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马连枣育苗技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马莲水枣育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林[1](2018)在《河北省枣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枣树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位居干果年产值第一。河北省是产枣大省,在全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栽种面积、产量、品种数量都处于前列,尤其是河北沧州地区,是金丝小枣的主要种植基地,而且拥有全国最大的枣交易市场,是商品枣生产、加工、流通、贮藏基地。在河北太行山区、环渤海盐碱区,枣产品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枣产业的发展对河北省产业扶贫、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河北省枣生产大省地位的受到新疆、山西等地区的冲击,河北省枣生产发展面临着形势严峻的竞争压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河北省枣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河北省枣的生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枣生产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河北省枣生产发展的现状,纵向对河北省枣产量、面积、单产的变动趋势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全国及其主产省的枣产量、面积、单产等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分析与其他省份枣生产异同的原因,指出河北和其它主产省份存在的差异,发现不同主产省份枣生产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构建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北省枣生产比较优势与其他水果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从成本收益方面分析枣成本构成及收益状况。对影响河北省枣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对产量的关联度,运用AHP对各个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分析。最后针对河北省枣生产存在的问题,对河北省枣生产发展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发现:我省枣无论干重、鲜重和种植面积均在全国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新疆,而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主产省份比较中低于新疆单产水平;河北省枣的成本收益中物质消耗占主要部分,物质成本较高,但呈逐年降低趋势;河北省枣价格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河北省枣与主要水果相比,在部分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且具有差异性;发现农用机械总动力和枣的生产价格和产量的关联度最强;运用AHP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市场竞争、自然因素对枣的生产影响最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河北省枣与其他主要水果作物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AHP方法对河北省枣生产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准确找出了枣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河北省枣生产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陈聪[2](2016)在《《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与2012年版农业词语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运用对比、计量统计、描写与分析的方法对1978年版与201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农业词语进行收释的对比研究。描写两版词典在农业词语的收词、义项、释文、异名同实词语的收录上的差异与变化趋势,分析这些变化的特点与原因。本文分四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对两版词典收录农业词语的差异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经过统计得出,收录农业词语数量的变化是增少删多,在意义内容和词性方面分别以生物名称词语和名词、动词为主。2012年版词典增加和删减的农业词语来源于:新旧农业词语、标<方>农业词语、专科术语和其他农业词语。通过考察两版词典收词所遵循的原则的差异可知,2012年版更追求收词的价值性、系统性、封闭性。第二章对两版词典农业词语义项的差异进行了描写与分析。义项的增加、删减和分合一方面反映出了农业词语词义的发展、淡出与稳定,另一方面是对已有词典标准和体例的遵循,或对不当之处的修正。第三章对两版词典农业词语释文的差异进行了描写与分析。把两版词典农业词语释文上的差异归入对释义原则遵循的差异上,包括客观性原则、简化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完备性原则,释文调整就是在这四个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增、删、改。第四章对两版词典农业词语标明的异名同实词语收录的差异进行了描写与分析。首先,通过数量统计得出,词典对农业词语异名同实词语的收录变化是增少删多。然后对2012年版增加、删减、更改的异名同实词语进行具体描写。最后对两版词典增删改的农业词语异名同实词语进行考察,发现2012年版在收录时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价值性。

