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林姗姗[1](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进行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083)。目的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问题,检索并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形成相应推荐意见,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初稿。方法1临床问题的构建基于PICO原则整理现有专家共识、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制定临床问题清单,通过专家调查形式确定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筛选结局指标并对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构建临床问题。2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2.1文献检索与信息提取根据临床问题清单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CHF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2.2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组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2.3证据合成与分析对疗效性指标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Egger检验;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2.4证据质量分级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对证据体进行质量评价及分级,分为高(A)、中(B)、低(C)、极低(D)四个等级。3推荐意见的形成通过组织专家共识会,采用名义群体法对证据体的推荐强度进行评价,推荐强度包括强推荐(I)、弱推荐(II)、暂不推荐(O)、弱不推荐(-II)、强不推荐(-I)五个选项,任何一项票数>50%或同一推荐方向下的两项总票数>70%则认为达成共识,最终成为指南推荐意见。4指南初稿的撰写按照指南编写体例的要求,完成指南初稿的撰写。结果1临床问题构建本指南将研究对象(Population,P)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患者,涉及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3类基本证型。经过专家调查,共纳入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4大类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对照措施(Comparison,C)均为西医常规治疗,及13种结局指标(Outcome,O)。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问题概况如下:P:HFr EF和HFpEF患者;I:中医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疗法包括中成药(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C:西医常规治疗;O: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中医证候>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H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HF再住院率>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或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e’)。2临床证据概况及质量分级纳入274篇文献,其中涉及治疗HFr EF的中成药11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心宝丸、参附强心丸、补益强心片、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9种(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HFp EF的中成药5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5种(养阴舒心方、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味、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CHF的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14种。共形成48条证据体,其中中质量等级(B)5条,低质量等级(C)33条,极低质量等级(D)10条。3推荐意见形成形成推荐意见33条,其中强推(I)6条,弱推荐(II)27条。4指南初稿撰写CHF的辨病和辨证分型标准引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1中医药治疗HFr EF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II C);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药静脉制剂:黄芪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II C)或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或五苓散(II C)或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II D);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B),心宝丸(II B)或参附强心丸(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 C)或心脉隆注射液(I B);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锦(II C)或太极拳(II D);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II C);口服中成药:补益强心片(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B)或生脉注射液(II C)或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4.2中医药治疗HFp EF的指南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C)或苓桂术甘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五苓散加味(II C);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I D)或心脉隆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养阴舒心方(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结论1.治疗CHF的中医药疗法广泛,其中以药物疗法为主包括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以非药物疗法为辅包括太极拳、八段锦、针刺、灸法、穴位敷贴。其中,以中成药治疗HFr EF的循证证据最为丰富。2.临床专家在评价中医药疗效时,较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运动耐量、心功能,而对于其他替代结局指标及远期预后相关结局指标的关注相对较少。中医疗法联合西医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较好,但各药优势定位不一。3.本研究通过在全面收集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共识会,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6条,弱推荐意见27条,虽然证据质量总体偏低,但专家认可度和患者接受度高。该指南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合理应用。4.随着更多中医药治疗CHF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张玉婕[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芪苈强心胶囊(QLQX)由11种中草药组成,在中国已被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为治疗CHF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疗法。