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芳[1](2021)在《中草药添加剂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结合中草药添加剂的天然性、多功能性,且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等特点,综合阐述了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升鸡肉肉质、改善鸡蛋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魏倩倩,杨乾龙,王岩,吴炎,马琳,刘理想,常忠娟,赵蒙[2](2021)在《中草药添加剂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梅花鹿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中草药添加剂是以传统中兽医"医食同源"理论和动物生理需要为依据,借助现代化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制成的绿色环保型添加剂。合理使用中草药添加剂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发育,调节机体免疫,有利于新陈代谢和保障动物机体健康。文章综述中草药的功能及在梅花鹿生产中的应用,阐述中草药添加剂在改善梅花鹿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调节瘤胃菌群平衡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为中草药添加剂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为梅花鹿健康养殖提供新方案。
高畅[3](2020)在《三菌培养物与中药复合制剂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三菌培养物(乳酸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培养物)、中药制剂以及三菌中药合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力、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为今后无抗饲料添加剂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本试验分为两部分:试验一、乳酸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米糠的条件筛选本试验选择延边大学农学院营养试验室保存的乳酸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菌种,以米糠为发酵底物,设计梯度试验,根据发酵后培养物中乳酸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确定三菌复合发酵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筛选最佳条件为米糠添加量为34 g,含水量55 mL,复合菌液15 mL(其中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1:1:1),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培养物中乳酸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分别为5.43×1010、2.23×1010、3.71×1010 CFU/g。试验二、三种饲料添加剂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试验随机选择体况良好、遗传性状相同、体重为(8.47±0.017)kg、3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80头,并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将仔猪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且保证每组仔猪公母比例一致。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LYS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0.5%三菌培养物,CHM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0.5%中药制剂,TBM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0.5%三菌中药合剂(其中三菌培养物与中药制剂比例为1:1)。预试期5 d,正试期42 d。根据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法,分别在断奶后15 d、28 d、42 d时对仔猪进行阶段性换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试验的各个阶段,TBM组仔猪的ADG及ADFI均在不同程度上显着或极显着提高,料重比显着降低;(2)在试验各个阶段,TBM组仔猪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在不同程度上显着或极显着提高,LYS组和CHM组仔猪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极显着提高;(3)在试验的第一阶段,各试验组仔猪的腹泻率(DR)均极显着降低,在试验的第二阶段,LYS组的DR显着降低,CHM组和TBM组的DR均极显着降低;(4)在试验的第一阶段,LYS组和TBM组仔猪的乳酸杆菌数量显着增加,在试验的前两个阶段,TBM组仔猪的大肠杆菌数量显着减少;(5)LYS组和TBM组仔猪的PLT含量显着提高,TBM组仔猪的WBC、HCT的含量显着增多;(6)各试验组仔猪的皮质醇及肌酸激酶浓度均极显着下降,LYS组仔猪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显着下降,而CHM组和TBM组的ACTH浓度则极显着降低;(7)CHM组和TBM组仔猪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浓度均极显着提高,LYS组的TP浓度显着提高,TBM组的尿素浓度显着降低,且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浓度均显着提高;(8)TBM组仔猪的免疫球蛋白G浓度显着增加,其他各组间无显着差异;(9)LYS组仔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显着提高,且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浓度极显着提高,CHM组和TBM组仔猪的SOD、T-AOC、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浓度均极显着提高,而其丙二醛的含量显着降低;(10)CHM组仔猪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着提高,TBM组的GH浓度极显着提高,且TBM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显着提高,各试验组仔猪的甲状腺素浓度均极显着增加,而生长抑制素浓度均极显着下降。综上所述:三菌培养物、中药制剂及三菌中药合剂这三种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的饲喂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三种添加剂的饲喂效果发现,三菌中药合剂的效果更佳。
