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CDSN站UPS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CDSN台站UPS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论文文献综述)

裴方瑞[1](2018)在《雷神二次雷达三起故障剖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剖析雷神二次雷达三起严重故障,提供雷达系统完全无法工作的排故思路和维护经验。方法:以内蒙古空管分局两部雷神雷达的三起故障为例,分别对公共部分故障、双机因电源问题同时故障和输出信号不稳定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进行故障处理。结果:三种故障情况比较罕见,但是均会导致雷达系统无法提供服务,在日常维护中应加以重视。结论:对于雷达系统,应着重检查公共部分,供电系统以及输出信号这三部分是否正常,避免出现彻底不能提供服务的情况。

熊铠[2](2017)在《220kV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改进设计与运维》文中认为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是保障变电站可靠、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主要由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和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目前站用电系统基础管理体系下,变电站的生产运行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相关问题。目前的常规站站用电源系统设计不能及时发现相关设备缺陷情况和有效检验设备的真实健康水平,并缺少节能降耗具体管理和技术措施,同时系统本身也由于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而具有缺陷。本文根据220k V变电站的设计、建造情况,并对目前电力行业标准和国内电网公司关于站用电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总结归纳,立足于河源地区供电负荷情况,通过比较各种站用变压器、站用电源系统的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一套适合220k V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针对站用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对应的优化设计。在站用变电源系统中引入了小型光伏电网系统,设计思路光伏发电系统是通过单晶硅太阳能板获取光能,在DSP28335和STM32的控制下,使太阳能板能够实现太阳能光线自动跟踪的功能,达到最大功率点输出、尽可能获取更多能量的目的,并对光伏板输出电压的波形、幅值、频率进行处理,使电能质量达到并网要求。在直流电源系统上采用了并联蓄电池设计,通过将蓄电池组形成多组12V的单元,配置了AC/DC、DC/DC升压,CPU智能控制单元,达到了直流系统运维情况下,不影响整套运行,故障检测及排除快,电压质量及输出性能达到电网要求,提高了蓄电池的利用率,符合节能绿色的发展思路。同时对站用电系统改进后的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一套完备的安全运维方案及进行效益分析。引入了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所带来的效益,引入了电池并联技术,实现了直流系统的不间断N-1运行,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用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确保站用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荆哲[3](2017)在《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电网发展速度也随之增快,这对电网的设计和电力一、二次设备的选型要求也有所提高。330kV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在西部建设中迅猛发展,由于建设地理条件的错综复杂和其他客观条件限制,如何设计枢纽330kV变电站和高效利用电气设备是西北电网建设、改造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西北某330kV变电站为例,实际分析了该变电站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总结其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330kV变电站设计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工程要求,提出了330kV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新建的月牙湖330kV变电站不但可以提高银川市滨河新区供电质量的可靠性还能满足银川市滨河新区新增负荷的供电需求。本文对月牙湖330kV变电站的概括从安全性、经济性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三个等级的主接线方式,根据负荷计算及短路电流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模型进行稳态仿真分析。逐一对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进行了选型,并设计了相关继电保护配置和电气设备平面布置,使变电站电气一、二次部分的设计基本完成。根据变电站的负荷、主接线方式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电气设备进行了评估分析,统计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体现出当前变电站设计上的功能性不足。例举现场设备故障,利用Matlab软件搭建模型对变压器和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运用现场试验数据的“标准对比法”分析出互感器故障的原因。通过总结主要一、二次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整改预防措施,从而达到设备能正常运行的目的。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在现有直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通过Matlab软件搭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来验证优化后的直流系统可靠性。最后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对原有系统从通信、计量等装置的配置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分析。

