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益气升阳方对大鼠动脉MMP-2和Ⅰ型胶原年龄相关性变化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益气升阳方药对大鼠动脉MMP-2及Ⅰ型胶原增龄性变化的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纪烨[1](2021)在《升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升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运用升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阳益心汤加减治疗。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率变异性(HRV)、Lee氏心衰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心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在Lee氏心衰积分、LVEF、NT-proBNP、心率变异性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应用升阳益心汤过程中,安全性观察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升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心脏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降低中医症状积分、Lee氏心衰积分和NT-proBNP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朱昊如[2](2020)在《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文中提出基于“方证相关”理论剖析复杂方证关系是目前方剂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网络药理学为研究方证关系的现代内涵提供了新方法。中医学认为衰老与脾虚证关系密切,但目前脾虚与衰老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几未有见,脾虚-衰老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基于方证相关理论,以补中益气汤与脾气虚证高度关联为逻辑依据,从衰老相立论,利用现代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查补中益气汤分子药理网络;进一步根据该方的作用预测,在整体-系统-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脾虚证模型演变过程中衰老相关病理生理及生物分子变化,以及补中益气汤的相关效用机制。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主要涉及近年“方证相关”的研究进展、脾虚证-衰老相关研究进展及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进展三方面内容;实验研究主要包括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以及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效用机制三部分。研究一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平台,分别检索补中益气汤组方药味(黄芪、白术、升麻、陈皮、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活性成分及其关联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建立靶点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利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聚类来提取核心靶点簇后,使用ClueGO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提取主要病/生理功能及生物分子信号通路。结果:①筛选得到补中益气汤活性成分143种,关联靶点162个,其中155个靶点之间存在PPI关系,聚类得到核心簇9个。②富集得到GO条目13组,包括NO生物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富集得到KEGG条目12组,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结论: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的关联机制内涵可能涉及由AGE-RAGE通路、IL-17通路及松弛素通路主导的,通过介导核转录因子NF-kB来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炎性调节过程。研究二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各1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采用“游泳力竭+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模型。各组大鼠:①隔日观察外观行为评分,每日称量摄食量,每周末观测体质量及粪便含水率。②于实验第2-4周末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测定负重游泳时长;实验第3、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游泳速度、潜伏期、平台穿梭次数、目标象限路程比及探索路线。③于实验第14、21、28d灌服D-木糖溶液后收集尿液,ELISA法测定尿D-木糖含量,计算D-木糖排泄率。于实验第15、22、29d随机分三批麻醉处杀:取脾脏、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清,利用ELISA法测定GAS、MTL、AGEs、BDNF、VIP、IL-1β、IL-6、TNF-α水平,利用生化法测定CRP水平;取海马,利用ELISA法测定AGEs、Aβ1-40、Aβ1-42、glu、GABA、IL-1β、IL-6、TNF-α 水平。结果:较之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①a.实验第2-4周皮肤毛发、行为状态、活跃程度、睡眠状态积分显着升高(P<0.01);第1-4周体质量、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第3、4周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b.实验第4周负重游泳时间显着降低(P<0.01)。c.实验第4周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第2-4周尿D-木糖排泄率显着降低(P<0.01),血清VIP水平降低;第3、4周血清GAS水平降低;第4周血清MTL水平降低(P<0.05或0.01)。②a.实验第3、4周空间探索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路程比降低(P<0.05),探索路线呈随机策略。b.实验第2-4周海马GABA水平降低;第3、4周海马IL-1β水平显着升高;第4周海马Aβ140、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 或 0.01),海马 AGEs、Aβ1-42/Aβ1-40、glu、IL-6、TNF-α 水平升高(P<0.05或0.01)。c.实验第2周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或0.01);第4周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虚大鼠模型演化过程逐渐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脑衰老表现,其分子特征体现为海马毒性蛋白累积、炎性水平升高与递质稳态兴奋性失衡。研究三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效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与高剂量给药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及各给药组按研究二方法持续造模4周,低、高剂量给药组自第15d至第28d起分别按5.85g/kg/d、17.55g/kg/d灌服补中益气汤水煎液。各组大鼠:①按研究二时间及方法观测外观行为评分、摄食量、体质量及粪便含水率。②按研究二方法,于实验第4周末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第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③实验第28d按研究二方法测定尿D-木糖排泄率。于实验第29d麻醉处杀后:取脾脏、胸腺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清,ELISA法测定GAS、MTL、BDNF、VIP、IL-1β、IL-6、TNF-α 水平;取海马,ELISA 法测定 AGEs、Aβ1-40、Aβ1-42、glu、GABA、IL-1β、IL-6、TNF-α、TGF-β1 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 p65NF-kB,Western-blot 测定 p65NF-kB、p-p65NF-kB、RAGE、Iba-1,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NeuN+cleavedcaspase-3、Iba-1+TNF-α、Iba-1+TGF-β1共表达;取下丘脑,免疫组化法测定p65 NF-kB,Western-blot测定p65 NF-kB、p-p65 NF-kB、Iba-1。结果:①较之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a.皮肤毛发、行为状态、活跃程度、睡眠状态积分升高(P<0.05或0.01),体质量、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b.负重游泳时间显着降低(P<0.01);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MTL水平显着降低(P<0.01);血清VIP水平显着升高(P<0.01)。c.空间探索潜伏期显着增加(P<0.01),穿梭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路程比均降低(P<0.05),空间探索路线呈随机式策略。d.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海马AGEs、Aβ1-42、Aβ1-42/Aβ1-40、RAGE、glu、Iba-1、IL-1β、IL-6、TNF-α 水平上升(P<0.05 或 0.01);p65NF-kB 表达量及活化程度上升(P<0.05或0.01),GABA、TGF-β1水平降低(P<0.05或0.01),NeuN 与 cleaved caspase3、Iba-1 与 TNF-α 共表达数增加(P<0.05 或 0.01)。e.下丘脑Iba-1表达量、p65NF-kB表达量及其活化程度显着上升(P<0.01),GnRH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f.脾脏及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血清IL-1β、TNF-α及TGF-β1水平显着降低(P<0.01)。②较之于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a.一般表征行为积分、体质量、摄食量、粪便含水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b.