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兰[1](2021)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肾损伤标志物[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肾损伤分子-1(KIM-1)]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6.565,P=0.010);治疗6个月后,2组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TC、TG及RBP、KIM-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χ2=4.730,P=0.030)。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肾损伤,改善肾功能,调节血脂,且安全性较好。

傅仙平[2](2021)在《血清补体C1q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HSPN患儿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相关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1q、尿RBP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补体C1q、尿RBP诊断HSPN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 (IgM)、尿RBP及血清补体C1q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补体C1q(OR=1.853,P=0.041)、尿RBP(OR=1.865,P=0.017)是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补体C1q联合尿RBP诊断HSP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高于血补体C1q、尿RBP单独检测的0.685、0.743 (P<0.05); HSPN急性期血补体C1q、尿RBP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联合血补体C1q、尿RBP检查可提高对HSPN的早期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预后评估。

吴和燕[3](2020)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之一,也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病,20-40%的患儿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研究显示这种进展从儿童时期即开始,因此成为儿童肾脏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及早发现有进展风险的患儿,准确对处于不同风险的患儿进行规范的分层管理及个体化的治疗显得十分必要。中国作为IgAN的高发地区,儿童IgAN的长期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分层个体化治疗方案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拟分析儿童IgAN的临床、病理、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次治疗结局分析,包括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于预后的影响、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及霉酚酸酯(MMF)对于难治性IgAN儿童蛋白尿缓解的疗效的比较,为儿童IgAN的合理化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初次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并随访超过1年的患儿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第一部分纳入的患儿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肾功能及蛋白尿水平接受GC联合RAS阻断剂(RASB)和单独接受RASB治疗的IgA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GC治疗的有效性。第三部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难治性IgAN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TAC组和MMF组,使用病例对照匹配法对两组患儿进行1:1匹配,探究两者在治疗难治性IgAN患儿的临床疗效。终点事件采用复合终点,主要终点事件为ESRD或发生因肾脏病导致的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eGFR下降超过基线值的50%。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患儿肾脏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法分析患儿肾脏进展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1243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86.8个月,随访期间82例患儿(6.46%)出现ESRD,171例患儿(13.76%)进展至复合终点事件。肾活检后5年、10年、15年患儿的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3%、90.3%和84%。Cox回归和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尿酸、高尿蛋白定量、低eGFR,高尿C3、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肾小球节段硬化(S)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是提示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尿RBP对肾脏预后具有最理想的预测价值,其预测患儿进展至复合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最佳截点为0.7ug/ml(灵敏度=84.00%,特异度=86.00%)。尿RBP≥0.7ug/ml的儿童比尿RBP<0.7ug/ml的儿童进展至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高2.513倍(P=0.003)。(2)本研究发现GC治疗可以延缓儿童IgAN的疾病进展,但GC治疗仅可以降低初始eGFR>50ml/min/1.73m2、蛋白尿≥1g/d的IgAN患儿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对于初始eGFR≤50ml/min/1.73m2或蛋白尿<1g/d的患儿增加GC治疗对肾脏累积生存率没有额外的益处。(3)TAC与MMF治疗难治性IgAN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TAC能更快地诱导尿蛋白达到缓解水平,且缓解率更高。结论:本研究是目前国内报道的最大样本量的儿童IgAN生存数据。首次报道IgAN儿童的15年肾脏累积生存率为84%,即16%的IgAN儿童在确诊15年后进展至复合终点事件,并发现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首次发现尿RBP≥0.7ug/ml提示肾脏预后不良。另外,本研究提示:GC治疗可改善蛋白尿≥1g/d且初始eGFR>50ml/min/1.73m2的IgAN患儿的肾脏预后,TAC较MMF而言对难治性IgAN患儿具有更加显着的蛋白尿缓解作用。