韦进[4](2017)在《水负荷重力信号提取方法及在华北地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地震局在2008年以来的多次重大工程中,陆续新建改造了 78个站84套连续重力观测仪,利用互联网技术组成了连续重力观测台网。该监测网为地震监测和预测提供了一类有效的观测手段。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变化规律的认识也日益得到重视。为了克服水循环过程中各圈层相互耦合规律的复杂性,并发挥连续重力观测对水资源监测的作用。本文利用4类连续重力观测仪所采集的超过3-4年的观测数据,利用GRACE、GLDAS和同址观测的水井资料,基于重力场负荷理论、敏感场理论以及水负荷季节性变化规律,利用SSA方法研究连续重力观测序列中周期变化的水负荷重力效应。最后利用华北地区6期流动重力观测数据、53个水井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比较主要模态相关性,并利用敏感场理论研究京津地区的重力变化、孔隙度、敏感场、地下水位之间关系。本文简略阐述重力仪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总结和分类了目前连续重力观测台网观测数据中各种干扰因素,提出这些干扰因素的改正方法和推荐使用的工具。利用弹簧重力仪和超导重力观测数据比较了 ETERNA和VAV调和分析方法,两者的潮汐分析结果相当。超导重力仪的潮汐参数最优观测精度可优于0.0001,弹簧重力的只有0.0007,总体都能够达到0.005。对台网重力仪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VAV调和分析方法更适合弹簧重力仪的潮汐分析和改正。在非潮汐分析方法中,影响重力仪观测的的影响因素除气压、极潮、海潮外,最突出的是重力仪的零漂。本研究分别分析了 4种类型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台站邻区水井资料、降雨资料以及全球陆地水模型等水文资料,利用4种零漂模拟的方法提取了和水负荷有关的重力信号。该信号的振幅在5-15× 10-8m/s2,并具有春冬季重力信号微弱,夏秋季重力信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同时本研究还利用4类5套重力仪超过4年的连续观测资料和同址观测的气压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非线性零漂的变化特征,发现超导重力仪(SG)气压导纳规律和理论结果一致,其它重力仪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段内(PET&gPhone为100-200天)认为并不是所有重力仪都能够利用上述信号分离方法获得水负荷重力信号,观测时间序列还受到台站类型以及仪器的控温系统的影响。在解释和分析地面重力(5-15×10-8m/s2)和卫星重力观测到的水负荷信号(2-6×10-8m/s2)差异前,先利用京津地区水井观测资料从时间域和空间域两个方面验证了 GLDAS提供的陆面模型、SBH发布的GLDAS月重力球谐系数模型、GRACE的重力球谐系数模型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再选用和地下水井资料更为一致的的数据模型(GRACE和SBH发布的GLDAS月重力球谐系数模型)在时间域和空间域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相关系数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京津地区两者(40%-60%)相关性较周边地区低。该结果表明GRACE和GLDAS模型在京津地区有差异,也进一步证明了在京津地区除地表水活动外,存在较周边地区明显的地下水变化信息。在解释和分析地面重力(5-15 X10-8m/s2)和卫星重力观测到的水负荷信号(2-6×10-8m/s2)差异时,首先利用华北地区53 口井的观测资料,采用小波、SSA分析方法,研究华北地区地下水井资料的水位速率特征。结果显示,在京津地区的水位下降速率较大约为1m/yr的变化。同时发现京津地区的水位变化还具有区域特征,北京城区内水位下降变化不明显,而远城区水位下降变化超过了1m/yr。其次利用3台连续重力观测仪超过2年的观测资料以及同址观测的水井观测资料采用SSA分析方法研究周期变化特征。发现2阶信号和水井资料的周年信号的周期和振幅一致。张家口、北京和太原3个站点该频段的振幅约为4-8×10-8m/s2。再次利用上述水井观测资料(选择周期信号信噪比优于0.16的站点)以及2011-2014年的7次测量得到的6期华北地区流动重力观测结果(采用正态分布95%的置信区间检验),以及GRACE和GLDAS的在该区域的数据,分别进行正交经验函数(EOF)的分析,分别比较京津地区18个水井观测资料处的模型数据和陆地观测数据的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水井结果和地面重力观测结果的第一模态有14 口井观测到的振幅变化相同。模型数据两者完全一致。这表明,第一模态的地面重力分析结果能够反映京津地区水井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上述的GRACE、GLDAS、地面重力观测的和水井资料观测的第一模态观测数据,提出重力负荷理论以及敏感场方法计算评估水井资料的影响范围以及孔隙度。结果发现水井观测资料仅仅能够反映水井周边2-5km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孔隙度也和岩性评估的理论值具一致性。差异不足±10%。本文的工作改进了连续重力观测资料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弹簧重力仪的非线性零漂改正并给出了实例。同时利用包括SSAM分析方法和EOF分析方法提取地面重力观测资料中的和水负荷信号有关的重力信号。在利用地面水井资料验证GRACE、GLDAS等全球模型正演的水负荷重力信号有效性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华北地区地面重力、地下水井观测资料在周年频段的一致性。利用地面重力观测资料重点研究了京津地区水井水位埋深处的孔隙度。为后期利用地面观测资料进一步研究本地区的水储量变化奠定基础。

