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胃底静脉曲张内镜结扎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弭希峰,洪顺忠,许婷婷,林志金[1](2020)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08例。分析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经内镜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实施内镜检查,临床总好转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再出血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可观,且该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手术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郭键漪[2](2020)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模型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EGVB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并采用L 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自建模型、经典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对EG VB患者再出血进行预测价值对比。为指导EGVB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01.01-2018.12.31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并行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495例。将上述病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340例)与验证集(155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病因、HE、腹水、TBIL(μmol/L/mg/L)、ALB(g/L)、Na+(mmol/L)、Glu(mmo l/L)、Ca+(mmol/L)、PT(s)、国际标准化比例、Cr(mg/dl)、HGB(g/L)、P LT(*109/L)、组织胶(用量ml)、聚桂醇(用量ml)、是否输入血制品、是否长时间抗感染。并根据相关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两组之间使用M-H U验进行分析。对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用于二分类变量,本文将患者未在出血=0,再出血=1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stepwise分析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选取AIC值最小的模型作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结果:将性别(0=男性、1=女性)、病因(0=胆汁性或酒精性,1=其他)、HGB、Ca+、手术方式(以组织胶+聚桂醇为对照,2=组织胶/聚桂醇,3=组织胶+聚桂醇+金属夹),是否输血制品(0=否,1=是),是否长时间抗感染(0=否,1=是)纳入模型,其中性别(女性)、手术方式2(组织胶/聚桂醇)、是否输入血制品(是)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病因(其他)、HGB、Ca+、手术方式3(组织胶+聚桂醇+金属夹)、是否长时间抗感染(是)为再出血保护因素,得出公式:R=5.29+0.53性别(0=男性,1=女性)-0.09病因(0=胆汁性或酒精性,1=其他)-0.02血红蛋白-2.12血钙+0.43手术方式2(0=其他,1=组织胶/聚桂醇)-0.87手术方式3(0=其他,1=组织胶+聚桂醇+金属夹)+1.20是否输血制品(0=否,1=是)-0.75是否长时间抗感染(0=否,1=是)。并通过R软件,制作出列线图,总得分越高,患者再出血风险越高。运用ROC对比自建模型,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验证组中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自建模型AUC分别为0.5325、0.5032、0.7074。自建模型可以有较好的再出血预测效果。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模型》,通过ROC评价,可作为EGVB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为:R=5.29+0.53性别(0=男性,1=女性)-0.09病因(0=胆汁性或酒精性,1=其他)-0.02血红蛋白-2.12血钙+0.43手术方式2(0=其他,1=组织胶/聚桂醇)-0.87手术方式3(0=其他,1=组织胶+聚桂醇+金属夹)+1.20是否输血制品(0=否,1=是)-0.75是否长时间抗感染(0=否,1=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模型》能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患者的再出血风险进行预测

王曦[3](2020)在《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及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比较少点大剂量与多点小剂量两种注射硬化剂治疗方法治疗食道残留曲张静脉的疗效;比较断流结扎和硬化剂治疗Lesmi,D1.5食管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6-2018.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行内镜下套扎术(EVL)或内镜下硬化剂术(EIS)的患者,将总体患者分为EVL组和EIS组,每组又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每一组中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总体糖尿病患者中肝源性和非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再出血率。(2)回顾性分析2015.11-2018.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硬化剂治疗的患者,分为少点大剂量组和多点小剂量组,比较两组平均治疗次数、平均住院天数、静脉曲张消失率、硬化剂治疗有效率、急诊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回顾性分析2017.11-2019.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附属阜阳医院行断流结扎方法和硬化剂治疗的Lesmi,D1.5食管曲张静脉的患者,分为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比较两组在静脉曲张消失率、治疗有效率、急诊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断流结扎方法,是对粗大、不能一次结扎完全的血管,在血管的“左-右-左”分3点呈“>或<”型连续结扎,达到完全阻断血管。结果:(1)EVL组:糖尿病组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25%、36.1%、44.4%)高于非糖尿病组(5.1%、7.6%、13.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7.916、14.581、12.822,P均<0.05)。EIS组:糖尿病组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20.6%、32.4%、47.1%)高于非糖尿病组(3.4%、8.6%、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5.325、8.403、8.159,P均<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EVL组及EIS组的年龄、肝功能分级进行控制后,糖尿病仍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肝源性糖尿病与非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227、0.123、0.580,P均>0.05)。