刘孟军,王玖瑞,刘平,林敏娟,肖京,刘志国,孙学超[3](2014)在《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在枣树杂交育种中,因其花朵很小去雄难、坐果率低、胚败育严重,常规人工授粉杂种得率通常只有万分之一左右,致使杂交育种长期徘徊不前,至今未有人工杂交枣新品种问世。作者历时10余年,以解决去雄难和胚败育严重两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在系统研究枣树不同种质结实特性和花粉育性并攻克幼胚挽救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高效技术体系,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人工控制杂交,成功获得了2个组合的211个杂种后代。从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免去雄控制杂交、授粉方法、胚培养及杂种的分子标记鉴定等方面提出了枣树杂交育种的设计方案与实现途径。并对今后枣树杂交育种的攻关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邹天福[4](2006)在《甘肃枣树资源评价与引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枣树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枣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栽植,收益早,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脱贫治富的经济型树种。我国枣树资源丰富,在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育过程中,形成了用于鲜食、制干、加工的许多优良品种。但是,任何一个良种都存在生态适应性的问题,品种的适应性包括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反映在品种本身即其抗性、产量和品质的表达能力。为了查清甘肃省枣树品种资源,促进枣产业的发展,我们对甘肃枣树主要产区的枣树资源、栽培管理、枣果加工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从国内引进枣树品种在甘肃省半干旱地区进行栽培试验,通过枣树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结实率等表现,筛选出适应该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甘肃省地形狭长,气候类型多样,枣树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优良的乡土枣树品种。作者和其他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访问技术人员和农户,对甘肃省的枣树资源进行了评价,划分了甘肃4个枣树主要产区和主栽品种,总结了甘肃省20多个主要枣树品种特性和最适宜的栽培范围。在甘肃半干旱地区进行了枣树引种试验,引进国内39个枣树品种(品系)进行栽培试验,详细观察和记录了各品种的生长表现。通过分析和比较,初步提出了适宜甘肃省半干旱地区的靖远县可以栽培成活的枣树品种13个。鲜食品种可以选用晋矮3号、蜂蜜罐、粘化冬枣等,鲜食、制干兼用品种可以选用宁夏圆枣、靖远小口枣、骏枣、晋枣、陕抗1号、鸣山大枣等,制干品种可以选用金丝4号、临泽小枣、民勤小枣、靖远圆枣等。结合引种试验,对靖远县枣树发展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枣树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通过布设相关试验和参考其他研究人员的成果,总结提出了甘肃省枣树栽培技术规程。提出了不同枣树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即密植枣园建园技术、枣粮间作技术、生态枣园栽培技术。从不同枣园的枣树品种选择、建园地点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描述。通过对国内和甘肃省枣树主产区枣粮间作模式调查和分析,总结出适宜枣粮间作甘肃实际的枣粮间作的最佳模式,提出了枣粮间作的行向布置、枣树品种选择、间作物选择的原则和甘肃各地不同的间作物品种,认为小麦、油菜、豆类是枣粮间作的最佳作物。

来锡福[5](2004)在《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优质丰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的引种栽培和多年的观测研究,筛选出适合干旱荒漠地区栽培的品种,并对部分品种进行了组织培养、扦插(绿枝插和根插)、嫁接等苗木繁育技术的系统研究,对枣树在干旱荒漠地区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施肥、密度、保花保果、病虫防治、保水等多项配套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品种筛选:通过对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建立的枣树品种园内216个品种的定性观察,选择表现较为良好的70多个枣树品种进行观察记载,对植株的生长发育、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丰产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干旱荒漠地区栽培的品种20个,其中:适宜该区农田林网栽培的品种(主要是小枣类制干品种)有:耙齿枣、板枣、陕西笨枣、临泽小枣、山东躺枣、双瓣枣、(民勤圆枣)。适宜该区密植丰产园栽培的品种(主要是鲜食品种)有:山西梨枣、长白铃枣、油福水枣、淑浦鸡蛋枣。鲜食制干兼用品种有:鸣山大枣、孔府酥脆枣、山东梨枣、骏枣、山东大脆、圆梨枣。适宜该区栽培的观赏兼用品种有:龙枣、茶壶枣、磨盘枣。加工品种有:晋枣。2.枣苗组织培养等快繁技术研究:对民勤园枣离体快繁的若干因素分析研究,选出了最适其离体快繁的外植体—早春水培的嫩枝茎段,启动培养基为H94+IBA0.1mg/L+NG15mg/L的固体培养基中加H66营养液的固液两相培养。继代培养基为H66+NG20mg/L+IBA0.1mg/L,继代培养30天,平均增值系数为4。生根培养基为H94+NG3~8mg/L+IAB0.1mg/L,生根率为90%。在组织培养室内培养20天后,置于日光温室再培养10天左右,然后打开瓶塞炼苗3~4天,用青河沙过渡移栽法移栽,成活率可达96%。以组培苗为母株,根插和绿枝扦插都较易成活,掘苗地中残留根系直径在0.3cm以上的,不用任何生根剂处理,扦插生根率就达95.5%;绿枝扦插用500 mg/L IBA蘸浆扦插,生根率达96.5%;其它枣树品种以大田母株枝条(非组培苗)为材料采集的绿枝用700~900 mg/L IBA蘸浆扦插,生根率达85.3%。并利用酸枣实生苗或用本砧苗嫁接获得所需品种的苗木,总结出“鲜、平、准、紧、快、湿”为技术要点的“六字”要领嫁接(皮下接)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干旱荒漠地区枣树苗木繁育的综合配套技术。3.枣树丰产栽培技术研究:(1)对枣树早期栽培采用了不同密度、施肥量,研究其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荒漠地区,采用密植栽培、增加施肥量是实现枣树早期丰产和显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早期栽植的适宜密度是每公顷3333~6666株。密植栽培第五年,平均每公顷产鲜枣6190kg,最高每公顷可达11800kg。较为适宜的施肥量是二年生枣树,株施纯磷20~27g,纯氮40~45g;三年生枣树,株施纯磷40~50g,纯氮81~110g;四至五年生枣树,株施纯磷61~91g,纯氮123~182g。