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五种理论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科学与宗教关系五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清,赵晓锋[1](2020)在《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质》文中认为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阐明了宗教关系的内涵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诸多关系,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教分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观点。新时代宗教关系论体现了人民立场、问题意识、实践导向、历史思维和世界眼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蒲长春[2](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处理宗教问题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在中国进入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有必要回顾、整理这一历程,总结其理论创新成果。

董小琴,熊运高[3](2018)在《简析习近平宗教观的基本内涵》文中提出习近平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的产物。习近平宗教观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了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宗教适应观、宗教管理观、宗教统战观等方面。习近平宗教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助于推动宗教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爱丽菲娅[4](2016)在《《福乐智慧》中的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公元十一世纪我国历史上喀喇汗王朝时期,用回鹘语写成的一部长诗。长诗共有一万三千二百九十行,由八十五章正文和三个副篇组成。书中共有四位主人公即国王日出、大臣月圆、大臣之子贤明、隐士觉醒,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及辩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智慧与知识、法治与公正、道德与宗教、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思想。作品所阐述的治国理念、宗教观念和人际相处之道,对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法制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关系的协调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福乐智慧》这部着作内容中所提供的信息资料来看,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出生于喀喇汗国前首都,后来成为该王朝主要城市之一的巴拉萨衮。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经历了喀喇汗国最为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一段十分不稳定的时期。诗人在公元1069—1070年之问,大约在他50岁时,依借远大的理想和灵感为动力,在喀什葛尔完成了着名长诗《福乐智慧》的写作,并保存了几年,进行了多次的修订之后,将此巨着郑重地献给了桃花石·布格拉·喀喇汗·艾布·阿里·哈山,即哈山·布格拉汗。布格拉汗阅读了诗人的这部长诗之后,赐予了诗人"Has hajip(哈斯·哈吉甫,即御前侍臣)”的官衔(称号),同时邀请他来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福乐智慧》不仅体现了维吾尔族的宗教观、民族观、治国观及处世之道,同时也反映了喀喇汉王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状况、民族民俗特点、文化艺术水平。对于《福乐智慧》的研究,有从历史背景角度出发的,如对作者生平、喀喇汗王朝政治背景的研究;也有从法制、法学角度出发的,如对国王的治国观、法治观的研究;有从维吾尔古典文学角度出发的,如对《福乐智慧》中诗歌的阿鲁孜韵律,鲁拜体,玛纳斯维体的研究。有从宗教角度出发的,如对维吾尔族历史进程中各时期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研究。也有从教育角度出发,对《福乐智慧》中家庭教育观、育儿观的研究。对《福乐智慧》的研究层面非常广泛,但是目前对于书中体现的民族观和宗教观的研究并不深入,可以说此方面的研究处于短板。本文通过对《福乐智慧》的研究,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观、宗教观,从民族理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福乐智慧》,这也对《福乐智慧》的研究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福乐智慧》的研究范围。文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研究分析《福乐智慧》产生的社会背景,包含喀喇汗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背景;介绍《福乐智慧》的主要内容,论述作者关于“法治与公正”、“智慧与知识”、“现世与来生”以及“道德品质”的观点,关于《福乐智慧》产生的影响;以及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历史生平,作者的历史地位。第二章研究分析《福乐智慧》的民族观,其中包括喀喇汉王朝的民族构成;通过对维吾尔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和谐交融、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和谐交融,来分析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并且具体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各民族相处之道;通过以上的研究,提出有关民族理论的相关民族政策以及建议。第三章研究分析《福乐智慧》的宗教观,首先介绍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概况,分析维吾尔族在各历史阶段的宗教信仰;其次具体分析《福乐智慧》中体现的宗教观;通过以上的研究,具体提出相关民族理论的宗教政策。力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福乐智慧》的民族观、宗教观、两个方面的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了解维吾尔文化,维吾尔处世哲学,为今天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钟淳[5](2013)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特色探析》文中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与发展,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把对宗教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世界宗教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中国宗教问题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宗教关系作为我国政治和社会领域“五大关系”之一,如何处理宗教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对其基本特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宗教本质观、宗教历史观、宗教价值观和宗教适应观。宗教本质观提出宗教的世界观是有神论的,它作为一种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历史观提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复杂的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将长期存在,我们要遵循宗教发展的规律;宗教价值观认为宗教对社会具有双重作用,我们要发挥其优势,规避其缺点;宗教适应观揭示了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涵和途径,明确了相适应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综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特色主要包括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注重理论创新和理论应用体现了其理论特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依据我国宗教状况的历史变化和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宗教工作体现了其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则主要从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民族宗教关系的和谐两方面来阐述。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特色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宗教工作,具体来说,通过在宗教工作中深化和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强化其理论特色;强化时代特色的途径则是通过围绕新时期新阶段宗教状况创新宗教工作和围绕新时期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宗教工作;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合和正确处理宗教工作中的民族宗教关系来强化其民族特色。