李晔[5](2016)在《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级综合业务监控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非常显着。雷达运行的环境对于雷达正常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雷达台站进行综合监控,当雷达机房环境发生变化或雷达出现报警时可以及时提醒台站值班人员进行处理,确保雷达工作在正常状态,把故障概率降低到最小。本文研究的综合业务监控平台可以有效的监控雷达的运行状态和报警状态,以及雷达的运行环境是否正常,并且将这些信息在可视化页面中及时显现,在雷达出现任何问题时通过有效手段第一时间通知雷达站值班人员进行解决,确保雷达进行正常的观测工作并且在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詹雅萍[6](2015)在《昌北机场光环网传输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于1999年建设投入使用,从民航空管系统发展来看,无论是其可用空域资源、繁忙航路和机场容量,还是系统设施规模、自动化整体功能效率、管制能力等,以及人员数量和素质,都难以完全适应日益增长的飞行量对空管运行保障的要求。尤其是南昌高空移交上海以后,伴随着空管自动化管制需求引起的保障设备之间运行关联度的逐步加深,对于空管核心业务的传输安全性与可靠性来说,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以及空管一体化管理进程的加快,高速率传输业务需求日益增加,如机房环境监控、视频监控、OA系统、航班一体化系统等都需要高速率、高带宽及低误码的传输网络为其服务,而目前民航江西空管分局各台站、各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大多还以铜芯电缆为介质的传输方式,因此,各类传输相互独立,无法形成统一的网管,无法满足民航新业务信息交换的准确、及时、畅通等要求。论文在分析研究了在新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本地SDH光环网的基础上,依据SDH光传输网络的各项功能,具体主要有组网形式、网络自愈保护能力、子网连接保护、软硬件例行维护、故障分析处理方法等,研究了昌北机场传输高质量雷达信号、甚高频信号、转报信号传输的实现。

侯波,刘飞[7](2015)在《抚顺地区新型自动气象站故障实例分析》文中认为总结了新型自动气象站设备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分析了清原县级台站一次典型的设备故障表现、原因及处理过程,并对新型自动气象站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李吉涛[8](2014)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的安全播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基础保障问题以及技术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不足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曲文光[9](2013)在《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安全播出问题》文中提出本文从计算机监控和供电平稳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安全保障广播电视播出的问题,并且针对检修制度和操作规范两方面介绍了怎么降低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提出在完成检修后,必须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从而保障广播电视的顺利安全播出。

宋太成,何彦,张文来[10](2010)在《木垒地震台遥测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及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木垒遥测数字地震台遥测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的一次典型故障排除维修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基本理论知识指导下,使用软件、元器件、计算机做为检查故障的工具,以及采用替换法等,对处理复合型系统故障可以取得迅速判定故障、迅速恢复观测系统的良好效果。

