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郭三法在轮胎打滑处理中的应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应用国氏三法治疗滑胎(论文文献综述)

刘焱[1](2021)在《中西医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子宫动脉阻力异常增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方内服+穴位贴敷外治+低分子肝素+黄体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子宫动脉阻力异常增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方法(1)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妇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阻力异常增高复发性流产受试者,随机分成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30例;(2)中西医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方内服+穴位贴敷外治+低分子肝素+黄体酮治疗;西医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黄体酮治疗;(3)治疗至孕12周,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血HCG和孕酮、两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的变化水平及孕12周保胎成功率,从而分析其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本研究共收集60例病例,两组各30例,中西医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脱落,治疗期间共28例;西医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脱落,治疗期间共29例。(2)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两侧RI及S/D之和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受试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69.0%,且中西医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西医对照组。(4)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分别在孕7周、孕8周、孕10周、孕12周的血HCG及孕酮值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治疗组的血HCG及孕酮值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5)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两侧子宫动脉RI及S/D值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5),且中西医治疗组两侧子宫动脉RI及S/D值显着低于西医对照组。(6)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在孕12周的保胎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再次流产率分别为7.1%和27.6%,中西医治疗组再次流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7)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2.1%,且中西医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西医对照组。(8)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受试者穴位贴敷处皮肤过敏,停止穴位贴敷后好转,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粪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补肾活血法(中药内服方+穴位贴敷外治)联合达肝素钠及黄体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增高的复发性流产,较单纯使用西药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子宫动脉阻力异常增高的现象,还能明显改善患者在生活中的不适症状,最终对孕早期的妊娠进展及保胎结局均能起到更有力的改善作用,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本实验体现了中医的优势,有利于中西医的结合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探讨。

崔慧[2](2020)在《补肾化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补肾化瘀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子宫血流灌注不足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观察其早孕期的治疗效果,评价并分析中药在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中的疗效和可行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支持。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Axa IU皮下注射、地屈孕酮10mg口服,每隔12小时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补肾化瘀中药口服,每日一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至妊娠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早期妊娠结局、超声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变化,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最后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比较两组的12周妊娠结局显示:40例治疗组患者中有35例胚胎存活,有效率为87.5%,40例对照组中有27例胚胎存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12周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双侧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及S/D之和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27例早孕期保胎成功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的血流参数值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比对照组,治疗组的各参数值下降趋势更为显着,两组间的左侧PI、左侧RI、右侧PI值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RI、双侧S/D之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前的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77±2.269、21.77±2.9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的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1.6±1.868、5.93±1.015,治疗组的积分下降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8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仅有10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转氨酶升高,未出现过敏、出血倾向等其他副反应,血尿常规、肾功、凝血系列等并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微循环方面效果显着,而补肾化瘀中药能显着增强其治疗优势,并能减少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腹痛、腹坠、腰膝酸痛等临床症状,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更有效的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提高早期保胎成功率,且副反应较少,母胎安全性较高。

黄润[3](2020)在《寿胎丸合当归散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易栓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复发性流产易栓症已孕患者的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探寻以寿胎丸合当归散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本病的疗效,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妇科接受诊治的复发性流产已孕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临床数据,将收集的60例易栓症的已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中药寿胎丸和当归散及低分子肝素,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主要观察两组的临床对比疗效,参考指标为:APTT、FIB、D-D、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子宫动脉彩超PI及RI在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流产次数及流产天数,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P<0.05),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的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FIB、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经数据分析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除对照组治疗前后K值、α角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P<0.05);4.检查指标的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PI、RI比较,经数据分析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PI、RI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5.保胎成功率的分析:治疗后两组之间的妊娠保胎成功率具有差异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寿胎丸合当归散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导致的复发性流产疗效显着,优于低分子肝素单药治疗。前者可明显改善APTT、FIB、D-D、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子宫动脉彩超PI及RI的异常,保胎成功率高于低分子肝素单药治疗,说明寿胎丸合当归散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易栓症所致的复发性流产有临床意义。

