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125MW汽轮机改造后热工性能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后热力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霖[1](2021)在《热电联产用宽负荷小型背压式汽轮机调节级叶片强度优化》文中指出汽轮机作为大型旋转设备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而叶片作为核心部件决定着汽轮机能否安全稳定运行。调节级作为汽轮机的第一个做功级,处于压力最大、温度最高的恶劣环境,叶片承受高压差、高焓降、高冲击以及由于部分进汽引起的激振力和热应力等,比其他所有压力级的工作环境都复杂,更容易出现事故。本文以某钢厂热电联产中的小型背压式汽轮机的调节级叶片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宽负荷变化范围内的受力情况。通过对调节级叶片的受力分析,找出其受力的组成部分,着重关注离心力引起的离心拉应力、离心弯应力和汽流力引起的汽流弯应力。基于静强度的理论分析法,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得出以上三种应力和合成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确定叶型底部1-1截面和叶根颈部2-2截面为危险截面,借助热力计算程序AxTurbo和三维软件SolidWorks,分别求出各典型工况下1-1截面进出汽边、背弧和2-2截面a、b、c、d四点的应力值,找出初始叶片在强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通过对调节级叶片受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从叶片结构和运行方式两方面对叶片进行优化,采用菱形叶片代替弧形叶片、采用复合滑压运行代替定压运行,并对各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得出采用菱形叶片复合滑压运行为最优方案。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上述优化方案中的叶片强度进行校核,分别从截面平均应力和叶根应力集中两方面考察叶片优化前后的受力情况,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菱形叶片复合滑压运行时叶片的受力情况最优。此外,在Workbench界面中建立Modal功能模块,分别对弧形叶片和菱形叶片进行模态计算,得出两种叶片低频激振和高频激振的避开率均满足规范要求,从振动的角度来看两种形式的叶片均足够安全。

马振涛[2](2019)在《俄制5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提效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全球及国内经济、能源和环保形势的发展,燃煤发电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新的形势,确保电厂技术领先、机组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应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经济性及安全性较差的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成本,促进发电厂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伊敏电厂2机组为俄制5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为70年代初苏联列宁格勒金属厂设计,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能耗指标明显落后于目前国产600MW机组,存在高中压胀差难控制、高压调门节流损失大、部分轴瓦振动超标等安全问题。伊敏电厂2号汽轮机增容提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2号汽轮机通流改造降低汽轮机热耗,提高机组出力能力,解决机组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本文根据伊敏电厂2号汽轮机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国内先进技术对2号汽轮机的通流改造方案进行对照研究,得出最为经济和安全的改造方案:维持高压缸返流结构不变,保留高压外缸,更换高压联合汽阀、高压各级隔板(含静叶)、高压转子、围带汽封、高压隔板汽封、高压喷嘴室、喷嘴组、高压各级动叶、高压隔板套、高压轴封体及轴封等部件;更换中压转子、中压各级隔板(含静叶)、围带汽封、中压隔板汽封、中压隔板套、中压各级动叶片、中压轴封体及轴封等部件,保留中压缸外缸;更换低压转子及隔板,低压各级套装叶轮、低压轴封体及轴封、低压风流环、低压各级隔板(含静叶)、低压各级动叶、低压隔板汽封、围带汽封等,保留低压缸外缸。并对改造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与经济分析,明确此改造方案可以提升此机组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同时本文阐述了伊敏电厂根据本次改造方案组织招标后由北京全四维公司开展了 2号汽轮机通流改造,改造后汽轮机热耗在100%THA工况汽轮机热耗率达到7732.8kJ/kW.h,高中压胀差难控制、高压调门节流损失大、部分轴瓦振动超标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机组出力达到554.682MW。表明目前国内在600MW同类型机组通流改造技术已经成熟,能够通过自身技术结合机组特点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热耗率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叶中华[3](2019)在《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节能环保是目前我国能源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对于燃煤电厂来说,一方面为响应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为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对现役汽轮机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此,针对台电600MW机组进行通流部分结构优化及改造,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实际改造,并检验该方案改造后的机组性能,优化方案如下:(1)高压缸采用高压静叶持环一体化设计方案,包括高压静叶采用弯扭新叶型、高压转子更换端部轴封优化10处改造。