QLQX具有一般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故很难对QLQX组方中所有的药物靶点逐一进行研究。为了在系统层次深入了解QLQX抗CHF的药理机制,我们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本研究。材料与方法:1.QLQX抗CHF的网络药理学研究:QLQX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人参、附子、丹参、葶苈子、泽泻、玉竹、桂枝、红花、香加皮、陈皮。首先,采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联合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数据库,逐一检索QLQX中所有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靶点,构建QLQX中草药—化学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自带的分析模块计算靶点在网络中的拓扑参数、利用Rich Fun软件分析靶点在不同组织中的富集情况,利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分析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其次,利用多个在线数据库(Disgenet,Gene Card,TTD和Drugbank)检索CHF的治疗靶点,并利用韦恩图得到QLQX抗CHF相关靶点。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这些靶点在心脏内不同种细胞中的高表达情况,并建立QLQX抗CHF中靶点—高表达细胞种类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的高表达靶点分别进行生物学过程的富集分析,阐释QLQX对心脏中不同种类细胞的调节作用。最后,为了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水平研究QLQX抗CHF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对核心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2.QLQX改善CHF小鼠心脏重塑及心功能损害:为了验证网络药理学的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微量泵泵入AngⅡ(1000ng/kg·min)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将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蒸馏水灌胃),CHF模型组(AngⅡ组,蒸馏水灌胃),芪苈强心胶囊给药组(AngⅡ+QLQX组,QLQX 1g/kg·d灌胃),卡托普利给药组(AngⅡ+Captopril组,Captopril 10mg/kg·d灌胃),每组各15只,在AngⅡ刺激的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实验时间为4周。每周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和血压。实验中止前1天,采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对各组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进行检测,如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指标。提取各组小鼠血清及心脏,并对心脏进行称重,计算心脏肥大指数,包括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HW/BW)及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HW/HL)。制备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观察心脏的大体形态,WGA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Masson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脏中炎症反应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BNP、IL-6、IL-1β和TNF-a的表达,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及炎症水平。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脏中与心肌肥大、纤维化和炎症反应通路相关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1.QLQX抗CHF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了700个CHF治疗靶点和239个QLQX作用靶点。QLQX作用靶点显着富集在人免疫细胞、心肌等细胞和组织中,参与了炎症反应,细胞黏附、迁移、凋亡的负调节和活性氧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表明QLQX对CHF的潜在治疗作用。将QLQX作用靶点和CHF治疗靶点进行交集,得到99个交集靶点,分别在心脏内不同细胞中有着不同的高表达情况:免疫细胞(52个),内皮细胞(51个),心肌细胞(34个),平滑肌细胞(33个)和成纤维细胞(31个)。分析这些靶点在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该生物学过程与C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核心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得到了一个含有99个节点,1747条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平均节点度值为38,其中节点表示靶点,边表示两个靶点之间的关联,度值表示关联的强度。关联强度前十的靶点分别是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苏氨酸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合成酶3(NOS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趋化因子-8(CXCL8)和内皮素1(EDN1),提示它们在QLQX抗CHF中的重要性。对该网络中节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以P值排序,排名前15个与CHF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IL-17、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HIF-1、TNF、NF-kappa B、c GMP-PKG、JAK-STAT、MAPK、AMPK、NOD样受体、PI3K-AKT、TGF-β、Toll样受体和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提示QLQX很可能通过上述通路发挥治疗CHF的作用。2.QLQX改善CHF小鼠心脏重塑及心功能损害:2.1小鼠血压情况:在实验初始,各组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显着差异。在埋泵后1周,AngⅡ组小鼠收缩压较Control组明显升高。经药物治疗后,AngⅡ+QLQX组和AngⅡ+Captopril组小鼠收缩压均较AngⅡ组明显降低,且AngⅡ+QLQX组和AngⅡ+Captopril组小鼠收缩压差异不明显。与此同时,舒张压与收缩压的趋势相一致。提示QLQX可以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血压的升高。2.2小鼠心功能情况:在埋泵后4周检测各组小鼠的心功能情况,AngⅡ组小鼠的心功能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可从EF和FS指标的降低反映出来。经药物治疗后,AngⅡ+QLQX组小鼠EF值较AngⅡ组显着升高,AngⅡ+Captopril组小鼠EF值亦较AngⅡ组显着升高,AngⅡ+QLQX组小鼠与AngⅡ+Captopril组小鼠EF值差异不明显,与此同时,FS值与EF值的趋势一致。各组小鼠血清中BNP水平及心脏超声结果LVIDd、LVIDs亦支持心功能结果,可见慢性心衰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且QLQX可以改善慢性心衰小鼠的心功能损害。2.3小鼠心肌肥大情况:心脏大体图片、HE染色、WGA染色显示:给予AngⅡ干预后,AngⅡ组小鼠心脏较Control组明显增大,给予QLQX或Captopril后可以缓解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心脏肥大指数(HW/BW、HW/TL)和心肌肥大指标(ANP、BNP、MYH7 m RNA)亦支持上述结果。