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格里格抒情钢琴集的演奏与教学(七)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格里格《抒情钢琴曲集》的演奏与教学(七)(论文文献综述)

盖艺乔[1](2020)在《中学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问题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属于专业学位教育论文中专题研究型论文。笔者自幼学习钢琴,本科及研究生就读期间一直在校外从事业余钢琴教学,因此对中学钢琴教学问题有浓厚兴趣。在导师推荐下,选择了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这一专题进行研究。本论文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是对选题背景及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简明阐述。第二部分是为培养民族乐感的理论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胡德“双重音乐能力”理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理念、多元文化理论、乐感和民族乐感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对当下中学生钢琴学习中“民族乐感”培养的现状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本文选取了东营市胜利第十中学、烟台市莱山一中、烟台市牟平育英中学和长沙市群星艺术学校四所音乐“艺考生”的学生进行民族(民间)音乐审美态度、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学习中占比、民族音乐音响感知、民族音乐理论认知和民族音乐实践能力,一共五个方面来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一部分学生和钢琴老师进行5个中国民族音乐谱例和5个西方音乐谱例进行民族音乐感知测试,以弥补问卷中民族音乐音响感知题目较少的不足。教师访谈问题主要从对中国钢琴音乐的认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所占比重方面和民族乐感培养的途径四个方面来进行。第四部分是中学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确立母语文化和强调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民族性与地域性、审美性与实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为基础,提出民族乐感培养的五条实践路径:一是增加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提高“民族乐感”的音响感知能力;二是综合运用“固定—首调”两种唱名法,体验“从宫”意识;三是强化中、西音乐形态比较,提高中国音乐分析能力;四是穿插戏曲、民歌、说唱等音乐,多渠道培养“民族乐感”表现能力;五是采用黑键即兴编创,提升民族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第五部分是民族乐感培养的五条实践路径结合中国钢琴作品,以四川民歌《采花调》作为钢琴教学中的教学案例,以作为指导今后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在倡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发展多元化民族音乐教育。因此,在今天的钢琴教育中加强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内容,强调中华母语教学的研究,推动我国民族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拓宽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的培养途径,而非仅限于教学内容——中国钢琴作品的扩充。

陈锐[2](2018)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两首的音乐与演奏要点分析》文中认为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集》收藏了66首带有北欧挪威民族特点的音乐小品,作品大多描写了挪威的山川景色、民族风俗和个人的所见所感。每首作品精致、细腻。既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又不失民族气息。本文以《钢琴抒情小品集》中的两首作品《归乡》、《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为例,在音乐和演奏方面,结合自己感受进行论述。本文由引言和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曲家格里格及其《钢琴抒情小品》;第二章从两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入手详细分析了音乐特点及个人感受;第三章笔者结合了自身的演奏感受,对两首作品的演奏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刘金凤[3](2018)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简称“丛书”),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时期(简称“国立音专”),由一批中外教师撰写或编着而成的系列音乐专业书籍和乐谱,大多在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主要用于国立音专的课程教学,同时部分书谱还用于社会普及教育和艺术演出。本文通过史料梳理和系统研究,根据学科属性,将“丛书”分为音乐作曲理论着作、声乐作品曲集、器乐作品曲集、音乐美学与史论着作四种类型。相对于同时期其他普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材,“丛书”体例丰富,内容覆盖面广,无论是编撰体例还是专业学术水平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丛书”的编撰者,既有曾留学海外多年的中国音乐家,如萧友梅、黄自、周淑安、陈洪、李惟宁等,还有长期寓居在上海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外国演奏家和作曲家,如钢琴教师欧萨科夫、大提琴教师佘甫磋夫,以及来沪游平的俄裔美籍钢琴家、作曲家亚历山大·车列普您等,他们通过“丛书”把德奥艺术歌曲、西方经典器乐作品、音乐理论和现代作曲技术介绍到中国,并且借鉴融合了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探索创作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时代特点的作品。该“丛书”不仅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还是蔡元培先生“敦重乐教,提倡美育”的美育思想与萧友梅“学习西乐、改造旧乐、创造新乐”的音乐教育理想的具体体现。它们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和中国新音乐发展历史的重要实证,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辰[4](2017)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特色及演奏分析》文中指出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世纪的欧洲正是浪漫主义横行之时,再加之挪威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格里格在其感染之下,在诺拉克、布尔的基础上将挪威音乐展现在了世界舞台之上。格里格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挪威民族风格,人们总能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那维亚半岛的森林、冰川、峡湾等地的自然风光。再加上他以挪威古老神话传说与民间日常生活为基础创作的钢琴曲,使得其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本文选取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为研究对象,对该首钢琴抒情小品中的音乐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对其演奏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格里格的生平,艺术成就,《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对《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进行了曲式结构的分析;第三章是通过题材内容、节奏、调式调性、五度和声音程及持续性音程说明《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民族特色;第四章是对《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技术与风格把握;第五章是对不同演奏家的演绎给作品带来的不同诠释、理解和评价。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了格里格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对于演奏格里格的作品有一定的理论性补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依健,张倩闻[5](2016)在《挪威钢琴音乐的傲人之作——格里格66首《抒情小品》集》文中指出格里格创作的钢琴作品《抒情小品》集确立了其挪威民族乐派领导人的地位,同时也向世人塑造了挪威的民族音乐气质。这部钢琴抒情小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钢琴文献,而且格里格能够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与挪威民间音乐传统相结合,同时运用印象主义音乐语言创作,搭建出一种具有鲜明艺术性、现实思想性的北欧音乐风格。本文将对这部作品的艺术特征做简要分析。

