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600多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观——《老启达》和《普通士》的编纂特点及理论价值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600多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观——《老乞大》《朴通事》的编写特点及其理论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牛琳[1](2018)在《《朴通事谚解》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朴通事》较《老乞大》为高级对话书,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也有民俗风情、契约宗教、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朴通事谚解》中包罗万象地反映了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元明两代的百科全书”。作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书面语不宜外国学者学习理解,因此,采用当时通行的口语作为会话内容,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口语性非常强且规范性高。本文以《朴通事谚解》为研究对象,从新词研究、口语词研究、疑难词语考释、词汇特征、对辞书编纂的价值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新词研究,首先对新词进行界定,其次例释,最后总结其特点。第二章口语词研究,首先对口语词进行界定,其次例释,最后总结其特点。第三章选取几个疑难词语从训诂学角度进行考释。第四章词汇特征,主要从复音化的语言面貌、词缀的广泛使用、口语性和规范性三个方面阐释《朴通事谚解》的词汇特征。第五章从《朴通事谚解》词汇研究阐述其对辞书编纂的价值。通过对《朴通事谚解》的词汇进行探索和研究,可以发现《朴通事谚解》的词汇记录了元明时期真实的社会状况,同时能反映其语言的真实面貌。从而能窥探出整个汉语词汇史的发展脉络。

高晴[2](2018)在《朝鲜时代汉语教材中元明戏曲小说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老乞大》、《朴通事》和《训世评话》这三部朝鲜时代汉语教材,通过对这三部教材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分析,论证了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在编写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元明戏曲小说的影响。本文绪论部分将《老乞大》、《朴通事》和《训世评话》这三部朝鲜时代汉语教材的研究成果做了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了众多学者的观点。第一章对《老乞大》、《朴通事》和《训世评话》的编写背景以及作者背景做了详尽的介绍。第二章考察了三部教材对元明戏曲小说的改编情况,举例列举出三部教材中对元明戏曲小说仿写和改写的部分,论证了朝鲜时代汉语教材在编写时受到了元明时期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三章考察了三部教材中的语言形式对元明戏曲小说的借鉴情况,其中尤其考察了教材中词汇和俗语部分的使用。元明时期处在历史的特殊阶段,受蒙古语的影响,大量的上古词语逐渐消亡,新的词汇应运而生,因此语言特点突出。虽然《老乞大》、《朴通事》和《训世评话》这三部教材处在三个不同的难度层次上,但它们在语言的选择上都侧重于元明白话文,这些语言来自元明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元明戏曲小说的语言在这三部汉语教材中的反映。第四章从朝鲜时代社会的客观需求与元明戏曲小说的自身价值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元明戏曲小说对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产生影响的原因。结语部分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全文的观点。

袁环[3](2017)在《《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乞大》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经典着作,它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在历史上曾产生巨大影响。无论是从编写角度还是从实用价值方面,对现代对外汉语,特别是对韩汉语教学在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作为《商务汉语全球通》的系列教材之一,为对外汉语教材国别化、语别化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在理念、结构、场景、教法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是针对性较强的商务汉语教材。二者一为古,一为今,但都是针对以朝鲜语为母语学习者的商务汉语教材。本文在两者的编写方案、词汇、语法、课文内容、文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找到了部分改良对韩商务汉语教材编写的有效方式。