姜莹,张碧丽,王文红[4](2019)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液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尿液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肾脏科初发PNS患儿79例,均予足量激素治疗4周,根据患儿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SSNS)组(63例)与激素耐药(SRNS)组(16例),各组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型及肾炎型,检测治疗前后尿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f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1-微量球蛋白(α1-MG)及β2-微量球蛋白(β2-MG)水平,并对各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SSNS组RBP、NAG、α1-MG和β2-MG水平[0.91(1.80) mg/L、28.00(31.5) U/L、8.40(14.2) mg/L、0.45(0.35) mg/L]均低于SRNS组[3.94(4.82) mg/L、37.10(18.20) U/L、11.10(21.42) mg/L、0.66(1.4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SSNS组MAlb、TfR、RBP、NAG、α1-MG、β2-MG水平[14.10(5.60) mg/L、0.40(1.60) mg/L、0.26(0.38) mg/L、7.90(9.10) U/L、2.00(4.40) mg/L、0.27(0.35) mg/L]均低于治疗前[MAlb:1 704.00(1 995.60) mg/L、TfR:142.10(81.90) mg/L]和SRNS组治疗后[557.90(1 857.17) mg/L、117.40(102.10) mg/L、4.19(5.15) mg/L、38.80(32.43) U/L、10.85(16.60) mg/L、0.63(0.9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NS组治疗前后除MAlb[治疗前:2 258.75(2 028.43) mg/L]外,余指标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单纯型PNS患儿中SRNS组RBP[2.91(1.84) mg/L]明显高于SSNS组[0.85(0.98) mg/L],肾炎型PNS患儿中SRNS组RBP、NAG、α1-MG和β2-MG水平[5.03(6.74) mg/L、47.50(18.45) U/L、13.95(21.43) mg/L、1.25(1.44) mg/L]明显高于SSNS组[2.20(2.14) mg/L、34.7(22.05) U/L、9.70(7.35) mg/L、0.55(0.36) 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激素疗效的预测,RBP、NAG、β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837、0.679,均<0.9,诊断价值不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认定RBP、NAG为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通过这2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较高(AUC为0.956),诊断灵敏度为93.8%时,特异度为82.5%。结论 尿RBP、NAG、α1-MG和β2-MG可早期反映PNS,特别是SRNS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联合检测RBP、NAG对激素疗效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刘红丽[5](2019)在《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预判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创建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综合国内外各种评估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的相关指标,选取最优评估指标,纠正影响因素,进行优势整合、加权等合理数字化,创建出一个全面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以合理、科学、准确、有效的预判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将创建的系统与临床实际激素疗效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检验创建系统的准确性,并将该系统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1.创建预判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模块(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图书馆等大量数据库,并手动搜索大量的会议资料、学位论文以及相关书籍,尽可能多的收集符合标准的文献,熟悉国内外各种相关指标,以预测免疫性肾脏病的激素疗效,然后选择理想的预测激素疗效的实用指标,将其进行数字化,再根据统计学原理整合所选指标的优势,合理权重相关指标,进而创建出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预判的数字化分析系统(IKD-HCeP C Digi.DJA Sys)。该系统包括9个子系统,分别是测定θ角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测定SPI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蛋白比与尿A/G比值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C3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测定尿α1与β2微球蛋白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测定镁与IgG排泄分数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测定血IgG1/IgM与IgG/IgM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预测激素疗效—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预测激素疗效诊断模型(含王氏Logi.回归方程与数学模型)-C Digi.S;1个综合系统,即免疫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综合评分与测判。(2)重复调试和纠正所编的分析系统,调试成功后,将所创建的分析系统加密、打包,并安装于专用计算机内(该部分由导师完成)。2.临床应用研究(1)分组:分析了我院近2年的46例诊断为免疫性肾脏病且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资料,鉴于本院有些检查项目未开展,将上述10个系统分为9个观察组,分别是测定θ角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IKD-HCeP byθ)、测定SPI预判IKD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IKD-HCeP by SPI)、测定尿α1-MG对IKD激素疗效—预判(IKD-HCeP by Uα1-M)、测定尿β2-MG对IKD激素疗效—预判(IKD-HCeP by Uβ2-MG)、测定血IgG/IgM对IKD激素疗效—预判(IKD-HCeP by SIgG/IgM)、测定IgG排泄分数对IKD激素疗效—预判(IKD-HCeP by FE-IgG)、李氏等肾脏病理评分对IKD激素疗效—预判(IKD-HCeP by Li’sRPS)、改良李氏等肾脏病理评分法(吴刘氏法)对IKD激素疗效—预判(IKD-HCeP by ILi’sRPS)、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的计算机数字化—综合评分与测判(IKDHCE-CDigCS&P),将免疫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实际激素疗效(IKD-HCe)作为对照组,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2)临床对比研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将上述9个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诊断试验评价、ROC曲线研究,以测试所创编系统的准确性。结果1.IKD-HCeP C Digi.DJA Sys的特征(1)IKD-HCeP C Digi.DJA Sys是选择当前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预判的最佳相关指标,将其合理数字化,反复纠正和消除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整合相关指标的优势,并予以合理的权重,在成功调试后创建出的。该系统包括9个子系统和1个综合系统。(2)系统界面整洁、清晰,一目了然。计算机可以快速运算和科学合理的整合复杂的数字化程序。(3)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操作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随时调用相关数据,操作过程简单、快捷。可以保存和打印测试结果的报告,并且有相关“提示”说明附在每个报告单中,方便临床医师更全面、准确、有效的掌握相关指标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4)经过反复查证,发现目前国内外没有相同或类似报道,该系统的创建填补了国内外预测激素疗效领域的空白。2.IKD-HCeP C Digi.DJA Sys的临床对比研究研究对象共46例,实际激素耐药有12例,实际激素敏感有34例,则激素耐药率(阳性率)为26.09%,实际激素敏感率(阴性率)为73.91%。将对照组和各观察组的(激素耐药率)与(激素敏感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发现IKD-HCe与IKD-HCeP by ILi’sRPS、IKDHCE-CDigCS&P这两个系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与IKD-HCe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1=0.625,P2=0.492),所创编的IKD-HCeP by ILi’sRPS、IKDHCE-CDigCS&P两系统可以准确预判激素疗效,可应用于临床。3.IKD-HCeP C Digi.DJA Sys的诊断试验评价及ROC曲线研究将IKD-HCe作为对照组,创建的分析系统中每个系统的预判结果作为不同观察组,通过诊断试验评价,发现以IKD-HCe为对照组,IKDHCE-CDigCS&P评判、IKD-HCeP by ILi’sRPS评判的灵敏度、特异度综合分析,明显优于其他各子系统。IKDHCE-CDigCS&P评判激素疗效的Youden指数最大,为0.80,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面积标准误为0.042,表明IKDHCE-CDigCS&P可以用于确定激素疗效。因此,IKDHCE-CDigCS&P评估效能为最佳,能准确评估激素疗效。结论新创建的IKD-HCeP C Digi.DJA Sys系统是通过合理数字化、优势整合、合理加权最优相关指标,经过多次纠正、消除相关影响因素后创编出来的,与单一评价方法相比,创建的检测系统更加准确、全面、合理、规范,弥补了单一指标评估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影[6](2019)在《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60例PNS患儿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单纯型(34例)和肾炎型(2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分为A组(15例)、B组(16例)、C组(16例)及D组(13例),同期选择门诊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及门诊健康体检儿童血清、尿液中的RBP表达水平及血清BUN、Scr等指标。结果:PNS组及不同疾病类型亚组患儿血清、尿液RBP及血清BUN、Sc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肾炎型患儿血清、尿液RB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而各亚组血清BUN、Sc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亚组血清、尿液RBP及血清BUN、Sc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亚组血清、尿液RB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理损害程度加重,血清、尿液RBP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而各亚组血清BUN、Sc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及尿液RBP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PNS患儿疾病类型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

