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1](2018)在《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开颅手术中取下的自体颅骨,灭菌、钻孔、回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瓣无菌保存于普通冰箱冷冻室,二期修补手术时将自体颅骨取出后自然复温,放入碘伏液中浸泡消毒2 h,后用双氧水浸泡2 h,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用骨科常用直径3 mm克氏针钻头按1个/mm2的距离将消毒后的颅骨进行钻孔,后回植于患者体内,用颅骨锁固定于正常颅骨上。观察临床效果,并对患者定期颅脑CT复查随访。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的游离骨瓣进行普通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的临床观察,发现骨瓣能完全解剖复位,与周围骨窗骨性愈合良好,外形美观,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颅骨冷冻保存后灭菌再植是一种经济、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的好方法,灭菌自体颅骨是颅骨修补的理想材料。
王介聪[2](2013)在《自体颅骨瓣联合人工修复材料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运用自体颅骨瓣联合人工修复材料修复复杂颅骨缺损,观察临床效果,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2、探讨珊瑚人工骨作为人工骨支架在体内的成骨效能、成骨过程以及自体颅骨瓣联合珊瑚人工骨修复幼龄小型猪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1、5例患者采用自体颅骨瓣联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进行修复复杂颅骨缺损,8例患者采用自体颅骨瓣联合钛板进行修复复杂颅骨缺损。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至72个月。2、本研究采用幼龄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人为建立颅骨缺损模型、缺损不修复和人为建立颅骨缺损模型后用自体颅骨瓣联合珊瑚人工骨联合修复颅骨缺损。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影像学观察等手段研究新骨形成过程,观察颅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1、所有患者的颅骨轮廓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还有很好的美容效果。无严重感染、修复材料外露、修复材料取出、头颅或修复材料轮廓变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出现了血清肿,通过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清除了血清肿。2、自体颅骨植入后完全被新生骨替代,珊瑚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形成新生骨,二者形成的新生骨在组织形态学等方面无明显区别,缺损被形成的新生骨完全修复。结论1、本研究表明自体颅骨瓣骨联合Medpor或个性化钛板对复杂性颅骨缺损进行修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解决复杂颅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2、珊瑚人工骨在幼龄小型猪体内可以被吸收形成新生骨,自体颅骨联合珊瑚人工骨作为一种新方法可以有效的修复幼龄小型猪的颅骨缺损,为可能将此方法运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光宇[3](2011)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16例疗效评价》文中提出背景业已证明去骨瓣减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因能有效缓解颅内压增高,成功救治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术后因遗有颅骨缺损影响脑功能康复、头颅外观、患者心理,需要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一直以来神经外科工作者就颅骨修补材料及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颅骨修补材料总结为非人体材料、组织工程学材料、自体骨(自体颅骨、肋骨、胫骨、髂骨等)、异体骨等等,近几年来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实践筛选,将颅骨修补材料及方法聚焦在自体颅骨瓣及钛网上,国内学者指出常用人工颅骨修补材料中以钛网最佳,但又因价格昂贵、钛网外露、环境温度变化、患者承受体内异物等心理压力限制其使用;自体颅骨骨瓣修补术,完全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材料能完全替代自体颅骨,但自体颅骨的使用又因保存方法不同、回植方法的差异影响术后效果。因各种方法的利弊,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及方法在临床上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统一的认识。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择期行自体颅骨骨瓣回植修补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颅脑手术去骨瓣减压患者采取自愿的形式,将术中取下的颅骨骨瓣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保存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骨瓣,然后行冲洗液细菌培养,待3-6个月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6例中1例出现伤口感染,最后行修补骨瓣取出术;1例因术后5小时复查CT发现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1例出现少量头皮下积液,自行吸收;其中15例无感染、硬膜下血肿、皮瓣坏死等,术后复查头颅CT对位良好,颅骨解剖复位。随访1-12月,均恢复良好,复查CT示部分骨瓣与骨窗边缘骨性愈合。结论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是一种可靠、安全、便捷的方法。