总体糖尿病患者中,Child-Pugh A组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14.3%、17.9%、25%)低于Child-Pugh B+C组(28.6%、45.2%、59.5%),两组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内(c2=1.9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内(c2=5.590、8.069,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少点大剂量组治疗平均注射点数(2.73±1.01)点,硬化剂平均用量(20.61±7.69)ml,多点小剂量组治疗平均注射点数(5.78±1.01)点,硬化剂平均用量(11.33±6.35)ml。平均治疗次数:少点大剂量组(2.74±0.81)次少于多点小剂量组(3.22±0.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9,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点大剂量组(7.44±2.27)天,多点小剂量组(7.66±1.97)天,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05)。静脉曲张消失率:少点大剂量组为46.8%,多点小剂量组为3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738,P>0.05)。硬化剂治疗有效率:少点大剂量组(87.1%)高于多点小剂量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89,P<0.05)。两组急诊止血率均为100%。少点大剂量组和多点小剂量组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分别为(4.8%vs 3.1%、17.7%vs 1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000、0.014,P均>0.05)。少点大剂量组和多点小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vs 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26,P>0.05)。(3)静脉曲张消失率:断流结扎组(58.7%)高于硬化剂组(3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759,P<0.05)。治疗有效率:断流结扎组的总有效率(93.5%)高于硬化剂组(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815,P<0.05)。两组急诊止血率均为100%。早期再出血率: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分别为4.3%和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0,P>0.05)。迟发性再出血率: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分别为4.3%和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028,P>0.05)。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和1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04,P>0.05)。结论:(1)糖尿病为肝硬化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肝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术后更容易出血,肝源性和非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术后出血率无差异。(2)针对食道残留曲张静脉,少点大剂量硬化剂注射法较多点小剂量硬化剂注射法疗效好。(3)对于粗大迂曲的食管曲张静脉,断流结扎法疗效较硬化剂法好。

李玉婷[4](2019)在《天然牛磺酸复方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天然牛磺酸复方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血的防治作用,进一步阐述中医药防治乙肝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积累可以借鉴的思路,为防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萘洛尔片口服(每次10mg,3次/天)。治疗组予天然牛磺酸复方口服治疗(日一付,2次/日),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未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ALB、TBIL)、凝血功能(PT、PTA)、门脉系统彩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腹水深度、中医症候积分;疗程结束后,继续对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出血发生的时间段进行追踪随访12个月。结果:(1)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治疗组0例。(2)肝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ALB水平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B、TBI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PTA水平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PT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门脉系统彩超: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脾静脉直径较治疗前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腹水深度方面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腹水深度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腹水深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随访期间出血发生率: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随访期间出血发生的时间段: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治疗组出血发生的时间段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复方能降低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延缓出血发生的时间,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高动力循环状态、腹水的情况,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对临床治疗肝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赵玉婷[5](2019)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药物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32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组治疗组142例,保守治疗组144例,外科门体分流或断流术组36例。比较3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止血成功率),72小时后再出血率,2年内再出血复发率,并发症出现,好转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1)临床止血效果方面: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临床止血效果要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2)止血时间方面:(1)相同肝功分级下:肝功分级为A级时,保守治疗组24h止血成功率为68.0%,低于内镜治疗组(P<0.05);肝功能分级为B级时,保守治疗组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止血成功率上均低于内镜治疗组(P<0.05),外科治疗组24小时止血成功率78.3%低于内镜治疗组92.6%(P<0.05);肝功分级为C级时,保守治疗组的24h、48h和72h止血成功率均低于内镜治疗组(P<0.05)。