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第四脑室肿瘤51例观察与护理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51例四脑室肿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童志高[1](2021)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远期随访结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内镜经鼻蝶入路(EEA)治疗颅咽管瘤的术后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及远期随访结果。病人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0年期间本医疗中心连续性实施内镜经鼻蝶入路(EEA)治疗颅咽管瘤113例,评估这些患者的纵向医疗记录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13例颅咽管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GTR)95例(84.1%),非大部分全切除(NGTR)18例(15.9%),肿瘤性质影响肿瘤的全切率(实性、囊性、囊实性GTR率分别为71.4%、66.7%、88.6%)。在90例术前无尿崩的患者中,66例(75%)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尿崩(DI)。77例(68.1%)患者术后出现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恶化。在69例术前视力视野损伤的患者中,51例(73.9%)患者术后视力视野不同程度改善。10例(8.8%)患者出现术后脑脊液漏,均再次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在随访观察期间无永久性脑脊液鼻漏。6例(5.3%)患者术后脑脊液检查证实颅内感染,经抗炎及腰大池引流等治疗后3例患者痊愈。术后截止最近一次随访,6例(5.3%)患者死亡,7例(6.2%)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显示,GTR患者与NGTR患者的PFS有显着差异(p=0.016,<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下丘脑神经功能中睡眠改变与术前相比存在明显下降(p=0.031,<0.05)。患者生活质量(QOL)术前与远期随访结果无显着差异(p=0.14,<0.05)。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可作为大部分(手术适应征内)颅咽管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内镜下颅咽管瘤可以肿瘤全切除(GTR)作为首选治疗策略。患者总体无进展生存期是令人满意的。肿瘤全切除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周刚[2](2017)在《围脑干肿瘤6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围脑干肿瘤的临床症状体征、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方式、相关并发症术后对策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1例围脑干肿瘤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肿瘤对脑干的不同受压部位所出现的症状体征、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方式、相关并发症术后对策及预后予以总结分析。结果脑干功能十分重要,围脑干肿瘤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头痛、锥体束征和脑神经功能损害等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能够确定肿瘤从不同角度压迫脑干的程度、手术入路的选择。显微镜下肿瘤全部切除42例(68.8%),次全切除12例(19.7%),大部分切除7例(11.5%),死亡3例(4.9%)。病理检查结果:13例神经鞘瘤,8例髓母细胞瘤,8例室管膜瘤,7例脑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表皮样囊肿,4例星形细胞瘤,3例颅咽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巨大垂体瘤,1例转移癌,1例生殖细胞瘤;术后主要并发症:10例高热,1例中枢性呼吸困难,4例癫痫,1例昏迷,15例吞咽困难,4例面瘫,4例听力下降,19例肢体无力,7例复视,13例肺部感染,2例小脑缄默症,6例颅内感染,5例应激性溃疡,3例头皮下积液,12例脑积水,5例硬膜下积液,1例脑出血。术后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病变神经康复功能锻炼,大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改善。经过3-6个月随访,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45例60分以上,9例40-60分,4例20-40分。60分以上的为预后良好,60分下的为预后不良。结论围脑干肿瘤的临床症状以脑神经功能损伤为主,并发症多而复杂。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对围脑干肿瘤的诊断、定位及治疗方面重要意义。手术入路应考虑肿瘤的位置、大小、血供、压迫脑干的方向,在尽量全切肿瘤的情况下,避免神经牵拉及损伤。围脑干肿瘤术后并发症较严重,致残率高,部分预后良好,提高手术质量是关键,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的作用,经随访发现术后出现脑积水的患者预后差。

刘榕珍,陈超丽[3](2011)在《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手术后护理》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四脑室肿瘤主要指原发于第四脑室或由邻近组织长入第四脑室的肿瘤。因肿瘤极易导致梗阻性脑积水,造成颅内高压,且因肿瘤常压迫脑干或因肿瘤生长与脑干粘连,所以手术风险极大,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多,因病情变化快而致命[1]。2006年5月以来我们对36例四脑室肿瘤通过膜髓帆入路进行切除,并

张建男,左四琴[4](2010)在《1例四脑室肿瘤术后并发继发性颅内出血、迟发性下消化道出血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文中指出患者女,57岁,因反复头痛1周于2009年9月16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疼痛不适,持续数小时后能自行缓解,疼痛部位不确定,阵发性加剧,加重时伴有恶心。头颅CT示: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示:四脑室肿瘤。CTA检查示:肿瘤由双侧小脑后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供血。于2009年9月26日在全麻下行开颅

陈宗惠[5](2007)在《第四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文中指出对18例第四脑室肿瘤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前做好患者和物品的准备,警惕枕骨大孔疝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点做好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等,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呼吸道管理是其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