(2)中压缸改造方案包含中压静叶隔板配合新叶型设计更换、中压静叶采用弯扭新叶型、端部轴封优化等9处优化。(3)低压缸改造方案包含11处优化改造,其第五级、第六级叶顶采用蜂窝汽封末级叶片采用915mm叶片。经检验,优化后系统性能如下:机组THA工况下,汽轮机的高压缸效率88.44%,较设计值高0.46%,较保证值高约0.27%,较改造前缸效率提高3.20%。试验中压缸效率为93.53%,较设计值高0.6%,较保证值高0.92%,较改造前高3.05%。经过低压缸排汽容积流量修正后的低压缸效率(UEEP)平均值为90.28%,较设计值高0.70%,较保证值高1.07%。在阀门全开工况下,高压缸效率为90.04%,中压缸效率为93.48%,经过一、二类修正后的热耗率为7852.1kJ/(kW·h),较设计值低17.9kJ/(kW-h),经济性高0.23%。四阀全开(4VWO)工况下的机组通流能力达到设计值630MW。由此可见通流改造后,THA工况下的高、中缸效率达到保证值及设计值,低压效率达到设计值。四阀全开工况下机组通流能力得到提升,改造成功,效果良好。

陶晨[4](2018)在《华电扬州电厂330MW机组汽轮机本体改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降低汽轮机热耗率的方法及其措施以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是电厂拓展盈利空间、使其在当今能源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提高电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华电扬州电厂#7机组自2008年投产以来存在高、中、低压缸效率低且热耗偏高、机组性能与原设计值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与同类型先进机组差距更大的问题,以该机组汽轮机通流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改造前热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情况,分析得出了其热耗偏大的原因和部位;采用先进的全三维通流设计技术对#7汽轮机组进行了通流部分改造和考核试验。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7机组在5VWO1和5VWO2工况下,高压缸平均效率、中压缸名义效率和实测低压缸效率分别为85.62%、90.64%和91.94%,较改造前分别提升了4.62%、0.74%和5.34%;机组热耗率下降477kJ/(kW·h),折算煤耗下降17.6g/(kW·h);按年利用5500小时计算,全年发电18.15亿千瓦时,则全年节约标煤31944吨,标煤按865元/吨计算,年节约费用为2763万元,改造效果比较显着,预计13个月可回收投资成本。

杨双华[5](2017)在《三河电厂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文中认为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总消耗量要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总消耗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所占比例控制在62%以内。火电厂是一次能源消费的大户。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密不可分,减少发电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性对火力发电企业来说很重要。发电煤耗是制约火电厂成本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按照对火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分析,电厂能耗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效率比较低。所以以汽轮机通流部分增容改造为主的大量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成为提高发电机组热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三河电厂#4机组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该机组在进行通流改造之前的设备状态以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该机组通流改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涉及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原则以及内容。还对该机组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机组的运行经济特性,并且针对这个特性,还提出了深层次的的节能降耗建议和措施。

宋鹏[6](2017)在《临河电厂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临河热电厂1号机组的热经济性,通过改造前热力性能试验,并结合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引起热耗增加的原因和产生部位;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并通过改造后热力性能试验,对改造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验证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汽轮机缸效率偏低,节流损失大,部分轴封漏汽量多,对机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通过比较各个改造方案的改善效果,确定最佳改造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即主蒸汽压力及主、再热蒸汽温度保持原设计、提高铭牌出力;经过改造以后,机组的热力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在100%THA、75%THA、50%THA工况下,机组煤耗分别降低了7.1g/(kW?h)、11.9g/(kW?h)、9.5g/(k W?h)。在机组常年运行在额定负荷、年发电量16.8亿kW?h、售电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机组每年因节煤可产生348.7万元的收益,改造工程的投资收益率为7.7%。

