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伯杨[1](2021)在《采用循证方法科学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用药目录与疾病谱相符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分两个章节概述了硕士期间研究的工作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某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谱及其分类,第二章对某院神经内科用药进行了循证评估,此外,还对基于循证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目的(1)对某院神经内科在用药品目录结合疾病谱进行循证评估。(2)针对某院神经内科疾病谱给出循证用药遴选总目录和推荐用药目录,为下一步紧密型医共体建立统一药品目录提供选药的科学依据。(3)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和药品供应目录的相符性,并得出神经内科专科基本药物目录的选用合理性和可及性。(4)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某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谱。(2)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方法对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进行分类。(3)对某院现有相关药品目录进行分析、整理和评价(4)根据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谱查询相关循证。(5)对疾病谱和药品目录的相符性进行评估(按照证据级别分类)。(6)评价某院住院患者神经内科疾病谱和现行药品供应目录的相符性,并得出神经内科专科基本药物目录的可及性和短缺药品目录。结果(1)某院2019年全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028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中前三位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偏头痛,此三种疾病占疾病总例数的71.52%;(2)疾病谱循证推荐神经内科专科一线用药药品92种,其中推荐频次大于2的药品有17种,神经内科在用药品16种,疾病谱推荐药品短缺1种,神经内科一线推荐药品使用相符率为94.1%;疾病谱循证推荐神经内科专科二线用药药品78种,其中推荐频次大于2的药品有13种,神经内科在用药品10种,疾病谱推荐药品短缺3种,疾病谱推荐和在用品种相符率76.9%;某院神经内科在用品种78种,但疾病谱未推荐的在用药品有7种;(3)某院神经内科与循证一、二线药物推荐相符性较高,在用目录除部分进口药外,多数为国家基本目录用药,基本保证了神经内科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但由于临床疾病诊断的某些不合理性,部分疾病临床医生未严格按照相关循证指南进行合理用药。结论在某院常见疾病院内在用药物与循证依据所列举的一、二线用药相符性有所差异,其中多数为国家基本目录用药,基本保证了神经内科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部分疾病由于临床医师诊断不严谨,缺乏合理性,用药合理性有待商榷。随着各学科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循证医学的证据在不断完善前提正确运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下,为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撰写奠定了基础,更规范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节约医疗成本,促进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

王艺璇[2](2020)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但随着医疗技术、经济水平以及患者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生存期延长,因此其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关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重要的、常见的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预防行为是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重要的、可控制的因素。基于此,本课题组成员前期基于循证,通过成立指南制定小组、深入探讨并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及医护人员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执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循证方法(Meta分析、系统评价、整合相关指南资源分析)整合现有的最佳证据形成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为了进一步验证和评价指南草案的可行性和质量,本研究根据指南草案展开临床试验验证和指南评审,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指南终稿。目的根据临床实践指南构建的步骤,对课题组前期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进行可应用性调研、预试验和指南评审,逐步修改及完善指南草案,形成指南终稿。旨在为乳腺癌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预防淋巴水肿行为指导,以期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其生命质量。方法1.可应用性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安徽省十所三甲医院乳腺肿瘤相关科室的乳腺癌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中的22个方面推荐意见的建议;2.预试验:对根据可应用性调研结果修改后的指南草案展开预试验,采用随机对照预试验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82名,干预组40名,对照组42名。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本指南草案健康教育及常规乳腺癌术后健康教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12个月后,评价本指南在实际临床运用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了解患者对指南的接受性和依从性,并根据预试验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指南,为下一步专家评审提供依据;3.指南评审及终稿形成:根据可应用性调研、预试验结果修改本指南草案后,采用问卷调查法,邀请4名专家进行内部评审,7名专家及2名乳腺癌患者进行外部评审。运用临床实践指南评估系统II,对根据可应用性调研结果、预试验结果及修改的指南草案进行评估;指南小组成员通过召开课题组会议,对构建本指南过程中需要修改和完善的部分进行讨论和决议,最终形成《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果1.可应用性问卷调研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7份,医护人员对本指南草案中推荐意见的评价较好,但对部分推荐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将如“筛查的时间向淋巴水肿保健师咨询”修改为“筛查时间向专业医生咨询”,“避免患肢(术侧肢体)测量血压”修改为“避免患肢(术侧肢体)测量血压,对于双侧乳腺癌或健侧置入PICC管患者,避免循环不良的患肢测量血压”,“要非常小心地剃除您无法直接看到或没有感觉的部位,要直接能看到或者通过镜子观察您的动作”修改为“当剃除你没有感觉或无法直接看到部位,尽量请他人帮助,自己操作时要非常小心,要直接能看到或者通过镜子观察你在做什么”等。