王晶[4](2020)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芦花鸡为试验动物,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芦花雏鸡640只,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案,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在常规日粮中添加0.3%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10 d,试验期84 d。在此基础上进行了6300只芦花鸡的推广应用试验,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鸡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5.76%(P<0.01)和17.01%(P<0.01),料重比下降17.84%(P<0.01),成活率提高4.80%(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血糖分别降低13.86%(P<0.05)和13.39%(P<0.05)。3.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屠宰率和胸肌率提高5.05%(P<0.05)和9.90%(P<0.05),腹脂率降低32.45%(P<0.05);胸肌的剪切力、系水力、滴水损失分别降低23.70%(P<0.05)、11.40%(P>0.05)、19.22%(P<0.05),熟肉率提高3.28%(P>0.05)。腿肌的剪切力、系水力和滴水损失分别降低21.83%(P<0.05)、11.35%(P>0.05)、17.42%(P<0.05)。4.腿肌营养成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C16:1n7、油酸C18:1n9c和亚油酸C18:2n6c分别提高了7.85%(P<0.05)、29.53%(P<0.01)、10.94%(P<0.01)和12.14%(P<0.01);胆固醇降低了7.87%(P>0.05);试验组腿肌中灰分、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提高16.67%(P<0.01)、43.75%(P<0.01)、11.29%(P<0.01)和36.36%(P<0.01)。5.腿肌H-FABP mRNA表达量:试验组芦花鸡腿肌中H-FABP mRNA的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6.经济效益:试验组芦花鸡与对照组相比,每只多增收7.79元,效益提高了18.99%。结论:1.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着提高了芦花鸡的生产性能,降低了料肉比,提高了芦花鸡的经济效益。2.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着降低血清中血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着提高了芦花鸡腿肌中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维生素的含量,降低了腿肌中胆固醇水平,改善了芦花鸡肉品质和嫩度。3.芦花鸡腿肌中H-FABP mRNA的表达量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
陈义娟[5](2020)在《山银花对黄羽肉鸡生长、血液生化、免疫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兽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频繁,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等现象。随着动物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抗生素的危害。欧盟和一些国家已立法限制甚至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中国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替抗、禁抗、无抗的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除中药外);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因此,大力发展中草药资源及相关饲料应用的产业,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功效的山银花药材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在肉鸡日常饮水中,开展了以下实验:将150只2日龄黄羽肉鸡混合雏,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四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共52天,其中1-10天为环境适应期,11-26天为试验Ⅰ期(肉鸡12-27日龄),27-42天为试验Ⅱ期(肉鸡28-43日龄),43-52天为试验Ⅲ期(肉鸡44-53日龄)。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日粮和饮用水,在试验Ⅰ期和试验Ⅱ期,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饲喂基础日粮和分别添加了1.0%、1.5%、2.0%和3.0%浓度的山银花水提液,在试验Ⅲ期各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饮用水。记录试验期间各组死淘数,并分别在第27日龄、43日龄和53日龄时随机选取黄羽肉鸡空腹称重,称量各组饲料剩余量,计算各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存活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同时,检测各试验期肉鸡血清中的蛋白含量(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酶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其他成分含量(总胆汁酸、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及Ig G、Ig A和C3的含量。再取肉鸡法氏囊、脾脏及胸腺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此外,在试验第43日龄和第53日龄时,分别剖取黄羽肉鸡肝脏、肾脏和脾脏制作组织切片并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添加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存活率,其中试验2组和4组的存活率达到100%。在试验Ⅱ期,试验2组和3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显着增加了17.25%和16.56%(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料重比降低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试验Ⅲ期,试验2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试验4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显着降低了17.22%(P<0.05)。以上说明在黄羽肉鸡的日常饮水中添加1.5%和2%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肉鸡体重,1.5%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还可以降低料重比,提高肉鸡饲料利用率,达到促进肉鸡生长,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在试验Ⅰ期,试验1组、2组和4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汁酸降低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3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1组、2组和4组与对照组比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以上说明添加1.0%、1.5%和3.0%的山银花提取液可以降低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山银花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限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对肝脏无毒副作用,且有可能起到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2)在试验Ⅰ期,试验3组肌酐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含量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含量升高,且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2组、3组和4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着(P<0.01)。