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的测定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詹妮[2](2012)在《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药学研究》文中认为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是以穿龙薯蓣茎叶为药材,经适当工艺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中药(4类)新药。本文完成了穿龙薯蓣茎叶药材及其制剂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主要药学研究工作,包括生产工艺考察、质量标准的研究、稳定性考察等;并对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做了部分药效学研究。穿龙薯蓣茎叶的主要药效成分是菲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本文选择穿龙薯蓣茎叶中含量较高的2,2’,7,7’-四羟基-4,4’,6,6’-四甲氧基-1,1’-双菲的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穿龙薯蓣茎叶及其制剂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质量标准进行监控。考察了穿龙薯蓣茎叶采集加工等生产工艺,确定将穿龙薯蓣茎叶与种子同时采收,采收后,去掉种子,收集茎叶并除去杂质,放在阴凉处干燥。在穿龙薯蓣茎叶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应用薄层色谱法对穿龙薯蓣茎叶进行鉴别,并对穿龙薯蓣茎叶水分、灰分、砷盐、重金属、2,2’,7,7’-四羟基-4,4’,6,6’-四甲氧基-1,1’-双菲含量等检查项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茎叶药材生产工艺简便、稳定、可控,药材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质量稳定、可控。在对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中,首先考察了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原料的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2,2’,7,7’-四羟基-4,4’,6,6’-四甲氧基-1,1’-双菲含量为指标,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生产工艺为用9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先后用40%、90%乙醇洗脱,收集9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至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随后对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生产工艺为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原料加适量淀粉,混匀,装胶囊即可。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对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崩解时限、装量差异、水分、2,2’,7,7’-四羟基-4,4’,6,6’-四甲氧基-1,1’-双菲含量等进行检查,结果表明: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制剂工艺简便、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剂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质量稳定、可控。对穿龙薯蓣茎叶及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进行了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其间分别进行性状、鉴别、水分检查、含量测定、卫生学等项目的检查。结果表明穿龙薯蓣茎叶及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在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的试验中稳定性良好。本文考察了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水平的影响。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血脂康胶囊(540mg/kg)阳性对照药组、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高(200mg/kg)、中(100mg/kg)和低(50mg/kg)三个剂量组。除第1组动物饲以常规饲料,作为正常对照外;其余2-6组均饲以高胆固醇饲料,正常对照和高脂模型组动物每天灌胃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小时,剪尾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TC/HDL-C比值。结果表明: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高、中和低三个剂量组动物的血清TC含量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01、P<0.01和P<0.05),高、中两个剂量组动物的血清TG含量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动物的血清HDL-C含量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相应的高、中和低三个剂量组动物的血清TC/HDL-C比值明显降低(P<0.001,P<0.01)。本文对穿龙薯蓣茎叶药材及其制剂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茎叶药材及其制剂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药材和制剂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质量可控,稳定性好。药效学研究表明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本实验为降血脂新药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临床研究,以及开发利用穿龙薯蓣茎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发林,贺红,舒明琴[3](2001)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明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了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p(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血清Lp(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提示Lp(α)可能是一个敏感的炎症反应蛋白。

王晓玲[4](2006)在《白细咳喘膏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咳喘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当中,如气管、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中、西医公认的发病率高,而且治疗比较困难的呼吸道疾患主要集中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两方面。随着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寻找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就成为医药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反复发作是两病的临床特点,而预防是治疗两病的重要手段。中医药治疗儿童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药品市场上这类预防用药多为口服药物及针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用乳膏剂既可以通过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而进入皮肤内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同时可以避免首过效应和减轻毒副作用。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将临床应用多年的协定处方开发、研制成安全、有效、使用便捷、质量稳定的经皮给药制剂--中药乳膏剂。2.方法:①制剂工艺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芥子与延胡索、甘遂合并乙醇提取的工艺条件;防风水提取的工艺条件;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及乳膏剂成型的工艺条件。