负重游泳时间显着增加(P<0.01);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MTL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血清VI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空间探索潜伏期显着缩短(P<0.01),空间探索路线呈趋向式策略;高剂量组大鼠穿梭平台次数增加(P<0.05)。d.血清BDNF水平升高(P<0.05);海马NeuN与cleaved caspase3、Iba-1与TNF-α共表达数均降低(P<0.05),Iba-1与TGF-β1共表达数均增加(P<0.05或0.01);p65NF-kB表达量及活化程度均下调(P<0.05 或 0.01);AGEs、Aβ1-42、RAGE、glu、Iba-1、IL-1β 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其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IL-6与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TGF-β1水平显着升高(P<0.01)。e.下丘脑Iba-1表达量、p65NF-kB表达量及其活化程度降低(P<0.05或0.01),GnRH表达量均升高(P<0.05)。f.高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均升高(P<0.05 或 0.01),IL-6 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虚大鼠同时存在海马炎性衰老与外循环免疫衰老,AGEs/RAGE/NF-kB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与神经元凋亡可能是脾虚大鼠出现脑衰老表现的潜在机制。补中益气汤具有良好的健脾抗衰效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海马AGEs/RAGE/NF-k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及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来保护神经元。本研究将方证相关理论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手段相结合,以衰老为切入点,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层面系统探察了补中益气汤-脾虚证关联的机制,为探索中医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思路。

胡艳红[3](2020)在《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20-79岁成人死亡人数中,因患糖尿病而致死的约占11.3%;65-99岁年龄段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占19.3%(约1.356亿),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65-99岁)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1.952亿,2045年约2.762亿。这些数据表明糖尿病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慢性疾病负担,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延缓衰老与衰老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常见并发症,与糖尿病血糖波动密切相关,是其他多种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基础。血管是人体多种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衰老是引起人体多器官系统衰老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管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故研究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对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刻不容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分糖尿病大血管衰老和糖尿病微血管衰老,其中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是大血管衰老主要损伤部位,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作为心脑的主要供血部位,两血管衰老可进一步加重心肌纤维化、脑认知功能障碍等心脑血管损伤,导致心脑老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作为血管壁中膜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异常增殖、迁移、细胞周期改变和表型转化,是导致VSMC衰老,加速血管衰老,最终诱导糖尿病血管衰老的重要病理因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是影响衰老的主要信号通路,现大量研究发现,AMPK/mTOR通路在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等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具有重要预防和保护作用,也是影响VSMC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重要途径,可减少VSMC衰老,参与血管衰老进程,并与糖代谢关系密切。因此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Ginseng Radix et Rhizoma,Notoginseng Radixet Rhizomaand Chuanxiong Rhizomaextracts,GSC)是益气活血药人参、三七、川芎的醇提取物,前期药理学研究显示,GSC具有较好的抗衰老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整体、血管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延缓大鼠生理性血管衰老和复制性血管内皮细胞和VSMC衰老。但对于疾病造成的病理性血管衰老的机制及GSC对此类血管衰老及并发症的干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体内糖尿病小鼠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并发症模型和体外高糖诱导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HASMC)衰老模型,观察益气活血药GSC对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血管衰老,心脑老化及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保护作用,并以AMPK抑制剂和基因转染技术抑制HASMC中AMPK表达为切入点,探讨基于AMPK/mTOR通路GSC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调节作用和机制。第一部分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的体内实验研究实验一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GSC对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脂饲料长期喂养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7个月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糖尿病(HG)组、GSC-L组、GSC-H组和二甲双胍(Met)组,连续给药9周。取材前购进新一批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正常适应性喂养7天,作为青年(Young)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检测小鼠随机血糖,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胶原纤维(Masson)染色结合透射电镜(TEM)检测小鼠颈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冯库萨(Von Kossa)染色检测小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钙盐沉积程度,免疫组化(IHC-P)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A(p16)、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与平滑肌 22α 蛋白(Smooth Muscle 22α,SM22α)蛋白表达。结果:Young组和Control组小鼠体型适中、反应灵敏、活泼好动、毛发黑亮有光泽,血糖较低,颈总动脉、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较轻,各衰老蛋白表达较正常;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小鼠体型瘦弱、反应迟钝、弓背卷体、精神萎靡、毛竖无光泽间杂黄白色毛发,血糖升高显着(P<0.01)。颈总动脉血管纤维化,血管壁内皮细胞和VSMC损伤严重,胞质裂解、突起,胞内空泡和溶酶体等大量增多,中外膜厚度,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钙盐沉积程度等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加重(P<0.01)。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OPN蛋白表达增加,SM22α蛋白表达减少(P<0.01)。颈总动脉Runx2、p16、p21和MMP2蛋白高表达,α-SMA低表达(P<0.01);与HG相比较,GSC-L、GSC-H和Met组小鼠外在衰老状态明显好转,血糖下降显着(P<0.05),颈总动脉血管纤维化、血管壁中内膜层超微结构、中外膜厚度、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钙盐沉积程度明显减轻(P<0.01)。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OPN蛋白表达减少,SM22α蛋白表达增强(P<0.05)。颈总动脉Runx2、p16、p21和MMP2蛋白高表达被抑制,α-SMA表达增强(P<0.05)。结论:高糖可以通过改变小鼠一般状态,刺激颈总动脉血管纤维化、血管壁中内膜层超微结构、中外膜厚度,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钙盐沉积程度等血管衰老病理形态学变化改变,调节MMP2、p16、p21、Runx2、OPN、α-SMA、SM22α相关衰老蛋白表达,诱导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GSC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小鼠外在衰老状态和体内血管衰老病理性变化,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p16、p21、Runx2、OPN、α-SMA、SM22α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实验二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在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中对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由于体内实验一显示Young组和Control组糖尿病小鼠血管没有出现显着衰老病理变化,故在检测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时只分Control组、HG组、GSC-L组、GSC-H组和Met组五组。