(2)干旱荒漠地区保水栽培研究表明:对干旱荒漠地区枣园进行地面覆盖,可明显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从而促进枣树的生长。覆盖以地面覆盖麦草最好,其次为覆盖带状地膜,土壤水分量比对照高50%、54%,新梢生长量比对照高31.3cm、21.6cm。因此地面覆盖是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保水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3)人工提高枣树座果率研究表明:喷施不同生物激素及微量元素,均能提高枣树座果率,且着色时间早,有利于枣树丰产,激素以15 mg/L的赤霉素最高枣树座果率是对照的3.286倍;微量元素以0.3%的钼酸钠最高,座果率是对照的2.74倍。(4)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表明:枣树主要病虫害有枣瘿螨、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枣疯病、枣锈病等,尤其是枣瘿螨、枣疯病为害常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枣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拨点除源的办法彻底清除病株;枣瘿螨在枣树萌芽前喷5OBe的石硫合剂,萌芽后展叶初期,及时喷0.3—0.5OBe的石硫合剂,防治效果最佳。(5)找出了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优质丰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有:水分、温度(极限最低温度、≥10℃积温)、湿度、海拔高度是枣树丰产栽培的主要气候环境限制因素。(6)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优质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4.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评价结果:通过多项研究综合评价分析认为:优良的品种、优质的苗木、是枣树丰产栽培的基础,比较良好的土壤环境是枣树生长的载体,海拔高度、湿度和温度则是枣树丰产的主要环境、气候条件,充足的水分和适量养分是保证枣树丰产的物质条件,病虫害的及时防治和保花保果是枣树丰产的必须保证。

武德站,孙春媚[6](2002)在《马莲水枣育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马莲小枣是我县的特产,个大小介于大枣和小枣中间,肉质致密酥脆,酸甜适口,风味上乘,鲜果含糖量高达38.9%。用手掰开时,可拉出黄色金丝。。树体稍大,长势偏旺,适应性强,耐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稳产高产。 1、砧木的选择适宜的砧木有本砧和酸枣。以2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孙浩元[7](2001)在《中国枣树优良品种资源的保存、繁殖技术及毛叶枣引种研究》文中指出1.为了有效保存和利用现有的中国枣优良品种资源,本文在对枣主要分布区进行气候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枣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繁殖技术研究。共收集了枣主要分布区内40个样点的13个地理、气候因子资料,应用主成分分析然后根据主成分得分值进行聚类的方法,将我国枣主要分布区划分为4个气候区和3个气候亚区。在气候区划的基础上,从各个气候区内共筛选70余个优良品种,根据DNA指纹图谱鉴定结果,最终选定65个品种用于建园。该65个品种分别来自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13个省、市和自治区,分别属于不同的枣分布气候区。所收集的品种基本上包括了各个枣分布区的优良品种,在树体特性、物候期、果形、果品质、抗性、适生气候区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对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位于北京市南郊的大兴县黄垡苗圃建立了枣树优良品种对比试验园。该试验园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5株小区,全园总面积为2hm2。该试验园可以不断推出优良新品种、开展常规与非常规育种和大量繁育良种苗木,具有长期保存和利用价值。与其他枣树资源收集圃和试验园相比,本试验园是目前是国内外规模最大、最完整和正规的品种对比试验园,在枣树的资源保存和枣树育种研究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对部分优良品种包括桐柏大枣、赞皇大枣和苹果枣进行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筛选了适合桐柏大枣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条件,其启动、分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BA1.0mg·L-1+IBA0.01~0.1 mg·L-1;MS+BA1.5 mg·L-1+IBA0.5 mg·L-1+GA0.5 mg·L-1和1/2MS+BA0.01 mg·L-1+IBA2.0 mg·L-1+IAA0.5 mg·L-1,提出桐柏大枣快速繁殖的方案。同时筛选了较适合赞皇大枣和苹果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除组织培养以外,还以金丝小枣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扦插繁殖,对影响枣树扦插繁殖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幼化(复壮)和成年枣树嫩枝插条经NAA处理后的变化发现,幼化插条在扦插后9d内源IAA含量达到最高值;成年插条内源IAA含量升高,但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扦插后第9d、12d,前者的ABA含量低于后者,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幼化插条的过氧化物酶活性、IAA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成年插条。扦插后,二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也产生了差异。 3.本文对毛叶枣在枣属植物中的分类学地位、适应性、引种适宜气候区域的选择以及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用支序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我国枣属植物13个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形态比较和分析,选取27个与系统发育关系密切的性状、66个性状状态,用Hennig86(1.5)程序进行计算,最后获得1个最简约树(L=152,CI=60,RI=71),形成了枣属种间系统关系树图。把我国13种枣属植物分为4大类群,其中大果枣(Z.

