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临泽县发展牧草业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对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郭人铖[1](2021)在《株洲市养殖业金融供给与需求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董毅[2](2018)在《金融促进临泽县草畜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推进草食草畜产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临泽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在其中金融支持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积极发展草食草畜产业金融,提升服务水平,支持产业发展战略;二是适时调整金融政策和支持方向,重点助推草食草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关键是龙头企业向现代化发展,带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建立草畜产业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担机制,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李军,程生文[3](2015)在《临泽县肉牛产业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提出通过对临泽县肉牛产业的调查,临泽县肉牛产业发展具有饲草资源丰富,养牛基础较好,规模优势明显,以及健全的服务保障和政策优势,提出了今后发展肉牛产业需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走品牌道路,完善服务体系等五项建议和对策。

任妙丹[4](2012)在《区域专业化背景下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循环经济由于其科学性,如今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趋势。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实施,循环农业作为循环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被称为我国“西北”的粮仓,农业专业化区域也基本形成。然而在农村、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如何在今后发展中既能保障经济的增长,又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人们面临的问题。循环农业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文章以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循环农业的发展为主题,对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区域专业化现状以及各市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化农业区域,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要7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有: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认识不足,信息获取不充分;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金融支持;政策不到位;设施农业发展难度大。通过参考现有的评价方法,文章选出16个参评因子构建了循环农业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10年河西走廊循环农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准则层指标按评价指数的高低来排序依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环境安全指标;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其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把河西走廊和张掖市与甘肃省和定西市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河西走廊和张掖市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于甘肃省和定西市,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和资源环境安全指标是造成河西走廊和张掖市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河西走廊和张掖市高于甘肃省和定西市;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差别不大。通过分析,总结出河西走廊发展循环农业存在区位条件独特,自然资源特色明显,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4个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率低,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严重,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等较为突出的4个方面的劣势;同时也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正在落实,国扶47条的出台,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实施,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也面临着我们不容忽视的4个方面的威胁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循环农业发展缺乏利益驱动机制,政策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进出口的不利因素。河西走廊现有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大类: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资源节约模式,资源开发模式,但是其循环方式还比较单一。文章依据河西走廊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情况,构建了六种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有制种玉米产业区的循环模式,马铃薯产业区的循环模式,酿造原料产区的循环模式,蔬菜产业区的循环模式,奶牛养殖小区的循环模式,渔业产业区的循环模式。为了保证循环农业的顺利发展,应该分别从农户、企业、政府的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从农户层面我们要扩大宣传面,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识;建立绿色消费体系,培养绿色产品市场;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设施农业的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从企业层面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品牌优势;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从政府层面我们要制定循环农业发展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建立完善的循环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核算体系。

庄立军[5](2006)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肉牛生产——关于临泽县发展肉牛产业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肉牛养殖又是临泽县的传统支柱养殖项目。近年来,临泽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优势,以培植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为目的,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再造临泽”规划的重点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重点开发和建设,使全县肉牛产业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南平[6](2005)在《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县域经济工业化是甘肃省“工业强省”的一个最基础环节,对全省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甘肃工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而运用辐射理论和区域分工与合作原理,对甘肃省工业化及区域工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了城市工业经济辐射范围和县域经济梯度开发类型。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安西县县域经济工业化个案剖析和大量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 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战略的分区探讨。以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为依据,将甘肃省划分为中部经济区、河西经济区、陇东经济区、陇南经济区和甘南经济区五大区域,不同区域的县域经济工业化应依据本区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2. 甘肃县域经济工业化模式的探讨。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总结出了目前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中存在的几种较为先进的模式,分别是辐射带动型、“小狗经济型”和龙头带动型,以此为甘肃县域经济工业化提供发展模式的借鉴。3. 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在个案剖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中较为先进的和可行的发展经验,为县域经济工业化提供借鉴。具体发展思路为: ①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②高度重视区域分工与合作,借势、借力发展县域工业 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始终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重点 ④坚持存量搞活与增量调整相结合 ⑤生态立县,走绿色农业之路 ⑥坚持市场导向型经济,减少政府直接干预 ⑦以县城及部分中心城镇为核心发展县域经济,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的点 轴开发 ⑧以人为本,人才兴县