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法发现,QLQX可以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脏中肥大相关通路ERK1/2、AKT/STAT3的激活,提示QLQX通过调节ERK1/2、AKT/STAT3通路缓解慢性心衰小鼠心肌肥大。2.4小鼠心肌纤维化情况:Masson和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给予AngⅡ干预后,AngⅡ组小鼠心脏纤维化程度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给予QLQX或Captopril后可以缓解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RT-PCR检测的心肌纤维化指标(TGF-β、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亦支持上述结果。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法发现QLQX可以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脏中纤维化相关通路TGF-β/Smad3的激活,提示QLQX通过调控TGF-β/Smad3通路缓解慢性心衰小鼠心肌纤维化。2.5小鼠血清及心脏炎症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给予AngⅡ干预后,AngⅡ组小鼠心脏炎症指标IL-6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给予QLQX或Captopril后可以缓解AngⅡ诱导的心脏炎症反应。RT-PCR检测的心脏中炎症指标(IL-6、IL-1β、TNF-a)和Elisa检测的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β、TNF-a)亦支持上述结果。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法发现QLQX可以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脏中炎症反应相关通路RAGE/NF-κB的激活,提示QLQX通过调控RAGE/NF-κB通路缓解慢性心衰小鼠心脏炎症反应。结论:1.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模式,将QLQX化学成分、成分靶点、CHF疾病靶点、靶点高表达细胞种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不同层面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研究QLQX治疗CHF的多靶点作用及在生物网络中重要的信号通路,排名前十的靶点分别是IL-6、ALB、AKT1、VEGFA、TNF、NOS3、EGF、MAPK8、CXCL8和EDN1,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NF-κB、MAPK、AKT、TGF-β等。2.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多种方法证实QLQX改善AngⅡ诱导的慢性心衰小鼠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损伤,主要是通过对心肌肥大通路ERK1/2、AKT/STAT3,心肌纤维化通路TGF-β/Smad3通路,炎症通路RAGE/NF-κB这三个方面的调控产生治疗CHF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

敖玉涵[3](2021)在《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并总结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与证候演变规律;探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中医治法;阐明导师张明雪教授临床所用基本方“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内各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并对筛选出来的主要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分析;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从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临床诊病思维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材料与方法:1.通过全国多中心、多地区(涵盖全国东北、西北、华北、东南、西南、华南六大地区)的大样本临床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冠心病合并病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部分)》,选择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症状群)作为统计学手段,得出各阶段中医证候要素,根据应证组合规则确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类型及特征,并总结各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2.以“中医疗法,中医治法,中西结合,冠心病合并心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作为主题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CNKI、CBM、万方、VIP数据库内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经剔除重复文献并阅读摘要和全文后,筛选出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后续的网状Meta分析,以获得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常用有效治法及治法之间的疗效差异。3.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中每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gsee、TT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靶点。将二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PPI分析以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在Cytoscape中使用Cytohubba插件得到枢纽基因,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枢纽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以探索潜在靶点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从而获得“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活性分子与潜在的分子机制。最终,利用Auto Dock Tools1.5.6软件将得到的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筛选出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经过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个阶段逐一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各阶段证候要素,并根据应证组合原则得出每个阶段的证候类型及特征如下:(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心衰阶段包括两个中医证型:心脾两虚证,气虚冲逆证;(2)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阶段包括五个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脾不调证,湿阻气结证,(肾)阳虚饮停证;(3)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阶段包括四个中医证型:宗气虚乏证,饮停阻络证,肾虚水泛证,寒饮阻络证;(4)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终末阶段包括两个中医证型:喘脱亡阳证,水气凌心证。其中各阶段内,气虚、阳虚贯穿始终,痰饮、瘀血是影响病情转归的重要证候要素。