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张云霞,杨正勇[1](2019)在《中国河豚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河豚鱼市场的有条件放开,市场效益逐步向好。为更好地推动河豚鱼养殖业的发展,文章以河豚鱼养殖业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7年宏观数据为基础,以2018年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分析河豚鱼养殖产量及区域分布的宏观情况、养殖模式及成本收益的微观情况,同时对河豚鱼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河豚鱼养殖产业存在饲料成本较高、河豚鱼市场仍存风险及河豚鱼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曾庆民,王奇欣,方民杰,刘智禹,苏展,许智海[2](2015)在《福建省河豚鱼产业现状的调查》文中提出目前,福建省的河豚鱼养殖面积约有7 000 hm2,年养殖总产量约5 000 t。养殖采用"对虾、花蛤、河豚"混养模式;养殖的种类主要是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漳浦县的佛昙、前亭两个乡镇不仅是河豚鱼养殖主产区,也是全省养殖河豚鱼产品的销售集散地。福建省河豚鱼的加工和出口管理已经非常规范,河豚鱼烤鱼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而且每年出口到日韩的加工产品稳定在6 000 t左右。由于国内市场限售,而出口仅日韩两个目的国,所以产品价格受到严重压制,质优价廉。调查认为当前应该有条件地开放河豚鱼的市场销售和食用。本文还为河豚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刘泓泉[3](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研究指明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钱华,张建,蔡云飞,卜兴泉,蒋建林[4](2011)在《江滩池塘培育河豚鱼种试验》文中指出近年来,暗纹东方鲀的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资源,满足消费,开展暗纹东方鲀的人工养殖是必由之路。我市经2008年和2009年暂养河豚的试验,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由于暂养河豚,鱼种需要从外地购进,因而带来了购进河豚鱼种价格高、不能确保有计划地购进河豚鱼种的数量,放养河豚鱼种时间迟,经高温运输放池成活率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上市规格、养殖产量、产值和养殖经济效益。
钱华,张建,蔡云飞,卜兴泉,蒋建林[5](2011)在《江滩池塘培育河豚鱼种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试验情况1.池塘条件及设施池塘4个,面积共8亩,每个池面积均为2亩,平均水深1.4米,东西向,长方形。该池是2010年春季在长江大堤外江滩新开挖而成,水源直接引用长江水,水源
冯东岳[6](2010)在《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经营决策分析 ——以烟台龙跃水产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企业经营决策常用分析方法的描述,结合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的经营特点,对本企业曾今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实际经营结果,总结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的经验决策分析的特点。在决策分析实践中,采用文中常用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经营决策的特点,但也发现海水网箱养殖企业决策分析中的特殊矛盾,其中养殖成活率是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经营决策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成活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分析结果与实际经营效果的一致性,提高成活率是企业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必要手段,同时将成活率这一因素合理引入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方法后,直观体现了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的高风险特点,而成活率的变化与诸多管理因素的相关性,体现了这些常用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客观性、动态性。本文也据此提出在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基础上,进行区域分工,缩短养殖周期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有效手段,将养殖成活率这一常见因子引进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是对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补充。
王宏荣[7](2009)在《江苏建设种质资源平台为农业品种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文中研究说明由江苏省科技厅会同省农林厅等9个部门共同打造的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是江苏首批重点建设的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新建或改(扩)建了47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种质资源库(圃),保存81个物种、12万份种质资源,引进和发掘了特异种质资源2000余份,建立了72个
徐金传,易翀,刘远豪[8](2009)在《暗纹东方鲀的实用养殖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河豚的产销问题,形成了《关于抓好河豚产加销和科技攻关的会议纪要》,成立了河豚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河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了河豚养殖基地。河豚公司在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从亲本
王大建,赵城南,刘新洁,崔玉龙[9](2007)在《河豚鱼与对虾混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河豚鱼的种类很多,目前人工养殖的河豚鱼主要是红鳍东方鲀,俗称"丁巴鱼",其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极为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为综合利用养殖水体,我们将河豚鱼与日本对虾进行混养,对虾以河豚鱼残饵、粪便为饵料,既提高了饵料利用
王大建,赵城南,刘新洁,崔玉龙[10](2007)在《河豚鱼与对虾混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河豚鱼的种类很多,目前人工养殖的河豚鱼主要是红鳍东方鲀,俗称"丁巴鱼",其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极为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开展人工养殖具有生长快、经济效益大等优点。为了综合利用养殖水体,在对河豚鱼与对虾的生活习性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我们把河豚鱼与对虾进行混养,对虾以河豚鱼残饵、粪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河豚鱼的基本情况 |
| 2 福建省河豚鱼养殖业现状 |
| 2. 1 养殖种类 |
| 2. 2 苗种来源和人工育苗量 |
| 2. 3 养殖模式 |
| 2. 4 养殖区域和养殖面积 |
| 2. 5 销售情况 |
| 2. 6 养殖效益分析 |
| 3 河豚鱼加工出口情况 |
|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4. 1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讨 |
| 4. 2争取将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纳入国家许可食用品种目录 |
| 4. 3 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
| 4. 4 促进河豚鱼的加工生产和市场流通 |
| 4. 5 增加河豚鱼研究经费的投入 |
| 4. 5. 1 海捕河豚鱼的种类鉴别和毒性分析 |
| 4. 5. 2 河豚鱼的原种保护和良种选育 |
| 4. 5. 3 河豚鱼毒素的提取和应用技术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选题的缘起 |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 三、研究综述 |
|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
| 五、创新与不足 |
|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
|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
|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
|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
|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
|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
|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
|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
|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
|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
|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
|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
|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
|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
|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
