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芷琪,李斌,田琨宇,洪霖,吴威,张会永[1](2022)在《前胡与紫花前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前胡和紫花前胡分别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与紫花前胡P. decursivum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材,二者均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白花前胡活性成分以角型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主,而紫花前胡所含活性成分以线型呋喃香豆素为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花前胡主要具有抗心衰、降血压、抗心肌缺血等药理活性,而紫花前胡抗肿瘤、抗凝血作用更佳。虽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功能主治描述相同,但从现代药学对2种前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来看,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故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以期对2种常用前胡药材的现代临床应用及深入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陈冬梅[2](2021)在《空气污染物暴露对高血压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和心肌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状况依旧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浓度仍较高,大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影响,但心血管疾病病因复杂,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机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型来进行探讨。由于高血压患者具有心脏负担大、心肌更易受到损伤的特点,患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气污染对高血压机体心肌组织损伤相关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大气污染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构成、F/B比值(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丰度比值)等指标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有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包括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疾病。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当前还没有研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择了具有自发性高血压的大鼠(SHR大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16S rDNA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吸入性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与宿主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心肌组织损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而对大气污染引起的SHR大鼠血压改变和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最终为阐明大气污染物对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联动毒性效应提供理论基础,为大气污染损害肠道菌群平衡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提供依据。并为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对大气污染提出更全面的建议,以期未来通过微生态制剂干预肠道菌群对抗大气污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策略。方法:1、本研究以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秋冬季节的大气PM2.5颗粒物和人工混合气体污染物作为实验用大气污染物,以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气管滴注式染尘和动式染毒将SHR大鼠暴露于PM2.5和混合气体污染物中,检测大气污染物在低、中、高三种不同暴露剂量和1-90天暴露时间的条件下对SHR大鼠的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2、采集SHR大鼠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PCo A分析、样本层次聚类等)、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以及肠道菌群功能预测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详细分析了大气污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结构如何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宿主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3、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QPCR方法检测SHR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通过数据质控、序列比对、基因表达水平定量、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以及差异基因富集(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心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心血管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上下游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1、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PM2.5)成分包含16种多环芳烃,21种金属元素,以及硝酸根、硫酸根等无机离子,及砷、铅、锰等具有显着生理毒性的金属元素。吸入性大气污染暴露可减缓SHR大鼠的生长发育,延长SHR大鼠达到成年体重所需时间。可使SHR大鼠血压进一步显着升高,且血压的升高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或高剂量的大气污染物还可引起SHR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急性改变。2、在暴露于大气污染的较短时期(1-30天),SHR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丰富度显着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比值(F/B值)显着升高,一些产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细菌,如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厌氧棒状菌属(Anaerostipes)的丰度显着降低,产三甲胺的厚壁菌门等丰度显着增加,肠道菌群发生了显着紊乱,功能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的丙酸和乙酸生成能力显着降低,这些改变与宿主心血管系统损伤相关。3、大气污染显着影响SHR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表达水平,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反应等细胞进程和MHC蛋白复合体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病毒性心肌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肠免疫网络、内吞作用、细胞粘附分子、哮喘、抗原加工提呈等心肌损伤和免疫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中,参与血压调节的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Agtr1a(血管紧张素Ⅱ1A型受体)基因、参与心肌细胞钙离子水平调节的Atp2a2(肌浆/内质网钙转运ATP酶A2)基因、以及参与心肌收缩的Actc1(心肌肌动蛋白α1)、Myh6(肌球蛋白重链6)、Tnni3(心肌肌钙蛋白I)和Tnnt2(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显着上调。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路、心肌收缩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中的ACE、AGTR1A、ATP2A2、TNNI3和TPM3蛋白表达升高,而ACTC1、CALD1、CALM1和TNNC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大气污染可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体重、血压和血脂产生显着影响,大气污染具有显着的延缓体重增长、升高血压、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等损害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吸入性大气污染物暴露可显着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大气污染所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具有进一步升高宿主血压的作用,且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通过SCFA等代谢产物影响心血管系统。3、大气污染物暴露可通过心肌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钙离子信号通路及免疫反应等相关信号途径的异常,最终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血管系统损伤,为理解大气污染引起SHR大鼠血压升高和心脏损伤机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实验依据。