②质量标准的研究:为控制白细咳喘膏生产质量,进行了有关白细咳喘膏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了成品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采用TLC法对方中延胡索、防风、细辛进行了定性鉴别。③初步稳定性研究:采用留样观察法考察了制剂成品的稳定性。④安全性研究:进行了该制剂的毒理学基础研究,如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过敏反应试验。3.结果:①白芥子与延胡索、甘遂合并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防风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8倍量,提取3次,每次1h;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2h,水蒸气蒸馏提取6h;乳膏剂成型的最佳基质配比及工艺条件为:混合醇80、脂肪醇醚-25和硬脂醇25、液状石蜡85;平平加:12烷基磷酸酯钾盐10:35,单甘酯4、二甲硅油50、甘油75、药液700和85℃、4000r/min、搅拌5min,将水相加入油相。②初步建立了本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③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制剂室温放置3个月质量稳定。④安全性研究表明,该制剂对皮肤有轻度的刺激性;多次涂抹给药,经激发后6、24、48小时动物皮肤有红斑、水肿过敏反应发生;但72小时均恢复正常。未见其他毒性反应。4.结论:实验表明,白细咳喘膏的制剂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王晓才[5](2006)在《冠心病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冠状动脉造影(CAG)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对象和论治的依据,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水平。本研究从证候入手,分析了冠心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并进行了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以探讨冠心病的中医病机和防治思路。方法:⑴以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东方医院和垂杨柳医院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资料完整的16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⑵采用标准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48h内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后一周内完成相关实验室和理化检查,参照相关标准,作出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并完成统一制作的临床调查记录表。⑶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两组计数资料的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⑴冠心病之证候分布:冠心病组138例,中医证候以血瘀证(占92.0%)和气虚证(占81.9%)最为多见,阴虚证(占42.0%)、痰浊证(占35.5%)和阳虚证(占25.4%)也占一定比例,气滞证和寒凝证较少(均为11.6%);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92.8%)、肾虚证(占76.8%)和肝虚证(占71.7%)最为多见,胃虚证也占一定比例(26.1%),肺虚证(占9.4%)和脾虚证(占6.5%)较少;经卡方检验,冠心病组气虚证、血瘀证、心虚证、肾虚证、肝虚证之构成比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气滞证比例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各中医证候的构成比(除肾虚证外)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⑵冠心病之证候组合:冠心病组138例,中医证候组合以三证组合为最多(占56.5%),其次为两证组合(占23.2%)和四证组合(占13.0%),五证组合(占5.8%)与单证(占1.4%)均少见;中医证候组合的变化规律为:以气虚血瘀为基本证候组合,以气虚→阳虚→寒凝为变化轴线,以阴虚、痰浊两证为证候组合中的常见证候。冠心病组具脏腑虚证者136例(占98.6%),脏腑虚证组合以三证组合最为多见(占41.9%),其次为两证组合(占30.1%)和四证组合(占17.6%),五证组合和单证均少见(各占5.1%)。脏腑虚证组合以心虚证为基本证候,两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合并肝虚证或肾虚证,三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合并肝、肾两虚证。⑶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样本数为168),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959和2.803)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影响因素;心虚证、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74,2.471,3.296)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影响因素。出现血瘀证、气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⑷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样本数为168),结果显示:寒凝证、阴虚证、痰浊证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对Gensini积分影响大小依次为:阴虚证>寒凝证>痰浊证,血瘀、气虚、气滞、阳虚四证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寒凝证、阴虚证、

祝博[6](2017)在《《医药论坛杂志》2017年第38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指出

范佳文[7](2017)在《脉抒及虫草素衍生物IMM-H007改善实验性脂代谢紊乱和受累器官损害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使得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伴有低龄化趋势,高脂血症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过低的一种脂代谢紊乱性疾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可成为诱发高血压、高血黏度、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冠心病及脑卒中等一系列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是他汀和贝特类,其不良反应对患者影响严重,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低毒的新型调脂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也成为了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实验中的脉抒(Maishu,MS)是一种天然产物组合物,主要原料为山楂、沙棘和枸杞等。IMM-H007是在天然产物虫草素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筛选出的具有显着调血脂活性的新型AMPK激动剂,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本实验主要观察这两种受试品对实验性脂代谢紊乱和受累器官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脉抒和IMM-H007对实验性脂代谢紊乱和受累器官的影响。