李秀秀,李世梅,许海燕[4](2019)在《预培其损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复发性流产归属于中医学"滑胎"范畴,常由肾虚、脾肾两虚、血瘀、气血虚弱、情志因素、外伤等原因导致冲任损伤,胎元不固,而屡孕屡堕。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一贯遵循"预培其损"的防治原则,结合个体化差异,因时制宜,阶段性治疗。"预培其损"的思想在复发性流产的孕前调理、孕后防流保胎过程中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王春燕[5](2017)在《固肾健脾安胎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黄体功能不足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固肾健脾安胎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黄体功能不足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病例数均为30例。(2)治疗组给予固肾健脾安胎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1组给予固肾健脾安胎颗粒治疗,对照2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3)以患者的临床证候、血hCG、孕酮、B超为主要观察指标。(4)三组均服药至孕12周后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通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从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三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改善临床证候。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优于对照2组(P均小于0.05),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单纯固肾健脾安胎颗粒剂与地屈孕酮比较,均能更好的改善中医临床证候。(3)在血hCG方面,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在妊娠第4、6、8周血hCG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孕酮方面,孕4周时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6周、孕8周时,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从保胎结局方面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87%、63%、60%,治疗组优于两对照组,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中医证侯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0%、80%,三组均能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均小于0.05),对照1组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7)三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固肾健脾安胎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黄体功能不足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确定,较单纯使用固肾健脾安胎颗粒或地屈孕酮效果显着,中西医结合保胎在临床运用中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郭方兰[6](2016)在《温阳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温阳健脾方联合黄体酮与单纯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探析温阳健脾方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其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以黄体酮胶丸口服;治疗组36例,在黄体酮胶丸治疗基础上,口服温阳健脾方。所有患者自确诊妊娠后开始服药,均治疗至孕12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至孕12周后血清生殖激素(P、β-h CG、E2)水平的变化及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以评价温阳健脾方的临床疗效,通过检测肝肾功能指标(ALT、AST、GGT、Cr、BUN)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结束后治疗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4例,最终治疗组纳入34例、对照组纳入32例做统计分析。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1)综合疗效:治疗组中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中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组内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总积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在改善阴道流血、腰酸胀痛,小腹疼痛或坠胀,畏寒肢冷,纳呆腹胀,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晄白,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等单项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殖激素变化:治疗后两组血P、β-h CG及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组内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至孕12周后血P、β-h CG及E2各项指标的升高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经治疗后,治疗组中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30例,胎儿停止发育4例,成功率88.23%;对照组中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21例,胎儿停止发育11例,成功率65.6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促进胚胎发育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ALT、AST、GGT、Cr、BUN)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及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温阳健脾方能显着改善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P、β-h CG及E2的水平,促进胚胎发育。分析温阳健脾方可能是通过促进P、β-h CG及E2的分泌,改善内分泌紊乱等途径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静[7](2016)在《复发性流产孕前中医药干预效应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中医辨证理论结合调周法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孕前干预,为中医药干预复发性流产提供依据,揭示干预机制,提高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妊娠率,发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优势,丰富中医药干预疾病的诊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4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孕前予中医药调理干预及孕后安胎治疗,对照组孕前中医药未干预,其余均同治疗组,通过监测血清E2、P、HCG定量稀释、B超提示的胚胎发育情况,结合复发性流产患者相关指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的治愈率,评价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药干预效应。结果:(1)性激素:孕前治疗组干预前后血清E2值(P<0.01),有显着性差异。血清FSH、 LH、PRL、T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E2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孕30d±时P<0.01,余孕周P<0.05);血清β-HCG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超:治疗组与对照组孕40d±、孕50d±、孕70d±时妊娠囊最大径线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示有胎心搏动者27例,胚胎停育者3例;对照组显示有胎心搏动者21例,胚胎停育者9例。(3)甲状腺功能:治疗组甲功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参考值的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42.86%);治疗组妊娠失败率(12.50%)低于对照组(28.57%)。(4)凝血功能:治疗组D-Dimer降至参考范围内的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40.00%);治疗组妊娠失败率(0.00%)低于对照组(10.00%)。(5)免疫学相关:治疗组IgG血型抗体效价转阴或滴定度下降的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42.86%);治疗组妊娠失败率(20.00%)低于对照组(28.57%)。治疗组AC A、AsAb、EmAb转阴率(分别为66.67%、50.00%、50.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67%、0.00%、33.33%);治疗组妊娠失败率(10.00%)低于对照组(18.18%)。治疗组CD4+、CD8+、NK在孕40d±时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6)病原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7)临床总疗效:治疗组妊娠30例,治愈2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妊娠30例,治愈21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论治结合调周法的孕前中医药干预能显着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其通过改善生殖激素,调节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实现对患者妊娠成功率的提高,完善了孕前中医药干预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评价。