其余分组同体内实验一。分别使用HE、Masson、Von Kossa结合TEM检测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IHC-P和WB检测心脏组织中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types I,Collagen I)、胶原蛋白Ⅲ型(Collagen types Ⅲ,Collagen Ⅲ)、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蛋白表达,WB 检测 MMP-2、抑癌基因 p53(Tumor suppressor p53,p53)、磷酸化抑癌基因 p-p53(Phospho-tumor suppressor p53,p-p53)蛋白和 AMPK/mTOR 通路表达。结果:Young和Control组小鼠心肌纤维、心肌细胞排列均匀致密、有规则,结构清晰完整。心脏微血管染色均匀,未见明显钙盐沉积。MMP2、p53、p-p53及AMPK/mTOR通路表达不显着;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核皱缩,线粒体肿胀、变性、线粒体嵴空泡化,甚至断裂。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紊乱,多见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性坏死。心脏微血管正常结构被破坏,血管弹性纤维间有大量棕色钙盐颗粒沉积,心肌间质尤其是在微血管周围有蓝染胶原纤维大量沉积(P<0.01)。心肌中CollagenⅠ、Collagen Ⅲ、TGF-β1、MMP2、p53、p-p53 蛋白高表达,p-LKB1/LKB1、p-AMPK/AMPK蛋白比值显着降低,p-mTOR/mTOR、p-p70S6K/p70S6K蛋白比值升高显着(P<0.05)。与HG组相比较,GSC-L、GSC-H和Met组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着改善(P<0.05),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MMP2、p53、p-p53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有效上调 p-LKB1/LKB1 和 p-AMPK/AMPK 蛋白比值,下调 p-mTOR/mTOR、p-p70S6K/p70S6K 蛋白比值(P<0.05)。结论:高糖通过刺激小鼠心脏发生心肌纤维化、心脏超微结构改变、心脏微血管纤维化和钙化等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加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和衰老蛋白MMP2、p53和p-p53表达,促进AMPK/mTOR通路中各蛋白异常表达,从而诱导心脏老化。GSC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延缓心脏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mTOR通路表达,抑制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实验三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脑老化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在糖尿病小鼠脑老化中对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由于体内实验一和实验二显示Young组和Control组糖尿病小鼠血管没有出现显着衰老病理变化,故在检测糖尿病小鼠海马区尼氏体数量变化和神经元损伤时,没有检测Young组病理变化。其余分组同体内实验一。使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分别使用HE、Nissl、Von Kossa结合TEM检测小鼠脑组织海马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IHC-P检测海马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蛋白表达,WB检测海马组织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Aβ、MMP2、p53、p-p53 和AMPK/mTOR通路表达。结果:Young和Control组小鼠行为学、脑微血管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无显着改变,衰老蛋白及AMPK/mTOR通路表达无显着差异;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小鼠中央活动总时间和总行径路程均显着下降(P<0.01),脑微血管内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可见血管腔狭窄,血管壁有棕色颗粒沉积。神经元核膜皱缩,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电子密度低,胞浆内细胞器部分溶解消失,脑微血管壁结构欠清晰。尼氏体、神经元和锥体细胞数量减少(P<0.01)。海马区AGE、RAGE、Aβ、MMP2、p53和p-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AMPK/mTOR通路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HG组相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行为学、脑微血管病理形态学均显着改善,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变性减轻,尼氏体、神经元和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0.01),海马区AGE、RAGE、Aβ、MMP2、p53和p-p53蛋白活性显着下降,AMPK/mTOR通路表达被改善(P<0.05)。结论:高糖可以诱导小鼠海马区尼氏体数目减少,导致神经元受损及超微结构改变,加速脑微血管钙化等病理改变,增加AGE、RAGE、Aβ、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促使AMPK/mTOR通路中各蛋白异常表达,改变小鼠行为学变化,致使脑老化。GSC可以从行为学方面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衰老状态,并通过抑制小鼠海马区尼氏体缺失和神经元损伤,缓解脑微血管钙化和海马区超微结构改变,充分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mTOR通路,抑制AGE、RAGE、Aβ、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有关。第二部分益气活血药延缓高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体外实验研究实验一建立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模型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的高糖诱导的病理性HASMC衰老模型,为研究GSC延缓血管衰老提供一种新的细胞实验模型。方法:取第6或7代HASMC接种贴壁后,用无血清DMEM低糖基础培养基饥饿24h,然后选择5.5、11、22、33、44、66、88和110 mmol/L浓度的高糖培养基分别干预24h、48h、72h、96h,用MTT筛选诱导HASMC衰老的最佳高糖浓度和干预时间。继而依次使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程度,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检测细胞周期,WB检测衰老相关蛋白MMP2、p53、p-p53和表型转化标志蛋白SM22α、α-SMA、Runx2、OPN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进一步验证最佳高糖造模浓度和干预时间。结果:MTT结果显示:33 mmol/LD-Glucose干预HASMC 72h时,HG组细胞增殖活力显着下降,D-M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不明显,确立为诱导HASMC衰老模型最佳高糖浓度和干预时间。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HASMC增殖活力、迁移能力、S期细胞百分比及SM22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A-β-gal蓝染比率、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及MMP2、p53、p-p53、Runx2、OPN、BMP-2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33 mmol/LD-Glucose培养基作用HASMC72h时,细胞衰老较为明显,为诱导HASMC衰老模型的最佳高糖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HASMC衰老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增殖迁移能力、SA-β-gal表达、细胞周期、表型转化,调节p53、p-53、MMP2、SM22α、α-SMA、Runx2、OPN、BMP-2 蛋白表达有关。实验二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对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的影响。方法:在体内实验一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筛选GSC和Met最佳干预浓度,然后分为Control组、HG组、GSC-L组、GSC-M组、GSC-L组和Met组。在体内实验一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免疫荧光检测α-SMA和OPN荧光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HASMC增殖活力、迁移能力、S期细胞百分比、α-SMA荧光表达及SM22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A-β-gal蓝染比率、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OPN荧光表达及MMP2、p53、p-p53、Runx2、OPN、BMP-2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HG组相比较,GSC和Met干预组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增加,细胞SA-β-gal蓝染比率和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下降,S期上升,衰老蛋白MMP2、p53、p-p53及合成型标志物Runx2、OPN、BMP-2表达受到抑制,收缩型标志物SM22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GSC通过改善HASMC增殖迁移能力、细胞周期、表型转化和β-半乳糖苷酶表达可延缓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其干预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p53、p-p53、OPN、Runx2、BMP-2表达水平,增加SM22α、α-SM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实验三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目的:观察GSC在HASMC衰老中对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AMPK抑制剂和基因转染技术干扰AMPK活性与表达,进一步探讨GSC延缓HASMC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实验一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基因转染技术干扰AMPK活性分为Control组、HG组、GSC组和Met组,其余分组同体内实验二。