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如下:(1)进入前心衰阶段:患者初期心功能尚无明显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病性多以气虚为主,可因恣食肥甘厚味,或有烟酒嗜癖,或因外感寒邪,劳累体倦,或长日忧思、或郁怒伤肝而影响心、肝、脾的功能,自此步入心力衰竭前心衰期而见心脾两虚、气虚冲逆之证,但病情较轻,易于恢复;(2)由前心衰阶段-前临床阶段:如果在前心衰阶段未对患者实施干预,或患者未曾远离危险因素,病情可发生进展,逐渐由虚性病性发展为本虚标实之证,可见心中气血亏耗渐重,心脏结构已发生改变,气虚累及阴阳,并出现水湿、血瘀等实邪,叠加于原本气虚、气滞之上,使肾中元阳虚弱之象逐渐显露,心阳亏虚情况加重,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阻气结、(肾)阳虚饮停之证,虽症状增多,牵涉脏腑功能广泛,但病情不至深重,适当干预仍能及时阻止疾病进展;(3)由前临床阶段-临床阶段:在前临床阶段的基础上,如若患者因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征象未显而未加重视,不予干预,则原有痰饮、水湿、气滞、瘀血等实邪可通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迅速耗伤五脏气血,阻碍水液代谢、精微运化、气机摄纳,病机趋于复杂,进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阶段,水饮、痰瘀搏结,气虚更甚,阴阳两虚,实邪难祛,可见宗气虚乏、饮停阻络、肾虚水泛、寒饮阻络之证,并向危重态势发展;(4)临床阶段-终末阶段:此为病情发展最深重或危重时期,患者生活质量极差,阳气殆尽,阴阳水火不相续接,坎离不济,金不从革,木不曲直,中土气机失于斡旋,病情深重,有时时欲脱之象,或至昏睡等浅昏迷症状,此阶段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受损严重,并可呈进行性加重,多器官受累缺血缺氧,故可见各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休克之症,病情深重,已难转圜。2.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61个RCT研究,样本量共计5827例,涉及益气+养阴、益气+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利水、益气+温阳、益气+通脉共6种中医治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治疗效果方面,益气+温阳+利水+常规治法为最优治疗方案,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此种治法可主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肾)阳虚饮停证、临床期肾虚水泛证,以及终末期水气凌心证,因此对于本病中后期阶段患者,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或症见胸痹、心悸、气喘、外周水肿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可使用益气温阳利水之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射血分数与临床症状;(2)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 BNP的改善而言,益气+养阴+常规治法为最优治疗方案,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型亦多见于前临床期,常见肝肾阴虚、心肝血虚等阴虚之证,病情较轻,但又可因本虚生标实,出现痰瘀轻证,因此可对此类患者采用益气养阴之法,不仅可补气阴之分,巩固阴气凝敛之用,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以改善心功能,缩小心室容积,更寓“阴中求阳”,以防疾病向下一阶段进展出现阴阳皆虚之候;(3)益气+通脉+常规治法可最优增加病患的六分钟步行距离,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此治法所针对的证候可对应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气虚血瘀证、湿阻气结证、(肾)阳虚饮停证,临床期饮停阻络证、肾虚水泛证、寒饮阻络证,终末期水气凌心证,此时予以益气通脉之法,可纠正气虚之象,祛除瘀血、痰饮等痹阻经气之邪,恢复脉道畅通,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以上所得Meta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符合网状Meta分析的预测排序,结果可靠。3.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具有主要活性作用的关键蛋白有10个,分别为:槲皮素、β-谷甾醇、1,7-二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烯、7-O-methylisomucronulatol、刺芒柄花素、黄芩苷、黄芩素、柚皮素、豆甾醇、卡文定碱,可能是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中各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构建182个共有靶点基因的PPI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前10个核心关键靶点分别为AKT1、TP53、JUN、STAT3、BCL2L1、CDKN1A、CDK2、IL10、CCND1、MYC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极有可能是本研究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控激酶活性、干预配体-受体结合;细胞组分结果提示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是核心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区域;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处方主要影响人体对有毒物质、无机物、脂类、脂多糖的反应,同时在活性氧代谢过程起到一定作用,并能够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成分与靶点受体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MMP9与刺芒柄花素结合效果最佳,其次按序为:MMP9与山奈酚、MAPK8与β-谷甾醇、MMP9与β-谷甾醇、VEGFA与刺芒柄花素。结论:1.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期病机复杂,证候繁多,诊治之时需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抓住关键证型加以干预。疾病初期病情较浅,尤以本虚为主,但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发生痰、水、瘀互结之证,难以转圜。前心衰期和前临床时期是本病的关键阶段,此时患者的症状不甚明显,亦或出现非心脏疾病证候,但临床施治时如能在此阶段高危人群中把握关键证候要素、证候特征,提纲挈领,在病机尚未形成时遏制态势发展,患者即可良好向愈,延缓疾病进展,有效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2.基于网状Meta分析结果可知,益气温阳利水法、益气养阴法和益气通脉法均为临床常用治法,但三种治法各有侧重,基于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益气温阳利水法适用于本病中后期阶段患者,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或症见胸痹、心悸、气喘、外周水肿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益气通脉法适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以及终末期水气凌心证,见患者运动耐量下降、或见气虚、痰瘀痹阻之象;益气养阴法多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此阶段病情较轻,此时加以干预可显着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疾病进程,因此对于此阶段中经检查发现已进展为结构性心脏病但临床未产生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或者病情处于慢性缓解期的本病患者,应根据所见气阴两虚证候善用益气养阴法治疗,从而有效把握最佳治疗先机。3.基于网络药理学结果可知,导师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所用基本方“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肌与组织细胞损伤;能通过干预细胞凋亡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缺失,通过阻断AGE-RAGE通路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因此本方可通过上述机制有效逆转心室重构,纠正心室代偿性增大,恢复心肌组织顺应性、降低僵硬度,防止病情向疾病下一阶段进展,可作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关键过渡阶段的良好基础方。此外,在临证之时,还应注意根据患者症状结合本基础方适当给予活血、化痰类中药,方可减轻患者痰瘀轻证,资助本方延缓疾病进程之功。