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健康教育项目在门静脉高压症宣传教育中的应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健康教育程序在门静脉高压症宣教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冉念东[1](2021)在《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免疫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为PHT的个体化治疗以及预防术后免疫相关的并发症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恩施州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PH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患者脾切断流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的CD4+细胞频率、CD8+细胞频率、CD4+/CD8+比值、IgG、IgA、IgM、C3、C4等免疫相关指标;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IIINP)、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酶(HA)、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硬度测量值(LSM)等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上述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1)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外周血CD4+细胞频率、CD4+/CD8+比值较术前1天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外周血CD8+细胞频率较术前1天轻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血清C3、IgG水平较术前1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的血清PIIINP及LN水平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的LSM、血清C-IV水平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的外周血WBC、PLT及Hb水平均较术前1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HT患者在脾切断流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的血清TBIL及IBIL水平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脾切断流术对PHT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体液免疫功能增强。(2)脾切断流术可以改善PHT患者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展。(3)脾切断流术能够提高PHT患者的外周血WBC、PLT及Hb水平。

肖春桃[2](2021)在《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硬化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常见疾病,即使当前治疗水平明显提升,其患病率、住院率及与之相关死亡率仍不断增加。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肝硬化是世界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位居全球所有死亡病因的第十一位,为全球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肝硬化相关死亡主要与其多种并发症相关,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等。当前,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否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大样本的肝硬化数据库便于资料存储利用,同时利用数据库资料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PVT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搜寻可能对肝硬化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1.根据目前有关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诊治的最新指南及专家共识,经我院消化内科专家讨论后确定肝硬化数据库拟收集的具体内容;利用EpiData 3.1数据库软件建立肝硬化数据库;初步收集录入我院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合并PVT患者共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PVT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取PVT及非PVT组各44例;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PSM前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出血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借助电子病历系统、电话随访等,收集录入我院自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期间1097例非重复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数据信息,1097例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83±11.53(岁);其中男性患者796例(72.56%),女性患者301例(27.4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仍为我院就诊患者的主要病因,约为62.53%;酒精则为第二位病因,约为12.85%。不同性别患者病因有所不同,男性与女性患者首要病因均为HBV(男性:女性=62.94%:61.46%),男性患者次要病因为酒精,约为16.71%,而女性患者则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约为14.62%。2.PSM前PVT组患者共58例,非PVT组患者共116例,PSM后2组患者各44例。去除4例失访患者,随访期内进行有效随访者共170例,中位随访时间64.45周(95%CI:1.28-79.15)。回顾性分析显示:PSM前非PVT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VT组(P=0.008),而PSM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76);PSM前后非PVT组无上消化道出血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VT组(P<0.05)。PSM前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均表明MELD≥15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65岁、Child-Pugh C级、PVT、合并出血等对肝硬化患者预后无显着影响。结论:1.应用EpiData 3.1软件创建肝硬化数据库,可对肝硬化患者数据资料进行有效搜集整理,便于临床研究中数据的提取;肝硬化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首要病因仍为HBV,不同性别患者的次要病因不同,男性患者次要病因为酒精,而女性患者则为自身免疫性肝病。2.肝硬化合并PVT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风险,但其不增加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风险;MELD≥15则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代凤玲,金雷,顿珊珊[3](2019)在《应用程序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内镜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健康教育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每月1次电话随访及门诊复诊。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应用程序形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药物依从性、再出血及再治疗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在疾病知识、服药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内镜再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应用程序形式开展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增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再出血率,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李玉婷[4](2018)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他汀类药物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及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他汀类药物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采用Stata 12.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计602180例患者,包括1篇病例对照研究和12篇队列研究。其中,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研究共6篇(226074例患者),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研究共9篇(376106例患者)。研究组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则未应用任何药物。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可以使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的风险降低51%(HR=0.49,95%CI:0.27-0.71,P=0.000),使其进展至肝癌的风险降低50%(HR=0.50,95%CI:0.40-0.59,P=0.000),使其进展至死亡的风险降低28%(HR=0.72,95%CI:0.52-0.92,P=0.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可能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至肝癌的风险降低51%(HR=0.49,95%CI:0.34-0.64,P=0.000),进展至死亡的风险降低34%(HR=0.66,95%CI:0.14-1.18,P=0.012);使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的风险降低51%(HR=0.49,95%CI:0.23-0.74,P=0.000),进展至肝癌的风险降低47%(HR=0.53,95%CI:0.49-0.57,P=0.000),使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至死亡的风险降低42%(HR=0.58,95%CI:0.47-0.70,P=0.000)。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降低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及死亡的风险。第二部分 他汀类药物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动物实验,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入选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1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篇研究的受试者为人类(共119例),另7篇研究的受试者为大鼠(共134只)。Meta分析结果显示:(1)人类患者研究中,他汀类药物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值(WMD)=-1.67mm Hg,95%CI(-2.22-1.11)mm Hg,P=0.000);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研究中,他汀类药物也显示类似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WMD=-2.41 mm Hg,95%CI(-3.47-1.34)mm Hg,P=0.000)。(2)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VPG的有效率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0.50,95%CI:0.13-1.98,P=0.325)。(3)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RR=0.84,95%CI:0.13-5.35,P=0.85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肝硬化PHT患者或PHT大鼠模型的门静脉压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它有可能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型药物。