WB检测AMPK/mTOR通路活化,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AMPKα1慢病毒颗粒干扰AMPK活化后,采用体内实验一检测方法进行具体指标检测。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较,HG组HASMC p-AMPK/AMPK比值下调,p-mTOR/mTOR比值上调(P<0.01);与HG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p-AMPK/AMPK和p-mTOR/mTOR比值趋于正常(P<0.05)。2)Compound C抑制AMPK活性后,与HG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HASMC增殖迁移能力、细胞周期改变、SA-β-gal蓝染比率、表型转化及 MMP2、p-p53、p53、Runx2、OPN 和 BMP-2 蛋白表达和 AMPK/mTOR 通路表达方面尚未有显着差异。3)AMPKα1沉默后,与SCR shRNA阴性对照组比较,AMPKα1 shRNA转染后HASMC中AMPK磷酸化与未磷酸化表达水平下调(P<0.01),mTOR磷酸化与未磷酸化表达水平上调显着(P<0.01),HASMC增殖迁移能力及SM22α、α-SMA蛋白表达均下降,MMP2、p-p53、p53、Runx2、OPN和BMP-2蛋白表达上调,部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HG组相比较,药物干预组HASMC增殖迁移能力、表型转化及衰老相关蛋白和AMPK/mTOR通路表达尚未有显着差异。结论:AMPK/mTOR通路参与高糖诱导HASMC衰老这一过程,GSC可以调控AMPK/mTOR通路,保护HASMC衰老。通过AMPK抑制剂和RNA干扰技术干扰AMPK表达后,GSC抑制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作用显着减弱。提示GSC抑制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来源于对AMPK/mTOR通路的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体内糖尿病小鼠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并发症模型及体外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模型,证明益气活血药GSC可以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血管衰老,心脑老化及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并通过AMPK抑制剂和RNA干扰技术干扰HASMC AMPK表达后,观察GSC对HASMC衰老的作用,进一步证实GSC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并发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mTOR通路及其上下游通路来发挥作用的,以往未从此角度探索益气活血药对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并发症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白尹豪[4](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姚领爱,夏花英,冯丹,张学礼,金国琴[5](2014)在《益气升阳方调节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代谢及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益气升阳方调节apo E(-/-)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脂质代谢及其抗氧化、抗炎作用。方法:将32只68周apo E(-/-)小鼠高脂喂养12周后制成A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益气升阳方药组(复方组)、黄芪组、西药(洛伐他汀)组、模型组,每组8只;同时,高脂饲养8只同一品系C57小鼠设为正常组。干预组分别给予益气升阳方药、黄芪和洛伐他汀,均采用灌胃给药,同时继续高脂饮食;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持续高脂饮食饲养。干预12周。采用酶偶联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TC含量;TBA法及羟胺法分别检测MDA、SOD含量;选择测定法检测血清LDL-C、HDL-C含量;ELISA法检测MCP-1、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TC、LDL-C、MDA水平及MCP-1、TNF-α表达较正常组均有显着升高(P<0.05),血清HDL-C水平、SOD活性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通过益气升阳方药干预后小鼠血清TC、LDL-C、MDA、SOD、TNF-α变化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该复方不能明显改变HDL-C、MCP-1含量。结论:益气升阳方药和黄芪均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的脂质代谢,并具有抗氧化及抗炎作用。

王洋[6](2012)在《益气活血中药通过外膜干预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针对这一庞大的特殊人群,研究血管衰老,即随增龄心血管系统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性改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研究发现,血管衰老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相互作用,影响了疾病的发生的阈值、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望成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病的新靶点。血管衰老的重要特点之一为血管壁弹性的下降和僵硬度的增加,而血管外膜及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s, AF)具有重要的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在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维持血管弹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能成为血管衰老研究的新的突破口。课题组前期已经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衰老规律及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血管外膜为切入点,以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氧化酶p47phox、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路为主线,从动物、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血管衰老的机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血管衰老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临床调查,初步探讨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期通过本研究,为血管衰老的中医药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运用中医药延缓血管衰老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文献综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1.文献综述通过对血管外膜及AF相关文献的归纳,综述了血管外膜和AF在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基础研究由以下三个基础实验构成:实验一:益气活血中药延缓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重构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的病理改变并探讨其机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衰老血管外膜病变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衰老大鼠模型,分为衰老模型组(蒸馏水)、中药高剂量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1493.4mg/kg/d)、中药中剂量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746.7mg/kg/d),中药低剂量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373.4mg/kg/d)、氯沙坦对照组(10mg/kg/d),另设一青年对照组(蒸馏水)。给予相应干预15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自主活动法观察动物的学习能力、记忆获取能力和记忆保存能力,HE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壁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测血管壁胶原种类、分布和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外膜超微结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血浆Ang Ⅱ浓度及外膜组织Ang Ⅱ含量,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外膜组织羟脯氨酸、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O2)活力单位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外膜组织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ype1, MMP-1)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ype1, TIMP-1)含量,RT-PCR法检测外膜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receptor1, 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receptor2, 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外膜组织AT1R、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蛋白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衰老模型组血管外膜外膜增厚,AF增生,外膜厚度/管径增高,胶原分布致密,胶原纤维堆积,粗大,排列紊乱,外膜组织Ⅰ型胶原增加,Ⅲ型胶原减少,Ⅲ型胶原/Ⅰ型胶原降低,羟脯氨酸含量增高,MMP-1含量降低,TIMP-1含量增高,MMP-1/TIMP-1降低,02-合成增加,Ang Ⅱ含量增高,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2R及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动物的学习能力、记忆获取能力和记忆保存能力下降。