研究方法(1)高脂膳食诱导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脉抒(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kg,高剂量:4 g/kg)、辛伐他汀(4 mg/kg)、非诺贝特(54mg/kg),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观察给药2,4,8周后血清TC,TG,HDL-C,non-HDL-C 的变化;采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技术分离给药8周后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并检测其所携带的-胆固醇含量;采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检测8周后全血血粘度值;采用离体微血管压力直径灌流系统观察各组金黄地鼠肠系膜小动脉对不同浓度梯度乙酰胆碱(Acetyl choline,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变化,评价脉抒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测定肝脏TC,TG,计算肝指数;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进行HE和油红O染色;应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LDLR,HMGCR,SREBP2,CD36,SCD1 蛋白的表达,探讨脉抒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2)采用高脂喂养建立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脉抒(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kg,高剂量:4 g/kg),阿托伐他汀(10 mg/kg),普罗布考(200 mg/kg)10周后ApoE-/-小鼠血脂水平的变化,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分离主动脉全长,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全长斑块形成;对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采用油红O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采用动态可视化微血管观察系统,观察小鼠体内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变化。(3)高脂膳食诱导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IMM-H007(12.5 mg/kg,25 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辛伐他汀(6 mg/kg),非诺贝特(50 mg/kg),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8周,在此期间,每周记录动物体重及摄食量。观察给药1,4,8周后血清TC,TG,LDL-C的变化;采用FPLC技术分离给药8周后血清中VLDL,LDL,HDL,并检测其所携带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肝脏TC,TG水平,计算肝指数;制作肝脏石蜡切片做HE染色及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实验结果(1)脉抒改善金黄地鼠脂代谢紊乱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辛伐他汀(4 mg/kg)仅在给药2周降低血清TC水平;辛伐他汀(4mg/kg)降低血清脂蛋白VLDL,LDL的胆固醇运载量,不影响全血粘度、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肝脏TC,TG含量及肝指数,但减少肝脏脂质沉积。与模型组比,非诺贝特(54 mg/kg)在给药2周降低血清TC,TG,non-HDL-C水平,给药4周仅降低TG水平,给药8周对血脂无影响;非诺贝特(54 mg/kg)降低血清脂蛋白VLDL、LDL的胆固醇运载量,不影响全血粘度、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显着降低肝脏TC,TG含量及肝指数和肝脏脂质沉积。与模型组比,脉抒中、高剂量(2 g/kg,4 g/kg)在给药2,4,8周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清TC含量,还可以显着降低血清VLDL,LDL,HDL的胆固醇运载量,并且能够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组织TC,TG的含量,抑制肝指数,改善中切和高切全血粘度;脉抒中剂量(2 g/kg)还可以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脉抒可能通过抑制肝脏CD36,SCD1蛋白表达,减少脂肪酸摄取和合成来改善高脂膳食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2)脉抒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清血脂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阿托伐他汀(10 mg/kg)不影响血脂水平、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微循环中白细胞滚动速率,降低主动脉全长斑块与内皮面积占比。天狼星红染色显示阿托伐他汀他汀(10 rng/kg)给药组斑块胶原纤维含量明显较高,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主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含量也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普罗布考(200 mg/kg)降低血清TC水平、主动脉全长斑块与内皮面积占比和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不影响微循环中白细胞滚动速率。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普罗布考(200 mg/kg)给药组斑块胶原纤维含量明显较高,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含量也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脉抒高剂量(4 g/kg)降低血清TC水平,脉抒低、中、高剂量(1 g/kg,2 g/kg,4 g/kg)显着降低apoE-/-小鼠血清TG水平;主动脉全长斑块形成中,脉抒中、高剂量(2 g/kg,4 g/kg)条件下斑块与内皮面积占比均显着降低;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发现,脉抒中、高剂量(2g/kg,4g/kg)给药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着降低;脉抒高剂量(4 g/kg)给药组微循环中白细胞滚动速率显着-增加;天狼星红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脉抒低、中(1 g/kg,2 g/kg)剂量给药组斑块胶原纤维含量明显较高;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脉抒给药组主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含量也明显减少。(3)虫草素衍生物IMM-H007改善金黄地鼠脂代谢紊乱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清血脂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辛伐他汀(6 mg/kg)给药1周时,不影响血脂水平,给药4周时,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给药8周时同样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辛伐他汀(50 mg/kg)降低脂蛋白VLDL所携带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LDL所携带的甘油三酯含量;辛伐他汀(50 mg/kg)降低肝指数,但未影响脂肪指数和肝脏TC,TG水平,可以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和脂肪堆积情况。与模型组比,非诺贝特(50 mg/kg)给药组动物体重降低明显,给药1周时,降低血清TC,LDL-C水平,给药4周时,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给药8周时同样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非诺贝特(50 mg/kg)降低脂蛋白VLDL,LDL所携带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且降低脂肪指数和肝脏TC,TC含量,增加肝指数,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和脂肪堆积情况。与模型组比,IMM-H007不同剂量给药组,不影响动物体重和摄食;给药1周时,仅IMM-H007(200 mg/kg)降低血清LDL-C水平,给药4周时,IMM-H007(25 mg/kg,200 mg/kg)降低血清 TC,TG,LDL-C 水平,IMM-H007(100 mg/kg)降低血清 TG,LDL-C 水平,给药 8 周时,IMM-H007(100 mg/kg,200 mg/kg)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分离出血清脂蛋白后,IMM-H007(200 mg/kg)降低VLDL及LDL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运载量;IMM-H007不同剂量给药组均可以降低肝指数,但对脂肪指数无影响;IMM-H007(100 mg/kg,200mg/kg)降低肝脏TC,TG含量和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和脂肪堆积情况。结论(1)脉抒具有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金黄地鼠血脂代谢紊乱和肝脏脂肪沉积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脏CD36,SCD1蛋白表达减少脂质沉积。(2)脉抒有效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斑块形成,可能与其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有关。(3)IMM-H007具有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金黄地鼠血脂代谢紊乱和肝脏脂肪沉积的作用。