以上说明饲喂一段时间1.5%、2%和3.0%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黄羽肉鸡血清中的尿酸含量,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还可以增加肉鸡体内血清葡萄糖含量,提高肉鸡代谢和抗应激能力。3.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1)在试验Ⅰ期,各试验组的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胸腺指数高于对照组,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在试验Ⅱ期,试验2组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4组与对照组比较法氏囊指数明显降低(P<0.01);试验2组脾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说明添加1.5%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2)在试验Ⅰ期,试验1组的Ig A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2组Ig G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明显(P<0.01);试验1组和2组Ig A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4组与对照组比较Ig A升高了27.88%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3组与对照组比较C3显着降低(P<0.01)。试验结果显示添加1%、1.5%和3%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肉鸡血清Ig A和Ig G,增强机体体液免疫,提高肉鸡抑菌抗菌、抗病毒能力。4.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在实验第43日龄时,试验1组和2组脏器组织损伤较轻微,试验3组和4组损伤较严重。实验第53日龄时,各试验组与43日龄时比较脏器炎性细胞减少,出血现象减轻,特别是试验3组和4组肝脏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肾脏和脾脏的空泡现象明显减少,出血现象减轻。说明1.0%和1.5%剂量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的脏器损伤较小,停止饲喂后肝脏、肾脏和脾脏损伤得到恢复,对其黄羽肉鸡的生长未产生较大影响。但应注意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添加剂量,以免造成畜禽机体脏器损伤。综合生长性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结果,以试验2组(1.5%剂量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添加水平效果最好,可以降低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黄羽肉鸡的生长。同时可以促进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增强体液免疫从而提高肉鸡免疫力,且对脏器组织影响最小。
潘雨琪[6](2019)在《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及抗病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和抗病力的影响。探究植物提取物作为家禽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植物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使其作为天然、绿色、健康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试验一选用1日龄白羽肉鸡240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A组饲喂基础日粮,B、C、D三组分别向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02%和0.04%的植物提取物。饲养至21 d和42 d分别进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可以显着降低全期白羽肉鸡的料重比约4.7%(P<0.05),对日增重无显着影响(P>0.05);可显着提高42日龄白羽肉鸡的屠宰率(P<0.05),但不影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P>0.05)。添加量为0.02%的植物提取物(C组)可显着降低肉鸡的腹脂率(P<0.05)。2.日粮添加植物提取物对21日龄和42日龄白羽肉鸡粗蛋白代谢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能够显着提高21日龄白羽肉鸡干物质的代谢率(P<0.05);添加量为0.02%植物提取物的C组21日龄和42日龄白羽肉鸡,粗脂肪的代谢率也表现为显着升高(P<0.05)。3.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添加均显着提高了21日龄白羽肉鸡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而法氏囊指数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至0.02%时,42日龄白羽肉鸡的胸腺指数显着升高(P<0.05),但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变化(P>0.05)。C组和D组鸡血浆中IgM和IgG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另外,21日龄白羽肉鸡C组鸡血浆中IgA的含量显着高于A、B、D组。4.研究发现,添加植物提取物后21日龄和42日龄鸡血清中MDA显着降低(P<0.05);而GSH-PX显着升高(P<0.05);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至0.02%时,可显着提高21日龄鸡血清T-SOD的含量(P<0.05);日龄中添加0.04%的植物提取物可显着提高42日龄鸡血清T-SOD含量(P<0.05)。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对42日龄白羽肉鸡胸肌pH值,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胸肌中水分、蛋白质、灰分含量以及腿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C、D组鸡腿肌pH值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同时,42日龄肉鸡胸肌的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C组腿肌蛋白质含量显着升高(P<0.05),添加植物提取物后42胸肌、腿肌中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试验二选取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120只,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A、D组饲喂基础日粮,B、E组在基础日粮中添植物提取物(根据试验一结果确定),C、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饲用级金霉素,50 mg/kg),常规饲养至21日龄后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试验。根据攻毒模型确定最佳攻毒剂量为0.5 ml。即A、B、C三组每只鸡胸肌注射0.5 ml生理盐水,D、E、F三组每只鸡胸肌注射0.5 ml大肠杆菌菌液(含菌量1.12×109 cfu/ml)。观察、记录72 h内各组鸡只状态以及发病率、死亡率,72 h后,试验鸡全部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能够显着提高白羽肉鸡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P<0.05)。显着提高攻毒组白羽肉鸡血浆中IgG、IgM含量(P<0.05),对攻毒组白羽肉鸡血浆中IgA没有显着影响(P>0.05),能够显着提高攻毒组白羽肉鸡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提高白羽肉鸡抗病力。
