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辉[1](2021)在《综合护理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情绪变化、膀胱痉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情绪变化、膀胱痉挛及护理满意度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60例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情绪、膀胱痉挛、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中排尿困难的概率为2例(6.67%),膀胱痉挛的概率为1例(3.33%),均低于对照组[9例(30.00%)、8例(26.67%)];护理后研究组中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种研究方案的差异较大,P <0.05。结论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排尿困难以及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闫凤霞[2](2021)在《责任制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痉挛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实施责任制护理,可减少患者膀胱痉挛与焦虑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叶梦梦,李洁[3](2021)在《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开展的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计92例,根据入组患者年份分组,其中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训练。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情况及术后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内发生膀胱痉挛次数(1.91±0.63)次,痉挛持续时间(0.23±0.11)h,术后24~48 h膀胱痉挛次数(1.57±0.54)次,痉挛持续时间(0.11±0.05)h;对照组术后24 h内膀胱痉挛次数(2.41±0.96)次,痉挛持续时间(0.43±0.20)h,术后24~48 h膀胱痉挛次数(2.13±0.81)次,痉挛持续时间(0.29±0.19)h,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64、6.0023、8.1564、7.5519,均P<0.05)。观察组膀胱冲洗液清亮时间[(2.04±0.56)d]和拔除尿管时间[(6.83±0.74)d]均短于对照组的膀胱冲洗液清亮时间[(2.52±1.11)d]和拔除尿管时间[(7.61±0.93)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46)明显低于对照组(10.87%,5/46),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6.329 1、7.492 1、3.801 7,均P<0.05)。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前术后应用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减少其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并且可以有效缩短膀胱痉挛的持续时间,不会对患者术后排尿产生不良影响,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推广运用具有一定价值。
李杰,李建芳,孙聪北[4](2021)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39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44例和非痉挛组95例,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及术后状况并分析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前列腺增生程度、不稳定性膀胱、焦虑抑郁情况、手术方式、导尿管气囊注水体积、继发性出血、冲洗液、引流管堵塞、尿路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定性膀胱、焦虑抑郁、手术方式、导尿管气囊注水体积、冲洗液、引流管堵塞、尿路感染是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较高且危险因素复杂多样,涉及不稳定性膀胱、焦虑抑郁、手术方式、尿管气囊注水体积、冲洗液、引流管堵塞、尿路感染等方面,因此,临床工作者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加强其心理干预,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
刘素梅,胡丽华,刘美娟[5](2019)在《综合护理模式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膀胱痉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膀胱痉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医院行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可降低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缩短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黄瑞娟[6](2019)在《以快优康复为导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1)以快优康复为导向,以循证护理为基础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并研究此路径在缩短患者住院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早期下床活动及减少膀胱痉挛等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2)研究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此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满意度。(3)与其他路径进行对比,探讨此路径广泛开展的可行性,为其他外科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方法(1)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然后阅读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泌尿外科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结合泌尿外科资深专家及护理专家等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对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治疗护理现状进行咨询及调研,根据二八定律找出重点改善环节及具体护理内容,参考循证到的快优康复措施,构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初稿。(2)根据专家的工作科室、职称、职务、工龄、学历等情况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小组,通过专家小组会议修订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循证依据及相关理论,对入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评价指标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情况做出标准性的建议,从而完善初稿,构建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终稿。(3)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18年4月-2018年12月以良性前列腺增生收住于内蒙古某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的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按照固定病室进行分组。对对照组TURP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干预组的TURP患者围手术期构建并实施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时血压情况、手术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将临床护理人员对快优康复护理路径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将新成立的快优康复护理路径与其他护理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对数据结果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进行描述;两组之间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指标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成立专家小组,对TURP患者快优康复具体护理内容发表建设性意见,经过预实验后,完善并建立最终的TURP患者围手术期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2)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大小、入院时IPSS评分、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与可能影响手术质量的相关因素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组患者基线可比。(3)干预组患者术后进水间为0.85±0.73h、进食时间为术后2.78±1.08h、冲洗所用时间为22.39±8.39h、初次下床时间为术后21.50±4.60h;对照组进水时间为术后3.88±0.83h、进食时间为术后7.07±4.10h、冲洗所用时间为29.13±8.45h、初次下床时间为术后29.81±8.04h。两组间术后进食水时间、冲洗时间、初次下床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疼痛程度,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术后6小时和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间术后6小时、术后第一次下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2小时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TURP术后有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TURP术后有2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目较对照组少。(6)干预组住院天数为7.12±2.08天,医疗费用为10074.99±1017.49元;对照组住院天数为11.45±2.73天,医疗费用为13233.45±1601.74元,两组TURP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花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护理人员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6.27±2.65,采取常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4.27±7.73,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对建立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中干预组出现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为:主要为患者基础疾病的复发、健康观念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未能按照正常快优康复护理路径进行。结论(1)快优康复导向下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2)快优康复理念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前后体温下降的幅度,有助于维持TURP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的稳定。(3)快优康复理念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使患者手术前后血压波动幅度降低,有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4)快优康复理念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能够减少膀胱痉挛及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康复。(5)快优康复理念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花费。(6)快优康复理念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