(2)相同出血程度分级下:轻度出血时,保守治疗组的24h、48h止血成功率均低于内镜治疗组(P<0.05);中度出血时,保守治疗组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止血成功率均低于内镜治疗组(P<0.05),内镜治疗组24h止血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3)72小时后再出血率:保守治疗组72小时再出血发生率20.4%,明显高于内镜(1.4%)和外科手术组(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年内再出血复发率情况:保守组复发率76.1%高于内镜组复发率25.7%,而内镜治疗组高于外科组复发率(8.3%)(P<0.05)。进一步比较相同肝功分级下其2年复发率:肝功分级为A级时,保守治疗组两年内再出血率为60.0%,高于内镜治疗组(8.3%)和外科手术组(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分级为B级时,保守治疗组两年内再出血率为74.7%,高于内镜治疗组(23.2%)和外科手术组(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分级为C级时,保守组和内镜组两者复发率均较高,其中保守治疗组两年内再出血率为96.2%,高于内镜治疗组(52.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性脑病、感染、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发生率:外科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4%,高于内镜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方面: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3组病死率分别为:9.2%、0.7%、5.6%;保守治疗组病死率高于内镜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止血效果方面:3种治疗方式在相同肝功及出血程度分级下对比,药物保守治疗的止血效果(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及72小时后再出血率)均不如内镜和外科治疗;且其止血效果更易受患者肝功及出血程度影响;而内镜和外科治疗在相同肝功(Child A、B级)和相同出血程度(轻度及中度出血)比较下,两种治疗的止血效果均较满意,且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出血复发率方面:三种治疗方式中保守治疗的2年出血复发率最高,其次为内镜治疗;虽然内镜治疗适用范围广,止血效果好,但其不能很好降低门静脉压力,故其复发率高,远期治疗效果不如外科治疗。(3)并发症方面:外科治疗更易发生肝性脑病、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病死率方面:保守治疗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内镜和外科治疗,而内镜和外科治疗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显着差异。

段娟娟[6](2019)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套扎术、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套扎术、硬化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将2016年09月份至2018年08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2例为联合组(套扎+硬化剂序贯联合应用),30例为套扎组(单纯行套扎术),30例为硬化剂组(单纯行硬化术),统计三种治疗方法在止血成功率(治疗后72h无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情况、第三次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及随访6个月静脉曲张复发的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资料中三个不同分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肝硬化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止血成功例数分别为:31、28、29,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术后总的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6、16,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总并发症例数经两两比较,联合组与套扎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硬化组比较以及套扎组与硬化组比较,P均<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第三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6.7%、93.3%,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1%;套扎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40.0%;硬化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三组间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套扎联合硬化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而轻、静脉曲张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爽[7](2019)在《基于超声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为检测手段,明确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发生、破裂出血、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建立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出血、治疗后复发的危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别以肝硬化无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伴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及肝硬化伴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并行套扎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EUS测量并描述食管侧枝静脉(esophageal collateral varices,ECV)的位置、直径和数量,统计研究对象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NSBB)及抗病毒治疗情况,以首次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时间为起点,随访期18个月,分别以EV发生、EV破裂出血和EV复发或随访结束为终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确定EV发生、破裂出血及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起相应的Logisticc回归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转化为危险因素评分表,绘制危险评分-概率曲线并建立危险分层。结果:1.第一部分:(1)EV发生危险评估模型共筛选出7个独立危险因素,各自危险评分如下:未接受NSBB治疗(3分)、未抗病毒治疗(2分)、Child-pugh B期(1分)、食管周围侧枝静脉(peri-esophageal collateral varices,peri-ECV)直径>2mm(1分)、peri-ECV数量≥5条(3分)、食管周围侧枝静脉(para-esophageal collateral varices,para-ECV)直径≥5 mm(4分)、para-ECV数量≥5条(4分);(2)危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评分从1分到4分不等,总分为0l8分,EV的预测发生率随评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0.003升至1;(3)该评分模型按照总评分划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三个危险分层,分别对应评分为≤2分,35分,≥5分;三个危险分层实际EV发生率分别为8.33%、36.36%、93.91%;(4)应用ROC曲线评估本模型的辨识能力,AUC0.947(P<0.05)提示辨识度良好。