重点分析了弹力袜在疾病预防、日常治疗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弹力袜的正确选择方法,为患者了解和使用弹力袜提供参考。
汪笑妹[2](2021)在《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设计出一款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通过交互次数、交互类型、反馈形式的设计,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推广应用至其他学科。(2)探讨交互式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的培训效果。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制作。(2)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严格参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0月~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职业防护教学;2020年10月~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0名为试验组,采用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法进行职业防护教学。测量并比较两组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防护行为执行正确率、教学满意度以及手术室实习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时整理分析收集资料,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80名,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教学前职业防护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护生的职业防护理论成绩(85.58±2.60)高于对照组(82.0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试验组护生的锐器传递操作成绩(4.63±0.63)高于对照组(3.8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的锐器处理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护生的手卫生执行正确率、戴手套执行正确率、肌肉骨骼防护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辐射防护执行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护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生率、辐射暴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频次差异、辐射暴露发生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护生发生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在护生的职业防护教学中切实可行。(2)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及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3)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自觉促进防护行为的形成。(4)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满意度、教学质量。
田春梅[3](2020)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建立一套优化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评价其护理效果,为ERAS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完善围手术期ERAS护理流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胰外科拟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干预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干预过程中每组各脱落4个病例,最终完成干预过程的病例数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1)入院时、入手术室时、术后一周、出院时焦虑评分;(2)术前口渴及饥饿发生率;(3)手术情况;(4)术中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5)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术后复苏情况: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6)术后实验室指标:术后(postoperative day,POD)第1、4、7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检测值;(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中重度疼痛、一般手术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手术特有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肝衰竭);(8)术后康复情况: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9)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天再入院率;(10)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入手术室时、术后1周、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干预组术前口渴与饥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需输血例数、肝段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30min(T1)、全身麻醉后60min(T2)、全身麻醉后90min(T3)、手术后入PACU(T4)、离开PACU(T5)的核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01)。(6)干预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一般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DVT)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手术特有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干预组术后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ALT、AST、TBIL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9)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再入院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0)干预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ERAS理念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维持术中核心体温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复苏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
邹海宁[4](2019)在《医用弹力袜在手术室护士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医用弹力袜在手术室护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10月在岗的手术室护士共2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两次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25份,收回25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为配穿循环驱动袜前后对比情况;结果:2018年8月~10月,我院手术室联合血管外科对有下肢不适症状的护士指导配穿下肢弹力袜,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配穿循环驱动袜能明显减轻护士下肢不适感,明显减轻下肢的肿胀,减缓或阻止静脉曲张的发展,减轻工作压力。
吴雪云,张少芳[5](2017)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下肢静脉曲张认知的分析》文中提出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增加下肢血柱重力和循环血量超负荷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后天因素。任何增加血柱重力的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活动及妊娠等,都可使静脉瓣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而关闭不全。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时间内长时间站立,双下肢负重,患者下肢静脉曲
陈燕[6](2013)在《健康促进格林模式促进护生职业防护知信行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格林模式构建系统问卷,评估护生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职业防护的教育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格林模式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护生在实习前和实习中进行职业防护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并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为探索高职护生的职业防护强化教育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1)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方便抽样抽取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11护理3+21班护生(50人),11护理3+22班护生(49人)为研究对象,共2个班99名学生。运用格林模式构建系统问卷,描述护生在中专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职业防护的教育需求,并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有无显着性差异。(2)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将上述护生通过抽签法分为试验组(1班)和对照组(2班)。对试验组护生在实习前1个月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在实习期间,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的职业防护指导,对照组仅发放书面材料供翻阅。在干预4个月(即护生实习后3个月)和7个月(护生实习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自我防护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知识考卷得分,行为他评得分,以及职业暴露问卷得分和锐器伤发生情况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护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1)对在实习期间发生各项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的护生人数作统计,结果发现: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率最高10项依次为消毒剂100%、抗生素100%、值夜班100%、麻醉废气97.0%、抗肿瘤药94.9%、工作压力93.9%、血液等体液90.9%、锐器伤90.9%、手无保护折断安剖88.9%、辐射87.9%;护生在实习期间对健康危害最大的职业因素排序依次为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79.8%)、接触锐器(76.8%)、细菌感染(67.7%)、值夜班(60.6%)、工作强度大(58.6%)、接触抗肿瘤药物等(58,6)、病人/家属的压力(41.4%)、与同事的关系(13.1%)。