钱越,申添名,朱菊华[7](2019)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循证护理对预防膀胱痉挛的作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前列腺电切术后循证护理对预防膀胱痉挛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实施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痉挛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组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8.00%)显着低于对照组(27.00%)(P<0.05);循证组的膀胱痉挛相关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显着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膀胱痉挛进行预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同时能够大力优化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吴云鸿,金荷莲,李丁[8](2018)在《护理管理应用于膀胱痉挛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PDCA循环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PDCA循环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镇痛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60 h疼痛持续时间、痉挛性疼痛次数、膀胱内压、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拔尿管时间、尿转清时间、镇痛液使用量、住院天数、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患者中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促进其术后恢复, 提高护理总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家伟,徐雪利,闫瑞娟[9](2018)在《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对82例患者进行尿道前列腺电切的诊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观察组常见并发症原因。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电外科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可显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陶慧[10](2018)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两种尿管牵引方法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两种牵引气囊导尿管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为寻求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的尿管牵引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标准纳入2017年07月~2018年7月期间的80例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行TURP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均立即行尿管牵引。按住院期间尿管牵引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甲组腹股沟区牵引法(40例)和乙组橡皮筋牵引法(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由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由同一医生完成TURP;冲洗液的类型、速度和用药在术中术后均相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膀胱痉挛症状评分表评分(BSSS)来量化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程度;各自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4个时间段(术后6h内、术后6h~12h内、术后12h~18h内、术后18h~24h内)膀胱冲洗液中的平均红细胞计数比较牵拉后止血效果;比较相关并发症(尿道外口压迫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红)的发生率;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长、切除前列腺组织的重量、冲洗液的总用量、术后膀胱冲洗液转清亮的时间及术后住院总天数,最后进行两组数据的差异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橡皮筋法在术后焦虑和膀胱痉挛程度优于腹股沟区法;2.腹股沟区法和橡皮筋法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均随时间过渡逐渐减少,差异有可比性(P<0.05);3.橡皮筋法患者在术后24h内的4个时间段内,冲洗液中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腹股沟区,差异有可比性(P<0.05);4.橡皮筋法患者的膀胱冲洗液的总用量及术后住院总天数均较腹股沟区法少(P<0.05),术后膀胱冲洗液转清亮的时间较腹股沟区短(P<0.05);5.并发症中尿道外口压迫性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及压疮(压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表明术后24小时橡皮筋牵引尿管法具有舒适度高,并发症少,有效减少TURP术后出血。2、本研究表明TURP术后应用橡皮筋牵引尿管法可使膀胱冲洗液的用量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值得在TURP术后推广应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评价指标 |
| 1.3.1 护理满意度 |
| 1.3.2 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 |
| 1.3.3 排尿困难以及膀胱痉挛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 |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结果对比 |
| 2.3 两组患者排尿困难以及膀胱痉挛发生率对比 |
| 3 讨论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调查对象 |
| 1.2 调查方法 |
| 1.2.1 资料收集 |
| 1.3 评价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术前基本状况比较 |
| 2.2 两组手术状况比较 |
| 2.3 两组术后状况比较 |
| 2.4 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临床评价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时间、SAS评分比较 |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TURP 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构建 |
| 准备阶段 |
| 以快优康复为导向TURP[临床护理路径初步构建与专家咨询 |
| 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的理论培训 |
| 临床预实验 |
| 第二部分 TURP 快优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
| 对象与方法 |
| 研究结果 |
| 讨论与分析 |
| 结论 |
|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缩略语表 |
| 附录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个人简历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对照组 |
| 1.2.2 循证组 |
| 1.2.2.1 明确组织机构和护理计划 |
| 1.2.2.2 分析原因 |
| 1.2.2.3 循证护理具体措施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 |
| 2.2 两组的膀胱痉挛相关指标比较 |
|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3.1 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不良影响 |
| 3.2 前列腺电切术后循证护理的措施对膀胱痉挛的预防作用 |
| 4 小结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3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 |
| 3.1 膀胱痉挛 |
| 3.2 暂时性尿失禁 |
| 3.3 尿路感染 |
| 3.4 出血 |
| 4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前言 |
|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
| 1.2 研究目的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 2.1 临床资料 |
|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 2.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 2.4 观察指标 |
| 2.5 统计分析 |
| 2.6 质量控制 |
| 第三章 技术路线 |
| 第四章 结果 |
|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
| 4.2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
| 4.3 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液平均红细胞计数的比较 |
| 4.4 两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SAS、BSSS比较 |
| 4.5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
| 第五章 讨论 |
| 5.1 患者TURP术后出血与情绪及膀胱痉挛的相关性 |
| 5.2 不同尿管牵引方式对TURP术后焦虑情绪及膀胱痉挛的影响 |
| 5.3 不同尿管牵引方式对TURP术后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
| 5.4 不同尿管牵引方式对TUR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
| 5.5 临床体会 |
| 5.6 创新与不足 |
| 第六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1 |
| 附录2 |
| 附录3 |
| 附录4 |
| 附录5 |
| 英文缩略词表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