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改善衰老血管形态学改变,抑制AF过度增殖,改善胶原比例紊乱,降低外膜组织中Ang Ⅱ的水平,抑制02合成,调节MMP-1/TIMP-1平衡,从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AT1R及AT2R的表达,下调NADPH氧化酶p47phox的表达,改善动物学习能力、记忆获取能力和记忆保存能力。结论:衰老血管出现外膜重构,表现为外膜增厚,AF过度增殖,MMP-1/TIMP-1平衡失调,胶原堆积,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紊乱等,其机制可能与AngⅡ、NADPH氧化酶p47phox、活性氧(ROS)通路有关;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对外膜局部Ang Ⅱ、AT1R等多靶位的干预,改善外膜重塑,增加血管弹性,进而延缓血管衰老,提高整个机体的状态。实验二:益气活血中药延缓AF复制性衰老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AF复制性衰老的病理变化,观察益气活备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AF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通过传代建立复制性衰老AF模型,分为衰老模型组(DMEM完全培养液),中药高剂量组(100m/L人参三七川芎提取液+DMEM完全培养液),中药低剂量组(50mg/L人参三七川芎提取液+DMEM完全培养液),VitE组(100mg/LVitE+DMEM完全培养液),另设一5代空白组(DMEM完全培养液)。采用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 SA-β-gal)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改变,噻唑兰(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MMP-1及TIMP-1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生物化学法检测培养液内抗O2-活力单位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AT1R、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ing法检测细胞AT1R、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蛋白表达。结果:衰老AF 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G1期细胞减少,MMP-1表达降低,TIMP-1表达增加,细胞内ROS荧光强度增加,O2-合成增加,Ⅰ胶原浓度升高,Ⅲ型胶原浓度降低,AT1R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2R、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干预后,AF的SA-p-gal染色阳性率降低,G1期细胞增加,MMP-1表达增加,TIMP-1表达降低,细胞内ROS荧光强度减弱,O2-合成减少,Ⅰ胶原浓度降低,Ⅲ型胶原浓度升高,AT1R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NADPH氧化酶P47phox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衰老AF SA-β-gal染色阳性表达增加,MMP-1/TIMP-1合成失衡,胶原分泌紊乱,病变特点与衰老动物一致,可能是衰老血管外膜重构病理过程的参与者;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从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NADPH氧化酶p47phox的表达,减少ROS合成,从而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表达,调节MMP-1/TIMP-1平衡,调节胶原代谢,进而改善血管重构,延缓血管衰老。实验三:益气活血中药对Ang Ⅱ诱导的AF增殖及胶原生成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目的:观察Ang Ⅱ对AF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Ang Ⅱ诱导的AF病理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Ang Ⅱ诱导的A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完全培养液)、Ang Ⅱ诱导模型组(10-6mol/L Ang Ⅱ+DMEM完全培养液)、中药高剂量组(10-6mol/L Ang Ⅱ+100mg/L人参三七川芎提取液+DMEM完全培养液)、中药低剂量组(10-6mol/L Ang Ⅱ+50mg/L人参三七川芎提取液+DMEM完全培养液)、Valsartan组(10-6mol/L Ang Ⅱ+10-6mol/LValsartan+DMEM完全培养液)。采用SA-β-gal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改变,噻唑兰(MTT)比色法分析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MMP-1及TIMP-1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含量,生物化学法检测培养液内抗O2-活力单位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AT1R、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ing法检测细胞AT1R、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蛋白表达。结果:经Ang Ⅱ诱导后,AF的SA-β-gal阳性染色率增加,S期细胞增多,MMP-1表达降低,TIMP-1表达增加,ROS荧光强度增强,02-合成增加,Ⅰ胶原浓度升高,Ⅲ型胶原浓度降低,AT1R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2R和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干预后,AF的SA-β-gal阳性染色率降低,G1期细胞增多,MMP-1表达增加,TIMP-1表达降低,ROS荧光强度减弱,02-合成下降,Ⅰ胶原浓度降低,Ⅲ型胶原浓度升高,AT1R和AT2R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结论:Ang Ⅱ对AF具有促进增殖和SA-β-gal染色阳性表达,诱导胶原分泌紊乱,破坏MMP-1/TIMP-1合成平衡等作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经由AT1R从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NADPH氧化酶p47phox的表达,减少ROS合成,从而拮抗Ang Ⅱ对AF的不良刺激,抑制细胞增殖,调节MMP-1/TIMP-1平衡,调节胶原代谢,进而改善血管重构,延缓血管衰老。3.临床研究: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征研究目的:观察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择2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血管衰老相关指标及中医四诊信息。结果:高血庄合并血管衰老的主要证型为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可兼见痰浊及肝阳上亢证候;高血压血管衰老病变发展至动脉粥样硬化时,其主要证型为痰浊证、血瘀证、气虚证,可兼见阴虚及阴阳两虚证候。结论:血瘀证和气虚证贯穿高血压血管衰老发生发展始终,益气活血延缓血管衰老有据可循。本研究创新点(1)本研究从血管研究的新热点——血管外膜入手,以AngⅡ、NADPH氧化酶p47phox、ROS通路为主线,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延缓衰老作用及机制,是该领域的独创性研究。(2)本研究建立相关的AF模型,首次从成纤维细胞角度进行血管衰老研究。(3)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管衰老相关指标和中医四诊信息,从而阐明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经文献检索未见相关报道。

曾晶[7](2011)在《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及产后炎症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从激素调节、血管再生、血管收缩、胶原降解以及相关药效进行综合考察,探讨益气化瘀方治疗药物流产模型大鼠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机理。2.从炎症因子、激素调节、血小板聚集、胶原降解以及相关药效进行综合考察,探讨益气化瘀方治疗产后炎症模型大鼠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机理。方法:第一部分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模型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SD清洁级大白鼠,制作药物流产模型,并将药物流产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产妇康组、益气化瘀低剂量组、益气化瘀中剂量组、益气化瘀高剂量组、以及正常妊娠组大鼠。灌胃7天后剖腹取子宫,光镜形态学观察,统计阴道流血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E2、P含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t-PA含量;应用药盒法测定大鼠血清中NO.NO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ER. PR的蛋白含量;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MP-9. TIMP-1基因的表达。第二部分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模型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SD清洁级大白鼠,制作产后子宫内膜炎模型,并将产后炎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产妇康组、益气化瘀低剂量组、益气化瘀中剂量组、益气化瘀高剂量组、以及正常产后组大鼠。从产后第一天开始灌胃给予中药益气化瘀方和产妇康颗粒。灌胃七天后剖腹取子宫,光镜病理形态学观察,统计阴道流血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E2.P.6-K-PGF1-αTxB2含量;应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应用药盒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NO. NO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IL-1的蛋白含量;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MP-9.TIMP-1基因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模型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1.