李光华[4](2016)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象院题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选题《象院题语》是一部朝鲜朝时期由司译院编纂的汉语教科书,其编纂目的是供出使中国的赴京使随行翻译官使用,介绍中国及朝鲜本国的风土、礼仪、习俗、制度,等等。经考证,其于庚午年(1630)始作,于庚戌年(1670)铸字印刷,从编写到成书印刷历经40年之久。因此,我们认为,本选题《象院题语》足以反映整个17世纪的语言特点。同一时代的类似文献还有,《老乞大谚解》(2卷,1670)、《朴通事谚解》(3卷1677)、《捷解新语》(10卷,1676年)等。其中,《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在内容上、文字上较多地沿袭了《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至于《捷解新语》是一部朝鲜时代日本语教科书,所以与本选题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也就是说,唯有《象院题语》才是真正代表17世纪的文献。正因如此,我们认为,本选题《象院题语》对于研究整个17世纪的语言特点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主要考察《象院题语》的成书年代、版本、译注、汉字音、词类及句法等内容。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通过与其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相比较,明确本选题《象院题语》所具有的意义;其次,提出本选题所要实现的目标及其研究方法;最后,总结和归纳前贤对其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及《象院题语》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进而为本选题指明方向。第二章为解题部分。首先,根据所收集的影印资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考证《象院题语》的成书年代;其次,比较分析收藏在中、日、韩三国的各个藏本,找出其异同之处,进而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根据所述内容,分析其编写特点,明确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地位。第三章为译注部分。首先,比较分析中、日、韩三国的学者对《象院题语》所做出的译注,辨析其中存在的谬误之处,找出其差别之成因;其次,根据历史、地理、风俗、文化、语言等相关知识,参考以上三者的译注,为《象院题语》进行较为科学的解释;最后,查阅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工具书,分析其文字和词汇方面所存在问题。第四章为汉字音部分。首先,将《象院题语》的汉字音分为声母和韵母,并根据《广韵》及其与朝鲜语音注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其次,从历时角度出发,利用反切、韵摄、韵部等音韵学相关知识,考察其自中古到近代再到现代为止的发展脉络;再次,从共时角度出发,与同时代其他朝鲜汉语教科书汉字音相比较,为《象院题语》的汉字音进行辨别及修缮工作;最后,根据以上历时与共时分析,指出《象院题语》汉字音的特点,进而窥视整个17世纪乃至近代汉语的音韵体系。第五章为词类分析部分。主要考察《象院题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词类,如方位词、代词、数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1)对于方位词的筛选,我们为其赋予“后置性”,共得出方位词9例,如“(以/之)上”“(以)下”“内”“中”“外(头)”“(在)前”“後(头)”“裹(头)”“根前”等;(2)对于代词,我们主要考察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反身代词,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所见代词的来源及其特点;(3)对于数量词,在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一些《象院题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如名量词的词尾化、“不定量词+儿”结构等;对于副词,将其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和关联副词等,从中离析出一些能够代表17世纪语言特点的词;(5)对于介词,在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考察《象院题语》所见介词的使用动态;(6)对于连词,主要分析各个组成成分的语法化路径;(7)对于助词,主要讨论具有代表性的动态助词“者”的功能、“的”的历史分工,以及表示假设的语气副词“呵”的话语功能。第六章为句法部分。首先,主要讨论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式,包括使役句(如“教/呌”字句)、处置句(如“把”字句)、比较句(如“比”字句和一些框式结构)和判断句(如“是”字判断句及“是”的其他语法功能);其次,讨论-些具有代表性的框式结构“(Prep+处所词(+方位词)+VP”结构和“(X+)比+Y+一般”结构的构成及其特点。第七章为朝鲜语语音及语言接触部分。首先,分别分析《象院题语》中出现的朝鲜语辅音与元音;其次,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象院题语》中的一些特殊语序及非常规汉语因素。第八章为结论部分。首先,总结和归纳以上对《象院题语》所做出的分析与讨论,列出本研究所取得的创获之处:其次,指出本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及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孙玮[5](2014)在《明朝和明清之际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状况及启示》文中提出本文试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概略地对明朝和明清之际的汉语教学及其学术遗产作简单梳理和评价,以期获得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王艳丽[6](2012)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古代域外汉语教材《训世评话》(下称《训》)。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与特征,它的研究不但对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当前与今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具有借鉴意义。《训》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该文本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史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还是从宗教学,它都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几经亡佚,几经辗转留传,实属不易,这也是其资料的宝贵之处。由于朴在渊先生、汪维辉先生的点校,《训》才得以出版、得以研究。本文以汪维辉先生点校的《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丛刊(一)》为文本进行研究,在考察《训》的编着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教学和教材两方面的研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作为一本教科书具有创新的意义,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它的取材来源于中朝古籍,选取了中朝历史经书、神话传说、笑话绎史等内容,以讲述具有教化作用的、有趣的、令人深思的故事为内容进行汉语综合教学,在继承前人教材的基础上发展了故事题材与故事情节;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评话形式和语言口语化,将评话形式引入教材编写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这无疑会增加教材的口语性,促进汉语口语学习。本论文主要以教材编着特征为主体,进行了教学特色和教材编写启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解构,分析其在各方面的特点,意义是通过教材的特征找到教学的启示,这对现代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对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编写内容、编写形式等的分析研究,得出其对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意义在于古代域外的优秀教材《训》对教材编写具有借鉴意义。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训》的性质、体例、作者、版本,阐述了选题的研究缘起和研究角度,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阐明本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第二、三、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重点部分。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训》的教材特征,分别从内容特征、形式特征、语言特征对其作了分析研究,其中对语言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章主要从教学出发,研究了教学特色和教学方法。从词汇的角度出发,文本具有词块教学和重现率教学的特色;从故事内容的角度出发,文本具有文化教学、情境教学、篇章教学的特色。第四章主要以教材编着的启示为视角,从思想、原则、内容、形式四方面研究了它对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结论与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训》,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一是《训》的编着特征,二是由编着特征所引发的教学特色或者也可称为教学法,这对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方面与文化教学、情境教学、篇章教学等教学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三是通过对教材的整体研读,得出了它对教材编着的启示,这对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可取之处。

