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开胜[1](2020)在《广西:第十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灵山举行》文中研究表明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6月19日,由广西、广东、福建、海南4省(区)农业主管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广西)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钦州市灵山县举行,本届活动主题为"搭建平台、产销对接、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活动期间举办了荔枝展销洽谈、参观灵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及加工企业、开展荔枝龙
本刊编辑部,赵丹,王颖,于平平,胡晶晶[2](2020)在《广西荔枝、龙眼产业:大而不强,由量到质升级是关键》文中研究指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每年进入6月份,荔枝都会冲上热搜,果肉晶莹半透,软脆浓滑,让人口水直流。其实,以荔枝、龙眼为代表的热带果品是我国热作产业的骨干品种,无论种植规模、生产技术,还是市场影响力,我国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更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大宗水果,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蕴藏着亿级的农资市场容量。广东、广西、福建、海南4省(区)是中国龙眼、荔枝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其中,广西是全国排名第二的荔枝龙眼大省,
马志航,莫振勇,刘钰,胡永杏,周国列,陈日红[3](2019)在《2018年广西上市龙眼情况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2018年广西龙眼上市品种、上市时长、地头价等研究,分析了广西龙眼产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何丁福[4](2018)在《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州根子镇地理位置处于茂名市茂南区的东北部地区,气温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属于丘陵地带。高州根子镇盛产荔枝,荔枝产品比较出名,也是国家的白糖罂荔枝、白蜡荔枝盛产基地,被国家评为荔枝标准化的示范区域,也是中国荔枝第一镇,中国的荔枝之乡,在2014年的时候被评为广东具有特色岭南魅力名镇。为了能够尽快的做大做强高州根子镇的荔枝产业,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荔枝产业发展的相关决定、意见及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的目标。文章重点从经济相关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分析如何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文献调查法、定性比较分析法和实证调查分析法,全面剖析了高州根子镇荔枝这一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原因。经过分析发现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市场的竞争力不够、荔枝的保鲜技术和荔枝深加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最后论文针对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的发展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开发荔枝深加工产业;四是完善内部建制,积极发展产业化组织;五是实施名牌战略;六是创新营销策略。高州根子镇是我们国家荔枝产业发展的代表,它转型升级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是同类产区实现转型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可以使其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苏占胜[5](2018)在《荔枝种植户的“包园”销售选择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和海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业生产,同时还要重视和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农产品销售方式日趋多样化,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对于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现阶段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已经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这一点在销售方式上尤为明显。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以农产品的生产为源头,以终端消费者为终点,贯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产品流通有着重要影响,影响着参与流通渠道人员的利益分配和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所以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荔枝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热带水果之一,是典型的经济作物品种。本研究在分析和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户销售渠道选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荔枝种植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东省和海南省重点荔枝产区164个样本的一对一访谈式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从事荔枝生产的农户大多为中老年男性,集中于51-60岁;教育程度在农村来说比较高,大部分是初高中学历;农户的种植规模差异性大,以60亩以上大规模和15亩及以下小规模生产为主,中等规模反而较少;农户种植荔枝的时间普遍超过10年,大多是长期从业者。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荔枝种植户“包园”销售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荔枝种植面积、家庭农业劳动力、果园到收购点的距离、农户每年参加培训的次数、与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的意愿、荔枝收入占比等因素对荔枝种植户选择“包园”销售方式的影响较大。最后,结合本研究的实证结果,针对广东省和海南省的荔枝生产经营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发展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品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加大对农户购买运输工具的资金补贴力度,提高农户运输工具自有率;因地制宜,多元渠道协同发展;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水平。
