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饲料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饲料中谷氨酰胺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朱星樽[1](2021)在《花羔红点鲑氨氮应激生理解毒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饲料驱动下的水产养殖体系,大约75%的输入性氮并没有被养殖动物所利用吸收,而是随排泄物进入养殖水体中,在环境微生物的氨化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的氨氮,导致鱼类氨氮中毒频繁发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鱼类逐渐分化出多种应答氨氮的生理解毒策略,其中,绝大多数鱼类主要依赖于谷氨酰胺合成和尿素循环。在哺乳类动物中的研究表明,氨氮解毒关键酶缺陷是造成机体氨氮耐受力差异的关键因素,也是开展精准营养的调控的关键靶点。花羔红点鲑是一种中小型冷水稀有鱼类,其环境氨氮耐受力较差,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常态化的氨氮暴露对花羔红点鲑的生长、繁殖及存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已严重影响了鱼的产量与品质。本论文以花羔红点鲑为研究对象,拟通过一系列的量化研究,试图查明导致花羔红点鲑氨氮耐受力低下的原因,为遗传选育及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新契机。本论文首先探究了氨氮暴露对花羔红点鲑的毒性作用。实验共设置2个处理组:对照组[0.01 mg/L总氨氮(TA-N),非离子氨(UIA-N)<0.001 mg/L]和氨氮组(1/2 96 h半致死浓度:12.33 mg/L TA-N,0.19 mg/L UIA-N),开展为期28d的慢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发现,氨氮组实验鱼大脑中氨浓度达到峰值时显着增加了15倍(1 d),但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于肝脏(12 h);大脑中谷氨酰胺达到峰值时的浓度为35.33μmol/g,远高于哺乳类的致死浓度1μmol/g;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1 d后达到稳定;肝脏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于1 d后显着降低;1 h后,氨氮组实验鱼大脑和肝脏中氨和谷氨酰胺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呼吸爆发显着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氨氮暴露会造成花羔红点鲑肝脏和大脑中氨和谷氨酰胺积累,导致氧化损伤和免疫抑制。然而,谷氨酰胺在花羔红点鲑肝脏和大脑中的积累,并不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相反,谷氨酰胺合成很可能是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的重要途径。为了弄清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在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采用腹腔注射甲硫氨酸亚砜亚胺(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的生理学手段,设置了4个处理组:Na Cl组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NH3组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半致死浓度的醋酸铵(每克鱼2.5μg);NH3+MSO组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半致死剂量的醋酸铵和甲硫氨酸亚砜亚胺(每克鱼2.0μg);MSO组注射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甲硫氨酸亚砜亚胺(2.0μg/g鱼),急性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发现,NH3组实验鱼白细胞数、丙二醛含量、肝脏中TNF、IL 1和IL 8基因m RNA表达量升高,而血清葡萄糖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活性、补体、免疫球蛋白G含量、吞噬指数、肝脏中SOD、CAT和GPx基因m RNA表达量降低;NH3组实验鱼肝脏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着高于NH3+MSO组和MSO组;NH3+MSO组存活率最低。结果说明:氨氮中毒会导致花羔红点鲑血液恶化、氧化应激、免疫抑制及炎症;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依赖于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尿素循环在氨氮解毒过程中并未发挥作用。为了探寻尿素循环未参与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的原因,设置了3个处理组: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低氨氮组按照每克体重1.25μg的浓度经腹腔注射0.5 m L醋酸铵(1/2 96 h半致死浓度);高氨氮组实验鱼按照每克体重2.50μg的浓度经腹腔注射0.5 m L醋酸铵(96 h半致死浓度),急性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发现,随着醋酸铵含量的升高,血浆谷氨酰胺、谷氨酸、精氨酸及鸟氨酸含量显着升高,而瓜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显着降低;高氨氮组肝脏中精氨琥珀酸合酶、精氨琥珀酸裂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酰胺酶活性显着最高,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及精氨酸酶活性最低,尤其是精氨酸酶活性仅为对照组的6%;肝脏细胞经吖啶橙染色后,高氨氮组检测到不规则的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信号。结果说明:花羔红点鲑可能存在尿素循环障碍,与精氨酸酶活性的缺失密切相关。为了弄清花羔红点鲑是否存在精氨酸酶缺陷,通过向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激活剂)和赖氨酸(抑制剂),筛选出花羔红点鲑精氨酸酶激活及抑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精氨酸酶缺陷开展生理学研究。实验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配置七组实验饲料:对照组、3个精氨酸水平(1.00、2.00及3.00%)及3个赖氨酸水平(1.00、2.00和3.00%),开展为期10周的营养调控实验。结果发现,2.00%和3.00%精氨酸组实验鱼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样,2.00%和3.00%赖氨酸组显着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3.00%赖氨酸显着提高实验鱼的白细胞数;实验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活性及补体含量随着饲料中精氨酸含量的提高显着升高,而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提高显着降低。基于上述指标综合分析,2.00%精氨酸组作为精氨酸酶激活模型(激活组),而3.00%赖氨酸组作为精氨酸酶抑制模型(抑制组)。第二阶段,共设置3个组:对照组、激活组及抑制组,向腹腔中注射半致死浓度(2.5μg/g鱼)醋酸铵,急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发现,抑制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均显着低于激活组;激活组肝脏中精氨酸酶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含量显着高于抑制组,而氨和谷氨酰胺含量相反;激活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酶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结果说明,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过程中尿素循环障碍与精氨酸酶缺陷有关,然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的分子机制,采用比较转录组分析技术,共设置了2个处理组: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氨氮组按照每克体重2.50μg的浓度经腹腔注射0.5 m L醋酸铵(96 h半致死浓度)。急性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发现,测序共获得225.54 Gb有效数据,通过组装获得74 502条非冗余基因;对非冗余基因进行功能注释,获得25921条注释结果;检测到65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蛋白/氨基酸代谢、TCA循环及氨氮代谢信号通路等;氨氮组肝脏中精氨酸酶活性仅达到对照组的5.5%。结果说明,参与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的生理途径主要包括:减少蛋白质分解、部分氨基酸分解形成丙氨酸、谷氨酰胺合成;尿素循环在氨氮解毒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的原因与精氨酸酶缺陷有关。为了弄清氨氮胁迫是否会引起花羔红点鲑精氨酸酶编码基因的DNA甲基化变异,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染色体步移技术及基于亚硫酸氢盐处理的位点特异胞嘧啶DNA甲基化分析技术,共设置了2个处理组: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氨氮组按照每克体重2.50μg的浓度经腹腔注射0.5 m L醋酸铵(96 h半致死浓度)。急性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发现,花羔红点鲑精氨酸酶1基因的全长为1014 bp,共编码338个氨基酸;精氨酸酶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存在CpG岛,含CG位点16个,氨氮胁迫下,精氨酸酶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表明氨氮胁迫会导致花羔红点鲑肝脏中精氨酸酶1编码基因的DNA的甲基化升高变异。