叶德文[7](2003)在《对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草畜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草畜业产值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0%,有的甚至达到70-80%。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草畜产业在开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结

二、对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金融促进临泽县草畜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现状
    (一) 草畜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值占比和产业地位更加重要
    (二) 草畜产业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三) 银行业信贷投放加大, 金融支持作用显着
    (四) 多种养殖业保险陆续开办, 保险的风险补偿作用有效发挥
二、草畜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传统的养殖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完全改变, 草畜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二) 草原牧区草畜产业规模化养殖比例、组织化程度不高, 地区产业优势不明显
    (三) 草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产业效益不突出、发展动力不足
    (四) 融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银行信贷产品粗放而对养殖规模化发展的支持引导作用不突出
    (五) 养殖业保险覆盖面窄、发展缓慢, 风险总体保障不足
三、金融支持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 以改善草畜产业金融服务为基础, 不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 以支持草畜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 调整优化金融结构和支持方向
    (三) 以促进草畜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为关键, 金融助力其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四) 以发展草畜产业保险为重要保障, 建立符合区情的草畜产业保险体系

(3)临泽县肉牛产业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肉牛品质不断攀升, 形成特色优势
    1.2 养牛数量逐年增加, 形成规模优势
    1.3 外销市场日趋活跃, 形成经济优势
2 我县发展肉牛生产的有利因素
    2.1 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2.2 有丰富的饲草资源
    2.3 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3. 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几点对策
    3.1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着力扩大养殖规模
    3.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3.3 坚持标准化生产, 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3.4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3.5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4)区域专业化背景下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2. 循环经济与循环农业的理论概述
    2.1 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2.1.1 循环经济基本内涵
        2.1.2 循环经济的原则
        2.1.3 循环经济的特征
        2.1.4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2.2 循环农业理论概述
        2.2.1 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
        2.2.2 循环农业的内涵
        2.2.3 循环农业的结构层面
        2.2.4 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3. 区域专业化背景下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3.1 河西走廊农业发展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农业发展现状
        3.1.3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3.2 河西走廊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概况
        3.2.1 制种产业区
        3.2.2 酿造原料产业区
        3.2.3 马铃薯产业区
        3.2.4 蔬菜产业区
        3.2.5 畜牧养殖产业区
        3.2.6 渔业产业区
    3.3 河西走廊分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概况
        3.3.1 张掖市
        3.3.2 武威市
        3.3.3 酒泉市
        3.3.4 金昌市
        3.3.5 嘉峪关市
    3.4 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对循环农业的认识不足,信息获取不充分
        3.4.2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3.4.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3.4.4 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
        3.4.5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金融支持
        3.4.6 政策落实不到位
        3.4.7 设施农业发展难度大
4. 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4.1 评价技术路线
    4.2 评价过程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4.2.4 障碍因素诊断
    4.3 评价结果分析
        4.3.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3.2 分类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4.3.3 循环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4.4 甘肃省、河西走廊、张掖市、定西市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4.4.1 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4.4.2 分类指标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5. 区域专业化背景下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5.1 河西走廊发展循环农业的优势
        5.1.1 区位条件独特
        5.1.2 自然资源特色明显
        5.1.3 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
        5.1.4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
    5.2 河西走廊发展循环农业的劣势
        5.2.1 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率低
        5.2.2 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严重
        5.2.3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5.2.4 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
    5.3 河西走廊发展循环农业的机遇
        5.3.1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5.3.2 “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正在落实
        5.3.3 国扶47条的出台
        5.3.4 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实施
        5.3.5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4 河西走廊发展循环农业的威胁
        5.4.1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5.4.2 循环农业发展缺乏利益驱动机制
        5.4.3 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