李静[7](2012)在《朝鲜时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处置式研究 ——以《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是朝鲜李朝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教科书。两书所用的语言大致反映了明代前期汉语口语的面貌,是研究明代初期汉语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处置式产生于晚唐,元明时期发展成为一种常见句式,王力先生认为“处置式是汉语语法走向完善成熟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的处置式进行了详尽的搜集整理,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描写,力图由此展现处置式在朝鲜时代汉语口语教科书中的发展概况。本文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主体部分又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分为三章。全文共五章,约3万字。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即第一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对这两部书的版本、成书年代、时代背景、内容体例和研究现状等进行了介绍,确立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二节介绍处置式的研究概况;第三节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做了说明。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将其分为三章。第二章,对《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中处置式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归类,总结出了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处置式的句法特点。第三章,对这两部书中处置式的语义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对状语和补语的语义指向做了说明,由此总结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处置式的语义特点。第四章,分析这两部书中处置式在语用方面的特点,包括处置式宾语的次话题性和话语焦点,最后总结了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处置式的语用特点。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即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做概括性说明。总结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处置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大方面的基本特征。

魏洪[8](2012)在《近三十年《老乞大》诸版本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老乞大》是旧时高丽、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它的成书、流传、修改、翻译历经元明清三朝,形成了四种版本:1.古本《老乞大》,主要反映元代汉语的特点;2.《老乞大谚解》,反映明初汉语特点;3.《老乞大新释》;4.《重刊老乞大》,反映清代乾隆年间汉语特点。《老乞大》诸版本在近二三十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蔚然成风,成绩斐然。本文将目前有关《老乞大》各种版本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综汇,并加以简单的评述,以期有助于学者对目前《老乞大》诸版本的研究情况有更清楚的

梁德惠[9](2011)在《《老乞大》教学内容研究及其对汉语二语教材的启示——兼谈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问题》文中认为《老乞大》作为成书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对外汉语教材,其内容的特点是,故事情节的连贯性、语言选取的真实性、反应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政治取向的鲜明性与描述现实的客观性。相应的,其所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故事连贯原则,语言真实原则,社会文化优先原则,善恶平衡原则。这四原则对编写符合汉语国际推广要求的精品教材具有借鉴意义。