乔德瑞,张晓隽[2](2020)在《二肽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研究了氨基酸和二肽对猪胚胎体外成熟、受精和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氨积累的影响。在猪胚胎细胞培养液中,用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及二肽组合处理胚胎,对照组为基础培养液,T1~T6组分别做如下处理:T1组添加1mM谷氨酰胺、T2组加入1mM谷氨酸、T3组加入2mM丙氨酰谷氨酰胺、T4组加入2mM甘氨酰谷氨酰胺、T5组2mM丙氨酰谷氨酰胺+2mM甘氨酰谷氨酰胺、T6组1mM谷氨酰胺+1mM谷氨酸。结果 :丙氨酰谷氨酰胺、甘氨酰谷氨酰胺、丙氨酰谷氨酰胺+甘氨酰谷氨酰胺组较其他组显着提高了卵母细胞分裂中期成熟率及单精受精卵和精原细胞受精率(P <0.05)。丙氨酰谷氨酰胺+甘氨酰谷氨酰胺组较其他组显着提高了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过程14C-葡萄糖的掺入和氧化(P <0.05),显着降低了氨氮浓度(P <0.05)。丙氨酰谷氨酰胺+甘氨酰谷氨酰胺组胚胎发育2~4个、8~16个及桑椹胚和囊胚数显着高于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甘氨酰谷氨酰胺组(P <0.05),同时该组内细胞团数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也表现最高(P <0.05)。综上所述,丙氨酰谷氨酰胺+甘氨酰谷氨酰胺处理可能通过降低培养基中累积氨的水平,进而在提高猪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速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何明[3](2020)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效果及谷氨酰胺、丁酸梭菌提升其效价的营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探究发酵豆粕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及其营养提升策略。首先考察了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再采用套算法对豆粕和发酵豆粕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最后,在低鱼粉-高发酵豆粕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和丁酸梭菌,考察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提升以及营养物质利用和肠道健康的改善效果。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发酵豆粕在肉食性鱼类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一个鱼粉含量为35%的基础饲料,分别用豆粕、发酵豆粕等蛋白替代大口黑鲈饲料中0%、15%、30%、45%和60%的鱼粉(CON、SBM-15、SBM-30、SBM-45、SBM-60、FSBM-15、FSBM-30、FSBM-45和FSBM-60)。共9组饲料,饲喂大口黑鲈(4.5±0.1g)8周。结果表明:相比于CON组,SBM-45、SBM-60和FSBM-60组的增重率显着下降,SBM-30、SBM-45、SBM-60、FSBM-45和FSBM-60组的饲料系数显着上升(P<0.05)。当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到达30%和45%,大口黑鲈肌肉水分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粗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比例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全鱼的常规成分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45%和60%的鱼粉显着提高了大口黑鲈肌肉中的天冬氨酸含量,降低了谷氨酸的含量(P<0.05)。在营养物质利用方面,SBM-45、SBM-60和FSBM-60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SBM-30、SBM-45、SBM-60、FSBM-45和FSBM-60组的饲料蛋白质效率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SBM-60和FSBM-6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SBM-45、SBM-60和FSBM-60组的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SBM-30和SBM-6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综上,在鱼粉含量为35%的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可以替代30%的鱼粉而不会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着影响,而豆粕的替代比例为15%。试验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和微生物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切片技术、传统培养法和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比例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SBM-60组的绒毛长度显着低于对照组,SBM-45、SBM-60、FSBM-60组的绒毛宽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基于传统培养方法的肠道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SBM-30组的总菌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60%的鱼粉显着降低了肠道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含量(P<0.05);相比于SBM-60组,FSBM-60组的总菌含量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含量显着增加(P<0.05)。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果各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相比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别(P>0.05)。在属水平上,大口黑鲈的肠道微生物主要包括支原体属(Mycoplasma)、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弧菌属(Vibrio)。豆粕替代30%的鱼粉显着提升了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中鲸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P<0.05),而发酵豆粕替代30%的鱼粉显着增加支原体属细菌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发酵豆粕替代大口黑鲈饲料中45%的鱼粉不会对肠道织结构产生显着影响,而豆粕的替代比例为30%,不同比例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显着影响了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组成。试验三: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营养价值的评定本试验设计了一个鱼粉含量为40%的基础饲料,然后将豆粕和发酵豆粕分别以10%、20%和30%的比例和基础饲料混合,配置成7组饲料,投喂大口黑鲈(35.7±1.0g)两周后收集粪便,采用套算法测定不同混合比例下大口黑鲈对豆粕和发酵豆粕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大口黑鲈对豆粕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磷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显着下降(P<0.05),而发酵豆粕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则变化不显着(P>0.05)。