        5.4.4 农产品进出口的不利因素
6. 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6.1 发展实践中存在的基本模式分析
        6.1.1 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6.1.2 资源节约模式
        6.1.3 资源开发模式
    6.2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6.2.1 整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6.2.2 具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7. 促进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农户层面的循环农业发展对策
        7.1.1 扩大宣传面,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识
        7.1.2 建立绿色消费体系,培养绿色产品市场
        7.1.3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7.1.4 加强设施农业的建设
        7.1.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7.1.6 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7.2 企业层面的循环农业发展对策
        7.2.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
        7.2.2 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
        7.2.3 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品牌优势
        7.2.4 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3 政府层面的循环农业发展对策
        7.3.1 制定发展循环农业相应的规章制度
        7.3.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7.3.3 建立完善的循环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7.3.4 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7.3.5 加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
        7.3.6 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核算体系
8. 结论和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6)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甘肃工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1 甘肃工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2.1.1 甘肃工业现状及对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影响
        2.1.2 甘肃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的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
        2.1.3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甘肃省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2 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 主导产业的确立缺乏长远眼光,易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2.2.2 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盲目扩大规模
        2.2.3 在主导产业上盲目跟风,缺乏对本县特色产业的挖掘、培育,扶持
        2.2.4 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认识和行动上依然欠缺,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5 投资软环境依然较差,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形式大于内容
第三章 甘肃工业化及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测度
    3.1 甘肃工业化水平测度
        3.1.1 甘肃总体经济实力和工业经济实力
        3.1.2 甘肃省经济结构和工业经济发展阶段
        3.1.3 通过工业化率指标来衡量甘肃工业化程度
    3.2 甘肃工业在区域空间内的聚集
    3.3 甘肃工业经济辐射范围的测定
        3.3.1 基本概念和计算模型
        3.3.2 指标选择与断裂点的计算
        3.3.3 甘肃省重点发展区域和轴线的划定
第四章 甘肃县域经济工业化个案研究
    4.1 安西县工业现状
        4.1.1 工业化水平低
        4.1.2 工业在县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4.1.3 工业结构和产品构成
        4.1.4 工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4.2 安西工业发展的战略
        4.2.1 安西工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及其主导产业的形成
        4.2.2 安西工业发展中的区域分工与合作
        4.2.3 安西工业发展中民营经济的地位及发展战略
        4.2.4 工业园区建设对安西工业发展的带动
    4.3 结语
第五章 甘肃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战略与对策
    5.1 以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为依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战略的分区探讨
        5.1.1 中部经济区
        5.1.2 河西经济区
        5.1.3 陇东经济区
        5.1.4 陇南经济区、甘南经济区
    5.2 对甘肃县域经济工业化模式的探讨
        5.2.1 辐射带动型
        5.2.2 小狗经济型
        5.2.3 龙头带动型
    5.3 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5.3.1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5.3.2 高度重视区域分工与合作,借势、借力发展县域工业
        5.3.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始终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重点
        5.3.4 坚持存量搞活与增量调整相结合
        5.3.5 生态立县,走绿色农业之路
        5.3.6 坚持市场导向型经济,减少政府直接干预
        5.3.7 以县城为中心发展县域经济,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的点轴开发
        5.3.8 以人为本,人才兴县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独创性声明

四、对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株洲市养殖业金融供给与需求问题研究[D]. 郭人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2]金融促进临泽县草畜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思考[J]. 董毅. 时代金融, 2018(26)
  • [3]临泽县肉牛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 李军,程生文. 中国牛业科学, 2015(01)
  • [4]区域专业化背景下河西走廊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任妙丹.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5]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肉牛生产——关于临泽县发展肉牛产业的调查与思考[A]. 庄立军. 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6
  • [6]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问题研究[D]. 南平.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3)
  • [7]对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叶德文. 甘肃农业, 2003(S2)


县域经济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上一篇: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李顺胜
下一篇:国产飞机出口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