二、CDSN台站UPS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SN台站UPS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1)雷神二次雷达三起故障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防雷模块信号线松动导致的故障分析
2 压敏电阻被击穿导致的双机故障分析
3 点迹录取器原因导致输出信号不稳定
4 结束语

(2)220kV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改进设计与运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220kV变电站站用电结构设计
    2.1 变电站站用变压器选择
    2.2 站用交流系统接线方式设计
    2.3 站用直流系统接线方式设计
    2.4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接线方式
    2.5 站用电源保护配置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交流电源系统的改进设计
    3.1 光伏电源的优点
    3.2 站用交流系统小型光伏电网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改进设计
    4.1 并联蓄电池的提出
    4.2 并联蓄电池在直流系统中的设计
    4.3 并联电池的应用测试
    4.4 并联蓄电池组的优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站用电源系统运维及效益分析
    5.1 站用交流系统的运维
    5.2 站用直流系统的运维
    5.3 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的运维
    5.4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宁夏电网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文章安排
第2章 月牙湖 330kV变电站设计概述
    2.1 引言
    2.2 变电站选址概述
        2.2.1 变电站选址要求
        2.2.2 月牙湖变电站选址概况
    2.3 变电站主接线概述
        2.3.1 主接线设计原则
        2.3.2 主接线形式的选择
        2.3.3 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
    2.4 配电装置选型及电气设备平面布置
        2.4.1 配电装置选型
        2.4.2 电气设备平面布置
    2.5 主变压器选择
        2.5.1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2.5.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5.3 主变压器绕组数的选择
        2.5.4 主变压器绕组联接方式的选择
        2.5.5 主变压器调压方式的选择
        2.5.6 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选择
        2.5.7 主变压器的确定
    2.6 站用变压器选择
    2.7 短路电流计算
        2.7.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
        2.7.2 短路电流的计算
        2.7.3 短路电流仿真分析
    2.8 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设计概况
        2.8.1 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2.8.2 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2.9 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9.1 电流互感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
        2.9.2 电压互感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
        2.9.3 330kV、220kV、35kV侧互感器选择及校验
    2.10 继电保护配置
        2.10.1 330kV侧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仿真分析
        2.10.2 220kV侧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仿真分析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设备运行及分析
    3.1 引言
    3.2 运行环境情况分析
        3.2.1 运行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3.2.2 预防措施
    3.3 负荷运行情况分析
    3.4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分析
    3.5 电气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3.5.1 变压器运行情况分析
        3.5.2 断路器运行与故障分析
        3.5.3 隔离开关运行与故障分析
        3.5.4 互感器运行与故障分析
    3.6 继电保护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3.6.1 继电保护实例故障处理及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流系统运行问题与优化设计
    4.1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概况
        4.1.1 直流母线接线方式
        4.1.2 直流系统的电源配置
        4.1.3 UPS电源系统
        4.1.4 绝缘监测装置
    4.2 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4.2.1 直流负荷的接入方式影响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
        4.2.2 直流系统直流断路器、熔断器配置级差存在的问题
        4.2.3 改进过程的系统风险识别及预防
    4.3 直流系统总体优化设计
        4.3.1 优化设计原则及目标
        4.3.2 优化后系统结构及功能
        4.3.3 优化后系统经济性和节能性分析
        4.3.4 优化后系统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问题与优化设计
    5.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5.1.1 月牙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
        5.1.2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必要性
    5.2 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优化设计
        5.2.1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原则及目标
        5.2.2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及功能
    5.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
        5.3.1 继电保护配置
        5.3.2 远动监控配置
        5.3.3 电能计量配置
        5.3.4 系统通信配置
    5.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