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①空白对照组子宫组织基本正常,未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完整;②模型组宫腔内孕囊完全排出,上皮脱落坏死,内膜连续性中断,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内膜下小血管部分扩张、充血,间质较疏松水肿;③产妇康及益气化瘀低、中、高剂量组内膜上皮轻度损伤,内膜炎性细胞较少,偶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间质较致密,宫腔中未见明显渗液。2.药物流产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高、中切变率及血浆粘度均升高(P<0.01),tPA水平异常升高(P<0.05),TNF-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各组及产妇康组能降低全血切变率及血浆粘度(P<0.05),降低tPA水平(P<0.05)。益气化瘀方各组与产妇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药物流产后,益气化瘀方各组子宫出血量少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蛋白低表达。益气化瘀各组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孕激素水平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益气低、中组与产妇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高组与产妇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流产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NOS含量异常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组能明显减低药物完全流产大鼠血清中NO、NOS含量(P<.0.05),与产妇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组织局部MMP-9mRNA异常低表达、TIMP-1mRNA异常高表达。益气化瘀方各组能升高MMP-9mRNA低表达(P<0.05),降低TIMP-1mRNA高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高组与产妇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模型子宫复旧不全的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1.光镜形态学观察提示:①空白对照组即正常产后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基本正常,细胞轻度水肿,间质偶见淋巴细胞浸润,未见巨噬细胞,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完整;②模型组,上皮脱落坏死,内膜连续性中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内膜下小血管部分扩张、充血,间质较疏松水肿;③产妇康及益气化瘀高剂量组:内膜上皮轻度损伤,炎性细胞较少,偶而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宫腔中未见明显渗液。④益气化瘀低、中剂量组上皮损伤较模型组轻,较产妇康和妇高组严重。2.产后炎症时,模型组大鼠全血高、中、低切变率及血浆粘度较空白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各组及产妇康组能降低全血切变率及血浆粘度(P<0.05),益气化瘀方各组与产妇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炎症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2、P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组和产妇康组组能明显升高产后炎症大鼠血清中E2、P水平(P<0.05),益气化瘀方各组与产妇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产后炎症大鼠血清中TXB2异常升高,6-K-PGF1α异常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组能明显减低产后炎症大鼠血清中TXB2水平,升高6-K-PGF1α水平(P<0.05),益气化瘀方各组与产妇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产后炎症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NO、NOS含量升高;大鼠子宫组织局部IL-1蛋白存在异常高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和产妇康组能明显降低产后炎症大鼠血清中TNF-α、NO、NOS水平,降低子宫组织局部IL-1蛋白高表达(P<0.05),益气化瘀高剂量组与产妇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产后炎症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局部MMP-9mRNA存在异常高表达、TIMP-1mRNA存在异常低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能降低MMP-9mRNA的高表达,升高TIMP-1mRNA的低表达(P<0.05)。益气化瘀高剂量组与产妇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导师认为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临床表现以虚、血、痛为主;其中虚因产时耗气或胞宫因伤而虚;血系胞宫、及其脉络因伤,或气虚不固;痛由胞宫及其脉络因伤,或瘀血留滞、脉络不畅而痛。气虚血瘀是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基本病机,治疗以益气化瘀、扶正祛邪为法。导师临床自拟经验方益气化瘀方,益气与化瘀并重,用于气虚血瘀型产后或人流、药流、上环等计划生育手术后子宫复旧不全表现为恶露不绝或产后腹痛者,临床疗效好。2.药物流产后血液处于瘀滞及高凝状态。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化瘀方可能通过①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纤溶亢进;②调节药物流产后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③抑制细胞毒性因子产生,调节MMP-9/TIMP-1比值平衡,促进血管再生,修复创面;④重塑子宫螺旋动脉,促进血管收缩,提高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作用。3.产后炎症时血液处于瘀滞状态。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化瘀方可能通过①改善血液循环;②调节产后炎症激素水平同步发展,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剂,促进血管收缩,防止血栓形成;④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管内膜的形成,参与子宫血流的调节和子宫内膜的重建与修复重塑子宫螺旋动脉;⑤调节MMP-9/TIMP-1比值平衡,维持正常ECM降解和重建过程,促进子宫内膜完成修复,从而达到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作用。

孙文斌[8](2008)在《桃核承气汤对蓄血证大鼠血管MMP-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Taohechengqitang,THCQT)对实验性蓄血证大鼠血管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桃核承气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蓄血证大鼠模型,大鼠造模后灌服桃核承气汤为药物组,取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等各组大鼠颈总动脉,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MMP-2,TIMP-2基因的表达,分析各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MP-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TIMP-2的表达减少(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减少了MMP-2基因的表达,增加TIMP-2的表达(均为P<0.01)。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改变实验性蓄血证大鼠动脉壁MMP-2、TIMP-2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桃核承气汤治疗诸多疾病的机制之一。

金国琴,徐品初,姚领爱,戴薇薇,张学礼[9](2007)在《益气升阳方药延缓血管老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老年大鼠主动脉胶原代谢的增龄性变化及益气升阳方药(由党参、葛根和升麻等中药组成)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设五组:(1)青年对照组,5月龄;(2)中年对照组,16月龄;(3) 中年用药组,16月龄;(4)老年对照组,22月龄;(5)老年用药组,22月龄。从10月龄起,给中年用药组大鼠口服益气升阳方药约液6个月:从18月龄起,给老年用药组大鼠口服益气升阳方药药液4个月。每鼠每日用药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每公斤体重剂量的10倍。各对照组大鼠均给予普通饲养。造模结束后取材。分别采刚比色法测定脯氨酸肽酶(PLD)活性和胶原蛋白含量,RT-PCR 法检测大鼠动脉Ⅰ型胶原 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主动脉 MMP-2表达;ELISA 法检测大鼠主动脉 TIMP-1含量的变化,采用 BL-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试大鼠主动脉环的舒缩张力,及益气升阳方药对上述各项指标增龄性变化的影响。结果:与青年对照组大鼠比较,中老年大鼠主动脉脯氨酸肽酶(PLD)显着下降,而胶原蛋白含量、Ⅰ型胶原 mRNA 和 MMP-2表达明显增高,益气升阳方药可以显着增高中老年大鼠主动脉 PLD 活性,降低胶原蛋白含量、Ⅰ型胶原 mRNA 和 MMP-2的表达:各组中老年大鼠主动脉 TIMP-1含量相对于青年对照组大鼠有降低趋势,用药后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中年老年大鼠对 Ach 引起的舒张作用相对于青年对照组大鼠有降低作用,而益气升阳方药则能显着增高中年大鼠舒张作用,对老年大鼠有增高趋势,但未至显着程度:各组大鼠对 NE 引起的收缩作用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引起增龄性动脉硬化的部分分子机制可能与动脉胶原含量、Ⅰ型胶原 mRNA 和 MMP-2的表达异常增高,PLD 活性异常下降有关,以致动脉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流变慢,对各器官组织供血量减少,功能减退。而益气升阳方药可以通过改善中老年大鼠主动脉胶原的异常代谢,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延缓衰老。