刘建东[7](2016)在《600MW机组汽轮机汽封改造实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电力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力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供电能。发电厂的形式有很多种,在我国,占比前三的依次为火电、水电和核电。其中火电和核电,都是以汽轮机作为能量转化的媒介来发电的。大于80%的电能是由汽轮发电机组电厂提供的。汽轮机技术先进与否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电力行业也搭上了高速发展的顺风车。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高参数的汽轮机效率不断提高,已建成的大量老式机组汽轮机效率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汽轮机叶片、汽封等部件的优化改造十分必要。乌沙山电厂汽轮机是哈汽厂引进日本三菱公司技术设计生产的600MW超临界机组,该机组设计热耗为7530.2 kJ/(kWh),考虑到国内制造加工工艺较国外先进工艺有一定差距,另外设备安装水平也不可能达到设计标准,结合现场检修工艺及实际运行状况,分析认为其实际热耗率在7745 kJ/(kWh)左右。文中针对乌沙山电厂600MW机组汽封进行改造,分析了改造的必要性,建立改造目标,对高中压缸级内汽封、高中压缸轴封和低压缸末三级隔板汽封改造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为了摸清机组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效果,分别在改造前后做了机组热力性能试验。试验选取600MW、450MW、300MW三种工况,测定并计算机组热耗率、高中压缸效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乌沙山电厂#2机组汽轮机汽封改造效果显着。

程源[8](2014)在《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及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节能降耗是燃煤电厂设备改造的主线,早期服役的汽轮机不仅热耗率高、通流效率低,而且主要部件长期运行后逐渐暴露出各种安全隐患。为适应新的形势,确保电厂汽轮机技术先进、运行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应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进行汽轮机升级改造,努力挖掘内部潜力,提高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减轻污染物排放,并进一步适应电网深度调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通流改造理论基础及某电厂2号机组改造前的技术规范、主要结构、运行现状。深入研究汽轮机的热力性能试验规程、计算方法等并进行改造前试验,综合分析机组各工况的试验数据、各缸效率值、低负荷试验数据,确认影响机效率的主要因素—汽轮机通流部分效率低。通过对比两种通流改造方案的经济性收益、安全性后,最终确定实施高中、低压缸通流部分的全面改造方案。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对某型300MW汽轮机服役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改造,可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延长机组寿命、增加机组的出力、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此次通流改造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高压缸调节级的反流改顺流,增加高、中压通流部分级数;2)高中压平衡活塞使用布莱登汽封;3)高压侧平衡活塞、高压内缸及高压静叶持环合成一个整体式高压内缸;4)使用弯扭联合成型叶片。通流改造后通过性能试验分析主要热力性能指标,评估改造收益,并指出改造过程存的不足,为同类机组通流改造提供借鉴。

张泉[9](2012)在《韶电300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逐渐成为当今能源产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火力发电企业,也不例外。另一方面,高昂的煤炭价格,使得大部分燃煤电厂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利润空间集聚缩小,甚至是消失。为了降低火力供电煤耗,挖掘节能潜力,最大程度上扩大利润空间,以汽轮机通流部分增容改造为首的大量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成为提高发电机组热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以韶关发电厂300MW机组(11号机,简称韶电300MW机组)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机组在通流改造前的设备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机组通流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通流改造技术方案、改造原则以及改造的内容。还对该机组经过通流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数据进行了技术研究,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机组运行经济特性,并根据该特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节能降耗意见和技术措施。

何振华[10](2010)在《100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节能技术改造》文中提出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两个量化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即每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4%,2006年上半年过去了,降能指标非但没有实现,反而上升,全国平均上升0.8%,电力行业能耗也上升了0.8%。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木公司)在国华系统中虽然是少有的一个经济指标达到设计值的电厂,但是从06年以来由于负荷率下降,供电煤耗由395g/kw·h上升到398g/kw·h,煤耗上升了近0.8%。从陕西省情况看,单位GDP能耗为1.48t标煤/万元GDP,大于全国平均值(1.22t标煤/万元GDP),对此,陕西省发改委于2006年8月3日发出了《关于确认和分解20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的通知》,要求神木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节能1.4万吨标准煤,即每年节能2800吨标准煤。