柳鑫[8](2014)在《补肾活血方对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模型小鼠血清TNF-a、COX-2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腹腔注射重组人β2GP Ⅰ建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动物模型,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小鼠血清ACA、抗β2GP Ⅰ TNF-a、COX-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理。意旨初探TNF-a、COX-2细胞因子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为研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信号传导通路提供基础,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BALB/c小鼠采用国内外公认腹腔注射重组人β2GP Ⅰ药物制备ACA(+)RSA动物模型,将48只BALB/c雌鼠随机分为补肾活血高、中、低剂量组、西药(阿司匹林)组、模型组、空白组6组,每组8只,称重后标记,并分别对应记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分组给药:发现阴道栓或阴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精子记为妊娠第 1天,按公式”小鼠每千克体重剂量=人类体重一般剂量X(小鼠剂量折算系数/人剂量折算系数)”计算小鼠灌胃剂量,按计算剂量连续灌胃14天:各组于小鼠妊娠第15天时取血、处死。ELISA法测定6组小鼠血清ACA、抗β 2-GP Ⅰ抗体、TNF-α及COX-2水平。结果: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小鼠动物模型。2、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及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三组中,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疗效最为显着。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与西药阿司匹林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调节模型小鼠血清ACA、抗β2GP Ⅰ抗体水平接近空白对照组。3、补肾活血方可以降低血清中异常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升高降低的环氧化酶2,全面改善外周血及子宫局部内环境,调节机体失衡的免疫状态。

李肖凤[9](2014)在《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影响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指导临床。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和门诊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者的病例130份,随访患者妊娠结局,将130例患者分为成功组(指最终活产的患者)和失败组(指最终未能活产的患者)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就诊时有无流产症状、调理情况、月经情况、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就诊时孕周、保胎时间、中医证型、西医病因,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妊娠结局统计:经随访统计得出成功组患者共99例,占76.15%,失败组共31例,占23.85%。2.妊娠结局与年龄分布:成功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41岁,平均年龄是30.42±4.35岁,年龄集中分布在2534岁;失败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是32.32±5.21岁,年龄集中分布在3034岁。3.妊娠结局与就诊时有无流产症状情况:成功组就诊时有流产症状的共73例,占成功组的73.74%,无流产症状的共26例,占26.26%;失败组就诊时有流产症状的共23例,占失败组的74.19%,无流产症状的共8例,占25.81%。4.妊娠结局与调理情况:成功组有调理(孕前调理或孕后无流产症状即开始保胎)的共80例,占成功组80.81%,无调理(孕前无调理且孕后有流产症状才开始保胎)的共19例,占19.19%;失败组有调理的共7例,占失败组的22.58%,无调理的共24例,占77.42%。5.妊娠结局与月经情况:成功组月经失调的共29例,月经正常的共70例;失败组月经失调的共16例,月经正常的15例。6.妊娠结局与流产次数及自然流产次数情况:成功组流产次数最少是2次,最多是6次,平均流产次数是2.79±1.11次,失败组流产次数最少是2次,最多是8次,平均流产次数是3.68±1.51次;成功组自然流产次数最少是2次,最多是6次,平均自然流产次数是2.44±0.80次,失败组自然流产次数最少是2次,最多是7次,平均自然流产次数2.90±1.22次。7.妊娠结局与就诊时孕周情况:成功组就诊时孕周最小是3周,最大是13周,平均孕周是5.45±1.67周;失败组就诊时孕周最小是4周,最大是9周,平均孕周是6.26±1.44周。8.妊娠结局与保胎时间情况:成功组保胎超过既往流产时间的患者共89例,占成功组的89.90%,未超过既往流产时间的患者共10例,占10.10%;失败组保胎超过既往流产时间的患者共12例,占失败组的38.71%,未超过既往流产时间的患者共19例,占61.29%。9.妊娠结局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成功组与失败组的证型分布均以肾虚证最多见,其次是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证。10.妊娠结局与西医病因:成功组病因不明的占44.44%,有明确病因的患者中以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殖道感染因素最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18.18%、11.11%,;失败组原因不明的占48.39%,常见病因为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殖道感染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29.03%、16.13%、12.90%。11.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患者的年龄、调理情况、月经情况、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保胎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次数、调理情况、保胎时间对妊娠结局有影响。结论:1.自然流产次数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有影响,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会降低妊娠成功率。2.孕前调理和孕后及早保胎预培其损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3.保胎时间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有影响,孕后足疗程的保胎即超过既往流产时间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4.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证型分布以肾虚证最多见,其次是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证。5.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常见西医病因分别是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殖道感染因素。