同时,调查20例乳腺癌患者的结果显示,由于相关者知识水平和对乳腺癌术后康复的认知水平较低,患者不能有效地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预试验:随机对照预试验结果显示,干预后12个月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和淋巴水肿风险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淋巴水肿预防行为问卷得分、生命质量问卷总分及各部分得分高于对照。两组患者的淋巴水肿发生率、淋巴水肿发生风险、淋巴水肿预防行为问卷得分、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部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3.指南评审:评审专家及相关利益者根据临床实践指南评估系统II进行内部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专家认为本指南整体质量较好,其中3名专家同意推荐使用,1名专家同意修改后推荐,但也对其中需要的修改部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为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合并指南中属于相同方面的推荐意见、修改“淋巴水肿保健师”为“淋巴水肿保健师或主治医师、主管护师”、提供指南更新步骤的方法、补充功能锻炼具体方法等;根据内部评审结果再次修改指南草案后,相关专家及乳腺癌患者进行外部评审,结果显示本指南质量较高,其中6名同意推荐使用,3名同意修改后推荐。指南小组成员根据可应用性调研、预试验、指南评审结果讨论并决议,形成《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终稿。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依据临床实践指南构建步骤,最终形成《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可帮助乳腺癌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做出恰当的处理。

舒冰,刘玉龙,张圣雨,沈爱宗[3](2019)在《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工具2019年版Beers标准解读》文中研究说明Beers标准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工具。2019-01-29,美国老年医学会(AGS再次更新了该标准。本文对2019年版Beers标准进行解读,该标准沿用了2015年版的制定方法,保留了既往标准中的5种类型列表,但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增加、删除及修订了标准中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30种老年人避免使用的药物/药物类别、40种在某些疾病或综合征下应避免应用或谨慎使用的药物及16项标准的重新梳理,如删除了已不在美国使用、较少使用或非老年人群特有的药物,补充了与跌倒或骨折、帕金森病或老年人失眠等疾病相关的避免使用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对某些药物评价依据的描述更加具体和细化。2019年版Beers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大体内容与2015年版Beers标准差异不大,但目标人群更为明确,内容更为精简,是保障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有力工具。

陈晓雨[4](2019)在《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利用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肾功能不全伴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利用分析目的:了解医疗机构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的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抗感染治疗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物利用分析,为促进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中心数据收集,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3家三甲综合性医院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伴感染的治疗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度分析、用药同步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506例抗菌药物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明确不同感染类型的抗生素使用现况。结果:506例处方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的感染类型主要是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最常用的三种分别为头孢替安、莫西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肾功能分期以及不同感染类型决定了主治医生是否采取联合用药。用药频次前十名的抗菌药物DUI值均小于或等于1,其中5种药品排序比的比值大于1,同步性较差,药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结论:3家三甲医院中肾功能不全伴感染这个特殊群体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基本上是合理的,临床医师在抗感染治疗中优先选择了价格相对低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效果较好的抗感染药物,但仍需进步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第二部分头孢替安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目的:对头孢替安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特殊人群中抗呼吸系统感染治疗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历资料研究方法,对安徽省3家三甲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综合考虑抗感染治疗效果和肾功能变化等药品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用药频次前两名的头孢类药物(头孢替安vs.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头孢替安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有效病例均为85例。两组抗菌治疗的临床痊愈率(92.94%vs.95.29%,P=0.746)无显着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5.88%vs.3.53%,P=0.720)同样无显着性差异。头孢替安出现肾毒性的平均天数为9.01±4.04天而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4.36±9.64天。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每成功治愈一个病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要比头孢替安组治疗成本多244.82美元。引入增量成本效果比指标来判断增加的成本是否值得,头孢替安组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ICER值为104.18,远远小于2017年中国人均GDP值,结果证明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治疗肾功能不全伴呼吸系统感染的最经济方案,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本分析保持一致。结论:头孢替安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相当,其对肾功能的影响也无显着性差异,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更具有经济性。