全厂两台100MW机组按年利用小时6000h计,发供电煤耗率要求降低20g/kw·h,这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目前神木公司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企业,提出汽轮发电机组通流部分技能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对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实现机组增容的同时,能耗得以降低,以实现陕西省发改委要求神木公司在"十一五"内节能1.4万吨标准煤的目标。本文作者从项目提出的背景、100MW汽轮机组现状、改造原则、系统校核、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后热力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后热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热电联产用宽负荷小型背压式汽轮机调节级叶片强度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调节级相关数据及典型工况
    2.1 外部条件
    2.2 配汽方式的选择
    2.3 喷嘴与调阀的配置
    2.4 动叶片的选型
    2.5 叶片的截面几何特性
    2.6 典型工况下调节级的热力性能数据
    2.7 本章小结
3 调节级叶片强度的理论计算
    3.1 调节级叶片受力情况概述
    3.2 叶型部分的应力计算
        3.2.1 离心拉应力
        3.2.2 离心弯应力
        3.2.3 汽流弯应力
        3.2.4 合成应力
    3.3 叶根部分的应力计算
    3.4 叶片应力计算汇总
        3.4.1 叶片材料及许用应力
        3.4.2 截面受力计算汇总
        3.4.3 截面受力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调节级叶片强度及受力优化
    4.1 改变叶片几何结构
        4.1.1 改变型线的相对位置
        4.1.2 截面受力计算汇总
        4.1.3 截面受力结果分析
    4.2 改变运行方式
        4.2.1 运行方式简介
        4.2.2 热力性能数据
        4.2.3 截面受力计算汇总
        4.2.4 截面受力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调节级叶片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5.1 模型处理
    5.2 调节级叶片受力结果及分析
        5.2.1 仅在离心力作用下的受力
        5.2.2 在离心力和汽流力作用下的受力
        5.2.3 受力结果分析
        5.2.4 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
    5.3 频率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教育经历
    2、工作经历

(2)俄制5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提效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通流改造国外研究现状
        1.2.2 通流改造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机组设备情况及目前存在问题
    2.1 机组设备概况
        2.1.1 锅炉及其辅机系统
        2.1.2 汽轮机组
        2.1.3 发电机系统
    2.2 汽轮机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2.2.2 汽轮机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设计原则及方案
    3.1 改造的目标和原则
        3.1.1 改造目标
        3.1.2 改造原则
    3.2 通流改造主要技术措施及主要问题说明
        3.2.1 通流改造主要技术措施
        3.2.2 膨胀不畅解决方案
        3.2.3 联轴器采用液压拉伸螺栓
    3.3 高压缸改造方案
        3.3.1 改造方案A
        3.3.2 改造方案B
        3.3.3 改造方案C
    3.4 中压缸改造方案
        3.4.1 改造方案A
        3.4.2 改造方案B
    3.5 低压缸改造方案
        3.5.1 改造方案A
        3.5.2 改造方案B
        3.5.3 改造方案C
        3.5.4 改造方案D
    3.6 汽轮机通流部分各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6.1 高压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6.2 中压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6.3 低压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7 总体改造方案
        3.7.1 总体改造方案一
        3.7.2 总体改造方案二
    3.8 总体改造方案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4.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估
        4.1.1 热经济性计算
        4.1.2 技术经济性分析的原则
        4.1.3 评价原始数据
    4.2 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
    4.3 敏感性分析
    4.4 技术经济性分析的汇总
    4.5 推荐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造结果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3)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通流改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汽轮机通流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外汽轮机通流改造研究现状
