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1](2021)在《基于IL-10/STAT3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心衰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并从炎症、纤维化及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其改善心脏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我们选择3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5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假手术组(n=5),手术时只分离动脉不造成动脉狭窄,术后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采用微创主动脉弓缩窄法(MTAC)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witar大鼠模型,4周后通过心脏超声检测相关参数,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TAC)(n=5)、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n=5)、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n=5)。益气温阳方中的药物经过浸泡、煮沸、煎煮,最后运用中药旋蒸仪进行浓缩而制备完成。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给予益气温阳方3.6g/Kg/d灌胃给药,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给予益气温阳方18g/Kg/d灌胃给药,各组均干预16周,1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率(LVFS),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心功能的影响。在第16周采取wistar大鼠腹主动脉血液后,处死大鼠并留取心肌组织。通过Masson染色、Sirius染色、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Collagen I、TGF-β、CTGF 的表达,运用 Western blot 检测 Collagen I、TGF-β、CTGF 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通过TUNEL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Caspase-3、PARP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10、TNF-α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炎症因子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CD68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TNF-α、STAT3(P-STAT3)、P65(P-P65)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经过MTAC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后,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的wistar大鼠心肌收缩功能较造模前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造模成功。(2)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LVEF、LVFS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温阳方干预16周后,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和高剂组LVEF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LVFS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LVFS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过Masson染色和Sirius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MTAC组心肌纤维化占比显着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益气温阳方干预后,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心肌纤维化面积占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中Collagen I、TGF-β、CTGF表达增加,而经益气温阳方干预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Collagen I、TGF-β、CTGF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MTAC组中Collagen I、TGF-β、CTGF的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而经益气温阳方干预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明显下调CollagenI、TGF-β、CTGF蛋白表达。(4)经TUNEL染色,MTAC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而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后,益气温阳方可降低MTAC大鼠心肌组织凋亡信号蛋白Bax、Caspase-3和PARP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5)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表达水平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中IL-10的水平显着下降,TNF-α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TNF-α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IL-10水平显着增加,TNF-α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组织中IL-10、TNF-α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中IL-10表达水平显着下降,TNF-α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IL-10表达水平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心肌组织检测CD68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心肌组织中CD68表达显着增加,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D68的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相关炎症通路,与假手术组相比,MTA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65、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MTAC组相比,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IL-10、STAT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65、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益气温阳方能减轻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症、纤维化、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塑,保护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IL-10/STAT3信号通路,改善心肌重塑有关。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2](2020)在《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文中研究表明《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陈少旭[3](2018)在《苓桂术甘汤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属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更好发挥中医药治疗慢性HF-REF的优势寻找理想剂型。