李松[5](2018)在《肝癌切除联合脾切断流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及单纯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就诊的肝细胞癌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组(切脾组,即观察组)和单纯肝癌切除组(保脾组,即对照组)。其中切脾组共42例,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3±7.5)岁;保脾组共40例,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4±8.0)岁,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总胆红素、术后并发症、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2-3dWBC及PLT计数显着增高,于710d后逐渐下降并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并较术前水平高。而对照组患者术后WBC及PLT计数水平呈一过性增高,术后7d左右逐步下降,最终与术前水平基本持平。观察组术后14dWBC和PL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相同时间观察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异。远期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1.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率(4.8%)明显低于(27.5%)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生存时间平均值分别为47.18±10.90个月、38.61±10.05个月,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9.0个月、41.0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无瘤生存时间平均值分别为33.83±9.34个月、28.78±9.98个月,无瘤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5个月、30.0个月。观察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5%、59.5%、29.5%,对照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48.6%、18.4%。观察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5.7%、67.8%、40.5%,对照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78.4%、56.2%、2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8/0.004)。结论肝癌切除联合脾切断流术可安全应用于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未增加手术近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可使患者血小板、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并显着降低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率,但升高了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肝细胞癌复发,延长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

董明杰[6](2017)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不同术式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血的几种主要手术方式的疗效(断流术、分流术与断流联合分流术)。方法系统性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咨询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中相关文献,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并按文献质量评价表进行筛选,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根据术后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指标评价各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最终共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术式在手术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断流术术后再出血概率显着高于分流术(OR=2.06,95%CI:1.512.80,P<0.00001),而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则低于分流术组(OR=0.46,95%CI:0.300.71,P=0.0004);联合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断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I:0.220.39,P<0.00001),而联合术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分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200.64,P=0.0005);在术后1年、3年生存率方面,联合术组优于断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6,95%CI:1.245.31,P=0.01)、(OR=2.24,95%CI:1.373.67,P=0.001),术后5年生存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OR=1.43,95%CI:0.852.40,P=0.18);联合术组与分流术组相比,术后1年、3年生存率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OR=2.92,95%CI:0.4618.52,P=0.26)、(OR=1.81,95%CI:0.853.88,P=0.13)。结论断流联合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单纯断流术,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单纯分流手术,而三者手术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术术后1年、3年生存率优于单纯断流术,5年生存率与断流术无显着差异;联合术与单纯分流术对比,两者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