周丽娟[3](2021)在《血管老化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的回顾性研究及AngⅡ/NLRP3炎性小体介导高血压大鼠血管老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管老化(VA)是高血压(HTN)、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及推动因素。VA和HTN都与血管树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有关,主要表现为是血管僵硬度及血管张力增加,弹性减弱等。VA与血压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血压升高是VA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长期的HTN又会导致动脉壁损伤,进而促进血管僵硬,加速血管的老化。本研究将VA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对临床VA伴HTN患者相关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及对HTN大鼠VA相关信号通路的挖掘,探讨VA伴HTN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征及HTN对VA影响的可能机制,以期为VA的中医药干预研究及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1.文献综述 通过对VA与HTN的相互关系以及信号通路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归纳,了解HTN对VA影响的可能机制;通过对VA中医认识相关文献的复习和总结,初步了解中医对VA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目前中医对VA的防治现状。2.临床研究 血管老化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的回顾性研究目的:通过对VA伴HTN患者相关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究VA伴HTN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HTN对VA可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或综合内科收治的60例VA伴HTN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VA无HT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入院血压脉压(PP),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钙(Ca)、磷(P)、镁(Mg),肾素(REN),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骨钙素(OC),中医证素证型等特点,观察HTN对VA的影响程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证素证型表明,VA伴HTN患者中痰浊、血瘀和气虚证素最为常见,分别占53.33%、50%和35%,痰瘀互结证型最多,占比20%。血管僵化度和血清学指标表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病例组患者baPWV显着增快,PP显着增大。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比较,阳虚血瘀组患者baPWV显着增快,血清Ca水平升高,气阴两虚组患者血清Mg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痰浊和血瘀是VA伴HTN患者的主要证素特征,证型多见痰瘀互结证。VA伴HTN患者中阳虚血瘀证型VA程度最为严重,其机制可能与机体钙磷镁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的血管钙化老化有关。3.基础研究 AngⅡ/NLRP3炎性小体介导高血压大鼠血管老化的机制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对照组大鼠Ang Ⅱ/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指标的不同表达,探讨HTN对VA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Wistar对照组(12周龄)、SHR模型组(20周龄)和WKY对照组(20周龄),180~200g体质量。尾袖法记录血压;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取材,进行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和血管胶原纤维变化;取胸主动脉进行Ca2+/Mg2+ATP,Na+/K+ATP的酶活性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平滑22蛋白(SM22 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质膜Ca2+-ATP酶3(PMCA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Wistar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外膜结构清楚,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规整,内膜较薄;WKY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尚整齐,各弹力纤维层排列有序,内膜面尚平整;SHR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中膜明显增厚,整体结构凌乱,平滑肌细胞层明显增多,各弹力纤维层增厚扭曲,胶原相对含量增多,内膜面皱缩。与Wistar对照组大鼠比较,WKY对照组大鼠主动脉Ang Ⅱ蛋白、NLRP3蛋白、MMP-9蛋白及TIMP-1蛋白表达增多,SM22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HR模型组大鼠血压显着升高,大鼠主动脉AngⅡ蛋白、NLRP3蛋白、MMP-9蛋白及TIMP-1蛋白表达增多,大鼠主动脉Ca2+/Mg2+ATP酶活性及大鼠主动脉SM22 α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WKY对照组大鼠比较,SHR组大鼠血压显着升高,大鼠主动脉AngⅡ蛋白、NLRP3蛋白、MMP-9蛋白表达增多,大鼠主动脉Ca2+/Mg2+ATP酶活性及SM22 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VA程度逐渐加重。HTN可导致血管结构改变,血管重塑,进而影响血管功能,诱发并加剧VA。其机制可能与AngⅡ表达的增多,导致NLRP3炎性小体被激活,进一步诱导VSMCs炎症、迁移、增殖相关,并进一步导致表型转化SM22 α表达的减少,ECM合成MMP-9增多,以及调控细胞内Ca2+稳态的Ca2+/Mg2+ATP酶活性降低有关。
孙敬辉[4](2021)在《miR-489调控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人参皂苷Re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后期常见的病理改变,常常引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是心室重构不断进展和不可逆的主要原因。MF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神经体液、生长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基因转录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是MF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可在缺血、炎性因子等促纤维化因素的刺激下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导致心室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和心肌电信号传导异常,诱发难治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目前MF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因此探寻MF发病机制的关键因子及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对于MF的治疗刻不容缓。MircoRNAs(miRNAs)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的短链非编码RNA。它们可以直接与靶基因的3’UTR区域结合,诱导靶基因mRNAs分解或阻碍其翻译,从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miR-489在心肌细胞和CFs中广泛表达。在心肌细胞中miR-489过表达能够下调下游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水平,减轻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重要的是,miR-489转基因小鼠体内AngⅡ诱导的MF明显减轻,说明miR-489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MF,miR-489可能是治疗MF的一个潜在靶点。然而,miR-489在MF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在心肌梗死诱导的MF中miR-489是否也具有同样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医学中没有MF的直接论述,但MF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后期的病理改变,是一种相对慢性渐进性病变。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因此治疗当以补气活血为法。人参是传统医学中补气的要药,具有补益元气,健脾补肺,安神益智等功效,以及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人参皂苷Re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e具有抗心肌梗死后MF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控Smad2/3的表达。既往研究证实,Smad3是miR-489的直接下游靶点,那么人参皂苷Re是否可以通过调节miR-489来发挥抗MF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miR-489过表达和抑制的CFs模型,证实miR-489对MF和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人参皂苷Re为干预手段,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和AngⅡ干预的乳鼠原代CFs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e的抗MF作用,并探讨人参皂苷Re对miR-489及其下游myd88/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为中医药抗MF,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一 miR-489调节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目的:在正常培养的CFs和AngⅡ干预的CFs中转染miR-489 mimic和inhibitor观察miR-489模拟物和抑制物对CFs表型分化、迁移和分泌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乳鼠原代CFs,经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后,按照如下分组:(1)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CFs中转染miR-489 mimic,构建miR-489过表达模型。CFs分为3组:正常组(Normal)、miR-489过表达组(mimic)、miR-489阴性对照组(mimic-NC)。(2)在AngⅡ干预的CFs中转染miR-489 mimic,构建miR-489过表达模型。CFs 分为 3 组:AngⅡ组(AngⅡ)、AngⅡ+miR-489 过表达组(AngⅡ+mimic)、AngⅡ+miR-489 阴性对照组(AngⅡ+mimic-NC)。(3)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CFs中转染miR-489 inhibitor,构建miR-489抑制模型。CFs 分为 3 组:正常组(Normal)、miR-489 抑制组(inhibitor)、miR-489阴性对照组(inhibitor-NC)。