应用Hosmer-Lemeshow评估本模型的校正性能,P=0.450,提示拟合度优。2.第二部分:(1)EV破裂出血危险评估模型共筛选出5个独立危险因素,各自危险评分如下:未接受NSBB治疗(3分)、红色征阳性(4分)、peri-ECV直径≥5 mm(1分)、peri-ECV数量≥5条(2分)、para-ECV数量≥5条(3分);(2)危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评分从1分到3分不等,总分为013分,EV的预测破裂出血率随评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0.003升至0.0960;(3)该评分模型按照总评分划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三个危险分层,分别对应评分为≤5,68分,≥9;三个危险分层实际EV破裂出血率分别为1.94%、23.68%和96.62%;(4)应用ROC曲线评估本模型的辨识能力,AUC0.985(P<0.05)提示辨识度良好。应用HosmerLemeshow评估本模型的校正性能,P=0.539,提示拟合度优。3.第三部分:(1)EV治疗后复发危险评估模型共筛选出6个独立危险因素,各自危险评分如下:未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5分)、红色征阳性(3分)、胃底静脉曲张程度(1分)、peri-ECV直径≥5 mm(3分)、peri-ECV数量≥5条(3分)、para-ECV数量≥5条(2分);(2)危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评分从1分到5分不等,总分为017分,EV的预测治疗后复发率率随评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0.003升至0.0999;(3)该评分模型按照总评分划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三个危险分层,分别对应评分为≤7,810分,≥11;三个危险分层实际EV破裂出血率分别为0.00%、34.29%和95.42%;(4)应用ROC曲线评估本模型的辨识能力,AUC0.977(P<0.05)提示辨识度良好。应用Hosmer-Lemeshow评估本模型的校正性能,P=0.827,提示拟合度优。结论:基于EUS构建起的危险评估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EV发生、破裂出血及治疗后复发,且该模型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能够为肝硬化EV发生的预防及合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李萍,刘冰熔[8](2018)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文中研究说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肝性脑病、失血性休克等。内镜下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方法。经内镜套扎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组织胶注射、金属钛夹止血、自膨式金属支架、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喷洒止血剂、联合治疗等方法自应用以来,止血成功率取得很大提高。该文主要总结以上各个治疗方法,就其机制、适应证、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作一概述。

赵川[9](2017)在《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下静脉内注射粘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治疗期间有无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71.43%)(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19%)低于对照组(29.27%)。结论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应用于胃底静脉曲张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游芬,卢杰夫,庾艳军,胡芳齐,覃晓雾,郑亿濠[10](2015)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近30%的肝硬化死亡归因于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联合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内镜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迄今内镜治疗方法如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疗法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二、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及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
    1 引言
    2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困惑与思考
    参考文献

(4)天然牛磺酸复方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紧急情况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常规对症治疗
        2.3 对照组
        2.4 治疗组
        2.5 疗程
    3 观察项目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判定标准
        3.3 安全性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
第二部分 讨论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
        2.1 清腹水白蛋白梯度水平
        2.2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达重度伴红色征
        2.3 肝静脉压力梯度
        2.4 肝功能Child分级
        2.5 门静脉内径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表现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4.1 一级预防
        4.2 二级预防
        4.3 急性出血期
    5 中医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认识
        5.1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中医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辨证要点
        5.3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
        6.1 调体质
        6.2 攻补兼施,以补虚为主
        6.3 以肝为基础的多脏腑同治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8 天然牛磺酸复方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研究
    9 配伍特点
        9.1 攻补兼施
        9.2 肝病实脾
    10 临床疗效评价
        10.1 改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
        10.2 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10.3 改善中医临床症候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存在问题
    设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套扎术、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D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7)基于超声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基于超声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观察指标