王清峰[7](2018)在《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生长、免疫及抗病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生长、免疫及抗病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30日龄良凤花公鸡360只,采用多因素单水平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三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1%的青蒿、1%的青蒿复合添加剂Ⅰ(青蒿、板蓝根、鱼腥草、陈皮等)及1%的青蒿复合添加剂Ⅱ(青蒿、黄芪、天麻、金银花等),进行为期60天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影响:试验3组的料重比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了4.77%(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平均日增重和粗蛋白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38%、8.51%和5.76%、6.68%,且都差异显着(P<0.05);3个中草药添加组试鸡的腹泻率、死亡率和克粪便卵囊数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1组的克粪便卵囊数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率试验1组和试验2组较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42.44和56.46个百分点,且都差异显着(P<0.05)。(2)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影响:日粮中添加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能不同程度改善和提高散养肉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试验2组的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腿肌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5%、10.41%、47.06%,且都差异显着(P<0.05);试验3组胸肌中的初水分含量各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了1.67%(P<0.05)。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对试鸡的肌肉理化特性无显着差异(P>0.05)。(3)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免疫性能影响:3个试验组的血清IgM含量和补体C3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试验1、2、3组的IgM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5.45%(P<0.05)、128.10%(P<0.05)、108.26%(P<0.05);试验1、2、3组的补体C3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82%(P<0.05)、41.01%(P<0.05)、27.87%(P<0.05);胸腺指数试验1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7.40%(P<0.05)。(4)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的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影响:青蒿复合添加剂Ⅰ能显着提高试鸡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和SOD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2.04%和13.14%;青蒿复合添加剂Ⅱ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4.56%;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对其它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虽无显着差异(P>0.05),但有改善的趋势。综上所述,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的生长、免疫及抗病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作用,其中青蒿复合添加剂Ⅰ表现最好。
苗旭[8](2017)在《中草药复方汤剂对笼养种公鸡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笼养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80只26周龄、体重约3.6kg的父母代安卡红种公鸡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设为对照组(Ⅰ组,只饮自来水)、低剂量组(Ⅱ组)、中剂量组(Ⅲ组)和高剂量组(Ⅳ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自来水中添加3m L/L、5m L/L、7m L/L的中草药汤剂。在预饲期末、试验第20、40、60、80d分别对种公鸡进行采精,测定精液品质;测定精子抗冻性差异;测定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测定种蛋品质。试验结果显示:1.精液品质常规测定:预饲期末与试验80d采精量相比,对照组采精量降低了17.14%(P<0.05);Ⅱ组、Ⅲ组、Ⅳ组分别提高24.32%(P<0.05)、50.00%(P<0.01)、44.44%(P<0.01)。预饲期末与试验80d精子活力相比,对照组精子活力降低4.22%;Ⅱ组、Ⅲ组、Ⅳ组分别提高5.80%、7.14%(P<0.05)、5.71%(P<0.05)。预饲期末与试验80d精子密度相比,对照组精子密度降低了3.68%;Ⅱ组、Ⅲ组、Ⅳ组分别提高16.39%(P<0.01)、18.07%(P<0.01)、16.73%(P<0.01)。预饲期末与试验80d精子畸形率测定相比,对照组精子畸形率由升高了27.55%;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降低10.22%(P<0.05)、12.53%(P<0.05)、10.43%(P<0.05)。2.对精子抗冻性的影响:预饲期末与试验80d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活力相比较,对照组降低2.70%;Ⅱ组、Ⅲ组、Ⅳ组分别提高28.95%(P<0.05)、41.67%(P<0.01)、35.13%(P<0.01)。预饲期末与试验80d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畸形率相比较,对照组精子畸形率升高了2.16%;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降低10.71%(P<0.05)、11.92%(P<0.05)、11.18%(P<0.05)。3.对种蛋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Ⅱ组、Ⅲ组、Ⅳ组受精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3.67%、5%、3.34%;Ⅱ组、Ⅲ组、Ⅳ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高出对照组5.68%、8.65%、7.39%;综合看来,Ⅲ组效果优于Ⅱ组和Ⅳ组。4.对孵化后的健雏率的影响:Ⅱ组、Ⅲ组、Ⅳ组的健雏率分别高出对照组1.7%、2.62%、2.15%。5.对种蛋品质的影响:试验各组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壳强度、蛋壳重、蛋壳厚度、蛋黄指数、蛋黄重、蛋白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结论:种公鸡饮水中添加中草药汤剂,能显着提高种公鸡采精量、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显着降低精子畸形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适量的中草药汤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活力,能够降低公鸡冷冻解冻后精子畸形率;中草药汤剂对种蛋品质无明显的影响。