4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诊疗思维过程中应重视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法-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本文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得出结论,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的临床常见证候,且为本病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接着采用网状Meta分析结果证实益气养阴法是本病临床常用中医治法,可通过改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 BNP水平来延缓疾病进程、扭转疾病转归,最后经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导师临床所用治疗本病气阴两虚证基本方“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的活性成分能与疾病蛋白稳定结合,从而为本病的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诊疗过程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李星星[4](2020)在《益气活血利水方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发展方向;而在其各类病因当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最为常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治疗使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生存期延长,但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有待提高。中医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上有一定的优势,尤其体现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基于益气活血利水方多年来取得的良好临床疗效及前期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究益气活血利水方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观察对活动耐量、中医证候和主要症状及NT-proBNP的影响,以期为益气活血利水方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利水方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益气活血利水方、盐酸曲美他嗪;疗程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心功能、生存质量;次要疗效指标为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积分和NT-proBNP。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最终完成试验59例(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29例(脱落2例),对照组30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1)主要疗效指标:①心功能: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总有效率分别是75.9%、50.0%,治疗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 on,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生存质量: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总分、生理机能、角色限制、活力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医疗支持方面,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6MWT: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中医证候和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是82.8%、56.7%,治疗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在气短、乏力、气喘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③NT-proBNP: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治疗组更显着(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能够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活动耐量及临床症状,降低NT-proBNP水平。

苗雨丽[5](2020)在《人参皂苷Rb1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糖酵解代谢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Wistar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检测AMPK、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探究人参皂苷Rb1对心衰大鼠糖酵解代谢影响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实验组采用腹膜内注射阿霉素(Adr)进行实验动物造模,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模型进行评价。(2)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再随机分六组,分别为心衰对照组,人参皂苷Rb1(Gs-Rb1)组,Ara-A-1组,Ara-A-2组,AICAR-1组和AICAR-2组,然后进行腹腔内注射药物干预。(3)取材,采用超声心动图,ELISA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丙酮酸激酶(PK)的水平。结果:1.Gs-Rb1组与AICAR-1组及AICAR-2组EF值明显高于心衰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Gs-Rb1组和AICAR-2组无明显差异(P>0.05)。Ara-A-1与Ara-A-2组与心衰对照组EF明显降低(P=0.000)。Ara-A-2组与Gs-Rb1组EF值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心衰对照组AMPK活性显着增加(P=0.000),Ara-A-1和Ara-A-2组与心衰对照组相比抑制大鼠AMPK活性(P值均0.000),二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Gs-Rb1组与心衰对照组可提高大鼠AMPK活性(P=0.014)。AICAR-1与AICAR-2组显着上调大鼠AMPK活性(P<0.05),Gs-Rb1组和AICAR-2组未发现显着差异(P>0.05)。3心衰大鼠丙酮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与心衰对照组大鼠相比,Ara-A-1或Ara-A-2组未显着升高(P>0.05),但Ara-A-2组受到抑制,然而,Gs-Rb1组与心衰对照组PK活性明显降低(P<0.05),AICAR-1和AICAR-2组PK水平显着降低(P<0.05),Gs-Rb1,AICAR-1和AICAR-2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人参皂苷Rb1显着改善心衰大鼠EF水平。2人参皂苷Rb1可提高大鼠AMPK活性,人参皂苷Rb1可能部分地依赖于AMPK途径而改善Wistar大鼠心衰。3人参皂苷Rb1降低心衰大鼠糖酵解酶活性,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调节糖酵解反应中的丙酮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改善心衰大鼠能量代谢。