    1.3 台电600WM机组通流改造的必要性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概述及现状
    2.1 机轮机通流损失概述
    2.2 汽轮机通流损失及常用解决方法
        2.2.1 汽轮机级内损失
        2.2.2 级外损失
    2.3 台电600MW亚临界汽轮机组简介及存在问题
        2.3.1 台电600MW亚临界汽轮机参数
        2.3.2 机组存在问题
    2.4 总结
第3章 汽轮机通流技术升级改造方案
    3.1 高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2 中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3 低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4 方案对比研究与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后性能试验分析
    4.1 改造后机组主要经济指标
        4.1.1 汽轮机组主要设计参数
        4.1.2 汽轮机主要热力工况
    4.2 试验目的、标准及基准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标准及基准
        4.2.3 其他标准
    4.3 试验概况
    4.4 试验热力系统及测点布置
        4.4.1 试验测点
        4.4.2 流量测量
        4.4.3 温度测量
        4.4.4 压力测量
        4.4.5 电功率测量
        4.4.6 水位测量
        4.4.7 系统明漏量测量
        4.4.8 数据采集系统
    4.5 试验步骤
    4.6 试验结果计算
        4.6.1 主凝结水流量计算
        4.6.2 试验缸效率计算
        4.6.3 给水流量计算
        4.6.4 高价热平衡计算
        4.6.5 除氧器热平衡
        4.6.6 除氧器流量平衡
        4.6.7 给水流量
        4.6.8 系统不明泄漏量计算
        4.6.9 主蒸汽流量
        4.6.10 冷再热蒸汽流量
        4.6.11 热再热蒸汽流量
        4.6.12 热耗率计算
        4.6.13 汽轮机加权保证热耗率
    4.7 修正计算
        4.7.1 一类修正计算(系统修正)
        4.7.2 二类修正计算(参数修正)
    4.8 试验结果及评价
        4.8.1 热耗率验收(THA)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2 70%THA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3 THA及70%THA工况加权热耗率
        4.8.4 四阀全开(4VWO)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5 能力(TRL)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6 能最大连续出力(TMCR)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7 高加切除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9 各负荷基准工况试验结果
        4.9.1 63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2 60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3 441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4 315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5 30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6 机组负荷和热耗率关系曲线
        4.9.7 主蒸汽流量和调节级压力关系曲线
        4.9.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结果
        4.9.9 凝汽器性能试验结果
        4.9.10 真空严密性试验结果
    4.10 汽轮机经济性及耗差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华电扬州电厂330MW机组汽轮机本体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扬州电厂330MW汽轮机简介及试验
    2.1 扬州电厂330MW汽轮机组主要技术规范
        2.1.1 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2.1.2 热力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2.2 改造前热力性能试验概况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相关标准和依据
        2.2.3 试验内容及工况
        2.2.4 测量方法及仪表
        2.2.5 凝结水流量
        2.2.6 计算公式
        2.2.7 试验热耗率修正
        2.2.8 试验步骤
    2.3 改造前热力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2.3.1 试验中不明泄漏率分析
        2.3.2 试验结果
        2.3.3 汽轮机效率分析
        2.3.4 低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2.3.5 回热系统参数
    2.4 机组节能潜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法及其实施
    3.1 改造原则
    3.2 改造后应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3.2.1 改造后汽轮机应满足的要求
        3.2.2 改造后汽轮机能承受工况
        3.2.3 改造后对结构及系统配置要求
    3.3 改造内容
        3.3.1 高压部分
        3.3.2 中压部分
        3.3.3 低压部分
        3.3.4 汽封部分
        3.3.5 连接管部分
        3.3.6 高中压进汽插管部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扬州33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效果分析