        1.1.5 统计学分析
        1.1.6 伦理
    1.2 结果
        1.2.1 入组病例的基线特征描述
        1.2.2 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2.3 多因素logistic模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1.2.4 危险评分体系的建立
        1.2.5 危险评分-概率曲线的建立
        1.2.6 危险分层等级设定
        1.2.7 危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及拟合优度检验
        1.2.8 超声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的预测价值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基于超声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3 研究方法
        2.1.4 观察指标
        2.1.5 统计学分析
        2.1.6 伦理
    2.2 结果
        2.2.1 入组病例的基线特征描述
        2.2.2 影响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3 多因素logistic模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2.2.4 危险评分体系的建立
        2.2.5 危险评分-概率曲线的建立
        2.2.6 危险分层等级设定
        2.2.7 危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及拟合优度检验
        2.2.8 超声内镜检测对出血的预测价值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基于超声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复发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3 研究方法
        3.1.4 观察指标
        3.1.5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方法
        3.1.6 统计学分析
        3.1.7 伦理
    3.2 结果
        3.2.1 入组病例的基线特征描述
        3.2.2 影响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2.3 多因素logistic模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3.2.4 危险评分体系的建立
        3.2.5 危险评分-概率曲线的建立
        3.2.6 危险分层等级设定
        3.2.7 危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及拟合优度检验
        3.2.8 超声内镜检测对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综述 超声内镜评估诊治门脉高压的最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内镜下套扎治疗
    1.1 内镜下标准套扎术
    1.2 内镜下密集套扎术 (dense endospic variceal ligation, DEVL)
    1.3 内镜下非密集螺旋形套扎法
    1.4 内镜下逆行套扎术
    1.5 内镜下皮圈水平、双环结扎法
2 内镜下硬化治疗 (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
    2.1 曲张静脉内注射
    2.2 曲张静脉旁注射
    2.3 曲张静脉内+曲张静脉旁注射
    2.4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食管球囊压迫
3 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
    3.1 传统三明治法
    3.2改良三明治法
4 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
5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 SEMS) 植入术
6 氩离子凝固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治疗
7 局部喷洒止血剂
8 内镜综合治疗
    8.1 EVL+EIS
    8.2 EVL+组织胶
    8.3 组织胶联合EVL或EIS
9 展望

(9)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1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1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
    1.2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
    1.3 联合治疗
        1.3.1 套扎治疗联合硬化治疗
        1.3.2 内镜联合血管收缩剂(生长抑素类和血管加压素类)
        1.3.3 内镜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
    1.4 光化学疗法
    1.5 内镜治疗的时机选择
2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2.1 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
    2.2 内镜套扎治疗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
4 小结

四、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弭希峰,洪顺忠,许婷婷,林志金. 中国现代医生, 2020(34)
  • [2]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模型建立[D]. 郭键漪.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3]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及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D]. 王曦.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天然牛磺酸复方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作用[D]. 李玉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疗效对比[D]. 赵玉婷. 川北医学院, 2019(04)
  • [6]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套扎术、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D]. 段娟娟.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基于超声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D]. 李爽.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J]. 李萍,刘冰熔.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01)
  • [9]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赵川. 西藏医药, 2017(06)
  • [1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J]. 游芬,卢杰夫,庾艳军,胡芳齐,覃晓雾,郑亿濠. 广西医学, 2015(1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结扎论文 肝硬化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解毒温胆汤治疗幼年病毒性心肌炎30例
下一篇:脊椎动物心脏形态发生的转录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