吴婕,徐新建,徐皓,马刚,马驰,朱孝成,任泽强,吴旭东,陈英杰,翁延宏,胡立平,陈飞,蒋勇敢,刘宏斌,王明,杨振华,余雄,李良,张钦增,姚志刚,李为,苗建军,杨鲤光,曹辉,陈帆,吴建军,王仕琛,曾冬竹,张军,何永庆,曹建良,周文星,蒋志龙,张东明,朱建伟,岳文明,张永玺,侯俊岭,钟飞,王军炜,蔡昶,李宏燕,廖卫顺,张海洋,召日格图,刘秦杰,王之伟,陈灿文,任建安[5](2019)在《中国急性阑尾炎2017年诊疗状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当前中国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回顾性收集全国43家医疗中心(按提供病例量排序: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福建省晋江市中医院、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黑龙江省阿城区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全年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病例资料, 通过统一汇总, 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3家医疗中心8 7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其中男性4 711例(53.7%), 中位年龄39岁, 65岁以上患者958例(10.9%)。有5 677例(64.6%)接受1项及以上影像学检查, 而有3 099例(35.4%)未接受任何影像学检查。本组接受药物治疗1 858例(21.2%), 主要为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二联药物方案(1 107例, 59.8%), 其次为非硝基咪唑类的单药方案(451例, 24.4%), 还有无硝基咪唑类二联方案(134例, 7.2%)、联合硝基咪唑类的三联方案(116例, 6.3%)和单用硝基咪唑类方案(39例, 2.1%)以及无硝基咪唑类的三联方案(3例, 0.2%)。接受手术治疗者6 908例(78.8%), 其中4 316例(62.5%)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 589例(37.5%)为开腹手术;16岁以下(392例)或老年(> 65岁, 258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的比例更高[分别占15.1%(392/2 589)和10.0%(258/2 589), 与腹腔镜手术同年龄组的8.5%(367/4 316)和8.0%(347/4 316)相比, χ2=91.415, P<0.001;χ2=15.915, P<0.001]。复杂性阑尾炎患者行开腹手术者多于腹腔镜手术[26.7%(692/2 589)比15.6%(672/4 316), χ2=125.726, P<0.001]。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和99.8%(2 585/2 5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21/2 589)与4.7%(196/4 316),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 P=0.799), 但腹腔镜手术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更低(0.6%比1.7%, χ2=17.315, P<0.001)、住院时间更短[6(4~7)d比6(5~8)d, U=4 384 348.0, P<0.001];不过, 住院花费更高(中位数12 527元比9 342元, U=2 586 809.0, P<0.001)。结论急性阑尾炎诊断仍以临床为主, 辅以影像学检查。阑尾切除术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术式, 但抗感染药物治疗疗效亦十分理想。

许日祥[6](2018)在《国家基本药物短缺问题的文献研究及合肥市三级综合医院药品短缺的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我国国家基本药物(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NEM)短缺的现状、相关政策的实施进展,分析药品短缺原因,为今后推进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综合改革、我国药品供应保障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了解合肥市三级医院药品短缺的现况,分析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对如何推进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综合改革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Pubmed的中2009年8月至2017年8月我国NEM短缺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的回顾、分析,统计NEM短缺现状及短缺原因。再查阅我国相关的政府网站,统计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NEMS)以来我国出台解决药品短缺的相关政策。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完成访谈提纲的设计。第二部分,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1月31日期间,根据地区分布的不同抽取合肥市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采用定性访谈的方式对医院关键人物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该院的药品短缺现状及短缺原因。同时,获取该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的短缺药品记录,短缺药品数据获取按照之前设计的表格提取。采用Excel 2007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用构成比指标。定性访谈资料采用对现场录音进行资料分析,并结合现场笔记按照研究目的进行汇总归纳。结果: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结果:(1)我国自国家NEMS实施以来,经文献报道的计有192种的NEM出现不同程度短缺现象,其中化学药和生物药共177种,中成药15种;短缺的化学药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物和心血管系统用药,短缺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内科用药;(2)综合文献的报道,导致NEM短缺原因有8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分别为原料药短缺或涨价、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药品召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问题、药品利润低或亏本、药品自身特性等原因、临床需求量小、配送公司货源不足及药品无市场供应或未中标。(3)我国近年来解决药品短缺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短缺药品监测体系,推行短缺药品定点生产,严厉打击原料药的垄断行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及加快短缺急救药的生产审批等。第二部分:现场调查研究:(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7家三级医院共有68种药物出现短缺,按基本药物目录分类:国家基本药物有38种,省补充目录药物48种;按药物属性分类:化学与生物药有58种,中层药有10种。