饶珠阳,牙莉[6](2018)在《2017年广西水果产业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发展亚热带水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宁香蕉、百色芒果等名特优水果更是誉满全国。近年来,广西不断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推进水果规模化生产。本文基于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水果大数据基础分析系统2017年的数据,针对广西水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指标的数据变化,分析广西水果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主要水果生产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广西发展水果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梁碧云[7](2016)在《广西贵港市龙眼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法、演化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关联分析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对广西龙眼种植主产区——贵港市龙眼产业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问题展开细致深入地实地调查和分析,旨在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汲取发展过程中的教训,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广西龙眼产业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广西贵港市龙眼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地域资源、独特的气候特点、廉价的劳动力、悠久的栽培历史等地区特色优势和农民认识偏差、品种布局不够合理、果园管理不善、加工企业少等劣势。贵港市龙眼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下:生产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科研水平低、高新技术匮乏,加工业萎缩、品牌意识不够,产业经营程度低,物流发展缓慢、市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促进广西贵港市龙眼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是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进行宣传推广,选育优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协会组织,加强加工保鲜,转换管理模式,实施电商销售,加强物流管理,从而使广西龙眼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李小红,孔令孜,杨景峰,于平福[8](2016)在《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主产区之一。水果产业是广西农业支柱产业,产业发展极具特色,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利用详实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近年来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广西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隋博文,王付存[9](2016)在《早期收获计划下广西农产品生产贸易演进特征及应对策略——以荔枝与龙眼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对广西农产品生产、贸易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以荔枝与龙眼为例,通过分析广西两大农产品生产贸易发展的概况,总结出广西两大农产品生产贸易的演进特征,并就广西农产品生产贸易转型升级提出策略建议。
廖伟萍,张体泽,姜又鸾[10](2012)在《广西贵港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适宜亚热带水果生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港市以龙眼、荔枝为主的亚热带水果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近十年来,由于受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果蔬零关税的影响,贵港市水果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价格低迷,销售不畅,效益不显着,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大小年现象突出,陷入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
| 优质特色荔枝品种仍俏销 |
| 种植管理粗放,农家肥、大肥是主角 |
| “两虫两病”防治难,农药市值大 |
| “光驱避”法渐成荔枝绿色防控新风尚 |
| 一、数据来源 |
| 二、上市品种概况 |
| 三、结果与分析 |
| (一)‘石硖’‘大乌圆’‘储良’在各县(市、区)地头价表现分析 |
| (二)‘石硖’‘大乌圆’‘储良’在共同上市地(灵山县、浦北县、钦北区、钦南区)的地头价表现分析 |
| 四、讨论 |
| 五、建议 |
| (一)提升产业化组织程度 |
| (二)改善品种结构 |
| (三)选择合适的保鲜技术 |
| (四)发展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 1.5 研究的方法 |
| 1.6 研究思路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 2.1.1 可持续发展 |
| 2.1.2 产业可持续发展 |
| 2.1.3 产业转型升级 |
| 2.2 经济理论基础 |
| 2.2.1 产业经济理论 |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 第三章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
