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关于运城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对运城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禾[1](2019)在《关于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文化意识逐渐觉醒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催生了博物馆热潮。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正在被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同,十几年间,我国新建一大批博物馆中,以地市级博物馆居多。然而在面对一座座新落成的博物馆欣喜之余,一定要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地市级博物馆的发展,不难发现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如何根据区域优势发展地市级博物馆、怎么规划博物馆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空间、陈列展览怎么布局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博物馆资金短缺、博物馆对观众吸引力小、文化商品无人问津、博物馆科研水平低等。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了山西省两个博物馆——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将两个博物馆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搜集了两个博物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现场走访、调查、观察及比较两个博物馆,发现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总结优缺点,为我国有关地市级博物馆的建设、管理、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做了阐述。第二章围绕运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论述。运城博物馆2013年建馆发展至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稳步前进。同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简述了如今运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平面布局、基本陈列内容、藏品状况等。第三章围绕晋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论述。晋城博物馆前期筹备阶段、十年求索阶段、稳固发展阶段,简要叙述了晋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陈展内容、藏品状况等。第四章是本文的主要章节,重点比较了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在藏品、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博物馆观众四个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得出结论。第五章提出两个博物馆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策略。最后提出可行性措施:综合提高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水平;加强博物馆专业性讲解员队伍建设;加大博物馆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利用地区旅游资源,带动博物馆旅游经济。第六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王宇燕[2](2016)在《传承尧舜禹文化 践行当代核心价值》文中指出一、由来与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方向。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东古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直根"。

张恒玮[3](2014)在《基于德孝文化的运城市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德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文化的精髓之一,构建和谐的德孝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运城德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意义,找出了当前运城德孝文化发展的困境,阐述了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德孝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德孝文化发展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德孝文化传承应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协调互动、共同发展。具体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综述了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对策及相关研究,并阐述了关于德孝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以及其研究价值。(2)从抽象到具体、层层递进地依次阐述了城市文化建设,区域文化建设和德孝文化建设的概念、特征、内涵及影响。(3)介绍了运城市发展现状及运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同时介绍了运城市德孝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征,并指出了运城市城市文化建设及德孝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4)针对运城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文化意识、社会结构、文化设施、体制机制、非健康文化入侵等方面的原因,并说明了其对于优秀文化传承与青年人健康成长两方面的影响。(5)从主题文化地位确立、保障体制机制建立、宣传活动开展、相关产业引进、特色文化强化等方面提出了运城市德孝文化建设的对策。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的运城市德孝文化的高度概括,对于运城市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德孝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盛德华[4](2013)在《运城盐湖旅游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运城盐湖旅游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城盐湖旅游存在旅游淡旺季游客量反差大、政府重视不够且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由政府主导进行旅游宣传、实行淡旺季差别定价法等对策,以期对盐湖旅游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范学新[5](2012)在《延庆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文中提出位于北京西北的延庆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延庆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宣传等方面,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在政策引导、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大做文章,全面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

范学新[6](2012)在《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文中认为位于北京西北的延庆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宣传等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认识延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在政策引导下、做足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文章,全面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让传统文化资源在"人文延庆"和"人文北京"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延庆传统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利用取得显着成效延庆县是北京的远郊区县之一,地处北京西北,自古以来南北交通要塞和经济往来枢纽,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过渡地带。

范学新[7](2012)在《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文中研究表明延庆提出了延庆要在未来五年要"坚持高端一流标准,着力打造‘县景合一’国际旅游休闲名区"的奋斗目标。这为今后延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发展方向。一、延庆传统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利用取得显着成效延庆县是北京的远郊区县之一,地处北京西北,自古以来南北交通要塞和经济往来枢纽,是农耕文

范学新[8](2012)在《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竞争的根本源动力。而位于北京西北的延庆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宣传等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延庆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在政策引导、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做文章,全面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让传统文化资源在"人文延庆"和"人文北京"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范学新[9](2012)在《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文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