在30%的混合比例下,发酵豆粕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磷和总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81.97%、84.00%、46.94%和92.25%,均较豆粕的消化率显着提高(74.71%、76.56%、23.24%和87.34%)(P<0.05)。综上,豆粕经发酵后,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试验四: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大口黑鲈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肠道组织结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了一个鱼粉含量为35%的基础饲料(CON),并采用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40%的鱼粉,制成一个低鱼粉饲料(FSBM-40)。然后在FSBM-40中分别添加0.3%、0.6%、0.9%和1.2%的AG(AG-3、AG-6、AG-9和AG-12),共6组试验饲料,投喂大口黑鲈(7.0±0.1 g)8周。结果表明:FSBM-40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较对照组显着下降,饲料系数显着升高(P<0.05);当添加0.9%AG时,鱼体增重率显着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达到和对照组一致的水平。不同处理组之间大口黑鲈肌肉常规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没有显着差异(P>0.05)。FSBM-40组的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相比于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而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6%以上的Ala-Gln显着提高了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肠道组织结构分析表明,FSBM-40组的绒毛宽度显着降低,饲料中补充Ala-Gln后绒毛宽度显着增加(P<0.05),FSBM-40组及各Ala-Gln添加组肠道绒毛上的杯状细胞数量较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各组之间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Ala-Gln后,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和FSBM-40组显着提高(P<0.05),FSBM-40、AG-3、AG-6和AG-9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综上,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9%的Ala-Gln能显着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组织结构,提高生长性能。试验五: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和谷氨酰胺对大口黑鲈生长、营养物质利用、肠道组织结构和微生物的影响为了研究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鱼粉含量为35%的基础饲料(CON),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40%鱼粉制成低鱼粉饲料(FSBM-40)。然后在FSBM-40中添加0.2%丁酸梭菌(1.5×108cfu/g)、0.6%Ala-Gln以及两者混合物(CB、AG和CB-AG),投喂大口黑鲈(7.0±0.1 g)8周。结果表明:FSBM-40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相比于对照组显着下降,饲料系数显着升高(P<0.05)。在低鱼粉饲料中补充丁酸梭菌、Ala-Gln和两者混合物对生长性能没有显着改善(P>0.05)。添加Ala-Gln显着提高了大口黑鲈对饲料中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FSBM-40组和CB组的肠道绒毛宽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AG+CB和AG组的肠道绒毛高度和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较FSBM-40组显着增加(P<0.05)。肠道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la-Gln显着提高了大口黑鲈肠道中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综上,在低鱼粉饲料中补充0.2%丁酸梭菌和0.6%谷氨酰胺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影响,补充Ala-Gln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组织结构,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

周旻昱,周秀芳,张德奎[4](2019)在《双室袋丙氨酰谷氨酰胺氨基酸(18)注射液与市售产品的质量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3批双室袋丙氨酰谷氨酰胺氨基酸(18)注射液混合前各腔室与1批市售原研单瓶的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单瓶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进行质量比较,并对3批双室袋混合液与1批原研单瓶按比例配制混合液进行质量比较。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及企业自拟标准,对混合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性状、pH值、吸光度、氨、有关物质、含量及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的性状、p H值、透光率、亚硫酸氢钠、有关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混合后液体的性状、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双室袋混合前各腔室与原研单瓶关键指标质量基本一致,但双室袋产品提高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质量标准,增订了有关物质检测项目。同时,双室袋填补了市售产品空白,建立了混合后溶液质量标准,可更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结论:通过质量研究证明,双室袋内在质量与原研产品一致,但双室袋产品提高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质量标准,且填补市售产品空白,建立了混合后溶液质量标准,可更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吴桐强,钟蕾,刘庄鹏,胡毅,刘臻,鲁双庆[5](2019)在《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7.16±0.10) g的草鱼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25%、0.50%、0.75%、1.00%谷氨酰胺二肽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着提高了草鱼幼鱼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 <0. 05),显着降低了饲料系数(P <0. 05);且0.25%、0.50%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2)与对照组相比,0.75%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着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着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有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下降的趋势,其中0.5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二肽添加量超过0.50%使得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 5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着上升(P <0. 05)。0. 75%、1.00%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显着降低(P <0.05),皮质醇含量显着升高(P <0. 05)。各添加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显着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肠道隐窝深度显着降低(P<0.05),0.75%、1.00%组肠道黏膜厚度显着增加(P<0.05),0.50%和1.00%组杯状细胞数量显着增加(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谷氨酰胺二肽能够促进草鱼幼鱼营养物质代谢、免疫以及肠道发育,进而促进生长。