何志明[8](2013)在《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于冠状动脉内壁,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梗阻,使血流受阻,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操作简易与西药相比具有无毒性、无副作用、疗效高等特点,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意义。但对于采用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却鲜有报导。本文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通过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辨证取穴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降低HCY水平方面的作用。数据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3月1至2012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60例。(一)纳入标准:(1)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2)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改变。(3)年龄40岁-80岁,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或已确认为冠心病的患者。(4)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拟定);(5)自愿参加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二)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或不符合中医辨证属肾虚痰瘀互结之胸痹者;(2)重度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衰(心功能Ⅲ级以上)、急性心梗合并休克或心机功能Ⅲ级以上、急性脑梗塞合并昏迷或休克、急性脑出血等情况;(3)合并感染者:(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5)合并其它严重疾病者,如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精神障碍;(6)妊振妇女;(7)不能配合试验擅自加减药物或中途退出者。实验方法及步骤将16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1)治疗组: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七日为一疗程,共二疗程14次。(2)对照组A(灵龟八法开穴对照组):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针刺治疗,每1次,每次30分钟,七日为一疗程。共二疗程14次。(3)对照组B(辨证取穴对照组):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每1次,每次30分钟,七日为一疗程。共二疗程14次。(4)对照组C(空白对照组):无需针刺治疗。全部病例疗程2周,均由医院营养食堂提供相同配餐。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相关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HCY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s-CRP采用固相、化学发光免疫量度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一)疾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二周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脂等检查结果,治疗二周后总有效例数经卡方检验:治疗组T与对照组C比较P<0.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治疗组T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二)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与对照组C比较P<0.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治疗组T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三)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1.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2.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四)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五)高敏性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六)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通过对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和分析,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疗效方面看来,灵龟八法+辨症取穴(T)具有显着性疗效,它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之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灵龟八法+辨证取穴组具有良好的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降低HCY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灵龟八法+辨证取穴组治疗冠心病的现代医学机理之一。讨论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分析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粥样硬化块形成于冠状动脉内壁,导致血管的狭窄或梗阻,使血流受阻,心肌缺血、缺氧,甚至杯死,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CHD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中医学“胸痹”范畴。胸痹之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热郁等痹阻心脉,心失所养。胸痹心痛虽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然本虚为其根本。胸痹是指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胸痹心痛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绝经期以后的妇女,且多数胸痹心痛患者都兼有肾虚的临床表现。多因肾气亏虚日久导致肾阳亏虚,肾阳虚不能温煦心脾,致心阳,脾阳虚损,气化及温煦功能失司,使痰瘀内生,阻滞心脉而发病。肾阳亏虚和心脉瘀阻是胸痹心痛发病的主要因素。灵龟八法+辨证取穴治疗冠心病就是以这一基本病理特点为基础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伴随症状。灵龟八法理论基础灵龟八法是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古代的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脉会穴(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八穴)。八脉交会之所以能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机理在于八穴与奇经八脉存在着特殊的交会关系。奇经八脉在脏腑经络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难经》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比于从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把十二经脉比作江河沟渠,把奇经八脉比作湖泊。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通过穴位而相交。灵龟八法所用的穴位正是十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穴位,按时辰开穴针刺这些穴位既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又调节经脉气血的流注,有效地达到治病的目的,故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治疗冠心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谢感共教授以穴位导电量为指标,分别在不同季节系统测量灵龟八法穴位在“开”“闭”状态的导电量。结果开穴时穴位导电明显大于闭穴时导电量,认为灵龟八法穴位的“开”“闭”确实有其内在基础,其导电量的变化反映了开穴时的“气血旺盛”,闭穴时的“气血衰减”。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本研究结果表明,灵龟八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B,C)。尤其在临床诊效具有更大的优势。本研究结果再一次证明了穴位的开阖及八脉交会穴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配穴特点窦汉卿《针经指南》记载:[公孙二穴……合内关穴。」、[临泣二穴……亦合于外关。」、[后溪二穴……合申脉。」、[照海二穴……合列缺]。这说明八穴之中存在着两两相合的关系。因此灵龟八法在临床上能够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及伴随症状。且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点。