马雨婷[6](2015)在《浅析格里格钢琴作品《蝴蝶》》文中认为格里格所创作的《抒情小品》(Lyric Pieces,共十集,六十六首)是他创作的钢琴曲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其中的钢琴作品《蝴蝶》充分体现了格里格作曲风格的特点及创作理念,富有浓厚的挪威风土人情,具备一定的演奏价值。本文将对作品《蝴蝶》作曲风格与演奏特点加以详细的论述。

于平平[7](2012)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音乐及演奏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音乐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人物,其音乐兼民族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更具有抒情的魅力。他以宣扬挪威民族音乐为己任,用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高超的创作技艺赢得国际社会对他的尊重。本论文主要以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第一卷(作品12号、作品38号及作品43号)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格里格创作的历史背景开始展开讨论,对每首乐曲逐一进行音乐分析并根据弹奏需要列出弹奏提示,为演奏《钢琴抒情小品》第一卷的每一首作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第一卷逐首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这一钢琴抒情小品集在音乐本体方面的诸多特征,简述其音乐创作方法。同时将弹奏中的各重要演奏类型归纳整理,从四个方面例举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演奏特征。格里格用他那颗充满真挚情感的心,将挪威的民歌、挪威的舞蹈、挪威的传说变成生动的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形象生动地记录格里格家乡的秀美山水及淳朴民风,鲜明体现格出里格创作别具一格的手法和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晟佳[8](2011)在《爱德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54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分析》文中指出《钢琴抒情小品》是爱德华·格里格音乐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他的十集六十六首《钢琴抒情小品》(作品12号、38号、43号、47号、54号、57号、62号、65号、68号、71号)像音乐形式的人生日记一样,伴随了作曲家整个的音乐创作生涯。第五套Op.54(1891年)是十册《抒情曲》中最优秀最精彩的一册,其中的六首乐曲都堪称经典。本文将以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54六首乐曲为主要分析对象,从标题、旋律、节奏、织体、调式调性、和声等创作手法来阐述《抒情小品》Op.54所体现出的多元风格交融的艺术特色,诠释艺术真谛。通过大量观摩不同钢琴家演奏版本以及结合自身的演奏感悟,对这六首抒情小品的弹奏技巧、演奏风格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个人见解,并从教学的角度来探讨Op.54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启示。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演奏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张凤玉[9](2010)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特征与演奏探究》文中指出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ward Grieg,1843——1907)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民族乐派中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他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格里格自1867至1901年间陆续出版的钢琴独奏《抒情曲小品集》,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作者三十多年中的所见、所闻及对生活的诸多感悟。格里格在其钢琴抒情小品中在旋律、和声、调式与调性等领域中做了新颖的探索与实验,充分体现了本民族音乐的创作理念,并以典型的挪威民间音乐的特性突出表现出来。本文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谱例入手,通过格里格与其作品创作背景,音乐体裁与曲式结构分析,音乐创作特点的分析,演奏上的分析及格里格与其钢琴抒情小品的影响等,进行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的使用、风格特征、演奏技巧几个视角等方面的探索与分析,结合笔者的弹奏体会,通过分析格里格生平与其钢琴抒情小品的创作,重点了解和学习其演奏技巧,进而学习到19世纪北欧民族乐派的音乐创作风格、演奏技巧,及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创新与贡献。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创作背景。笔者通过分析格里格的生活背景、生平经历和民族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同时期作曲家和民族主义思想家对其的影响。以说明格里格作品中民族性特征的形成和特点第二部分,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音乐本体分析,重点通过剖析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中的民族性因素,阐释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音乐创作理念和典型的挪威民族音乐特征。第三部分,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民族性特征在演奏与教学二度创作中的体现。笔者通过自己的演奏实践,结合谱例,对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部分作品进行具体的二度创作分析。并从乐句划分、乐曲速度和力度的把握、触键与音色、踏板的运用等方面对演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作了归纳和总结。