加米拉·热合木吐拉[6](20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宗教观和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对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唯物地、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和谐的宗教关系,共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问题。我国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形成发展过程、内容建构、意义及其在发展中应坚持的原则四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进行论述。首先,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和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系统的概括;再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容建构进行了分析整理;最后,主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意义及其在今后发展中应坚持的原则,力求能够客观地对待国内的宗教现实,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吴星辰[7](2013)在《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文中提出十八大是我国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主动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相适应,对于爱国宗教团体的自身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为重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仅应加强爱国宗教团体自身的建设,也应积极探索发挥积极作用的新途径,凝智聚力,尽职履责,更加自觉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齐晓飞[8](2011)在《关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在同一时间点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积极作用论",不会是偶然的。对此本文提出三点思考:一是"积极作用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二是怎样对宗教作定义性理解?三是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季相林[9](2008)在《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马休斯的哲学思想、莱纳赫的历史观以及迪昂的科学思想史思想是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而“人类思想的统一性”信念则是其主要支撑。柯瓦雷以这一信念为基础,结合科学发展的具体史实深入开展科学哲学的研究,在科学本质、科学进步以及科学革命等问题上提出了科学是“通往真理的旅程”,科学进步表现为对于真理的无止境的探求,“思想实验”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革命是一种观念上的漫长变革过程等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科学哲学思想体系。柯瓦雷的科学哲学思想直接促成了逻辑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的转变,对于我国科学哲学的建构与发展、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杨合理[10](2008)在《宗教法制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文中认为作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乃至今天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宗教法制建设。宗教法制对于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权、实现于社会和谐、我国与国际的友好交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与宗教关系五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与宗教关系五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的历史方位
    1.从党的宗教工作历史来把握宗教关系
    2.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把握宗教关系
    3.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格局中来把握宗教关系
二、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的理论内涵
    1.党和政府与宗教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教分离,促进政教团结合作
    2.社会与宗教关系——引导宗教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国内不同宗教关系——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促进教际关系和谐
    4.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的理论特质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
    4.坚持历史思维和世界眼光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3)简析习近平宗教观的基本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宗教本质观
二、宗教价值观
三、宗教历史观
四、宗教适应观
五、宗教管理观
六、宗教统战观