| 3.1 高州根子镇荔枝栽培历史 |
| 3.2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现状 |
| 3.3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区分布 |
| 3.3.1 荔枝面积产量及产值 |
| 3.3.2 荔枝销售 |
| 3.3.3 荔枝加工 |
| 第四章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
| 4.1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发展问题 |
| 4.1.1 品种单一化 |
| 4.1.2 产品结构不合理 |
| 4.1.3 品牌发育不足 |
| 4.1.4 销售渠道不畅 |
| 4.1.5 荔枝深加工比较落后 |
| 4.2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 4.2.1 果农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模式单一 |
| 4.2.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
| 4.2.3 缺乏市场竞争力 |
| 4.2.4 荔枝的保鲜技术还有待发展及提高 |
| 第五章 国内外水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借鉴 |
| 5.1 美、加两国发展水果产业的成功经验与所得启示 |
| 5.1.1 注重对专业化生产规模的提高 |
| 5.1.2 产业化经营配套资源完善度较高 |
| 5.1.3 严格优质化管理标准 |
| 5.1.4 社会化服务组织严密性较高 |
| 5.2 陕西苹果产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 5.2.1 管理支持到位,推广稳健有力 |
| 5.2.2 资金扶持力度较强 |
| 5.2.3 建立研发体系,加大推广范围 |
| 5.2.4 合理规划,整体布局 |
| 5.2.5 构建市场体系,提升果品质量 |
| 5.2.6 整合水果品牌,树立品牌形象 |
| 5.3 经验总结与分析 |
| 5.3.1 全面助推科技支撑水平的提升 |
| 5.3.2 加快产后深加工处理 |
| 5.3.3 推进“线上线下”产业链 |
| 第六章 高州根子镇荔枝产业发展对策 |
| 6.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
| 6.2 提髙农民组织化程度 |
| 6.3 开发荔枝深加工产业 |
| 6.3.1 科学引导产业布局,加强加工园区条件建设 |
| 6.3.2 学习其他地方或企业荔枝深加工技术模式 |
| 6.3.3 鼓励当地企业荔枝产后处理加工 |
| 6.3.4 积极研究荔枝产业深加工项目 |
| 6.4 完善内部建制,积极发展产业化组织 |
| 6.4.1 建设龙头企业 |
| 6.4.2 荔枝生产品种进行合理布局 |
| 6.5 实施名牌战略 |
| 6.5.1 强化品牌意识,造就着名品牌 |
| 6.5.2 凸显荔枝文化品牌 |
| 6.6 创新营销策略 |
| 6.6.1 创新营销观念 |
| 6.6.2 因地制宜开拓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 7.1 总结 |
| 7.2 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件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目的 |
| 1.2 研究意义 |
| 1.2.1 理论意义 |
| 1.2.2 现实意义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3.1 研究内容 |
| 1.3.2 研究方法 |
| 1.3.3 技术路线 |
| 1.4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 2 研究综述 |
| 2.1 荔枝销售相关文献综述 |
| 2.1.1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
| 2.1.2 荔枝销售问题相关研究 |
| 2.1.3 荔枝销售方式相关研究 |
| 2.1.4 促进荔枝产业发展研究 |
| 2.2 “包园”销售相关理论回顾 |
| 2.2.1 “包园”销售的概念 |
| 2.2.2 “包园”销售中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 |
| 2.2.3 “包园”销售存在的合理性 |
| 2.3 本章小结 |
| 3 广东省和海南省的荔枝生产销售现状 |
| 3.1 荔枝生产概况 |
| 3.1.1 自然优势与种植品种结构 |
| 3.1.2 种植面积与产量 |
| 3.1.3 种植区域分布 |
| 3.2 荔枝销售现状 |
| 3.2.1 销售方式及特点 |
| 3.3 本章小结 |
| 4 荔枝种植户选择“包园”销售的影响因素分析 |
| 4.1 理论分析 |
| 4.1.1 农户个人特征 |
| 4.1.2 农户家庭特征 |
| 4.1.3 生产经营特征 |
| 4.1.4 环境因素 |
| 4.1.5 假设 |
| 4.2 实证分析 |
| 4.2.1 数据来源 |
| 4.2.2 描述性统计 |
| 4.2.3 模型构建 |
| 4.2.4 变量说明 |
| 4.2.5 结果分析 |
| 4.3 本章小结 |
|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
| 5.1 结论 |
| 5.2 对策建议 |
| 5.3 研究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前言 |
| 1 广西水果基本情况 |
| 1.1 2017年广西水果种植面积基本情况 |
| 1.2 2017年广西水果产量基本情况 |
| 1.3 2017年广西水果产值基本情况 |
| 2 广西水果结构分析 |
| 2.1 广西主要水果结构变化趋势 |
| 2.2 广西各地市水果分布情况 |
| 2.3 广西主要水果生产变化趋势 |
| 3 影响广西2017年水果结构的主要因素 |
| 3.1 政策环境因素 |
| 3.2 自然环境因素 |
| 3.3 市场需求与价格因素 |
| 3.4 进出口贸易因素 |
| 3.4.1 广西主要水果进口情况 |
| 3.4.2 广西主要水果出口情况 |
| 3.5 产业扶贫因素 |
| 3.6 良种繁育 |
| 4 对广西发展水果产业的几点建议 |
| 4.1 加强标准建设, 提升现代化水平 |
| 4.2 加强品牌创建, 提高桂果竞争力 |
| 4.3 加强网络营销, 促进深山果品上行 |
| 4.4 加强疫病防控, 推进行业绿色生产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龙眼概述 |
| 1.2 研究的内容、意义和目的 |
| 1.2.1 研究内容 |
| 1.2.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 1.3 龙眼产业研究综述 |
| 1.4 研究涉及的理论和方法 |
| 1.4.1 研究涉及的理论 |
| 1.4.2 研究方法 |
| 1.5 独创或新颖之处 |
| 1.6 预期成果 |
| 第二章 国内外龙眼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
| 2.1 国外龙眼产业发展概况 |
| 2.2 国外产业发展趋势 |
| 2.3 我国龙眼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
| 2.3.1 我国龙眼概况 |
| 2.3.2 我国龙眼生产区生产现状 |