刘海斌,刘海珍,陈亮,李寸欣,李秀花,赵月平,张立永,张晶[9](2015)在《芍地合剂对产蛋后期鸡屠宰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选取300只460日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Ⅰ、Ⅱ、Ⅲ和Ⅳ组日粮分别按每只鸡添加中草药2.0、1.5、1.0和0.5 g/d,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组不同程度提高鸡的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降低腹脂率,显着提高脾和肠道质量指数,降低肝指数(P<0.05或P<0.01),但对血液、胸肌和腿肌p H无影响;显着提高氮及磷表观代谢率(P<0.05或P<0.01);血清中三酰甘油(TG)、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组,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碱性磷酸酶(ALP)、Ca2+和P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黄芪、益母草、当归和熟地等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着改善产蛋后期鸡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屠宰性能,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并具有降脂功效。
皮宇,李华伟,陈青,孙丽莎,王洪荣[10](2014)在《中草药添加剂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的无污染又不产生耐药性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就中草药添加剂的种类、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等内容作以综述。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中草药添加剂及其特点 |
| 2 中草药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 2.1 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 2.2 对肉鸡肉质的影响 |
| 2.3 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 3 中草药添加剂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
| 3.1 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 3.2 对蛋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 3.3 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 4 结束语 |
| 1 中草药添加剂的功能 |
| 1.1 营养作用 |
| 1.2 增强免疫 |
| 1.3 改善畜产品品质 |
| 1.4 提高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 |
| 1.5 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 |
| 1.6 抗炎、抗菌、抗病毒 |
| 2 中草药添加剂在养鹿业中的应用 |
| 2.1 增加鹿茸产量 |
| 2.2 改善鹿茸品质 |
| 2.3 增强免疫力 |
| 2.4 调节瘤胃微生物 |
| 3 结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前言 |
| 1.1 断奶应激的产生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 |
| 1.2 无抗饲料添加剂的现状 |
| 1.3 无抗饲料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
| 1.4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
| 1.5 创新点 |
| 第二章 乳酸菌、酵母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米糠的条件筛选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试验材料 |
| 2.1.2 方法 |
| 2.2 发酵条件筛选 |
| 2.2.1 含水量的筛选 |
| 2.2.2 装料量的筛选 |
| 2.2.3 培养温度的筛选 |
| 2.2.4 培养时间的筛选 |
| 2.3 结果与分析 |
| 2.3.1 含水量对培养物中各菌种活菌数的影响 |
| 2.3.2 装料量对培养物中各菌种活菌数的影响 |
| 2.3.3 培养温度对培养物中各菌种活菌数的影响 |
| 2.3.4 培养时间对培养物中各菌种活菌数的影响 |
| 2.3.5 发酵培养物的营养成分分析 |
| 2.4 讨论 |
| 2.4.1 装料量与含水量对培养物中各菌种活菌数的影响 |
| 2.4.2 培养温度与培养时间对培养物中各菌种活菌数的影响 |
| 2.4.3 复合菌发酵后对米糠的营养成分的影响 |
| 2.5 结论 |
| 第三章 三种饲料添加剂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 |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 3.1.1 材料 |
| 3.1.2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 3.1.3 试验动物基础日粮组成 |
| 3.2 样品采集 |
| 3.2.1 饲料样品采集 |
| 3.2.2 粪样采集 |
| 3.2.3 血样采集 |
| 3.3 指标测定 |
| 3.3.1 生产性能及腹泻率指标测定 |
| 3.3.2 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
| 3.3.3 粪中菌群的测定方法 |
| 3.3.4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 3.4 统计方法 |
| 3.5 结果与分析 |
| 3.5.1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 3.5.2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 3.5.3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 3.5.4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粪中菌群的影响 |
| 3.5.5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
| 3.5.6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应激类激素浓度的影响 |
| 3.5.7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 3.5.8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能力的影响 |
| 3.5.9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 3.5.10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长类激素浓度的影响 |
| 3.5.11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 3.6 讨论 |