张美兰[10](2011)在《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撰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文中提出自元代朝鲜教材《老乞大》迄今,海外商用汉语教科书已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老乞大》在内容上、编排体式上都开了商务汉语教材之先河,教材历经元明清三代盛行不衰;明治时期日本商务汉语教材突出了实用的特点。而当今国内出版的商务汉语教材才走了20多年的历程。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日本、朝鲜商用汉语教科书各自的编撰特点、类型、历史贡献及其对当今商务汉语教材的影响。

二、600多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观——《老乞大》《朴通事》的编写特点及其理论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0多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观——《老乞大》《朴通事》的编写特点及其理论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朴通事谚解》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朴通事谚解》新词研究
    (一)《朴通事谚解》新词界定
    (二)《朴通事谚解》新词例释
    (三)《朴通事谚解》新词的特点
二、《朴通事谚解》口语词研究
    (一)《朴通事谚解》口语词界定
    (二)《朴通事谚解》口语词例释
    (三)《朴通事谚解》口语词的特点
三、《朴通事谚解》疑难词语考释
四、《朴通事谚解》词汇特征
    (一)复音化的语言面貌
    (二)词缀的广泛使用
    (三)口语性和规范性
五、《朴通事谚解》词汇研究对辞书编纂的价值
    (一)增补词条
    (二)提前始见书证
    (三)补充义项
    (四)补充书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朝鲜时代汉语教材中元明戏曲小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教材内容选取的相关研究
        (二)教材编写特点的相关研究
        (三)教材语言形式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研究工作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五)相关语料说明
第一章 朝鲜时代汉语教材概述
    一、朝鲜时代汉语教材的基本情况
        (一)《老乞大》简介
        (二)《朴通事》简介
        (三)《训世评话》简介
    二、朝鲜时代汉语教材的背景分析
    三、总结
第二章 教材内容对元明戏曲小说的改编情况
    一、三部教材对元明戏曲小说仿写情况的考察
        (一)《老乞大》对元明戏曲小说仿写情况的考察
        (二)《朴通事》对元明戏曲小说仿写情况的考察
        (三)《训世评话》对元明戏曲小说仿写情况的考察
    二、三部教材对元明戏曲小说改写情况的考察
        (一)《朴通事》对元明戏曲小说改写情况的考察
        (二)《训世评话》对元明戏曲小说改写情况的考察
    三、结论
第三章 教材语言形式对元明戏曲小说的借鉴情况
    一、词汇的借鉴情况
        (一)名词借鉴情况举例
        (二)介词借鉴情况举例
        (三)连词借鉴情况举例
        (四)代词借鉴情况举例
    二、俗语与字谜的借鉴情况
        (一)俗语借鉴情况举例
        (二)字谜借鉴情况举例
    三、结论
第四章 元明戏曲小说对朝鲜时代汉语教材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动因——朝鲜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中国的强盛及影响
        (二)朝鲜的朝贡政策
        (三)朝鲜“汉语热”的出现
        (四)中国文学作品的兴盛
    二、内部动因——元明戏曲小说自身价值的必然体现
        (一)文学特征鲜明
        (二)贴近现实生活
        (三)强调训教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2.1 文献综述
        1.2.1.1 关于商务汉语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
        1.2.1.2 《老乞大》商务汉语方面研究综述
        1.2.1.3 《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相关研究综述
        1.2.2 商务汉语发展现状
        1.2.3 对韩商务汉语发展现状以及研究必要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研究方法及过程
2 对韩商务汉语教学活动相关理念
    2.1 教学对象及教学需求
    2.2 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问题
3 《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编写方案对比分析
    3.1 两本教材的编写目的对比分析
    3.2 两本教材编写原则及目的对比分析
    3.3 两本教材所适用的学习对象对比分析
4 《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编写要素对比
    4.1 词汇选用与侧重的不同之处
    4.2 语法教学的呈现方式以及所依托的教学理念
    4.3 课文内容的编排与设置对比
5 《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编写对比
    5.1 《老乞大》的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分布情况
    5.2《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的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分布情况
    5.3 两本教材的对比分析结果
6 《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文化因素对比
    6.1 《老乞大》所蕴含的文化层面分析
    6.2 《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所蕴含的文化层面分析
    6.3 两本教材的对比结果以及所揭示的深层意义
7 《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其他方面对比
    7.1 两本教材的其他部分对比分析表
    7.2 其他部分具体对比分析详述
8 关于“以文化为纲”对韩商务汉语教材编写的策略及建议
    8.1 多角度切入,加强针对性原则
    8.2 重视文化背景,以文化为纲
    8.3 加强中韩文字、文化、商俗等多方面对比
9 结语
参考文献

