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明乾[1](2008)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物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教学和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一个崭新而迫切的课题。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校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辨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是当今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理念,因而也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课题把大学物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现代教育思想,深入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物理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着重讨论了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文章首先阐述问题的确立及研究背景,探究式教学与信息技术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现状及意义,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物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构建了具体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综合运用——总结提高”,阐述了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提出问题的策略、自主探究的策略、合作交流的策略;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研究、调查问卷研究和数据分析,对该教学步骤的可操作性及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
董刚[2](2007)在《几种“简谐振动的合成”CAI课件制作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研究制作简谐振动合成的CAI课件的过程,比较几种常用的开发课件的方法及优缺点,以用VB制作简谐振动的合成的CAI课件为例,介绍课件的制作方法,课件的功能及应用情况。
缪亮[3](2000)在《用Authorware制作物理课件——简谐振动的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件的设计不是孤立的 ,应遵循教育和学习规律 ,在整个课程系统中把握课件的设计。交互性和动态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特征 ,我们的课件设计要突出这些特征。本文以 Authorware制作的“简谐振动”课件为例 ,讨论 Authorware设计课件的技巧和一些体会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
| 1.2 问题的确立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
| 1.2.1 问题的确立 |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 1.4 研究意义 |
| 1.5 研究方法 |
| 第二章 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 2.1 心理学基础 |
| 2.1.1 认知结构理论 |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 2.2 教育学基础 |
| 2.2.1 素质教育理念 |
| 2.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 第三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物理课堂中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
| 3.1 设计原则 |
| 3.2 设计流程 |
| 3.2.1 确定探究目标 |
| 3.2.2 选择和设计探究内容 |
| 3.2.3 安排探究时间 |
| 3.2.4 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及教学活动的设计 |
| 第四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物理课堂中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及案例 |
| 4.1 创设情景的策略 |
| 4.1.1 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好奇心 |
| 4.1.2 创设质疑情景,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
| 4.1.3 创设想象情景,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
| 4.1.4 创设纠错情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
| 4.1.5 创设实验情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 4.2 提出问题的策略 |
| 4.2.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
| 4.2.2 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
| 4.2.3 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
| 4.2.4 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
| 4.3 自主探究的策略 |
| 4.3.1 独立发现法 |
| 4.3.2 归纳类比法 |
| 4.4 合作交流的策略 |
| 4.4.1 竞争式合作学习 |
| 4.4.2 协同式合作学习 |
| 4.4.3 伙伴式合作学习 |
| 4.4.4 角色扮演式合作学习 |
| 4.5 教学案例及分析 |
| 4.5.1 教学案例 |
| 4.5.2 案例分析 |
| 第五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物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
| 5.1 实验目的 |
| 5.2 实验设计 |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 第六章 教学反思 |
| 6.1 制约因素 |
| 6.2 认识误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大学物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
| 致谢 |
| 一、问题的提出 |
| 二、简谐振动的合成的主要内容 |
| 三、几种“简谐振动的合成”课件制作的比较 |
| 四、用VB制作简谐振动合成的CAI课件实例 |
| 1.程序的结构框图 |
| 2.程序的制作方法 |
| 3.程序的界面和功能如图1、图2、图3所示 |
| 4.关键代码 |
| 五、结束语 |
| 一、设计原则 |
| 二、设计的实现 |
| 1、课件素材的准备 |
| 2、Authorware对课件素材的整和设计 |
| (1) 交互性操作的实现 |
| (2) AVI电影的导入 |
| (3) Flash动画的导入 |
| (4) 力F和位移X变化规律的动画实现 |
| 三、一些体会 |
| 四、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