        5.4.1 硬件可靠性指标
        5.4.2 系统运行中的可靠性与计算
        5.4.3 优化后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测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4)水负荷重力信号提取方法及在华北地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震重力监测网
        1.2.2 时变重力信号
        1.2.3 地球潮汐和气压影响
        1.2.4 水的变化对重力的影响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及其数据预处理
    2.1 连续重力的潮汐观测
        2.1.1 DZW重力仪
        2.1.2 GS15重力仪
        2.1.3 PET&gPhone重力仪
        2.1.4 GWR超导重力仪
        2.1.5 连续重力观测仪观测结果
    2.2 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2.2.1 观测数据干扰特征
        2.2.2 观测数据预处理软件简介
        2.2.3 观测数据预处理过程和实例
    2.3 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潮汐分析
        2.3.1 VAV潮汐分析方法
        2.3.2 ETERNA调和分析方法
        2.3.3 不同重力仪的潮汐分析比较
    2.4 小结
3 单台重力观测数据的水负荷信号的提取研究
    3.1 引言
    3.2 连续重力观测信号的潮汐改正方法
        3.2.1 气压改正
        3.2.2 极潮改正
        3.2.3 海潮负荷影响
    3.3 零漂的模拟方法研究
        3.3.1 多项式拟合方法
        3.3.2 傅里叶级数方法
        3.3.3 气压负荷对弹簧重力仪的非线性因素影响
        3.3.4 超导重力仪的零漂改正
    3.4 水储量模型和地下水井观测资料
        3.4.1 GLDAS和CPC模型
        3.4.2 GRACE重力卫星数据模型
        3.4.3 水井观测资料的
    3.5 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水负荷季节性因素影响研究
        3.5.1 姑咱地震台DZW重力仪
        3.5.2 昆明地震台GS15重力仪
        3.5.3 gPhone重力仪
        3.5.4 SG超导重力仪
    3.6 小结
4 重力负荷的基本理论
    4.1 单位点源影响函数
    4.2 弹性地球在负荷作用下的响应
        4.2.1 平衡方程
        4.2.2 重力的负荷格林函数
    4.3 水负荷重力效应的计算和有效性检验
        4.3.1 负荷格林函数法水负荷重力效应的计算
        4.3.2 负荷效应球谐系数的计算方法
        4.3.3 Bouger Plate模型的计算方法
        4.3.4 全球陆地水模型的负荷效应计算实例
        4.3.5 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的重力效应的计算实例
    4.4 重力敏感场的计算
        4.4.1 有限元解算重力场的泛函表达
        4.4.2 重力敏感场分布的数学模型
        4.4.3 累计敏感场分布的数学模型
        4.4.4 地面重力和卫星重力敏感场分布特征
    4.5 小结
5 华北地区水负荷信号的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数据准备
    5.3 区域水及其负荷信号提取方法的研究
        5.3.1 利用SSA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观测资料的分析
        5.3.2 利用EOF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观测资料的分析
        5.3.3 重力观测对地下水井水位埋深处孔隙度约束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贡献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附录
    表1 科学院武汉台超导重力仪为期1800天的Eterna的重力潮汐分析结果
    表2 华北地区水井观测的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级综合业务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台站环境要求及监控实施条件
    2.1 台站环境要求
    2.2 监控实施目标
    2.3 本章小结
3 综合业务监控平台的设计
    3.1 总体系统结构
    3.2 研究的技术实现
        3.2.1 雷达站级本地综合业务监控平台技术实现
        3.2.2 雷达站级远程WEB综合业务监控平台技术实现
    3.3 省中心服务器平台
    3.4 本章小结
4 综合监控系统及其可视化页面
    4.1 雷达站本地综合业务监控系统
    4.2 WEB远程综合业务监控系统
    4.3 本章小结
5 综合业务平台的实现
    5.1 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综合业务监控
        5.1.1 台站雷达运行环境监控
        5.1.2 关键技术
        5.1.3 关键器件的技术特点
        5.1.4 雷达资料监控
        5.1.5 监控功能的实现
        5.1.6 雷达硬件故障报警
    5.2 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综合业务监控可视化页面
        5.2.1 系统主要功能
        5.2.2 系统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昌北机场光环网传输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机场及昌北机场业务传输现状
        1.3.1 国内外机场业务传输现状
        1.3.2 各节点所处区域及传输业务情况
    1.4 光环网传输的构成
第2章 昌北机场业务传输的需求分析
    2.1 昌北机场业务传输简介
        2.1.1 昌北机场本场通信管网分布示意图
        2.1.2 昌北机场内各台站传输拓扑图
    2.2 昌北机场网络传输上存在问题
    2.3 业务需求统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昌北机场光环网传输的相关技术
    3.1 SDH组网
        3.1.1 基本网络拓扑
    3.2 SDH自愈网络保护
        3.2.1 自愈网络的概念
        3.2.2 自愈网络分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环网建设的设计与实现
    4.1 光环网建设内容
        4.1.1 铺设通信管网及光缆
        4.1.2 网络拓扑图
        4.1.3 终端接入设备及信号传输
    4.2 例行维护
        4.2.1 安全操作规范
        4.2.2 设备侧维护基本操作
        4.2.3 单板插拔
        4.2.4 设备现场例行维护小结
    4.3 SDH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4.3.1 故障定位前准备
        4.3.2 故障定位基本原则
        4.3.3 故障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抚顺地区新型自动气象站故障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 软件故障排查
    1.2 通讯串口故障排查
    1.3 供电系统故障排查
    1.4 观测设备故障排查
2 故障实例分析
    2.1 故障表现
    2.2 排查与处理
        2.2.1 现场环境排查。
        2.2.2 观测仪器排查。
    2.3 故障原因分析