| 3.6.1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 3.6.2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 3.6.3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 3.6.4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粪中菌群的影响 |
| 3.6.5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
| 3.6.6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应激类激素浓度的影响 |
| 3.6.7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 3.6.8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能力的影响 |
| 3.6.9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 3.6.10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长类激素浓度的影响 |
| 3.7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绪论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 第1章 中草药添加剂概述 |
| 1.1 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 |
| 1.2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成分介绍 |
| 第2章 我国优质肉鸡和肌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
| 2.1 我国优质肉鸡的研究进展 |
| 2.2 影响肉鸡肌肉品质的因素 |
| 2.3 肉鸡肉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
| 第3章 H-FABP基因的研究进展 |
| 3.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类型及功能 |
| 3.2 H-FABP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
| 3.3 FABPs基因的研究进展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 第1章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鸡生产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
| 1.1 材料与方法 |
| 1.2 结果与分析 |
| 1.3 讨论 |
| 1.4 小结 |
| 第2章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鸡腿肌中H-FABP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3 讨论 |
| 2.4 小结 |
| 第3章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鸡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3 讨论 |
| 3.4 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导师简介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缩略词列表 |
| 1.前言 |
| 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
| 1.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基本定义 |
| 1.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
| 1.2 山银花 |
| 1.2.1 山银花主要化学成分 |
| 1.2.2 山银花药理活性研究 |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1.4 本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 1.4.2 技术路线 |
| 2.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实验动物 |
| 2.1.2 实验主要试药 |
| 2.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 2.1.4 实验方法 |
| 2.1.5 饲养管理 |
| 2.1.6 检测指标 |
| 2.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3 讨论 |
| 3.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 3.1.2 主要试剂 |
| 3.1.3 实验设计 |
| 3.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 3.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 3.2 检测指标及方法 |
| 3.2.1 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 |
| 3.2.2 血清酶活性的测定 |
| 3.2.3 血清其他成分的测定 |
| 3.3 结果分析 |
| 3.4 讨论 |
| 4.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 4.1 材料与方法 |
| 4.1.1 主要仪器设备 |
| 4.1.2 主要试剂 |
| 4.1.3 实验设计 |
| 4.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
| 4.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
| 4.2 检测指标及方法 |
| 4.2.1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 4.2.2 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
| 4.2.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测定 |
| 4.3 结果与分析 |
| 4.3.1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 4.3.2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
| 4.3.3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 4.4 讨论 |
| 4.4.1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 4.4.2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
| 4.4.3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 5.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 5.1 材料与方法 |
| 5.1.1 实验器材 |
| 5.1.2 主要试剂 |
| 5.1.3 实验设计 |
| 5.2 组织切片的制作 |
| 5.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 5.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 5.2.3 组织形态学观察 |
| 5.3 结果与分析 |
| 5.3.1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 5.3.2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 5.3.3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 5.4 讨论 |
| 6.总结 |
| 6.1 全文总结 |
| 6.2 创新点 |
|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 附录 B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图 |