黄文辉[10](2010)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65研究》文中指出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挪威着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格里格的音乐创作以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为主。他的音乐突出的表现了当时挪威文艺发展追求民族独特风格的精神,第一次使挪威的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在他的众多钢琴作品中,钢琴抒情小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一生共创作有10卷《抒情小品》,共66首,是作曲家自1864年起,历经三十七年的时间,直至1901年方才完成的。这些乐曲篇幅短小,精美无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曲家在这三十七年生活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不乏精湛,优美的传世之作,每首乐曲都以标题的形式出现,不仅突出了其作品音乐内容的的文学性和描述性,更为演奏者提供了第二创作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成为了众多钢琴家和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作品。本文以其钢琴《抒情小品》Op.65为研究对象。这组小品共由六首乐曲组成,分别为《青春岁月》、《农夫之歌》、《忧郁》、《沙龙》、《民歌风格》和《特洛尔德豪根的婚礼》。这六首小品短小精美、风格迥异,有的抒情,有的忧伤,有的幽默风趣,还有的热烈欢腾,格里格用具有挪威风情的旋律将一幅幅洋溢着浓郁挪威乡村气息的风景画展现在众人面前。笔者将从作曲家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背景、音乐体裁、曲式分析、和声特点、演奏分析等方面入手,共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格里格的生平及其创作,以及钢琴《抒情小品》Op.65的创作背景。首先从时代背景、体裁说明、内容介绍等方面概述钢琴抒情小品这一音乐体裁的发展历程,并扼要介绍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其音乐创作特点。第二部分将分别对六首乐曲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一部分从音乐本体入手,通过对乐曲的曲式、和声、作曲技法等各方面的研究,试图深度挖掘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风格特点,展现他毕生极尽所能的研究、创作、发扬挪威民族音乐的实践。笔者将逐段分析这卷作品中每首乐曲,从浪漫主义因素(旋律进行、和声运用、织体变化等)与民族主义色彩(题材内容、音乐体裁与结构、民间调式的运用等)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深入的将这卷钢琴抒情小品进行剖析,为演奏者提供较全面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钢琴《抒情小品》Op.65乐曲为基础,以忠实表现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音乐风格特点为目的,首先将对每首乐曲演奏时需要把握的演奏要领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然后结合笔者的演奏体验和知识结构,再分别从自由节奏、踏板、触键方式的角度分别进行探讨。最后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阐述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艺术价值。

二、格里格《抒情钢琴曲集》的演奏与教学(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里格《抒情钢琴曲集》的演奏与教学(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问题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阐述
    (一)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胡德“双重音乐能力”理论
        2.“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理论
        3.多元文化理论
    (二)核心概念厘定
        1.乐感
        2.民族乐感
第二章 当代中学生钢琴学习中“民族乐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工具及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择
        2.调查方法
        3.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民族音乐测试设计与实施
        5.访谈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2.对学生和钢琴教师民族音乐感知测试的分析
        3.对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
第三章 中学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民族乐感培养的教学理念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确立母语文化教育理念
        3.强调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二)民族乐感培养的教学原则
        1.民族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原则
        2.审美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民族乐感培养的实践路径
        1.增加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提高“民族乐感”的音响感知能力
        2.综合运用“固定-首调”两种唱名法,体验“从宫”意识
        3.强化中、西音乐形态比较,提高中国音乐分析能力
        4.穿插戏曲、民歌、说唱等音乐,多渠道培养“民族乐感”表现能力
        5.采用黑键即兴编创,提升民族音乐创作实践能力
第四章 中学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的教学实例 以四川民歌《采花调》为例的实践教学
    1.教学案例
    2.案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