卢洁[6](2019)在《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HF提供新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n=5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脉Ⅱ号方,疗程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疗效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应用SPSS 18.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 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NT-proBNP、HRV、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3.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F、H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F/H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5.18%,对照组总有效率61.11%,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7.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Ⅱ号方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CHF患者的心功能及HRV,缓解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2.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CHF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HRV,进而发挥抗心衰作用有关。

王凯欢[7](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柏冬,岳广欣,王瑞海,苗青,许京,刘丽梅[8](2018)在《基于Meta分析文献的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文中研究表明该研究基于Meta分析类文献分析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共纳入24篇Meta分析类文献,涉及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5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文献数量较多,以上注射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较西药单独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对6 min步行实验、射血分数、脑肽钠等指标显着改善。参附注射液还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节心率等指标。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偏阳虚证患者,参麦注射液可用于偏阴虚患者,生脉注射液可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可见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衰可以提高疗效,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临床使用较多,临床使用时需要对症治疗。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研究文献水平较低,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仍需高水平的临床证据。

付达,刘真,郝晓丹[9](2016)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文中提出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的终末期表现及最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尽管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不断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差、反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心力衰竭的诊治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众多的临床实践已证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确切疗效,辨证应用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长期预后均有益处,并且可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弥补其不足。

张奕奕,薛一涛[10](2014)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指出了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临床问题的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二部分 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三部分 证据推荐强度的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四部分 指南初稿的撰写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
附录2 GRADE系统证据质量降级因素
附录3 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附录4 偏倚风险评估表
综述 口服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芪苈强心胶囊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芪苈强心胶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脏重塑及心功能损害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心力衰竭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中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张明雪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经验的分子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益气活血利水方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综述一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2.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3.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4.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5.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心衰病的病名源流
        2. 心衰病的病因病机
        3. 心衰病的辨证论治
        4. 心衰病的治疗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案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6.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研究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
        3. 治疗前观察指标情况
        4. 治疗后观察指标情况
    讨论
        1. 研究方法学科学性、合理性分析
        2. 益气活血利水方干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思路
        3. 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探讨
        4.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语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人参皂苷Rb1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糖酵解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 Rb1 与心衰的能量代谢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1 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概述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3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