赵文文[10](2013)在《洪家铁教授分期论治滑胎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滑胎,是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亦称数堕胎。《景岳全书》明确指出:“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的滑胎特点,并倡导“预培其损”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吾师博览全书,博采众长,运用“治未病”思想,分阶段治疗滑胎,疗效较好。吾师认为冲任不固是滑胎的关键,肾肝脾功能不足、气血虚弱、直接损伤皆可以影响冲任病变。在治疗时着手于调补肾肝脾。运用“治未病”理论,强调“未孕先防,既孕防变”。论治分未孕、助孕、已孕三个时期进行。凡是已经多次堕胎之妇,在下次怀孕之前,应先用温肾健脾、疏肝解郁调经之法(自拟汤药)进行调养3-6个月,“预培其损”,待肾气充、脾气旺、肝气条达、气血充满,再行摄精受孕,则孕而能荫养。受孕后即行安胎,用寿胎丸和四君子汤加减,补肾健脾固胎。一般服药至以往堕胎月份的一个月后。同时重视身心调养,加强患者心理辅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嘱其严格做到分房静养,清淡饮食。吾师灵活用药,自拟方剂和经典方相结合,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二、应用国氏三法治疗滑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国氏三法治疗滑胎(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子宫动脉阻力异常增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排除与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分组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两组受试者治疗期间血HCG与孕酮比较
    3.5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两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之和比较
    3.6 两组受试者孕12 周保胎结局比较
    3.7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8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判定
    3.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西医学对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增高 RSA 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升高 RSA 的认识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增高 RSA 的优势
    4 低分子肝素钠(LMWH-NA)及黄体酮的作用机理
    5 中医补肾活血方的药物组成及其药理学研究
    6 中医外治穴位贴敷的优势
    7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实验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对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补肾化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2.中医诊断标准
        (三)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1.主要症状、体征评分
        2.次要症状、体征评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B超检测方法
        (二)药物来源
        1.中药配制
        2.西药来源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
        1.疗效观察指标
        2.安全性指标
        (五)疗效标准
        (六)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讨论
    一、复发性流产与子宫动脉血流的相关性
    二、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研究
    三、现代医学改善子宫血流灌注的相关研究
    四、补肾化瘀法在滑胎病中的认识基础
    五、补肾化瘀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六、方药分析
    七、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补肾化瘀中药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寿胎丸合当归散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易栓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复发性流产的理论探讨
    1 西医学对复发性流产易栓症的认识
        1.1 西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1.2 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原因
        1.2.1 易栓症
        1.2.2 免疫因素
        1.2.3 内分泌因素
        1.2.4 解剖学因素
        1.2.5 遗传因素
        1.2.6 感染因素
        1.2.7 男方特有因素
        1.2.8 社会因素
        1.3 复发性流产中易栓症的发病机制及检测指标
        1.3.1 发病机制
        1.3.2 检测指标
        1.4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治疗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名溯源
        2.2 中医病因
        2.3 现代中医对复发性流产的辨证分型
        2.4 其他治疗方法
        2.5 中医学对复发性流产易栓症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中药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制定标准
    3 数据统计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4.1 两组年龄情况比较
        4.2 两组流产次数情况比较
        4.3 两组患者流产天数比较
        4.4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5 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6 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4.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RI比较
        4.9 两组患者治疗后保胎成功率比较
        4.10 安全性评价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立论依据
        1 研究目的
        2 低分子肝素治疗RSA作用机制
        3 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二 疗效分析
    三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2
致谢