二、马莲水枣育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莲水枣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枣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1.5.1 枣的概念界定
        1.5.2 产业概念界定
        1.5.3 特色产业概念界定
    1.6 研究的理论依据
        1.6.1 资源禀赋理论
        1.6.2 比较优势理论
        1.6.3 竞争优势理论
2 河北省枣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2.1 河北省枣生产规模及变动趋势分析
        2.1.1 产量变动分析
        2.1.2 面积变动分析
        2.1.3 单产变动分析
    2.2 河北省枣与其他主要水果比较优势分析
        2.2.1 比较优势相关测算指标
        2.2.2 河北省枣比较优势分析
    2.3 河北省枣在全国的生产地位
        2.3.1 种植面积及单产与全国比较分析
        2.3.2 产量与全国比较分析
        2.3.3 枣主产省份产量对比
        2.3.4 枣主产省份种植面积对比
        2.3.5 枣主产省单产状况对比
    2.4 河北省枣空间布局及品种分析
        2.4.1 河北省枣生产区域布局
        2.4.2 河北省枣生产集中度
        2.4.3 河北省枣品种及品质分析
    2.5 河北省枣生产市场条件
    2.6 河北省枣生产存在的问题
        2.6.1 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有待提升
        2.6.2 单产产量偏低,生产布局不合理
        2.6.3 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规模化生产进度缓慢
        2.6.4 生产管理和组织程度较低
        2.6.5 深加工发展缓慢,缺乏相应的人才
        2.6.6 其他主产省份大枣产业的竞争威胁
3 河北省枣生产成本收益变化及比较分析
    3.1 河北省枣生产成本变动分析
        3.1.1 河北省枣生产成本构成分析
        3.1.2 河北省枣产值分析
    3.2 河北省枣生产收益变动分析
        3.2.1 河北省枣成本收益分析
        3.2.2 河北省枣与其他主要水果收益比较分析
    3.3 河北省枣价格变动分析
        3.3.1 枣价格变动分析
        3.3.2 河北省枣与其他主产省份价格比较分析
4 河北省枣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4.1 河北省枣生产的影响因素
        4.1.1 外部环境因素
        4.1.2 内部因素
    4.2 河北省枣生产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
        4.2.1 关联度方法概述
        4.2.2 计算河北省枣生产关联度
        4.2.3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4.3 河北省枣生产影响因素AHP分析
        4.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和选取
        4.3.3 评价的程序与操作方法
        4.3.4 一致性检验结果
        4.3.5 结果分析
5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强化政府职能,政策引领产业发展
        5.2.2 推行产业化生产,提高枣品质
        5.2.3 加强科学技术推广,提高枣规模标准化生产
        5.2.4 借鉴其他省先进生产经验
        5.2.5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与2012年版农业词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两版词典农业词语收词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两版词典农业词语收词数量变化
        一、农业词语收录变化数量统计
        二、增删的农业词语概貌
    第二节 两版词典农业词语收词原则考察
        一、价值性原则的考察
        二、系统性原则的考察
        三、封闭性原则的考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两版词典农业词语义项对比研究
    第一节 义项的增加
        一、增加新义义项
        二、增补已有意义的义项
    第二节 义项的删减
        一、普通话词义系统的边缘义项
        二、同名异实义项
        三、同体同名义项
        四、不常用义项
        五、编纂或印刷失误义项
    第三节 义项的分合
        一、条目内部义项的分合
        二、相关条目分合引起义项的分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版词典农业词语释文对比研究
    第一节 释义的客观性
        一、立场客观
        二、释义准确
    第二节 释义的简化性
        一、简化释义语言
        二、简化释义内容
        三、简化释义词汇
    第三节 释义的系统性
        一、统一释义模式
        二、统一释义语言
    第四节 释义的完备性
        一、增补种差
        二、增补泛指义、象征义等
        三、增补知识附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版词典农业词语异名同实词语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两版词典异名同实词语收录数量变化
        一、异名同实词语收录变化数量统计
        二、增删的异名同实词语概貌
        三、更改的异名同实词语概貌
    第二节 两版词典异名同实词语收录特点考察
        一、科学性的考察
        二、规范性的考察
        三、价值性的考察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枣树杂交育种的瓶颈问题