(4)在AngⅡ干预的CFs中转染miR-489 inhibitor,构建miR-489抑制模型。CFs 分为 3 组:AngⅡ组(AngⅡ)、AngⅡ+miR-489 抑制组(AngⅡ+inhibitor)、AngⅡ+miR-489 阴性对照组(AngⅡ+inhibitor-NC)。采用qPCR技术检测miR-489 mimic转染的CFs中miR-489的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中α-SMA的表达情况,观察CFs的分化情况;检测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蛋白表达,观察CFs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检测CFs中myd88、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情况,观察miR-489的调控作用。结果:(1)经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提取的CFs纯度在95%以上,符合实验要求。(2)与Normal组和mimic-NC组比较,mimic组miR-489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Normal组和mimic-NC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 miR-489 mimic 转染成功。与 Normal 组和 inhibitor-NC 组相比,inhibitor 组myd88表达显着上调(P<0.01),Normal组和inhibitor-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miR-489 inhibitor转染成功。(3)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的CFs和AngⅡ干预的CFs中,miR-489过表达均能够显着抑制myd88、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降低p-NF-κB p65/p65的比值;抑制miR-489能够促进myd88、α-SMA、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的表达,上调 p-NF-κBp65/p65 的比值。结论:在正常培养的CFs和AngⅡ干预的CFs中miR-489过表达均能够抑制下游myd88/NF-κB通路的活化,减轻CFs的纤维化反应;抑制miR-489能够激活下游myd88/NF-κB信号通路,促进CFs的纤维化反应。这表明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CFs中miR-489均可调节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反应。研究二人参皂苷Re调节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e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小鼠心功能、血清学标志物、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e改善梗死后MF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C57BL/6小鼠心肌梗死后MF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低剂量人参皂苷Re组(L,19.5mg/kg/d)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H,39mg/kg/d),每组10只。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灌胃四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观察心功能情况;通过心重指数(HWI)、心胫比(HW/TL)以及心肌中ANP、BNP和β-MHC mRNA的表达,观察心梗后心肌代偿性肥厚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心肌损伤(CK-MB)、心力衰竭(BNP)、肝肾功能(ALT、S-Cr)和 RAAS(AngⅡ)等标记物的含量;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梗后心肌组织及纤维化的病变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 myd88、p-NF-κB p65、NF-κB p65、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等相关蛋白表达;qPCR技术检测miR-489和myd88的表达形况。结果:(1)与Sham组相比,Model组LVEF和LVFS显着减低(P<0.01);与Model组比较,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LVEF和LVFS明显升高(P<0.01)。(2)与Sham组比较,Model组CK-MB、BNP和Ang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CK-MB、BNP和AngⅡ水平显着下降(P<0.05),ALT 和 S-Cr 无明显变化(P>0.05)。(3)与 Sham 组比较,Model组HWI、HW/TL以及心肌中ANP、BNP和β-MHC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给以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干预后,这些指标明显下降(P<0.05)。(4)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心肌结构排列紊乱,肌丝较粗,呈波状变化,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蛋白沉积。给予人参皂苷Re干预后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5)与 Sham 组比较,Model 组 myd88、p-NF-κB p65、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明显升高,miR-489的表达显着下调(P<0.01);与Model组比较,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myd88、p-NF-κB p65、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明显降低,miR-489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以上检测中低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脏功能,抑制心肌代偿性肥厚,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和胶原蛋白沉积,改善组织病理学病变,且未发现明显肝肾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中miR-489/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研究三 人参皂苷Re干预AngⅡ诱导CFs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研究目的:采用AngⅡ诱导C57BL/6乳鼠原代CFs,观察人参皂苷Re对CFs分化、迁移和分泌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提取乳鼠原代CFs后,通过CCK-8法筛选人参皂苷Re的安全浓度范围。CFs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和人参皂苷Re低、中、高剂量组。给以相应药物处理后,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CFs的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情况,观察CFs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通过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R-489、myd88、NF-κB p65 和 p-NF-κBp65 的表达情况。结果:(1)经 CCK-8 法选定 50μmol/L、100μmol/L 和 200μmol/L 为人参皂苷Re的干预浓度。(2)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CFs数量显着增多,迁移距离明显增长(P<0.01);与Model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均能减少穿过Transwell小室的CFs数量,缩短迁移距离(P<0.01)。(3)与 Normal 组比较,Model 组α-SMA、Collagen Ⅰ和 Collagen Ⅲ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均能降低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P<0.01)。(4)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miR-489水平显着降低,myd88的表达和p-NF-κB p65/p65比值显着升高(P<0.01),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均能抑制这种趋势(P<0.05)。以上检测中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e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Fs迁移、表型分化和分泌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ngⅡ诱导的CFs中miR-489/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张彦[5](2020)在《物流蛋白GS28和脂联素受体1在影响尿钠排泄调控血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成人过早死亡的首位原因。世界上每年有760万人死于高血压,有9400万人因高血压致残。中国高血压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2-2015年成人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我国71%的脑卒中和54%的心梗死亡与高血压有关。循证医学表明降低血压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虽然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斐然成绩,但高血压病因仍不尽明了,明确高血压的发生机理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发病机制纷繁复杂,涉及包括中枢神经、心脏、肾脏和血管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尽管其机制不明,但肾脏的尿钠排泄功能在其中的作用得到人们的重视。肾脏是机体调节水钠代谢的主要器官,尿钠排泄与机体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生理条件下钠盐排出量和摄入量几乎相等,称为“钠平衡”,这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血压平稳的重要机制。肾脏钠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钠排泄减少,进而引起机体钠水潴留和血压升高。而近曲小管则是尿钠重吸收最重要部位,其对钠的重吸收约占了肾脏重吸收尿钠的65-70%,因此,对于肾脏近曲小管尿钠重吸收抑制能力研究成为高血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作为调控物质转运的重要物质,细胞内物流蛋白的作用受到重视。如:在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物流分子SNAREs、SNAP-23协助将H+-ATP酶靶向转运至顶端膜完成H+跨膜转运;囊泡转运也是甲状旁腺激素诱导仓鼠肾细胞Na+,K+-ATP酶内吞的方式。