| 2.3.3 我国龙眼品种情况 |
| 2.3.4 我国鲜果及加工市场销售情况 |
| 2.3.5 我国龙眼产业的优势 |
| 2.4 我国龙眼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 2.4.1 种植方面 |
| 2.4.2 栽培技术方面 |
| 2.4.3 加工生产方面 |
| 2.4.4 市场销售方面 |
| 2.5 广西龙眼发展情况 |
| 2.5.1 广西龙眼分布、面积及产量情况 |
| 2.5.2 广西龙眼品种结构 |
| 2.6 广西龙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 2.6.1 认识出现偏差 |
| 2.6.2 品种混杂质量差,龙眼产量比较低 |
| 2.6.3 栽培条件恶劣,挂果率偏低 |
| 2.6.4 果园管理不善,生产技术缺乏 |
| 2.6.5 价格逐年下跌,速生农作物冲击 |
| 2.6.6 干果加工萎缩,市场流通设备落后 |
| 2.6.7 品牌未形成,市场建设滞后 |
| 2.7 广西龙眼产业优势和劣势 |
| 2.7.1 广西龙眼产业的优势 |
| 2.7.2 广西龙眼产业的劣势 |
| 第三章 广西贵港市龙眼产业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 3.1 贵港市龙眼发展概况 |
| 3.1.1 贵港市龙眼种植情况 |
| 3.1.2 贵港市龙眼品种情况 |
| 3.1.3 贵港市龙眼品牌建设情况 |
| 3.1.4 贵港市龙眼经济效益情况 |
| 3.1.5 贵港市龙眼市场销售情况 |
| 3.2 贵港市发展龙眼产业的优势 |
| 3.2.1 贵港市的区位优势 |
| 3.2.2 贵港市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
| 3.2.3 贵港市的气候资源优势 |
| 3.2.4 目前的价格优势 |
| 3.2.5 其他优势 |
| 3.3 贵港市发展龙眼产业的劣势 |
| 3.3.1 龙眼生产技术问题 |
| 3.3.2 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 |
| 3.3.3 科研水平较低,高新技术落后 |
| 3.3.4 加工业萎缩,品牌意识不够 |
| 3.3.5 产业经营程度低,市场建设不完善 |
| 3.3.6 物流发展缓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
| 3.4 发展龙眼产业市场机会 |
| 3.5 发展龙眼产业面临的外部威胁 |
| 第四章 广西贵港市龙眼产业发展对策 |
| 4.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推广 |
| 4.1.1 提高思想认识 |
| 4.1.2 加强宣传推广 |
| 4.2 选育优良品种,调整品种结构 |
| 4.2.1 选育优良品种 |
| 4.2.2 调整品种结构 |
| 4.3 实现标准生产,提升机械操作 |
| 4.3.1 实现标准生产 |
| 4.3.2 提升机械操作 |
| 4.4 培育龙头企业,组织建立协会 |
| 4.4.1 培育龙头企业 |
| 4.4.2 组织建立协会 |
| 4.5 加强加工保鲜,转换管理模式 |
| 4.5.1 加强加工保鲜 |
| 4.5.2 转换管理模式 |
| 4.6 实施电商销售,加强物流管理 |
| 4.6.1 实施电商销售 |
| 4.6.2 加强物流管理 |
| 4.7 发展龙眼产业的主要政策建议 |
| 4.7.1 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 |
| 4.7.2 建立健全种子种苗销售专营制度 |
| 4.7.3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保证人财物配备齐全 |
| 4.7.4 加大科学研发力度,配备专项研究经费 |
| 4.7.5 招商引资,争取外资投入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1 广西水果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
| 1.1 果园面积及产量 |
| 1.2 主要水果种类 |
| 1.3 区域分布情况 |
| 1.3.1 水果生产情况 |
| 1.3.2 主要水果分布情况 |
| 1.4 水果加工发展情况 |
| 1.5 进出口情况 |
| 2 存在问题 |
| 2.1 果业管理体系弱化 |
| 2.2 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
| 2.3 基础设施薄弱 |
| 2.4 品种结构有待优化 |
| 2.5 采后储藏加工亟待发展 |
| 3 对策建议 |
| 3.1 加强产业发展战略,做好“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
| 3.2 完善管理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
| 3.3 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创新驱动 |
| 3.4 加快水果健康种苗繁育体系建设 |
| 3.5 提高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能力 |
| 3.6 大力延伸水果产业链 |
| 3.7 加强品牌培育 |
| 3.8 加强水果市场体系建设 |
| 3.9 深化水果产业对外交流合作 |
| 一、引言 |
| 二、广西两大农产品生产贸易发展的概况 |
| (一)荔枝 |
| 1.进出口贸易情况 |
| 2.生产(加工)情况 |
| 3.价格情况 |
| 4.收益情况 |
| 5.就业情况 |
| (二)龙眼 |
| 1.进出口贸易情况 |
| 2.生产(加工)情况 |
| 3.价格情况 |
| 4.收益方面 |
| 5.就业方面 |
| 三、广西两大农产品生产贸易的演进特征 |
| (一)荔枝龙眼出口贸易不畅甚至萎缩 |
| (二)荔枝龙眼生产的边际收益降低 |
| (三)荔枝龙眼实现深加工的量偏少 |
| 四、广西农产品生产贸易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 |
| (一)从政府的角度讲 |
| (二)从企业的角度讲 |
| (三)从农户的角度讲 |
| 1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 1.1 龙眼、荔枝种植经历了快速发展到目前的稳定调整阶段 |
| 1.2 水果品牌和形象初步树立, 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了鲜果出口的零突破 |
| 1.3 水果加工由家庭作坊式发展到规模企业生产式 |
| 1.4 柑橘和香蕉逐步发展起来, 使得水果品种趋于多样化 |
| 2 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 2.1 东盟产品冲击严重, 龙眼、荔枝发展受制 |
| 2.2 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尚未形成 |
| 2.3 现代化的销售网络尚未形成 |
| 2.4 生产成本增加较快, 投入管理有所放松 |
| 3 发展思路与对策 |
| 3.1 调整生产布局, 优化品种结构 |
| 3.2 提高质量, 创立名牌 |
| 3.3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
| 3.4 政府引导和扶持加工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 |
| 3.5 加强水果流通体系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