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昱[1](2014)在《北方鱼类安全越冬的管理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寒冷,最低温度可达-30℃以上,低温持续时间长。因此,种鱼能否安全越冬至关重要。种鱼进入冬季,很少活动,很少吃食,主要靠消耗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来维持生命。这期间,若任何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种死亡。因此,保证鱼种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1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鱼体规格小、体质差,抵抗疾病和不良环境的能力低;投喂的饲料营养不全或含有激素类促生长添加剂,使鱼类生理机能遭到破坏;鱼类品种质量差,不适应当地越冬环境,尤其是近亲繁殖的苗种。鱼体在越冬前归池时受伤或带有疾病越冬,在越冬期易
宗寿华[2](2013)在《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小结并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
颜永胜[3](2013)在《鱼种越冬死亡原因与管理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唐玉华[4](2013)在《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常见原因有:一是水体缺氧严重,主要是由于水体多年未清淤、池水过瘦、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池塘渗漏、冬季结冰等;二是池塘有害物质超标,如池底沉积的有机物质分解后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导致鱼种中毒而死亡;三是鱼种规格小;四是冬季鱼种体质差,拉网并塘过程中因受伤感染而引起鱼类发病率上升,最终导致鱼种死亡。(二)鱼种越冬管理措施1.池塘选择。选择靠近水源、
唐玉华[5](2012)在《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由于多年未清淤,使水质恶化。二是由于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三是由于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缺氧导致鱼种死亡。四是由于池塘渗漏。五是由于结冰后,冰上污物和积雪太多,水体生物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使鱼种因缺氧而死亡。
唐玉华[6](2012)在《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结合当地鱼种越冬的实际,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1)由于多年未清淤,使淤泥沉积过多,使水质恶化,耗氧增加,鱼种极易因缺氧而死亡。
侯传宝[7](2012)在《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文中认为据资料显示,每年因越冬不当而引起的鱼种死亡率,平均达到15%,华北地区的死亡率高达20%左右,有时甚至达到30%以上。这对养鱼生产来说,还因为鱼种数量的减少,而导致第二年鱼种放养量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全年的生产,损失更严重。下面就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介绍,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何洪船,李百站[8](2010)在《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文中认为鱼种在越冬期间,一般死亡率达到10%~15%,有的高达20%以上,这样不仅使鱼种数量减少,而且影响到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多年生产经验,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1.1池塘不合要求易引起鱼种越冬死亡的池塘因素有以下几类:1.1.1水质消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氧
张士罡,李为学[9](2009)在《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及补救》文中研究表明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作如下介绍。
于丽萍[10](2009)在《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 |
| 2 鱼类安全越冬的管理措施 |
| 2.1 越冬前的准备 |
| 2.2 越冬时间 |
| 2.3 鱼种入越冬池 |
| 2.4 越冬管理 |
| 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
| 1. 水体缺氧严重 |
| 2. 有害物质超标 |
| 3. 鱼种规格小 |
| 4. 操作不当 |
| 二、鱼种越冬管理措施 |
| 1. 池塘选择 |
| 2. 放养前准备 |
| 3. 鱼种放养 |
| 4. 饲料投喂 |
| 5. 水质调节 |
| 6. 打冰洞, 扫积雪 |
| 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
| 1. 水体缺氧严重 |
| 2. 有害物质超标 |
| 3. 鱼种规格小 |
| 4. 操作不当 |
| 二、鱼种越冬管理措施 |
| 1. 池塘选择 |
| 2. 放养前准备 |
| 3. 鱼种放养 |
| 4. 饲料投喂 |
| 5. 水质调节 |
| 6. 打冰洞, 扫积雪 |
| (一) 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
| (二) 鱼种越冬管理措施 |
| 1. 池塘选择。 |
| 2. 放养前准备。 |
| 3. 鱼种放养。 |
| 4. 饲料投喂。 |
| 5. 水质调节。 |
| 6. 打冰洞, 扫积雪。 |
| (一) 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 |
| 1. 水体缺氧严重。 |
| 2. 有害物质超标。 |
| 3. 鱼种规格小。 |
| 4. 操作不当。 |
| (二) 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措施 |
| 1. 鱼池选择。 |
| 2. 鱼种入池前准备。 |
| 3. 适时放养。 |
| 4. 密度适中。 |
| 5. 鱼种保膘。 |
| 6. 水质调节。 |
| 7. 打冰洞, 扫积雪。 |
| 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 |
| 1. 水体缺氧严重 |
| 2. 有害物质超标 |
| 3. 鱼种规格小 |
| 4. 操作不当 |
| 二、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举措 |
| 1. 鱼池选择 |
| 2. 鱼种入池前准备 |
| 3. 适时放养 |
| 4. 密度适中 |
| 5. 越冬期的管理 |
| 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 |
| 1、鱼种小、体质差: |
| 2、鱼体受伤: |
| 3、注水或增氧不当: |
| 二、减少越冬死亡的措施 |
| 1、鱼种越冬池的选择: |
| 2、培育大规格鱼种: |
| 3、强化秋季培育: |
| 4、进行科学检疫: |
| 5、适时适度放养鱼种: |
| 6、培肥水质越冬: |
| 7、鱼种保膘: |
| 8、严防鱼体受伤: |
| 1. 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 |
| 1.1 鱼种规格小 |
| 1.2 水体缺氧严重 |
| 1.3 鱼体受伤 |
| 1.4 管理不当 |
| 2. 采取补救措施 |
| 2.1 鱼种越冬池的选择 |
| 2.2 培育大规格鱼种 |
| 2.3 适时放养鱼种 |
| 2.4 适宜密养 |
| 2.5 培肥水质越冬 |
| 2.6 抓好鱼种保膘 |
| 2.7 加强越冬管理 |
| 2.8 严防鱼体受伤 |
| 2.9 抓好鱼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