李雪,张木子,黎明,章倩,王日昕,姜海波[6](2019)在《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能力及抗逆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GD)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能力及抗逆能力的影响。以平均体重为(1.98±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 (对照)、0. 25%、0.50%、0.75%和1. 00%AGD的5种试验饲料,5种试验饲料中AGD含量的实测值依次为0.08%、0.23%、0.56%、0.69%和1.09%。摄食生长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GD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补体3和补体4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0.50%和0.75%AGD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AGD均显着提高了试验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着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氨氮胁迫96 h后,对照组试验鱼大脑中氨和谷氨酰胺含量显着高于各AGD添加组(P<0.05),同时累积死亡率也显着高于各AGD添加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AGD能够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能力及抗逆能力;基于特定生长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获得黄颡鱼幼鱼饲料中AGD的最适添加量为0.56%;综合考虑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能力及抗逆能力,推荐黄颡鱼幼鱼饲料中AGD的添加量为0.50%~0.75%。

蒋俊劼[7](2019)在《饲粮添加乳酸、谷氨酰胺和液态饲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营养方案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高采食量,是解决仔猪断奶后腹泻和生长受阻难题的有效措施。饲料添加剂和饲喂模式是影响仔猪断奶后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探讨饲粮添加乳酸、谷氨酰胺和液态饲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乳酸、谷氨酰胺和液态饲喂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提供理论支撑,为生产上防止断奶仔猪“断奶失重”提供科学资料。试验一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96头平均体重(7.24±0.03)kg的24±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根据体重相近和公母各半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CON)、乳酸组(2%乳酸,LS)、谷氨酰胺组(1%谷氨酰胺,GS)和乳酸+谷氨酰胺组(2%乳酸+1%谷氨酰胺,LGS),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期共27d。结果发现:与CON组相比,(1)添加LS提高仔猪17 d ADG(P=0.086),降低腹泻指数(P<0.05);提高仔猪粗蛋白质(P<0.05)和干物质(P=0.061)表观消化率;提高仔猪血清IGF-1和GH的含量(P<0.05);提高仔猪空肠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P<0.05);增加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提高仔猪空肠粘膜GLUT2、IGF-1、TGF-β2、Occludin和ZO-1基因表达量(P<0.05)以及SGLT1(P=0.054)、IGF-1R(P=0.066)、Claudin-2(P=0.093)和ZO-2(P=0.088)基因表达量;提高仔猪结肠食糜总菌、乳酸杆菌和盲肠食糜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以及盲肠食糜中总菌数量(P=0.060),增加仔猪结肠食糜丁酸的含量(P<0.05)。(2)添加GS提高仔猪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提高仔猪血清IGF-1和GH的含量(P<0.05);增加仔猪绒毛高度(P=0.064)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上调仔猪空肠粘膜SGLT1、GLUT2、PepT1、GLP-2、IGF-1、TGF-β2、IGF-1R和Occludin基因表达量(P<0.05)以及Claudin-2(P=0.083)和ZO-1(P=0.077)基因表达量。(3)添加LGS提高仔猪在试验第27 d末重和127 d的ADG(P<0.05)和17 d的ADG(P=0.054)、827 d的ADFI(P=0.078)和ADG(P=0.087)、127 d的ADFI(P=0.078),降低仔猪腹泻指数(P<0.05);提高仔猪粗蛋白质和灰分表观消化率(P<0.05)以及干物质(P=0.053)和粗脂肪(P=0.063)表观消化率;提高仔猪血清IGF-1(P<0.05)和GH(P=0.067)含量,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P=0.089);提高仔猪空肠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P<0.05);增加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上调仔猪空肠粘膜SGLT1、GLUT2、PepT1、GLP-2、IGF-1、TGF-β2、IGF-1R、Occludin和ZO-1基因表达量(P<0.05)以及ZO-2基因表达量(P=0.071);提高仔猪盲肠和结肠食糜中总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提高盲肠食糜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含量(P<0.05)以及丙酸含量(P=0.059)。以上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乳酸和谷氨酰胺可显着改善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和消化功能,促进营养代谢,从而改善仔猪生产性能,二者联合添加在改善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和消化功能方面有协同作用。试验二液态饲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对仔猪断奶后第一周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360头平均体重(6.99±0.15)kg的24±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根据健康、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固态饲喂组(DF)和液态饲喂组(LF),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试验期共7d。结果发现:与固态饲喂相比,液态饲喂(1)提高仔猪末重、ADG和ADFI(P<0.05),降低仔猪腹泻指数(P=0.056);(2)提高仔猪粗蛋白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P<0.05);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降低血清皮质醇和D-乳酸含量以及DAO活性(P<0.05);(3)提高仔猪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乳糖酶活性(P<0.05);(4)增加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83);(5)提高仔猪空肠粘膜IGF-1R、Claudin-2、ZO-1、ZO-2(P<0.05)和Occludin(P=0.070)基因表达量;(6)降低仔猪盲肠食糜总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提高仔猪盲肠食糜丁酸(P<0.05)和乙酸(P=0.058)含量。以上结果说明,液态饲喂能够显着改善仔猪断奶后第一周肠道屏障功能和消化功能,大幅提高生产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同时添加2%乳酸和1%谷氨酰胺以及在断奶后采用液态饲喂(料水比1:4)均可显着改善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和消化功能,提高养分消化率,减少腹泻,提高生长性能,缓解“断奶应激综合征”。