张燕玉,李琦[6](2005)在《后颅窝肿瘤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的术后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6例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点,应用 整体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并有效实施,同时注意康复宣教。结果:86例。患者中除4例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未完全恢 复,带鼻饲管出院:4例四脑室肿瘤,7例小脑蚓部肿瘤最终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脑干巨大肿瘤因 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生活基本自理而出院。结论:对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提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严密观察, 有效施护,注意康复,给予心理支持,使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柴晓红,陶志宇,王秀兰[7](2001)在《51例四脑室肿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文中研究说明 第四脑室肿瘤一般指原发自脑室的室管膜、脉络丛的各种肿瘤、囊肿以及由邻近组织长入第四脑室的肿瘤,因其接近脑干或直接发自四脑室底,手术危险性较大,我院1985—2000年共收治第四脑室肿瘤51例,此类病人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多且变化快,有一定的护理难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黄俊玲,王继红[8](2008)在《Ⅳ脑室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文中认为第Ⅳ脑室肿瘤一般原发自四脑室室管膜、脉络丛的各种肿瘤、囊肿及由邻近组织长入第四脑室的肿瘤。此部位空间小,解剖关系复杂,因其按近脑干或直接发自于四脑室底,手术操作可直接刺激、牵拉或压迫脑干心血管运动中

李则群[9](2009)在《后颅窝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遵循微创原则,对传统乙状窦后入路进行锁孔改良,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尸头解剖量化评价,探讨乙状窦后锁孔手术的可行性,明确其手术适用范围,并予临床初步验证。方法:采用6具经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分别用彩色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标本。首先进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然后扩大为常规乙状窦后入路,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差异。以无框架的立体定向导航设备测量两种入路下岩斜区、脑干的显露面积和Meckle’s腔、三叉神经根、面神经根、内听道口、舌咽神经根、颈静脉孔等六个点容许的最大观察角度,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应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治疗15例小脑桥脑角、岩斜区和天幕肿瘤患者进行临床验证,11例肿瘤最长径大于3.0cm。结果: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的解剖结构显露相仿,可显露上至天幕前外侧缘,下近枕骨大孔,内侧到桥脑和中脑的前外侧方,通过神经间隙可以到达同侧中上岩斜区的外2/3,但对岩尖、下斜坡和天幕切迹以上的结构显露欠佳或不能显露。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下岩斜区、脑干显露面积分别为304.73±28.93mm2、143.9±31.87mm2,而常规入路则分别为346.43±42.80mm2、136.05±9.05mm2,两者在岩斜区、脑干的显露面积都没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选定的六个靶点,无论垂直还是水平观察角度,常规入路都比锁孔入路的观察角度大(P<0.05)。临床验证15例肿瘤手术,13例全切,2例次全切,术后4例新出现周围性面瘫,其中3例为短暂性的面神经麻痹。7例术前听力下降的患者,其中5例术后听力丧失,1例术后听力改善,无其它术后并发症。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具有相似的显露范围,可用于小脑桥脑角和岩斜区的肿瘤、中脑和桥脑前侧方及侧方肿瘤手术,对大型、巨大型肿瘤也可通过分块切除、瘤内减压的方法,逐步显露并全切肿瘤。该入路是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的一种简捷、安全的微创手术入路。第二部分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基于锁孔原理设计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尸头解剖量化评价,探讨其可行性和手术适用范围,并进行初步临床验证,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6具经4%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首先行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解剖,观察各个步骤显露的解剖结构,以无框架的立体定向导航设备测量锁孔入路下四脑室底的面积显露和导水管下口、双侧侧孔连线与正中沟交点、闩部的观察角度;再以铣刀铣下寰椎后弓,测量上述参数,测量后将寰椎后弓用钛片和钛钉复位;然后延长切口、扩大骨窗成常规入路,测量寰椎后弓去除前后的上述参数;最后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治疗14例四脑室内及其周围区域的肿瘤,包括小脑蚓部肿瘤5例(髓母细胞瘤3例、胶质瘤1例,转移癌1例),四脑室内病变6例(室管膜瘤4例,蛛网膜囊肿1例,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脑干背侧病变2例(桥延沟水平海绵状血管瘤1例,桥脑胶质增生1例)、脑干后方机化血肿1例,进行临床验证。结果: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的投射角度,枕下正中锁孔入路下分离小脑延髓裂后可显露脉络膜、下髓帆,逐步切开脉络膜下髓帆可显露四脑室底、侧隐窝、侧孔及小脑蚓部脑室面。锁孔入路下对四脑室底的角度显露不如常规入路下宽(P<0.01),但两种入路下四脑室底的显露面积没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6)。常规入路下显露角度的增加,可增加手术操作的自由度,有利于从多个方向对靶点进行操作,但并不能增加四脑室底的显露面积。锁孔入路下,尽管靶点显露角度减小,使手术操作的自由度变小,但不影响靶点的显露,在锁孔的深部放大效应下,可对相关靶点进行有效操作。去除寰椎后弓不能增加锁孔入路下四脑室底的显露面积(P=0.84)。无论常规入路还是锁孔入路下磨除寰椎后弓可以增加四脑室底垂直显露角度(P<0.05),但对水平显露角度没有影响(P>0.05)。本组14例肿瘤均显微镜下全切,1例老年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3例术前症状改善,未出现脑干和颅神经损伤相关的并发症,无“小脑性缄默”等经蚓部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具有相似的显露面积,无需磨除寰椎后弓就能满意显露四脑室底结构,在掌握锁孔入路器械操作技术后,使用长杆状和枪式器械,通过相对狭小的显露角度,可以安全、简捷地进行四脑室内、桥脑延髓背侧以及小脑下蚓部等部位肿瘤手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入路。