肾脏近端小管(renal proximal tubule,RPT)是Na+重吸收的主要部位,为了探寻物流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我们用RNA芯片对比分析了WKY大鼠与SHR大鼠肾组织物流分子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出一种物流分子GS28,我们推测该分子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肥胖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大约78%的男性高血压患者和65%的女性高血压患者病因直接与肥胖相关,个体收缩压和舒张压与体重指数或腰围呈正相关,减轻体重后多数肥胖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下降。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脂肪细胞,不但能够储存能量,而且具有内分泌的功能,通过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其它内分泌器官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中脂联素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脂联素受体在RPT细胞上表达丰富,同时,肾动脉灌注脂联素对WKY大鼠的尿钠排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SHR大鼠中这种利尿利钠作用却明显受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大鼠对脂联素敏感性的下降,是由于SHR大鼠中Adipo R1的过度磷酸化造成的。但Adipo R1具体的磷酸化位点尚不明确,Adipo R1的过度磷酸化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明确。研究目的1.明确GS28在高血压状态的肾脏是否异常表达。2.明确GS28在肾脏的异常表达是否跟血压升高相关。3.GS28对血压的影响的机制研究。4.Adipo R1磷酸化位点的研究。5.进一步明确GRK4在Adipo R1磷酸化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内容和方法1.明确GS28在高血压状态的肾脏是否异常表达。(1)通过肾脏基因芯片结果筛选SHR与WKY差异表达的物流分子,继而通过RT-PCR的方法确定差异表达的物流分子;(2)利用RT-PCR和WB的方法,确认在SHR的RPT细胞中,GS28表达上调;(3)用WB的方法在人类高血压/正常人群的RPT细胞系中进一步确认GS28的异常表达。2、明确GS28在肾脏的异常表达是否跟血压升高相关。(1)利用超声微泡的方法在肾脏敲降GS28,用尾套法监测大鼠血压变化,用代谢笼监测尿量、尿钠的变化;(2)用si-GS28干扰WKY和SHR的RPT细胞,观察钠钾ATP酶活性变化。3、GS28对血压的影响的机制研究。(1)用蛋白质谱、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等方法筛选跟GS28有直接连结的蛋白。(2)用si-GS28干扰RPT细胞后,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钠钾ATP酶在胞内的分布变化。(3)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si GS28干扰RPT细胞后,NKAα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4、Adipo R1磷酸化位点的研究。(1)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Adipo R1的磷酸化位点,制备突变体质粒;(2)利用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验证质粒转染效率;(3)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质粒转然后Adipo R1的磷酸化变化、Adipo R1与Gαi的结合变化;(4)用野生型或突变体质粒转染SHR的RPT细胞,再给与脂联素干预并测定钠钾ATP酶活性,观察其对脂联素敏感性的变化。5、进一步明确GRK4在Adipo R1磷酸化中的关键作用。(1)用超声微泡的方式携载si RNA靶向敲降SHR肾脏的GRK4的表达,用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敲降效率;(2)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GRK4敲降后Adipo R1的磷酸化变化和Adipo R1与Gαi结合能力的变化;(3)用单肾灌注的方法,观察GRK4肾脏局部敲降的SHR大鼠对脂联素的敏感性变化。实验结果:1、SHR大鼠肾皮质中GS28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较同周龄的WKY大鼠均有显着的升高;2、高血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中GS28蛋白水平较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显着升高;3、在SHR大鼠肾脏局部敲降GS28的表达后,SHR出现尿钠排泄增加、血压下降,提示GS28在SHR高血压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用si-GS28干扰RPT细胞后,其Na+-K+-ATPase活性显着下降。提示GS28通过影响Na+-K+-ATPase活性而影响水钠的重吸收,最终影响血压。5、GS28与NKAα1有直接连接,提示GS28对钠泵活性的调节可能是直接调控。6、GS28被敲降后NKAα1从胞膜转位到胞浆,提示GS28可以影响NKAα1的细胞内分布。7、GS28可以影响NKAα1的磷酸化,从而影响其细胞内的分布。8、Adipo R1N端的Ser7、Thr24、Thr43这三个氨基酸残基被突变为Ala后,Adipo R1在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总磷酸化水平下降,Adipo R1与Gαi的结合增加。9、突变体Adipo R1质粒转入SHR的RPT细胞后,SHR的RPT细胞对脂联素的敏感性恢复。10、GRK4在SHR大鼠肾脏被靶向敲降后,SHR大鼠血压下降、尿量尿钠排泄增多;11、GRK4在SHR大鼠肾脏被靶向敲降后,Adipo R1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同时Adipo R1与Gαi的结合显着减少;12、SHR大鼠肾脏中GRK4被敲降后,对脂联素的敏感性显着改善。实验结论:1、高血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GS28的表达异常升高,可通过增加钠钾ATP酶的活性而影响血压;2、GS28通过影响NKAα1的磷酸化来调控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进而影响钠钾ATP酶的活性;3、SHR的RPT细胞中Adipo R1的过度磷酸化导致其对脂联素的敏感性降低,Adipo R1N端的Ser7、Thr24、Thr43这三个氨基酸残基是关键的磷酸化位点;4、SHR的RPT细胞中Adipo R1的过度磷酸化是由GRK4介导的,靶向敲低GRK4可改善SHR对脂联素的敏感性。
赖鑫[6](2020)在《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心肌肥厚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心肌肥厚一旦形成,最终将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针灸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太冲、太溪穴为肝经、肾经之原穴,前者可以疏肝理气,清肝降压,镇惊熄风;后者可以滋肾阴,涵肝木,亦可强腰膝,二穴相配,共可滋阴固肾、平肝降压。故本实验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 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电针太冲、太溪穴进行干预,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Western-blot 技术从蛋白层面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致病机理以及电针太冲、太溪穴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及干预将30只SH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SHR组)、电针组(EA组)、非穴组(Sham组),每组各10只。并将10只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WKY组、SHR组:采取与Sham组和EA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方法,但不以予针刺及电针治疗。Sham组:针刺大鼠相应穴位:太冲穴对应于后肢足背第3、4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溪穴对应于大鼠脚跟部前3-5mm处。EA组:选取单侧太冲和太溪穴进行针刺。针刺后,将两针柄连接于电针治疗仪,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2Hz/15Hz,强度为1mA,每次20min,每日一次,共连续治疗8周)。2.观察指标(1)血压、心率于实验开始前、实验中第1、2、3、4、5、6、7周、第8周实验完成后,检测上诉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变化;(2)心脏指数、左右肾指数于第8周实验完成后,测量上诉各组大鼠的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右肾脏重量以及体质量,并计算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3)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Masson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利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纤维比值;(4)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观察上诉各组大鼠心、肾组织变化情况,并计算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5)心肌差异蛋白表达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PRM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6)检测蛋白的验证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血压、心率结果显示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治疗时间主效应显着(P<0.01);分组因素主效应显着(P<0.01),时间和分组因素交互作用显着(P<0.01)。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于同一水平,从第0周到第8周,与WKY组比较,SHR组和Sham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从第1周到第8周,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2.心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3.肾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R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4.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5.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结果显示与WKY 比较,SHR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细胞面积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6.