崔淼[10](2010)在《运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策略探析》文中指出运城市历史文化悠久,一方面具有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的旅游资源,一方面却面临着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瓶颈;与周边地区相比,同样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相差极大。本文通过对运城市的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指出并分析运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运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二、对运城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运城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运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1 运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2.2 运城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晋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晋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3.2 晋城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 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的比较
    4.1 关于藏品的比较
    4.2 关于陈列展览的比较
        4.2.1 运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4.2.2 晋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4.2.3 陈列展览比较
    4.3 关于社会教育活动的比较
        4.3.1 运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4.3.2 晋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4.3.3 社教活动比较
    4.4 关于博物馆观众的比较
        4.4.1 运城博物馆观众调查研究
        4.4.2 晋城博物馆观众调查研究
        4.4.3 观众比较
第五章 对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的思考与展望
    5.1 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存在的共性问题
        5.1.1 有关藏品方面
        5.1.2 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及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5.1.3 增强对文化产品开发程度
    5.2 对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的展望
        5.2.1 综合提高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工作水平
        5.2.2 加强专业性讲解员队伍建设
        5.2.3 加大对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5.2.4 利用地区旅游资源,带动博物馆旅游经济
第六章 结语
    6.1 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比较总结
    6.2 当代两个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对其提出的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传承尧舜禹文化 践行当代核心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由来与使命
二、做法与成效
     (一) 寻根, 追溯尧舜禹文化流变之源
     (二) 挖掘, 阐发尧舜禹文化价值之魂
     (三) 融入, 构筑尧舜禹文化践行之体
三、启示与思考

(3)基于德孝文化的运城市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对策的研究
        1.2.3 关于德孝文化起源及发展的研究
        1.2.4 关于德孝文化现实意义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第2章 城市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2.1 城市文化建设
        2.1.1 城市文化建设的概念
        2.1.2 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2.2 区域文化建设
        2.2.1 区域文化建设的概念
        2.2.2 区域文化建设的特性及影响
    2.3 德孝文化
第3章 运城市文化建设现状
    3.1 运城市发展现状
    3.2 运城市德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基本特征
        3.2.1 运城市德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2.2 运城市德孝文化的基本特征
    3.3 运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3.3.1 运城市文化建设成效
        3.3.2 运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4章 运城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4.1 运城市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
        4.1.1 文化意识淡薄
        4.1.2 社会结构变化
        4.1.3 文化设施短缺
        4.1.4 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束缚
        4.1.5 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影响
    4.2 对运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4.2.1 束缚传统文化传承
        4.2.2 影响青年思想教育
        4.2.3 制约城市文化建设
第5章 基于德孝文化建设运城市文化的主要对策
    5.1 确立德孝文化的主题文化地位
    5.2 建立德孝文化的保障机制
    5.3 举办德孝文化的宣传活动
    5.4 发展德孝文化的相关产业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运城盐湖旅游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运城盐湖及资源现状概述
    1.1 “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1.2 池神庙
    1.3 禁墙
    1.4 黑泥系列旅游产品
    1.5 文学作品
2 运城盐湖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淡旺季游客差异量大
    2.2 政府关注不够且资金投入不足
    2.3 盐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2.4 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2.5 盐湖旅游资源破坏
    2.6 人员流失严重
    2.7 重游率低
3 盐湖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策
    3.1 旅游淡旺季差别定价
    3.2 创新旅游营销手段,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3.3 完善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3.4 加强盐湖旅游资源的保护
    3.5 优化盐湖的特色旅游产品
4 结束语

(10)运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城市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一)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 自然旅游资源
    (三)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二、运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 整体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二) 开发和宣传缺乏力度
    (三)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后续投入限制
    (四) 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不大
三、运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 树立整体旅游发展理念
    (二) 旅游形象整合
    (三) 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
    (四) 完善旅游业的辅助发展部分

四、对运城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运城博物馆和晋城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 李晓禾. 山西大学, 2019(02)
  • [2]传承尧舜禹文化 践行当代核心价值[J]. 王宇燕. 前进, 2016(05)
  • [3]基于德孝文化的运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 张恒玮. 湖北工业大学, 2014(08)
  • [4]运城盐湖旅游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盛德华.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5]延庆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A]. 范学新. 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 2012(总第59期)
  • [6]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 范学新. 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 2012
  • [7]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 范学新.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 2012
  • [8]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 范学新. 繁荣古都历史文化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2012·世界文化遗产日论坛文集, 2012
  • [9]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 范学新. 《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 2012(总第42期)
  • [10]运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策略探析[J]. 崔淼. 科技信息, 2010(34)


博物馆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文化论文 软实力论文

上一篇:坚持科研兴校,坚定走“三创”之路
下一篇:我对转变传统观念探索教育新模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