2 枣树杂交育种的目标体系
    2.1 共性目标
    2.2 不同用途品种的个性化育种目标
3 枣树杂交育种的技术体系
    3.1 杂交亲本的选配方案
        3.1.1 种间杂交
        3.1.2 种内杂交
    3.2 免去雄控制杂交的实现途径
    3.3 控制杂交的授粉方法
    3.4 杂种后代的获得
    3.5 杂种后代的鉴定
4 枣树杂交育种的实例
5 枣树杂交育种展望

(4)甘肃枣树资源评价与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枣树研究和产业化现状
    1.2 甘肃省枣树研究和产业化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源评价方法
        2.2.2 引种试验方法
        2.2.3 枣树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甘肃枣树资源评价结果与讨论
        3.1.1 甘肃枣树的地理分布
        3.1.2 甘肃省枣资源评价
        3.1.3 部分枣树果实成分测定
        3.1.4 甘肃省红枣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2 枣树引种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3.2.1 保存率
        3.2.2 物候期
        3.2.3 生长量和结实力
        3.2.4 小结
    3.3 枣树栽培技术研究
        3.3.1 苗木培育技术
        3.3.2 栽培管理技术
        3.3.3 生态枣园栽培技术
        3.3.4 密植枣园栽培技术
        3.3.5 枣粮间作技术
第四章 结论
    4.1 划分了甘肃枣树的产区
    4.2 提出了发展红枣产业的对策
    4.3 筛选出适宜栽培品种
    4.4 大力发展地方品种,谨慎引进外来品种
    4.5 研究总结出适宜甘肃的枣树栽培和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5)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优质丰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引言
2.综述
3.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概况
    3.2 经济和社会环境
    3.3 重点试验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4 研究内容
    4.1 品种选择
    4.2 苗木快繁配套技术研究
    4.3 枣树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5 研究材料与方法
    5.1 品种选择的材料与方法
    5.2 苗木快繁技术材料与方法
    5.3 枣树丰产栽培的材料和方法
6 结果分析
    6.1 品种选择结果
    6.2 苗木快繁技术研究结果
    6.3 枣树丰产栽培技术结果分析
7 结论
    7.1 适宜的栽培品种
    7.2 苗木快繁配套技术
    7.3 适宜的栽培区域
    7.4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8 建议与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中国枣树优良品种资源的保存、繁殖技术及毛叶枣引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枣树优良品种资源保存的现状
    1.2 枣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组织培养技术在枣树良种繁育中的意义
        1.2.2 枣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的现状
        1.2.3 利用组织培养脱除枣疯病毒MLO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5 枣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展望
    1.3 毛叶枣研究和引种的现状
        1.3.1 毛叶枣资源的分布
        1.3.2 毛叶枣的植物学特征
        1.3.3 毛叶枣引种的现状
        1.3.4 毛叶枣的利用价值
        1.3.5 毛叶枣繁殖技术
        1.3.6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7 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 枣树优良品种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2.1 枣树优良品种资源的收集
        2.1.1 枣分布区气候因子的收集与枣气候区划分
        2.1.2 枣分布区气候区划结果
        2.1.3 枣树优良品种资源的收集及评价
    2.2 枣树优良品种对比试验园的建立
        2.2.1 试验园的设计
        2.2.2 试验园的建立
        2.2.3 试验园对于枣树优良品种资源保存的意义
3 枣树优良品种繁殖技术研究
    3.1 枣树优良品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3.1.1 材料和方法
        3.1.1.1 材料及来源
        3.1.1.2 试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无菌体系的建立
        3.1.2.1.1 降低污染率的措施
        3.1.2.1.2 外植体采集时期对启动培养成芽率的影响
        3.1.2.1.3 接种材料的处理
        3.1.2.2 启动培养的研究
        3.1.2.2.1 预备性试验
        3.1.2.2.2 启动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的选择
        3.1.2.2.3 启动培养材料的选择
        3.1.2.3 分化增殖培养基的选择
        3.1.2.3.1 生长素的种类对增殖的影响和选择
        3.1.2.3.2 BA、IBA、KT等激素的配比及用量筛选