丁兆坤,李伟峰,黄金华,许友卿[8](2017)在《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维生素E对军曹鱼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探讨了添加不同剂量和比例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维生素E对军曹鱼幼鱼相对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不同组织器官RNA/DNA比值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和比例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或维生素E,饲喂军曹鱼幼鱼12周后,称其体质量,计算相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测定肝脏、肌肉、脑、心脏、肾和血清的RNA和DNA含量,计算RNA/DNA比值。将鱼特定生长率与各组织器官RNA/DNA比值做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维生素E可促进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试验鱼主要组织器官RNA/DNA比值与特定生长率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2的大小为肌肉>血清>肝脏>肾>心脏>脑。其中鱼肉RNA/DNA比值与其特定生长率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2=0.8422,血清RNA/DNA比值与特定生长率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2=0.82705,均呈高度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或维生素E可促进军曹鱼幼鱼的相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也增加其主要组织器官RNA/DNA比值;当每千克干饲料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5g和维生素E 50IU时,效果最佳。军曹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与其肌肉、血清的RNA/DNA比值高度正相关,可互为指示。

王常安,李晋南,王连生,赵志刚,徐奇友[9](2017)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杂交鲟体成分、肠道形态的影响》文中指出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鲟体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着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着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着影响。

宋芳杰[10](2016)在《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免疫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松浦镜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免疫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替代物,为丰富鲤鱼的营养生理知识以及鲤鱼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理论基础。选用松浦镜鲤幼鱼1 050尾(40.27±3.96g),随机分成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以1.5%的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和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配制成6种配合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饲喂7组试验鱼。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AKG可显着降低松浦镜鲤饵料系数(FCR),显着提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和肥满度(P<0.05);添加AKG可显着降低松浦镜鲤饵料系数(P<0.05);添加OKG可显着提高松浦镜鲤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并且显着降低肌肉中水分含量(P<0.05);添加2Na-AKG可显着提高肌肉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Glu、AKG和2Na-AKG显着降低了肌肉中必需脂肪酸(EAA)含量;添加OKG和AAKG均可提高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但差异不显着(P>0.05)。饲料中添加Gln可显着下调鳃中Rhag和Rhbg基因表达量(P<0.05),对Rhcg基因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AKG和2Na-AKG可显着上调鳃中Rhag和Rhbg基因表达量,并且AKG可显着上调鳃中Rhcg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Gln可显着提高血氨含量(P<0.05),而其他各添加物对血氨都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在饲料中分别添加Gln、Glu、AKG和AAKG可显着上调肠道中TOR、4E-BP1和Gs基因表达量,且AKG和AAKG可显着提高肝脏中Gs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AAKG可显着提高肝脏中Gs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Gln和Glu均可显着增强肠道和肝脏中SOD活性(P<0.05);添加OKG和2Na-AKG均可显着降低肠道和肝脏中MDA含量(P<0.05);添加Gln、Glu和AKG均可显着提高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添加AKG可显着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均可显着增强松浦镜鲤中肠蛋白酶活性(P<0.05),对中肠脂肪酶活性均有所增强但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Gln可显着增强前肠Na+,K+-ATPase活性,而各添加物均显着降低中肠Na+,K+-ATPase活性(P<0.05);添加AAKG和2Na-AKG可显着增强前肠AKP活性,而添加Glu可显着增强肝脏中AKP活性(P<0.05);添加AKG和OKG可显着增加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P<0.05),添加Glu可显着增加中肠皱襞高度(P<0.05),各添加物对后肠皱襞高度均无显着性影响。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饲料中添加AKG和AAKG可显着降低饵料系数,并提高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OKG和AAKG可有效提高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并改善肌肉品质;Gln、Glu、AKG和AAKG可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Gln可抑制鳃中氨的排泄,提高血氨含量,AKG可有效促进机体对氨的排泄,但对血氨含量无显着性影响,说明其对氨中毒有缓解作用;Glu、AKG、OKG和2Na-AKG有助于对脂质过氧化物质的清除,而Gln、Glu和AKG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AKG可显着降低血糖含量,添加AKG和OKG可促进肠道健康发育。

二、饲料中谷氨酰胺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中谷氨酰胺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花羔红点鲑氨氮应激生理解毒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鱼类应对氨氮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1.1 研究背景
    1.2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及危害
        1.2.1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
        1.2.2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危害
    1.3 氨氮暴露对鱼类的毒性作用
        1.3.1 行为变化
        1.3.2 生理变化
        1.3.3 生长性能
    1.4 鱼类氨氮解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1.4.1 减少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代谢
        1.4.2 部分氨基酸分解形成丙氨酸
        1.4.3 激活氨排泄
        1.4.4 挥发氨
        1.4.5 谷氨酰胺合成
        1.4.6 尿素循环
        1.4.7 提高内源氨的耐受性
    1.5 氨氮胁迫下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1.5.1 蛋白质和氨基酸
        1.5.2 脂质
        1.5.3 免疫增强剂
    1.6 环境胁迫下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1.6.1 DNA甲基化概述
        1.6.2 环境胁迫下鱼类DNA甲基化的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氨氮暴露对花羔红点鲑的毒性作用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氯化铵暴露96h半致死浓度(LC_(50))确定
