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画作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陈梦琦[1](2018)在《闫平风景油画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国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个人情感上得到空前的释放,同时我国的女性艺术家也对艺术有着积极的追求,逐渐成为了中国当代史上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美术创作形式的多样化,21世纪的今天风景油画在中国油画领域里突然成为了一种时尚,风景写生现象遍布全国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这种现象在我国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风景写生逐渐成为了现场创作的一种形式,许多艺术家走出工作室,开始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闫平是最具其代表性的当代女画家之一,长期在画室里作画,大多数的绘画作品借助题材来抒发情怀,特别注重内心的感受。在近些年写生热潮的带动之下她开始与大自然进行直接“对话”,她深信大自然的景观比想象力更具有创作的灵感,会有更多出乎人意料的想法,所以她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到户外进行写生以保持她作品的鲜活,这些年也创作了大量非常优秀的风景写生作品。本文首先对闫平绘画背景以及绘画风格的形成原因等方面作了分析,把握住闫平风格演变的过程;其次,发掘出闫平绘画中的女性情怀、意向表现、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精神内涵;再次,通过对闫平风景油画的研究,探索其画面独特的风格体现、精神内涵和审美视角;最后,对闫平风景油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作了分析。本文的研究试图在前人对闫平油画艺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闫平的风景题材油画进行单独的梳理和研究,阐述个人对于闫平风景油画的理解。

姚瑶[2](2017)在《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绘画中东方元素研究》文中提出西方艺术史中东方主义题材通常是特指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以北非和中东为题材的欧洲绘画。而这一术语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乃至今天被扩展至更广的范围,包括了东南亚和远东,尤其是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本文为回归东方原初的涵义与本质,故选择十九世纪欧洲艺术之都法国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两个重要流派的绘画作品中体现的东方元素以及东方主义思想进行研究。本文从艺术学角度,运用艺术社会历史学、图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法国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时代背景加以剖析,分析法国艺术中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东方元素的建立和东方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此时已经成为风尚的东方元素不仅体现在这两位代表人物的画中,还体现在其他画家的画作中;二是以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安格尔的绘画为中心,通过对其闺房与浴室裸女为题材以及以“性”和种族歧视为主题的分析,建构西方对东方天然的优越感;三是以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为中心,从其题材的变革和以专制与暴力为主题等角度,分析他绘画中具有的东方元素的表征,进而将浪漫主义绘画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建构成一种奇观,一种源于对自身的关注;四是主要是通过上述的论证,并借鉴了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对于东方主义和文化霸权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法国绘画中的东方主义思想。针对东方题材绘画,本文一方面是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绘画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论述,另一方面则是对绘画艺术中体现出的殖民化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客观合理看待东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将东西方艺术平等地放在一个重新建构的体系中解读,更加有利于跨语境研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艺术”。

王凤[3](2016)在《浅析马蒂斯的“色彩”秘密》文中研究表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在绘画中赋予了色彩极强的个人特色,用大色块的平涂手段和近乎抽象的表现方式彰显出色彩的独立价值,又用色彩的情感表现力量创造出新的色彩结构,并引发了西方色彩艺术的一场革命,使人们更加关注色彩本身所具有的律动感和生命感。他使色彩不再依赖物象而存在,具有了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总之,马蒂斯对色彩独立性的明确,导致了其以后西方绘画实践中的高度主观化的色彩表现的大行其道;他所释放的绘画中色彩所隐含的强大力量,对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色彩革命改变了西方绘画的进程与面貌。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马蒂斯绘画历程的几个阶段的探寻,探索了其绘画中的色彩表达的不同来源,厘清了马蒂斯的色彩探索之路,归纳了马蒂斯在不同阶段对色彩风格的探索及呈现的色彩特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利用分析法和比较法,从色彩的解放、色彩的重构、色彩的革命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马蒂斯独特的色彩运用及重要贡献。第三部分,以个案分析法为主,以马蒂斯常用的红绿蓝三色在具体作品中的应用为线索,进行分析与赏析。