刁云锋,杨细平[4](2011)在《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近年来颅骨修补材料也在不断更新,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和异体材料。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2010-10。检索关键词:颅骨修补;修补材料;自体骨;硅胶;骨水泥;EH复合材料;钛网;并发症。纳入标准: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45篇。结果与结论:自体骨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现象,但来源受到限制,移植物可被吸收。医用硅胶价格低廉,但组织相容性不够;骨水泥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但易损伤脑组织。EH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和骨结合性较好,但病例数不够。钛合金组织相容性好、性质稳定,但价格昂贵。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当地设备及技术水平等选择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努力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亮[5](2011)在《家兔皮下保存自体骨瓣超早期颅骨成形术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颅脑外伤或颅内占位切除手术时,为预防术后脑水肿和颅高压的产生,往往需去除骨瓣减压形成颅骨缺损,此类病人多需行二次颅骨修补。目前人们认为该手术时机在病情平稳3至6个月内施行,而超早期(2周内)罕有报道。颅骨成型材料多种,迄今仍没有一种材料能在塑形、抗冲击、抗压、隔温、防磁等方面完全替代颅骨。因此有人将骨瓣放入骨库中深冷冻,需时取回复温后使用,但需冷冻设备,限制其推广应用。目前多采用钛合金网进行修补,但价格昂贵且其系异物有诸多弊端。而采用皮下保存自体骨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经济美观。为此设计超早期皮下保存自体骨瓣颅骨成形术的预试验,以求寻找一些客观指标作为临床手术的指征,并观察成形术前后骨瓣的生物学及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1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取材:取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别对其行去骨瓣减压术,将取下的颅骨骨瓣埋于腹壁皮下以建立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缺损动物模型。根据手术后时间的不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分别于去骨瓣并皮下埋藏骨瓣术后第2、4、4周时于每组中随机抽取2只将其正常颅骨的一部分以及腹部皮下的自体骨瓣取出后进行组织学、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同时另外每组6只动物行自体骨瓣颅骨成型术。术后分别于4、2、4周时取材后进行组织学、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2病理组织学观察:组织切片经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自体骨瓣的病理变化。3骨组织含钙量测定:经各个时间点取出的骨瓣经示波极普法测出正常骨组织和埋藏骨瓣的骨钙含量。4扫描电镜观察:经各个时间点取出的骨瓣经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1形态学观察:缺损颅骨的骨窗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硬膜增厚、质地变硬、血运丰富的现象。腹部皮下埋藏的骨瓣随着时间的延长被逐渐增厚的结缔组织包裹,剥除结缔组织后骨瓣成苍白色,未见明显的血运建立。颅骨成形术后的动物,随着骨瓣回植时间的延长可见骨瓣边缘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初步建立血运;骨瓣表面已被增厚的骨膜覆盖,且与之结合紧密,骨瓣血运丰富,触之易出血;硬膜表面有结缔组织长入骨瓣边缘,骨瓣与骨窗边缘骨性愈合。2病理组织学观察:正常颅骨结构可见板状骨和骨髓腔;埋入腹部皮下的自体骨瓣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见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骨板中的陷窝细胞死亡,骨髓腔破坏,细胞死亡,但骨板及骨小梁存在;骨瓣植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见有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逐渐长入周边骨缘,骨膜来源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长入,可见骨岛,之后可见部分死骨复活,形成新的骨髓腔。3骨组织含钙量的测定:自体骨瓣经过皮下保存的时间越长,其骨组织含钙量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各时间点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皮下埋藏2周骨瓣的平均骨钙含量与正常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埋藏4周和平均骨钙含量与正常组、2周时间段的结果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回植后的骨瓣平均骨钙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经统计学处理得出,自体骨瓣颅骨成型术后2周、4周骨瓣平均骨钙含量正常颅骨骨钙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扫描电镜观察:正常骨结构:内外骨板和骨髓腔内的骨小梁;腹部皮下保存的骨瓣:内外骨板和骨小梁依然存在;植入自体骨瓣后的骨性愈合。结论:1实验动物去骨瓣减压术后在早期时间窗2周、4周实行二次自体骨瓣颅骨成形术均是可行的。2实验动物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自体骨瓣皮下埋藏后,其生物学性状与正常颅骨有一定差距,但埋藏2周与4周差距不大。3实验动物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自体颅骨成形,回植骨瓣越早,骨性愈合越好,即2周(超早期)回植骨瓣后的愈合较4周更好。4超早期回植骨瓣时,硬膜增厚的程度较小,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也较轻,易于皮瓣进行完全、彻底的分离,符合生理,有利于脑组织的保护及损伤后的恢复。