        2.2.2 实验设计及取样
        2.2.3 组织中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
        2.2.4 酶活性测定
        2.2.5 免疫应答指标测定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途径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腹腔注射醋酸铵96h半致死浓度确定
        3.2.2 实验设计与取样
        3.2.3 血液测定
        3.2.4 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测定
        3.2.5 酶活性检测
        3.2.6 免疫应答指标测定
        3.2.7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3.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尿素循环在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设计与取样
        4.2.2 组织中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
        4.2.3 氨氮代谢酶活性分析
        4.2.4 凋亡细胞的吖啶橙荧光检测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精氨酸酶在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动物、实验设计及取样
        5.2.2 生化成分分析
        5.2.3 血液测定
        5.2.4 酶活性测定
        5.2.5 免疫应答指标测定
        5.2.6 统计分析
    5.3 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花羔红点鲑氨氮解毒的转录组证据
    6.1 研究背景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设计及取样
        6.2.2 总RNA提取
        6.2.3 样品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6.2.4 测序及质控
        6.2.5 功能基因注释
        6.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2.7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6.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6.2.9 氨氮代谢酶活性分析
        6.2.10 统计分析
    6.3 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氨氮胁迫对花羔红点鲑精氨酸酶编码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
    7.1 研究背景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设计及取样
        7.2.2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7.2.3 染色体步移
        7.2.4 DNA甲基化分析
    7.3 结果
        7.3.1 精氨酸酶1基因序列全长分析
        7.3.2 精氨酸酶1基因甲基化分析
    7.4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二肽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卵母细胞的恢复和体外成熟
    1.2 精子准备、体外受精及胚胎细胞数评估
    1.3 放射性标记葡萄糖的掺入、氧化及氨氮浓度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肽对猪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率的影响
    2.2 二肽对猪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2.3 二肽对卵母细胞胚胎发育及胚胎14C-葡萄糖掺入、氧化及氨氮浓度的影响
    2.4 二肽对囊胚细胞数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效果及谷氨酰胺、丁酸梭菌提升其效价的营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发酵豆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发酵豆粕的营养特点
        1.1.1 抗营养因子水平
        1.1.2 常规营养成分
        1.1.3 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1.2 发酵豆粕在水产饲料中替代鱼粉的作用效果
    1.3 发酵豆粕对水产动物肠道消化功能的影响
    1.4 发酵豆粕对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发酵豆粕对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5.1 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组成
        1.5.2 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1.5.3 豆粕和发酵豆粕对鱼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1.6 发酵豆粕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注意问题
    1.7 展望
第二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饲料
        2.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2.1.3 样品采集与计算
        2.1.4 指标测定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2.3.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和微生物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饲料
        3.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与计算
        3.1.4 肠道组织切片
        3.1.5 肠道微生物分析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3.2.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涂板法)
        3.2.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高通量测序法)
    3.3 讨论
        3.3.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3.3.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营养价值的评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饲料
        4.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
        4.1.4 指标测定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大口黑鲈对混合饲料中常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4.2.2 大口黑鲈对豆粕和发酵豆粕中常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
        4.2.3 大口黑鲈对混合饲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4.2.4 大口黑鲈对豆粕和发酵豆粕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4.3 讨论
        4.3.1 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4.3.2 大口黑鲈对豆粕和发酵豆粕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4.4 小结
第五章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大口黑鲈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饲料
        5.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5.1.3 样品采集与计算
        5.1.4 指标测定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
        5.2.1 Ala-Gln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5.2.2 Ala-Gln对大口黑鲈肌肉常规成分及氨基酸的影响