| 附录 C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图 |
| 附录 D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图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植物提取物简介 |
| 1.2 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
| 1.3 植物提取物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 第二章 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3 讨论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3 讨论 |
| 3.4 小结 |
| 第四章 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抗病力的影响 |
| 4.1 材料与方法 |
| 4.2 结果与分析 |
| 4.3 讨论 |
| 4.4 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
| 2.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 2.2 青蒿研究进展 |
| 2.3 中草药的特点 |
| 2.3.1 天然性 |
| 2.3.2 无抗药性 |
| 2.3.3 功能多样性 |
| 2.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 2.4.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鸡方面的应用 |
| 2.4.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猪方面的应用 |
| 2.4.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牛方面的应用 |
| 2.4.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羊方面的应用 |
| 2.5 中草药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
| 2.5.1 配伍和机理尚未明确 |
| 2.5.2 缺乏相关统一标准 |
| 2.5.3 生产工艺相对落后 |
| 3 肉鸡散养现状 |
|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生长、免疫及抗病性能的研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2 试验地点与试验时间 |
| 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 1.4 试验日粮 |
| 1.5 饲养管理 |
| 1.6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 1.6.1 饲料样品的收集 |
| 1.6.2 血清样品的采集 |
| 1.6.3 粪便的采集 |
| 1.6.4 排泄物的采集 |
| 1.6.5 肌肉样品及免疫器官的采集 |
| 1.7 测定指标与方法 |
| 1.7.1 平均日增重的测定 |
| 1.7.2 常规营养成分 |
| 1.7.3 腹泻率、发病率及死亡率 |
| 1.7.4 克粪便卵囊数(OPG) |
| 1.7.5 屠宰测定 |
| 1.7.6 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
| 1.7.7 肌肉理化特性的测定 |
| 1.7.8 免疫器官指数 |
| 1.7.9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
| 1.7.10 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 |
| 1.7.11 计算公式 |
| 1.8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影响 |
| 2.1.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 |
| 2.1.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养分代谢率影响 |
| 2.1.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抗病性能影响 |
| 2.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影响 |
| 2.2.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影响 |
| 2.2.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肌肉理化特性影响 |
| 2.2.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影响 |
| 2.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药草添加剂对肉鸡免疫性能影响 |
| 2.3.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
| 2.3.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药草添加剂对肉鸡免疫球蛋白含量影响 |
| 2.3.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清中补体含量影响 |
| 2.4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影响 |
| 2.4.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
| 2.4.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影响 |
| 3 讨论 |
| 3.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影响 |
| 3.1.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 |
| 3.1.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养分代谢率影响 |
| 3.1.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抗病性能影响 |
| 3.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添加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影响 |
| 3.2.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影响 |
| 3.2.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药草对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影响 |
| 3.2.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对肉鸡肌肉理化特性影响 |
| 3.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免疫性能影响 |
| 3.3.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
| 3.3.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免疫球蛋白含量影响 |
| 3.3.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清中补体含量影响 |
| 3.4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影响 |
| 3.4.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
| 3.4.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影响 |
| 4 小结 |
| 第三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
| 1 全文总结 |
| 1.1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影响 |