(2)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两首的音乐与演奏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格里格及其《钢琴抒情小品》
    1.1 作曲家生平
    1.2 《钢琴抒情小品》简介
    1.3 《归乡》及《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民族性及创作背景
第2章 《归乡》及《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特点
    2.1 灵巧精致的曲式特点
    2.2 趣味性的节奏特点
    2.3 热情奔放的情绪特点
第3章 《归乡》及《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演奏要点分析
    3.1 多层次的音色处理
    3.2 灵活多变的触键方式
    3.3 多种类踏板的运用
    3.4 演奏中的心理调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缘由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构布局
第一章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的历史场域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的开端
        一、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轫
        二、20世纪初以来的上海城市音乐文化
        三、蔡元培美育思想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
    第二节 国立音专办学概况
        一、国立音专办学宗旨及其内容
        二、国立音专的专业设置
        三、国立音专的师资队伍
    第三节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的出版
        一、“丛书”出版的缘起
        二、“丛书”主要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与“丛书”的出版
    小结
第二章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分类、内容与特征
    第一节 音乐作曲理论着作
        一、《普通乐学》
        二、《和声学》
        三、《乐学纲要》
        四、《曲式与乐曲》
    第二节 声乐作品曲集
        一、题裁与体裁
        二、音乐作品创作特征
    第三节 器乐作品曲集
        一、作品类别
        二、教学特色
        三、作品的风格特点
    第四节 音乐美学与史学理论
        一、音乐美学理论
        二、史学理论
    小结
第三章 “国立音专丛书”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第一节 “丛书”的学术价值
        一、“丛书”的使用
        二、“丛书”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丛书”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丛书”与“健全精神、优美人格”音乐审美功能的呼应
        二、“丛书”对“唤醒民众热情,争取民族解放”音乐社会功能的启发
结语
    一、建设中国“新音乐”的理念与“中西并蓄”的思想在“丛书”中的贯穿
    二、“丛书”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材建设中的开创性与启蒙性
附录:“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书目封面
参考文献

(4)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特色及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格里格简介
    (一)格里格的生平简介及艺术成就
    (二)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简介
二、《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分析
三、《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特色
    (一)题材内容
    (二)节奏
    (三)调式调性
    (四)五度和声音程及持续性音程
四、对《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技术与风格把握
    (一)技术难点的把握
    (二)演奏中作品风格及情感的表达
五、不同演奏家演绎《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对比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浅析格里格钢琴作品《蝴蝶》(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学分析
    (一) 创作风格
        1. 民间的风格
        2. 独特的和声
        3. 多元的调式
二、演奏处理与情感表现
    (一) 手指技巧
    (二) 踏板运用
三、结语