(4)《福乐智慧》中的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相关动态
        (一) 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的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预期目标
第一章 《福乐智慧》形成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福乐智慧》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经济背景
        四、民族背景
    第二节 《福乐智慧》的作者生平
        一、作者生活经历
        二、作者历史地位
    第三节:《福乐智慧》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一、《福乐智慧》的主要内容
        二、《福乐智慧》的影响
第二章 《福乐智慧》的民族观
    第一节 喀喇汗王朝的民族构成
        一、样磨
        二、突骑施
        三、处月
        四、古斯
        五、回鹘
        六、粟特
        七、葛逻禄
    第二节 《福乐智慧》中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
        一、《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共处的果实
        二、《福乐智慧》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的果实
        三、《福乐智慧》是突厥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的果实
    第三节 《福乐智慧》中各民族之间的相处之道
        一、平等、尊重、包容的人际交往
        二、提倡“仁爱”的人际交往
        三、进行人际交往以“诚信”为准则
        四、进行人际交往以“公正”为前提条件
    第四节 若干启示
        一、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离不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
        二、促进民族发展,必须要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章 《福乐智慧》的宗教观
    第一节 喀喇汗王朝的宗教状况
    第二节 穆斯林的处世之道
        一、无知识的礼拜、修行是徒劳的
        二、完满的修行,应当以奉献社会为前提
        三、在信仰中坚守中道
    第三节 若干启示
        一、正确看待宗教与宗教问题
        二、处理宗教问题需认清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三、处理新疆宗教问题需坚持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特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
    五、 本课题的特色之处
第一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过程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内容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适应观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特色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特色
        一、 注重理论创新:从宗教本质观到宗教适应观
        二、 注重理论应用:从宗教观到宗教工作政策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时代特色
        一、 依据我国宗教状况的历史变化而与时俱进
        二、 依据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展开宗教工作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民族特色
        一、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二、 凸显民族宗教关系的和谐
第三章 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特色的途径
    第一节 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特色的根本途径
        一、 宗教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 加强宗教工作是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特色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特色的具体途径
        一、 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特色的途径
        二、 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代特色的途径
        三、 强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民族特色的途径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 选题研究现状
    三、 选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 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 关于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 列宁主义的宗教观
        (一) 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 关于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三、 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宗教观
        (二)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宗教观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 邓小平理论的宗教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阶段
        (一)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二)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系统阐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成熟阶段
        (一) 对宗教问题基本理论的认识
        (二) 宗教社会作用的双重性
        (三) 处理宗教问题基本方针政策的创新
    三、 新世纪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深化
        (一) 十六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的新发展
        (二) 十七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方针得以进一步深化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内容建构
    一、 中共中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要点的简明概括
        (一) 党中央于 1994 年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概括
        (二) 党中央于 2001 年进行的第二次理论概括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理论框架
        (一) 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
        (二) 当代中国宗教“五性”论
        (三) 关于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意义及其在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意义
    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打牢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思想基础
二、以自身建设为基础, 继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 政治上团结合作, 信仰上互相尊重。
    2. 强化爱国宗教团体培训, 提高教职人员素质。
三、对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1.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对宗教工作的宣传。
    2.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充实基层宗教事务部门力量。
    3.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解决好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房产问题。
    4.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积极推进引领宗教健康发展的文化建设。
    5.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推动反邪教工作新发展。

(8)关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思考一:“积极作用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1、“鸦片论”所持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积极作用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思考二:怎样对宗教作定义性理解?
    1、从缪勒之说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
    2、从“五性说”到“三性说”
思考三: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1、贯彻基本方针以求有力政治保障
    2、探索发挥积极作用的多元路径
    3、注意把握政策界限

(9)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导论
第1章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1.1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
    1.2 马休斯的哲学思想和莱纳赫的历史观
    1.3 迪昂的科学思想史思想
第2章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的信念支撑
    2.1 人类思想的统一性信念
    2.2 科学与宗教相互渗透
    2.3 对有关质疑的回应
第3章 科学本质与科学进步
    3.1 科学是通往真理的旅程
    3.2 科学进步表现为对于真理的无止境的探求
    3.3 科学的成功与失败同等重要
第4章 科学的“思想实验”与科学革命
    4.1 “思想实验”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的建构
    4.2 科学革命是一种观念上的漫长变革过程
第5章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哲学的转向
    5.1 逻辑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观
    5.2 历史主义的崛起
第6章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启示
    6.1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
    6.2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10)宗教法制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宗教发展史证明, 宗教需要进行依法管理
2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3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 有利于党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4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 有利于同非法宗教活动及邪教等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 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6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科学与宗教关系五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宗教关系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质[J]. 王月清,赵晓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J]. 蒲长春. 中国宗教, 2019(06)
  • [3]简析习近平宗教观的基本内涵[J]. 董小琴,熊运高.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6)
  • [4]《福乐智慧》中的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D]. 爱丽菲娅.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8)
  • [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特色探析[D]. 钟淳. 吉首大学, 2013(03)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研究[D]. 加米拉·热合木吐拉.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7]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J]. 吴星辰.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1)
  • [8]关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思考[J]. 齐晓飞. 世界宗教文化, 2011(01)
  • [9]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 季相林. 吉林大学, 2008(07)
  • [10]宗教法制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中的作用[J]. 杨合理.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科学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下一篇:农药三唑磷和杀虫剂对小鼠的联合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