(2)调查结果发现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部分得分率为77.5%,且最低分仅为8分,在化学性和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方面的认知得分率较低;护生的职业防护态度的得分率较高,为90.4%,在物理性和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防护态度得分率较低,分别为89.2%和87.6%;护生在职业防护方面的行为依从性得分率仅为76.3%,在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行为得分率最低,仅为67.03%。(3)在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和需求方面,调查显示:70.7%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职业防护培训,而29.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职业防护培训,99.0%的学生表示有必要且愿意参加职业防护培训,仅有1.0%表示没必要且不愿意参加职业防护教育。(4)干预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护理职业暴露现状、职业防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等经过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分析,提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护生职业防护强化教育的实施及评价(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问卷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问卷知识得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01),时间和分组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试验组护生的问卷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检验的结果显示,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试验组知识考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问卷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生问卷态度得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01),时间和分组这两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试验组护生的问卷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1P<0.05)。(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问卷行为得分,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问卷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问卷行为得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01),时间和分组这两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试验组护生的问卷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t检验的结果显示,干预后4个月和干预后7个月试验组行为他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职业暴露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得分没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时间和分组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后4个月和7个月试验组护生职业暴露问卷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5) Kruskal Waliis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实习3个月内和6个月内锐器伤的发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实习6个月内试验组护生发生针刺伤的人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职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职业防护态度较积极,但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较差。其中知识方面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化学性职业和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方面,职业防护态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和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2.运用格林模式对护生进行职业防护强化教育能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态度水平、促进护生的职业防护行为。3.护生的个人职业防护行为是职业暴露发生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学校和医院应该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防护环境,以有效减少其实习期间的职业损伤。
吴莹[7](2013)在《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自我预防方案初探》文中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是周围脉管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20%~40%[1]。郑进等[2]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2689名来自18个河南省省辖市医疗机构从事手术室工作2年以上的,参加2008~2009年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护理人员,发现下肢静脉曲张者914人,占比34%。1手术室护士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1.1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多年来,医用弹力袜早已被证明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使用医用弹力袜对改善下
张凤霞[8](2012)在《弹力袜在手术室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手术室中存在着许多有害因子,有关护士的职业危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肌肉疲劳和地心引力的关系,静脉壁负荷超重而产生异常的扩张和曲张。我科已于2009年开始在护士中使用医用弹
吕素君[9](2011)在《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护士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与行走,患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大大增加,患病率可较常人高出60%,不仅影响护士的美观,更重要的是严重损害了护士的健康。本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从我院几个工作比较繁重的科室选取了200名护士,其中100名护士进行预防性使用医用循序减
李海涛[10](2007)在《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借助缓压原理,即施加在腿上的压力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加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下肢静脉淤血,确保下肢静脉的良好循环。该绷带不仅能给予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以有效的治疗,而且对预防下肢筋脉曲张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由于该绷带具有美腿按摩的作用,这使得它也备受爱美女士的青睐。所以该绷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课题旨在研制与开发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以治疗和预防静脉曲张。通过对绷带与人腿或腿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分析,并结合ANSYS软件,采用施加表面载荷方法建立了绷带的受力模型,对绷带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以此得出绷带编织半径、腿部半径和施加在腿部上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依据此关系在手动横机上编织该绷带,接下来测量绷带穿着时施加给人腿的压力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该课题探讨和研究编织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新方法,提出编织该绷带的新思路。课题中对该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使用的原料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原长的试样(共计20组60块)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绷带织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为接下来利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做好准备。通过分析推导得到腿部半径和施加在腿部上压力及绷带编织半径三者关系后,在已知腿部周长和施加在腿部上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绷带的编织尺寸和编织工艺单。采用客观压力测量法中的直接测量法对绷带进行压力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发现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采用ANSYS软件对绷带的受力变形分析计算是可行的,同时也使在手动横机上编织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成为现实。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对加快我国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推广、应用与工业化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医用弹力袜的作用及适用人群 |
| 2 临床应用 |
| 2.1 疾病预防 |
| 2.2 静脉曲张术后治疗 |
| 2.3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治疗 |
| 2.4 术后高发患者预防 |