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2)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综述资料
    1.1 高脂血症
    1.2 降血脂中药的研究进展
        1.2.1 单味降血脂中药的研究进展
        1.2.2 复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进展
    1.3 穿龙薯蓣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3.1 抗肿瘤作用
        1.3.2 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
        1.3.3 调节血脂作用
        1.3.4 抗炎镇痛作用
        1.3.5 其它作用
第2章 穿龙薯蓣药材的制备工艺和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草案的建立
    2.1 穿龙薯蓣药材制备工艺研究
        2.1.1 仪器与试药
        2.1.2 试验方法
        2.1.3 三批药材的验证
    2.2 穿龙薯蓣药材的质量研究
        2.2.1 性状
        2.2.2 鉴别
        2.2.3 检查
        2.2.4 含量测定
        2.2.5 对照品的研究
    2.3 穿龙薯蓣茎叶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第3章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草案的建立
    3.1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原料的研究
        3.1.1 仪器与试药
        3.1.2 生产工艺
    3.2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原料的质量研究
        3.2.1 性状
        3.2.2 鉴别
        3.2.3 检查
        3.2.4 含量测定
    3.3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生产工艺研究
        3.3.1 试验方法
    3.4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质量研究
        3.4.1 性状
        3.4.2 鉴别
        3.4.3 检查
        3.4.4 含量测定
    3.5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质量标准
第4章 稳定性研究
    4.1 穿龙薯蓣茎叶药材的稳定性研究
        4.1.1 考察项目及方法
        4.1.2 试验结果
        4.1.3 结论
    4.2 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4.2.1 考察项目及方法
        4.2.2 结果
第5章 药理活性研究
    5.1 实验动物
    5.2 仪器及试药
        5.2.1 试药
        5.2.2 仪器
    5.3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白细咳喘膏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处方中各药物的研究概况
        1.1 白芥子的研究概况
        1.2 细辛的研究概况
        1.3 甘遂的研究概况
        1.4 延胡索的研究概况
        1.5 防风的研究概况
        1.6 生姜的研究概况
    2 中药乳膏剂药剂学研究概述
    3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药治疗近况
    4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篇 前言
        1 处方组成
        2 处方分析
        3 剂型的选择
        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篇 白细咳喘膏制剂学研究
        一、方中药味提取工艺的研究
        1 仪器、试药与试剂
        2 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3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
        3.1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合并提取工艺的研究
        3.2 防风提取工艺的研究
        3.3 细辛提取工艺的研究
        3.4 生姜榨汁工艺
        3.5 中间品工艺的研究
        二、白细咳喘膏成型工艺的研究
        1 仪器、试药与试剂
        1.1 仪器
        1.2 基质原料
        2 方法及结果
        2.1 白细咳喘膏中间体的制备
        2.2 基质处方的筛选
        2.3 基质处方配比的优选
        2.4 乳膏制备工艺条件的优选
        2.5 验证实验
        2.6 白细咳喘膏的制备工艺
        2.7 工艺流程图
        2.8 工艺考察
        2.9 讨论与小结
    第二篇 白细咳喘膏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一、质量标准草案
        1 原料质量标准草案
        2 辅料质量标准草案
        3 制剂成品质量标准草案
        二、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1 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2 辅料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3 成品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第三篇 白细咳喘膏初步稳定性研究
    第四篇 白细咳喘膏毒理学研究
        1 白细咳喘膏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 白细咳喘膏皮肤刺激性试验
        3 白细咳喘膏皮肤过敏试验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篇 临床使用背景情况
        1 处方组成及来源
        2 理论依据及临床使用情况
        3 临床试验资料
    第二篇 临床研究方案
第五部分 其他
    1 全文总结
    2 附图
    3 参考文献
        3.1 白芥子的研究概况参考文献
        3.2 细辛的研究概况参考文献
        3.3 甘遂的研究概况参考文献
        3.4 延胡索的研究概况参考文献
        3.5 防风的研究概况参考文献
        3.6 生姜的研究概况参考文献
        3.7 中药乳膏剂药剂学研究概述参考文献
        3.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药治疗近况参考文献
        3.9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参考文献
    4 致谢
    5 个人简历

(5)冠心病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冠心病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病例记录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脉抒及虫草素衍生物IMM-H007改善实验性脂代谢紊乱和受累器官损害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脉抒对金黄地鼠脂代谢紊乱作用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脉抒成分的LC-UV-MS分析