按药理作用分类:共有17个药理作用的药品出现短缺,其中8种循环系统用药,8种内科用药,6种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6种抗微生物药物,5种专科用药,5种消化系统用药,4种抗肿瘤药物,4种神经系统用药,4种解毒药物,4种呼吸系统用药,3种抗过敏药物,2种诊断用药,2种血液系统用药,2种外科用药,2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症用药物,2种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物,1种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2)针对2016年开展的3种定点生产药物的后期供应调查,7个样本点中,仅有1家医院恢复地高辛口服溶液的供应,其余样本点均用地高辛片剂替代;复方磺胺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均没有恢复供应,用其片剂替代;注射用水杨酸钠,样本点近年来均没用此药的用药计划。(3)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原料药短缺、价格持续上涨、厂家终止或中止生产、配送企业不能满足“两票制”要求、厂家生产力不足,用药高峰引起短缺、药品召回、GMP问题、定量供应,厂家自身发展原因、独家供应,生产力不足等原因。结论:近年来我国药品短缺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涉及药品的数量较多,短缺原因较为复杂,针对解决药品短缺的相关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合肥市三级综合医院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药品短缺问题,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比较复杂,相关医药政策的实施也是导致部分药品出现短缺的原因。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探索药品短缺的解决方案,搭建药品短缺问题解决的框架,从短缺预警出发,探索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及科学的补偿机制,进一步推行药品定点生产政策。

解雪峰[7](2016)在《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2009年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1]。建立有效的基本药物使用机制是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医改首先要面对的难题之一。本课题以安徽省为例,首先采用药物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在医改施行前后药品使用的趋势变化及合理用药的现况;再综合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的关键因素,为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建立、顺利开展公立医院的综合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方法学支持。第一部分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的现况研究目的:研究目前医改新形势下医药资源的重新分配,导致各利益相关方委托代理模式的变化对基本药物利用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利用研究方法,根据安徽省经济特点在皖北、皖中、皖南不同区域分层抽样3个市辖区内的县医院及县中医院各1家,共计6家县级公立医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连续3年(20112013年)的药物使用整体情况进行调查,明确药品使用的基线资料,并进行制度实施前后的自身对照,统计分析有无显着性差异,分析药品消耗的实际趋势变化。收集综合性公立医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连续3年的药物实际消耗数据,计算药品使用构成比、用药频度、基本药物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等药物利用研究指标,定量评价药品使用的基线数据;从药品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合理用药三个维度调查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利用现状及其趋势变化。结果:(1)20112013年药品使用总体构成变化:20112013年这三年来3个地区之间比较,使用药品品种数差异较大,6家县级医院使用药品品种除去中药饮片之外,范围在5754037种品规不等(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药品单列计入),可能与各地区人口构成及经济状况分层有关。三县总体西药使用品规数较多,构成比约为60%70%,包括西药口服和西药注射。其次是中成药口服药。在医改实施前后的3个年度样本医疗机构药品消耗的品种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性差异(χ2=243.779,P﹤0.01)。同时,对于药物警戒关注的中药注射剂使用问题,从三年的具体数量上看,有所上升。统计检验结果显示:χ2=28.428,P﹤0.01,同样具有显着性差异。按药理作用分类来看,安徽省3个样本县级医疗机构三年来使用西药品规格种数最多的前三类药分别为抗感染药(12.92%)、心血管系统药(11.61%)和消化系统药(8.42%)。中成药使用药品规格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为内科(66.03%)、外科(8.45%)和妇科类用药(7.70%)。(2)20112013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构成变化:从20112013年安徽省A、B、C三县医院3年药品使用的总体构成情况来看,抗感染药的使用比例始终位列第一。抗感染药物的品规数和消耗金额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三个县的县级医院的平均抗感染药物消耗金额依次为2011年5399752元、2012年12658772元和2013年15199827元。但其所占医院总药品总费用的构成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使用频度排名前四的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其中头孢类频度构成比由2011年18.15%上升为2012年的37.13%,到2013年达到52.62%,结合头孢类用药金额构成比情况,显示头孢类药物的使用频度逐年增加。(3)20112013年基本药物使用构成变化:以药品使用数量来统计,3年期间医保用药所占药品使用比例较高,以2011年C县医保用药使用比例最高,为97.73%(同期基本药物占比为30.68%)。基本药物占比均低于医保用药占比。以药品消耗金额来计算药品目录占比情况,可以看出,医保用药销售总金额占比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均在80%以上;而基本药物销售金额仅占各县级医疗机构药品总销售金额的不足50%(只有2011年C县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比达到61.53%)。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比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用药大多为非基本药物,另一方面则是基本药物单价普遍较低。结论:(1)20112013年这三年来3个地区县级公立医院之间比较,使用药品品种数差异较大,可能与各地区人口构成及经济状况有关。使用西药品规格种数最多的前三类药分别为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和消化系统药。(2)抗感染药物的品规数和消耗金额虽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其所占医院总药品总费用的构成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使用频度前四位的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3)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使用医保用药目录中包含的药物,对基本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关注程度较低。