(4)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象院题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章 《象院题语》解题
    2.1 《象院题语》的成书年代
    2.2 《象院题语》的版本
        2.2.1 现存的版本
        2.2.2 版本的分类
    2.3 《象院题语》的内容及编写特点
第三章 《象院题语》的译注
    3.1 《象院题语》现有译注之比较
    3.2 《象院题语》的译注
    3.3 小结
第四章 《象院题语》的汉字音系统
    4.1 《象院题语》的声母系统
        4.1.1 唇音
        4.1.2 舌尖音
        4.1.3 舌根音
        4.1.4 零声母
        4.1.5 其他声母
        4.1.6 小结
    4.2 《象院题语》的韵母系统
        4.2.1 阳声韵
        4.2.2 阴声韵
        4.2.3 入声韵
        4.2.4 小结
第五章 《象院题语》的词类分析
    5.1 《象院题语》的方位词
        5.1.1 方位词的选定
        5.1.2 典型方位词
        5.1.3 非典型方位词
        5.1.4 小结
    5.2 《象院题语》的代词
        5.2.1 人称代词
        5.2.2 指示代词
        5.2.3 疑问代词
        5.2.4 反身代词
        5.2.5 小结
    5.3 《象院题语》的数量词
        5.3.1 数词
        5.3.2 量词
        5.3.3 量词重叠
        5.3.4 小结
    5.4 《象院题语》的副词
        5.4.1 时间副词
        5.4.2 范围副词
        5.4.3 程度副词
        5.4.4 语气副词
        5.4.5 否定副词
        5.4.6 关联副词
        5.4.7 小结
    5.5 《象院题语》的介词
        5.5.1 时间处所介词
        5.5.2 对象介词
        5.5.3 依凭与原因介词
        5.5.4 小结
    5.6 《象院题语》的连词
        5.6.1 联合关系
        5.6.2 主从关系
        5.6.3 小结
    5.7 《象院题语》的助词
        5.7.1 动态/事态助词
        5.7.2 结构/语气助词
        5.7.3 小结
第六章 《象院题语》的句法分析
    6.1 《象院题语》的句式分析
        6.1.1 使役句
        6.1.2 处置句
        6.1.3 比较句
        6.1.4 判断句
        6.1.5 小结
    6.2 《象院题语》的框式结构分析
        6.2.1 “(Prep+处所词(+方位词)+VP”结构
        6.2.2 “(X+)比+Y+一般”结构
        6.2.3 小结
第七章 《象院题语》朝鲜语语音及语言接触
    7.1 《象院题语》的朝鲜语语音
        7.1.1 《象院题语》的朝鲜语辅音
        7.1.2 《象院题语》的朝鲜语元音
    7.2 《象院题语》中的语言接触现象
        7.2.1 《象院题语》中的特殊语序
        7.2.2 《象院题语》中非常规汉语因素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象院题语》与其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左右音比较)
附录C (《象院题语》汉字音的历时比较)