张延森[7](2019)在《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变化及探讨GDT对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免疫球蛋白(UIg G)、尿转铁蛋白(UTRF)、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的影响;(2)观察GDT对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疗效等改善情况,指导临床治疗WD患者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1)本课题临床实验以80例湿热内蕴型WD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湿热内蕴型WD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同时给予保肝治疗、低铜饮食、DMPS静脉滴注,用药方法为20mg/kg静滴qd,一个疗程应用6天DMPS,补锌、钙2天,共8天,共用药6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GDT口服;观察治疗前后WD病组与体检组和治疗组与对照组早期肾脏损伤指标、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影响,评价GDT对湿热内蕴型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改善情况。(2)数据处理应用SPSS 21.0,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选用卡方检验等处理计数资料。绘图选用Graph Pad Prism V6.0。结果:(1)早期肾脏损伤指标与体检组相比,WD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免疫球蛋白(UIg G)、尿转铁蛋白(UTRF)、尿微量白蛋白(Um Alb)、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均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结果表明湿热内蕴型WD患者有一定程度早期肾脏损伤。(2)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影响经过6个疗程治疗后2组早期肾脏损伤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尿免疫球蛋白(UIg G)、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均降低明显(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尿转铁蛋白(UTRF)、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降低不明显(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临床总疗效指标6个疗程排铜治疗结束后,分别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GDT联合DMPS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使用DMPS组。(4)2组量表指标1)中医证候量表:两组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两组积分变化,结果表明GDT联合DMPS组和单纯DMPS组都下降明显(P<0.01),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GDT联合DMPS优于单纯使用DMPS。2)统一Wilson病评分量表Ⅲ(UWDRS-Ⅲ):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UWDRS-Ⅲ评分值比较(P>0.05);2组治疗6疗程后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5)24h尿铜指标疗前GDT联合DMPS组与单纯DMPS组24h尿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疗程治疗后,分别统计两组24h尿铜情况,结果表明两组24h尿铜都显着增加(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4疗程后24h尿铜均增加(P<0.01),但较2疗程低(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6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4h尿铜均轻度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研究表明24h尿铜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而后渐趋平稳,治疗组比对照组在2疗程、4疗程排铜效果更明显。(6)安全性指标1)血常规:2组治疗前WBC、RBC、PLT比较(P>0.05);2组治疗6疗程后治疗组WBC、RBC、PLT与同组疗前比较仅稍有降低,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RBC、PLT与同组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GDT联合DMPS对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影响,单纯DMPS有降低血常规三系细胞副作用。2)肝肾功能:2组治疗前ALT、AST、BUN、Scr比较(P>0.05);2组6疗程后ALT、AST与同组疗前比较都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后GDT联合DMPS组降低更明显,且与单纯DMP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BUN、Scr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GDT在保护肝脏确切疗效,对肾功能影响不大,可能与早期肾脏损伤时肾功能损伤指标变化不明显有关。(7)不良反应在发热、皮疹、恶心、纳差等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发生率为25.64%(P<0.05),表明GDT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湿热内蕴型W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早期肾脏损伤;(2)GDT联合DMPS可改善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增加24h尿铜且优于单纯使用DMPS;(3)GDT联合DMPS能提高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患者临床总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UWDRS-Ⅲ神经症状积分,且优于单纯使用DMPS,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王莉,金明,黄俊波,刘杰,许美娟[8](2019)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糖脂代谢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的肝肾功能、糖脂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RNS患者6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GC;观察组采用FK506+GC。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2组肝、肾功能、糖脂代谢及尿肾损伤标志物水平,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门氨酸转移酶、空腹血糖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肾损伤分子-1、N-乙酰-β-D葡萄糖酐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K506联合GC治疗RNS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脂代谢状态,减轻肾损伤,对肝功能无显着影响,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促进患者恢复。