余海滨[10](2006)在《代谢安对代谢综合征老龄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脑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如肥胖、血脂紊乱,糖耐量异常、血压升高等在个体的聚集现象[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4]。老年人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已成为老年人群中的一种新的流行病。MS诸多危险因素聚集于一身,其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显然大于仅有一种危险因素的患者,而且,其致病理的效应,呈恶性循环地倍增。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认知功能减退及老年痴呆[5]等靶器官的损害的发生迅速增加,死亡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并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沉重的社会负担,对MS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医学领域重视和研究的热点[6]。关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重点在于对其心脑肾靶器官损伤的机理和治疗机制研究。目前,国内外积极开展了MS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特征研究,强调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性和防治措施,临床治疗尚无针对性干预措施。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有关病理生理方面有明确的疗效,强调辨证施治。但目前关于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及其靶器官损伤治疗研究少见报道,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较为薄弱。本课题拟在中药代谢安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临床特点的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探讨老龄代谢综合征大鼠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机制及中药代谢安对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目的1建立、评价符合临床特点的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为开展老年代谢综合征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提供可能。2通过对老龄代谢综合征大鼠神经元的凋亡、微血管新生,以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研究,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3评价中药代谢安对老龄大鼠代谢综合征防治疗效及其对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4从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炎症反应、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以及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方面,揭示中药代谢安保护老年大鼠代谢综合征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采用高脂高糖高盐复合饲料喂养, 16周时从模型动物的体重、Lee’s指数、体脂指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脂(TG、TC、LDL、HDL-C)和血压变化及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方面,建立并评价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2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代谢综合征大鼠神经元凋亡和微血管损伤变化,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变化。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代谢安对代谢综合征老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从代谢综合征大鼠神经元凋亡、微血管密度变化、神经元和微血管炎性反应(TNF-α、IL-6、NF-κB)、微血管基底膜变化(Ⅳ型胶原、MMP-9)方面,探索代谢安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益气升阳方药对大鼠动脉MMP-2及Ⅰ型胶原增龄性变化的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升阳方药对大鼠动脉MMP-2及Ⅰ型胶原增龄性变化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升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三、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
    四、病例选择标准
        (一) 病例纳入标准
        (二) 排除标准
        (三) 剔除和脱落标准
    五、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临床疗效评定
        (五) 统计学处理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临床疗效分析
        (三) 安全性检测
    七、讨论
        (一)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认识
        (二) 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认识
        (三) 调和营卫是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的重要治法
        1. 营卫与心肺的关系
        2. 营卫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四) 方药分析
        1. 升阳益心汤的药物组成和组方分析
        2. 现代药理研究
        (五) 升阳益心汤临床疗效分析
        1. 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Lee氏积分疗效评价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F和NT-proBNP疗效评价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疗效评价
        4.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评价
        (六) 安全性检测
        (七) 结论
        (八)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慢性心衰诊断标准
    附表2 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级)
    附表3 中医症状积分
    附表4 中医证候分级标准
    附表5 Lee氏心力衰竭症状评分标准
    附表6 心功能疗效评定标准
    附表7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致谢
发表论文

(2)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方证相关”研究进展
        前言
        1 方证相关的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
        2 方证相关的临床应用
        3 方证相关的实验探索
        4 方证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脾虚证与衰老相关的研究进展
        1 脾虚与衰老关系的中医学认识
        2 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3 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进展
        1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2 补中益气汤药理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一 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数据库及软件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立论背景及研究思路
    2 脾虚模型大鼠的衰老样变及其生物学表征
    3 脾虚证脑衰老样变的炎性损伤机制
    4 补中益气汤的抗衰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5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AMPK/mTOR通路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益气活血药人参三七川芎对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的体内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小鼠颈总动脉和胸主动脉血管衰老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糖尿病小鼠脑老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药延缓高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体外实验研究
    实验一 建立高糖诱导的HASMC衰老模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药对高糖诱导HASMC衰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4.2 研究的局限性
        4.3 对临床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2.2 盲法实施
        2.3 治疗方法
        2.4 试验过程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3.3 试验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证型分析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1.5 小结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2.4 小结
        3 结果分析
        3.1 试验结果分析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4 疗效机理分析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4.2 灸法作用