(4)预培其损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培其损的渊源
2 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探讨
3 预培其损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体现
    3.1 孕前调治,培元固本,预培其损
        3.1.1 补肾益气,平衡阴阳为旨
        3.1.2 疏肝宁神,调和气血为助
        3.1.3 调理冲任,活血化瘀为倡
    3.2 孕后及早干预,固护胎元,防流保胎
        3.2.1 衷中参西,轻重缓急为纲
        3.2.2 辨证论治,有故无殒为目
        3.2.3 畅情志,慎起居,调饮食
4 总结

(5)固肾健脾安胎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黄体功能不足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判定
    5.质量控制办法
    6.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7.结果与分析
讨论
    1.本病病因的认识
    2.本病治疗方法的总结
    3.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4.地屈孕酮的选择
    5.组方用药依据
    6.结果分析总结
    7.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优势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8.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6)温阳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前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三、检测血P、β-hCG、E2的意义
    四、温阳健脾方药物组成的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五、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
    六、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复发性流产孕前中医药干预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研究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概述
        1.4 中西医结合对复发性流产的研究
    2 西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研究
        2.1 病因研究
        2.2 治疗概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结局分析
        2.2 两组妊娠基本资料比较
        2.3 两组妊娠临床指标比较
        2.4 两组妊娠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孕前中医药干预效应机理
        3.2 孕前中医药干预结果分析
        3.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英文缩略词
    附录二:临床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进展与成果
致谢

(8)补肾活血方对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模型小鼠血清TNF-a、COX-2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2 复发性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
        2.1 抗心磷脂抗体(ACA)的概念及分类。
        2.2 抗心磷脂抗体引起复发性流产的机制
        2.3 ACA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治疗进展
    3 本课题研究目的
实验研究
    1 实验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药物及试剂
        2.4 实验模型制备
        2.5 实验分组及给药
    3 实验步骤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补肾活血方及其余5组对小鼠血清ACA、抗β2-GP Ⅰ抗体水平
        5.2 药物对小鼠血清TNF-α及COX-2水平影响
讨论
    1 补肾活血方治疗ACA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探讨
        1.1 补肾活血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1.2 anti-β2GP Ⅰ抗体与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2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复发性流产关系讨论
        2.1 肿瘤坏死因子与生殖系统的关系
        2.2 肿瘤坏死因子与妊娠的关系
    3 COX-2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3.1 环氧合酶2与妊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洪家铁教授分期论治滑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导师对滑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治疗特点
3 常用药味、药对分析
4 验案分析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应用国氏三法治疗滑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子宫动脉阻力异常增高的疗效分析[D]. 刘焱.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补肾化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的疗效观察[D]. 崔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寿胎丸合当归散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易栓症的临床观察[D]. 黄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预培其损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J]. 李秀秀,李世梅,许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 [5]固肾健脾安胎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黄体功能不足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 王春燕.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6]温阳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 郭方兰.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 [7]复发性流产孕前中医药干预效应评价[D]. 王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补肾活血方对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模型小鼠血清TNF-a、COX-2影响的实验研究[D]. 柳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5)
  • [9]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D]. 李肖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4(12)
  • [10]洪家铁教授分期论治滑胎经验总结[D]. 赵文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低分子肝素论文 怀孕论文

上一篇:论《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双重人格
下一篇:丁日昌与现代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