    4.1 改造后试验结果分析
        4.1.1 真空严密性
        4.1.2 高中压缸平衡盘漏汽率
        4.1.3 调节级压力与主蒸汽流量的关系
        4.1.4 汽轮机组经济性
        4.1.5 汽轮机通流能力
        4.1.6 汽轮机缸效率
        4.1.7 回热系统性能
        4.1.8 机组出力考核
        4.1.9 供电煤耗率
        4.1.10 结论
    4.2 技术经济性分析
        4.2.1 性能指标对比分析
        4.2.2 机组改造前后经济性分析
        4.2.3 投资回报分析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三河电厂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通流改造的状况
        1.2.2 国内通流改造的状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在役汽轮机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2.1 汽轮机通流部分能量损失的原因分析
        2.1.1 汽轮机级外的损失
        2.1.2 汽轮机的级内损失
    2.2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改造前概况
    2.3 改造前主要参数
        2.3.1 改造前主要设计参数
        2.3.2 改造前汽轮机机组不同工况下热耗以及缸效率
    2.4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现存的问题
第3章 汽轮机的经济性分析
    3.1 汽轮机中级的工作过程与热力学分析
        3.1.1 反动度
        3.1.2 在动叶中蒸汽的热力过程
        3.1.3 动叶的通流能力
        3.1.4 轮周效率
        3.1.5 轮周效率与速度比的关系
        3.1.6 汽轮机的扭叶片级
    3.2 汽轮机提高经济性的方向
        3.2.1 提高新汽参数
        3.2.2 降低汽轮机背压
        3.2.3 更换新型汽轮机叶栅
        3.2.4 改进汽轮喷嘴叶栅效果
        3.2.5 改进汽轮机的动叶栅效果
        3.2.6 同时完善汽轮机级内动、静叶栅
        3.2.7 汽轮机叶片的出口角的影响
    3.3 调节汽轮机级间轴向间隙和加装径向汽封圈
        3.3.1 级内封闭的轴向间隙对汽轮机效率的影响
        3.3.2 汽轮机开口式轴向间隙对级内效率的影响
        3.3.3 级中径向汽封圈的影响
    3.4 减少汽轮机的余速损失
    3.5 减少汽轮机级间的流通阻力
        3.5.1 进气弧段在部分进汽机组中的相对位置
        3.5.2 减小叶轮直径突变位置的阻力
    3.6 减少汽轮机轴封的漏汽损失
        3.6.1 汽轮机轴封系统的设计缺陷
        3.6.2 减小汽轮机轴封的漏汽面积
        3.6.3 汽轮机轴封系统的改进
第4章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原则及方案确定
    4.1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改造原则
    4.2 改造范围和改造项目
    4.3 改造后主要技术规范
    4.4 改造后技术经济指标及保证条件
    4.5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方案研究
        4.5.1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改造方案
    4.6 三河电厂 300MW机组通流改造所采用的措施
        4.6.1 汽封系统
        4.6.2 本体结构
    4.7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估
第5章 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组改造后性能试验分析
    5.1 改造后机组主要经济指标
        5.1.1 汽轮机组主要技术规范
        5.1.2 通流部分改造后三河电厂 300MW机组性能的保证值
    5.2 改造后三河电厂 300MW汽轮机的性能试验
        5.2.1 热力性能试验的目的
        5.2.2 试验内容和工况
        5.2.3 试验仪表及测量方法
        5.2.4 试验方法及步骤
        5.2.5 试验过程介绍
    5.3 试验结果的计算
        5.3.1 试验数据处理
        5.3.2 主要计算公式
        5.3.3 结果修正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对于试验结果的分析
    5.5 改造后性能试验小结
    5.6 性能试验曲线
        5.6.1 轴封漏汽曲线
        5.6.2 顺序阀运行时高压调节阀升程与与流量关系曲线
        5.6.3 单阀运行时高压调节阀升程与与流量关系曲线
        5.6.4 中压调节阀升程与与流量关系曲线
        5.6.5 调节级后压力与主汽流量关系曲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临河电厂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临河300MW汽轮机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临河300MW汽轮机主要技术规范
    2.2 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改造前热力性能试验分析
        2.3.1 试验内容
        2.3.2 试验标准及基准
        2.3.3 试验热力系统及测点布置
        2.3.4 试验步骤
        2.3.5 试验数据处理
        2.3.6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7 试验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临河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法及其实施
    3.1 改造原则
    3.2 改造目标和要求
        3.2.1 改造目标
        3.2.2 技术和性能要求
    3.3 改造方案的确定
        3.3.1 改造方案
        3.3.2 改造方案的对比分析
    3.4 通流改造的技术措施