        2.2 脉抒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代谢紊乱
        2.3 脉抒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蛋白的胆固醇运载量
        2.4 脉抒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全血粘度
        2.5 脉抒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2.6 脉抒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2.7 脉抒减少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脏脂质沉积状况
        2.8 脉抒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脉抒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脉抒对ApoE~(-/-)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2.2 脉抒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全长斑块形成
        2.3 脉抒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
        2.4 脉抒对ApoE~(-/-)小鼠体内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2.5 脉抒对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及巨噬细胞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虫草素衍生物IMM-H007对金黄地鼠脂代谢紊乱作用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IMM-H007不影响高脂血症金黄地鼠体重、摄食和食物利用率
        2.2 IMM-H007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代谢紊乱
        2.3 IMM-H007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蛋白携带的脂质含量
        2.4 IMM-H007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2.5 IMM-H007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脏脂质沉积状况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 中医古代文献对冠心病的研究
        (二) 现代中医对冠心病的研究分析
        (三) 古今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二、心与肾的关系研究现状
        (一) 导师罗陆一教授从肾论治冠心病的学术观点
        (二) 从灵龟八法与肾的关系论治冠心病研究
    三、灵龟八法研究概况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灵龟八法的历史因由及治疗作用与配穴方法研究
        (三) 灵龟八法的古今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四、炎症形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 炎症学说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机制
        (二) 高敏性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研究分析
        (三) 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主要因素
    五、研究方法
        (一) 分组治疗
        (二)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 计算方法
        (四) 技术路线
        (五) 可行性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 病例来源
        (二) 治疗范围
        (三) 诊断标准
        (四) 评分标准
        (五) 评价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观察指标方法
        (二) 检测指标方法
        (三)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一般资料
    四、研究结果
        (一) 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二)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三)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四) 心电图疗效比较
        (五)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平板心电图对比较
        (六) 治疗前后各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
        (七) 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八) 高敏性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
        (九) 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比较
        (十) 安全性监测
    五、结果分析
        (一) 灵龟八法临床疗效分析
        (二)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结合辨证取穴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分析
        (三)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结合辨证取穴降低HCY水平作用分析
        (四)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结合辨证取穴减轻心电图异常的作用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灵龟八法与冠心病的理论基础
    二、灵龟八法所选穴位治疗冠心病的机理
    三、配穴演变研究
    四、灵龟八法配穴原理分析
    五、奇经八脉与冠心病
        (一) 奇经八脉与冠心病的关系
        (二) 奇经八脉和八脉交会穴是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联系枢纽
        (三) “天人相应”的时空观是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二: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表格
附录三:缩略词表
致谢

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2]穿龙薯蓣血脂康胶囊的药学研究[D]. 詹妮. 吉林大学, 2012(10)
  • [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脂蛋白(α)含量测定[J]. 杨发林,贺红,舒明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01)
  • [4]白细咳喘膏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 王晓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5]冠心病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王晓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6]《医药论坛杂志》2017年第38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7(12)
  • [7]脉抒及虫草素衍生物IMM-H007改善实验性脂代谢紊乱和受累器官损害作用研究[D]. 范佳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1)
  • [8]灵龟八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何志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对照组论文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论文 胸痹论文

上一篇:生态问题的文化价值根源分析
下一篇:建立华东“桥头堡”——郑春明副会长的两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