陈咏琦,朱艳,郝胜,王平,朱光华,黄文彦,吴滢[9](2017)在《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在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在评估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相关肾毒性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住院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共92例,男59例,女33例;年龄(5.67±3.65)岁。其中单纯激素治疗的患儿66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4.97±3.52)岁。激素联合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治疗的患儿26例为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6.59±3.95)岁。以药物治疗前(0 d)和治疗极早期(3 d)、早期(1个月)、中期(3个月)和后期(6个月)为不同的观察时间点,比较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纤维连接蛋白(FN)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α)4个生物学标志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并与传统检验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N-乙酰-β-D葡萄糖酐酶(NAG)对比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观察组血清NGAL(sNGAL)水平在CNI治疗6个月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00±32.49)μg/L比(46.54±11.41)4g/L,t=2.115,P<0.05];观察组尿1TNF-α[(uTNF-α)水平在CNI治疗6个月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0.78)pg/μmol比(0.75±0.36)pg/mol=1.840,P<0.05];观察组尿液KIM-1(uKIM-1)在CNI治疗3个月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5±0.03)ng/pmol比(0.33±0.07)ng/μmol,t=-2.077,P<0·05];观察组尿液NGAL(uNGAL)在CNI治疗3个月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0.03)ng/μmol比(0.23±0.04)ng/μmol,t=-2.959,P<0.05];血清TNF-a(sTNF-a)、尿液FN(uFN)、尿液RBP(uRBP)和尿液NAG(uNAG)水平在CNI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NAGL及uTNF-α相对其他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指标(uNGAL、uKIM-1、uFN、uRBP、uNAG)对早期评价CNI相关肾毒性可能更敏感;CNI治疗第6个月始需警惕CNI相关肾损伤的出现。