        1.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3.2 β受体阻滞剂
        1.3.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研究
        2.1 心率变异性对慢性心力衰竭意义
        2.2 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2.3 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药物干预
        2.3.1 ACEI与 HRV
        2.3.2 β受体阻滞剂与HRV
        2.3.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HRV
        2.3.4 其他
        3 小结
    综述二中医诊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述
        1 病名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疗
        3.1 辨证论治
        3.2 单味中药
        3.2.1 人参
        3.2.2 黄芪
        3.2.3 附子
        3.2.4 丹参
        3.2.5 茯苓
        3.3 经方验方
        3.3.1 真武汤
        3.3.2 苓桂术甘汤
        3.3.3 五苓散
        3.3.4 防己黄芪汤
        3.3.5 养心通脉方
        3.4 中成药
        3.5 中医特色疗法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心功能分级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取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1.3.4 处理
        1.4 研究方法
        1.4.1 随机分组
        1.4.2 对照组
        1.4.3 治疗组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资料
        1.5.2 安全性观察指标
        1.5.3 临床症状及体征
        1.5.4 心率变异性(HRV)
        1.5.5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1.6 疗效评定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1.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1.6.3 心功能疗效标准
        1.6.4 生活质量标准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
        2.1.2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比较
        2.2 疗效分析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比较
        2.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5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2.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组方背景
        3.2 组方分析
        3.2.1 养心通脉Ⅱ号方处方组成
        3.2.2 养心通脉Ⅱ号方的功能主治
        3.2.3 气阴两虚型CHF的病因病机
        3.2.4 养心通脉Ⅱ号方的方解
        3.3 药理学研究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3.4.1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NT-proBNP的影响
        3.4.2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HRV的影响
        3.4.3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的中医证候积分影响
        3.4.4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心功能的影响
        3.4.5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MLHFQ的影响
        3.5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Meta分析文献的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整理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注射液治疗心衰的Meta分析文献情况
    2.2 各注射剂相关文献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指标
    2.3 各注射剂相关文献中使用剂量、疗程
    2.4 各注射剂治疗心衰有效率比较
    2.5 各注射剂改善6 min步行试验比较
    2.6 各注射剂治疗后超声心动指标的比较
        2.6.1 射血分数比较
        2.6.2 其他超声心动指标比较
        2.6.3 各注射剂改善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比较
    2.7 各注射剂改善心衰患者血清脑肽钠 (BNP) 水平比较
    2.8 各注射液治疗心衰患者对其他指标的影响
    2.9 各注射液治疗心衰对各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文献数量统计
    2.1 0 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总结
3 讨论

(9)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专法治疗
4 中药制剂及单味中药
    4.3 单味中药
        4.3.3 人参促进DNA合成、更新,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对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提高心脏作功效率, 从而改善心脏功能[33]。
5 临床研究
6 结语

(10)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实验研究
4 临床研究
    4.1 内服药物
    4.2 静脉用药
5 展望

四、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D]. 林姗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D]. 张玉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D]. 敖玉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益气活血利水方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 李星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人参皂苷Rb1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糖酵解代谢的研究[D]. 苗雨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卢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8]基于Meta分析文献的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J]. 柏冬,岳广欣,王瑞海,苗青,许京,刘丽梅. 中国中药杂志, 2018(20)
  • [9]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J]. 付达,刘真,郝晓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09)
  • [10]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张奕奕,薛一涛. 黑龙江中医药, 2014(04)


中药注射剂论文 中医论文 chf论文 充血性心力衰竭论文 黄芪注射液论文

上一篇:分析护理干预对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价值
下一篇:阴虚与阳虚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酮昼夜节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