第二部分影响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关键因素研究目的:以公立医院为范围的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成效,最终反映在医师是否处方基本药物的行为上。因此,本部分将基于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计划行为理论,以及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医师处方基本药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课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第一部分药物利用研究的结果,分析现阶段医师委托代理使用基本药物的行为意向,假设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处方基本药物的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受其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说:H1:医师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的态度对优先处方基本药物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H2:重要他人支持和制度环境支持程度对优先处方基本药物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H3:知觉行为的控制程度对优先处方基本药物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H4:知觉行为的控制程度对优先处方基本药物的实际行为有正向影响;H5:医师优先处方基本药物的行为意向对其处方基本药物的实际行为有正向影响。课题以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处方医师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法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及关联程度。结果:(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课题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各部分与实际调查数据拟合度较好。(2)模型路径分析表明,医生优先处方基本药物的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重要他人支持和制度环境支持程度等主观行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医师处方基本药物的行为意向有较显着的正向影响;但是医师处方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医师优先处方基本药物的实际行为并没有产生显着性正向影响;医师的行为意向对是否其优先选择基本药物产生直接显着性正向影响。结论:(1)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在不同角度较好地反映以临床医师为主体的基本药物使用影响因素变化。(2)临床医生对于医改政策设计的宗旨以及实施细则了解程度不高,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可能带来的变化了解度和关注度都较低,对于基本药物目录的掌握度也远远低于政策预期,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医院绩效评估制度对于实际处方基本药物的行为有显着性影响。结语:本课题通过了解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的现况,采用结构方程法分析影响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关键因素,以期为促进基本药物在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合理使用,优化配置社会医药资源,顺利开展公立医院综合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史长城[8](2013)在《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与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研究肝移植是肝病治疗领域革命性的突破,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药学工作模式正在向临床药学工作转变。对于肝移植这个特殊领域来说,如何优化临床药学工作模式来应对新时期广大肝移植患者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分析比较目前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现状,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临床实践,提出了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该模式包括六个方面:临床查房、药学查房、建立药历、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研究。二、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㈠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本文探究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55名肝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7例患者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8例采用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5、9、14天营养指标、肝功能、肾功能、术后两周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显示:术后第9、14天,EEN组较PN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显着升高(P<0.05);术后第5、9、14天,EEN组前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PN组(P<0.05);EEN组术后两周内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PN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PN组短,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PN支持相比,EEN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肝移植术后EEN是安全可行的。㈡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Meta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肝移植术后恢复的作用,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比较。本文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美国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年限从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的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独立摘录,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并发症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纳入11项肝移植术后EEN和PN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比较,肝移植术后EEN可以显着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OR=0.31,95%CI 0.20-0.48,P<0.00001),缩短术后住院时间(WMD=-6.47,95%CI-9.29--3.64,P<0.00001),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OR=0.42,95%CI0.23-0.78,P=0.006),减少营养支持费用(WMD=-39.93,95%CI-51.76--28.09,P<0.00001)。