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心肌细胞肿胀、肥大程度下降,间质水肿减轻,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减少。肾组织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7.差异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钙蛋白酶表达增加(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蛋白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钙蛋白酶、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M型、肌酸激酶B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肌球蛋白轻链2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SOD1、SOD2、HSP27、分拣连接蛋白、HSP60、MAPK激酶蛋白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8.蛋白验证的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SOD1、SOD2、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HSP70 表达减少(P<0.05,P<0.01,P<0.05,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或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P<0.05,P<0.01,P<0.01,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肌球蛋白轻链、HSP70、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OD2、HSP60表达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SHR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心肌胶原纤维容积、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均增加;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指标。2.从HE染色图片的变化看,SHR大鼠心肌细胞、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肾组织中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心肌病理性表现。3.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SOD2、HSP27、HSP70、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降低,而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的增加;4.电针可以增加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HSP70、MAPK激酶蛋白表达,而减少钙蛋白酶、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的表达。
刘刚[7](2020)在《SERCA2第674位半胱氨酸的失活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和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导致血压增加》文中提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病,也是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世界范围内有将近14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约有900万人死于高血压并发症,所以高血压的防治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血压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诸多进展,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已知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交感神经亢奋、血管功能紊乱、水钠潴留等,因此明确血压的调控机制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肌浆网/内质网钙ATP酶(sarcoplasmic/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SERCA)2是体内分布最广的SERCA亚型,通过水解ATP将胞浆内Ca2+转运至肌浆网和内质网中,维持细胞内的钙稳态。SERCA2 674位点的半胱氨酸(cysteine 674,C674)是重要的氧化还原位点。C674上的巯基在一氧化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谷胱甘肽化从而增加SERCA2的活性。在高血压易感环境下如衰老、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会导致C674的不可逆氧化增加,造成这一氧化还原位点的失活。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是常用的高血压模型诱导剂,我们发现在Ang II诱导的高血压小鼠肾皮质中C674不可逆氧化显着增加,推测病理情况下C674的失活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关于C674是否参与血压调控尚无报道,本论文主要探讨SERCA2 C674的失活是否引起血压增高及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并初步针对这些分子机制的相关靶点进行药物干预,探讨它们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在C57BL/6J背景的小鼠上构建了SERCA2 C674S基因敲入小鼠(SERCA C674 knock-in mice,SKI)来模拟病理情况下C674的失活,目的是探讨C674失活与血压调控的关系及机制。与WT(wild type,WT)小鼠相比,SKI小鼠血压明显升高并且24小时尿量和尿钠排泄减少,推测C674失活可能通过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Na+/K+-ATP酶是肾脏近曲小管(renal proximal tubule,RPT)上皮细胞中调控水钠重吸收的关键酶,它的活性增加引起水钠潴留。组织学显示SKI小鼠肾脏并未出现器质性的病变,但其RPT上皮细胞的Na+/K+-ATP酶活性较WT小鼠明显增强,提示C674失活导致的血压增加是由肾脏功能性改变引起的,与组织结构病变无关。为了探索C674失活对肾脏SERCA2功能的影响,我们分别检测WT小鼠和SKI小鼠肾皮质中SERCA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ERCA2a和SERCA2b的m RNA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SERCA2b的m RNA表达相对拷贝数是SERCA2a的100多倍,说明SERCA2b是肾皮质中SERCA2的主要变异体。SERCA2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没有差异。SKI小鼠RPT细胞的胞内Ca2+浓度较WT小鼠明显增加,说明RPT细胞C674的失活虽然不影响SERCA2的表达水平,但是导致SERCA2的功能障碍。SERCA2的功能障碍干扰胞内Ca2+向内质网的转运,引起内质网钙库减少,持续的内质网钙库减少诱导内质网应激。在肾皮质和RPT细胞,我们检测了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发现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ER激酶(phospho-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PERK)、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BIP)、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以及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在SKI小鼠相比WT小鼠均显着上调。利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4-PBA)进行体内干预,我们发现抑制内质网应激可以降低SKI小鼠的水钠潴留及血压,但对WT小鼠没有影响。4-PBA逆转SKI小鼠RPT细胞中增强的Na+/K+-ATP酶活性。这些结果说明C674失活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参与了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可能与其增强RPT细胞的Na+/K+-ATP酶活性有关。为了探索引起SKI小鼠水钠潴留的分子调控机制,我们用q PCR法在肾皮质中筛选水钠调控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这其中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 EH)在SKI小鼠表达增加,而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D1 receptor,D1R)在SKI小鼠表达降低。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证实肾皮质和RPT细胞中C674失活增加s EH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D1R的蛋白表达水平。s EH增加Na+/K+-ATP酶活性而D1R抑制Na+/K+-ATP酶活性。C674失活引起的s EH增加和D1R降低可以共同增加RPT细胞Na+/K+-ATP酶的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由C674失活引起的内质网应激与s EH和D1R的关系,我们分别在WT小鼠和SKI小鼠的RPT细胞中加入4-PBA进行干预。4-PBA部分降低WT小鼠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蛋白表达,但对s EH和D1R没有影响。在SKI小鼠,4-PBA降低p-PERK、BIP、ATF6、CHOP以及s EH的蛋白表达,增加D1R的蛋白表达,说明内质网应激通过调控其下游的s EH和D1R来影响水钠排泄和血压。为了探索s EH在SKI小鼠血压升高中的作用,我们在RPT细胞上给予s EH抑制剂1-trifluoromethoxyphenyl-3-(1-propionylpiperidin-4-yl)urea(TPPU)来抑制s EH的活性。TPPU在WT小鼠和SKI小鼠均不影响s EH的蛋白表达水平。在WT小鼠的RPT细胞,TPPU不影响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D1R的表达。在SKI小鼠的RPT细胞,TPPU降低内质网应激标志物p-PERK、BIP、ATF6和CHOP蛋白表达,增加D1R蛋白表达,提示内质网应激和s EH可以相互调控,但二者都位于D1R的上游。与4-PBA类似,TPPU的体内干预并不影响WT小鼠的血压,但TPPU恢复SKI小鼠的尿钠排泄和降低血压。TPPU逆转SKI小鼠RPT细胞中增强的Na+/K+-ATP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上调的s EH是SKI小鼠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为了明确上调的s EH引起SKI小鼠血压增加的机制,我们在大鼠RPT细胞系中过表达s EH。s EH过表达上调内质网应激标志物BIP、ATF6和CHOP的蛋白表达,下调D1R的蛋白表达,进一步证明s EH和内质网应激可以相互调控,共同抑制D1R。