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梅[1](2020)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的情况,探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作用及安全性,以及对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情况的影响,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n=23),对照组给予TACE术后患者常规西医对症处理(退热、止吐、护肝、止痛),治疗组予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d1穴位埋线治疗以及d1-d7桂枝加大黄汤随证加减水煎剂内服治疗,于术后d1-d7监测记录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前d1及术后d7的肝功能情况,分别于术后d1-d7运用中医证候积分表进行证候积分评测、以及KPS评分。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桂枝加大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1)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前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KP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组在发热程度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腹胀便秘程度分级上,治疗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治疗组在恶心呕吐程度分级上病例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治疗组肝区疼痛发生病例及疼痛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症状持续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两组的KP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后d7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发热、腹胀便秘、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程度,以及缩短该症状的持续发生时间,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中医临床证候及KPS评分,以及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
姜天奇[2](2020)在《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同时为肝癌患者临床诊疗和预后随诊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集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和预后随访信息,中西医结治疗组与纯西医治疗组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生存分析中运用Kaplan-Meier中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1)纯西医治疗组病死率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纯西医治疗组介入实施率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纯西医治疗组腹水发生率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纯西医治疗组大病灶发生率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定量变量,仅见甲胎蛋白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纯西医组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纯西医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7.09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39.47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5.0个月,经过Log-Rank检验均有意义。(3)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手术、中医药治疗、病灶个数、病灶大小、远处转移、腹水、血管侵犯、分期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发现: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是非手术的0.303倍95%CI(0.131-0.701);中医药治疗组的死亡率是纯西医组的0.437倍95%CI(0.260-0.737);病灶>5cm的患者死亡率是<5cm患者的1.999倍95%CI(1.197-3.339);Ⅱa/Ⅱb患者的死亡率是Ⅰa/Ⅰb期的1.315倍95%CI(0.303-5.695);Ⅲa/Ⅲb患者的死亡率是Ⅰa/Ⅰb期的4.959倍95%CI(1.325-18.565);Ⅳ患者的死亡率是Ⅰa/Ⅰb期的17.769倍95%CI(4.908-64.328)。结论:影响肝癌的因素包括手术、中医药治疗、分期、病灶大小等多种因素,应该更加重视肝癌的早期诊断,并且同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有助于患者预后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程紫薇,程伟,邢东炜,张闽光[3](2019)在《中医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进展》文中提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对临床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大多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引起的术后栓塞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而中医药治疗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患者采用中草药治疗术后栓塞综合征。通过对中医药应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便正确认识中医药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姜天奇,张洪亮[4](2019)在《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流,但有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着,且中医药不仅能够减少西医治疗的副作用,也在肝癌的复发、转移方面有着自身特色。因此,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方式呈现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对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潘沙沙,郑焕填,占伯林,彭立生[5](2017)在《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的新思路》文中指出肝癌晚期患者常见癌性疼痛、肝性腹水、顽固性呃逆等并发症,临床上通常采用对症治疗,但往往无法收获满意的效果。回顾了近年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报道,剖析中医外治法如膏药贴敷、肿瘤热疗法、介入与中药结合、超声导入中药等治疗手段对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