肝移植术后EEN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徐国胜[9](2013)在《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朝阳产业”,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内众多地区竞相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产业[1-2]。在我国十二五发展期间也确立了七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技术是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战略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安徽省是人口大省,全省5950.1万人常住人口,合肥市570.2万人(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医药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医药市场需求较大,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更将带来1000多亿元的新增医保支付能力,这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合肥所在的地理、文化和已有的发展基础在承接生物医药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方面具有区位、人才和先发优势。如何抓住国家医药产业的政策契机,探讨适合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科学模式,在新医改背景下积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品集群,建设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课题在国家加速发展生物医药的新形势背景下,以安徽省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况调研,并在实际调查药品生产企业的基础上综合合肥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构成比等情况,做出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情况的合理分析。为了使调研结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课题根据医疗机构的分类特点,通过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抽样调查以及特色产品的典型调查,其中典型调查了综合性医院、中医院、部队医院以及周边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共计4家医院三年的所有药品消耗情况分析。将药品生产情况与市场实际需求分析紧密联系,深入了解并科学评价我省、我市生物医药的发展现况,从区位和要素聚集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管理和服务模式三个方面,为科学研究产业的发展对策,抢占行业发展先机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安徽省、合肥市医疗机构药品消耗构成分析本课题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各抽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105医院,以及宣城市人民医院4家三级医院2009-2011年全年使用的药品数据,计算安徽省、合肥市生产的药品占合肥市医疗市场的品种构成比以及销售金额比例。其中,安徽省生产的药品品规分别约占样本医疗机构总品规的20.44%,24.25%,25.08%,其中合肥市生产的品规分别占总品规的0.62%,0.66%,0.81%;安徽省生产的药品消耗金额占总金额的6.19%,7.43%,8.15%,其中合肥市生产的药品占总金额的1.57%,2.50%,3.49%。2.合肥市药品生产企业现况调查以截至2012年3月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认证的合肥市药品生产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群抽样调研企业生产品种范围,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以及重点产品等;并采用文献调研和访谈法横向调研对比周边地区医药产业同类情况,纵向从安徽省不同发展时期探讨医药产业布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实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678家。截至2012年3月,我省获得药品生产许可共有295家企业。其中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共有163家(生物制品生产企业9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91家,特殊药品生产企业14家,药用辅料生产22家等。合肥市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2家。2010年安徽省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16位,2011年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全国排名15位。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产值达366亿元(其中合肥市约为30亿元),较上年增长40%。其中仅在以利润总额计算排名方式时,合肥市的安徽省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分列于全国医药工业企业500强的355和436名。2006-2010年安徽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41.9%,涨幅远远超过国家平均值24.0%。在分行业中,生化制品年平均增长63.2%,增速位居第一,并从2008年起进一步加快,08、09、10年三年平均增速高达84.1%。产业集群发展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选择,可见合肥市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3.一类新药的典型调查经过典型调查,截至目前,全省获批药品批准文号:5577个,新药217个,其中一类新药1个(盐酸安妥沙星)。合肥市获批药品批准文号:840个,新药43个(数据来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是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是我省目前唯一的一个一类新药。合肥市尚没有上市的国家一类新药。目前合肥市主要正在研究的国家一类新药约10种,其中以陈飞虎教授为负责人正在进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国家1.1类新药研发工作。该项目在获得国家十二五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平台项目《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等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化合物设计、合成、结构确证、构效关系研究,中试工艺研究,并初步完成化合物的制备优化和质控等工作;并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本课题对以上国家一类新药或在研的一类新药进行典型调查,明确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源泉,以现代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态势的产业创新模式。

