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腹膜外回肠膀胱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腹膜外回肠膀胱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云,杨连升,杨国学,张继鸿,谢兆昌[1](2021)在《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完整腹膜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在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完整腹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行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患者,根据腹膜破损程度与修复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保留完整腹膜)及对照组(不保留完整腹膜),各4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43±0.84)、(1.98±1.28)、(4.32±2.16)d,均短于对照组的(5.63±2.93)、(3.06±2.87)、(6.51±3.9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完整腹膜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患者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晨[2](2021)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1例因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两组。经腹膜外途径组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6例。经腹腔途径组35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9例。收集术后90d内并发症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其他围手术期结果。结果:61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经腹膜外组与经腹腔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9.44±49.84)min与(237.09±45.32)min,住院费用(67251.03±10360.60)元与(73128.19±18388.72)元,术中失血量(112.9±31.56)ml与(122±29.89)ml,淋巴结清扫数(15.11±6.19)个与(13.36±4.32)个,P>0.05,无明显差异。经腹膜外组与经腹腔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3.78±4.60)d与(20.18±6.29)d,术后随访90d,术后肠梗阻发生率11.54%(3例)与40.00%(1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31%(11例)与77.14%(27例),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腹膜外途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经腹途径患者。结论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途径相比,腹膜外途径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查振雷,赵虎,江岳方,袁军,吴斌[3](2020)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输尿管“小阴茎”式腹壁造口与蝴蝶状腹壁造口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输尿管"小阴茎"式腹壁造口与蝴蝶状腹壁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5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输尿管腹壁造口的男性患者32例,其中15例为输尿管"小阴茎"式腹壁造口("小阴茎"式造口组),17例为输尿管蝴蝶状腹壁造口(蝴蝶状造口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小阴茎"式造口组与蝴蝶状造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小阴茎"式造口组中患者直肠损伤1例,术后未发生肠瘘。出院随访24.2(10~54)个月,"小阴茎"式造口组中有1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尿路感染;蝴蝶状造口组中有2例出现肠梗阻,4例出现尿路感染。"小阴茎"式造口组输尿管无支架管率(86.7%)高于蝴蝶状造口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输尿管腹壁造口安全、可行、有效,由于输尿管无支架管率高,造口优先考虑输尿管"小阴茎"式腹壁造口。由于输尿管支架管置入简单、方便,若输尿管条件不允许,输尿管蝴蝶状腹壁造口亦是一种良好选择。

朴俊杰[4](2020)在《三种输尿管-回肠吻合法在根治性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中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分析输尿管-回肠壁隧道式吻合法、输尿管并腔-回肠道端端吻合法和输尿管-回肠乳头式吻合法在根治性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中的疗效,为根治性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中选择最佳输尿管-回肠吻合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于2005年1月~2019年12月间行根治性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的患者75例,术后均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肿瘤分期采用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膀胱癌TNM分期。根据输尿管-回肠吻合方式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输尿管-回肠隧道式吻合法)24例(48侧输尿管);B组(输尿管并腔-回肠端端吻合法)16例(32侧输尿管);C组(输尿管-回肠乳头式吻合法)35例(70侧输尿管)。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输尿管-肠管吻合时间(min)、手术方式(腹腔镜、传统开放式)、肿瘤分期等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60个月,观察发生吻合口狭窄、肾积水、肾盂肾炎、尿瘘及结石形成等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及术后发生肾盂肾炎、尿瘘及形成结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肿瘤TNM分期分期中B组分期明显高于A组(P<0.05);输尿管-肠管平均吻合时间B组(21.25±3.59)min多于A组时间(12.88±3.69)min,A组大于C组平均时间(6.74±1.95)min(均P<0.05);开放式手术出血量大于腹腔镜手术(P<0.05);,A组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及肾积水明显多于B组和C组(均P<0.05)。结论:1.输尿管-回肠壁乳头式吻合法操作简单,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远期效果可靠。2.输尿管并腔-回肠道端端吻合法操作时间较长,但保护肾功能、保持尿路通畅及预防结石在吻合口处堆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谈宜傲,周林玉,董晓程,陈昊,宣强[5](2017)在《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经腹膜外途径行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对18例男性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后,4例行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3例行回肠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和腹腔脏器暴露时间。记录术后盆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本组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45310 min,术中出血量110860 m L,术中输血3例,术中腹腔脏器暴露时间065 min;盆腹腔引流时间514 d,术后通气时间15 d,术后住院时间817 d。所有切除肿瘤组织切缘检查均为阴性,2例术后盆腔淋巴结报告阳性,给予GC方案化疗。术后无出血、周围组织及脏器损伤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患者肾功能正常,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随访期间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经腹膜外途径行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中出血较少,腹腔干扰少,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孟一森,王宇,范宇,苏杨,刘振华,虞巍,谌诚,周利群,张骞,何志嵩,金杰[6](2016)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及尿流改道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梅延辉,燕东亮,张冰,苏庆国,曹景源,邱新凯[7](2016)在《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6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32例,LRC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00),住院时间短(P=0.000)的特点。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085)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92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肿瘤病理分期(P=0.999),分级(P=0.878)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656个月),ORC组较LRC组具有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P=0.040)的特点。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病理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但其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考虑腹腔镜术后无法保留腹膜完整性为主要原因。