张晨[4](2012)在《十九世纪东方题材绘画中的后宫闺房图像与东方主义建构》文中指出东方题材绘画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伴随着殖民拓展盛行起来,一时间追寻东方女性闺房生活的图像成为时尚。后宫闺房题材作为其中最具有争议的一类图像,将女性的形象主观性呈现,把对东方题材绘画的研究推向了前沿。在视觉艺术领域里,后宫闺房图像成为暗含色情的裸体绘画的借口,女奴成为异国情调和色情绘画的象征。因此本文选择这一题材为了深入研究后宫闺房图像背后西方对东方主义的建构。本文首先从后宫闺房图像的时代背景切入,探讨了后宫闺房图像产生的原因,再将后宫闺房图像分类整理,对日常生活题材、浴室题材以及女奴题材三类题材分别进行形式风格分析,并且比对每类题材建构的特殊场景与同时期女性旅行文学中记录的相似性;然后运用图像志方法分析画面中出现的具有伊斯兰意味的场景道具,挖掘其隐喻的视觉含义,验证画家是受文学记录的启发并通过想象建构的后宫闺房场景。在搜集了大量后宫闺房图像的基础上,分析部分代表性画家,并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典型的艺术家约翰·弗雷德里克·刘易斯为个案,具体分析画家如何将东方后宫的女性闺房所具有的独特空间意象建构起来。最终把后宫闺房图像放到宽泛的文化范畴中去讨论如何看待西方艺术中的异国情调及视觉文化中的东方主义,反思殖民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是把后宫闺房图像从东方题材绘画中分离出来专门研究,并且把视觉艺术与文学记录进行比对,讨论视觉艺术中的东方主义,涉及政治、种族、性别、文化层面跨领域的研究。得出后宫闺房图像属于殖民文化成果的展示,但并非艺术家所始创,所以不能主观甚至极端地看待视觉艺术中的东方主义,要把其还原到客观存在的历史情境之中分析之结论。

杨涓[5](2009)在《显性的图像与遮蔽的话语 ——重读高更塔希提时期作品》文中研究表明高更在书信中的言语和画面中的独白是其精神历程的投射,或许他是否东方主义者都不是关键问题,重要的是,“东方”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生命及创作历程,“东方”这一外在的客体激发了高更对自身内在的反省和深刻体验。本文在此即是要将高更作为一个叙事主体来对待,实际上在他创作时,一种经验模式深藏于反复出现的某种主题或者画面意象之中,他由图像构筑的“现实”往往已经得到重新组织和筛选,找到了这种模式就找到了其看待“现实”的方式。本文即通过通过高更的自述以及作品来分析和求证这种倾向性。本文在结构上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二章交代了高更所处的时代背景,“东方主义”的传统与“东方热”在19世纪法国的勃兴为本文的立论和求证提供了宏大背景;其次,第三章中通过运用图像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高更在塔希提叙事中对历史的剪裁和场景的虚构,分析在这些作品中潜藏的东方主义的话语模式;最后,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讨论高更与东方主义的关系。通过分析与论证,本论文认为,在高更的作品中存在着东方化的想象和虚构的因素,他一度从属于(或者说受制于)东方主义的传统。但不同的是,高更最终超越了这一传统从而达到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方发挥着“药引子”的作用,他引导着高更艺术内部的一系列质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处处充满着摇摆、矛盾甚至妥协。这种个人的矛盾正是呼应着现代性形成过程中的深刻的矛盾性和暧昧性。

常宁生[6](2001)在《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912-1913年冬季,现代艺术的色彩大师马蒂斯曾先后两次去北非摩洛哥旅行。在摩洛哥总共约八个月旅行期间马蒂斯绘制了一批有关摩洛哥题材的重要绘画作品。早在1913年4月马蒂斯回到法国后不久就在巴黎的伯恩海姆·热奈(Bernheim—Jeune)画

二、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论文提纲范文)