        5.2.3 Ala-Gln对大口黑鲈营养物质利用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2.4 Ala-Gln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5.2.5 Ala-Gln对大口黑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Ala-Gln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5.3.2 Ala-Gln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
        5.3.3 Ala-Gln对大口黑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大口黑鲈生长、营养物利用、肠道组织结构和微生物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饲料
        6.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6.1.3 样品采集与计算
        6.1.4 指标测定
        6.1.5 数据分析
    6.2 结果
        6.2.1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6.2.2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肌肉常规成分的影响
        6.2.3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营养物质利用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6.2.4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6.2.5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2.6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6.3.2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3.3 丁酸梭菌和Ala-Gln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4)双室袋丙氨酰谷氨酰胺氨基酸(18)注射液与市售产品的质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
    2 试药与样品信息
    3 质控项目与检验依据
        3.1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3.2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
        3.3 混合后样品
结果
    1双室袋混合前各腔室与原研单瓶关键指标质量对比
    2双室袋混合液与原研单瓶按比例配制混合液质量对比
讨论

(6)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能力及抗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动物及取样
    1.3 氨氮胁迫试验
    1.4 指标测定
    1.5 计算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添加AGD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添加AGD对黄颡鱼幼鱼体成分的影响
    2.3 饲料中添加AGD对黄颡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饲料中添加AGD对黄颡鱼幼鱼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5 饲料中添加AGD对黄颡鱼幼鱼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2.6 饲料中添加AGD对黄颡鱼幼鱼抗逆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7)饲粮添加乳酸、谷氨酰胺和液态饲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仔猪断奶应激研究进展
        1.1 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变化
        1.2 断奶仔猪肠道消化生理的变化
        1.3 断奶仔猪肠道免疫系统变化
        1.4 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
    2 乳酸研究进展
        2.1 乳酸的理化性质
        2.2 乳酸的功能及在仔猪营养上的应用研究
        2.2.1 乳酸的改善肠道微生态作用
        2.2.2 乳酸的提高胃肠道消化酶活性作用
        2.2.3 乳酸的提高养分消化率作用
        2.2.4 乳酸在断奶仔猪上的研究
    3 谷氨酰胺研究进展
        3.1 谷氨酰胺的理化性质
        3.2 谷氨酰胺的功能及在仔猪营养上的应用研究
        3.2.1 谷氨酰胺的营养作用
        3.2.2 谷氨酰胺的免疫功能
        3.2.3 谷氨酰胺的抗氧化功能
        3.2.4 谷氨酰胺在断奶仔猪上的研究
    4 液态饲喂研究进展
        4.1 液态饲料
        4.2 液态饲喂在断奶仔猪营养上的研究
        4.2.1 改善生产性能
        4.2.2 改善肠道健康
        4.2.3 减少粉尘
    5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 目的
    2 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试验饲粮
        1.4 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1.5.1 饲料样
        1.5.2 粪样
        1.5.3 血液样品
        1.5.4 组织样品及肠道内容物
        1.6 考察指标与方法
        1.6.1 生长性能
        1.6.2 腹泻指数
        1.6.3 养分表观消化率
        1.6.4 血清生化指标
        1.6.5 空肠粘膜消化酶活性
        1.6.6 空肠形态结构学
        1.6.7 肠道通透性
        1.6.8 空肠粘膜基因表达量
        1.6.9 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菌群数量测定
        1.6.10 盲肠和结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测定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
        2.2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空肠粘膜消化酶活性及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5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2.6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空肠粘膜发育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7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肠道屏障的影响
        2.7.1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肠粘膜通透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7.2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空肠粘膜粘液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7.3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空肠粘膜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2.7.4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影响
        2.8 乳酸、谷氨酰胺及二者组合添加对仔猪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液态饲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备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试验饲粮
        1.4 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1.5.1 饲料样
        1.5.2 粪样
        1.5.3 血液样品
        1.5.4 组织样品及肠道内容物
        1.6 考察指标与方法
        1.6.1 生长性能
        1.6.2 腹泻指数
        1.6.3 养分表观消化率
        1.6.4 血清生化指标
        1.6.5 空肠粘膜消化酶活性
        1.6.6 空肠形态结构学
        1.6.7 肠道通透性
        1.6.8 空肠粘膜基因表达量
        1.6.9 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菌群数量测定
        1.6.10 盲肠和结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测定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态饲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