        3.4.1 汽封选型和间隙调整
        3.4.2 采50%-75%THA工况运行经济性保证
        3.4.3 汽轮机静止部件防漏汽损失
        3.4.4 固体颗粒冲蚀的防治
        3.4.5 调节级设计
        3.4.6 末级叶片选型及防水蚀措施
        3.4.7 高压上汽缸开设抽汽口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临河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效果分析
    4.1 改造后不同负荷热经济性分析
    4.2 通流部分改造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4.3 改造方案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600MW机组汽轮机汽封改造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乌沙山电厂600MW机组汽轮机简介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4.1 分析目前情况下影响机组热耗的主要因素
        1.4.2 汽封改造方案
        1.4.3 分析汽封改造后机组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 乌沙山电厂汽轮机热耗和改造方案分析
    2.1 机组设计热耗偏差
    2.2 影响机组热耗的主要因素
    2.3 改造方案
        2.3.1 高中压缸级内汽封
        2.3.2 高中压缸轴封
        2.3.3 低压缸末三级隔板汽封
    2.4 改造方案制定依据
        2.4.1 布莱登可调式汽封技术原理
        2.4.2 侧齿汽封工作原理
        2.4.3 高中压缸级内汽封改造依据
        2.4.4 高中压缸轴封改造依据
        2.4.5 低压缸末三级叶片叶顶汽封改造依据
    2.5 项目实施和数据整理
        2.5.1 项目实施过程
        2.5.2 数据整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乌沙山电厂600MW机组改造前后热力试验
    3.1 试验标准
    3.2 试验测量方法
    3.3 试验工况
    3.4 机组运行方式及系统隔离
        3.4.1 机组的运行方式
        3.4.2 试验时机组运行状况
        3.4.3 试验持续时间与参数记录间隔
    3.5 试验计算方法和数据的处理
    3.6 处理试验数据
        3.6.1 主要流量的确定
        3.6.2 计算热耗率
        3.6.3 发电机输出功率
        3.6.4 其它辅助计算
    3.7 测试结果分析
        3.7.1 试验结果
        3.7.2 试验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试验测量数据汇总表
    附录2 试验二类修正系数汇总表
    附录3 汽机试验计算结果汇总表
    附录4 加热器运行性能计算结果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

(8)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及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通流改造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汽轮机通流研究、发展状况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通流改造理论基础及改造前现状
    2.1 汽轮机工作原理
        2.1.1 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
        2.1.2 蒸汽在动叶通道中的流动
        2.1.3 蒸汽对动叶的作用力
    2.2 多级汽轮机的通流部分损失
        2.2.1 通流部分级内损失
        2.2.2 通流部分级外损失
        2.2.3 汽轮机的经济性评价指标
    2.3 改造前主要技术规范
    2.4 改造前汽轮机主要结构
    2.5 改造前机组运行现状
    2.6 小结
第三章 通流改造前热力性能试验分析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的标准与规程
    3.3 试验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3.4 数据处理及计算
    3.5 汽轮机缸效率的定义与计算
        3.5.1 高压缸效率
        3.5.2 中压缸效率
        3.5.3 调节级效率
        3.5.4 中压平衡盘漏汽率
    3.6 试验结果的修正
    3.7 试验步骤
    3.8 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3.9 改造前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3.9.1 试验主要计算结果
        3.9.2 汽轮机热耗率
        3.9.3 汽轮机出力
        3.9.4 高、中压缸及调节级效率
        3.9.5 高、中压缸之间的轴封漏汽流量
        3.9.6 回热系统及加热器性能
        3.9.7 系统严密性
    3.10 小结
第四章 通流改造方案实施与评估
    4.1 通流改造的目标
    4.2 通流改造的原则
    4.3 通流改造的方案
        4.3.1 改造方案一
        4.3.2 改造方案二
        4.3.3 改造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4.4 通流改造的技术措施
        4.4.1 在机组的热力性能方面气动热力设计
        4.4.2 在机组的结构设计方面
    4.5 通流改造后性能试验与评估
        4.5.1 改造后汽轮机热耗率试验结果
        4.5.2 汽轮机出力试验结果
        4.5.3 汽轮机缸效率试验结果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9)韶电300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通流改造的状况
        1.2.2 国内通流改造的状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在役汽轮机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2.1 汽轮机通流部分能量损失的原因分析
        2.1.1 汽轮机级外的损失