        3.1.2.3.3 不同类型培养基对增殖的影响
        3.1.2.3.4 GA对培养材料的伸长作用
        3.1.2.4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3.1.3 小结与讨论
    3.2 枣的扦插繁殖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3.2.1 材料和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研究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扦插后插穗基部形态学观察
        3.2.2.2 幼年和成年插条在扦插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2.3 幼年和成年插条在扦插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3.2.2.4 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比较
        3.2.2.5 IAA氧化酶活性变化比较
        3.2.2.6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
        3.2.2.7 外源激素IBA、NAA对幼化金丝小枣绿枝扦插的作用
        3.2.3 小结和讨论
4 毛叶枣的引种研究
    4.1 毛叶枣在枣属植物中的分类学地位
        4.1.1 材料和方法
        4.1.2 性状编码
        4.1.3 性状矩阵
        4.1.4 结果与分析
        4.1.5 小结与讨论
    4.2 毛叶枣苗木的适应性研究
        4.2.1 林木抗旱性研究现状
        4.2.1.1 林木抗旱性机理
        4.2.1.2 林木抗旱性指标及鉴定
        4.2.2 材料和方法
        4.2.2.1 试验材料
        4.2.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3.1 不同毛叶枣叶片水分指标的比较
        4.2.3.2 不同毛叶枣砧木及栽培品种的光合特性
        4.2.3.3 不同毛叶枣砧木及栽培品种的蒸腾作用日变化
        4.2.3.4 水分胁迫对不同毛叶枣砧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3.5 干旱胁迫对毛叶枣砧木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3.6 毛叶枣的保护地栽培观察试验
        4.2.4 小结与讨论
    4.3 台湾青枣引种气候适宜区域的选择
        4.3.1 研究方法
        4.3.1.1 灰色聚类分析方法
        4.3.1.2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4.3.2 台湾青枣生物学特性及原产地气候生态环境分析
        4.3.3 结果与分析
        4.3.3.1 台湾青枣栽培适宜气候条件的灰色聚类
        4.3.3.2 与台湾青枣原产地气候相似的灰色关联分析
        4.3.3.3 灰色聚类与灰色关联分区的比较
    4.4 毛叶枣繁殖技术研究
        4.4.1 材料和方法
        4.4.1.1 毛叶枣砧木播种育苗技术
        4.4.1.1.1 种壳对种子吸水和萌发的影响
        4.4.1.1.2 赤霉素处理对毛叶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4.4.1.2 毛叶枣的扦插繁殖试验
        4.4.2 结果与分析
        4.4.2.1 毛叶枣砧木播种育苗技术
        4.4.2.1.1 毛叶枣不同种源及滇刺枣种子品质的比较
        4.4.2.1.2 种壳对毛叶枣种子吸水和萌发的影响
        4.4.2.1.3 赤霉素处理对毛叶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4.4.2.2 毛叶枣的扦插繁殖试验
        4.4.3 小结与讨论
        4.4.3.1 毛叶枣砧木的培育
        4.4.3.2 毛叶枣的扦插繁殖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1
图版2
图版3
图版4
致谢

四、马莲水枣育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枣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张佳林.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1)
  •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与2012年版农业词语对比研究[D]. 陈聪. 扬州大学, 2016(02)
  • [3]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J]. 刘孟军,王玖瑞,刘平,林敏娟,肖京,刘志国,孙学超. 园艺学报, 2014(07)
  • [4]甘肃枣树资源评价与引种试验研究[D]. 邹天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5]干旱荒漠地区枣树优质丰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来锡福.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9)
  • [6]马莲水枣育苗技术[J]. 武德站,孙春媚.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2(01)
  • [7]中国枣树优良品种资源的保存、繁殖技术及毛叶枣引种研究[D]. 孙浩元. 北京林业大学, 2001(11)


枣树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杂交育种论文

上一篇: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新时代党性建设
下一篇: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成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