(7)《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音乐及演奏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格里格创作生平
    2.1 格里格生平
    2.2 格里格创作的时代背景
    2.3 创造特点与风格
第三章 格里格《抒情小品集》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提示
    3.1 作品0p.12
        3.1.1 小咏叹调
        3.1.2 圆舞曲
        3.1.3 更夫之歌
        3.1.4 小精灵的舞蹈
        3.1.5 民歌
        3.1.6 挪威民歌
        3.1.7 纪念册的一页
        3.1.8 民族之歌
    3.2 作品0p.38
        3.2.1 摇篮曲
        3.2.2 民歌
        3.2.3 旋律
        3.2.4 挪威舞曲
        3.2.5 斯普林格舞曲
        3.2.6 悲歌
        3.2.7 圆舞曲
        3.2.8 卡农
    3.3 作品0p.43
        3.3.1 蝴蝶
        3.3.2 孤独的旅行者
        3.3.3 我的故乡
        3.3.4 小鸟
        3.3.5 爱的诗篇
        3.3.6 致春天
第四章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创作特征及演奏特征
    4.1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创作特征
        4.1.1 和声特征
        4.1.2 曲式特征
        4.1.3 旋律特征
        4.1.4 调式调性特征
    4.2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演奏特征
        4.2.1 多声部演奏特征
        4.2.2 和弦及分解和弦演奏特征
        4.2.3 节拍与节奏演奏特征
        4.2.4 装饰音的演奏特征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8)爱德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54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格里格与其《钢琴抒情小品》Op.54创作背景
    一、格里格生平
    二、钢琴小品的形成与发展
    三、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54创作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 格里格《抒情小品》Op.54的艺术特色
    一、充满浪漫主义情怀
    二、浓郁的民族气息
    三、"朦胧飘逸"的印象风格
    四、贴近现实生活
第三章 格里格《抒情小品》Op.54演奏分析
    一、如何演绎六首《抒情小品》(作品54号)
        (一) 作品54第一首《牧童》Op.54 No.1
        (二) 作品54第二首《挪威农民进行曲》Op.54 No.2
        (三) 作品54第三首《侏儒进行曲》Op.54 No.3
        (四) 作品54第四首《夜曲》Op.54 No.4
        (五) 作品54第五首《谐谑曲》Op.54 No.5
        (六) 作品54第六首《钟声》Op.54 No.6
    二、小结
第四章 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教学意义和Op.54的教学价值
    一、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教学意义
    二、Op.54在教学中的价值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提高了钢琴演奏能力
        (二) 音乐想象力、理解力的培养和提高,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三) 多元的音乐风格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特征与演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格里格与其钢琴抒情小品的创作背景
    一、格里格生平
    二、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创作背景
        (一) 历史背景
        (二) 挪威的民间音乐与舞蹈对格里格的艺术作品的影响
    三、其他作曲家对格里格的影响
    四、布尔、诺德拉克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民族性特征在乐曲中的体现
    一、旋律中的民族性因素
        (一) 调式旋律
        (二) 半音化旋律
        (三) 片段的、音型化旋律
    二、节奏中的民族性因素
    三、调式调性中的民族性因素
    四、和声中的民族性因素
        (一) 持续音与和弦的结合
        (二) 五度音的运用
第三章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演奏与教学中的二度创作
    一、如何理解钢琴演绎的二度创造
    二、以其中作品38 号为例,笔者通过个人的演奏实践
        (一) 《摇篮曲》(Op38. No.1)
        (二) 《民歌》(Op38. No.2)
        (三) 《旋律》(Op.38.No.3)
        (四) 《挪威舞曲》(Op.38.No.4)
        (五) 《斯普林格舞曲》(Op.38 No.5)
        (六) 《悲歌》(OP38.NO.6)
        (七) 《圆舞曲》(OP38.NO.7)
        (八) 《卡农》(OP38.NO.8)
    三、钢琴演绎的归纳总结
        (一) 乐句的划分
        (二) 节奏的准确把握
        (三) 情感的表现
    四、乐曲速度的把握
    五、乐曲力度的把握
    六、触键与音色
        (一) 指尖跳音触键表现的音色
        (二) 手臂跳音顿挫音色的触键
        (三) 歌唱性音色的触键
        (四) 快速流动音色的触键
    七、踏板的运用
        (一) 左踏板—弱音踏板(una cords)
        (二) 右踏板—强音踏板(forte pedal )
        (三) 和声踏板
        (四) 连接踏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65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格里格及其钢琴抒情小品
    第一节 格里格的生平简介及其创作
        一、生平简介
        二、格里格的音乐创作
    第二节 关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
        一、体裁特点
        二、创作背景
第二章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65 音乐本体分析
    第一节 乐曲本体分析
        一、From years of youth 青春岁月
        二、Peasant songs 农夫之歌
        三、Melancholy 忧郁
        四、salon 沙龙
        五、In ballada vein 民歌风格
        六、Wedding days at troldhaugen 特洛尔德豪根的婚礼
    第二节 乐曲的创作手法与风格特征
        一、浪漫主义音乐元素的运用
        二、民族风格特征的体现
第三章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65 演奏分析
    第一节 乐曲的演奏要领
    第二节 乐曲的演奏技法剖析
        一、自由节奏
        二、踏板
        三、触键方式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格里格《抒情钢琴曲集》的演奏与教学(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钢琴教学中民族乐感培养问题的实践研究[D]. 盖艺乔. 鲁东大学, 2020(01)
  • [2]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两首的音乐与演奏要点分析[D]. 陈锐. 河北大学, 2018(12)
  • [3]“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研究[D]. 刘金凤. 上海音乐学院, 2018(01)
  • [4]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的音乐特色及演奏分析[D]. 白辰. 聊城大学, 2017(08)
  • [5]挪威钢琴音乐的傲人之作——格里格66首《抒情小品》集[J]. 依健,张倩闻. 音乐时空, 2016(01)
  • [6]浅析格里格钢琴作品《蝴蝶》[J]. 马雨婷. 当代音乐, 2015(01)
  • [7]《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的音乐及演奏特点研究[D]. 于平平. 延边大学, 2012(02)
  • [8]爱德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54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分析[D]. 李晟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9]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特征与演奏探究[D]. 张凤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 [10]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Op.65研究[D]. 黄文辉.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格里格论文 音乐论文 钢琴踏板论文 艺术论文 钢琴论文

上一篇:关于已投运电厂智慧化建设的研究张艳喜
下一篇:四硫铜酞菁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