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热消解处理的尿液样品中的尿汞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热消化处理尿样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汞(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左书瑞[1](2020)在《直接测汞仪法同时检测人血液、尿液中的汞含量》文中指出尿汞、血汞均是汞中毒的重要参考指标,准确、快速的汞含量检测,对职业汞接触者或者汞中毒患者均有重大意义。鉴于此,为了探索更好的检测人血液、尿液中的汞含量的方法,文章对直接测汞仪法同时检测人血液、尿液中的汞含量展开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直接测汞仪法的原理,其次分别介绍了血汞与尿汞的常见测定方法,最后对直接测汞仪法同时检测人血液、尿液中汞含量的实验室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室结果显示,直接测汞仪法同时检测人血液、尿液中的汞含量,具有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且操作简便,受干扰程度小,宜广泛推广。

吴文毅,霍学义,谢相红[2](2015)在《仪器测量尿汞的方法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汞及其化合物作为一种常用工业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汞在常温条件下即能蒸发,其蒸汽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液排泄。因此,尿液中汞含量测定结果,是诊断职业性汞中毒重要的生物学评价指标。我单位采用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1],检测前需加酸消解样品后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定;而DMA-80直接测汞仪,目前还没有该仪器测定尿汞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方法。两种仪器的测定结果有无差异未见文献报道。本研

仲立新,张颖[3](2012)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汞的注意事项》文中研究说明尿汞是接触汞作业工人在体内蓄积的重要判断指标,因而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甚为重要。目前尿汞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汞仪法)等,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汞因其费用低、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而作

耿琪,秦文华,李宏斌,曾东,罗晓芳[4](2011)在《原子荧光法测定尿汞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立尿汞的测定方法。在尿样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充分混匀后于4550℃水浴中放置2 h进行低温消化,取出后滴加盐酸羟胺溶液数滴直至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去,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汞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为1.3×10-4μg/L,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回收率为90%108%。该方法样品不需高温消化,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廖青,樊文明,梅玉琴[5](2011)在《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尿液中微量汞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尿液中微量汞的测定。方法标本经酸性高锰酸钾水浴消解后,用硼氢化钾还原生成游离汞原子,由氩气带入石英原子化器中,经特制汞空心阴极灯激发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标本中汞浓度成正比。结果汞在0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7.5%106.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最低检出限0.036μ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职业人群尿汞的检测分析。

荀晔[6](2011)在《肌酐校正-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测定尿中汞》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肌酐校正-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测定尿中汞的分析方法。方法尿样不进行消化处理,采用肌酐校正-碱性氯化亚锡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汞含量。结果尿中汞含量必须采用肌酐校正。结论此法快速、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测定。

金岚[7](2008)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汞》文中研究说明

王志翔,刘磊[8](2008)在《碱性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液中汞》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碱性硼氢化钾(KBH4)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的方法。[方法]尿样经强酸消化,以硼氢化钾还原,在257.3nm波长下,读取最大吸光度值。根据标准系吸光度值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计算样品中汞的浓度。[结果]尿汞在2~40μg/L的范围内时,检测浓度与吸光值呈直线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0.424+3.446x;最低检出浓度为2μg/L;精密度5.4%-7.8%,回收率91.5%-108.7%;用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和本法同时测定相同样品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准确,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现场分析。

张福钢,赵玮,李春玲,闫慧芳[9](2008)在《血尿样中汞的原子荧光测定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血样、尿样中汞含量测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方法。方法血液或尿液用高纯度硝酸微波消解,定容后经断续流动进样,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结果尿样、血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100.4%~103.3%和105.5%~111.6%,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46%~1.70%和1.68%~2.39%,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93%~5.78%和1.92%~7.58%;在0~2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y= 143.9245x+7.3605,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4g/L和0.07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7μg/L(以1.0 ml血液或尿液计)。样品在4℃冷藏可以保存2周。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及良好的检测精密度,无干扰,该方法满足生物接触限值的要求,可用于检测正常人和职业人群血液和尿液中的汞含量。

赵立强,朱月武,龚继昌,游全程,顾华强[10](2008)在《尿汞2种测定法评价及成都市尿汞本底值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为"修订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实施计划"提供实验室资料。方法对尿汞酸性、碱性冷原子吸引测定2法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作方法学评价实验,选择无汞作业史的健康人群做尿汞本底值调查。结果碱性法线性范围0~50μg/L,回收率100.68%,相对标准偏差(RSD)3.39%;酸性法线性范围0~120μg/L,回收率98.84%,相对标准偏差(RSD)3.43%;方法比较实验回归方程:y=0.782+0.346x,r=0.9126。结论2法各项性能指标均可接受,相关性较好,而碱性法操作简便、省时,更适用于临床。成都市尿汞本底值(95%上限)5.61μg/L。

二、热消化处理尿样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消化处理尿样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汞(论文提纲范文)