江守伟[10](2012)在《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中心2008、2009两年间收集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2009年安徽省31所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并按照2009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采用SPSS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8年、2009年在不同的标本中分别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21株和198株,检出率分别为13.4%和16.0%;两年间标本分布大致相仿,均以痰检出率为最高,分泌物及脓液次之;同时08年、09年多重耐药株数分别为56株和49株,多重耐药率分别为46.28%和24.75%,且两年之间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体外药敏试验中,2008年,美罗培南(76.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阿米卡星(66.1%)、亚胺培南(62.8%)敏感率均超过60%;2009年敏感率最高的5种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8.9%)、美罗培南(82.8%)、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均为77.3%)、头孢吡肟(74.7%);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阿米卡星、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2年之间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较2008年相比较,2009年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耐药率均有所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13中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头孢曲松、氨曲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耐药率高,故在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感染是不宜选择上述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临床上应加强耐药监控、并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多重耐药。

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采用循证方法科学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用药目录与疾病谱相符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某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谱及其分类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某院神经内科用药的循证评估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基于循证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安全性研究进展
    1、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2、神经系统用药安全性问题
    3、循证医学在用药指导中的优势
    4、循证医学在神经内科用药安全中的应用
    5、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相关概念定义
    四、研究内容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可应用性调研
    一、研究的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及研究启示
第三章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及研究启示
第四章 指南评审及定稿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及研究启示
    五、指南终稿形成
第五章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 干预指导手册
附件2 伦理委员会论证报告
附件3 初版《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附件4 终版《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附件5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推荐意见
附件6 个人简介
附件7 致谢
综述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工具2019年版Beers标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2019年版Beers标准的制定方法
2 2019年版Beers标准列表的调整内容
    2.1 老年人PIMs列表的调整
    2.2 老年人与疾病或症状相关PIMs列表的调整
    2.3 老年人应谨慎使用药物列表的调整
    2.4 老年人应避免的药物相互作用列表的调整
    2.5 老年人基于肾功能应减量或避免使用药物列表的调整
3 讨论
    3.1 老年人PIMs现状
    3.2 2019年版Beers标准的更新说明
    3.3 2019年版Beers标准对我国老年人群合理用药管理的作用

(4)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利用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肾功能不全伴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利用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队列选取原则
        2.3 药物利用研究
        2.3.1 限定日剂量(DDD)
        2.3.2 用药频度分析(DDDs)
        2.3.3 药物利用指数(DUI)
        2.3.4 用药同步性分析(B/A)
        2.3.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抗菌药物的使用
        3.3 联合用药
        3.4 药物利用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头孢替安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成本的确定
        2.4 效果评价和安全性
        2.5 药物经济学评价
        2.6 敏感性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成本结构
        3.3 成本分析
        3.4 临床疗效结果
        3.5 药物经济学评价
        3.6 敏感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6)国家基本药物短缺问题的文献研究及合肥市三级综合医院药品短缺的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短缺问题的文献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3.1 文献检索相关情况
        3.2 短缺国家基本药物品种
        3.3 基本药物短缺原因
    4. 分析与讨论
        4.1 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
        4.2 我国基本药物短缺的相关政策实施