        2.1.2 汽轮机的级内损失
    2.2 韶电 300MW 汽轮机改造前概况
    2.3 改造前主要参数
        2.3.1 改造前主要设计参数
        2.3.2 改造前汽轮机机组不同工况下热耗以及缸效率
    2.4 韶电 300MW 汽轮机现存的问题
        2.4.1 原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汽轮机的经济性分析
    3.1 汽轮机中级的工作过程与热力学分析
        3.1.1 汽轮机中级的工作过程
        3.1.2 汽轮机级的反动度
        3.1.3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级间热力计算
        3.1.4 汽轮机的扭叶片级
    3.2 汽轮机提高经济性的方向
        3.2.1 提高新汽参数
        3.2.2 降低汽轮机背压
        3.2.3 汽轮机构造的改进
    3.3 更换新型汽轮机叶栅
        3.3.1 改进汽轮喷嘴叶栅效果
        3.3.2 改进汽轮机的动叶栅效果
        3.3.3 同时完善汽轮机级内动、静叶栅
        3.3.4 汽轮机叶片的出口角的影响
    3.4 调节汽轮机级间轴向间隙和加装径向汽封圈
        3.4.1 级内封闭的轴向间隙对汽轮机效率的影响
        3.4.2 汽轮机开口式轴向间隙对级内效率的影响
        3.4.3 级中径向汽封圈的影响
    3.5 减少汽轮机的余速损失
    3.6 减少几轮及级间的流通阻力
        3.6.1 进气弧段在部分进汽机组中的相对位置
        3.6.2 减小叶轮直径突变位置的阻力
    3.7 减少汽轮机轴封的漏汽损失
        3.7.1 汽轮机轴封系统的设计缺陷
        3.7.2 减小汽轮机轴封的漏汽面积
        3.7.3 汽轮机轴封系统的改进
第四章 韶电 300MW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原则及方案确定
    4.1 韶电 300MW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改造原则
    4.2 韶电 300MW 汽轮机改造的总体效果和目标
    4.3 韶电 300MW 机组通流改造所采用的措施
        4.3.1 低压通流进一步优化措施
        4.3.2 优化中压通流的措施
        4.3.3 高压通流进一步优化措施
        4.3.4 高中压通流进一步优化后典型级的三维验算
        4.3.5 高压调节级的三维核算
        4.3.6 与通流有关结构对经济性的影响评价及改进措施
    4.4 韶电 300MW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方案研究
        4.4.1 韶电 300MW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改造方案
    4.5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估
        4.5.1 技术经济性分析的原则和原始数据
        4.5.2 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
第五章 韶电 300MW 机组汽轮机改造后性能试验分析
    5.1 改造后机组主要经济指标
        5.1.1 汽轮机组主要技术规范
        5.1.2 通流部分改造后韶电 300MW 机组性能的保证值
    5.2 改造后韶电 300MW 汽轮机的性能试验
        5.2.1 热力性能试验的目的
        5.2.2 试验仪表及测量方法
        5.2.3 试验内容和工况
        5.2.4 试验方法及步骤
    5.3 试验结果的计算
        5.3.1 数据处理
        5.3.2 试验计算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三阀全开(3VWO)、四阀全开(4VWO)工况试验结果
        5.4.2 额定出力(TRL)、最大连续出力(TMCR)工况试验结果
        5.4.3 额定负荷及部分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5.5 改造后性能试验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后热力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热电联产用宽负荷小型背压式汽轮机调节级叶片强度优化[D]. 陈霖. 浙江大学, 2021(02)
  • [2]俄制5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提效关键技术研究[D]. 马振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D]. 叶中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4]华电扬州电厂330MW机组汽轮机本体改造研究[D]. 陶晨.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5]三河电厂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D]. 杨双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6]临河电厂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应用研究[D]. 宋鹏.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7]600MW机组汽轮机汽封改造实例分析[D]. 刘建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及性能试验研究[D]. 程源. 苏州大学, 2014(04)
  • [9]韶电300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改造研究[D]. 张泉.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10]100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节能技术改造[A]. 何振华. 全国火电3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三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2010


汽轮机论文 流量计算论文 计算负荷论文 应力状态论文 负荷曲线论文

上一篇:反倾销中国铜版纸初胜
下一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