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内科病房及门诊诊治的阳虚水泛型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治疗期间脱落1例,共纳入61例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等指标。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54%与73.33%,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症候的效果更优。2.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对心悸、气喘、疲倦乏力、面肢浮肿、胸闷、畏寒肢冷、腹胀等中医单项症状的疗效治疗组胜过对照组(P<0.05,P<0.01),而在自汗、口干、咳嗽、咯痰、尿少、烦躁不安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4.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32%与70.00%,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心功能分级的疗效更佳。5.LVEF、NT-proBNP值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NT-proBNP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LVDd值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LVDd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稍有改善(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LV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可有效缓解慢性HF-REF属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LVEF,降低NT-proBNP水平,临床使用安全方便,可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HF-REF的理想剂型。
王春丽[4](2012)在《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院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望京医院心内科38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转归、院外中西医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药对其预后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采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望京医院心内科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信息。对经规范治疗缓解出院的CHF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病人门诊随访。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2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访过程中有25例死亡(其中14例死于心脏疾病,11例死于非心脏疾病),8例因联系方式变更或其它原因未能随访到。故共有388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58例,女性患者230例,男女比例为0.69:1,患者的平均年龄67.09岁。慢性心衰患者中主要病因为冠心病者265例(占总人数的68.30%,下同),高血压病者108例(27.84%),风湿性心脏病者4例(1.03%)。伴发疾病情况:合并2型糖尿病者148例(38.14%),高脂血症者113例(29.12%),严重心律失常者108例(27.84%),肺部疾病者54例(13.92%),肾功能不全者78例(20.10%),脑出血者48例(12.37%),脑梗塞者56例(14.43%)。本研究中心衰患者半年内再住院者192例,再住院率为49.48%。与再住院率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的因素有高龄、首次入院时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脏增大、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出院后未使用中药。结论:1、慢性心衰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具有老龄化的特征;主要病因以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为主;合并多系统疾病,内科基础较差。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首次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差,伴有2型糖尿病、严重心律失常、肺部疾病及肾功能不全,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值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相关,出院后使用中药,规律复诊,服药依从性好能够降低再住院率。3、与再住院率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的因素有高龄、首次入院时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脏增大、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出院后未使用中药。4、本研究提示对首次入院的老年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早期进行干预,规律复诊,按时服药能够降低再住院率。5、积极规律辨证使用中药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提示我们不仅住院期间,而且院外亦需重视中药的使用。
华宁,唐发宽,钮炜西,肖军,陆宏,唐雪正,齐帜[5](2009)在《坎地沙坦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利钾尿肽、心房钠尿肽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KP)、心房钠尿肽(A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地高辛)和坎地沙坦组(常规治疗药物+坎地沙坦),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和34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浆中KP、ANP和ET水平。同时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的血浆KP、ANP和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且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坎地沙坦组外周血中KP、ANP和E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着。结论:坎地沙坦有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亢进的作用。
钮炜西[6](2005)在《心钠素前体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心钠素前体肽(ProANF)的变化研究,了解ProANF在AMI患者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性,为临床提供一个诊断AMI的新型指标,并使其成为临床判断AMI患者PCI术后病情变化的参考数据,进而为ProANF成为评价AMI患者PCI手术疗效的一个非创伤性指标而做准备。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AMI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在AMI患者入院时(距发病平均4.5小时)(B)和PCI治疗后7天(C)和30天(D)分别收集标本并设立正常对照组A(20例男女各10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ProANF1-30(长效利钠刺激因子)、ProANF31-67(血管舒张因子)、ProANF79-98(利钾尿肽),以超声技术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整个组间的差异性,(结合Scheffe法分析两两间的比较),探讨、揭示ProANF在AMI患者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性。 结果:ProANF(1~30)、ProANF(31~67)、ProANF(79~98)在AMI患者(距发病平均4.5小时)均明显升高(ProANF1~30与ProANF79~98 p<0.001、ProANF31~67 p<0.05)。其中ProANF(1~30)、ProANF(79~98)入院时与术后1W相差不显着p>0.05,入院时与术后30D相差显着p<0.001,术后1W与术后30D也有差异p<0.05;ProANP(31-67),入院时与术后1W无显着性差异p>0.05,入院时与术后30D有差异p<0.05,术后1W与术后30D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ProANF(1~30)、ProANF(31~67)、ProANF(79~98)在AMI患者发病后(距发病平均4.5小时)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因此ProANF可能作为诊断AMI的一种新型指标应用于临床。并且AMI患者PCI手术后ProANF有明显的变化:其中ProANF1-30(长效利钠刺激因子)、ProANF79-98(利钾尿肽)在PCI术后1W变化不明显,在PCI术后30D变化明显回落至正常水平,术后1W与30D变化亦明显;而ProANF31~67(血管舒张因子)于PCI术后1W即回落至正常水平,其在PCI术后1W变化不明显,在术后30D变化明显,术后1W与术后30D变化亦不明显。