雷奕,陈丽君[10](2021)在《脑肿瘤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脑肿瘤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早期评估和识别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脑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预后康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51例四脑室肿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1例四脑室肿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远期随访结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病人选择
    2.2 手术方法
    2.3 内分泌、尿崩评估
    2.4 生活质量(QOL)及下丘脑功能受累评估
    2.5 影像学评估、视力评估
    2.6 肿瘤复发的评估及无进展生存期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特征
    3.2 影像学表现
    3.3 手术结果和肿瘤切除情况
    3.4 术后并发症
    3.5 远期随访结果
    3.6 无进展生存分析(PFS)
第4章 讨论
    4.1 视力视野结局
    4.2 内分泌结局
    4.3 下丘脑功能及生活质量
    4.4 其他并发症
    4.5 肿瘤全切率与手术策略
    4.6 手术入路的选择
    4.7 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及远期结果
    参考文献

(2)围脑干肿瘤6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影像学检查
    2.4 手术方式
        2.4.1 翼点入路
        2.4.2 岩骨-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
        2.4.3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2.4.4 枕下后正中入路
        2.4.5 枕下极外侧入路
        2.4.6 枕下小脑幕上popen's入路
        2.4.7 右侧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
    2.5 术后处理及随访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手术切除
    3.2 病理结果
    3.3 术后并发症
    3.4 死亡病例
    3.5 随访及预后
4 讨论
    4.1 围脑干肿瘤的临床特征
    4.2 围脑干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4.2.1 星形细胞瘤
        4.2.2 血管母细胞瘤
        4.2.3 室管膜瘤
        4.2.4 胶质母细胞瘤
        4.2.5 海绵状血管瘤(CH)
    4.3 围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4.3.1 围脑干鞍区肿瘤(翼点入路)
        4.3.2 围脑干岩骨-斜坡区肿瘤(岩骨-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
        4.3.3 围脑干桥小脑角肿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4.3.4 围脑干枕骨大孔区肿瘤(枕下极外侧入路)
        4.3.5 围脑干四脑室肿瘤(枕下后正中入路)
        4.3.6 围脑干松果体区肿瘤(枕下小脑幕上popen's入路)
        4.3.7 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
    4.4 死亡病例讨论
    4.5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4.5.1 脑积水
        4.5.2 高热
        4.5.3 癫痫
        4.5.4 肺部感染
        4.5.5 颅内感染
        4.5.6 神经功能损伤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干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3)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手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术前常规行Ommaya囊安置术
3 术前护理
    3.1
    3.2 心理护理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术后护理
    4.1
    4.2 体位
    4.3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4.4 呼吸道的护理呼吸障碍是四脑室肿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5 引流管的护理
    4.6
    4.7
5 讨论

(5)第四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主要临床表现
    2.1 颅高压的表现
    2.2 小脑症状
    2.3 颅神经受损的表现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3.2 术前警惕枕骨大孔疝的发生,这是术前观察护理的重点。
    3.3
    3.4 准备好必要的抢救物品,
4 术后护理
5 讨论

(9)后颅窝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乙状窦后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小结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加会议、培训及获得奖励
致谢

(10)脑肿瘤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
    1.1 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1.1.1 手术干预
        1.1.2 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1.1.3 吞咽困难及误吸
        1.1.4 长期卧床状态
        1.1.5 人口学特征及肺部基础性疾病
        1.1.6 长期滥用抗生素
    1.2 肺不张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
    1.4 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
2 脑肿瘤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措施
    2.1 加强术前常规护理干预
    2.2 缩短手术时间
    2.3 加强机械通气管理
    2.4 尽早评估吞咽功能
    2.5 术后合理选择应用抗生素
    2.6 脑肿瘤术后合并ARDS的干预
    2.7 脑肿瘤术后合并肺不张的干预
3 总结与展望

四、51例四脑室肿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远期随访结果研究[D]. 童志高. 南昌大学, 2021(01)
  • [2]围脑干肿瘤61例临床分析[D]. 周刚. 郑州大学, 2017(02)
  • [3]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手术后护理[J]. 刘榕珍,陈超丽.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0)
  • [4]1例四脑室肿瘤术后并发继发性颅内出血、迟发性下消化道出血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J]. 张建男,左四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16)
  • [5]第四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陈宗惠.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11)
  • [6]后颅窝肿瘤围手术期护理[J]. 张燕玉,李琦. 伤残医学杂志, 2005(01)
  • [7]51例四脑室肿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 柴晓红,陶志宇,王秀兰. 实用医技, 2001(01)
  • [8]Ⅳ脑室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A]. 黄俊玲,王继红. 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 [9]后颅窝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李则群. 苏州大学, 2009(06)
  • [10]脑肿瘤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J]. 雷奕,陈丽君. 循证护理, 2021(14)


肿瘤论文 脑室论文 脑干论文 颅咽管瘤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论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