郭庆[7](2016)在《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其中先后采用腹腔镜下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24例(对照组),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27例(实验组),记录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脾脏长径、病因分类、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内镜治疗情况,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变化,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随访术后1年、术后2年再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WBC、PLT术后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HGB术后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ALT、AST、TBIL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ALT、AST、TBIL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TBIL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ALB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ALB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其中胰瘘1例、脾热2例、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脾热2例、腹水6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3例完成2年随访,随访率85.19%,术后1年复出血率4.35%,术后2年复出血率13.04%,对照组22例完成2年随访,随访率91.67%,术后1年复出血率27.27%,术后2年复出血率40.9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优于腹腔镜下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值得临床推广。

林海清,黄爱微,徐启纲,曾其强[8](2012)在《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静脉断流分流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文中认为总结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静脉断流分流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等是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复发的关键。本组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的乳糜漏导致的持续性腹膜炎,术后第4天5例患者恢复进食、食欲改善;4例患者腹胀减轻,腹水减少;术后第1周6例患者精神、体力恢复。

郭国校[9](2012)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即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和/或血流量增加所致。门静脉高压常引起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腹水;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统称为门脉高压症。尤其是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大出血常导致患者的死亡。通常用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来代表门静脉压力(PVP), HVPG由测得的肝静脉契压减去肝静脉自由压而得出,当HVPG>6.7cm H2O时提示门脉压力增高。门静脉高压本身通常难以治愈,现在多倾向于对其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尤其是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因为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大,再次出血发生率较高,每次出血均可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病死率高。因此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难题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众多,如药物、内镜、介入放射学和外科手术的综合性治疗等。而外科手术治疗是门脉高压症的最早治疗方法,从其应用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肝移植的成功标志着外科已能从根本上治疗门脉高压症,但由于供体短缺及经济水平的限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患者还无法接受肝移植。因此,传统的断流手术在今后甚至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输血是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近些年来,尽管输血医学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输血的安全系数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人们对以往的输血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找出了一个不但能满足危重病人对血液的需求,而且能使手术过程的安全系数明显增加的方法,这就是本文所讨论的术中自体血回输。术中自体血回输即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丢失的血液借用负压吸引收集起来,经抗凝、过滤等程序处理后在术中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自体输血方法。目前,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用血也日渐增多,血源相对紧张,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渗血的丢失,造成血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异体库血的输入引起的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传染和对免疫方面产生的的影响,给受血者带来巨大的心里阴影。因而,手术过程中自体血液的回收、回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门脉高压症患者,凝血功能一般较差,脾大、脾亢,全血细胞减少,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脾静脉曲张,使断流手术中易出血、渗血,又由于肝脏的储备功能较差,对手术及术中出血、渗血的耐受性降低。本研究证实,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机的应用,使术中失血得到及时的回收、回输,使手术过程安全、平稳。在临床中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并分析术后急查血Hb变化量、自体血回输量分别与脾静脉内径、脾脏重量(脾血回输后)、脾脏大小的关系。方法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治疗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39.6±15.49)岁,体重(61.05±16.97)kg。术中采用Cell Saver5+型自动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输,手术开始前连接储血过滤器、血液回收罐及一次性管道,用肝素溶液100ml(25μ/ml)预冲回收系统,以回收100ml血液滴注15-20ml肝素溶液为佳。将手术室负压吸引与储血罐连接使过滤器产生负压,经吸引器将手术野的出血、渗血及脾脏内的血液回收至储血器备处理;回收的血液经储存、分离、洗涤、净化、排空,即经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全自动处理后,将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和抗凝剂等分离到一废液袋内,浓缩血细胞回收到储血袋内,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给病人,即是按回收—处理—再回输的程序进行。结果①23例患者术中回收的原血经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行自体血回输,23例患者中均无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无特异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均痊愈出院。②23例患者围手术期中ALT、AST、K+、Na+、PT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23例患者术后急查血的平均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与术前相比,在没有输异体血的情况下,分别升高17%、18%、17%,但尚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18例患者术后急查血的血色素高于术前,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5例患者术后急查血的血色素略低于术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⑤18例术后血色素升高的患者,在双侧检验水准:α=0.05情况下,术后急查血Hb变化量与脾静脉内径呈显着性相关关系(P<0.05),与脾脏重量(脾血回输后)、脾脏大小相关关系不显着(P>0.05);自体血回输量与脾脏大小呈显着性相关关系(P<0.05),与脾静脉内径、脾脏重量(脾血回输后)相关关系不显着(P>0.05)结论①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收机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平稳,且经济、实用。同时避免异体血输入引起的多种传染病及不良反应。②脾静脉内径越宽,对术后Hb的增加量影响越大;脾脏越大、自体血回输量越多。