由于SERCA2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胞浆钙稳态和内质网钙稳态,我们推测SKI小鼠中内质网应激位于s EH的上游,而上调的s EH可以进一步加剧内质网应激,共同抑制了D1R,增加了Na+/K+-ATP酶的活性。我们在大鼠RPT细胞系中分别过表达SERCA2b C674和SERCA2b S674,确证了C674失活对内质网应激、s EH和D1R的直接调控。高血压的防治是全世界关注的医学热点。目前市场上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阻断药。随着逐年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现阶段较低的高血压控制率,科研工作者仍需深入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对应的治疗药物。利用SKI小鼠有自发性血压增加的优势,我们初步探讨SERCA激动剂CDN1163和[6]-Gingerol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在SKI小鼠的RPT细胞,CDN1163和[6]-Gingerol均降低胞内Ca2+浓度,抑制部分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s EH的表达,增加D1R蛋白的表达,降低Na+/K+-ATP酶活性。CDN1163和[6]-Gingerol的体内干预实验均改善SKI小鼠的水钠潴留和血压增高。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证实SERCA2中C674的氧化还原状态是血压调控的关键。病理情况下C674失活通过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在肾脏,C674失活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和s EH,下调D1R的蛋白表达,增强RPT细胞Na+/K+-ATP酶的活性,最终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利用SKI小鼠作为高血压模型,初步探讨4-PBA、TPPU、CDN1163以及[6]-Gingerol在抗高血压中的作用,我们发现抑制s EH活性和内质网应激以及激活SERCA的活性都有可能成为高血压治疗的干预措施。
成方玲[8](2020)在《Dickkopf相关蛋白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钠排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DKK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钠排泄及血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Wnt/β-catenin信号在血压调节中作用已被认可,但其典型抑制剂DKK1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中,选取高血压患者109名和30名血压正常对照组。液相蛋白芯片检测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2.DKK1对尿钠排泄的作用及其机制。2.1.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DKK1在正常大鼠(Wistar Kyoto rats,WKY)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肾脏及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RPT)中的表达。2.2.12只WKY随机分成WKY+DKK1组和WKY对照组(n=6);12只SHR随机分成SHR+DKK1组和SHR对照组(n=6);WKY+DKK1组和SHR+DKK1组微泵泵入重组DKK1蛋白(DKK1)。采用无创鼠尾测压仪测血压;代谢笼收集24小时尿量;检测尿钠浓度,计算24小时尿钠排泄情况,并用体重校正,明确DKK1是否对尿钠及血压有影响。并检测肾组织钠-钾-ATP酶活性。2.3.明确DKK1对钠-钾-ATP酶的作用。在WKY-RPT和SHR-RPT细胞中外源性加入重组DKK1蛋白,以及用siDKK1干扰DKK1表达,观察钠-钾-ATP酶活性变化。3.明确DKK1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钠-钾-ATP酶活性。3.1.RPT细胞内加入重组DKK1蛋白同时加入GSK3β抑制剂(BIO),检测钠-钾-ATP酶活性。3.2.在siDKK1干扰RPT细胞同时使用β-catenin核转录抑制剂(ICRT 14)抑制β-catenin核内信号转录,检测钠-钾-ATP酶活性。结果:1.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DKK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对年龄、BMI、FBG、HbA1c、HDL-C和eGFR进行调整后,高血压与DKK1蛋白水平独立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清DKK1水平下降与高血压风险有关。2.DKK1能降低钠-钾-ATP酶活性增加尿钠排泄。2.1.研究显示WKY大鼠肾脏组织及WKY-RPT细胞上DKK1表达水平高于SHR大鼠。2.2.外源性DKK1蛋白增加了SHR大鼠的尿钠排泄,降低了SHR大鼠血压。外源性DKK1对WKY大鼠尿钠排泄和血压没有作用。但WKY+DKK1和SHR+DKK1肾组织钠-钾-ATP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3.RPT细胞外源性加入重组DKK1蛋白后WKY+DKK1、SHR+DKK1组与WKY、SHR组相比钠-钾-ATP酶活性下降。siDKK1转染RPT细胞后检测钠-钾-ATP酶活性发现,WKY+siDKK1、SHR+siDKK1组与WKY、SHR组相比钠-钾-ATP酶活性升高。3.DKK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钠-钾-ATP酶活性。3.1.GSK3β抑制剂(BIO)逆转了DKK1蛋白引起的钠-钾-ATP酶活性降低的现象。3.2.β-catenin核转录抑制剂(ICRT 14)逆转了siDKK1引起钠-钾-ATP酶活性升高的结果。结论:血清较低的DKK1与高血压相关,且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DKK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调节钠-钾-ATP酶活性,影响尿钠排泄,从而调节血压。
于娟[9](2017)在《丹酚酸B和心脉隆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心力衰竭(HF)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疾病。中医药在治疗心衰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课题旨在研究活血通络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益气温阳中药制剂心脉隆(XML)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实验一:丹酚酸B对心衰的作用研究目的:丹参在中国的医疗结构中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病。丹酚酸B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本课题研究在实验性小鼠心衰模型中丹酚酸B对心衰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用主动脉弓缩窄(TAC)术复制压力负荷致心力衰竭模型;术后2周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弓压力阶差(AoPg)、心率(HR)、舒张末期左室前壁厚度(LVAW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末期左室前壁厚度(LVAWs)、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收缩末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末左室容积(EDV)、收缩末左室容积(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重量(LVW)等心脏功能学数据;术后2周解剖小鼠心脏、肺脏、肝脏及胫骨等,获得体重(BW),全心重(HW),左室重(LVW),肺脏重量(LUW),肝脏重量(LIW),胫骨长(TL),心体比(HW/BW),心胫比(HW/TL),左室胫比(LVW/TL),肺体比(LUW/BW),肝体比(LIW/BW)等解剖学数据;术后2周取材后行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面积大小的变化及微观形态改变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l/2(ERK1/2),蛋白激酶B(AKT)和锌指转录因子结合蛋白4(GATA4)的表达。实验分组:假手术组(n=10),TAC组(n=9),TAC+MET组(美托洛尔,阳性对照药,n=9),TAC+SalB 组(SalB,240 mg·kg-1·day-1,n=9)。结果;SalB对TAC致心衰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为SalB可抑制ERK1/2的Thr202/Tyr204磷酸化位点,但是对AKT第473位点无作用,SalB抑制GATA4从而抑制血浆中BNP的表达(P<0.001),改善心衰。结论:SalB通过抑制ERK1/2/GATA4信号通路改善TAC诱导的HF。实验二:心脉隆对心衰的作用研究目的:中药制剂心脉隆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衰,然而其有效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XML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用主动脉弓缩窄(TAC)术复制压力负荷致心力衰竭模型;术后 2 周超声心动图检测 AoPg、HR、LVAWd、LVPWd、LVIDd、LVAWs、LVPWs、LVIDs、EDV、ESV,并计算EF%、FS%、LVW等心脏功能学数据;术后 2 周解剖小鼠 BW、HW、LVW、LUW、LIW、TL、HW/BW、HW/TL、LVW/TL、LUW/BW、LIW/BW、等解剖学数据;术后2周取材后行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面积大小的变化及微观形态改变情况;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 β(GSK3 β)、和锌指转录因子结合蛋白4(GATA4)的表达。实验分组:假手术组(SHAMn=10),手术组(TAC n=12),美托洛尔(MET,阳性药物治疗,n=7)和心脉隆组(XML处理,n=14)。结果:XML对TAC致心衰有显着的对抗作用。其机制为XML抑制ERK1/2,AKT和GSK3 β的磷酸化,从而抑制GATA4的表达(P<0.001),改善心衰。结论:XML能够抑制ERK1/2,AKT/GSK3 β和GATA4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AC诱导的HF。