廖欣,高岩,杨华彬,林金爱,刘维峰,李颖杰[10](2017)在《他克莫司在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特点,评估他克莫司(TAC)治疗婴幼儿SRNS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岁以下确诊SRNS的76例患儿,患儿分3组:口服TAC组(TAC组)、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组(MP冲击组)及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组(MP+CTX冲击组),观察1年,记录入组患儿各时间点的尿蛋白定量、淋巴细胞计数、肾功能、血糖、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血白细胞及尿红细胞等,监测感染及尿蛋白复发情况,对照研究3组患儿的数据资料。结果入组患儿均行肾脏病理活检,其中微小病变3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例,3组患儿病理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TAC组尿蛋白完全缓解率达63.64%,总缓解率95.45%;MP冲击组完全缓解率26.09%,总缓解率60.87%;MP+CTX冲击组完全缓解率41.94%,总缓解率74.19%。治疗6个月,TAC组尿蛋白定量[(7.8±8.6)mg/(kg·d)]明显低于MP冲击组[(144.2±118.3)mg/(kg·d)]及MP+CTX冲击组[(91.3±87.4)m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9,P<0.05);TAC组于治疗2个月尿蛋白显着降低,另2组则延至3个月尿蛋白明显降低。治疗1年后,TAC组各项T淋巴细胞计数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分别低于同期的MP冲击组和MP+CTX冲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淋巴细胞则无此变化。观察期内,TAC组感染人次明显低于MP冲击组及MP+CTX冲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秩和值分别为348.5和369.5,U=-3.69、-4.18,均P<0.01)。TAC组血糖及校正CCr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但URBP于TAC组呈可逆性升高,且明显高于MP冲击组及MP+CTX冲击组[(13.77±19.19)mg/L比(2.50±1.77)mg/L,(13.77±19.19)mg/L比(2.06±3.6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2.99,均P<0.05)。结论 TAC治疗婴幼儿SRNS患者相对激素冲击及联合冲击等治疗模式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较少近期不良反应,但并不能降低复发率,而且远期药物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4]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2.4 治疗前后肾损伤标志物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血清补体C1q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免疫球蛋白与血补体C1q、尿RBP水平的比较
    2.3 预测HSPN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2.4 ROC曲线分析血补体C1q、尿RBP单独或联合对HSPN的诊断价值
    2.5 HSPN不同病程时期血补体C1q、尿RBP水平的变化
3 讨论

(3)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243例原发性IgA肾病儿童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入选患儿
        2.2 基线特征
        2.3 肾组织病理改变
        2.4 临床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 IgAN患儿的肾脏累积生存率
        2.6 影响IgAN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7 IgAN的危险因素的Kalp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验证
        2.8 IgAN的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观察指标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4. 优势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二部分 糖皮质激素对IgA肾病患儿预后影响的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肾活检时患儿的一般情况
        2.2 临床与病理特征
        2.3 组间疗效与不良反应
        2.4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IgAN患儿预后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他克莫司与霉酚酸酯治疗儿童难治性IgA肾病疗效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组基线数据比较
        2.2 治疗期间数据随访
        2.3 组间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IgA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预判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创建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创编预判IKD患者GC疗效的数字化模块
    2.2 临床应用研究
    2.3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预判IKD患者GC疗效的数字化模块特征
    3.2 不同测判系统的临床对比研究
第4章 讨论
    4.1 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4.2 本研究创新性
    4.3 创建预判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的数字化模块
    4.4 临床对比研究
第5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对照组及不同疾病类型亚组血清、尿液RBP及血清BUN、Scr表达水平比较
    2.3 对照组及不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亚组血清、尿液RBP及血清BUN、Scr表达水平比较
3 讨论

(7)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病例脱落
    2.6 分组
    2.7 治疗药物及方法
    2.8 伦理学要求
3 临床指标
    3.1 临床理化指标及测定
    3.2 临床总疗效评价
    3.3 量表指标
    3.4 24 h尿铜
    3.5 安全性指标
4 数据处理
5 结果
    5.1 湿热内蕴型W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5.2 湿热内蕴型WD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指标比较
    5.3 湿热内蕴型WD患者治疗前后量表指标比较
    5.4 湿热内蕴型WD患者治疗前后早期肾脏损伤指标比较
    5.5 对24h尿铜的影响
    5.6 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5.7 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中医对Wilson病的认识
    6.2 西医对Wilson病认识
    6.3 肝豆汤治疗Wilson病研究
    6.4 临床观察指标的选择
    6.5 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指标分析
    6.6 治疗后相关结果分析
    6.7 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影响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8)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糖脂代谢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4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比较
    2.2 肾功能指标比较
    2.3 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2.4 肾损伤标志物比较
    2.5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李美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8)
  • [2]血清补体C1q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中的价值[J]. 傅仙平.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2)
  • [3]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D]. 吴和燕.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液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 姜莹,张碧丽,王文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17)
  • [5]免疫性肾脏病激素疗效预判的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创建及临床应用研究[D]. 刘红丽. 南华大学, 2019(01)
  • [6]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王影. 中国医学创新, 2019(09)
  • [7]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早期肾脏损伤临床干预研究[D]. 张延森.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糖脂代谢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王莉,金明,黄俊波,刘杰,许美娟.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02)
  • [9]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在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J]. 陈咏琦,朱艳,郝胜,王平,朱光华,黄文彦,吴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17)
  • [10]他克莫司在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 廖欣,高岩,杨华彬,林金爱,刘维峰,李颖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02)


对照组论文 视黄醇结合蛋白论文 肾病综合征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尿检论文

上一篇:几种常见的由微生物引起的肉类异常现象及卫生处理建议
下一篇: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四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