        4.3 药物作用
        4.4 穴位作用
        4.5 综合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5)益气升阳方调节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代谢及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饲料及药物
        1.1.3 试剂
    1.2 药膏制备
    1.3 造模、分组及给药
    1.4 血样采集及处理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血清TG、TC检测
        1.5.2 血清HDL-C、LDL-C检测
        1.5.3 血清MDA检测
        1.5.4 血清SOD检测
        1.5.5 血清MCP-1、TNF-α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apo E (-/-) 小鼠血脂的影响
    2.2对apo E (-/-) 小鼠血清MDA、SOD的影响
    2.3 对apo E (-/-) 小鼠血清TNF-α、MCP-1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6)益气活血中药通过外膜干预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与血管病变
    1 血管外膜的组成和作用
    2 AF在血管生理病理活动中的作用
    3 血管外膜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
    第一章 益气活血中药延缓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重构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气活血中药延缓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益气活血中药对ANG 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论文创新点
致谢
简历
附录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7)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及产后炎症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模型子宫复旧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3.2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子宫出血量的影响
        3.3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药物流产后子宫形态学影响
        3.4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的影响
        3.5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影响
        3.6 益气化瘀方对药流产后血清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
        3.7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蛋白表达的影响
        3.8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子宫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4. 结论
第二部分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子宫复旧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
        3.2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子宫出血量影响
        3.3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形态学
        3.4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孕酮、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
        3.5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3.6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产后炎症大鼠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蛋白表达的影响
        3.7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产后炎症大鼠子宫组织血管内MMP-9、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4.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子宫复旧不全的中医认识
    2. 子宫复旧不全的现代研究
        2.1 子宫复旧与子宫复旧不全的概念
        2.2 产褥期子宫复旧期间的生理变化
        2.3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生理病理机制
        2.3.1 胶原降解
        2.3.2 子宫内膜修复
    3. 模型的制作与气虚血瘀形成的关系
    4.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模型作用机理的探讨
        4.1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血液流变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4.2 益气化瘀方协调卵巢激素水平一致
        4.3 益气化瘀方对细胞毒性因子的影响
        4.4 益气化瘀方对血管收缩的影响
        4.5 益气化瘀方对胶原降解的影响
    5.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模型作用机理的探讨
        5.1 益气化瘀方对产后炎症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
        5.2 益气化瘀方对卵巢激素水平的调节
        5.3 益气化瘀方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调节
        5.4 益气化瘀方抑制炎症因子
        5.5 益气化瘀方对胶原降解调节
    6. 导师对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疗特点
    7. 益气化瘀方方药分析
    8. 益气化瘀方对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的治疗作用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与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8)桃核承气汤对蓄血证大鼠血管MMP-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研究
    一、桃核承气汤对蓄血证大鼠血管MMP-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造模材料
        3.药液制备
        4.主要试剂与仪器
        5.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附录

(10)代谢安对代谢综合征老龄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代谢综合征、慢性炎症反应与微血管损伤
    第二章 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第三章 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实验一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增龄因素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代谢综合征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炎性机反应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代谢安对代谢综合征老龄大鼠脑神经元及微血管损伤保护作用
        实验一 代谢安颗粒对老龄代谢综合征大鼠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代谢安对MS 老龄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益气升阳方药对大鼠动脉MMP-2及Ⅰ型胶原增龄性变化的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升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纪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D]. 朱昊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益气活血药延缓糖尿病血管衰老及其并发症心脑老化的机制研究[D]. 胡艳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益气升阳方调节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代谢及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J]. 姚领爱,夏花英,冯丹,张学礼,金国琴.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 [6]益气活血中药通过外膜干预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的中医证型特点研究[D]. 王洋.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7]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及产后炎症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实验研究[D]. 曾晶.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桃核承气汤对蓄血证大鼠血管MMP-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D]. 孙文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4)
  • [9]益气升阳方药延缓血管老化的实验研究[A]. 金国琴,徐品初,姚领爱,戴薇薇,张学礼.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 [10]代谢安对代谢综合征老龄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D]. 余海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糖尿病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健康论文 ampk论文

上一篇:油桃蔬菜阳光温室栽培技术总结
下一篇:羟基磷灰石义眼窝在眼眶整形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