孙宝谦,兑振华,王增良,程明[6](2010)在《颅骨修补与颅骨保存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cm),不仅造成头颅外观畸型,而且还破坏了颅腔的完整性和保护作用。当颅内外环境变化时颅内压就难以维持生理平衡。缺损区的头皮、脑膜和脑组织的相互粘连,还可影响到局部脑血流和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因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局部不适,怕震动,不安全感等所谓"颅骨缺损综合征"。当增加腹压、体位改变
俞梦瑾,陈辉清,黄振林[7](2009)在《不同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01/2007-12在西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加网硅胶材料、自体颅骨、三维钛网及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结果:加网硅胶组并发症发生率50%,塑形满意度27.8%;自体颅骨组分别为12.1%,90.9%;三维钛网组分别为27.3%,45.5%;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分别为5.6%,100%。数字化三维钛网组与自体颅骨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在塑形满意度上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钛网及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性满意高。
王光义,梁帮领[8](2008)在《普通低温冷冻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致使颅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加,由于基层医院CT的普及,大部分县级医院能够开展颅脑外伤手术,但患者恢复后的颅骨修复问题日益突出。冷冻保存自体颅骨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最早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因保存条件限制,未能普及,其后出现了各种
贺建辉[9](2008)在《外伤性颅骨缺损及其合并脑积水的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子坚,林言华,容耔耘[10](2007)在《自体颅骨回植中不同颅骨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人自体颅骨离体保存回植修复颅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超低温冷藏、蜂蜜浸泡冷冻保存和自然干燥室温自体颅骨保存法后行回植术,观察各自疗效。结果3种体外自体颅骨保存的自体颅骨回植临床疗效均显着,并发症少。结论超低温冷藏、蜂蜜浸泡冷冻保存和自然干燥室温保存自体颅骨原位回植方法安全、简便、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资料与方法 |
| 一、患者资料 |
| 二、颅骨保存方法 |
| 三、手术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自体颅骨瓣联合人工修复材料修复复杂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
| 引言 |
| 研究目的 |
| 对象与方法 |
| 结果 |
| 典型病例 |
| 讨论 |
| 结论 |
| 第二部分 自体颅骨瓣联合珊瑚人工骨修复幼龄猪颅骨缺损的基础研究 |
| 引言 |
| 实验目的 |
| 实验材料 |
| 实验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全文总结 |
| 文献综述:自体骨修复颅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一 附图 |
| 附录二 附表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第一章 前言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 2.1 资料 |
| 2.2 方法 |
| 2.2.1 颅骨保存方法 |
| 2.2.2 术前准备 |
| 2.2.3 手术方法 |
| 2.2.4 统计方法 |
| 第三章 结果 |
| 第四章 讨论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综述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1资料和方法 |
| 1.1资料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 1.2资料提取策略 |
| 2 结果 |
| 2.1 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优缺点 |
| 2.1.1 自体骨 |
| 2.1.2 医用硅胶 |
| 2.1.3 骨水泥 |
| 2.1.4 EH复合材料 |
| 2.1.5 钛合金 |
| 2.2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临床应用文献分析 |
| 2.3 与颅骨修补术有关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 2.3.1皮下积液防治 |
| 2.3.2 继发性颅内血肿防治 |
| 2.3.3 术后脑脊液漏防治 |
| 2.3.4 切口感染和修补材料外露防治 |
| 2.3.5术后癫痫的防治 |
| 2.3.6 顽固性疼痛的防治 |
| 2.3.7 防止自体骨瓣吸收 |
| 2.3.8 严防颅骨替代物浮起 |
| 3 结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附图 |
| 附表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颅骨修补成形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综述 外伤性颅骨缺损及其合并脑积水的治疗进展 |
| 1 颅骨修补前后颅内病理生理变化 |
| 2 颅骨修补时间的选择 |
| 3 修补材料的选择 |
| 4 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 |
| 参考文献 |
| 附文 恶性神经鞘瘤合并白血病一例 |
|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个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自体颅骨保存 |
| 1.2.1 颅骨瓣的制备: |
| 1.2.2 超低温冷藏: |
| 1.2.3 体外自然干燥保存: |
| 1.2.4 蜂蜜浸泡自体颅骨瓣冷冻保存: |
| 1.3 手术方法 |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3组疗效比较 |
| 2.2 3组并发症比较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