(1)直接测汞仪法同时检测人血液、尿液中的汞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测汞仪法的原理
2 血汞、尿汞含量的常见测定方法
    2.1 原子荧光光谱法
    2.2 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法检测人血液、尿液中汞含量的结果
    3.1 仪器与试剂
    3.2 测定步骤
    3.3 计算
    3.4 样品稳定性实验
    3.5 抗干扰实验
    3.6 测定结果对比实验
4 结语

(2)仪器测量尿汞的方法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2 实验条件的确定
        1.2.3 实验室质量控制
        1.2.4 线性范围
        1.2.5 回收率与精密度测定
        1.2.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绘制标准曲线
        2.1.1 冷原子测汞仪标准曲线
        2.1.2 DMA-80直接测汞仪标准曲线
    2.2 线性范围
    2.3 回收率与精密度测定结果计算
    2.4 方法比较实验结果t检验
    2.5 体检人群尿汞含量测定结果及结果t检验
3讨论

(3)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汞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液的保存
2 尿样的保存
3 使用器皿的注意事项
4 空白值的控制
5 酸度对测定的影响
6 尿样的消化
7 尿样泡沫的消除
8 温度的影响
9 载气流量
10 室内空气的影响
11 洗涤反应管
12 测定用汞吸收瓶的污染排除
13 共存离子的影响
    13.1 金、铂、钯等元素的干扰
    13.2 碘化物对测定的影响

(4)原子荧光法测定尿汞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1.2 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方法的线性范围
    2.2 方法的检出限
    2.3 方法的精密度
    2.4 方法的准确度
    2.5 水浴温度的确定
    2.6 水浴时间的确定
    2.7 样品的稳定性
    2.8 玻璃器材的处理
    2.9 样品消化条件选择

(5)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尿液中微量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理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1.2.2 试剂
    1.3 操作方法
        1.3.1 标本制备
        1.3.2 工作曲线的绘制
        1.3.3 操作步骤
    1.4 仪器条件
    1.5 测定
2 结 果
    2.1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2.2 精密度试验
    2.3 准确度试验
    2.4 反应介质酸度的选择
    2.5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
    2.6 共存离子的干扰
    2.7 方法的应用
3 讨 论

(6)肌酐校正-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测定尿中汞(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
    1.3 试剂
    1.4 样品测定
        1.4.1 尿中肌酐含量的测定
        1.4.2 尿中汞含量测定
2 结 果
    2.1 121份尿样中汞含量的检测结果
    2.2 10份代表性尿样肌酐校正尿汞前后的检测结果
3 讨 论

(7)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汞(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样品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样处理方式的选择
    2.2 不同介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3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2.4 精密度试验

(10)尿汞2种测定法评价及成都市尿汞本底值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2 实验条件的建立
        1.2.3 质量控制
        1.2.4 线性范围
        1.2.5 回收实验
        1.2.5.1 碱性法回收实验
        1.2.5.2 酸性法回收实验
        1.2.6 重复性实验
        1.2.6.1 碱性法重复性实验
        1.2.6.2 酸性法重复性实验
        1.2.7 方法比较实验与本底值调查
2 结果
    2.1 尿汞标准曲线
        2.1.1 碱性法尿汞标准曲线
        2.1.2 酸性法尿汞标准曲线
    2.2 线性范围
        2.2.1 碱性法线性范围
        2.2.2 酸性法线性范围
    2.3 回收实验结果
    2.5 重复性实验结果
    2.6 方法比较实验
    2.7 测定116例成都市健康人尿汞含量
3 讨论

四、热消化处理尿样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汞(论文参考文献)

  • [1]直接测汞仪法同时检测人血液、尿液中的汞含量[J]. 张婷,左书瑞. 化工管理, 2020(26)
  • [2]仪器测量尿汞的方法学评价[J]. 吴文毅,霍学义,谢相红. 贵州医药, 2015(03)
  • [3]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汞的注意事项[J]. 仲立新,张颖. 职业与健康, 2012(08)
  • [4]原子荧光法测定尿汞含量的研究[J]. 耿琪,秦文华,李宏斌,曾东,罗晓芳.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1(04)
  • [5]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尿液中微量汞的临床研究[J]. 廖青,樊文明,梅玉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1)
  • [6]肌酐校正-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测定尿中汞[J]. 荀晔.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06)
  • [7]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汞[J]. 金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8(10)
  • [8]碱性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液中汞[J]. 王志翔,刘磊.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4)
  • [9]血尿样中汞的原子荧光测定方法[J]. 张福钢,赵玮,李春玲,闫慧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8(05)
  • [10]尿汞2种测定法评价及成都市尿汞本底值调查[J]. 赵立强,朱月武,龚继昌,游全程,顾华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01)


原子论文 吸收光谱论文 原子吸收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论文 氯化亚锡论文

上一篇:汉宋之争与清代文笔之分
下一篇:产品质量方法:实际操作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