| 2.4.1 预防肿瘤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 |
| 2.4.2 预防妇科盆腔术后静脉血栓 |
| 3 弹力袜的选择 |
| 4 结语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 1.2.2 理论基础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1 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2 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4.1 研究目的 |
| 1.4.2 研究意义 |
| 1.5 技术路线 |
| 2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制作 |
| 2.1 基础条件 |
| 2.1.1 理论支持 |
| 2.1.2 技术支持 |
| 2.2 交互式微课的制作 |
| 2.2.1 确定交互式微课教学内容 |
| 2.2.2 制作交互式微课 |
| 2.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 2.3.1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
| 2.3.2 遴选咨询专家 |
| 2.3.3 咨询过程 |
| 2.3.4 统计学处理 |
| 2.3.5 专家咨询结果 |
| 3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应用 |
| 3.1 研究对象 |
| 3.1.1 纳入标准 |
| 3.1.2 排除标准 |
| 3.1.3 样本量计算 |
| 3.2 研究工具 |
| 3.3 研究分组 |
| 3.4 研究方法 |
| 3.4.1 教学内容 |
| 3.4.2 教学团队 |
| 3.4.3 教学时间 |
| 3.4.4 教学地点 |
| 3.4.5 教学方法 |
| 3.5 评价指标 |
| 3.6 资料收集方法 |
| 3.7 统计学方法 |
| 3.8 质量控制 |
| 3.9 伦理原则 |
| 4 结果 |
| 4.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的比较 |
| 4.2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的比较 |
| 4.3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操作成绩的比较 |
| 4.4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的比较 |
| 4.5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
| 4.6 两组护生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的比较 |
| 4.6.1 两组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比较 |
| 4.6.2 两组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频次的比较 |
| 4.6.3 两组护生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 |
| 4.6.4 两组护生辐射暴露发生频次的比较 |
| 5 讨论 |
| 5.1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
| 5.2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的影响 |
| 5.3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操作成绩的影响 |
| 5.4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的影响 |
| 5.5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
| 5.6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职业暴露情况的影响 |
| 6 结论与展望 |
| 6.1 主要结论 |
| 6.2 创新性 |
| 6.3 局限性与展望 |
| 附录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及教育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
| 第1章 前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现状 |
| 1.3 操作性定义 |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 2.1 研究性质 |
| 2.2 研究对象 |
| 2.3 分组方法 |
| 2.4 研究工具 |
| 2.5 一般手术配合 |
| 2.6 干预方案 |
| 2.7 观察指标及其判定标准 |
| 2.8 资料收集 |
| 2.9 质量控制 |
| 2.10 医学伦理原则 |
| 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 2.12 研究路线 |
| 第3章 结果 |
|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 3.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的比较 |
| 3.3 两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发生率比较 |
| 3.4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 3.5 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变化比较 |
| 3.6 两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复苏情况比较 |
| 3.7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情况比较 |
| 3.8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 |
| 第4章 讨论 |
| 4.1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 |
| 4.2 手术室多模式全程联合保温对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的影响 |
| 4.3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 |
| 4.4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 |
| 4.5 将ERAS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
| 第5章 结论 |
| 第6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 6.1 创新之处 |
| 6.2 不足之处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 致谢 |
| 1.资料与方法 |
| 1.1 对象。 |
| 1.2 方法。 |
| 1.3 弹力袜的选择。 |
| 1.4 使用方法。 |
| 2.结果 |
| 3.讨论 |
| 1资料与方法 |
| 2结果 |
| 3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前言 |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 1 格林模式介绍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3 格林模式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设计 |
| 第三章 相关概念 |
| 1 职业暴露 |
| 2 行为的倾向性因素 |
| 3 行为的促成性因素 |
| 4 行为的强化性因素 |
| 5 知信行理论模式 |
| 第四章 研究目的 |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 第六章 “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暴露及防护现状”问卷的构建 |
| 1 问卷构建的必要性 |
| 2 问卷构建的过程 |
| 3 问卷的结构、条目和信效度 |
| 第七章 基线调查 |
| 一、研究方法 |
| 二、研究结果 |
| 三、讨论 |
| 第八章 干预性研究 |
| 一、研究方法 |
| 二、研究结果 |
| 三、讨论 |
| 第九章 结论 |
| 第十章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和建议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 致谢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1 手术室护士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 |
| 1.1 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
| 1.2 工作时站立时间过长: |
| 1.3 年龄、工龄因素: |
| 1.4 体育锻炼不足: |
| 1.5 管理不善: |
| 2 预防方案 |
| 2.1 加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 |
| 2.2 注意穿衣方面: |
| 2.3 加强管理、弹性排班: |
| 2.5 多参加体育锻炼: |
| 2.6 选择合适的弹力袜, 熟练正确掌握弹力袜的穿戴方法: |
| 2.7 术中灵活调整姿势: |
| 3 小结: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
| 1.3 方法: |
| 2 结果 |
|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见表1。 |
| 2.2 试验组100名护士使用弹力袜情况对效果的影响:见表2。 |
| 3 讨论 |
| 3.1 了解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的原理: |
| 3.2 选择合适的型号: |
| 3.3 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 |
| 3.4 使用弹力袜要持之以恒, 不可半途而废, 否则会影响使用效果: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 1.2 国内外相关产品研究发展概况 |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 1.4 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设计原理 |
| 第二章 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选材与组织结构 |
| 2.1 材料的选用 |
| 2.2 绷带的组织结构 |
| 第三章 绷带施加给腿部的力的分析及测试试验 |
| 3.1 绷带施加于腿部压力的分析 |
| 3.2 测试试验 |
| 3.2.1 绷带织物的拉伸试验 |
| 3.2.2 织物厚度测试试验 |
| 第四章 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拉伸受力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 4.1 有限元方法简介 |
| 4.1.1 有限元常用术语 |
| 4.1.2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
| 4.1.3 ANSYS简介 |
| 4.2 绷带受力变形模拟 |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 4.2.2 约束条件、施加载荷与求解 |
| 4.2.3 ANSYS结果的后处理 |
| 4.3 求解数据的分析 |
| 第五章 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编织 |
| 5.1 编织工艺 |
| 5.2 编织方法 |
| 第六章 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压力测量 |
| 6.1 压力测试 |
| 6.2 全成型医用压力绷带的压力测试 |
| 6.2.1 测试仪器 |
| 6.2.2 测试方法 |
| 6.3 测试数据分析 |
| 第七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 附录 |
| 附录一:不同原长织物应力-应变图线 |
| 附录二:有限元分析模型效果图 |
| 附录三:泊松比值 |
| 附录四:有限元法模拟的编织半径与伸长率关系图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