|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
|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
|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
|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
|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
|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
|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
|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
|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
|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
|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
|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
|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
|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
|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
|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
|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
|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
|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
|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
|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
|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
|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
|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
|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
|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
|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
|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
|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
|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
|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
|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
|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
|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
|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
|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
|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
|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
|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
| 一、对渔村的关注 |
|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
|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
|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
|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
|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
|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
|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
|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
|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
|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
|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
|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
|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
|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
|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
|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
|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
|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
|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
|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
|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
|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
|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
| 一、特点 |
| 二、经验 |
| 结语 |
| 主要参考文献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
| 后记 |
| 一、试验情况 |
| 1. 池塘条件及设施 |
| 2. 彻底清塘消毒, 杀死野杂鱼 |
| 3. 科学放养苗种 |
| 4. 日常管理 |
| 5. 做好水质调控管理 |
| 6. 做好巡塘工作 |
| 7. 鱼病防治 |
| 8. 做好池塘记录 |
| 二、试验结果 |
| 三、分析与讨论 |
| 一、试验情况 |
| 1. 池塘条件及设施 |
| 2. 彻底清塘消毒, 杀死野杂鱼 |
| 3. 科学放养苗种 |
| 4. 日常管理 |
| 5. 做好水质调控管理 |
| 6. 鱼病防治 |
| 二、试验结果 |
| 三、分析与讨论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发展海水网箱养殖的意义 |
| 1.2 经营决策分析对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的作用 |
|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现状 |
| 1.4 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 |
| 2 海水网箱养殖业及企业经营决策内容概述 |
| 2.1 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历史及现状 |
| 2.2 海水养殖网箱种类及结构描述 |
| 2.3 我国海水网箱养殖鱼的种类 |
| 2.4 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简介 |
| 2.4.1 企业经营决策内容 |
| 2.4.2 经营决策类型 |
| 2.4.3 经营决策的要素 |
| 3 海水网箱养殖企业长期经营决策 |
| 3.1 企业长期经营决策的概念 |
| 3.2 长期战略决策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模型简介 |
| 3.2.1 SWOT模型的概念 |
| 3.2.2 分析SWOT模型的环境因素 |
| 3.2.3 构造SWOT矩阵 |
| 3.3 长期经营决策分析法——SWOT分析法的理论依据 |
| 3.4 SWOT分析法的问题及对策 |
| 3.5 SWOT分析法在某一海水网箱养殖企业应用举例 |
| 4 海水网箱养殖企业短期经营决策 |
| 4.1 贡献分析法 |
| 4.1.1 贡献分析法概念 |
| 4.1.2 贡献分析法在海水网箱养殖企业中的应用 |
| 4.1.3 贡献分析法在网箱养殖企业中运用举例 |
| 4.2 本量利分析法 |
| 4.2.1 本量利分析法的概念及起源 |
| 4.2.2 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
| 4.2.3 本量利分析法的前提条件 |
| 4.2.4 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确定盈亏临界点 |
| 4.2.5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和安全边际 |
| 4.2.6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 |
| 4.2.7 本量利关系图 |
| 4.2.8 本量利分析在海水网箱养殖企业中应用 |
| 4.2.9 本量利分析在网箱养殖企业中的应用举例 |
| 4.3 加成定价法 |
| 4.3.1 加成定价法的内容 |
| 4.3.2 加成定价法的理论依据 |
| 4.3.3 加成定价法的优缺点分析 |
| 4.3.4 加成定价法在网箱养殖企业中应用 |
| 4.3.5 加成定价法在海水网箱养殖企业中应用举例 |
| 4.4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评价标准 |
| 4.5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
| 4.6 问题与解决 |
| 5 案例分析 |
| 5.1 烟台龙跃水产有限公司情况介绍 |
| 5.2 决策的项目背景 |
| 5.3 对决策项目的分析 |
| 5.3.1 采用贡献分析法对养殖品种进行决策分析 |
| 5.3.2 采用SWOT分析法对养殖品种进行决策分析 |
| 5.4 决策结果 |
| 6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历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