(8)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的安全播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基础保障问题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技术保障问题
3 保证安全播出的对策
    3.1 设备维护是安全播出的保障
        3.1.1 仔细填写值班日志
        3.1.2 有规律实施巡机
        3.1.3 详细记录检修情况
    3.2 故障分析

(9)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安全播出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基础保障是平稳的供电工作
2 技术保障是计算机监控系统
3 规范操作,避免人为事故
4 认真执行检修制度
5 故障分析

(10)木垒地震台遥测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及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遥测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介绍
2 遥测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工作原理及数据流程
3 故障判断与排除
    3.1 地震记录室仪器故障分析、检测及处理
        (1) 电源检查
        (2) 无线传输信道的检查
        (3) 串口通讯检查
    3.2 地震监测山洞仪器故障分析、检测及处理
        (1) 电源检查
        (2) 数据采集器检查
    3.3 计算机、EDSP-RTP实时数据处理软件故障分析、检测及处理
        (1) 前台数据实时记录系统检查
        (2) 实时记录软件检查
4 结语

四、CDSN台站UPS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论文参考文献)

  • [1]雷神二次雷达三起故障剖析[J]. 裴方瑞. 电子制作, 2018(22)
  • [2]220kV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改进设计与运维[D]. 熊铠. 广东工业大学, 2017(12)
  • [3]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D]. 荆哲.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4]水负荷重力信号提取方法及在华北地区应用研究[D]. 韦进. 武汉大学, 2017(07)
  • [5]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级综合业务监控系统[D]. 李晔. 郑州大学, 2016(02)
  • [6]昌北机场光环网传输的实现[D]. 詹雅萍. 南昌大学, 2015(07)
  • [7]抚顺地区新型自动气象站故障实例分析[J]. 侯波,刘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7)
  • [8]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的安全播出分析[J]. 李吉涛. 西部广播电视, 2014(21)
  • [9]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安全播出问题[J]. 曲文光.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7)
  • [10]木垒地震台遥测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及故障分析[J]. 宋太成,何彦,张文来. 内陆地震, 2010(03)


计算负荷论文 用电负荷论文 重力单位论文 负荷预测论文 地震预测论文

上一篇:一种LED路灯模组及LED路灯论文和设计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