汪小军,李鑫,李瑾,崔鹏,赵星星,胡琦,王佳琦,李海霞[8](2016)在《膀胱癌全腹膜外回肠膀胱术术式改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侧腹膜小切口回肠拖出法在全腹膜外回肠膀胱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01至2014-12我科室膀胱癌患者57例。入选标准为病理确诊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为T2bT4a,预期寿命>1年患者。其中常规手术组27例,侧腹膜切口采用传统大切口手术方法;改良手术组30例,侧腹膜切口采用侧腹膜小切口回肠拖出法。对比两组关闭侧腹膜针数、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游离腹膜面积、侧腹膜切口长度、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术后出现内疝及早期肠梗阻原因,术后回肠膀胱血运及坏死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72±6)、(72±10)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常规组术中侧腹膜分别缝针(5±2)针、(12±2)针,耗时分别为(15±5)min、(25±5)min,出血量分别为(10±5)ml、(30±8)ml,腹膜游离面积分别为(20±5)cm2、(45±5)cm2,侧腹膜切口长度分别为(3±1)cm、(12±2)c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造成腹膜损失,减少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难度,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李鹏,舒辉[9](2014)在《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腹膜的完整性分为腹膜完整组与腹膜非完整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保留胃管时间、排便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完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显着低于腹膜非完整组(83.3%)(P<0.05)。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在术中应尽量保留腹膜的完整性。

张振声,李惠珍,许传亮,杨波,曾蜀雄,赵俊杰,徐伟东,韦荣超,宋瑞祥,王辉清,侯建国,高旭,孙颖浩[10](2013)在《构建腹膜外代膀胱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外代膀胱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105例膀胱癌患者,男87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7岁。均行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尿流改道术,其中行原位回肠膀胱术39例(均为男性),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66例。对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尿流改道术进行技术改进,膀胱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同传统术式。构建腹膜外膀胱步骤:①选择腹膜外入路;②非顶壁肿瘤完全保留裸区腹膜,顶壁肿瘤则完整切除裸区腹膜;③在保证代膀胱血供的前提下尽可能向肠系膜根部分游离以增加代膀胱的游离度;④闭合肠系膜防止内疝形成;⑤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关闭腹膜,并将腹膜与代膀胱的肠系膜作间断缝合,将代膀胱置于腹膜外。采用Clavien严重程度分级系统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点评估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和感染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7.5h,中位手术时间为5.8h;术中出血量1001 400mL,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术中需输血12例。术后排气时间1.08.5d,中位排气时间为2d。围术期发生不全性小肠梗阻13例(12.4%),经禁食、制酸和抑酶等处理后好转;盆腔积液伴感染4例,经充分引流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828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3d。术后1个月内,Clavien 1级29例,2级17例,3级1例,5级1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面积肺梗死灶);Clavien 1级+2级并发症发生率为43.8%(46/105)。原位回肠膀胱术后3个月,患者白天控制尿液率为92.3%(36/39),夜间控制尿液率为87.2%(34/39);B超检查示,残余尿量1075mL,中位残余尿量为32mL。回肠膀胱术后3个月,患者造口乳头血运良好,造口皮肤无溃疡和感染。术后6个月,11例患者发生上尿路轻度扩张伴腰酸,经抗感染和膀胱软镜下逆行扩张、留置单J管治疗后,10例好转,1例失败者再行输尿管回肠膀胱再吻合术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2年内复查各项肾功能和尿常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输尿管反流。结论腹膜外代膀胱技术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腹膜外回肠膀胱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外回肠膀胱术(论文提纲范文)

(1)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完整腹膜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观察组
        1.2.2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3)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输尿管“小阴茎”式腹壁造口与蝴蝶状腹壁造口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情况比较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4)三种输尿管-回肠吻合法在根治性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观察指标
    2.4 治疗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膀胱癌的TNM法分期
    3.2 三组临床资料与TNM分期的比较
    3.3 三组术中观察指标的比较
    3.4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对比
    3.5 三组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Bricker回肠膀胱术与各种输尿管肠管吻合术的研究进展
    1.回肠膀胱术
    2.各种输尿管肠管吻合方法
    3.输尿管-肠管吻合口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5)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及尿流改道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7)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3 讨论

(8)膀胱癌全腹膜外回肠膀胱术术式改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手术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10)构建腹膜外代膀胱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术后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四、腹膜外回肠膀胱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完整腹膜的临床效果分析[J]. 陈云,杨连升,杨国学,张继鸿,谢兆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2)
  • [2]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的疗效对比[D]. 李晨. 青岛大学, 2021(02)
  • [3]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输尿管“小阴茎”式腹壁造口与蝴蝶状腹壁造口的临床效果比较[J]. 查振雷,赵虎,江岳方,袁军,吴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12)
  • [4]三种输尿管-回肠吻合法在根治性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中的疗效分析[D]. 朴俊杰. 延边大学, 2020(05)
  • [5]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例[J]. 谈宜傲,周林玉,董晓程,陈昊,宣强. 山东医药, 2017(15)
  • [6]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及尿流改道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J]. 孟一森,王宇,范宇,苏杨,刘振华,虞巍,谌诚,周利群,张骞,何志嵩,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4)
  • [7]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疗效比较[J]. 梅延辉,燕东亮,张冰,苏庆国,曹景源,邱新凯.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03)
  • [8]膀胱癌全腹膜外回肠膀胱术术式改良探讨[J]. 汪小军,李鑫,李瑾,崔鹏,赵星星,胡琦,王佳琦,李海霞. 武警医学, 2016(04)
  • [9]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的临床意义[J]. 李鹏,舒辉. 医学综述, 2014(14)
  • [10]构建腹膜外代膀胱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的应用[J]. 张振声,李惠珍,许传亮,杨波,曾蜀雄,赵俊杰,徐伟东,韦荣超,宋瑞祥,王辉清,侯建国,高旭,孙颖浩. 上海医学, 2013(07)


输尿管论文 腹腔镜论文 膀胱论文 腹膜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心得探究
下一篇:品管圈活动在感染科出院指导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