    5. 结论
第二部分:三级综合医院药品短缺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1.前言
    2. 材料方法
    3. 结果
        3.1 样本点及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3.2 药品短缺情况
        3.3 2016 年开展的3种定点生产的短缺药品的供应现状
        3.4 药品短缺原因
    4. 分析与讨论
        4.1 合肥市三级综合医院药品短缺现状分析
        4.2 2016 年开展的3种定点生产的短缺药品的供应现状分析
        4.3 合肥市三级综合医院药品短缺原因分析
    5.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7)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的现况研究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3 结果
        3.1 2011~2013 年药品使用总体构成变化
        3.2 2011~2013 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总体构成变化
        3.3 2011~2013 年基本药物使用构成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影响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关键因素研究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3 结果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3 测量模型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3.4 模型研究的整体检验
    4 讨论
    5 小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8)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与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研究
    一、概述
        ㈠ 临床药学发展概述
        ㈡ 临床药学工作现状
        ㈢ 肝移植临床药学概述
    二、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研究
        ㈠ 临床查房
        ㈡ 药学查房
        ㈢ 建立药历
        ㈣ 治疗药物监测
        ㈤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㈦ 药物经济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一、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1.研究背景
        2.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二、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Meta分析
        1.研究背景
        2.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课题创新点
致谢
发表论文

(9)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医疗机构药品消耗分析
    2.2 医药生产企业现况调查
    2.3 关键人物访谈及典型调查
    2.4 文献资料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与实施方法
3 结果
    3.1 安徽省、合肥市医疗机构药品消耗构成分析
    3.2 合肥市药品生产企业现况调查
    3.3 一类新药的典型调查
    3.4 目前医药研发基础及在研的一类新药
4 讨论
    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 安徽省、合肥市研究现状
    4.3 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4.4 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5 建议
    5.1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产业整体布局
    5.2 加速打开药品销售渠道
    5.3 加大药品研发的政策支持,确立重点发展品种
    5.4 建立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大输液等药品就地供应的优先发展政策
    5.5 建立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决策指标评价体系
    5.6 推进合肥市药品信息化建设
    5.7 加速生物医药园区建设
    5.8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习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 发表论文

四、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用循证方法科学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用药目录与疾病谱相符性的研究[D]. 张伯杨. 大理大学, 2021(09)
  • [2]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可行性研究[D]. 王艺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工具2019年版Beers标准解读[J]. 舒冰,刘玉龙,张圣雨,沈爱宗. 中国全科医学, 2019(33)
  • [4]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利用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D]. 陈晓雨.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5]中国急性阑尾炎2017年诊疗状况分析[J]. 吴婕,徐新建,徐皓,马刚,马驰,朱孝成,任泽强,吴旭东,陈英杰,翁延宏,胡立平,陈飞,蒋勇敢,刘宏斌,王明,杨振华,余雄,李良,张钦增,姚志刚,李为,苗建军,杨鲤光,曹辉,陈帆,吴建军,王仕琛,曾冬竹,张军,何永庆,曹建良,周文星,蒋志龙,张东明,朱建伟,岳文明,张永玺,侯俊岭,钟飞,王军炜,蔡昶,李宏燕,廖卫顺,张海洋,召日格图,刘秦杰,王之伟,陈灿文,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9(01)
  • [6]国家基本药物短缺问题的文献研究及合肥市三级综合医院药品短缺的现况调查[D]. 许日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7]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解雪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7)
  • [8]肝移植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与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D]. 史长城. 中国药科大学, 2013(03)
  • [9]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徐国胜.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10]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D]. 江守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药品论文 基本药物论文

上一篇:优化作文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下一篇:德育教学应立足于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