        2.2 液态饲喂对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 液态饲喂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液态饲喂对仔猪空肠粘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液态饲喂对仔猪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2.6 液态饲喂对仔猪空肠粘膜发育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7 液态饲喂对仔猪肠粘膜通透性和空肠粘膜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8 液态饲喂对仔猪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影响
        2.9 液态饲喂对仔猪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讨论和结论
    1 全文讨论
    2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历

(8)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维生素E对军曹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主要成分
    1.2 试验饲料的配制
    1.3 试验鱼的驯化、养殖与取样
    1.4试验鱼主要组织器官DNA、RNA含量的测定
        1.4.1 DNA的测定
        1.4.2 RNA的测定
    1.5 计算公式与数理统计
2 结果
    2.1 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或维生素E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或维生素E对军曹鱼幼鱼组织器官RNA/DNA比值及其与特定生长率关系的影响
3 讨论
    3.1 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维生素E对军曹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3.2 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维生素E对军曹鱼幼鱼主要组织器官的RNA/DNA比值的影响

(9)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杂交鲟体成分、肠道形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投喂试验
        1.2.2 体成分测定
        1.2.3 肠道组织形态学观察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杂交鲟体成分的影响
    2.2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杂交鲟肠道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3.1 L-AG对鲟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3.2 L-AG对鲟肠道形态的影响

(10)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免疫和肠道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谷氨酰胺研究现状
        1.1 谷氨酰胺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1.2 谷氨酰胺对机体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1.3 谷氨酰胺对动物机体免疫以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2 α-酮戊二酸等前体物的研究现状
        2.1 α-酮戊二酸的研究现状
        2.2 谷氨酸的研究现状
        2.3 鸟氨酸-α-酮戊二酸的研究现状
        2.4 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的研究现状
        2.5 α-酮戊二酸钠盐的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意义和展望
第二章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的影响
        2.3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氨基酸成分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的影响
        3.3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氨基酸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氮代谢及蛋白质合成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鳃中Rh基因表达及血氨的影响
        2.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蛋白质合成通路的影响
        2.3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Gs基因表达及含量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鳃中Rh基因表达以及血氨含量的影响
        3.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蛋白质合成通路的影响
        3.3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Gs基因表达及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抗氧化能力及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第五章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Na+,K+-ATPase和AKP活性以及肠道皱襞高度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3.2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松浦镜鲤肠道切片(成像倍数10*100)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四、饲料中谷氨酰胺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羔红点鲑氨氮应激生理解毒机制研究[D]. 朱星樽.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二肽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J]. 乔德瑞,张晓隽. 中国饲料, 2020(20)
  • [3]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效果及谷氨酰胺、丁酸梭菌提升其效价的营养策略研究[D]. 何明.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4]双室袋丙氨酰谷氨酰胺氨基酸(18)注射液与市售产品的质量对比研究[J]. 周旻昱,周秀芳,张德奎.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4)
  • [5]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J]. 吴桐强,钟蕾,刘庄鹏,胡毅,刘臻,鲁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8)
  • [6]饲料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能力及抗逆能力的影响[J]. 李雪,张木子,黎明,章倩,王日昕,姜海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7)
  • [7]饲粮添加乳酸、谷氨酰胺和液态饲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D]. 蒋俊劼.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8]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维生素E对军曹鱼的影响[J]. 丁兆坤,李伟峰,黄金华,许友卿. 水产科学, 2017(04)
  • [9]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杂交鲟体成分、肠道形态的影响[J]. 王常安,李晋南,王连生,赵志刚,徐奇友. 水产学杂志, 2017(02)
  • [10]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免疫和肠道发育的影响[D]. 宋芳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谷氨酰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微生物发酵论文 仔猪论文 鱼粉论文

上一篇:以王洋虎为榜样,做一个勤奋廉洁的公务员
下一篇:海关总署缉私局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