(5)明朝和明清之际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状况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周边东方国家的汉语学习
    (一) 琉球
三、耶稣会传教士的汉语学习
    (一) 在台传教士的汉语学习
    (二) 大陆传教士的汉语学习
        1. 教师
        2. 学习者
        3. 教材
        4. 教学机构
四、结语

(6)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训世评话》介绍
        1.1.1 《训世评话》的性质
        1.1.2 编写体例
        1.1.3 作者李边
        1.1.4 版本问题
    1.2 选题缘起与研究角度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选题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训世评话》教材编着特征
    2.1 《训世评话》内容特征
        2.2.1 《训世评话》内容概述
        2.2.2 《训世评话》内容来源
        2.2.3 《训世评话》故事内容特征
    2.2 《训世评话》形式特征
    2.3 《训世评话》语言特征
        2.3.1 《训世评话》词汇分析
        2.3.2 《训世评话》句式特点
第3章 《训世评话》教材编着的教学特色
    3.1 《训世评话》教材编着的教学特色一
        3.1.1 文化教学
        3.1.2 情境教学
        3.1.3 篇章教学
    3.2 《训世评话》教材编着的教学特色二
        3.2.1 语块教学
        3.2.2 重现率教学
第4章 《训世评话》教材编着的启示
    4.1 《训世评话》编着思想的启示
    4.2 《训世评话》编着原则的启示
        4.2.1 针对性
        4.2.2 实用性
        4.2.3 趣味性
        4.2.4 渐进性
    4.3 《训世评话》编着内容的启示
        4.3.1 “真”
        4.3.2 “善”
    4.4 《训世评话》编着形式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朝鲜时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处置式研究 ——以《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简介
    (二) 处置式研究概说
    (三)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
二、 《朴》和《训》的处置式的句法结构类型
    (一) 处置式的句法结构类型
    (二) 小结
三、 《朴》和《训》中处置式的语义分析
    (一) 处置式的语义类型
    (二) 处置式中状语的语义指向
    (三) 处置式中补语的语义指向
    (四) 小结
四、 《朴》和《训》中处置式的语用分析
    (一) “把∕将”字宾语的次话题性分析
    (二) 处置式的语义焦点分析
    (三)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近三十年《老乞大》诸版本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研究
    1. 语音研究
    2. 语法研究
    3. 词汇研究
    4. 关于《老乞大》诸刊本的综合研究
二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
三文化研究

(10)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撰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丽、朝鲜时期的商务汉语教材
    (一)《老乞大》教材的编排体式开了商务汉语教材之先河
    (二)《朴通事谚解》的编排体式开了综合性汉语会话教材之先河,其中部分内容描写了商务贸易的场面。
    (三)朝鲜汉语教材中的商务贸易内容
二、明治时期日本商务汉语教材
三、当代国内出版的的商务汉语教材编撰类型
    (一)以话题连续性展开系列商务情节
    (二)综合性汉语会话教材中的商务案例
四、结语

四、600多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观——《老乞大》《朴通事》的编写特点及其理论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朴通事谚解》词汇研究[D]. 牛琳.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2]朝鲜时代汉语教材中元明戏曲小说的影响研究[D]. 高晴.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2)
  • [3]《老乞大》与《商务汉语一本通(汉韩版)》比较研究[D]. 袁环.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08)
  • [4]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象院题语》研究[D]. 李光华. 延边大学, 2016(11)
  • [5]明朝和明清之际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状况及启示[J]. 孙玮.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2)
  • [6]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研究[D]. 王艳丽.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 [7]朝鲜时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处置式研究 ——以《朴通事谚解》和《训世评话》为中心[D]. 李静.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 [8]近三十年《老乞大》诸版本研究综述[J]. 魏洪.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2(00)
  • [9]《老乞大》教学内容研究及其对汉语二语教材的启示——兼谈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问题[A]. 梁德惠. 汉语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下)——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10]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撰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J]. 张美兰. 海外华文教育, 2011(02)


对外汉语论文 老乞大论文 朝鲜现状论文 朴通事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上一篇: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潜能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