吴丽华,裴小芹[6](2017)在《组合拳式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规范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护理流程。方法针对肝癌介入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进行分析, 设计组合拳式护理路径与相应的操作规范。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肝癌介入手术的患者140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运用组合拳式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药物使用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控制总有效率、缓解时间、控制时间、药物使用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组合拳式护理路径有效地控制了肝癌患者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发生, 减少了药物使用率。
翁美玲,施美,吴文泽,刘丽丽,张国梁[7](2017)在《肝病顽固性呃逆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呃逆是指胃气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肝病顽固性呃逆是指在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等肝细胞损伤较重的基础下,轻症则在治疗后好转,重者则提示胃气大败,疾病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呃逆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是膈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反射在大脑皮层,引起膈肌不自主的阵发性痉挛的一种临床表现[1]。若持续48h及以上即
田思楠,岳新雨,尤艳利,钱小路,舒适[8](2017)在《针灸疗法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在第五位,其死亡率位于第三位[1]。多数医家认为肝癌属于"积聚"、"肝积"等范畴,是正气虚损、外邪入侵,体内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郁积肝内所形成。早期肝癌不易被发现,临床确诊多属于中晚期,又因其恶性程度极高、病情变化迅速、手术复发率高等原因,肝癌患者往往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中医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肝癌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敏娜[9](2016)在《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并发症的调节作用研究概况》文中认为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以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基础的综合介入治疗已成为仅次于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但术后大部分患者出现"栓塞综合征"。中医药治疗在减轻术后症状、肝功能损害以及骨髓抑制和免疫损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不多,其中医证治基本规律尚有待于深入探讨。建议今后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双盲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进行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积累更多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以形成统一规范的诊疗方案。
詹亚卿,朱进进,迟雅莉,于苹苹,张晓丽[10](2015)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并发呃逆的原因及治疗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显着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1]。呃逆是TACE并发症之一。患者长时间的呃逆,可影响呼吸和进食,引起呕吐,严重者可导致贲门部食管及胃底黏膜撕裂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心理抑郁、体重减轻、失眠等[2]。笔者就预防、治疗及护理TACE术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 文献研究一: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及TACE综合征的研究 |
| 1 肝癌流行病学 |
| 2 肝癌的治疗 |
| 3 TACE术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
| 4 小结 |
| 文献研究二:中医对肝癌的认识和TACE综合征的研究 |
|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 2 肝癌TACE后的中医认识 |
| 3 中药治疗 |
| 4 外治治疗 |
| 5 小结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 1 临床资料 |
| 2 研究方法 |
| 3.结果 |
| 第三部分 :讨论 |
| 1 研究背景 |
| 2 导师学术思想 |
| 3 临床运用 |
| 4 作用及药理分析 |
| 5 穴位分析 |
| 6 特色与优势 |
| 7.疗效分析 |
| 8.不足与展望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表 |
| 缩略词表 |
| 综述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 TACE 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 研究内容 |
| 1.1 研究对象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2.方法 |
| 3.实验流程图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 导师评阅表 |
| 1 中药口服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 |
| 1.1 中药复方口服治疗 |
| 1.2 中成药口服治疗 |
| 2 中药注射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 |
| 3 中医外治法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 |
| 3.1 穴位治疗 |
| 3.2 药物灌注治疗 |
| 4 内外治法联合治疗 |
| 5 结语 |
| 1 中药结合西医学的治疗现状 |
| 1.1 中药联合手术治疗 |
| 1.2 中药联合局部消融、介入治疗 |
| 1.3 中药联合放疗 |
| 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学治疗现状 |
| 2.1 耳穴结合西医学治疗 |
| 2.2 穴位贴敷结合西医学治疗 |
| 2.3 膏药外敷结合西医学治疗 |
| 2.4 针灸结合西医学治疗 |
| 2.5推拿结合西医学治疗 |
| 2.6 穴位注射结合西医学治疗 |
| 3 总结 |
| 1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并发症的可行性 |
| 1.1 膏药 |
| 1.2 肿瘤热疗 |
| 1.3 中药介入治疗 |
| 1.4 超声导入治疗 |
| 2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晚期并发症的疗效进展 |
| 2.1 癌性疼痛 |
| 2.2 肝性腹水 |
| 2.3 顽固性呃逆 |
| 3 小结 |
| 针灸治疗 |
| 中药治疗 |
| 1选用单方 |
| 2辨证取方 |
| 穴位注射疗法 |
| 按压法 |
| 中药贴敷 |
| 1耳穴埋豆 |
| 2中药穴位贴敷 |
| 结语 |
| 1 减轻术后症状 |
| 1.1 中药治疗 |
| 1.2 中医外治法 |
| 2 减轻肝功能损害 |
| 3 减轻骨髓抑制和免疫损害 |
| 4 结语与展望 |
| 1呃逆发生机制 |
| 2TACE术后并发呃逆原因 |
| 3TACE术后并发呃逆的治疗方法 |
| 4TACE术后并发呃逆的护理 |
| 5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