郑梅生,朱琳,杨解人[10](2016)在《中药玉夏胶囊降压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制备中药玉夏胶囊口服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SHR 28只随机分为玉夏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SHR模型组(蒸馏水)。采集主动脉、心脏、肾脏标本;计算脏器系数;ATP酶测定试剂盒测肾组织钠钾ATP酶含量;钙离子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钙离子含量。结果:1SHR组大鼠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vs.WKY);给药后玉夏胶囊治疗组大鼠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 vs.SHR),以玉夏胶囊高剂量组更为显着。2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呈明显心肌细胞损伤;主动脉内膜破损比较严重,内皮细胞缺失,内膜和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管壁变粗,当给予不同剂量组玉夏胶囊后上述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玉夏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血清钙离子均无明显差异(P>0.05);SHR组大鼠心肌组织钙离子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给药后,玉夏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钙离子含量都有明显降低(P<0.01),且以玉夏胶囊高剂量组最为显着。4SHR组大鼠肾组织钠钾ATP酶明显降低,(P<0.01),当给予玉夏胶囊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钠钾ATP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结论:玉夏胶囊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能有效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及主动脉胶原纤维沉积、降低SHR心肌组织钙离子含量、升高SHR肾组织钠钾ATP酶活性,其降压的物质基础,是通过阻滞钙通道,减轻血管重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肾素系统,有效降压和利尿,并且不引起电解质的紊乱,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化学成分 |
| 1.1 香豆素类 |
| 1.1.1 简单香豆素类 |
| 1.1.2 呋喃香豆素类 |
| 1.1.3 吡喃香豆素类 |
| 1.2 其他类 |
| 2 药理作用 |
| 2.1 祛痰平喘作用 |
| 2.2 对心血管的影响 |
| 2.2.1 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
| 2.2.2 抗心肌缺血及保护心肌作用 |
| 2.2.3 降血压作用 |
| 2.2.4 抗凝作用 |
| 2.3 抗癌作用 |
| 2.4 抗炎、抗氧化作用 |
| 2.5 其他作用 |
| 3 结语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写词表 |
| 第1章 绪论 |
| 1.1 大气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 1.1.1 大气污染的现状 |
| 1.1.2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组分 |
| 1.1.3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 1.2 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 |
| 1.2.1 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 1.2.2 颗粒物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机制 |
| 1.3 大气污染与胃肠道系统 |
| 1.3.1 肠道微生物 |
| 1.3.2 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的机制 |
| 1.3.3 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 |
| 1.3.4 大气污染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 第2章 大气污染物暴露对SHR大鼠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 |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2.1.1 实验试剂 |
| 2.1.2 实验耗材 |
| 2.1.3 实验仪器 |
| 2.2 实验方法 |
| 2.2.1 实验动物饲养与分组 |
| 2.2.2 染尘染毒建立大气混合污染物SHR大鼠模型 |
| 2.2.3 SHR大鼠血压测定 |
| 2.2.4 SHR大鼠血液样本的采集及血脂测定 |
| 2.2.5 数据统计分析 |
| 2.3 实验结果 |
| 2.3.1 PM_(2.5)理化成分分析 |
| 2.3.2 大气污染对SHR大鼠体重的影响 |
| 2.3.3 大气污染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
| 2.3.4 大气污染对SHR大鼠血脂的影响 |
| 2.4 讨论 |
| 第3章 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粪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3.1.1 实验试剂 |
| 3.1.2 实验耗材 |
| 3.1.3 实验仪器 |
| 3.2 实验方法 |
| 3.2.1 SHR大鼠粪便样本的采集 |
| 3.2.2 SHR大鼠粪便DNA提取方法 |
| 3.2.3 PCR扩增及建库测序 |
| 3.2.4 序列数据分析 |
| 3.3 结果 |
| 3.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价 |
| 3.3.2 稀释曲线与Alpha多样性 |
| 3.3.3 Beta多样性分析 |
| 3.3.4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
| 3.3.5 PICRUSt2预测肠道细菌群功能 |
| 3.4 讨论 |
| 第4章 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 |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4.1.1 实验试剂 |
| 4.1.2 实验耗材 |
| 4.1.3 实验仪器 |
| 4.2 实验方法 |
| 4.2.1 SHR大鼠心肌组织样本的采集 |
| 4.2.2 RNA提取与检测 |
| 4.2.3 测序文库构建与质检 |
| 4.2.4 Illumina测序 |
| 4.2.5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HR大鼠心肌损伤相关基因mRNA水平 |
| 4.2.7 Western Blot检测SHR大鼠心肌损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 4.2.8 免疫荧光检测SHR大鼠心肌损伤相关蛋白 |
| 4.3 实验结果 |
| 4.3.1 转录组测序结果质量评价 |
| 4.3.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 4.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
| 4.3.4 差异基因对心肌信号通路的影响 |
| 4.4 讨论 |
| 第5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 综述一 高血压与血管老化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 1 血管的构成 |
| 2 血管老化的发生过程 |
| 3 高血压与血管老化的关系及相关机制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中医对血管老化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 1 血管老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
| 2 血管老化的中医治疗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血管老化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的回顾性研究 |
| 1 资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基础研究 AngⅡ/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介导高血压大鼠血管老化的机制研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结语 |
| 1 结论 |
| 2 不足与展望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文献综述 |
| 综述一 心肌纤维化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人参皂苷Re药理学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前言 |
| 实验研究 |
| 研究一 miR-489调节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1 CFs形态学观察与纯度检测 |
| 2 过表达miR-489抑制CFs分化和分泌 |
| 3 过表达miR-489抑制myd88/NF-κB通路的活化 |
| 4 抑制miR-489促进CFs分化和分泌 |
| 5 抑制miR-489促进myd88/NF-κB通路活化 |
| 讨论 |
|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研究二 人参皂苷Re调节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1 人参皂苷Re改善AMI后心脏功能 |
| 2 人参皂苷Re抑制AMI后心肌代偿性肥厚 |
| 3 人参皂苷Re减轻AMI后心肌损伤 |
| 4 人参皂苷Re改善AMI后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 5 人参皂苷Re抑制AMI后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
| 6 人参皂苷R调控AMI后miR-489和myd88 mRNA的表达 |
| 7 人参皂苷Re抑制AMI诱导的myd88/NF-κB通路活化 |
| 讨论 |
|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研究三 人参皂苷Re干预AngⅡ诱导CFs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研究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1 人参皂苷Re干预CFs的浓度筛选 |
| 2 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分化 |
| 3 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诱导的CFs迁移 |
| 4 人参皂苷R抑制AngⅡ诱导的CFs中胶原蛋白的表达 |
| 5 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诱导的CFs中myd88/NF-κB通路活化 |
| 6 人参皂苷Re调节CFs中miR-489和myd88 mRNA的表达 |
| 讨论 |
|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研究结语 |
| 创新点 |
| 基金项目 |
| 主要仪器设备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附件 |
| 缩写词汇表 |
| Abstract |
| 摘要 |
| 第一章 前言 |
| 第二章 :物流蛋白GS28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 2.1 研究背景 |
| 2.2 材料与方法 |
| 2.3 实验结果 |
| 2.4 讨论分析 |
| 2.5 实验小结 |
| 第三章 GS28 影响Na~+-K~+-ATPase活性的机制研究 |
| 3.1 研究背景 |
| 3.2 材料与方法 |
| 3.3 实验结果 |
| 3.4 讨论分析 |
| 3.5 实验小结 |
| 第四章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AdipoR_1 过度磷酸化位点的确定 |
| 4.1 研究背景 |
| 4.2 材料和方法 |
| 4.3 实验结果 |
| 4.4 讨论分析 |
| 4.5 实验小结 |
| 第五章 肾脏特异性敲降GRK4可恢复高血压大鼠对脂联素利尿利钠作用的敏感性 |
| 5.1 研究背景 |
| 5.2 材料和方法 |
| 5.3 实验结果 |
| 5.4 结果讨论 |
| 5.5 实验小结 |