张晓英,曾强,郑秋甫,范英鲜,张献[7](2004)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利钾尿肽与心钠素的变化》文中提出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利钾尿肽(KP)与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选择2000年我院收治的老年CRFⅡ~Ⅲ期伴有高血压患者26例,选择同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1~3级高危患者而肾功能正常25例为对照组。另有老年CRF期已进行血液透析患者6例。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出左室心肌重量(LVM);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出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测定血浆中的KP与ANP、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F组SBP、DBP及LVM均高十EH组,KP、ANP及KP/ANP亦高于EH组。
孟泳[8](2004)在《实验性家兔肺血栓栓塞后心钠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曾被认为是我国的少见病,以至于长期以来国内临床医学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该病的识别与诊断,这种忽视使PTE的识别与检出率极低,反过来又更加重了PTE是少见病的概念。实际上PTE绝非少见病。近年来国内部分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PTE住院的患病率和疾病构成比有显着增加的趋势。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更是说明了PTE的多发性,如美国每年约有新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患者600,000例,法国PTE的年发病数超过100,000例,英国住院PTE患者每年达65,000例,意大利则至少达60,000例。PTE还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50,000~200,000人死于PTE,居全部死因的第3位。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的PTE死亡率为25%~30%,如果及时诊治可降至2%~8%。PTE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发病从极为隐袭到突然猝死,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以至于漏诊率与误诊率均极高。尸体解剖资料显示,PTE的临床漏诊率高达67%,诊断正确率仅为9%。 急性肺血栓栓塞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一方面是机械阻塞作用,另外一方面是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如具有强烈收缩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ET-1明显增加。当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出现肺血管和支气管收缩时,机体一些保护性体液因素,可能会代偿性升高,心钠素有扩张血管和支气管作用,以拮抗肺循环阻力过度升高和支气管收缩。关于血浆心钠素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检测血浆心钠素在家兔肺血栓栓塞前后的变化及与对照组心钠素血浆含郑州大学2004届硕卜学位毕业论文实验性家兔肺血栓栓塞后心纳素的变化及其意义量的比较,探讨其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以利于临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 材料与方法:1、按随机原则,将30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巧 口 2、利用经热处理(70℃水浴,10分钟)的家兔自体血凝块(0 .049/kg)制备急性PTE模型,通过肺脏解剖和肺脏病理来证实PTE,并动态观察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血浆心钠素的测定应用放射免疫学法。 3、数据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1、在急性肺栓塞期,PTE组家兔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组PTE栓塞后早期血浆心钠素水平也高于栓塞前(P<0.05)有显着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组PTE栓塞后期(第10天)血浆心钠素水平基本降至正常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心钠素作为一种保护性体液因子参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为PTE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2、血浆心钠素水平可作为观察PTE病情变化的指标。
邵磊,高明飞,黄兴华,刘玲[9](2003)在《卡维地洛等对高血压患者利钾尿肽与心钠素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利钾尿肽 (KP)与心纳素 (ANP)比值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卡维地洛 ( 2 0~ 40mg/d)、雷米普利 ( 5~ 10mg/d)治疗 6周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中KP与ANP的浓度。结果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KP、ANP水平升高 ,KP/ANP比值降低(P <0 .0 0 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 ,组间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卡维地洛组血浆KP、ANP水平升高 ,雷米普利组下降 ,两组KP/ANP比值均升高 (P <0 .0 0 1)。结论 KP含量及KP/ANP比值的改变 ,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张晓英,曾强,郑秋甫,范英鲜,刘玉玲,潘蓉,张莉[10](2003)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利钾尿肽与心钠素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血浆中利钾尿肽 (KP)与心钠素 (ANP)的变化。方法 选择 2 0 0 1年我科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终末期肾病 (ESRD)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 8例 ;选择同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EH) 1~ 3级高危患者而肾功能正常者 2 5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出左室心肌重量 (L VM) ;监测 2 4 h动态血压 ,测出平均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 ;同时测定血浆中的 KP与 A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 ESRD组左室心肌重量 (LVM)高于 EH组 (P<0 .0 5) ,且 KP及 ANP亦高于 EH组 ,尤其 KP更有明显差异 (P<0 .0 0 1 )。血透结束时收缩压升高 (P<0 .0 0 1 ) ,KP、ANP也高于血透前。结论 老年 ESRD血透患者血浆中 KP、ANP升高可能与伴发高血压有关。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 1. 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 1.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 |
| 1.2 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
| 1.3 西医治疗 |