| 1.2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影响 |
| 1.3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免疫性能影响 |
| 1.4 青蒿及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影响 |
| 2 创新点 |
| 3 后续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图版 |
| 摘要 |
| Summary |
| 缩略语表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概述 |
| 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概念 |
|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背景 |
| 1.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
| 1.3.1 种类多样性 |
| 1.3.2 来源天然性 |
| 1.3.3 功能多样性 |
| 1.3.4 无毒副作用 |
| 1.3.5 无抗药性 |
| 1.3.6 经济环保性 |
| 1.4 中草药添加剂对畜禽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 1.4.1 中草药添加剂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 1.4.2 中草药添加剂对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 1.4.3 中草药添加剂对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 1.4.4 中草药对兔繁殖性能的影响 |
| 1.4.5 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
| 1.5 中草药添加剂在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 1.5.1 提高生产性能 |
| 1.5.2 抗病、防病及增强免疫力 |
| 1.5.3 抗应激 |
| 1.5.4 改善家禽产品的品质 |
| 1.5.5 提高家禽繁殖性能 |
| 1.6 中草药对种公鸡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 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
| 1.2 试验地点和时间 |
| 1.3 试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
| 1.4 试验仪器与试剂 |
| 1.4.1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 1.4.2 主要试剂 |
| 1.5 饲养管理 |
| 1.6 测定指标及研究方法 |
| 1.6.1 精液品质 |
| 1.6.2 精子抗冻性差异 |
| 1.6.3 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 |
| 1.6.4 健雏率 |
| 1.6.5 蛋品质测定 |
| 1.7 数据处理 |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 2.1 中草药复方汤剂对笼养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 |
| 2.1.1 采精量 |
| 2.1.2 精子活力 |
| 2.1.3 精子密度 |
| 2.1.4 精子畸形率 |
| 2.2 中草药复方汤剂对笼养种公鸡精子抗冻性的影响 |
| 2.2.1 对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活力的影响 |
| 2.2.2 对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畸形率的影响 |
| 2.3 中草药复方汤剂对种蛋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 |
| 2.4 中草药复方汤剂对孵化后的健雏率的影响 |
| 2.5 中草药复方汤剂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
| 3 讨论 |
| 3.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畜禽繁殖性能的机理 |
| 3.2 中草药添加剂对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 |
| 3.3 中草药添加剂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的影响 |
| 3.4 中草药添加剂对种公鸡精子抗冻性的影响 |
| 3.5 中草药添加剂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
| 4 结论 |
| 5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 精液品质测定方法 |
| 附录2 精子抗冻性测定方法 |
| 附录3 蛋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导师简介 |
| 1 材料与方法 |
| 1. 1 配制芍地合剂中草药添加剂 |
| 1. 2 鸡分组与饲养管理 |
| 1. 3 测定指标 |
| 1. 3. 1 体质量和屠宰性能的测定 |
| 1. 3. 2 内脏器官的测定 |
| 1. 3. 3 血液及胸腿肌 p H |
| 1. 3. 4 能量和蛋白代谢率的测定 |
| 1. 3. 5 血清生化指标 |
| 1. 4 数据统计 |
| 2 结果与分析 |
| 2. 1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鸡体增质量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 2. 2 中药添加剂对血液和肌肉 p H 影响 |
| 2. 3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鸡内脏器官的影响 |
| 2. 4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鸡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 2. 5 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生化指标的影响 |
| 3 讨论 |
| 3. 1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后期鸡体增质量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 3. 2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后期鸡肌肉和血液 p H 的影响 |
| 3. 3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后期鸡内脏器官的影响 |
| 3. 4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后期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 3. 5 中草药添加剂对产蛋后期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 4 结论 |
| 1 中草药添加剂的种类 |
| 1.1 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 |
| 1.2 补虚扶正, 调节阴阳 |
| 1.3 理气消食, 健脾益胃 |
| 1.4 清痰止咳, 平抑气喘 |
| 1.5 驱虫除积 |
| 1.6 安神镇静 |
| 1.7 祛寒、祛风湿 |
| 1.8 收敛止血、促进血液循环及消化吸收 |
| 2 中草药添加剂的生物学功能 |
| 2.1 清热解毒, 补气养血, 健胃消食 |
| 2.2 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抗病能力 |
| 2.3 抑菌驱虫抗病毒作用 |
| 2.4 调节营养物质代谢, 促进机体生长 |
| 3 中草药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
| 3.1 提高产奶量 |
| 3.2 改善乳风味 |
| 3.3 缓解热应激 |
| 3.4 预防和治疗乳房炎 |
| 4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