(1)闫平风景油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措施
2.闫平艺术风格的形成
    2.1 闫平人物简介和时代背景
    2.2 西方流派对闫平创作的影响
        2.2.1 纳比派对闫平绘画造型与色彩影响
        2.2.2 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对闫平绘画的影响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4 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3.闫平风景油画独特的审美方式
    3.1 闫平的油画风景介绍
    3.2 独特的画面构成形式
        3.2.1 点、线、面的运用
        3.2.2 理性的构图与造型
    3.3 和谐、明快的色彩表现
    3.4 笔触、肌理的技法表现
4.闫平风景油画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4.1 闫平与同时代的风景画家比较
    4.2 闫平风景油画的学术价值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2)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绘画中东方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绘画中东方元素的探源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绘画中东方元素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安格尔成长经历的锻造
    第三节 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自身的探索与选择
第二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以安格尔为中心
    第一节 安格尔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体现
        一、典型题材中的东方想象
        二、以“性”和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东方想象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中其他画家绘画中的东方元素
    第三节 从新古典主义绘画中的东方元素看西方对东方主义的建构
第三章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以德拉克洛瓦为中心
    第一节 德拉克洛瓦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体现
        一、变革题材中的东方奇观
        二、以专制、暴力为主题的东方奇观
    第二节 浪漫主义中其他画家绘画中的东方元素
    第三节 从浪漫主义绘画中的东方元素看西方对东方主义的建构
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绘画中体现的东方元素的影响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绘画中的东方元素对后世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绘画中殖民化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浅析马蒂斯的“色彩”秘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马蒂斯的色彩之路
    第一节 对传统艺术中“色彩”方式的探索
        一、对传统绘画中“色调”表现方式的研习
        二、对传统绘画中“色彩对比”方式的学习
        三、对色彩的再现性表达的尝试
    第二节 对印象派、后印象派手法的实验
        一、对印象派色彩的研习
        二、后期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的影响
    第三节 来自阿拉伯艺术、民间剪纸与非洲艺术的影响
        一、阿拉伯艺术的影响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汲取
        三、非洲艺术的借鉴
第二章 马蒂斯作品中色彩的秘密
    第一节 色彩的解放
        一、对色彩独立性的明确
        二、色彩成为绘画的主题
    第二节 马蒂斯对色彩的重构
        一、马蒂斯作品中“色彩”的特征
        二、色彩的新构建
    第三节 马蒂斯色彩革命的意义
        一、意义之一——开拓作用
        二、意义之二——推动作用
        三、意义之三——历史作用
第三章 马蒂斯作品个案分析
    第一节 红色与马蒂斯
        一、对生活浓浓的爱寄托于暖暖的红色里——《红色的和谐》
        二、内心的狂热在深深的红色中归于永恒——《红色画室》
        三、静静对弈在变奏着的红色里——《钢琴家和下棋者》
    第二节 绿色与马蒂斯
        一、纯净的音色——《音乐》
        二、流动着的绿色——《音乐》
    第三节 蓝色与马蒂斯
        一、忧郁的蓝色——《有鱼缸的房间》
        二、安静优雅的主唱——《蓝衣女人》
        三、蓝色的独唱——《蓝色裸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4)十九世纪东方题材绘画中的后宫闺房图像与东方主义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2 十九世纪东方题材绘画中后宫闺房图像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及探讨的问题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2. 十九世纪后宫闺房图像产生的时代背景
    2.1 后宫闺房图像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2.1.1 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及印证心理促使画家寻求异国情调
        2.1.2 伊斯兰“闺房”的私密性以及多妻制的影响
        2.1.2.1 穆斯林家庭的夫妻关系以及妇女的地位
    2.2 后宫女奴的神秘吸引及奴隶贸易的盛行
3. 后宫闺房图像的题材分类
    3.1 日常生活题材
    3.2 浴室题材
    3.3 女奴题材
4. 后宫闺房图像中的伊斯兰场景和隐喻
    4.1 后宫闺房图像中的伊斯兰场景
        4.1.1 后宫建筑
        4.1.2 后宫服饰
        4.1.3 后宫器具
    4.2 以代表画家刘易斯为个案分析
        4.2.1 刘易斯的生平略传及创作历程
        4.2.2 刘易斯的后宫题材绘画分析
        4.2.3 画家虚构的异国情调以达到内心“真实的效应”
5. 从后宫闺房图像看西方的东方主义建构
    5.1 写实的画面与想象
        5.1.1 画家笔下东方女性后宫闺房独特的空间意象
        5.1.2 画家临场体验的缺席及女性文学记录的启发
    5.2 从后宫闺房图像中看权力关系的体现
        5.2.1 男性对女性身体的观看
    5.3 如何看待后宫闺房图像
结语
参考文献

(5)显性的图像与遮蔽的话语 ——重读高更塔希提时期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1、在后殖民语境下重读高更
    2、研究现状综述
一、东方与东方主义
    1、"东方"(the Orient)的知识生成
    2、萨义德与《东方学》(the Orientalism)
    3、高更与东方主义
二、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东方热"
    1、绘画中的"东方"
    2、高更与万国博览会
    3、塔希提"神话"的确立及流传文本
三、高更与塔希提神话叙事
    (一)真实的塔希提
    (二)塔希提神话的图像建构
        1、重现伊甸园
        2、塔希提女人与性
        3、高更与圣经题材
四、被异化的高更
    1、此前与此后
    2、塔希提与高更神话的续写
结语
附录(塔希提岛大事记)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6)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马蒂斯的两次摩洛哥之行
二、马蒂斯的摩洛哥绘画与欧洲“东方主义”绘画传统
三、东方主义:东方化东方
四、重新认识马蒂斯的摩洛哥绘画

四、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 [1]闫平风景油画研究[D]. 陈梦琦. 重庆师范大学, 2018(12)
  • [2]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绘画中东方元素研究[D]. 姚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3]浅析马蒂斯的“色彩”秘密[D]. 王凤.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4]十九世纪东方题材绘画中的后宫闺房图像与东方主义建构[D]. 张晨. 西安美术学院, 2012(09)
  • [5]显性的图像与遮蔽的话语 ——重读高更塔希提时期作品[D]. 杨涓. 中央美术学院, 2009(10)
  • [6]现代绘画中的“东方主义”——重读马蒂斯摩洛哥之行的绘画[J]. 常宁生. 美术观察, 2001(01)


东方主义论文 油画论文 艺术论文 油画风景论文 十九世纪论文

上一篇:由《荷叶母亲》浅谈冰心作品中爱的哲学
下一篇:空调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工艺研究及系统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