| 2.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 2.1 从中医病名的沿革认识心力衰竭 |
| 2.2 中医辨证论治心力衰竭 |
| 2.3 中医名家论治心力衰竭 |
| 2.4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研究 |
| 3. 益气温阳方前期研究结果 |
| 3.1 益气温阳方LC-MS/MS分析 |
| 3.2 基础研究 |
| 3.3 临床研究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 实验1: 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wistar大鼠心力衰竭模型 |
| 1.1 实验材料 |
| 1.2 实验方法 |
| 1.3 结果 |
| 1.4 讨论 |
| 实验2: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 2.1 实验材料 |
| 2.2 实验方法 |
| 2.3 结果 |
| 2.4 讨论 |
| 实验3: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
| 3.1 实验材料 |
| 3.2 实验方法 |
| 3.3 结果 |
| 3.4 讨论 |
| 实验4: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 4.1 实验材料 |
| 4.2 实验方法 |
| 4.3 结果 |
| 4.4 讨论 |
| 实验5: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IL-10、TNF-α的影响 |
| 5.1 实验材料 |
| 5.2 实验方法 |
| 5.3 结果 |
| 5.4 讨论 |
| 实验6: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IL-10/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
| 6.1 实验材料 |
| 6.2 实验方法 |
| 6.3 结果 |
| 6.4 讨论 |
| 7 总结 |
| 7.1 结论 |
| 7.2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课题和成果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 1.1 慢性心力衰竭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 1.1.1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
| 1.1.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研究 |
| 1.1.3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 1.1.4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 1.1.5 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
| 1.2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 |
| 1.2.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认识 |
| 1.2.2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 1.2.3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 |
| 1.2.4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
| 1.2.5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治疗 |
| 1.3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
| 1.3.1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
| 1.3.2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
| 1.4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 2.1 研究对象 |
| 2.1.1 一般资料 |
| 2.1.2 诊断标准 |
| 2.1.3 病例选择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治疗方法 |
| 2.2.2 观测指标 |
| 2.2.3 疗效判定标准 |
| 2.3 统计学分析 |
| 2.4 结果 |
| 2.4.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 2.4.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 2.4.3 两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 2.4.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 2.4.5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 |
| 2.4.6 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
| 2.4.7 两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 |
| 2.4.8 两组治疗前后LVDd比较 |
| 2.4.9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
| 2.4.10 两组安全性评价比较 |
| 第三章 讨论 |
| 3.1 立题依据 |
| 3.2 苓桂术甘汤组方分析 |
| 3.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 3.3.1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
| 3.3.2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
| 3.3.3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心功能的影响 |
| 3.3.4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
| 3.3.5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影响 |
| 3.3.6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NT-proBNP的影响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 |
| 1 流行病学 |
| 2 发病机制 |
| 3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
| 4 临床评定 |
| 5 诊断分期及治疗策略 |
| 6 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
| 7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 1 中医对心衰病名研究 |
| 2 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研究 |
| 3 中医对心衰辨证论治 |
| 4 中医心力衰竭治法 |
| 5 中医药对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
| 6 中药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 |
| 7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 前言 |
| 一般资料 |
| 1 病历来源 |
| 2 病历纳入及诊断标准 |
| 3 研究方法 |
| 4 统计分析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附表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论文正文 |
| 1、对象与方法 |
| 2、结果 |
| 3、讨论 |
| 4、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致谢 |
| 发表论文 |
| 论文部分 实验性家兔肺血栓栓塞后心钠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附图 |
| 讨论 |
|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综述部分 心钠素与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缩略词表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研究方法 |
| 1.2.1 使用药物及服用方法 |
| 1.2.2 诊室血压测定 |
| 1.2.3 血浆KP、ANP测定 |
| 1.3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临床用药剂量及总有效率 |
| 2.2 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值 |
| 2.3 血 |
| 2.4 血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