| 全文总结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Na~+-K~+-ATP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调控 |
| 参考文献 |
| 发表文章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 第一节 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研究现状 |
| 一、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认识 |
| 二、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因病机 |
| 三、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 |
| 第二节 现代医学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
| 一、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生理病理 |
| 二、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
| 三、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治疗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 第一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
| 一、实验材料 |
| 二、实验方法 |
| 三、实验结果 |
| 四、讨论 |
| 第二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 一、实验材料 |
| 二、实验方法 |
| 三、实验结果 |
| 四、讨论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 致谢 |
| 附件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对照表 |
| 1 绪论 |
| 1.1 高血压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
| 1.2 血压调控及高血压发病机制 |
| 1.2.1 血管系统 |
| 1.2.2 肾脏系统 |
| 1.2.3 交感神经系统 |
| 1.3 SERCA简介 |
| 1.3.1 SERCA的种类与功能 |
| 1.3.2 SERCA2功能的调控 |
| 1.3.3 SERCA2及其C674与高血压的关系 |
| 1.4 内质网应激简介 |
| 1.4.1 内质网应激反应 |
| 1.4.2 内质网应激与高血压的关系 |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 1.6 研究创新点 |
| 1.7 技术路线 |
| 2 SERCA2 C674的失活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
| 2.1 引言 |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2.2.1 常用试剂与材料 |
| 2.2.2 主要仪器 |
| 2.2.3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 2.2.4 主要实验动物 |
| 2.2.5 主要实验细胞 |
| 2.3 实验方法 |
| 2.3.1 实验动物饲养 |
| 2.3.2 Ang Ⅱ诱导高血压小鼠模型制备 |
| 2.3.3 实验小鼠基因鉴定 |
| 2.3.4 实验小鼠基础血压测定 |
| 2.3.5 实验小鼠尿液收集 |
| 2.3.6 肾脏超氧化物自由基检测 |
| 2.3.7 免疫组织化学 |
| 2.3.8 Masson三色染色 |
| 2.3.9 荧光定量PCR(qPCR) |
| 2.3.10 原代RPT细胞分离培养 |
| 2.3.11 Na~+/K~+-ATP酶活性测定 |
| 2.3.12 统计学分析 |
| 2.4 实验结果 |
| 2.4.1 Ang Ⅱ诱导高血压小鼠肾皮质中ROS生成和SERCA2 C674的不可逆氧化增加 |
| 2.4.2 小鼠基因型鉴定 |
| 2.4.3 SERCA2 C674的失活导致小鼠血压升高 |
| 2.4.4 SERCA2 C674的失活引起小鼠水钠潴留 |
| 2.4.5 SERCA2 C674的失活不改变小鼠肾脏组织结构 |
| 2.4.6 SERCA2 C674的失活增加RPT细胞Na~+/K~+-ATP酶活性 |
| 2.5 讨论 |
| 2.6 小结 |
| 3 SERCA2 C674的失活导致血压升高的分子机制 |
| 3.1 引言 |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3.2.1 常用试剂与材料 |
| 3.2.2 主要仪器 |
| 3.2.3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 3.2.4 主要实验动物及分组 |
| 3.2.5 主要实验细胞 |
| 3.3 实验方法 |
| 3.3.1 实验动物饲养 |
| 3.3.2 实验小鼠基础血压测定 |
| 3.3.3 实验小鼠尿液收集 |
| 3.3.4 4-PBA和TPPU干预处理原代RPT细胞 |
| 3.3.5 胞浆内Ca~(2+)浓度测定 |
| 3.3.6 荧光定量PCR(qPCR) |
| 3.3.7 免疫印迹 |
| 3.3.8 免疫组织化学 |
| 3.3.9 大鼠RPT细胞培养 |
| 3.3.10 细胞免疫荧光 |
| 3.3.11 Na~+/K~+-ATP酶活性测定 |
| 3.3.12 腺病毒过表达 |
| 3.3.13 统计学分析 |
| 3.4 实验结果 |
| 3.4.1 SERCA2 C674的失活不影响肾脏中SERCA2的表达 |
| 3.4.2 SERCA2 C674的失活增加RPT细胞内Ca~(2+)浓度 |
| 3.4.3 SERCA2 C674的失活诱导肾脏内质网应激 |
| 3.4.4 SERCA2 C674失活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参与了SKI小鼠的血压升高 |
| 3.4.5 SKI小鼠肾皮质中调控水钠排泄相关基因的筛选 |
| 3.4.6 SERCA2 C674的失活上调sEH蛋白表达及下调D1R蛋白表达 |
| 3.4.7 抑制内质网应激逆转SKI小鼠RPT细胞sEH和D1R的蛋白表达变化 |
| 3.4.8 sEH抑制剂TPPU改善内质网应激上调D1R的蛋白表达水平 |
| 3.4.9 sEH抑制剂TPPU改善SKI小鼠水钠潴留及降低血压 |
| 3.4.10 过表达sEH诱导内质网应激抑制D1R的蛋白表达水平 |
| 3.4.11 过表达SERCA2b S674直接调控内质网应激、sEH和D1R |
| 3.5 讨论 |
| 3.6 小结 |
| 4 SERCA激动剂在治疗SKI小鼠高血压中的应用 |
| 4.1 引言 |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4.2.1 常用试剂与材料 |
| 4.2.2 主要仪器 |
| 4.2.3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 4.2.4 主要实验动物及分组 |
| 4.2.5 主要实验细胞 |
| 4.3 实验方法 |
| 4.3.1 实验动物饲养 |
| 4.3.2 实验小鼠基础血压测定 |
| 4.3.3 实验小鼠尿液收集 |
| 4.3.4 CDN1163和[6]-Gingerol干预处理原代RPT细胞 |
| 4.3.5 免疫印迹 |
| 4.3.6 胞浆内Ca~(2+)浓度测定 |
| 4.3.7 Na~+/K~+-ATP酶活性测定 |
| 4.3.8 统计学分析 |
| 4.4 实验结果 |
| 4.4.1 SERCA激动剂CDN1163和[6]-Gingerol逆转SKI小鼠RPT细胞内Ca~(2+)浓度增加 |
| 4.4.2 CDN1163部分缓解SKI小鼠RPT细胞内质网应激以及逆转D1R和sEH蛋白表达变化 |
| 4.4.3 [6]-Gingerol部分缓解SKI小鼠RPT细胞内质网应激以及逆转D1R和sEH蛋白表达变化 |
| 4.4.4 CDN1163和[6]-Gingerol抑制SKI小鼠RPT细胞Na~+/K~+-ATP酶活性 |
| 4.4.5 CDN1163和[6]-Gingerol改善SKI小鼠水潴留及降低血压 |
| 4.5 讨论 |
| 4.6 小结 |
| 5 结论 |
| 5.1 全文总结 |
| 5.1.1 SERCA2 C674的失活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
| 5.1.2 SERCA2 C674的失活导致血压升高的分子机制 |
| 5.1.3 SERCA激动剂CDN1163和[6]-Gingerol降低SKI小鼠血压 |
| 5.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 文献综述 Dickkopf 相关蛋白 1 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综述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科学意义 |
| 1.1 心力衰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 1.2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Mechanisms of heart failure) |
| 1.3 本研究的意义 |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 |
| 2.1 心力衰竭的模型制作 |
| 2.2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 2.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 第一节 丹酚酸B对心衰的作用研究 |
| 1.1 病理性心衰模型的构建 |
| 1.2 实验方法 |
| 1.3 结果 |
| 1.4 讨论 |
| 第二节 心脉隆对心力衰竭作用研究 |
| 2.1 实验材料 |
| 2.2 实验方法 |
| 2.3 实验结果 |
| 2.4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 英文缩写词表 |
| 致谢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1.1 实验动物和饲养条件 |
| 1.1.2 实验主要药物 |
| 1.1.3 实验试剂 |
| 1.1.4 实验主要仪器 |
| 1.2 方法 |
| 1.2.1 动物分组、剂量设置及给药方法 |
| 1.2.2 主要药物的制备 |
| 1.2.3 血压测量 |
| 1.2.4 尿量收集 |
| 1.2.5 血浆肾素、Ang I及AngⅡ含量测定 |
| 1.2.6 血清及心肌组织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
| 1.2.7 大鼠肾组织钠、钾ATP酶的测定 |
| 1.2.8 数据处理 |
| 2 结果 |
| 2.1玉夏胶囊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
| 2.1.1玉夏胶囊对SHR大鼠收缩压的影响 |
| 2.1.2玉夏胶囊对SHR大鼠舒张压的影响 |
| 2.3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血浆AngⅡ、Ang I及肾素的影响 |
| 2.4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全心湿重、左心室湿重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 |
| 2.5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的影响 |
| 2.6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 2.7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钙离子含量的影响 |
| 2.8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主动脉HE染色的影响 |
| 2.9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主动脉MASSON染色的影响 |
| 2.1 0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尿量的影响 |
| 2.1 1 玉夏胶囊对SHR大鼠肾组织钠钾ATP酶的影响 |
| 3 结论 |
| 4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