闻勤生[10](2002)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门脉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量方面及门脉高压症(PHT)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HT患者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有显着的变化,但研究结果不一,且大多为单个指标的观察,更缺乏血管活性物质及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分别测定了EVB阳性组和EVB阴性组患者的血浆中部分血管活性物质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旨在探讨这些检测结果与EVB之间的关系,为预测EVB寻找新的有效指标。 方法:将PHT患者分成EVB阳性组和EVB阴性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胰高血糖素(GG)含量,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测定和计算门静脉内径(PVD)、脾<WP=7>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脾静脉血流速度(SVV)、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SVFV/PVFV、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和脾静脉充血指数(SVCI)。 结果:1.PHT组血浆ET及CGRP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EVB阳性组和EVB阴性组的血浆ET及CGRP无显着差别(P>0.05);2.PHT组血浆NO和GG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VB阳性组的血浆NO和GG显着高于EVB阴性组(P<0.05);3.PHT组的PVD、SVD、PVFV、SVFV、SVFV/PVFV、PVCI及SVCI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VV及SVV则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4.EVB阳性组的PVD、SVD、PVV、SVV、PVFV与EVB阴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SVFV、SVFV/PVFV及PVCI则显着高于EVB阴性组(P<0.05),SVCI显着高于EVB阴性组(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ET、NO、CGRP及GG与PHT有关,脾静脉(SV)高动力循环是PVFV增加的主要来源,血浆NO和GG含<WP=8>量、SVFV、SVFV/PVFV、PVCI及SVCI 可望成为EVB的预测指标。

二、健康教育程序在门静脉高压症宣教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程序在门静脉高压症宣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及获奖
致谢

(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2.建立肝硬化数据库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基于PSM研究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应用程序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内镜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出院前评估及指导
        1.2.2 延续性护理实施方式
        1.2.2. 1 对照组
        1.2.2. 2 试验组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2.2 两组病人再出血发生率及再次内镜治疗比例
    2.3 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4)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ABSTRACT 1
摘要 2
ABSTRACT 2
第一部分 :他汀类药物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他汀类药物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Meta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科研成果
致谢

(5)肝癌切除联合脾切断流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静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不同术式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7)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
1. 前言
2. 临床资料和仪器
    2.1 临床资料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术中自体血收集和回输方法
    2.4 研究对象、方法和标本采集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表一)
    3.2 患者血液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表二)
    3.3 血常规化验结果(表三、图一)
    3.4 术后急查血Hb变化量、自体血回输量分别与脾静脉内径、脾脏大小的关系(图二~图三)
4. 讨论
5. 结论
6. 附图
7.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四、健康教育程序在门静脉高压症宣教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D]. 冉念东.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D]. 肖春桃.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应用程序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内镜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代凤玲,金雷,顿珊珊. 护理研究, 2019(01)
  • [4]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D]. 李玉婷. 暨南大学, 2018(01)
  • [5]肝癌切除联合脾切断流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分析[D]. 李松. 郑州大学, 2018(01)
  • [6]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不同术式疗效的meta分析[D]. 董明杰. 蚌埠医学院, 2017(03)
  • [7]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比较研究[D]. 郭庆.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静脉断流分流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护理[J]. 林海清,黄爱微,徐启纲,曾其强. 护理学报, 2012(20)
  • [9]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D]. 郭国校. 郑州大学, 2012(10)
  • [10]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D]. 闻勤生. 第二军医大学, 2002(01)


门脉高压症论文 代偿期肝硬化论文 门静脉系统论文 健康论文 他汀类药物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如何适应3+X高考改革的需要
下一篇:时刻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南京长江二桥建设者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